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有饼干ppt背景图片可爱
扩展阅读
发乒乓球动态图片 2025-04-08 23:13:55
大白鲨爱吃什么的图片 2025-04-08 23:09:25

有饼干ppt背景图片可爱

发布时间: 2025-04-06 22:42:20

① 幼儿园思维训练小兔藏在哪里的教案

活动目标:
能根据动物显着的外形特点找到相应的动物,体验捉迷藏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A
1.场景布置:石头、树、草、花;
2.ppt课件、棒棒糖若干。 【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设计意图:
《藏在哪里了》是一次绘本教学活动,故事内容很有趣,也很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中都是以游戏来进行的,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事情。然而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通过此次的活动,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显着的外形特征,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着阅读的乐趣。
一、引起兴趣,关注故事的名字
1、教师介绍故事的名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藏在哪里了》,名字叫什么
2、猜猜故事里的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游戏呢?
3、你玩过捉迷藏的游戏吗?怎么玩的?
4、教师小结:在森林里,动物朋友们在玩捉迷藏,真有趣。我们跟他们一起玩吧!
二、出示ppt课件,观察画面,讲述故事开始部分
1、有哪些动物朋友在捉迷藏?(追问幼儿:哪个是小兔?小象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讲述动物的外形)
2、教师讲述:谁来躲,谁来找呢?小动物们想了一个好办法--剪刀、石头、布。最后,小狐狸输了,它对朋友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
三、进入场景,参与寻找,讲述故事内容
1、引导幼儿在场景中寻找。教师以小狐狸的口吻说:"咦,都躲到哪里去了呢?请小朋友们帮我一起来找吧!""石头后面有谁呢?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子呀?小兔躲在哪里了?
2、还有小动物藏在哪里了?你找到了谁?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小松鼠躲在大树后面,小鸭躲在花丛里,小象躲在草丛里)你是怎么会发现它的?
3、小鹿躲在哪里了呢?小狐狸找了好久都没找到,你发现了吗?为什么小狐狸找不到小鹿呢?(小结:小鹿真聪明,躲在树林里,大家把它的角当成树枝,所以找不到它。)
四、完整欣赏故事
1、教师:小动物们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我们把这件好玩的事讲出来吧!
2、操作ppt,讲述故事。
3、提问:有哪些动物朋友来玩捉迷藏的游戏?
你记得它们躲在哪里了?
五、游戏:捉迷藏。
1、教师:我们也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2、让幼儿根据场景(石头、大树、花丛、草堆)自己找地方躲起来。教师边找边说:你们都躲起来吧,好好地躲起来,我来找,一定能找到。都躲到哪里去了呢?
3、给每位幼儿奖励一个棒棒糖。
六、藏棒棒糖。
请小朋友藏棒棒糖,老师来找。(使用语句"棒棒糖藏在xx里")
价值分析:
通过故事的名字激发孩子的兴趣,运用捉迷藏这个游戏来贯穿于整个活动。
出示PPT图片,让幼儿能发现小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从而为后面的活动也作为一个铺垫。
根据上一环节的讨论,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观察,并提示孩子不仅要根据小动物的特征去找,还要表达出小动物躲在什么方位。
通过呈现的4幅图片,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加深印象。
通过游戏,让幼儿有一个角色的扮演,同时也起到一个很好的动静交替。
运用孩子们的兴趣来激发他们表达,自己的棒棒糖藏在哪里。
一、活动设计背景
故事《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轻松、幽默,活泼、有趣。它没有明显的情节,从头到尾都是一只老鼠在没完没了地向一个小男孩提出一连串的要求,从吃饼干开始,它接着要了牛奶、麦管、餐巾……甚至铺床睡觉、讲故事、画画。可笑的是到最后它的要求又回到要吃一块饼干,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一发不可收拾,真令人哭笑不得。起初,我们对这样的题材有些犹豫,孩子会不会难以接受?教师会不会抓不住重点?不过我们仍决定尝试。不强调情节,不突出人物,而是营造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把活动目标落在“感受作品风格”上。
二、两次活动实录
第一次活动(A组)
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理解给老鼠吃饼干后发生的一系列情节,感受作品循环往复的幽默风格。
2.与同伴合作创编故事,体验创编的快乐。
准备:
课件,老鼠形象图片,记录板,“故事箱”和各种物品的图片(如梳子、衣服、书本等)若干,绘画工具。
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今天,我带来一位有趣的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
2.你们喜欢这只老鼠吗?
3.真是一只可爱的老鼠!这一天,小老鼠出门,要到小朋友家里去做客。要是它来到你家,你会怎么招待它呢?(幼儿表达想法。)
4.你们真会招待客人。不过,这只老鼠很特别,它在做客时发生了好多有趣的事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阅读理解
1.(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述故事第一段):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它会向你要一杯牛奶,要是你给它一杯牛奶,它会向你要一块餐巾,为什么它要用餐巾呢?
幼:擦嘴巴/擦手……
2.擦完嘴巴后,故事里的小老鼠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理解第二段。)
3.这只小老鼠特别爱漂亮,它在镜子里发现自己的头发又长又乱,所以它就剪头发。瞧,它剪完头发,地上全是头发,该怎么办?
幼:要打扫干净。
师:要是把别人家的地板弄脏了,你应该打扫干净。(幼儿用动作体验打扫房间的情形。)
4.老鼠又理发又打扫房间,它做的事儿真不少!你们猜猜接下来老鼠会干些什么呢?
幼:它会想玩。
师:(出示记录板,在板上画一个玩具的符号)还有呢?
幼:它累了,要睡觉了。
师:(画一张小床的符号)嗯,有可能。还有谁来说说看?
幼:它呀,一定要洗澡,因为出了很多汗。
(教师画一个浴缸的符号。)
师:对待朋友,我们要有耐心和礼貌。尤其是像小老鼠这么特别的客人。我们得先知道它要些什么。刚才大家讲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来做一回小当家,招待招待这个老鼠兄弟。
三、分组创编
1.教师介绍材料及用法。
幼儿分成5组,每组的材料有:①六面体纸盒做的“故事箱”,上、下两面的中间穿一根轴,另外四面贴着老鼠形象和表示顺序的圆点。②图片(背后有不干胶)若干,包括画笔,玩具(球、车、娃娃等),书,食物(花生、牛奶、饼干、糖果),电视机,衣服,剪刀等。
操作方法:幼儿分组从众多图片中选出4张,按顺序贴在“故事箱”的每一面上,并把它们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要求体现循环往复的特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请各组派一个代表讲述自编的故事片段。
4.小结:你们为小老鼠想得很周到。那么,故事里的小老鼠到底怎么样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四、欣赏故事
播放轻松的音乐,集体欣赏故事后半部分,结束活动。

② 《哈哈阿姨的魔法饼干》反思怎么写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对图形组合的变化产生兴趣,感受图形组合的神奇有趣。
2、大胆想象,尝试用各种图形拼搭简单的物体。
物质准备:
1ppt 2、大背景 3、人手一份操作材料(三角形、圆形、方形等饼干和树木墙壁图片)活动背景:
刚刚升入中班的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图形图案,对各种形状十分感兴趣,但对于图形的组合变化正缺少一个启蒙。这本《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讲述的是一个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被坏魔法师控制,后来利用各种图形组合变化逃出魔法师城堡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通过故事领悟到各种图形变化组合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扩展他们的空间感、图形思维。因此我们以此为载体,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
活动过程:
一、谈谈饼干大不同(意图:通过聊一聊、说一说,唤起幼儿对饼干形状的记忆,激发活动兴趣。)师出示饼干盒,猜猜是什么?
提问:你吃过饼干吗?你吃过什么形状的饼干?
小结: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不同形状的饼干。
过渡: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饼干高手--哈哈阿姨,她会做各种各样的饼干,你们想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她都会做。
二、看看图形变一变(意图:在故事情境中使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方形等图形组合的图案产生兴趣。)师讲述故事,哈哈阿姨咒语:好吃的饼干啊,如果你们能变成小老鼠陪我聊天那该多好啊!变变变!
1、提问:饼干真的变成小老鼠了吗?太神奇啦,饼干是怎么变成小老鼠的?
小结:原来圆形和三角形在一起,就可以变出东西来。
过渡:哈哈阿姨真的有魔法了,这下可以逃出去了。
2、要想逃出去,首先要打开这扇门,哈哈阿姨只有这些饼干,你觉得她会把这些饼干变成什么逃出去呢?哈哈阿姨咒语:好吃的饼干啊,请你们变成锯子让我逃出去吧?这个锯子是怎么变出来的呀?
小结: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在一起,可以变出许多东西。
3、提问:哈哈阿姨逃了出来,但是发现有一只小猫守在大门口,哈哈阿姨咒语:好吃的饼干啊,方方正正的砖头,你们可以变成什么来吓走小猫呢?谁来变变变?(讨论互动)这样东西是怎么变出来的?
小结:原来许许多多的图形在一起,拼一拼、搭一搭,就可以变出各种有趣的东西。
三、试试图形变变变(意图:大胆想象,尝试用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拼搭出简单的物体。)1、哈哈阿姨终于能走了,打开大门,哇,原来城堡竟然在这么高的天空中,哈哈阿姨咒语:好吃的饼干啊,方方正正的砖头啊,高大的树木们,请你们变、啊变、变成什么才能下去呢?哈哈阿姨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助她吗?你想变出什么来帮助哈哈阿姨下去呢?
2、幼儿尝试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拼搭各种不同造型的东西。
重点关注幼儿拼搭过程中的想象和创造。
3、分享交流:你想了什么办法?是用什么图形变出来的?
提升:原来拼拼搭搭时两种图形重叠起来会更好看。原来一种图形可以由两种图形合起来代替。
四、吃吃:延伸活动(意图:使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图形的组合产生持久的兴趣。)在大家的帮助下,哈哈阿姨终于回到了家,为了感谢大家,哈哈阿姨准备送饼干给大家,我们一起来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