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扬州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ps图片快速拆分 2025-02-07 21:02:45
交警大雪搞笑图片 2025-02-07 20:56:55
福生无量动态图片 2025-02-07 20:43:08

扬州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6-04 14:23:21

㈠ 我们要做“与诗同行”手抄报,找一些儿童诗歌,最好加上和诗歌一样的背景图片。财富值不是问题!

诗歌是个很宽泛的词汇。我们讲诗歌二字,其实重点是在诗词,歌反倒是其次。仅仅局于“诗”繁衍开来讲,又分古诗和现代诗,古诗又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五言诗和七言诗以及四六言杂诗。所以,这个题材其实容易写东西的。
鉴于你用做手抄报,应该通俗话,让人易懂,易爱。同时由于你第一期写诗歌的起源了,这一期可以写各个诗歌的高峰,唐诗鉴赏,宋诗比较,都很好出彩。李白杜甫,诗仙诗圣,作品欣赏,名作赏析,都很简单嘛。离愁别绪 歌物言志
春 秋 思 民俗
《送元二使安西》 张 籍
春游 春游 王维 洛阳城里见秋风,
细雨微风惹鸟醉, 细柳轻扬游人醉,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欲作家书意万重。 清明古诗
飞花笑草带衣香。 飞烟薄袅馨竹香。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复恐匆匆说不尽,
绿烟波里游人少, 绿枝红缀不显少, 行人临发又开封。 《清明》
远指红桃近叹杨。 远眺堤岸隔青杨。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早春 早春 《芙蓉楼送辛渐》 墨梅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雪戏寒梅还未竟, 雪残咏梅意未竟, 王昌龄 王冕
春风早带燕声来。 春寒难挡燕归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家洗砚池边树, 《途中寒食》
柳迎朝雾花含笑, 柳舞晨曦霞伴笑,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朵朵花开淡墨痕。 (唐)宋之问
且趁烟波醉楼台。 且留余音绕天台 不要人夸好颜色,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只留清气满干坤。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夏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赠王伦》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初夏睡起 (杨万里)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寒食》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 .李迪牡丹图 (唐)韩翃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李白 花后无语荒草肥,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三衢道中 (曾几)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焉知天外无惊雷? 《闾门即事》
(唐)张继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囊括涯内群魔乱,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刘禹锡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难忍鼠辈称强贼。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明》
初夏游张园 (戴敏)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踏莎行》 冲天一怒寒星落,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十万义士遥相随。 《苏堤清明即事》
山亭夏日 (高骈)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宋)吴惟信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长驱直入九万里,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枪林弹雨夺金魁。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秋 画兰 明·董其昌 8 .暗香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暮江吟 绿叶青葱傍石栽, 不恋世间佳丽地,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白居易 孤根不与众花开。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酒阑展卷山窗下, 独上寒山称骄子。
一道残阳铺水中, 习习香从纸上来。 《郊行即事》
狂飙过尽绝胜处, (宋)程颢
半江瑟瑟半江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竹里馆 唐·王维 凌寒飘香九千里。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可怜九月初三夜,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独坐幽篁里,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露似珍珠月似弓。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霞光照彻万仞山,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山 行 明月来相照。 (明)高启
杜牧 节烈垂尽千秋史。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远上寒山石径斜,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来爱斗三冬雪,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报春报得万民喜。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长安秋望 终南阴岭秀, 9 .疏影 (明)王磐
杜牧 积雪浮云端。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楼倚霜树外, 林表明霁色, 世间何处寻奇葩?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镜天无一毫。 城中增暮寒。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南山与秋色, 一剪寒梅凌天涯。
气势两相高。
仙客对此欲归俗,
杜牧《秋夕〕 菊花 唐·元稹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红烛秋光冷画屏, 农夫叹绝忘桑麻。
轻罗小扇扑流萤 秋丛绕舍似陶家, 独在异乡为异客,
天阶夜色凉如水, 遍绕篱边日渐斜。
卧看牵牛织女星 不是花中偏爱菊, 每逢佳节倍思亲。
此花开尽更无花。 流芳千载任风雪,
冬 遥知兄弟登高处,
独呈丹心报中华。
绝句----杜甫 遍插茱萸少一人。
两个黄鹂鸣翠柳, 画兰 清·郑板桥 谁道三冬无春色,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兰草已成行, 冰山高处万里霞。
门泊东吴万里船。 山中意味长。 元 日[王安石〕
坚贞还自抱,
江雪----柳宗元 何事斗群芳。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春风送暖入屠苏。
孤舟蓑笠翁, 山园小梅 宋·林逋
独钓寒江雪。 千门万户曈曈日,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梅花----王安石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总把新桃换旧符。
墙角数枝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凌寒独自开。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山水风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江 雪 诗中风
刘长卿 柳宗元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日 暮 苍 山 远,千 山 鸟 飞 绝,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天 寒 白 屋 贫。万 径 人 踪 灭。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柴 门 闻 犬 吠,孤 舟 蓑 笠 翁,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风 雪 夜 归 人。独 钓 寒 江 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名胜古迹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登岳阳楼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杜甫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干坤日夜浮。 诗中雪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蜀相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杜甫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咏怀古迹·其一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杜甫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咏怀古迹·其五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杜甫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㈡ 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门的特色

城门是一个城市的门户和眼睛,它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史的变迁。

扬州南门曾经是扬州的重要关隘,有前后月城三重,水陆城门并肩。关于扬州南门,先后有镇淮门、安江门等名。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六记道:“镇淮门在旧城正北,本为南门,嘉靖间曰‘拱宸’,今曰‘镇淮’。”卷七又记道:“安江门在旧城正南,即南门,《嘉靖惟扬志》谓之‘镇淮’。”可见明代的镇淮门是指南门,到清代才将南门称为“安江门”,而以北门为“镇淮门”。

南门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隋—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唐、北宋、南宋、明、清等多个时期修筑或修缮的陆门遗存和与水门、水关遗址相关的一些遗迹现象。虽历经1200余年,扬州城南门的位置始终未变,城城相叠,沿袭至今,被考古学界、史学界、建筑界誉为中国古代的城门通史。在现场,您将亲眼目睹南门遗址的遗存。

26年前,

南门遗址首次现天

1984年8月24日,室外气温高达40℃。南通西路旁的商住楼的开发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当路边成排的低矮小平房被推倒后,商住楼开始挖地脚。轰鸣的挖土机声吸引了很多人前来看个“究竟”——这里的地脚要挖多深?要挖多长时间……在这些看热闹的人中,有一个人,他的看点与其他人不一样,他是来寻宝的。

他叫王勤金,是当时扬州博物馆的馆长。从南通西路旁的平房拆迁那天起,每天上班经过那里他都要停下车,到工地上仔细观察。

那天,他拨开层层叠叠的人群,隐约发现坑下有内有夯土的包砖城墙。他定了定神,再次将目光聚焦在“墙”上。没错,是一截城墙!他的心跳陡然加速。

这个偶然的发现,让他兴奋无比。他从乱砖碎瓦中迅速跑下来,骑上脚踏车直朝单位赶去。一进办公室,他就给当时还是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副所长的顾风打电话:顾所长啊,南门那边好像有宝贝,我在那里发现了一截城墙,你赶紧去看看。

正是王勤金的“每天一看”,使南门遗址没有在那次商住楼的施工中被“忽视”。

他们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时间组织考古发掘。当时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扬州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展开了考古发掘。考古时间由3天增加到15天,后再变成45天。由于楼房成片开发,一些房屋还是盖到了遗址上。

对南门遗址的第一次考古发掘,揭开了古代扬州城池考古的序幕。扬州唐宋城遗址更是入选199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7年,南门遗址广场开始建设,这个遗址上的8幢楼房被拆除,专家当年“建了将来也要拆”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市政府投入资金近亿元,拆除南门遗址及其周边地块上部的现代建筑物,全面发掘、展示南门遗址,整治周边环境。

南门遗址:确定扬州唐城南界

唐代扬州很繁华,有“雄富冠天下”之称,但当时的扬州到底有多大,一直不清楚,历史上有争论。主要是两种说法,一种是唐代日本僧人圆仁所记载的,南北5.5公里,东西3.5公里。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也有类似表述,只是南北变成了7.5公里。另一种认为,圆仁和沈括说法不对,唐代扬州城南线在今天的漕河一带。唐代及历代的扬州究竟是如何变迁的?我们知道,城市范围的大小对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影响。这次随着对扬州南门古城垣研究的深入,这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终于得到了破解。此次发现的唐城,不仅地层上有依据,出土的城墙砖上文字也具有唐代风格,证明它们是唐代文物。

1984年南门遗址的发现,证明唐代扬州城向南直到城南古运河一带。这也是展现在世人面前的第一座罗城城门。跟一般城市只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的构建不同的是,罗城有大小十余个城门,仅南门就有四座。除了众所周知的南门遗址外,另外三座南门,目前的考古勘探成果基本证实,一座位于扬大主校区办公楼东侧,应为南门偏西门,一座位于现育才实验小学内,还有一座应该在南门遗址的东侧。四座城门连成一线,罗城南城墙的基本走向即已明了。

唐代扬州城有子城和罗城,为一高一低、南北呼应的双城形制。蜀冈之上的子城,亦称衙城,为官府衙门所在。南面的罗城即大城,民居、市街、寺庙等分布于此。蜀冈上的子城是在隋炀帝所建宫城的基础上修建的,蜀冈下的罗城则是后建的,规模远大于子城,两城相加,南北总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其规模仅次于长安、洛阳,显示出唐代扬州城规格远远高于一般地方城市。

权威论证:全国知名专家把脉南门遗址

南门遗址被中国考古界称作“中国的城门通史”的说法,出于我国着名的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之口。1986年4月在扬州开专题讨论会时,郑老担任国务院经济组副组长、城乡环境保护部规划局顾问。“我看到这个城墙,我的感情就起来了!”郑老激动地说,“此前中国古代关于宫殿、庙宇、住宅、园林都分门别类有,而城墙没有,这在我们建筑史学方面是个漏项啊。扬州发现这个遗址,从唐到明清,这套历史全了。了不起呀!”

罗哲文,着名的古建筑保护专家,扬州城的老朋友。时任全国文物委员会委员、文物部文物局专员。看到南门遗址,欣喜万分的他称其为“全国城垣建筑中的重要遗存”。

时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的徐苹芳认为,这个城建于晚唐、五代的结论基本是可靠的。他肯定了这次考古工作成果和遗址的科学价值,一致认为,这次发掘工作是国内城池考古的一次新探索,为今后这方面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黄金看点:

一部中国的城门通史

记者来到位于南门街南端的南门遗址,看着气势恢宏的南门遗址,仿佛看见当年古扬州车流不息、人流不绝的繁华盛景。

记者在现场看到,南门门窝洞的门窝直径达20厘米,可以想见当年城门的厚重巨大;车辙印历历在目,让人们仿佛看见当年古扬州车流不息、人流不绝;一段展示水槽长达10米,内径宽深均有30厘米,表明当年古扬州城建设施功能配套,排水通畅。

南门遗址结构复杂,沿用时间长,是古城扬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标志和重要见证。它的发现不仅为研究国内古城形制结构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名城扬州增添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历代扬州城的修建均与动乱、战争的背景有关。如唐末五代之际,扬州屡遭兵火之害,繁华、宏伟的扬州城受到严重破坏,“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五代末期,后周挑起伐南唐之战,南唐元宗自知东都(即扬州)难守,于保大十五年(957年),“焚其宫私庐舍,徙其民于江南”,扬州城成了一座芜城。

第二年,周世宗占据扬州,看到城内惨状,发动万余人修整被破坏的扬州城,因城大空虚,所以仅在故城的东南一角,别筑新城。新城利用罗城的东城墙与南城墙,另修西城墙与北城墙,这个新修的城比罗城要小,所以史称“周小城”。

两年后,赵匡胤统一中国,仍以周小城为宋代扬州城。

宋室南渡后,扬州由经济城市转变为抗金抗元的江北防御城堡,绍兴年间,在宋大城以北,增筑了堡城和夹城,这即是宋三城的由来。宋三城的布局,以及城墙、城门和瓮城的坚固结构,在我国军事史、城防建筑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

元末,扬州城又遭一次兵火浩劫,“城中居民仅余十八家”。朱元璋至正年间,“截城西南隅筑而守之”,这个城,只利用了宋大城西门与西城墙的南半段,南门和南城墙的西半段,重新修筑了北城墙和东城墙。城内只把唐罗城最精华的中心河道与南北大街的南段包进城中,整座城变成一座南北狭长的小城。嘉靖年间,为防倭寇又增筑外城。自此明代扬州有新旧两城(至正年筑的城为旧城,嘉靖年筑的城为新城)。新旧明城范围奠定了今日扬州老城的规模。

从唐至清,扬州城数度重修,城址也几度改变,但是历朝的扬州城南门位置从未变动。所以,现在的南门遗址,堪称中国城门的通史,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都有遗存,这些城门的规划布局、砌筑方式和建筑材料的运用,直接反映出当时中国地方城市规划建筑的水平。其中唐中期的城门,是扬州发现最早的瓮城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历代相互叠压的地层,就像一道道不朽的年轮,揭示了南门1200年来的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