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睛明穴位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哪个大大历史的图片 2025-02-05 04:42:30
细胞黑色素图片高清 2025-02-05 04:34:11
大牌香水图片素材 2025-02-05 04:34:11

睛明穴位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7-06 15:28:37

A. 睛明穴在哪里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
取穴方法
患者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正坐或仰卧位,在目内眦的外上方陷中取穴。
睛明穴的作用
睛明穴意义:膀胱经之血由此交于眼睛。
气血特征:穴内气血为温热的天部水气与地部经水(血)。
运行规律:气血的运行分为三支,一是气态物向上行于督脉及膀胱本经,二是地部经水下走足阳明经。
睛明穴功效:降温除浊,睛明穴有明目疏风,泄热明目,祛风通络的作用。

B. 近视眼不用怕,常按哪些穴位,让你视力越来越好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待近视的话,它是可以通过按摩某些穴位来减缓视力的下降速度,但能不能让我们的视力变得越来越好,这点,我持保留的意见。那么,有哪些可以按的穴位呢?



在今天这样科技高度发展、数码产品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每天都在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着、努力着,但是当我们走向人群,放眼望去,随处可见佩戴着一副各式各样眼睛的成年人、小孩,原来,我们身边有那么多近视的人。因此,更应该经常按这些穴位可保护视力、缓解近视不适,好好呵护我们这个心灵的窗户。

C. 明目穴位在哪

四白穴四白穴Sìbái(ST2)

〖取穴方法〗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经常揉按此处可明目。

图:

D. 谁给人体致命穴位图

免责申明:

请注意,提供图片文字后,我方不承担任何关于该图片及文字包含的信息及实验后果。

以下内容来自少林点穴法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禁止提供以下内容。。。。。。。。。。。。。。。。。



致晕十一穴歌诀

致晕十一穴位详 脑颅囟门上星当 前后两顶风府位
头维耳后哑门纲 通天玉枕谱册注 点中应辰入梦乡
轻易莫把晕穴点 因小伤人是呆郎


致晕十一穴部位

1.脑户穴:位于百会穴后四寸五分。
2.囟门穴(又名囟会):位于百会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发际上一寸陷中。
4.前顶穴:百会穴前一寸五分。
5.后顶穴(又名顶门穴):位于百会穴后一寸五分。
6.风府穴(又名天星):项后枕骨下两筋中间。
7.头维穴:位于额角,入发际角尖处。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静脉中。
9.哑门穴:位于风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顶穴后五分,再外开一寸处。
11.玉枕穴:位于脑户穴旁一寸三分。

致残一百零三穴歌诀

人体俞穴三百眼 点中致残百零三 残穴亦有残身意
莫可轻纠胡乱点 少室祖师有铭训 点艺不传败徒般
贤徒德技贯双峰 仅为健体守门院 有德无艺非英杰
亦须百倍破武坛 饱咽三旬黄连苦 定闯八方擂台关


致残102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鸠尾):胸剑突骨下缘。
3.扇门穴:即男者女者右左对门穴。
4.京门穴(又名气俞):第十二肋游离间处。
5.五定穴(又名天枢):平脐中旁开三寸。
6.伯劳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10.风门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环跳穴: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当大转子与胝骨裂孔连线的内三分之二处。
12.盖膝穴:即膝盖骨。
13.膝眼穴:膑骨尖两旁凹陷处。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胫骨内侧缘内侧。
15.脚住穴:脚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7.乔空穴:即两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沟正中。
23.驾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两个鼻孔。
25.牙关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将台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风膊下处。
30.精灵穴:即两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时肘桡侧横纹尽头处。
32.中脘穴:脐上一寸。


33.六宫穴(又名脐中.神阙):即肚脐。
34.气关穴(又名气门):左乳下二横指处。
35.血瘦穴(又名血关):右乳下二横指处。
36.挂膀穴:血瘦穴下一分处。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宫穴:位于血关穴之下,气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点。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八分。
41.粪门穴:即肛门口。
42.冲阳穴:足背的最高点,动脉旁。
43.血囊穴:右侧十二肋骨下缘。
44.气囊穴:即小腹左边。
45.净瓶穴:即脐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点。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对口穴:项后的风府与哑门之间。
49.气隔穴:脐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门穴:右侧十二肋下三横指。
51.膈门穴:左侧十二肋骨下缘。
52.气舍穴:锁骨内侧端上缘。
53.开气穴:即气舍穴偏右。
55.血仓期门穴:右侧锁骨下八分处。
56.气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8.正额穴:头额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肾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攒竹穴:眉内端陷中。
65.藿肺穴:中脘与建里之中点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处。
67.泰山穴:离梭子骨四寸处。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缘凹陷中。
69.劳宫穴:第二.三掌骨之间。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颊车穴:下颔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侧腕上五寸。
74.下关穴:颧弓下与下颔关节切迹间凹陷处。
75.足三里穴:犊鼻穴下三寸,胫骨粗隆外侧陷中。
76.犊鼻穴:屈膝,膑韧带外侧陷中。
77.肩井穴:肩头高处,当大椎与肩峰之间。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 解点休克
    受伤者可躺、靠在椅子上或仰卧在床上。取人中、合谷、百会、十宣、目窗、涌泉等穴位,以人中穴、十宣穴、百会穴、目窗穴为主。解穴者气运手掌拇指、中指指尖,然后分别点按上述穴位5~10分钟,将自己的内气由穴位传导给伤者,从而使伤者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复醒还阳。
    2.解点晕厥
    受伤者可仰卧在床上或地上。取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百会、大敦等穴位。解穴者气运拇指、中指指尖,利用点、按结合之手法在上述穴位上点按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3.解点眩晕
    受伤者坐在木凳上或平躺均可。取太阳、风池、合谷、足三里等穴位。解穴者气运拇指和中指尖,利用点按结合之手法,点按上述穴位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4.解点不能言语
    受伤者直坐或仰卧。取少商、前顶、膻中、人中、哑门、合谷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尖,用中指肚按压伤者上述穴位约5~10分钟可恢复正常。
    5.解点气急欲绝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膻中、肺俞、神门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尖,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6.解点口吐白沫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巨厥、足三里、中魁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指尖,以指代针按压上述穴位,将自己的内气由穴位传导给伤者,约10分钟可恢复正常。
    7.解点全身瘫痪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百会、风府、足三里、阳陵、风市、环跳等穴位。解穴者气运拇指和中指尖,在上述穴位上点按约10~20分钟可以恢复。
    8.解点上肢瘫痪、肩臂疼痛
    受伤者侧躺,受伤一侧在上。取伤者肩鹀、肩井、天宗、肩?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尖,在上述穴位上点按约10~20分钟可恢复正常。
    9.解点脑脉疼痛
    受伤者坐直。取伤者上星、百会、风池、头维等穴位。解穴者气运中指指尖,用中指肚按压上述穴位。
    10.解点闭气耳鸣
    受伤者直坐或仰卧。取伤者合谷、膻中、听宫、翳风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1.解点下肢瘫痪
    受伤者俯卧。取伤者肾俞、腰奇、承山、昆仑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2.解点全身僵硬
    受伤者仰卧。取伤者合谷、曲池、阳陵泉、涌泉、承山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3.解点内脏损伤或吐血
    受伤者仰卧。取鱼际、尺泽、太渊、劳宫、曲泉、然谷、太溪、肺气、肝俞、脾俞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4.解点鼻衄不止
    受伤者仰面直坐。取伤者合谷、上星、风门、百会、涌泉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5.解点足部红肿、疼痛、麻木
    受伤者坐在椅子上。解穴者蹲在伤者前面,取伤者膝眼、足三里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6.解点手部红肿、手指麻木
    受伤者坐站均可。取伤者八邪、落枕、中渚、后溪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7.解点腰部扭伤
    受伤者俯卧。取阿是、委中、肾俞、大肠俞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8.解点胸肋疼痛
    受伤者仰卧。取支沟、阳陵泉、期门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19.解点伤风哮喘
    受伤者仰卧。取定喘、天突、内关、肺俞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20.解点面部神经麻痹
    受伤者坐好。取四白、迎香、太阳、下关、地仓、颊车、人中、合谷等穴位。解穴手法同9。
    按点穴术中“闭穴过火”之说,被闭塞之穴道经解开之后,人体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穴位经络塞闭时间长久之缘故,气血离它本来应该到达的部位(经络)太远,势必会影响其每天固定的时辰运行。这样,难免对身体各个部位有所损害。所以,在用一系列手法解开被闭之穴道后,还必须取用一些药物,调和人体气血及时到达某部,不致有损伤之患

E. 精明穴位置在哪里

不叫精明穴,而是睛明穴。睛明穴位于双目内眦外上方的凹陷处。

睛明,出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中,深部为眼内直肌;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主治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

睛明穴的名称释义:

(1)目内眦,乃言本穴所在的部位为目内框也,无它意。

(2)泪孔、泪空 、泪腔。泪,泪水也。孔,孔隙也。空、腔,空腔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膀胱经气血为湿润眼睛液体的重要来源。本穴属于膀胱经,气血特性与上行头面的它经气血相比皆要寒冷,为促成气态物向液态物转化的重要根源,眼睛受之以液而能湿润并转动自如,故名泪孔、泪空、泪腔。

(3)目眦外。目眦,指穴所在的部位为目框内角。外,指本穴气血作用于眼睛之外。目眦外名意指本穴的寒冷之气使眼睛外部的阳气冷降为液。理同泪孔名解。

(4)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督脉之会。其一,本穴气血为膀胱经经气的冷降之液,性温热,且与太阳穴小肠经气血处于同一层次,故为手足太阳之会。

其二,本穴的冷降之液有部分下走足阳明承泣穴,故为足太阳阳明之会。

其三,本穴的冷降之液(即血)还不断地气化上走督脉,故为足太阳督脉之会。

其四,本穴的气血物质中既有地部之液又有天部之气,气血特性同于阴阳跷脉之性,故为阴阳跷脉足太阳之会。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睛明穴

F. 哪些穴位对近视眼有帮助

如图所示,不仅可以预防近视,抑制近视增长还可以消除鱼尾纹,精致肌肤,消除疲劳。《黄帝内经》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