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文物简介
李洲坳东周墓葬位于江西省靖安县水口乡李家村茅屋组李洲坳山东坡,是一座大型土坑竖穴墓葬。封土原高约12米,底部直径30-35米,占地面积达1100平方米。墓穴在封土的正中下方,呈长方形,南北长14.5米,东西宽11.3-11.7米,深约4米。墓穴四壁陡直,表面抹有青膏泥保护。东壁南端挖建一斜坡墓道,与东壁垂直,宽度3.2米,坡度25度。墓穴底部东南高,北部低,填埋时先垫青膏泥,放置棺木47具,下葬后用青膏泥覆盖墓葬及棺木,之后用黄土覆盖,形成致密包裹层。墓穴内填土分4层,每层颜色不同,由北往南逐层夯筑填起,深度达到墓葬开口后扩大封土。棺木主要为东西向分布,排列密集,多数保存完好。随葬品放置在死者脚边或竹笥中,最多19件,最少3件,组合有小型青铜工具、木质纺织工具、竹质工具和陶纺轮等。棺木中发现22具人类遗骸,均为女性,年龄15-25岁。墓葬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包括竹木器、漆器、玉器、青铜器、原始青瓷器、金器、金属器以及纺织品。出土了大量人体骨骼标本。李洲坳墓葬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结构奇特的墓葬。
(1)东周墓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葬位于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李家自然村,2006年12月30日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7年1月6日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靖安县博物馆正式发掘。李洲坳东周墓葬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埋葬棺木最多的一坑多棺形墓葬。墓葬形制奇特,埋葬风格独具特点,为全国仅见。出土的丝织品文物,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数量最多的丝织品,其中的染色织锦服饰,是我国发现的最早服装,可以改写中国纺织织造历史和文化史。
㈡ 洛阳中州路东周墓墓葬形制
在洛阳中州路的西工段,已经发掘的墓葬总数达到了260座。这些建筑风格各异,其中大部分是竖穴墓,具体为256座,占总数的绝大部分。这237座竖穴墓以南北方向为主,大多数死者的头部朝向北方,而剩余的则为东西方向,头向两侧分布。在这些墓葬中,有30座墓葬特别设有壁龛,通常位于墓坑的头端坑壁,壁龛呈长方形,顶部略带弧度,每个墓葬通常只有一个壁龛。
与竖穴墓不同,洞室墓则选择将洞室开在墓道的东侧或西侧。在葬制上,墓葬的配置也显示出多样性,有的采用重椁单棺,有的是一椁一棺,还有少数墓葬仅有一棺,甚至有些墓没有葬具。在竖穴墓中,215座墓葬的人架呈现屈肢状态,30座则保持直肢,其余11座的葬式不明。洞室墓全部采用屈肢葬的方式。
在墓坑的大小和随葬品上,重椁单棺的墓葬通常坑体较大,且其中常包含铜器。相比之下,那些没有葬具的墓葬,坑体较小,且没有发现随葬品。这些细节反映了古代洛阳中州路东周墓葬的丰富多样和独特的葬俗文化。
(2)东周墓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洛阳中州路东周墓为东周时代周人墓葬。位于横贯河南省洛阳新旧市区的中州路一带。年代约当公元前8世纪至前3世纪。1954年发现,随后由苏秉琦主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发掘。1959年出版有考古学专刊《洛阳中州路(西工段)》。根据这批墓葬的随葬品提出的7期划分,成为中原地区东周墓分期断代的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