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这株植物的名字,还有习性,越详细越好,谢谢
木菊花为落叶灌木,稀小乔木,高达3--6米。树皮灰褐色,皮孔明显,分枝多,稍披散,小枝褐灰色,幼时有绒毛,后渐脱落,叶菱状卵形,常三裂先端渐尖,茎部楔形三出脉明显,叶缘有不规则粗大锯齿或缺短,上面深绿光亮无毛,下面具稀疏星状毛或近无毛;叶柄长1--2.5cm,托叶肾形,常脱落。花单生叶腋,花冠钟状,有白、淡紫、淡红、紫红色,直径5--6厘米。园艺品种多重瓣,花期6--9月,朝开暮萎,蒴果矩圆形,深灰褐色,9--11月成熟。
木菊花是较耐寒的宿根花卉,性喜凉爽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
⑵ 请问这种植物叫什么
黄蜀葵,别名:秋葵、棉花葵、假阳桃、野芙蓉、黄芙蓉、黄花莲、鸡爪莲、疽疮药、追风药、豹子眼睛花、荞面花,拉丁文名:Abelmoschus manihot (Linn.) Medicus ,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或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茎被黄色刚毛。叶大,卵形至近圆形。花期6~8月。原产我国南方。常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分布于印度。
黄蜀葵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从茎秆中提炼植物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可用做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它可用于冰淇淋、雪糕、冰棍和面包、饼干、糕点、果酱等食品的制作中。图片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中文学名
黄蜀葵
拉丁学名
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us
别称
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棉花葵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五桠果亚纲
目
锦葵目
科
锦葵科
属
秋葵属
种
黄蜀葵
族
木槿族
分布区域
中国河北、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扩展阅读
“校正”自菜部移入此。
“释名”时珍曰∶黄蜀葵别是一种,宜入草部,而《嘉 本草》定入菜部,为其与蜀葵 同名,而气味主治亦同故也。今移于此。
“集解”禹锡曰∶黄蜀葵花,近道处处有之。春生苗叶,颇似蜀葵,而叶尖狭多刻缺, 夏末开花浅黄色,六、七月采,阴干之。
宗 曰∶黄蜀葵与蜀葵别种,非是蜀葵中黄者也。叶心下有紫檀色,摘下剔散,日干之。
不尔,即 烂也。
时珍曰∶黄葵二月下种,或宿子在土自生,至夏始长。叶大如蓖麻叶,深绿色,开岐丫, 有 人亦呼为侧金盏花。随即结角,大如拇指,长二寸许,本大末尖,六棱有毛,老则黑色。其 棱自绽,内有六房,如脂麻房。其子累累在房内,状如 麻子,色黑。其茎长者六七尺,剥 皮可作绳索。
花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小便淋及催生。治诸恶疮脓水久不瘥者,作末敷之即愈,为疮家要药颂薯(《嘉 》)。
消痈肿。浸油,
“附方”新八。
沙石淋痛∶黄蜀葵花一两,炒为末,每米饮服一钱,名独圣散。(《普济方》)
难产催生∶如圣散∶治胎脏干涩难产,剧者并进三服,良久腹中气宽,胎滑即下也。用 黄葵花焙研末,熟汤调服二钱。无花,用子半合研末,酒淘去滓,服之。(《产宝鉴》)
胎死不下∶即上方,用红花酒下。
痈疽肿毒∶黄蜀葵花,用盐掺,收瓷器中,密封,经年不坏。每用敷之,自平自溃。无 花,用根叶亦可。(《直指方》)
小儿口疮∶野帆者黄葵花,烧末敷之。(《肘后方》)
小儿木舌∶黄蜀葵花轿或(为末)一钱,黄丹五分。敷之。(《直指方》)
汤火灼伤∶用瓶盛麻油,以箸就树夹取黄葵花,收入瓶内,勿犯人手,密封收之。遇有 伤者,以油涂之甚妙。(《经验方》)
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子及根
“气味”甘,寒,滑,无毒。
“主治”痈肿,利小便,五淋水肿,产难,通乳汁(时珍)。
“发明”颂曰∶冬葵、黄葵、蜀葵,形状虽各不同,而性俱寒滑,故所主疗不甚相远。
时珍曰∶黄葵子古方少用,今为催生及利小便要药。或单用,或入汤散皆宜,盖其性滑, 与冬葵子同功故也。花、子与根,性功相同,可以互用。无花用子,无子用根。
“附方”旧二,新三。
临产催生∶宗 曰∶临产时以四十九粒研烂,温水服之,良久即产。《经验后方》∶用子 焙研三钱,井华水服。无子用根,煎汁服。
便痈初起∶淮人用黄蜀葵子十七粒,皂角半梃,为末,以锻石同醋调涂之。(《永类钤 方》)
痈肿不破∶黄葵子研,酒服,一粒则一头,神效。(《卫生易简方》)
打扑伤损∶黄葵子研,酒服二钱。(《海上方》)
展开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分布范围
4栽培技术
5物种分类
6主要价值
7植物文化
形态特征
黄蜀葵
别名:秋葵、豹子眼睛花、霸天伞、棉花蒿、棉花葵
来源: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 (L.) Medic.,以根、叶、花和种子入药。秋季挖根;夏秋采收叶和花;秋季收种子,晒干。
性味归经: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润燥滑肠。种子:用于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水肿,尿路结石,乳汁不通。根、叶:外用治疔疮,腮腺炎,骨折,刀伤。花:浸菜油外用治烧烫伤。
根:甘、苦,寒。利水,散瘀,解毒。用于水肿,淋证,乳汁不通;外用于痈肿,痄腮,骨折。 茎或茎皮:甘、滑,寒。活血,除邪热。用于产褥热; 茎皮:外用于烫伤。 叶:甘、寒、滑。解毒托疮,排脓生肌;外用于痈疽疔疮,痄腮,烫伤,(研末敷)刀伤出血。 花:甘,寒、滑。通淋,消肿,解毒。用于砂淋;外用于痈疽肿毒,(浸油涂)烫伤,小儿秃疮,(烧存性研末治)小儿口疮。 种子:甘,寒。健胃润肠,利水,通乳,消肿。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利,水肿,淋证,乳汁不通,痈肿,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种子3~5钱,水煎服或研粉每服0.5~1钱;根、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医药用途:
【僳僳药】质腊西:种子治大便秘结,尿路结石;根、叶用于疔疮,腮腺炎,骨折《怒江药》。nifsair yot:功用同前《滇药录》。
【畲药】野芙蓉,三胶破:根、叶、花、果用于肺热咳嗽,痈疽发背,表虚自汗,脾虚泄泻,风湿疼痛,劳倦伤脾,黄肿,大便秘结,小便不利《畲医药》。
【瑶药】温补迥,水芙蓉:根、树皮水煎服治便秘,白浊,白带;捣烂敷患处治疮疖肿毒《桂药编》。
【白药】华福菜:全草用于拔毒,排脓,消肿《滇药录》。全株治疮疖《滇省志》。
【傣药】文波,不来俄(西傣),水海郎扭日(德傣):种子用于补血,消肿;根外敷治无名肿毒,乳腺炎《滇药录》。烘董(德傣):根外用于乳腺炎,无名肿毒;郭波(西傣):根皮外用治疮疖《滇省志》。
【景颇药】棘脚,半检播:叶、全株外敷治疮疖脓肿《滇药录》。
【哈尼药】碧约:功用同景颇族《滇药录》。
【彝药】野棉花:根皮外敷包疮《滇药录》。冶绵华:根皮外用于疮疖《滇省志》。
【藏药】索玛那保:叶、花、种子主治“黄水”病,皮肤病,虫病《藏本草》。
【苗药】朝天木麻,崽狗鞭:根用于阿米巴痢疾,尿路感染,疮疖痈疽《湘蓝考》。Nadang-lishne:根外敷用于生肌拔脓《滇药录》。
【基诺药】补拍勒:根治痢疾,外治疮疖;叶、花外用治烧伤《基诺药》。
化学成分
含粘液质约16%,系由阿拉伯聚糖(Araban)12.30%、华乳聚糖(Galactan)13.19 %、鼠李聚糖(Rham-noxan)8.08%、淀粉16.03%、蛋白质6.38%、草酸钙17.61%等所组成。粘液质水解得大量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及少量半乳糖、木糖;用铜盐或钡盐精制的粘液质水解得三聚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醛酸-鼠李糖),以及六聚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2】,此外尚含蔗糖和淀粉
单方验方
治淋疾:黄蜀葵根五钱至一两五钱,水煎服。
消疮排脓:黄蜀葵根,捣烂敷。
治疳疔,痔疮:黄蜀葵根,煎水洗。
治肺热咳嗽:黄蜀葵根七钱。水煎,酌加冰糖化服。
通乳:黄蜀葵根一两。煮黄豆或猪腿服。
折叠编辑本段植物文化
崔涯《黄蜀葵》
野栏秋景晚,疏散两三枝。
嫩碧浅轻态,幽香闲澹姿。
露倾金盏小,风引道冠欹。
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讵知。
⑶ 怎样能知道植物的名字
给历和你带丛推荐两个看看:蠢烂樱 http://www.fotoe.com/class/1613 http://www.chineseflower.net/proct/proct_detail.php4?pn=%BB%C6%CE%CC&proct_name http://www.cnak.net/Cnak/CnakImg.aspx?param=
求采纳
⑷ 有没有大神知道这个植物学名叫什么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叫假人参。
假人参形态特征为: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竹鞭状,横生,有2至几条肉质根;肉质根圆柱形,长约2-4厘米,直径约1厘米,干时有纵皱纹。地上茎单生,高约40厘米,有纵纹,无毛,基部冲铅有宿存鳞片。叶为掌状复叶,
4枚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5厘米,有纵纹,无毛;托叶小,披针形,长5-6毫米;小叶片3-4,薄膜质,散颂好透明,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状长圆形,樱蚂中央的长9-10厘米,宽3.5-4厘米
⑸ 哪位朋友知道这种植物的名字啊,在海南看见的
呵呵,真是芒萁耶!!!
(以前我们家里方言叫法“龙蕨”跟“狼萁”音相似,小时候经常去割来当柴火烧的,晒干后极易燃,一般拿来当引火材料。知道是蕨类植物,学名一时也不晓得。楼下英明!谢谢我也了解这个学名了)
芒萁
学名Dicranopterislinearis(Brum.f.)Under
分类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水龙骨目Polypodiales
里白科Gleicheniaceae
芒萁属Dicranopteris
别名:小里白、芒萁骨、芒其、芒基、草芒、山芒、山蕨、虱槟草、乌萁(《福建民间草药》),芒仔(《闽南民间草药》),穿路萁。路萁子柴、鸡毛蕨、筲萁子柴、反蕨叶、蜈蚣草、硬蕨萁、狼萁草、蕨叶草(《湖南药物志》)。
水龙骨目里白科芒萁属真蕨类植物的1种。又名铁狼萁,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朝鲜南部及日本。根状茎细长横走,叶片疏生,叶轴一至二回或多回分叉,各回分叉的腋间有一个密被绒毛的休眠芽,并有一对叶状苞片。在第1回分叉处基部两侧有一对羽状深裂的阔披针形羽片;末回羽片披针形,蓖齿状羽裂几达羽轴。叶片下面多少呈灰白色或灰蓝色,幼时沿羽轴及叶脉有黄色绒毛。孢子囊群小,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的中部,有孢子囊5~7枚。
芒萁属植物生于强酸性的红壤丘陵或马尾松林下,常大片生长,有保持水土之效。生长力强,中国南方农村常割取当燃料,叶柄可编织用品。全草入药,有清热利尿,祛瘀止血之效。和本种相近的还有铁芒萁和大芒萁。
生长环境
土壤是绝大多数高等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性质、植物根系和微生的生长构成了一定的土壤生态条件,植物与这样的生态条件息游圆毕息相关。土壤的酸碱性是重要的理化性状之一。长期自然选择与淘汰的结果,在酸性土壤上保存了一批只适应于酸性土壤生存的植物,称之为酸性土壤指示植物。该植物的出现可以作为土壤酸性的标记。
神芹芒萁分布于长江以南,西南及江苏腔搭、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和甘肃南部。大量生长于酸性红壤的山坡上,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该植物对生态条件的考察具有重要意义。
⑹ 这是什么植物,果实变紫色后可以吃,我们这叫黑甜甜,有知道学名的吗
龙葵
别名黑天天野葡萄
龙葵(学名:Solanum nigrum L. ):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高30-12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卵形或心型叶子互生,近全缘;夏季开白色小花,4-10朵成聚伞花序;球形浆果,成熟后为黑紫色。浆果和叶子均可食用,但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须经煮熟后方可解毒。全株入药,可散瘀消肿,清热解毒。
几乎全中国均有分布。喜生于田边,荒地及村庄附近。广泛分布于欧、亚、美洲的温带至热带地区。
中文学名 龙葵 拉丁学名Solanum nigrum L. 别 称 黑星星、野海椒、石海椒、野伞子
⑺ 求这种植物的学名,只知道是一种野菜
马齿苋。。别名马齿苋,是一年生肉质草本植物。叶肥厚多渗兄汁,无毛,茎常带紫色,叶对生,倒卵状楔形;夏季开花,花小型,黄色;册喊敏果圆州枝锥形。多生于田野、菜园、路边及庭园废墟等向阳处。中国各地均有分布。马苋菜为药食两用植物,全草可供药用,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种子可明目,可作兽药和农药;嫩茎叶可作蔬菜,味酸,也可作饲料。
⑻ 这是什么植物啊,知道的,可以说一下学名吗
根据提供图片显示,这是种植物叫远志,别称为葽绕、蕀蒬等,远志科远志属植物。产于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以及四川等地,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能。
远志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根圆柱形,长达40厘米,肥厚,淡黄白色,具少数侧根。茎直立或斜上,丛生,上部多分枝。叶互生,花淡蓝紫色,萼片的外轮3片比较小,花瓣的2侧瓣倒卵形,长约4毫米,中央花瓣较大,呈龙骨瓣状,背面顶端有撕裂成条的鸡冠状附属物。
⑼ 帮忙查询一种植物的学名(如图)
罗勒
罗勒,着名的药食两用芳香植物,味似茴香,全株小巧,叶色翠绿,花色鲜艳,芳游枝香四溢。有些稍加修绝瞎剪即成美丽的盆景,可盆栽观赏。=
原生于亚洲热带区,对寒冷非常敏感,在热和干燥的环境下生长得最好。具有强大、刺激、香的气味,大多数普通种类全株被稀疏柔毛,同种、变种或品种在植物学特征上略有差异,高度20~80厘米,平滑或基本上平滑的直立一年生草本植物,一些是多年生植物。有疏风行气,化湿消食并磨空、活血、解毒之功能。用于外感头痛、食胀气滞、脘痛、泄泻、月经不调、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皮肤湿疮、瘾疹痛痒等症的治疗。
⑽ 植物学名求解要求百度可查!
这个其实就是常见的龟背竹,只是有年头了,叶子是真正长大后的形态。
龟背竹别名蓬莱蕉、龟背蕉、龟背芋、电线草等,学名Monstera deliciosa,为天南星科龟背竹属大型蔓生草本植物 。幼叶心形无孔,长大后成广卵形、羽状深裂,叶脉间有椭圆形的穿孔,叶具长柄,深绿色。佛焰花序,佛焰苞舟形;11月开花,淡黄色。龟老清猜背竹又名“蓬莱蕉”、“电线草”,是天南星科常绿攀援观叶植物,茎干上着生有褐色的气根,形如电线侍型,故名“电线草”叶卵圆形;在羽状的叶脉间呈龟甲形散正滑布许多长圆形的孔洞和深裂,其形状似龟甲图案,茎有节似竹干,故名“龟背竹”。肉穗花序,整个花形好像“台灯”,有灯罩和灯泡,原产墨西哥热带雨林中,性喜温暖、湿润环境,忌阳光直射,不耐寒,中国北方均作室内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