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脚上六条连接五脏六腑的经络在哪
脚上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分别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
1、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从循行部位起于足小趾下面,斜行于足心(涌泉穴)出行于舟状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缘,分出进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肾,络膀胱。
6、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
(1)脾经走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中国是足部疗法起源最早的国家。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于足部按摩的记载。据考证,当年足疗与针灸在我国为“同根生”之疗法。
古代黄帝内经“足心篇”之“观趾法”(一种诊疗方法);隋朝高僧所撰《摩河止观》之“意守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种疾病);汉代神医华佗着于《华佗秘笈》之“足心道”(意即足底的学问),司马迁《史记》之“俞跗用足治病”(“俞”通“愈”,跗指足背)
宋代文豪苏东坡先生对养生颇有研究,对坚持摩擦足底涌泉穴对身体的益处就大加赞赏,称“其效不甚觉,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对足部按摩有益于健康有很深的了解。中医疗法(包括足部按摩)在唐代即传人日本、朝鲜。元朝以后又传人欧洲。元朝伯仁之《十四经》……明朝时期,足部按摩得到进一步发展。后因封建礼教、女子裹脚等轻视足部健康的“政策”、民风,大大影响了该疗法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到了清末年间,这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更是遭到了外国列强的残酷掠夺,一度在国内“销声匿迹”,几乎失传。
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足根。“鼻为苗窍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脚为精气之根。”可见鼻、耳、乳仅是精气的凝聚点,而脚才是精气总的集合点。观之临床,头脑清灵,步履轻健均为健康的特征;而头重脚轻,脚肿履艰,为病体之躯。因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健身方法,都极为重视足部的锻炼。
从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经络学说的角度,更能说明双脚与全身的密切关系。经络学说认为: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各脏腑之间密切相连,构成了足与全身的统一性。人体十二正经中,有六条经脉即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分布到足部。足部为足三阴经之始,足三阳经之终。这六条经脉又与手之三阳经、三阴经相连属,循行全身。奇经八脉的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也都起于足部,冲脉有分支到足部,从而加强了足部与全身组织、器官的联系。因此,脏腑功能的变化都能反映到足部上来。
足疗,是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调整人体生理机能,提高免疫系统功能,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
㈡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经10穴常按揉,少生病、精神足、人欢喜
在中医的理论中,脾的功能非常巨大,被称为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的气血。
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只要把脾养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会很快痊愈。
通过饮食来健脾,的确是不错的方法,但是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揉按脾经。
1、隐白穴
脾经的循行是从脚到胸,隐白穴是其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的位置。隐白穴最主要的功能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通常是用艾灸的方法,如果没有,可以用一根香烟代替,同样有止血的效果。
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治疗鼻炎的时候可以点按。这个穴不太好找,因为它特别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这个穴。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一个细一点的按摩棒来点按,效果都很好。
2、大都穴
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的位置就是大都穴。
大都穴对老年人来讲特别重要,这是一个补钙的要穴。吃钙片会有些效果,但是为什么还会缺钙?不是因为补的少,而是因为体内不吸收,这才是缺钙得真正原因。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帮您吸收钙了。大都穴相当于租地反射区的甲状旁腺,而甲状旁腺正是吸收钙的。
大都穴除了补钙,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有颈椎病的人也要经常揉一揉大都穴,再在这个穴的旁边找一找最痛地点去揉,这样珠联璧合地配合起来治疗,效果就会更好。
3、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都强。
脾虚的症状: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因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脾虚的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4、公孙穴
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它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是一个输送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瘀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
有妇科方面的问题,请每天揉揉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现吐酸水的情况,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
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
5、商丘穴
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就是商丘穴。正好对应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揭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为什么揉这个学还能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就消除了。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都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6、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的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
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而且有病时按揉该穴会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三阴交穴,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
7、漏谷穴
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疗。
它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
8、地机穴
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
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揉地机穴来防治。
9、阴陵泉穴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
10、血海穴
血海穴又称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个虫子在那儿扎窝。它是专门治痒痒的穴。老年人身上经常瘙痒,用艾条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的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可以调配人体的血液,把多余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滞的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只不过一个是补气的,一个是调血地,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11、推小腿脾经
如果在推小腿脾经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您就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哪个穴敏感,哪个穴痛,您就多揉哪个穴。
实际上,揉脾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的人长胖、胖的人减肥。总之,揉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
㈢ 14经络最全知识!附赠高清动画走向图,帮助你轻松记忆!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生与死。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着重要作用,畅通的经络可以起到调整虚与实的作用,通则不痛,不能不通。
一切始于经络
经络是中医特有的一个名词,经络学说是整个中医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联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使人体有机的成为一个整体。
十二经脉是经络学的主要内容,内部隶属于脏腑,外部分布于躯体,又因为经脉是行血气的,其循环有一定方向。
首先,我们要记住下面这张 十二经子午流注表:
用歌诀来强化记忆(大声反复读到能靠肌肉直接条件反射式脱口而出):
十二经流注时序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下面就用动图来形象化记忆:
01
【手太阴肺经】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胸到拇指为肺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呼吸免疫掌控中,缺水敏感鼻不通;
体热出汗背有痘,干燥痰多下咽痛;
感冒发冷体内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02
【手阳明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
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03
【足阳明胃经】
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
胃经位于胆经前,三指距离到经中;
口腔糜乱牙肿痛,口干口臭腹胀痛;
体热打嗝喜食冷,大便干燥且不通。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04
【足太阴脾经】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
胃经对应是脾经,免疫神经掌控中;
胃胀打嗝排气空,呕吐难耐肋下痛;
曲张平血低血压,风湿还有关节痛。
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养生之道: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等。这段时间是我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已经要吃中午饭了,有条件的建议在家做饭多选择扁豆、番薯、马铃薯、豆腐、芹菜、玉米、大米等;水果可以选择苹果、橘子、柠檬、柳橙等;茶水可以选择绿茶、花茶、蜂蜜水等。
05
【手少阴心经】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
心到小指为心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循环系统掌控中,胸口沉闷与头痛;
心烦失眠也多梦,肩与前胸多疼痛;
目赤颧红口干燥,血液不良喜安静;
心事过多压力重。
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
人在午时能睡片段,对于养心大有好处,中使下午至晚上精力充沛。
06
【手太阳小肠经】
未时(13点到15点)—小肠经旺。
小指肩窝小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消化神经掌控中,太阳耳部会疼痛;
经前腹胀后脑痛,后背肩胛至背痛。
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于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如小肠有热,人会干咳、排屁。此时多喝水、喝茶有利小肠排素降火。
07
【足太阳膀胱经】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
肾经对应膀胱经,泌尿骨骼掌控中;
小便发黄膀胱痛,尿路发炎讲卫生;
四肢无力后背痛,痔疮难坐肩颈痛。
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最为突出。此时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体内津液循环,喝滋阴泻火的茶水对阴虚的人最有效。
08
【足少阴肾经】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
肝经后面是肾经,距离不远两指空;
分泌系统掌控中,尿量稀少还尿频;
眼袋眼皱足下冷,下肢肿胀善惊恐;
经前腰酸背又痛,脸上出斑心发惊;
记忆下降无睡梦,症状不通慢慢通。
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此时不适宜太强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
09
【手厥阴心包经】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
胸到中指心包经,手臂内侧属阴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循环差异血管病;
心跳过快还便秘,心烦目赤上肢痛。
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经戌时最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看书听音乐、或做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
10
【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到23点)—三焦经旺。
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
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
疲倦易得慢性病。
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能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对身体对美容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在亥时睡觉。现代人如不想此时睡觉,可听音乐、看书、看电视、练瑜伽,但最好不要超过亥时睡觉。
11
【足少阳胆经】
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
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
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
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中医理论认为;“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汁有多清,脑就有多清。”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没有黑眼圈。反之,常于子时内不能入睡者,则气色青白,眼眶昏黑。同时因胆汁排毒代谢不良更容易生成结晶、结石。
12
【足厥阴肝经】
丑时(1点至3点)—肝经旺。
肝经对应胆经行,循环分泌掌控中;
肤色发青腰疼痛,眼圈发黑有痛经;
眼球发干眼屎多,肝火旺盛有罪行。
丑时不睡晚,脸上不长斑。
中医理论认为:“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丑时不能入睡,肝脏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能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脸色晦暗长斑。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我们常说人体有十四经脉,指的是上述十二经与 任、督 二脉,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13
【任脉】
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
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
任脉有总任全身阴经的功能,多次和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可以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所以也叫“阴脉之海”,而且和女子妊娠有关,因此又有“任主胞胎”的说法。
14
【督脉】
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
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
督脉有总统率全身阳经的功能。多次和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可以调节全身阳经的经气,所以也叫“阳脉之海”。它的分支入脑、属肾,主干行于脊 里,因此和脑、髓、肾的功能关系密切。
㈣ 阴陵泉准确位置图和作用功效是什么
阴陵泉穴属于足太阴脾经位埋桐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穴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祛湿减游笑肥:人体有痰湿之邪,多是由脾虚运化水湿不利引起,进而导致痰湿蕴藏体内产生肥胖,因此减肥要注意祛除痰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在小腿内侧的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是全身祛除湿邪的要穴,凡是以湿邪为患者皆可取弯磨坦该穴祛湿,经常按摩该穴位可以起到祛除痰湿,赶走肥肉的作用,还有助于润肠通便。
(4)脾经走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如果按摩后局部疼痛,甚至有淤青,说明按摩力度过大。艾灸方法注意艾条和皮肤的具体,通常3-4cm为佳,太远作用就微弱了,而太近容易烫伤,艾灸的时候要感觉局部温热。但不刺痛。此外艾灸后注意不要受凉。
对于脾运化水湿不利而出现的腹痛、腹泻、女性带下疾病、月经疾病以及身体水肿,不管全身还是肢体局部的水肿,都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散寒、利湿、消肿的作用。
㈤ 腿上的六条经络分别在什么什么位置
腿上共有六条经络。分别为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肾经、脾经和肝经在腿内侧,胃经、胆经在腿外侧,膀胱经在后侧。 简单来说就是三阳在腿的外侧,三阴在腿的内侧。
1、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外文名Kidney Channel of Foot-Shaoyin,简称肾经,是十二经脉之一,共27穴,左右合54穴,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 上股内后廉, 贯脊属肾,络膀胱。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病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某些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足少阴肾经,流注时辰为下午五至七点,即酉时。若小孩身体不好,在三至五岁时,父母可轻轻指压其脊骨两侧,从头椎至腰椎,能引导虚热下降。肾阳不足,水肿病会加强于肾经。肾脏强者才能长寿。
㈥ 腿部经络走向
腿部经络共有6条,分别是外侧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后侧足太阳膀胱经,以及内侧的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腿部经络不通就容易脂肪堆积,造成肥胖,关节炎,静脉曲张,手脚冰冷。
日常生活中可以多按摩腿部经络,以达到疏通的目的,但是要注意时间,由其胆经不要在晚上敲。因为敲胆经会刺激胆汁,加快胆汁分泌,晚上敲胆经不利于胆的新陈代谢,也不要在饭后敲,因为饭后大量的血液都去消化去了,敲胆经的话,胆经就会和胃部抢血(敲打的部位血液流量会变大),胃部缺血消化就不良,是得不偿失的。
(6)脾经走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循行部位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 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㈦ 十二经络动态走向图
十二经络走向动态图
第一层、锻炼四肢百骸,筋骨柔韧。
第二层、锻炼内脏机理,代谢能力。
第三层、经络与气,经络吾意为精神与肉体之间媒介与关联。
第四层、养精神志意,精满,神凝,志意一而不杂。
第五层、养心,即人的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到此已是智者,圣人之境界。
第六层、修德,容量,公平,无私,神人之境界。
第七步、归道,无为、无知、无欲、至人境界。
第一经: 手太阴肺经(3:00-5:00寅时)
第二经: 手阳明大肠经(5:00-7:00卯时)
第三经: 足阳明胃经(7:00-9:00辰时)
第四经: 足太阴脾经(9:00-11:00巳时)
第五经: 手少阴心经(11:00-13:00午时)
第六经: 手太阳小肠经(13:00-15:00未时)
第七经: 足太阳膀胱经(15:00-17:00申时)
第八经: 足少阴肾经(17:00-19:00酉时)
第九经: 手厥阴心包经(19:00-21:00戌时)
第十经:手少阳三焦经(21:00-23:00亥时)
第十一经:足少阳胆经(23:00-1:00子时)
第十二经:足厥阴肝经(1:00-3:00丑时)
足少阴肾经
经 络 组 成
经络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原意是指纵行的丝,又有"径"的含义,指大而深的直行主干;络,则有"网"的含义,譬如网络,指小而浅的横行支脉;脉,则主要是指是血管,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概括来说,经络就是全身运行气和血的大小通路,大的主干为经脉,小的分支为络脉,总称为经络.
1.经脉的主体部分
经脉在体内纵向循行,有一定的循行路线和名称,是运行气血营卫的主要干道,因而是经络系统的主体。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向外联络肢体,内行连属脏腑,将人体联贯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奇经八脉则对全身经脉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十二经脉各有专属的穴位,而奇经八脉中除任脉、督脉外,无专属的穴位。
络脉是由经脉分出行于浅层的支脉,由经脉别行分出的较大络脉主要有十五络,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侧三部的重要支脉,起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络脉再别出的细小分支称孙络,其浮现于皮肤表层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称浮络、血络,它们纵横交错,愈分愈多,愈分愈小,最后弥散网络全身。
十二正经从四肢肘膝部别行正经深入体腔的支脉称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沟通脏腑,加强表里二经之间的联系,也是经络的主体部分。
2.经络的连属部分
经络的连属部分包括内属和外连两大部分。
经络内属于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每一条经脉各连属了一个脏腑。连属于脏的经脉为阴经,连属于腑的经脉为阳经。
经络的外连部分包括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外周连属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约束骨骼,利于关节的屈伸活动,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十二皮部则是十二经脉之气在体表的分布。皮部位于人体最外层,具有保护机体、抵抗病邪入侵、反应相应脏腑经络病变的作用。
附:经络系统阴阳五行对合表
古人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因此这套养生之法又被清代养生家尤乘称为“十二时辰无病法”。那么,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十二时辰养生法。
胆经子时(23:00-1:00)
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有些人等闲切除患者的胆,是不负责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脑筋清楚,精神和面红润。反之,子时前不睡者,精神和面清白出格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变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此中一部分人还会是以而“胆怯”。胆经这时要上床困觉,利于骨髓造血。
肝经丑时(1:00-3:00)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撑持,废旧的血液裁减,新颖的血液孕育发生,这类代谢都是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摄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若丑时未入睡的话,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脸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焦躁,易生肝病。肝经最旺的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肺经寅时(3:00-5:00)
“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颖血液提供给肺,经由肺送往全身。因此,人在早晨脸色红润,精神抖擞。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肺经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而此时脉搏最弱。
大肠经卯时(5:00-7:00)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步入兴奋状况,完成对食品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这时起床,大肠蠕动旺盛,适合排泻。
胃经辰时(7:00-9:00)
在7:00过后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豁嘴或生疮。胃经胃最活跃,此时一定吃早餐,每一天这时敲胃经最佳,开始工作人体的发电系统。
脾经巳时(9:00-11:00)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效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心经午时(11:00-13:00)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心气鞭策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中午能小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益,可以使乃至晚上精神抖擞。心经此时保养表情舒服,适当休息或午睡。
小肠经未时(13:00-15:00)
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至脾。未时是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1时前吃。
膀胱经申时(15:00-17:00)
膀胱储藏水液和津液,轮回水液并将骈枝部分排出体外。津液在体内轮回,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咳而夜尿证。膀胱经膀胱最活跃的时候,适当多喝水。
肾经酉时(17:00-19:00)
“肾藏于生殖之精,肾为天赋和五脏六腑之精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泄火排毒,肾在酉时步入储藏精华的阶段。肾经适合休息。
心包经戌时(19:00-21:00)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包经戌时行旺,可断根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无缺状况。心包经旺时宜随便走走,这时心脑颅神经器官系统最活跃,心脏欠好的人最好这时候敲心包经,成效最佳。
三焦经亥时(21:00-23:00)
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备主持诸气,疏通水路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深度睡眠,百脉可休息生息,对身板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独特之处,即亥时困觉,故此时段内睡觉最佳,易于第二日起床后精神倍好。
一、经络学说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人体的经络系统由经脉系统、络脉系统及其连属部分组成。见下表:
经络系统组成简表
二、十二经脉(看教材上图理解记忆)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并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分别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故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
一般来说,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而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而属腑。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交于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则从足趾走向腹腔和胸腔,交于手三阴经。从而形成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路径。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是四肢部位:阴经分布在内侧面,阳经分布在外侧面。内侧分三阴,外侧分三阳,其前后顺序是太阴、阳明在前线;少阴、太阳在后线;厥阴、少阳在中线。头面部位:则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后头部;少阳经行于头侧部。躯干部位: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则足阳明经行于前(即胸腹面)、足太阳经行于后背、足少阳经行于身侧面;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阴经则均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为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
相关推荐
“白血病”一半都是孩子?医生:3种零食是“兇手”,请远离!
阅读 14867
背后长了很多“小米粒”, 里面出来一个硬硬的,真相惊呆了!
阅读 4466
我的真实修道经历(二)
阅读 5241
他出生惊现祥瑞,活了1072岁,经历7个朝代,死后7天竟说出遗言:来世做中国人!
阅读 4743
这一次,让你真的看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到底讲的是啥?
阅读 3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