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你们都知道脚上有哪些穴位吗脚上的穴位还是挺多的,那脚上有哪些穴位
脚上有哪些穴位?
1.理对穴:调理肠胃。
李兑穴在第二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趾侧。按摩这个穴位,有清热利湿,和胃的作用。用拇指和手指按压脚趾上的李兑穴,力度可逐渐加大,以能感到疼痛为度。
② 中医中的内廷穴、太冲穴在哪儿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有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灵枢·本输》中说:“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难经·六十八难》中指出:“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内庭穴最显着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揉内庭穴,它的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2跖趾关节前方,第2、第3趾缝间的纹头处。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③ 都说人体有一个穴位,经常按摩可以让你变得聪明,哪个穴位呢应该如何按摩呢
按摩头皮可以刺激头部神经,可以起到益智的作用,对大脑有益,可使人变聪明。 中医学中称“头为精明之府”,“五脏六腑精气”皆上升于头部。头皮是大脑的保护层,分布着许多穴位,人体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均起经头面部,故又说“头为诸阳之会”。如手、足阳明经分布前头部及面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侧头部,足太阳经分布后头及头项背部等。
如果自己时常感觉头脑不是很清楚,昏昏沉沉,或者情绪波动很大,也可以每天按摩此穴50—100次。该穴位在前发际向上0.5寸,食指和中指着力来加强按摩的力度,可以同时按摩神庭和上星两穴。
④ 脚的穴位图片。
脚步踝关节以下,分布着人体60多个穴位,但其中一部分穴位是比较常用且非常重要的,如足底的涌泉穴、大拇趾甲根处的大敦穴、足背侧的太冲穴、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的太白穴、内踝后方的太溪穴、外踝尖下方的申脉穴、外踝前下方的丘墟穴、外踝后方凹陷处的昆仑穴、大拇趾背侧的行间穴、第二趾根下方的里内庭穴、拇趾与第二趾中间的下痢穴。以上这些穴位是脚步按揉或艾灸时的常用穴位。
⑤ 悬灸炉艾灸的常用穴位都有哪些
今天介绍的15个穴位是我们在艾灸时经常要用到的常用穴位,说它们常用,并不是说它们普通,而是因为有效,所以才经常用到它们。希望各位艾友记住他们的功效!
很多艾友说记不住,
多用就记住了!不仅会记住,自己慢慢也会巧用它们了,
这就是老话说的:
熟能生巧!
很多艾友反应,冬天艾灸不是很方便,这些穴位你或艾灸或点揉都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1,百 会 穴
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
百会属督脉,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作 用:
(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
(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
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艾灸方法:
很多艾友会觉得百会穴不好灸,实际上用一个单孔艾灸盒扣在百会穴上艾灸15分钟也很好。
2,风 池 穴
清热醒脑还治感冒
风池穴属胆经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作 用:
(1) 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
(2) 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也可以自己用艾灸盒扣在这里艾灸10分钟。
3,攒 竹 穴
消除疲劳眼睛好
攒竹穴,属膀胱经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作 用:
(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
(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
自我按摩艾灸:
每天随时随地的轻轻按揉攒竹穴,时间不限,越多越好。可以用点燃的艾条,在眼睛眶周围打着圈艾灸,每天2-3次,每次每只眼睛3-5分钟。
4,迎 香 穴
抛掉鼻炎和鼻塞
迎香穴属大肠经的穴道。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作 用:
(1) 按压迎香穴,能够治疗各种鼻症, 如鼻腔闭塞、嗅觉减退、鼻疮、鼻内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压此穴,对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等也有一定疗效;在中医临床中,还运用迎香穴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或痉挛等问题。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可以用点燃的艾条,从印堂穴一直灸到鼻尖,上上下下,每天2次,每次3-5分钟。
5,合 谷 穴
牙痛是病也不怕
合谷穴属大肠经上的穴道,当拇指和食指伸张时,在第一、二掌骨的中点,稍微偏向食指处。
作 用:
(1)合谷穴为全身最大剌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而通经清瘀;
(2)能治头面的各种症状,不但对牙齿、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还能止喘、疗疮等;
(3)长期按压此位,对反射性头痛、耳鸣、耳聋、扁桃体炎、视力模糊、呼吸困难、肩胛神经痛、失眠、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次按压左右手各1-3分钟。取艾条悬灸合谷穴15分钟。
6,内 关 穴
按抚你的胃,体贴你的心
内关穴,属心包经的穴道,在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的横皱纹的中央,往上大约三指宽的中央部位。
作 用:
(1)这个穴位对怀孕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泻、痛经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长期按压此穴位,对心绞痛、精神异常、风湿疼痛、胃痛、中风、哮喘、偏瘫、偏头痛、产后血晕、忧郁症,具有明显的改善和调理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按压3分钟,按到该处酸胀为止。也可以按摩3分钟后,再艾灸5分钟,效果更好。
7,天 宗 穴
美体健胸按天宗
天宗穴属于小肠经上的穴道,在肩胛骨中点下缘,下一寸处。
作 用:
(1)按压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经络、活血理气的作用;对肩胛疼痛,上肢不举效果很好。
(2)此处穴位,是治疗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按此穴位,对于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显的疗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穴位处有酸胀感,先左后右,如有人帮助,也可双侧同时按揉1-3分钟。或者用艾灸盒扣在这里艾灸20分钟。
8,中 渚 穴
更年期女性的好朋友
中渚穴属手三焦经的穴道,在人体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的指根间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之感。
作 用:
(1)此穴位对耳聋、耳鸣、头痛、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疗效;
(2) 此穴位还能治疗前额疼痛、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状,都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取艾条悬灸中渚穴10分钟。
9,关 元 穴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关元穴又称丹田穴,属任脉的穴道,在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就是这个位置。
作 用:
(1) 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
(2) 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基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胀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揉,先左后右,每次大约1-3分钟。或者用方形4孔艾灸盒扣在关元处艾灸40分钟,同时兼顾中脘穴、肚脐、气海。
10,长 强 穴
便秘腹泻好帮手
长强穴属督脉的第一穴道,在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作 用:
(1)按摩此穴,能够促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畅通,还能治疗便秘,并且能迅速止腹泻;
(2)长期按压此穴,具有通任督、调肠腑的作用,对肠炎、腹泻,痔疮、便血、脱肛等疾患,这么好的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学艾灸,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
每天分别用左右两手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
11,足 三 里
常按足三里,胃病远离你
保健大穴
足三里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为“三里”,此穴位于人体下肢,为了和手三里区别,故称为“足三里”
作 用:
(1)此穴有养生保健的功能,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具有预防治疗的作用,经常按摩,能够祛病延年,所以也称长寿穴。(2)经常按摩,能够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防治肠胃疾病,对胃肠虚弱、胃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炎肠炎、胰腺炎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疗效;
(3)按摩此穴,还能增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等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都有疗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钟。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钟。用单孔艾灸盒艾灸30分钟。
12,三 阴 交
妇科疾病的克星
三阴交指足部的三条阴经(肝、脾、肾)中气血物质在此穴交会,故名“三阴交”。
三阴交属脾经上的穴道,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作 用:
(1)此穴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经痛、带下、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等;(2)按压此穴能治疗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遗精、遗尿、阳痿等;
(3)三阴交穴能排除瘀血,产生新血,经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减头皮屑。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钟。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钟。用单孔艾灸盒艾灸此穴30分钟。
13,委 中 穴
腰痛背痛求委中
委中穴属膀胱经上的穴道,在膝盖里侧中央。
作 用:
(1)按摩此位,具有通络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
(2)长期按此穴位,对腰背、腿部的各种疾病,如腰腿无力、腰痛、腰连背痛、腰痛不能围侧等,都有良好的疗效;搜索关注公众号学艾灸,对下肢瘫痪,臀部疼痛、膝关节疼痛等病症也作用明显。
自我按摩艾灸法:
食指放在膝盖里侧,就是腿弯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压,有酸胀感。每次左右两侧各按揉1-3分钟,也可双侧同时按揉。可以用艾灸盒艾灸出现20分钟。
14,内 庭 穴
手肢冰冷找内庭
内庭穴属足胃经上的穴道,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的陷凹中。
作 用:
(1)对四肢冰冷,喜欢独处静卧,不喜欢听闻人声,就按此穴;
(2)对牙齿痛、风疹块、急性肠胃炎能及种急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保健调理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取艾条悬灸此穴10分钟。
15,涌 泉 穴
缓解腰酸背痛找涌泉
涌泉穴属足肾经上的穴道。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处,第二、第三趾的趾缝纹头端和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作 用:
(1)经常按此穴,具有散热生气的作用;
(2)长期按摩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开郁;
(3)按摩此穴,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风、高血压、不孕、月经不调、阴痒、糖尿病、更年期障碍、肾脏疾病。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右脚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钟。按摩后再艾灸此穴10分钟最好。
⑥ 去胃火按哪个穴位
冬季已经过去一多半了,眼看着春节临近了天气更加了的冷起来了。这个的天气里,让人们总想吃点热量高的食物,比如辣辣的火锅。虽然吃完火锅很暖和,可是第二天通常会嘴唇起泡、咽干疼痛,胃部总有不适的感觉,其实这是胃火过旺的表现。
吃什么容易上胃火呢?
吃辣的可以引起上火,但是辛辣的东西更容易上肺火。对于胃火,是吃热性高的食物,含热量高的食物就是肉类。肉类当中不是所有的肉都热量高,什么肉偏温、偏热呢?狗肉和羊肉是偏温的,吃了容易上胃火。可是大家发现没有?很多人都爱吃火锅,火锅涮的什么肉,主要是羊肉,有的时候有牛肉。本身火锅就是热性的,你再加进热性的、温性的肉,就更容易上火。所以说现在上火的人多,跟吃的习惯改变有关系。
太冲穴在足部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的缝隙向上约1.5厘米的凹陷处。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对灭肝火效果良好,如头痛眩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等。经常按摩有舒肝理气、通调三焦气机等功效。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一侧太冲穴,3分钟左右后换另一侧,两侧交替按摩10~15分钟左右。每天操作前可以泡泡脚,使身体更放松,按揉时要用一点力度,以产生轻微的酸胀或胀痛感为宜。
有些时候中医个方法很管用的,上胃火的你不试一试哦。在按揉学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位置才是,切记不要按错位置哦。
⑦ 对于有胃火的人而言,按摩哪些穴位可以改善
对于有胃火的人而言,按摩哪些穴位可以改善?
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对于有胃火的人而言,按摩哪些穴位可以改善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
内庭穴处于脚背第二和第三个跖骨接合凹陷的地方,经常性的按摩具有除口臭、治牙齿疼痛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使用大拇指的指腹,轻轻的按住内庭穴一分钟,然后来进行揉动,一直感觉到有酸胀感就可以了,在每天的早晨7点到9点左右,是胃经经气最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间段按摩效果更好胃火旺会引起多方面的问题,例如有口气、牙痛、便秘等情况。如何去胃火呢?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当然了,针灸也是可以的,但是针灸的话,更讲究手法,而且大多数人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对穴位的位置并不了解,因此不适合在家自行针灸。
叫做“人老脚先老”。脚位于人体位置的最低处,承载着全身的重量,步履轻快,精神充沛,是人体气足神旺的表现,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精神百倍的感觉。而当人感到精神疲惫的时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脚发沉无力。很多人发生胃火的同时消化功能就会大大减退,出现消化不良、不爱吃东西、腹胀、排便困难等症状。这时配合一些奘灵水苏糖来调整一下菌群情况会非常补充,奘灵水苏糖是体内有益菌群的粮食,通过增殖消化道内有益菌群的数量,可以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