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天使的创作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手机好多图片 2025-02-02 09:48:56
日本哪个牙膏最好图片 2025-02-02 09:46:41

天使的创作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8-01 22:16:22

① 蒙娜丽莎是谁的作品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作品。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喜爱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边。直到达·芬奇去世后,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万二千里弗(法国金币名),才从达·芬奇的弟子手中买下。从此,该作品被收藏于法国罗浮宫。

(1)天使的创作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欧洲源自对基督教统治下中世纪的批判,产生了世俗价值观念。人的观念在达·芬奇等艺术家的观念里居于核心的地位,《蒙娜丽莎》也展现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辉,肯定了人从自然状态脱离而存在的意义。

《蒙娜丽莎》油画:该作品经过了四个创作阶段:第一层,是一幅对未知对象的肖像草稿,从轮廓可以看出,有较大的头、鼻、双手和较小的嘴唇;在第二层里,达·芬奇用一幅《佩戴珍珠发饰的肖像画》覆盖了最初的草稿。

第三层,是1503年创作的《丽莎·格拉迪尼肖像》,帕斯卡认为这才是蒙娜丽莎的原貌,也是他所认为的“另一幅女人的画像”。

画中的蒙娜丽莎眼睛看向左边,面带微笑,这是当时标准的肖像画模样。第四层,是《蒙娜丽莎》油画作品:脸微微向右转了过来,就连目光也是向右的。

② 有没有背景透明的小天使图片

还有好多好看的图片加好友大家一起分享~

③ 一副关于手的外国画,油画还是什么忘记了,记得是一双手的特写,背后是兄弟俩的故事。

是丢勒的素描吧,叫作“祈祷的手”。网络图片上面有的。生平简介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Durer,1471-1528)

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

少年时曾追随父亲习艺,他对绘画表现出特殊的才能,13岁时就能逼真的画自己的肖像,19岁时为父亲所画的肖像已充分显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与达•芬奇遥相呼应。后来在画家沃格穆特(MichaaeelWolgemut)处工作三年。沃格穆特的大工作坊也为丢勒的教父、印刷商兼出版家安东•柯贝尔格(AntonKoberger)制作木刻插画。在当时,这家最大的厂子,对丢勒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在儿童时代初次接触到铜技巧,这个经久不灭的印象,对他后来在版画艺术方面创造性地发挥起了决定作用。师满后,年轻的画家走出画室沿着莱茵河游历德国主要工业城市,到过法兰克福,访问过科隆和巴赛尔。4年间的旅行学习考察对画家的世界观形成和艺术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23岁的丢勒已是一位有影响的艺术家,在这一年里,他与故乡的一位音乐家的女儿阿格列萨•弗湟伊结了婚,此后丢勒作为首饰匠和画家开始了独立工作。

1485年,德国教育在人文主义影响下处于即将进行改革的前夕,丢勒进入了纽伦堡的一所公立小学。依照他家的传统,父亲让儿子在自己作坊里当学徒,想把他培养成一个首饰工人。丢勒在作坊里初次获得了绘画训练,并且很快精通此道,这就成为他从事艺术活动的基础,丢勒为学会首饰工艺所必需的装饰艺术,进一步开始临摹艺术家们的人物画,还临摹了马丁•桑恩古厄的雕刻等,这为他想做一个艺术家创造了条件。丢勒十三岁就用银针刻了第一幅自画像,并在画上写道:“1484年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照着镜子画了自己。”他第二年的钢笔画“宝座上的圣母玛丽亚和天使”为第二幅最早期作品之一,该画被保存至今。

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丢勒对人物结构和绘画法则感到很大兴趣,因此,他请求父亲允许他做一个画家。其父依从了儿子的愿望,送子到纽伦堡附近的画家迈克尔•瓦尔盖默特画室,契约规定学徒三年。丢勒临摹了老师的作品,还逐渐学会了多种绘画技巧,并以大自然,人体以及植物为对象开始进行研究,而且开始尝试创作。同时还精心研究色彩的调配和运用,所以,当他学徒期满是,就能够按照艺术法则,进行创作了。二十三岁的丢勒成家立业后,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正式成立了画室,开始画肖像画。

后来,丢勒完成了第一部了不起的杰作---“启示录”的木刻组画。这本启示录起源于罗马帝国尼禄王朝旧基督教的神秘的幻想。他制作了一组十五幅不朽之作,表现了人类在十五世纪末叶,由于世界末日的到来而感到无可奈何的恐怖和失望的情绪。当时德国正处于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之间的斗争,农民和封建主之间的斗争,饥饿和剥削之间的斗争,人民的激昂情绪终于发展成为无数次的宗教的,政治的和革命的群众运动。丢勒想把启示录中的幻想付于现实的形象,给予这些幻想以寓意的力量。其中几幅画,不隐讳的对统治势力进行了批评,他把自己的意见交给每一个人的良知。

自从“启示录”刊行后,丢勒被名列于当代大艺术家的光荣行列。腓特烈又邀请他绘制第二幅祭坛画。1498年丢勒以充沛的活力和初得声望的信心。画了一幅身穿华贵服装的自画像。(现存马德里的普拉多陈列馆1514年3月19日,丢勒在他母亲去世的前两个月,给母亲画了一幅肖像,在这幅木炭画里他创作了他一生中最活泼动人的作品,这就是传到现在的唯一的一幅丢勒母亲的肖像。当他母亲于5月17日逝世后,他在画上题了几句话:“这就是阿尔布莱希特•丢勒的母亲,1514年祈祷周前的星期二夜间二时逝世,享年63岁。”说明他终身对母亲的尊敬和热爱。

1490年至1507年,他先后游历巴塞尔、斯特拉斯堡及威尼斯等地,并拜会了他仰慕已久的乔万尼•贝里尼(GiovanniBellini)。他不但极力加强自己艺术知识层面,而且着手研究数学、几何学、拉丁语、古典文学等,他和学者的接触较之与艺术家的交往更为频繁、密切。1512年成为马克西米里安大帝(EmperorMaximilan)的御前画家。后到安特卫普、布鲁塞尔、马连、科伦、密得堡、布鲁日和根特等地旅行,备受礼遇。1521年7月返回故里,健康情形转坏,但他仍然笔耕不辍,直至去世。

丢勒是北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其历史上最为暗淡的一段时期。思想和信仰的混乱,饥荒和瘟疫(黑死病)无情地夺去大批人的生命,社会矛盾的激化。这使德国的文化与艺术疲弱不振,外于严重的低迷状态。与此同时,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各国却已经先后走出中世纪,进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与繁荣时期,人文主义的光辉已经照亮欧洲大陆。于是,作为一个德国艺术家,丢勒只能在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落后国度里苦苦追求和传播着“现代”欧洲的先进思想。

这位天才少年已经准备好了要独自一人将现代文化引进德国。只是,他那充满好奇和疑惑的目光和基督式的指示性手指表明,不同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对于人与人的世界的欣喜观看,也不同于荷兰文艺复兴对于外部世界的执拗关注,德国的文艺复兴将略带苦涩地凝视人自身。而这将使他成为一个充满矛盾的独行者和先锋派。

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丢勒相信艺术家必须要深入观察自然和竭力发现宇宙的秘密,以揭示和表现美。但与此同时,他又坚持其半中世纪的信念,认为艺术家连同其艺术应是上帝的工具。当米开朗基罗以大卫雕像(1501-1504)展现人的完美和新生时,丢勒以同样高超的技法创作了蚀版画《圣尤斯塔斯》(1501),将这位殉教者与神迹相遇的景象表现的如人间乐园。不过,他在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则是稍早一点创作的《启示录》木刻组画,其在内容和表现风格上更明显带有哥特式教诲性小型画像的特征。

同达芬奇一样,丢勒也具有科学的头脑,因而曾深研数学和透视学并写下了大量笔记和论着,在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方面,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绘画作品。他同时还研究建筑学,发明了一种建筑学体系。丢勒还是位美术理论家,着有《绘画概论》和《人体解剖学原理》。他使德国艺术摆脱哥特式艺术的影响和束缚,走向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他把当时幼稚的版画艺术推向完美的新阶段。他支持当时的宗教改革运动,同情农民战争,曾主动为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的宣传册子绘制版画插图,并以农民战争纪念碑的设计来终结自己的创作道路。

其画的动植物素描之精确完全可以同达芬奇所留下的相媲美,但同时他又对《启示录》中记载的各种怪兽的存在深信不疑。因此丢勒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他曾创立了筑城学理论。

他平生不停的旅行,足迹之广,眼界之阔在当时几乎无人可与比肩,可又始终保留着一些农民式的愚昧和狭隘。他相信理性和知识会使人成为高贵的存在,却又对于人的不完美有一种深刻的意识。

他出身于一个中世纪的工匠之家并生活在艺术家地位最为低下的国度,却成为当时欧洲最为独立和骄傲的艺术家。作为“自画像之父”,他是欧洲第一位为自己的容貌和身份所吸引的画家,从而成为伦勃朗的先声。他多少已经意识到艺术会使其不朽,却终其一生为死亡正在迫近的念头所追索而无法摆脱肉体将要消失所带来的恐惧。就艺术风格而言,尽管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但其置身于其中的德国传统却使其艺术多少保留了一点中世纪哥特式遗风,同时又令人惊讶地率先展现出些巴洛克特征。

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最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骑士、死亡与恶魔》等。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1523年末,丢勒开始写自传,不仅作了自己一生的回顾,而且叙述了他的双亲和他十七个兄弟姊妹及他自己的生平遭遇。当时在世的只剩下他的一个弟弟。

1525年,丢勒的重要着作“量度艺术教程”出版。因此,他跃居文艺复兴时期第一流艺术理论家之列。1526年,是丢勒创作杰出肖像的一年,如《伊司马斯•范•鹿特丹》,成为他最伟大的一幅人物杰作。

1527年,丢了第二部科学着作《筑城原理》出版。1528年,《人体解剖学原理》脱稿,这是他二十七年来对人体解剖学研究的结晶。可惜,他没有看到这部着作的巨大影响。五十七岁的丢勒,从荷兰归来后,体力衰弱,屡为病魔侵扰,这颗灿烂的文化巨星于1528年4月6日突然陨落了。

[编辑本段]

时人评价

据同时代人着文回忆丢勒的长相时写道:

“他有一张表情生动的脸,一对明亮的眼睛,长着希腊人称之为四角形的鼻子,长长的脖子,宽阔的胸脯,束紧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发达,小腿也结实匀称,样子文质彬彬。有人见过他的手指,长得秀美如葱白,他那俏皮的言谈举止更令人陶醉,以致听众都觉得再也没有比他结束讲话时更令人惆怅的事了。他几乎通晓天文地理、哲学美学,不仅懂得,还会口述出来。”

这种美誉即便有几分夸张,也足以说明丢勒这位天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形象。

丢勒最为传世的作品是《手》,后来被人们改名为《祈祷之手》,其影响力超过其他任何作品。

④ 谁有卡通可爱的天使、恶魔图片!最好背景透明的!!!

这样的行么?

⑤ 白色天使动漫图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pv=&ic=1024&z=0&se=1&word=%B6%AF%C2%FE%B0%D7%C9%AB%CC%EC%CA%B9&s=0
网络里搜的

⑥ 这是那部动漫

出自《吸血姬美夕》

《吸血姬美夕》是一套在九十年代风行日、台、港的动漫画,漫画作者为垣野内成美,动画创作者为垣野的丈夫平野俊贵,是美夕系列的开山之作,1988年7月被制成原创动画(OVA),1998年以TV动画型式在日本播出,其细腻唯美的画风深受观众喜爱,成为 少女漫画的新指标。

作品介绍:

神魔, 是从黑暗世界中逃出的潜伏在人们心灵软弱处将人类引导入死亡的一种东西,而将这样神魔再次赶入黑暗世界的就是一位美丽的吸血鬼——美夕。

《吸血姬美夕》TV版中,故事围绕着吸血鬼美夕与她的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宠物死无,以及她的朋友(关系暧昧)拉法与神魔间的斗争展开的。基本上是一集打跨一个神魔的单独小故事,但是其中穿插着美夕与一心要打倒她的雪女冷羽和最后的神魔、亦即美夕的好朋友千里之间的恩怨作为主线。

美夕是东方的吸血鬼,奉命守护自己的魔界,与西方习惯意义上的吸血鬼不同,她不是为了伤害人类而存在的恶鬼,而是降妖驱魔的吸血姬。但由于她独特的身份和封印神魔的方式,再加上人与魔不断的互相纠缠,使得吸血姬美夕成为一个在作品中毁誉参半的主角,她救过很多被神魔纠缠的人,也将不少和神魔纠缠甚深的人类送到了冥。就如同双刃剑一般,无法断言成败得失,但相信很多读者都认同于吸血姬美夕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夕每一次将人类送到冥间之时,都可以感受到美夕的无奈和发自她心底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