⑴ 夏加尔!!!!!!
资料马克·夏加尔(俄文名字 Марк шагал)(1887-1985)生于俄国,早年的犹太人习俗是他根深蒂固的想象之源。
他的风格兼有老练和童稚,并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色彩的构成中。由于他的国家要求某有一种类型的艺术,他被迫远走他乡,在美国和法国之间来回。夏加尔是个高产画家,作品范围包括绘画,镶嵌画,舞台设计,织锦画等,许多公共建筑物,如巴黎歌剧院及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都有他的作品。
编辑本段地位
马克·夏加尔Marc chagall,1887 年-1985年。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他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
夏加尔几乎一直工作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油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每每把犹太民间传说融入作品,并从自然界天真朴实的形象中汲取素材。是一位追求天真纯朴,从俄国乡下犹太居民到巴黎的画家。他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家庭背景
马克·夏加尔生于俄国西部的小城捷布克斯。他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学问的拉比。因此,夏加尔16岁以前一直在犹太经学院中学习犹太经典。但他从小就对绘画有特殊的兴趣,并表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当他母亲注意到这一点后,就果断地让他去学画。在学了几个月后,他发现他的老师不如他画得好,就离开家乡到圣彼得堡去学习。后又去巴黎等地观察,与同行交流,最后终于成为一代大师。他的画主要是表现俄国犹太人的生活,他本人也一直与犹太文化和宗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说:“如果我不是一个犹太人的话,那么我就决不会成为一个画家,可能成为一个和今天的我完全不同的人……我在生活中的唯一要求不是努力接近伦勃朗、戈莱丁、丁托利克以及其他的世界艺术大师,而是努力接近我父辈和祖辈的精神”。
画风
马克·夏加尔在法国艺术的影响下,新的巴克斯特画室声誉鹊起。它具有现代艺术的光辉,并和法国保持着接触。夏加尔进入这家画室,受到深刻的震动。1914年,他决定应纽约现代艺术馆的邀请去美国。他痛苦地关注着在欧洲发生的事件,在因自己种族的痛苦和自由受到威胁而发生的呐喊声中,他的画风大变。1944年9月,其妻帕拉·夏加尔去世。于是,对过去的和更遥远的时期的强烈回忆贯穿了他的作品,使画家如同画中的一个人物,并以异乎寻常的熟巧超越了生活。他完成了从1937年就开始创作的名为《在她周围》的大型作品。它成为以回忆帕拉为中心的全部他所喜爱的题材的综合体。1945年,夏加尔创作了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火鸟》的背景、幕布和服装。
1947年,他回到法国定居,从1949年起,他住在旺斯,拿出过去的草稿,开始创作一系列新的油画,让巴黎的景色充满神奇的回忆。夏加尔对于当代艺术的贡献显得愈来愈重要。
去世
1941年,研究超现实主义创始人的安德烈·布雷东指出:从1911年起,他的艺术便推翻了形貌成分和规律的障碍。1985年3月28日,夏加尔在法国滨海阿尔卑斯圣保罗去世。
编辑本段大事记
马克·夏加尔
1887年7月7日,马克·夏加尔出生于俄罗斯西部一个犹太人大家庭。
1910年来到巴黎发展。曾在独立沙龙展出作品,
1914年在柏林举办个人展。他回家乡探亲访友时,恰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然后是布尔什维克革命。
1923年返回巴黎。在巴黎开始从事版画创作,为许多纪念版图书制作了数百幅蚀刻画。
1941年他离开巴黎前往纽约,为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火鸟》设计舞台背景和服装。
1948年再度定居法国之后,他为耶路撒冷、巴黎和美国的一些公共建筑制作了不少彩画玻璃窗和壁画。
1949年起,他住在旺斯,拿出过去的草稿,开始创作一系列新的油画
1985年3月28日,夏加尔在法国滨海阿尔卑斯圣保罗去世。
编辑本段职业生涯家庭
1887年7月7日,马克·夏加尔出生于俄罗斯西部距离波兰国境不远的维捷布斯克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大家庭。除他而外,家里还有8个孩子。他家正如维捷布斯克约2万名犹太人中的大多数一样,非常寒酸,只是未达到一贫如洗而已。父亲在一个鲱鱼仓库工作,母亲开小商店,卖鱼、面粉、糖和调味品。从这个家庭,夏加尔获得了他一生也取用不尽的宝贵财富,那就是以大量的俄国和犹太民间故事为背景的文化传统。从小浸润其间的夏加尔因而拥有了与众不同、童话般的幻想感觉,在日后的艺术创作中无处不显露出它们的存在。
少年时代
少年时代,夏加尔先上犹太宗教小学,后入用俄语教学的地方公立学校。他在学校学得绘图的基本知识以后,就在当地的写实派画家J·佩恩的工作室学习绘画。1907年,夏加尔去圣彼得堡,断断续续学习了3年,最后投入L.巴克斯特门下,当时巴克斯特正在开始作为舞台设计师的光辉历程。
夏加尔在其成熟早期的代表作品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人》(1908),其中有一名屋顶小提琴手;《我的戴黑手套的未婚妻》(1909),在这里,一幅肖像变成了试验黑白对照的大好机会。
赞助生活费
1910年,夏加尔由圣彼得堡的一位赞助人提供生活费,前往巴黎。在蒙帕尔纳斯的一套房间里住了一年半之后,他迁移到镇边专供放荡不羁的艺术家们居住的被称为“蜂箱”的破烂不堪的住宅区的一个工作室。在这里,他结识了先锋派诗人B·桑德拉尔、M.雅科布和C.阿波里耐,以及一些将来必定成名的青年画家——表现主义派C.苏蒂恩,抽象彩色派R.德洛内,立体主义者A.格莱茨、J.梅桑热、F.莱热和A.洛特。在这样一伙人中,几乎每一种绘画的大胆尝试都受到鼓励,夏加尔在激发推动下迅速展开他在俄国已经略见端倪的富有诗意而似乎不合情理的独特风格。同时,由于他在巴黎各博物馆和商业画廊所见到的印象派、后印象派和野兽派绘画的影响,他放弃了在家乡时经常使用的阴沉的色调。
黄金时期
一般认为,在法国首都第一次逗留的4年是夏加尔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七个手指的我》(1912)、《我和我的村庄》(1911)、《向阿波里耐致敬》(1911—1912)、《髑髅地》(1912)、《拉小提琴的人》(1912)和《从窗口见到的巴黎》(1913)。在这些画里,夏加尔已经基本上确立了他此后60年的画风。他所用的颜色虽然偶尔很浅,但已开始具有错综复杂和交相辉映的最终特性。形象往往稀奇古怪,常上下倒置,任意放在画布的某个地方,产生的效果有时类似电影蒙太奇,并显然故意使其能暗示出幻梦的内容。一般气氛可以含有一个意第绪语笑话、一段俄国神话故事或一场滑稽歌舞剧的表演。主要人物常常是风流英俊、一头卷发、面孔颇像东方人的青年画家自己。对儿童时代和对维捷布斯克的回忆已经是构思的主要源泉之一。
第一次个展
在巴黎每年的独立沙龙和秋季沙龙展出作品之后,1914年夏加尔在柏林现代派出版
物《突击》的画廊里举行了他的第一次个展,给德国表现主义集团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去看了展览就返回维捷布斯克,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时他以比较写实的风格画当地景色和一系列老年人的习作,这些习作的例子有《在祈祷的犹太人》,或名《维捷布斯克的拉比》(1914),以及《穿绿衣服的犹太人》(1914)。1915年,夏加尔与维捷布斯克富商的女儿贝拉·罗森菲尔德结婚。婚后,贝拉在许多幅画中出现,其中有一幅题名《生日》(1915—1923)的画,描绘情人私奔;另一幅《双重肖像和一杯葡萄酒》(1917),神工鬼斧,活灵活现。
十月革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夏加尔起初热烈拥护革命,出任维捷布斯克地区艺术人民委员,着手在当地创办美术学院和博物馆的宏大计划。但是,在两年半的紧张活动中见到美学上和政治上的争吵日益加剧之后,他放弃了工作而移居莫斯科。在那里,他一度把注意力转向剧场,为犹太作家S.阿莱切姆的剧本制作舞台布景和服装,为莫斯科小剧院作壁画。1922年夏加尔永别了俄罗斯,首先前往柏林,在那里发现他1914年留下的大批绘画已经失踪。1923年再次定居巴黎,这回是带着妻子和—个女儿。
学习雕版技法
夏加尔在柏林时曾学习雕版技法。通过友人桑德拉尔介绍,他结识了巴黎经营艺术品的商人A.沃拉尔,后者立即委托他为N.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的豪华版蚀刻一套插图,从而使他有长期从事版画的经历。在此后3年间,他为果戈理的名着制作了107块整页大的图版。这时,沃拉尔又心生一计,要仿照18世纪的印本刊行拉封丹的《寓言》,加彩色插图。夏加尔制出100幅用于复印的广告色画,但很快就了解到他所用的颜色过于复杂,付印的工艺过程无能为力,于是他改作黑白蚀刻,全部图版于1931年告成。当时沃拉尔又产生另外—个主意:为《圣经》蚀刻—套插图。1939年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和沃拉尔去世,工作计划停止进行,这时夏加尔已完成66块图版。到战后,总共达到105块。巴黎出版商E.泰里亚德拾起沃拉尔的许多遗业,1948年出版《死魂灵》,每章章首加一蚀刻版画,增11幅,总共118幅;1952年出版拉封丹的《寓言》,加封面蚀刻版画2幅,总共102幅;1956年出版《圣经》。除了这些大大推迟完成的业绩外,夏加尔还制作了一些较小的蚀刻版画集,许多单个的图版,以及数量可观的彩色石版画和单版画。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所生产的大幅油画数量减少,据许多批评家的意见,质量也降低了。但是不论如何,它们显然更富有诗意,而且越来越受一般群众的欢迎。例子是《新娘新郎和埃菲尔铁塔》(1928)和《马戏表演》(1931)。但是,随着希特勒的上台以及一场新的世界冲突的威胁增大,这位画家开始具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视觉,在气势磅礴的《白色的耶稣受难像》(1938)中反映出来。
蚀刻版画
在两次大战之间的时期,夏加尔一直漫游天下,1924年在不列塔尼,1926年在法国南方,1931年在巴勒斯坦(准备作《圣经》蚀刻版画),1932——1937年在荷兰、西班牙、波兰和意大利工作。1931年出版过去用俄语写成的《我的生平》的法译本。1933年在瑞士巴塞尔艺术大厅举行大规模的回顾展,1939年获得卡内基奖金,确立了他作为已有定评的现代巨匠的声誉。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夏加尔移居到法国的卢瓦尔地区。此后,当纳粹对整个欧洲的犹太人的迫害越来越成为现实的时候,他一再向南移动。最终,在1941年7月,他带领全家去美国避难。在
随后的几年中,夏加尔大都在纽约市或其附近度过。夏加尔在绘画中一度继续发挥他在法国已经用过的主题,这一时期的典型作品是《黄色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1943)和《羽毛和花朵》(1943)。但是,他的妻子贝拉在1944年去世了,夏加尔对她的回忆往往以维捷布斯克为背景,变成反复采用的绘画主题。在《在她身边》(1945)中,她的形象是一个哭泣的妻子和梦幻的新娘,而在《洞房花烛》(1945)和《夜曲》(1947)中,她又是新娘了。1945年纽约市演出I.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剧《火鸟》,夏加尔为之设计了背景幕和服装。美国的艺术批评家和收藏家们对他的作品不是始终抱有好感,1946年在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以及几个月后在芝加哥艺术学院举行的一次大规模回顾展给予他们纠正自己看法的机会。
再次定居法国
1948年,夏加尔再次定居法国,起初在巴黎郊区,最后在法国里维埃拉地中海滨的旺斯和圣保罗附近。1952年,夏加尔与瓦娃·布罗德斯基结婚,并且以65岁的高龄开始了一个几乎可以称为新的艺术生涯。不过,他的作品中继续出现司空见惯的、富有诗意的、来自记忆的主题。1953——1956年间,夏加尔一方面不忘记自己的老家维捷布斯克,同时在热爱巴黎的激情下创作出一系列绘画作品。1958年巴黎歌剧院上演M.拉威尔的芭蕾舞剧《达菲尼与克罗埃》时,由他设计了布景和服装。1958年以后,他设计了不少彩色玻璃窗画,首先是为梅斯大教堂(1958——1960)和耶路撒冷哈达萨—希伯来大学医
学中心会堂(1960——1961)。1964年他为纽约州富尔顿的一座教堂完成了窗画,又为巴黎歌剧院完成了新的天顶画。两年后,为纽约林肯中心的大都会歌剧院新馆完成两个大型壁画《音乐的源泉》和《音乐的胜利》。1967年大都会歌剧院上演莫扎特的《魔笛》时,由他制作布景和服装。1973年,马克·夏加尔圣经启示博物馆在法国尼斯举行奉献典礼。1977年法国对他表示尊敬,在巴黎罗浮宫举行一次回顾展。同年,夏加尔的《美国之窗》在芝加哥美术馆揭幕。
包括巨大的花束、悲哀的小丑、私奔的情人、奇异的动物、圣经的先知和屋顶小提琴演奏者等在内的一大套形象使得夏加尔成为20世纪巴黎一派卓越革新家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他用丰富的色彩和流畅的画笔表现了这种有如梦幻的主题。他的作品反映出他很熟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甚至抽象等等1914年以前的各种流派,但是依然不变独特的画风。批评家们有时对这位艺术家的大量产品发点牢骚,说它们常带感伤情绪,质量好坏不等,主题重复过多,但是大家一致同意:他在最佳作品中达到了现代艺术界很少有人能望其肩项的视觉隐喻的水平。
1985年3月28日,夏加尔在法国滨海阿尔卑斯圣保罗去世。留给世人的是他那充满浓浓的乡愁情结的绘画作品:“即使来到巴黎,我的鞋上仍沾着俄罗斯的泥土;在迢迢千里外的异乡,从我意识里伸出的那只脚使我仍然站在滋养过我的土地上,我不能也无法把俄罗斯的泥土从我的鞋上掸掉。”这就是夏加尔。
编辑本段个人评价汲取素材
马克·夏加尔,俄国出生的艺术家。夏加尔几乎一直工作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油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每每把犹太民间传说融入作品,并从自然界天真朴实的形象中汲取素材。
夏加尔以其梦幻式、奇特的意象且色彩亮丽的帆布油画闻名。其作品中有两幅为纽约市都市歌剧院设计(1966年)的大型油画。弗兰兹·迈耶尔认为,1937—39年画中的“新自然
感觉”是夏加尔在那一时期个人事务的安全感不断增强的结果。夏加尔的作品遵循一种永恒的可以适用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主题,而且这主题能使人联想到生活本身的持续性。夏加尔回到俄罗斯以后,因为没有以前的作品用来对照以激发灵感和一较高低,只好再次改弦易辙,专攻肖像画及生活情景画。夏加尔对贝娜的爱情始终是他绘画作品中不断表现的灵感。在法国,夏加尔重新开始早在1931年就已着手进行的为《圣经》绘制插图的工作,这次是一种崭新的、比较自由的风格。
风格特点
他的风格兼有老练和童稚,并将真实与梦幻融合在色彩的构成中。由于他的国家要求某有一种类型的艺术,他被迫远走他乡,在美国和法国之间来回。夏加尔是个高产画家,作品范围包括绘画,镶嵌画,舞台设计,织锦画等,许多公共建筑物,如巴黎歌剧院及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都有他的作品。夏加尔是一位追求天真纯朴,从俄国乡下犹太居民到巴黎的画家。他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编辑本段个人轶事
蒙巴那斯的“蜂箱”里住的大多数是东欧国家来的青年艺术家,当他们三五成群喧闹着经过天井时,总把小石子扔到夏加尔房间的窗前,约他一起出去玩。但是夏加尔很少参加,他生活虔诚严肃,经常独自工作到深夜。
夏加尔生于维切布斯克,这是一座犹太人占人口百分之四十五的白俄罗斯城市,他1910—1914年住在巴黎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带着流放者的心情。他大半生离开俄罗斯,但是俄罗斯没有离开过他。虽然他说到了法国是他第二次出生地。在俄罗斯颜色是黑白灰,在巴黎颜色是五彩的,他的作品中处处表现出他的俄国根与犹太背景。
夏加尔认为绘画首先是在平面上布设各种表现:野兽、鸟、人,讲究画面结构的视觉效果,其他附加结构的考虑都是次要的。他反对什么“幻想”、“象征”这类的话。他说:“我们的内心世界就是真实,可能还比外面的世界更加真实。”他还说:“把一切不合逻辑的事称为幻想、神话和怪诞,实际是承认自己不理解自然。”夏加尔强调自己跟毕加索不一样,他说:“毕加索用肚皮作画,我用心画画。”他两次大战之间的大部分心力用在为几部古典名作果戈里《死魂灵》(107幅)、拉封丹《寓言》(100幅)和《圣经》(108幅)做插图的蚀刻铜版画上。
1964年,安德烈·马尔罗担任戴高乐政府的文化部长,他请夏加尔画巴黎歌剧院的天顶画。夏加尔画上风姿轻盈飘逸的神与人,浮沉在半空中,既有童话的纯真,又有天堂的神秘,竟与十九世纪加尼埃专为歌剧院设计的所谓“拿破仑三世”风格非常和谐。歌剧院这幅天顶画与八十年代贝聿铭为卢浮宫大院子里增添的玻璃金字塔,被称为巴黎建筑中现代艺术与古典风格完美结合的双璧。
夏加尔的画上了天顶,这对他已不是第一次,但是上一次没有那么幸运。1914年欧战爆发前,夏加尔已离开巴黎回家乡度假。战争开始,他只能滞留在维切布斯克,直至1923年才又回到巴黎。战时“峰箱”的大部分房客也都离去,有的回国参加战争,有的到其他地方谋生。“蜂箱”公寓的门房走进夏加尔的画室,看到里面的画,画上的颜料有的很厚,显然有防水作用,很高兴地拿了几幅走进自己鸽棚似的小屋,把漏水的屋面拆掉,用夏加尔的画来堵漏洞!
编辑本段名人名言
马克·夏加尔
·即使来到巴黎,我的鞋上仍沾着俄罗斯的泥土;在迢迢千里外的异乡,从我意识里伸出的那只脚使我仍然站在滋养过我的土地上,我不能也无法把俄罗斯的泥土从我的鞋上掸掉。
·很多人都说我的画是诗的、幻想的、错误的。其实相反地,我的绘画是写实的。
·我不喜欢“幻想”和“象征主义”这类话,在我内心的世界,一切都是现实的、恐怕比我们目睹的世界更加现实。
·我们的内心世界就是真实,可能还比外面的世界更加真实。把一切不合逻辑的事称为幻想、神话和怪诞,实际是承认自己不理解自然。
·毕加索用肚皮作画,我用心画画。
-------- 马克·夏加尔
⑵ 油画花卉该怎么画
关注七色圆点 让生活变得更艺术
色彩美或色彩形式美,是色彩要素之间共同构成的纯粹抽象的色彩效果,它与作品的内容美、形象美比较而言,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1.虽然对象的内容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盆花,但是在开始画之前画家花了大量的思考和准备工作。他不断地转动放在桌布上的植物,直到找到花朵最有趣味性的角度为止。
2.用稀释过的颜料为木板上了一个底色,然后在木板上绘制一个细致的草稿,标示出每朵花之间的关系。
3. 因为花朵基本上是白色的,所以画家选择先涂深色的背景。他把左手搭在画架上,来支撑作画的右手。
4. 画家很仔细地在调色盘上混合颜料,所以调出的颜色中不会有不均匀的条痕存在。图片中展示的颜色是用白色加了一点大红和土黄调成的。
5. 为了确定颜色的准确,画家把蘸了颜料的画笔靠近花瓣进行比较,这是种非常有助于分析颜色的方式,同时这个方式也使你能够建立起画面的关历脊键色调。
6. 调好了颜色,为花瓣上色。由于实际上花瓣中完全相同的颜色重复非常少,所以在绘画过程中需不梁烂袜断地调和颜料中各种颜色的混合比例。
7. 在全部的花瓣完成之前,还要先画一些叶子,尤其是它们之中最深的橡激区域。
8. 黄色的花蕊和花盆,在冷色调的画面中增添了一些暖色。在这些颜料中画家混合了一些媒介剂,这个媒介剂是由三分之一的亚麻仁油和三分之二的松节油调和而成。
9.为了确保能将浅碟锐利的边缘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画家在画大面积的桌布之前,先用一支尖头的貂毛笔来刻画盘子的边缘。
10.现在桌布已经完成,画家又用一支貂毛笔来勾勒出那些最重要的叶子的形状(与背景形成对比)。
11. 在这个细节图中可以看到, “白色”花瓣的色彩范围,从微微发黄的白色到粉红色,然后又变成相当深的紫灰色。这些色彩的变化基本上都是由于花瓣受到的光照角度不同而产生的。
12.前景的叶子投影在花盆上,用深色来表现,桌布也做了最后的调整。
一幅静物花卉的油画就完成了~
更多油画花卉欣赏
⑶ 6个照片墙布置方案记录浪漫时刻
照片墙在居家设计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在装修的时候为自己家设计一组漂亮的照片墙,这些照片墙可以表达不同的形式,让家居氛围更加温馨,如果你也喜欢照片墙可以选一些自己喜欢的照片或者装饰画,错落有致的挂在家中的墙面上,不仅温馨有趣,也为家装增添了个性的元素。一起来看看日隆网整理的60个照片墙布置方案吧,打造一面浪漫照片墙其实很简单。
PART1:打造照片墙必读手册
生活中,每张照片都有美丽的故事、美好的回忆。家居中的照片墙则帮你展现出这些承载着家庭重要记忆的照片,照片墙是主人的重要秀场,或是展示主人的风采,或是展示主人的足迹,或者仅仅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影像堆积,便构成了家中最温馨的一个角落。
PART2:12个时尚照片墙布置
照片可以装饰家中各个墙面,比较常见的是过道、客厅、餐厅的照片墙,今天小编带来的12个时尚照片墙布置方案有涉及到家中的每个空间,连卫生间也不错过哦,一起来看看吧。
PART3:11个森系照片墙DIY
一面随时记录生活的照片墙,有亲和力又有创意,那么最好的打造方法就是自己动手。一起来看看小编推荐的11款diy森系小清新的照片墙,没有特定的风格,没有特定的排列,却能让你欣喜驻足。
PART4:13个海外个性照片墙
照片墙不仅能记录生活中的幸福点滴,也能让家中的墙面变得极富个性。摒弃千篇一律的相框排列,一起来看看小编推荐的13种国外美家的创意照片墙装饰吧。
PART5:24个照片沙发背景墙
想要在家里美美地展示自己的靓照,那就在沙发后打造一面照片墙吧,不但能让尘封的照片得以展示,还能通过照片的不同排布方式,形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扮靓客厅沙发区,下面就随小编来看24种照片墙排布法,教你拗出沙发墙上的完美造型。
60个照片墙布置PART1:打造照片墙必读手册
生活中,每张照片都有美丽的故事、美好的回忆。家居中的照片墙则帮你展现出这些承载着家庭重要记忆的照片,照片墙是主人的重要秀场,或是展示主人的风采,或是展示主人的足迹,或者仅仅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影像堆积,便构成了家中最温馨的一个角落。它时时提醒着你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家庭、亲友之间永恒的爱。
如今在照片墙的设计中,黑白照片墙取代彩色照片和小照片替代大照片成为了流行的重点。而除了用画框装饰照片挂在墙上外,照片墙还可以演变为手绘照片墙,另外,门、衣柜等也可以成为展示照片的“主题墙”。形式各样、用料丰富的各式主题照片墙正成为居室装饰中最能体现个性的地方。生活中,每张照片背后都有美丽的故事、美好的回忆,从过去把全家福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到如今将自己的回忆展示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照片墙一直都是家居装饰中的常见手段。照片墙缘于居住者对于家庭生活的热爱,而对于装饰风格来说,照片墙则更多地迎合了当前复古和简约潮流的盛行。
照片墙的流行反映了当前人们的心理诉求,渴望温情、回忆和浪漫,用居住者的记忆节点来串起对于居住生活的热爱。照片墙的另一个流行趋势则是小照片越来越成为主流。现在更流行用小照片搭配照片墙,随意选取几幅自己喜欢的照片,用高低错落的挂法作为墙面装饰,瞬间就能让居室充满艺术感和独特气质。利用墙面的高度挂上几幅横竖的小照片,虽然只是黑框和简单的白色画面,但在照片的搭配组合与留白设计上,却有很好的韵味。需要提醒的是,横向照片与竖向照片的搭配、色彩的搭配、单张与组照的搭配,都需要设计者有很强的构图能力。照片一定不能多,否则整个墙面就会很满,让人感觉不够清爽;同时照片也不能大,太大会让人感觉压抑。
照片墙的分类
照片墙有很多种叫法,有人叫相框墙,也有人叫相片墙,或者背景墙之类的。照片墙的种类很多,材质也各有不同,有实木的,塑料的,PS发泡的,金属,人造板,有机玻璃等。目前的流行照片墙的材料主要有实木的、PS发泡二种材料的。
1.实木照片墙
实木照片墙是比较环保、时尚的,实木相框有又分为实木喷漆和实木涂装。实木喷漆,是将框条经过细砂纸反目打磨,然后喷底漆,再经砂纸手工打磨,再喷漆。实木涂装照片墙的材料一般是指接板用精密锯裁成的框条,相框成型后,将框条上一层石膏,经过一些模具处理后,然后再喷一层漆,做出不同的图案,这种照片墙比较重,稍微大的照片墙不适合这种材料。
2.PS发泡照片墙
PS发泡照片墙,是由PS线条做成的照片墙,对现要来说,PS照片墙是很环保,时尚的,可以做出各种框的花纹与图案,适合追求潮流的人选择。这种照片墙很轻,可以做任意的规格。
照片墙的风格
自由
材料使用:纯黑的墙面、黑胡桃木相框由于照片是黑白色的,墙面也是纯黑的,因此相框也选择了略浅的黑色,材料使用了黑胡桃木,和整体墙面相配合。由于餐厅整体风格介于现代和古典之间,黑白照片突出了一种怀旧感觉,和椅子、桌子的风格较为吻合。
青春
在画框的尺寸选择上,并不是单一的,有大有小,有长有方,这样就让照片在效果呈现上不会显得单调。在摆放上,照片并不局限在一个平面里,而是在床头和床侧的两面墙上都有摆放,而且错落有致,既不会显得太凌乱,又很有个性,与男孩的活泼气质比较吻合。
零碎
材料使用:相框、钉子或者粘胶沙发墙的上面的空白并不好看,很多人会选择用它作为照片墙,在沙发后挂上零零碎碎的一堆照片,让客人一进家门就能看到自己家的幸福生活。对于空间宽度或长度比较小的家庭来说,照片也可以淡化墙的封堵性,当人的注意力在照片上时,便会忽视了墙的存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满墙型的照片并不是要满满当当地把墙壁挂满,而是让照片占据大部分墙面,适当地留白。否则就会让墙面变得拥挤不堪。
腰饰
材料使用:壁纸、粘胶或钉子在墙面上贴上一长排的照片作为墙面装饰,有时比壁纸的腰线效果还要棒。但这种照片墙要注意选择放照片的高度,太高或太低,都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最好是放在比视线平衡度稍微高一点的地方,既起到观赏作用又有装饰作用。当然这种装饰方法的照片选择,需要保持一致性,如果几张照片差别太大,房间就会显得较乱。
清爽
材料使用:相框、钉子或者粘胶这个案例中利用墙面的高度挂上几幅横竖的小照片,虽然只是黑框和简单的白色画面,但在照片的搭配组合与留白设计上,却有很好的韵味。需要提醒的是,横向照片与竖向照片的搭配、色彩的搭配、单张与组照的搭配,都需要设计者有很强的构图能力。照片一定不能多,否则整个墙面就会很满,让人感觉不够清爽;同时照片也不能大,太大会让人感觉压抑。
凹陷
材料使用:腻子、乳胶漆或石膏粉。主人在墙上做了一排凹陷下去的方形凹槽,并用石膏粉做出相框一样的层次,然后把个人或家人的照片镶嵌进去,感觉就像是特地在墙上做了几个相框一样。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墙壁相框固定后,只能用匹配尺寸的照片,太小或太大的照片都不好看。以后不想放照片,还可以放一些比较贵重或者好看的装饰品。
小照片更流行
照片墙的另一个流行趋势则是小照片越来越成为主流。现在更流行用小照片搭配照片墙,随意选取几幅自己喜欢的照片,用高低错落的挂法作为墙面装饰,瞬间就能让居室充满艺术感和独特气质。
合理的布局
需要提醒的是,横向照片与竖向照片的搭配、色彩的搭配、单张与组照的搭配,都需要设计者有很强的构图能力。照片一定不能多,否则整个墙面就会很满,让人感觉不够清爽;同时照片也不能大,太大会让人感觉压抑。
照片墙的安装方法
一套漂亮的照片墙精准的安装上墙,需要有美观的相框和相片构成,也离不开配套的隐形挂钩和安装图纸,当然每个人安装的效果也会有差异,所以就需要我们熟练安装方法。
1、首先相片或图片装入空白相框里面,将带有带有图片或相片的相框准备好。
2、用工字钉将图纸模板固定在墙面上,位置固定好后,最好再用透明胶粘好以免移位。注意图纸一定要水平,不能倾斜,图纸要尽量展平压贴墙壁,不要起皱拱鼓。
3、将塑料挂钩按照模板上面的圆圈钉在墙上,锤打挂钩时不要让图纸松落、移位。
4、将所有挂钩固定后,小心的撕破图纸,尽量不要损坏,没有图纸你不知道什么位置该挂什么规格的相框,是横挂还是坚挂。把图纸铺在地上,可以知道哪个相框挂在什么位置。
5、把所有的相框挂好后,看一下什么图片和相片放什么位置,随着自己的个性和品味,做适当的调整,和谐统一是关键。
6、确定好图片和相框的位置后,然后用水平仪检查一下每个相框的摆放位置是否与地面水平,有不水平的可以适当的做调整。
相片墙的保养与清洁
相片墙的保养
1、首先需要定期吸尘,需要注意的是要更换吸尘器的吸头类型,日常只要发现脏东西就要及时用毛巾擦除,对耐水墙面可先用水擦洗,然后用干毛巾吸干。对不耐水的墙面可用毛巾蘸些清洁液拧干后轻擦,总之是要及时去除污垢,否则时间长了就会留下永久的斑痕日后无法完全清洗干净。
2、清洗时需要动作要小心,避免使相片脱落。
3、最好选择在较为干净,湿气不要太重的地方布置相片墙,相片要用镜框裱起来。
相片墙的清洁
1、定期用吸尘器洗尘,否则时间太长灰尘太多会很难处理。
2、发现污迹时,采用毛巾加清水清理,记得毛巾要拧干,切记不要将湿淋淋的毛巾直接覆盖在墙面上。
3、墙上的相片可用纸巾或者毛巾轻轻擦拭,如果不是有很多尘埃,最好不要用水。要用水时,要记得拧干毛巾,以免损坏相片的质量。
60个照片墙布置PART2:用爱装饰背景墙12个时尚照片墙布置方案
创意亮点:放大+黑白处理
创意亮点:心形状排列
创意亮点:零散拼贴点亮小墙体
创意亮点:以木栅栏作为照片墙底
创意亮点:便捷可爱的线条配照片夹
创意亮点:契合儿童房氛围的鲜艳相片色调
创意亮点:充满爱的相片内容
创意亮点:宛如生在树上的相片
创意亮点:加入文字的相片组提升含义
创意亮点:满墙的手绘相框
创意亮点:满墙面随意张贴法
60个照片墙布置PART3:DIY打造11款森系小清新照片墙
照片墙什么的最有爱了吧?满满的都是美好,一张张挂上去,想想都开心。想要想拥有照片墙的童鞋一定要注意了,下面和小编一起去看看那些美美的照片墙吧,自己动手,装扮一个美美的家吧。
设计亮点:心形的照片墙,感受到的满满的都是爱。
设计亮点:回忆像藤蔓,肆意的在我脑子。藤蔓状的照片排列顺序。
设计亮点:整个墙面都被照片所填满,就连镜子中的倒影也都是照片。
设计亮点:从第一级楼梯开始就是照片,一直蔓延到整个墙面。
设计亮点:简单的创意,完全可以自己动手DIY。
设计亮点:有没有一种转角遇到爱的感觉。
设计亮点:白的优雅,白的复古。
设计亮点:白色墙面,黑色照片、夹子、剪纸这些都东西杂糅在一起,充满另类的美感。
设计亮点:每张照片都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设计亮点:废弃的窗框,几根线条,几张照片就能构成一面不错的照片墙。
设计亮点:很有爱的照片墙,同样的填满了墙面。
60个照片墙布置PART4:摒弃呆板墙面13个海外个性照片墙
【CASE1:餐桌旁的巨幅照片】
第一款案例首先打破常规,照片墙不一定是一张张排满的相框,将相片几倍放大,能达到更加醒目、更具个性的墙面装饰效果。选择较有创意的家庭合照,放大悬挂在家中的某个常活动的角落,如餐桌旁就很不错。
【CASE2:颜色不一的照片长廊】
长长的走廊、过道,自然有着一面长长的空白墙壁,若是不为其填补内容,区域就会显得十分空洞。而这样的墙壁,正是照片墙的最佳展示地。选择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甚至不同大小的相框,整齐的排列于墙壁中间位置,长廊瞬间成了家族纪念管。
【CASE3:根据楼梯斜坡排设的照片墙】
楼梯间的墙壁,也是照片墙常悬挂的场地,为了达到美观效果,不仅要选择美丽的相框,根据坡度来铺设则更为重要。
【CASE4:如剪报般的张贴法】
案例中的照片墙位于宽敞的客厅,整个客厅为十分前卫的现代简约风,而露出砖形的墙壁则有几分原始之味,墙壁的主体则为照片墙,别出心裁地以剪报张贴法:在巨大的矩形白色底上贴上一张张整齐排列的巨型相片。
【CASE5:稀疏排列于整个转角的照片墙】
沙发位于客厅一角,被转角的两面墙包围,相框并没有选择紧凑又整齐的排列法,而是杂却有章地稀疏排列于整个转角墙壁,使得整个休息区丰富多姿。
【CASE6:排列成特殊图案的照片墙】
冲印出较为小巧的相片,像拼图那般用相片拼出有新意的造型,如案例中的心形。把它作为卧室背景墙或是电视背景墙,都极具浪漫情调。
【CASE7:巧用搁架的照片墙】
不用固定于墙壁,用搁架也能成就一面整齐的照片墙,将搁架平行安置在墙壁上,再将相框整齐排列于上即可,不仅方便制作还能随时更换。
【CASE8:将照片“晾”起来】
将相片如衣服般悬挂于绳子上,也是富有创意的新型照片墙设计,这样的好处便是不仅简单易操作,还能方便不断增贴内容,很好地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CASE9:表在巨型相框中的可移动照片墙】
巨型的相框中表入一张张精心挑选的小型相片,十分有创意,你可以在此凝视这面内容丰富的墙很久,而这样的设计,能便于移动,您随时可以变换照片墙的摆放地。
【CASE10:可放多相片的矩形相框照片墙】
选择矩形的相框,根据大小在其中横着放入多张相框,不仅节约相框成本,这样的照片墙更加显得干净利落。
【CASE11:掺入特殊字母的照片墙】
在照片墙中融入字母或者汉子墙饰,让照片墙更具家庭个性,字母可以是名字的首字母,亦或者是其他带有特殊含义的字母,选择性地选怪于照片墙中的某个位置。
【CASE12:墙壁铁丝巧挂相片】
为墙壁多制订几根铁丝,在铁丝上挂上S挂钩夹,照片便既方便又整齐服帖的悬挂在了墙壁上,是十分可取的又节约地照片墙设计法。
【CASE13:围绕壁灯的彩色底照片墙】
家中的墙壁往往有几盏小壁灯,壁灯处也是照片墙很好的领地。将相框围绕壁灯悬挂。如案例中,相框以回字形围绕壁灯,相框的底特别选用了不同的颜色,为角落增添色彩。
60个照片墙布置PART5:24式照片墙排布法“拗造型”妆点沙发区
【剪纸照片墙】
照片墙除了用自己的照片打造,找出自己喜欢的小画、布料或剪纸,用相框装起来也能像照片一样,成为家里不错的装饰品。
【家庭成员照片墙】
如果客厅里的沙发等家具色彩明艳的话,照片墙的设计就不要花哨,黑白风简约精致,虽然只是黑框和简单的白色画面,但在照片的搭配组合与留白设计上,却有很好的韵味,非常符合设计上的搭配原理。
【怀旧老照片墙】
如果手头还保留着祖辈时代的照片,不妨将它们重新印放,布置在客厅或书房的墙上,以此来表现怀旧情调。
【抽象画+人物油画照片墙】
抽象的油画作品总会给客厅带来特别的感觉,周围配上人物或者风景水彩画,大气、典雅的照片墙令整个空间其乐融融。
【单张小照背景墙】
用小照片替代大照片来作照片墙,密集有序,成为流行的重点。对于装饰风格来说,照片墙则更多地迎合了当前复古和简约潮流的盛行。
【多张照片拼接背景墙】
用自己平时收集起的照片、海报或者杂志彩页在墙上拼成各种形状,就能起到极好的装饰作用。
【黑白简约照片墙】
虽然只有简单的黑白色调,但黑白照片一般很少会有雷同的东西,较能体现居室主人的个性。
【画作照片墙】
生活中,每张照片背后都有美丽的故事、美好的回忆。形式各样、用料丰富的各式主题照片墙正成为居室装饰中最能体现个性的地方。
【美景集锦照片墙】
旅行家的客厅沙发区背景墙,喜欢用各个地方拍到的各种样子的照片来作背景墙,有一些可能会令人不可思议,但也显示了主人丰富的阅历。
【植物照片背景墙】
大自然中的茂密树林令人心旷神怡,主人喜欢这种浓厚的自然气息,因此整个家居布置都崇尚自然、真实。
【留白照片墙】
在布置照片墙时,要注意单张照片不能放得太大,否则会有压抑感;也不要几张照片放在一个相框里,最好一个相框中放一张照片,组成一个画面。
【简洁拼接照片墙】
经典的黑白照片墙在蓝色的墙面和沙发对比下越发显得宁静。如果客厅的颜色比较出挑,就要考虑用单一的如黑白照片墙来做对比。
【绘画照片墙】
照片墙的流行反映了当前人们的心理诉求,渴望温情、回忆和浪漫,用居住者的记忆节点来串起对于居住生活的热爱。
【绘画照片墙】
从过去把全家福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到如今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展示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家居装饰中的常见手段。
【影像堆积照片墙】
照片墙是主人的重要秀场,或是展示主人的风采,或是展示主人的足迹,或者仅仅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影像堆积,便构成了家中最温馨的一个角落。
【人体艺术照片墙】
作为画家或者艺术工作者,非常喜欢这种人体艺术类的素描画,简单却又蕴含着丰富的感情,用来作为沙发背景墙也很有文艺气息。
【素描画照片墙】
每每去小镇旅游,总会有一些老画家依山傍水,画出各种风光。小镇风景也好,人物也罢,素描的美总是那么淡雅,令很多人爱不释手。沙发背景墙用这种画来装饰更加高雅,富有文化气息。
【影像+简画背景墙】
除了图案可以随主人的喜好来选择外,照片框的颜色也要考虑到与客厅整体颜色的切合度,如客厅颜色为米黄色,那么相框就可以挑几款米黄色来做衬托。
【大、小照片搭配背景墙】
小照片与大照片随意搭配,高低错落有序,令整个客厅空间充满艺术感。各种形状的相框做成不同颜色,也非常有情调。
【转角照片墙】
配合“L”型沙发椅的设计在墙面安置搁板,随意选取自己喜欢的图案照片摆放其上,是客厅更是多功能休闲区。
【大小搭配照片墙】
现在更流行用小照片搭配照片墙,随意选取几幅自己喜欢的照片,用高低错落的挂法作为墙面装饰,瞬间就能让居室充满艺术感和独特气质。
【人物+花鸟照片墙】
在照片墙的设计中,黑白照片墙取代彩色照片和小照片替代大照片成为了流行的重点。再配上几幅花鸟图案的小照片,休闲、舒适的生活令人向往。
【简单图案照片墙】
现如今,除了用画框装饰照片挂在墙上外,形式各样、用料丰富的各式主题照片墙正成为居室装饰中最能体现个性的地方。利用墙面的高度挂上几幅横竖的小照片,中间的小镜子也融入其中。
【松散排布照片墙】
照片在墙上不一定要排列得非常紧密,可多留点儿空隙,松松地布局更有轻松感,也体现出主人随意自由的生活态度。
⑷ 怎样用PS把蓝底照片变成白底的
操作方法如下:
1.首先点击屏幕左边的“打开”;
⑸ 世界名画呐喊图片
世界名画呐喊图片
世界名画呐喊图片,世界上有很多的名画,一些画的价值是价值连城甚至是无价之宝,世界上的画家成千上万,但是历史留名的却不多,而世界闻名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以下分享世界名画呐喊图片。
世界名画呐喊图片1
《呐喊》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1893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创作于1893年的第一个版本,其作品作为蛋清木板画;绘于1893年的第二个版本,该画作为彩蜡木板画;第三个版本,创作于1895年,为彩粉木板画;第四个版本为蛋清木板油画。
该画作的主体是在血红色映衬下一个极其痛苦的表情。在当时蒙克的眼中,奥斯陆峡湾充满着发抖的、血红的幻觉,让人感到恐惧,甚至有些恶心。
在《呐喊》画作中,蒙克所用的颜色虽然与自然颜色的真实性是一致的,表现方式上却极度夸张,展现出了他自己的感受,画作里的线条扭曲,与桥的粗壮挺直形成鲜明对比,蒙克将画面中沉闷、焦虑并且孤独的情感,表现到了一种极致。《呐喊》是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
2012年5月3日,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上,1895年创作的版本(第三版)《呐喊》,以1.199亿美元拍出。 [1]
1893年 | 表现主义
挪威国家艺术馆等
天空中,红、黄、橙色的烈焰,像是要着火了一样。
下面站着一个人,光秃秃的脑袋就像头骨,整个身体被拉成波浪形,像要融入身后的急流。他因为害怕而瞪大了眼睛,嘴里发出了吓人的尖叫!
整个画面都弥漫着一股恐惧和焦虑。整幅画情绪饱满,不管是专业的艺术家,还是普通小白,都能在看画的一瞬间感同身受。
这就是挪威艺术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这幅画也有四个版本,其中粉彩木板画12分钟就卖出了1亿2千万美元。
世界名画呐喊图片2
2012年5月3日,在纽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上,1895年创作的版本(第三版)《呐喊》,以1.199亿美元拍出。
中文名:《呐喊》
外文名:(挪威文)Skrik
(英文)The Scream
类别:油画、蛋彩画、色粉画、纸本画四个版本
收藏地:蛋彩与蜡笔画,藏挪威国家艺术馆
收藏地:色粉彩绘于木板作品,拍卖给私人
《呐喊》的画者,爱德华·蒙克(1863—1944年)是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出生于挪威的医生之家,长期居住在德国柏林。
蒙克的艺术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童年时期父母、姐姐相继因病去世,目睹亲人被病魔慢慢吞噬的痛苦,成为他表现人类苦痛、磨难和死亡的起因。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苦难生活的强烈感情,充满紧张、恐惧、不安、愤怒、绝望和深思。
该画【艺术特色】♀
《呐喊》常常被认为是蒙克的第一幅具有表现主义特色的画作,也是蒙克书写“灵魂”这一概念最原本的体现。
绘画表现更多依赖于创作时的感受,浓烈的色彩红、黄、蓝、绿的构成与大胆扭曲的轻重有致、缓急有序、长短粗细有别的线条运用令人震撼,画面呈现出高度的透视技法。
呐喊的人物全身震颤着,面色惨黄,惊恐的眼神透出万般的失落与迷茫。血红色的背景,动荡、急剧变化的线条是不可能取自于现实的,它来自于蒙克孤独和恐惧的生活经历。
该作品超越感官,表达了最深层次的东西。犹如画家所坚定的理想一样。
在该幅画上,蒙克所用的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
虽然蓝色的水、棕色的地、绿色的树以及红色的天,都被夸张得富于表现性,但并没有失去其色彩大致的真实性。
全画的色彩是郁闷的:浓重的血红色悬浮在地平线上方,给人以不祥的预感。它与海面阴暗处的紫色相冲突;这一紫色因伸向远处而愈益显得阴沉。同样的紫色,重复出现于孤独者的衣服上。而他的手和头部,则留在了苍白、惨淡的棕灰色中。
画中没有一处不充满动荡感。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式鲜明对比。
整个构图在旋转的动感中,充满粗犷、强烈的节奏。所有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尖叫的声音。作者在这里以视觉的符号来传达听觉的感受,把凄惨的尖叫变成了可见的振动。
世界名画呐喊图片3
世界十大名画之一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该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喜爱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边。
直到达·芬奇去世后,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万二千金币,才从达·芬奇的弟子手中买下。
现藏|法国罗浮宫
世界十大名画之一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艺术家达·芬奇于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大型壁画,是达·芬奇代表作之一,世界着名画作,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达·芬奇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将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1980年该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
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现藏|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世界十大名画之一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这幅画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画面左侧,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因战争而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她的身后立着一个恐怖的牛头,牛脸上流露出残忍的狞笑。
根据毕加索曾在其他绘画作品中以牛头表示邪恶的习惯分析,这个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画的中间部分,一匹被刺伤的马昂头张着嘴,发出哀鸣,据画家本人说,这匹马象征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难的西班牙。
马的身下躺着一名死去的战士,他的右手握着被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朵花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一个妇女从窗子里探出身体,右手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这些象征揭露,画家要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都明了。
现藏|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世界十大名画之一星月夜
挚爱深夜的梵高在圣-雷米的初期所画的这幅"星月夜"是凡·高深埋在灵魂深处的对世界的感受。
在这件作品中, 闪烁于碧蓝色夜空中的星星, 格外夺人眼目。
每一颗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中, 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 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
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 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 山腰上, 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 在夜空中放射艳丽的色彩……这幅油画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的, 不靠直接观察对象, 而用虚构的形与色, 凭想象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中的一幅。
现藏|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世界十大名画之一大宫女
安格尔的艺术“清高绝俗,庄严肃穆”,这一切可以通过他的重要作品《大宫女》体现出来。
画中,安格尔放弃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使之统一在一片安详静谧的和谐气氛之中,就像是精心计算过一样,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都是和整体息息相关的极其“危险”的事件,随意改动其中的任何一处,都会使整个画面彻底坍塌。
这也似乎验证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数与和谐”的理论,毕氏仰望夜空,都能感觉到星辰的组合像是用数字组成的音乐,他曾说他有很多次真的听到了“诸天音乐”。在这幅画上,比例、色彩像数字一样按一种奇妙的秩序排列着,华丽而不失平和。
安格尔早年游学意大利时,也一定通过古希腊的艺术作品感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哲学的这种富于神性的美。故意拉长的身体,似乎体现了一种古希腊雕刻的肃穆庄严的美感。
艺术并不是盲目地复制现实,而是对倾入全部感情的生活中绽放的精神之花的倾力表达。这是一种美感,不需要任何理由。
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形体脱开世俗的桎梏之后,精神才会完满。这也表现在他的很多绝妙的素描之中。
现藏|巴黎罗浮宫
世界十大名画之一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十七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
该画描绘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以少女戴着的珍珠耳环作为视角的焦点。
该画背景铺满黑色,衬托出少女的形象。画面中的少女穿一件棕色的外衣,白色的衣领、蓝色的头巾与垂下的柠檬色头巾相互映衬,她侧身转头面向画外,嘴唇微微张开,左耳佩戴的珍珠耳环若隐若现,少女的形象与黑色的背景形成对比,凸显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