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室外古代战争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美食网页背景图片 2025-02-08 04:47:58
搜索所有旗袍模板图片 2025-02-08 04:24:48

室外古代战争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6-01 08:48:43

㈠ 有关国中国古代战争的名画,

中国古代名画没有直接描绘战争的,侧面记述反映战争的倒是有一些。比如唐阎立本的步辇图(停战和亲),唐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安史之乱皇帝逃走),南宋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战乱悲剧故事)。雕塑石刻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有一个马踏匈奴石刻,唐太宗时建昭陵里有一个六骏浮雕(皇帝征战骑过的马),然后就是一些为炫耀战功的清代铜版画,如清代着名铜版画《平定台湾得胜图》,描绘了清军赴台渡海征战的场面。见下图——

㈡ 孩子做课件,需要中国古代阵法及战例和PPT背景图片,有的请帮忙传至[email protected] 谢谢!!!

阵法;
1方阵——冷兵器时代最基本队形。大的方阵都由小的方阵组成,阵中容阵,中央兵力少,四周的兵力多。中间兵力少,可以虚张声势。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御敌人进攻,方阵是一种攻防比较平衡的阵型。指挥等金鼓旗帜一般部署在方阵的后方
2圆阵——环形防御,金鼓旗帜部署中央,没有明显的弱点。
3疏阵——疏阵即疏散的战斗队形,方阵圆阵等均可疏开为疏阵。疏阵加大行列间距,通过多树旌旗、兵器、草人,夜间多点火把,以少数的兵力显示强大的实力。
4锥形阵——又叫牡阵。前锋如锥形的战斗队形,前锋尖锐迅速,两翼坚强有力,可以通过精锐的前锋在狭窄的正面攻击敌人,突破、割裂敌人的阵型,两翼扩大战果,是一种强调进攻突破的阵型。
5雁形阵——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尘神迅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两臂向前伸出一样,是一种用来包抄迂回的阵型,但是后方的防瞎皮御比较薄弱。而向后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则是保护两翼和后方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如果两翼是机动性比较强的骑兵,则在静止时,可获得处于中央步兵的保护与支援,而又可发挥进攻骑兵的威力,增加突然性。亚历山大在印度进行的会战就是近似于这样一种队形。
6钩形阵——正面是方派此阵,两翼向后弯曲成钩形,保护侧翼的安全,防止敌人迂回攻击后方指挥金鼓之所在。
7数阵——密集的战斗队形,集中力量进行防御和进攻。
8玄襄阵——这是一种迷惑敌人的假阵,队列间距很大,多数旗帜,鼓声不绝,模拟兵车行进的声音,步卒声音嘈杂,好像军队数量巨大,使用各种办法欺骗敌人。
常阵——北宋军队征战,往往把部队分成前锋、后卫等各个部分,由各个部分分别组成的阵型,被称为“常阵”。
前阵——是部署于“中军大阵之前”的奇兵。《武经总要》说,“当敌以正阵,决胜以奇兵,前后左右俱能相应,则常胜而无败”。。。《武经总要》还引述风后握奇图和辽军布阵之法,认为奇兵数应占大阵兵数1/3左右。

㈢ 国外西方古代战争片

片名是ironclad(铁甲衣),背景是13世纪大宪章签署后,不甘失去权力的国王约翰到海边集结了一只肢启丹麦人的雇佣军队,率领其向伦敦进军。男爵Albany集合了由原十字军骑士,流氓,小偷等等组成橡茄的一只7人小分队历如如,固守罗切斯特城堡,试图阻止国王的进军,为贵族会议找到解决办法争取时间。在长时间围攻未果之后,国王军队采用在地道中点燃猪油烧塌城墙的方法突入城堡。影片最后,就在丹麦人攻入城堡的时候,法国军队抵达,主角十字军骑士也砍死了丹麦雇佣军首领,群龙无首的雇佣军在法军压力下四散而逃。罗切斯特城堡也因此成为了公平、正义和自由而奋起反抗的重要象征。不过历史上实际情况是叛军在国王军队冲入城堡后就投降了。

㈣ 中国古代战争史

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在泓水发生了一场规模虽不很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上意义却很大的战争。这场宋、楚两国之间的战争,史称“泓水之战”,宋襄公也因这场战争而成了名人。 十一月初一,楚军进至泓水南岸,并开始渡河,这时宋军已布列好阵势。宋大司马公孙固鉴于楚宋两军众寡悬殊,但宋军已占有先机之利的情况,建议乘楚军渡河过半时予以打击,宋襄公断然拒绝。楚军全部渡过泓水后开始布列阵势,这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未毕、行列未定之际发动攻击,宋襄公仍然不予接受。一直等到楚军布阵完毕,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宋襄公这才击鼓向楚军进攻。战争的结果是人所尽知的,宋军受到重创,宋襄公本人的大腿也受了严重的箭伤,连其禁卫军(门官)也悉数被楚军所歼灭。 而这场战争的意义不在于表明宋襄公指挥有错误,或他本人智力有缺陷。因为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所作所为,其实并非他本人心血来潮、视战争如儿戏,而是他努力保持君子尊严的举动,恪守战争当受道德规则约束的选择。这场战争的标志作用是,自西周初建,到春秋末期,兵家所奉行“仁义之兵”,提倡“成列而鼓”的“正道”,被“不讲信义”且又实力强大的楚军彻底击碎了。 周王朝建立之后,充满诡道权谋思想的“太公阴符”,并没有成为军事的主导思想,而是“治兵以礼”。同时代的《司马法》与其说是兵书不如说是礼书,其中强调的“军礼”是,用兵应该“正而不诈”,即必须做到“成列而鼓,不相诈”,“逐奔不远,纵绥不及”,战争的程度与范围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不允许无节制地使用暴力。 宋襄公所坚持强调的,“君子不重伤”(不再伤害受伤的敌人);“不禽二毛”(不捕捉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势的敌人),都是对《司马法》作战原则的坚持。 如果在中国破坏了有限战争规则的是被中原各国视为“蛮夷”的楚国,那么在欧洲破坏有限战争规则的就是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在泓水之战后中国诞生了一位举世公认的战略家,他就是提倡“兵者诡道”,主张“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孙武。在他撰着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战争已经不允许有任何温情,只要能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战争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是正当途径,“堕其城,毁其国”是应有做法,芦昌歼“掠于饶野”、“掠乡分众”是可行举措。虽然兵不血刃是任何一个军事统帅的希望,而在孙武的时代“不战而屈人之兵”,只能是遥远的理想。 在战国时代的将领都将“兵不厌诈”奉行为指导作战的最高原则,其客观效果,往往是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也促使战争手段变得越来越残酷,战争破坏程度越来越骇人。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秦将白起在长平一战后坑杀赵国降卒40万,就是战争已经变成迅陵了只求目的不讲手段的例证。 在欧洲,拿破仑战争结束后。一代战略学大师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以拿破仑战争为经验,写出了着名的传世之作《战争论》。这部和《孙子兵法》一样诞生于战乱背景下的军事着作,同样把战争暴力推进到最大限度,并以战胜和消灭敌人的军队作为核心目标。这种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原则的作战思想,一直到20世纪的上半叶都在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世纪初的两次大战中把屠杀演义到了极致。 在中国,到了结束战乱统一后的汉朝。军事思想家再次对战争的目的和手段进行了反思,这一点在两汉时期惟一一部流传至今的完整兵学着作《三略》中有集中的反映。在战争目的论方面,所强调的是“诛暴讨不义”;在对待“战胜”与“国安”关系上,它既重视如何争取“胜可全”,更重视如何实现“天下宁”;思想上又回到了崇尚“仁义”和“礼乐”,提倡施“仁义”之泽于万民:“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昆虫,则圣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圣人所归,则六合同陪冲。”同时《淮南子》中也有这样的感叹:“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blade/zhuanti/tang_rw.html 中华军事网,上边有许多中国古代战争史的资料与图片 秦 朝 汉 朝 唐 朝 宋 朝 元 朝 明 朝 清 朝

㈤ 跪求古代战争视频素材

这种类型的之前在某网站上看了两个。分辨率是4000*2000的,不过现在好像下架了。给你提供一些你需要侍衫的这方面的素材。也是在某网上找的。睁枯你看看需要的话自己就去看看吧

尼玛,还有一悉谈洞张图片传不上来了。。坑货的度,娘!!!

㈥ 求一些古代战争的图片,最好是有视觉冲击的,谢谢。

国殇

看看够用不?

(长堤居士系油画爱好者,欢迎切磋交流)

㈦ 有关古代战争背景的动漫

《罗德斯岛战记》---此作被誉为与《高达》、《飞跃巅峰》并列的80年代日本动画金字塔之作

㈧ 古代战争图片,最好是那种血流满地,伏尸千里,但是活人都没有的沧桑的图片!!急急急!

给你一副美国南北战争的图片,这是葛底斯堡战役后(1863年7月3日)战场照片。

㈨ 古代战争有多可怕为何战后十室九空,甚至千里无人烟

古代战争有多可怕?为何战后十室九空,甚至千里无人烟?

所以历朝历代,机会都会有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当然,这些也是战争换来的。

㈩ 【高分求】求一些精美图片或者插画。内容大概是古代战争将军骑马剑指敌军示意全军冲锋霸气的样子。动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