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九州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女生照片背景图片仙气 2025-02-08 18:54:47
中学生传染病有哪些图片 2025-02-08 18:48:18
高清图片设计 2025-02-08 18:34:42

九州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5-28 14:18:41

Ⅰ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

国庆节手抄报内容:

中国国庆节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自1950年起,以每年的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即国庆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成立以来,在国庆庆典上共进行过14次阅兵。分别是1949年至1959年间的11次和1984年国庆35周年、1999年国庆50周年、2009年国庆60周年的三次。

国庆节由来:


国庆节意义:

国家象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功能体现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体现。

Ⅱ 九宫格图片怎么弄

可以使用微信小程序中的“九宫格照片拼图”进行分割,步骤如下:

所需材料:微信、手机。

一、首先在微信的“发现栏”内点击上方的“小程序”选项。


相关介绍:

九宫格,一款数字游戏,起源于河图洛书,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Ⅲ 三国版图历史

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如何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1、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

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和咐碰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唤谈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

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

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

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

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3)九州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三国时期县、郡、州的由来: 1、县的含义分为三个阶段。

县鄙之县:西周时的“县”指的是国都之外的郊区,与“鄙”同义。 县邑之县:春秋中后期,楚国最早出现了作为行政单位但长官世袭的县,与邑(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同义。

郡县之县:由于《史记》的记载,人们通常认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设置的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东)是最早的建制县。但我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发起人——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指出,郡县之县与县邑之县至少应该有四个差别。

一是国君直属,二是长官不世袭,三是幅员或范围一般经过人为的划定而不纯是天然地形成,四是县以下还有乡里等更为基层的组织。按照周振鹤教授划分的标准,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我们所熟知的千古流传的县制。

2、“郡”究竟出现于春秋还是战国时期,历史地理学界有争议。可以确定的是,郡的出现晚于县,初期设置在边远荒僻之地,具有军事防守性质,经济开发程度低于县,两者不相统属。

很多资料都说在秦代以前,郡比县小。从断代史的宏观视角来看,这样说也没错。

但如果细致的划分,便可以发现战国后期随着边地日益繁荣,已经在郡下分设若干个县,郡在建制上的地位便高于县,这便是郡县制的雏形。当然,在秦朝之前,郡县二级制属于特例而非主流行政区划。

3、州。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传说,把他们所知的天下地域范围划分成九个区域,即人们常说的“九州”。

关于九州的名称,雍、冀、豫、荆、扬、兖这六个州是没有争议的。至于另外的三个州为: 《尚书·禹贡》认为是梁州、徐州、青州。

《周礼·职方》认为是青州、幽州、并州。 《尔雅·释地》认为是徐州、幽州、营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认为是青州、徐州、幽州。 参考资料: 网络-三国。

三国疆域图按现在的地域划分

你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那时候西边最远的雍凉地区也就最多是甘肃东部,青海新疆根本就是些人数很少的少数民族,甚至绝大部分根本没人;东南边最远的吴、会稽也就是苏州一带,正南的交州则已经到达了广西,而当时广西、广东大部都是南越少数民族聚集地,福建大部则是闽越少数民族;正北则刚刚到现今北京辖区与河北的交界部,东北则至辽宁,再往北的河北北部、内蒙古、以及吉林、黑龙江,则全是北方少数民族,例如乌丸等.大致上来说,魏所占的省份简逗主要是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蜀所占省份大致是四川、贵州、云南,吴所占省份为浙江和江西.剩下的,陕西魏蜀各有一部分,江苏、安徽魏、吴各有一部分,重庆、湖北最复杂,魏蜀吴都有一部分,湖南吴蜀都有一部分,后来关羽失荆州后,蜀的湖北、湖南、重庆领地基本全部归吴.需要解释的一点是,虽然你看到某些三国地图上,把甘肃、宁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都包括进来了,但是那些地方基本上都没人住,有人也基本上属于少数民族自治,连租子都收不上来的地方怎么能算做版图呢?所以可以不用考虑.至于所说的中原地区,基本上指的就是函谷关以东、长城以南、长江以北、东不至海的一片大概的地区,主要是河南,也有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江苏西北、山西东南、湖北北部,大致就这样了.可以说这片中原地区是古时候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兵家逐利之所在.其实你不用非得把地区往现在的省份上靠,没多大意义,还不如把当时的“九州”搞清楚更管用。

.。

三国时期疆域面积最大的疑问

吴国的统治核心在江东地区,就是现在的长江沿线和长三角以及杭州湾地区。

这一问题参看洪亮吉《补三国疆域志》。

而其他的地方,如现场的福建,江西,湖南,以及广西,广东,当时都还没有开发。这个可以参看以下外国绘制的中国历史地图,他们画的跟我们的差别很大。

福建当时还是越族的地盘,和吴国作战了很多年,过了300年,在被汉族同化,福建是唐朝才开始开发的。

江西,尤其是江西南部,是唐朝开始开发的。

湖南,开发更晚,到明朝才开始开发。

广西,最晚开发的地去了,到清朝后期,才开始大面积开发。

广东,除了珠三角,唐朝才开始开发。

因而,对吴国实际有意义的地区是很少的。

比如蜀国,地图上有那么大,但实际上,有经济价值的地区,就只有成都平原和汉中地区。

其他的崎地区,在唐朝才开始开发。

而魏国统治的北方大部分已经开发了,而到唐朝中后期,这些开发的地区已经衰落了,如山西,河南,陕西。从古代都城变迁就可以看出。

关于中国地域经济的开发,简单的可以参看蓝勇《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生的教材)。

对于理解古代的战争和势力变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国时期,各州郡的简介及地图是什么

1. 三国基本延续东汉的州郡,只不过改刺史为州牧。

2. 东汉的疆域基本上同西汉时疆域,只是把西汉时各部州的辖区范围变小,东汉在公元140年仍保持十二州刺史部(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其职能基本同西汉)和司隶校尉部,计有十三个中央派出监察区。另在甘肃以西仍设西域都护府,作为西域当地的最高权力机构。东汉的一级行政区划为郡、国(王国)、属国都尉;二级区划为县、邑、道、公国,侯国。

3. 东汉接受西汉衰亡的教训,加强郡县的权利,削弱封国的范围和力量,采取“封列侯,奉朝请”措施,不让封国掌实权,只食租税,封域减小,兵马数量压缩到最低限度。东汉的封国,—等为王(相当郡),二等为公国,三等为列侯(列侯食县为侯国、小侯食乡、亭,关内侯无土,寄食于县),相当于县级。

4. 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区划为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长史府,各王国、属国按郡制;邑、道、侯国、公国等按县制。具体区划如下:

5. 司隶校尉部

京兆尹治长安(今陕西长安三桥)。

领10县:长安、长陵、阳唆、霸陵、杜陵、新丰、蓝田、郑县、上雒、商县。

6. 右扶风治槐里(今陕西兴平)。

领15县:槐里、茂陵、平陵、鄠县、武功、美阳、郿县、雍县、杜阳、陈仓、渝麇、汧县、漆县、栒邑、安陵。

7. 左冯翎治高陵(今陕西高陵)。

领13县:高陵、池阳、万年、重泉、临晋、颌阳、夏阳、频阳、粟邑、衙县、没(去三点水加示部旁)栩、云阳。

“三国鼎立”及其前后的中国疆域是怎样的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去,挥涕独不 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这是东汉帝国分裂前,一位名叫王粲的诗人,对 当时人民在混战中的悲惨生活生动描述的一个片断。 东汉末年,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互相展开争夺残杀,在这场空前的大混战中, 许多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相继被吞并,最后剩下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家争夺天下。

曹操和刘备都曾直接镇压黄巾军,孙权的父亲孙坚也镇压过黄巾军,他们都从镇压 黄巾军中扩充了兵力,在互相吞并中夺得了地盘,逐渐壮大的。其中以曹操实力最 强,他把东汉傀儡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史称“挟天子以令 诸侯”。

曹操先后消灭了比他实力强大的袁绍、袁术等割据势力,控制了黄河流域, 便向南扩张,来争夺长江流域。 刘备的力量虽很单薄,但因他是汉的宗室,有一定号召力,加之有精通政治和 军事的诸葛亮出谋划策,还有关羽、张飞等能征善战的勇将,实力也不可等闲视之。

孙权继承的是父兄打下的地盘,占据着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一定的实力。 公元206年,曹操不战便夺得了荆州,进而兵逼孙权。

这时刘备还未恢复元 气,只有1万多兵,便与孙权结成同盟,共同抗击曹操。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 赤壁大败曹操。

曹操兵败后,不得不率领残军逃回北方。赤壁之战后,曹、刘、孙 “三国鼎立”的局面便进一步形成了,曹操在北方建立魏王国,刘备在成都建立汉 国,孙权则在建业(今南京)建立起了吴国。

公元263年,魏司昭派兵首先灭了汉 国;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了魏皇帝,建立晋,史称西晋;280年,晋又灭吴, 至此三国分立的局面遂告结束,统一于晋。 然而,刚刚在长期战争以后统一起来的西晋王朝,由于统治阶级的荒淫腐化和 内部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统治力量不断遭到削弱,这时,长城外面的一些少 数民族向长城内迁徙,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部落的人,历史上称他们为 “五胡”,即五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的上层贵族,趁西晋王朝发生“八王之 乱”之际,举行叛乱。最后,西晋王朝被匈奴所建的汉国灭亡,黄河流域先后又出现 了 16个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国家,互相吞并厮杀。

后来,黄河流域的各少数民 族又逐渐统一为北魏。西晋灭亡后,汉族统治阶级南迁到长江流域,重新建立起了 东晋王朝,一度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东晋最后又被刘宋所灭,长江流域历经宋、 齐、梁、陈4朝,历史上称这一段历史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为北方的隋王 朝所灭,中国经过了 300年的分裂之后,又走向了统一。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一、历史背景: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三国形成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魏文帝始,后历明帝、魏齐王、高贵乡公、元帝;蜀则历蜀汉昭烈帝刘备及后主刘禅;吴则历孙权 大帝、会稽王、景帝、乌程公。

三国同时并存时间约三十四年(公元229年至公元263年),但纷争局面长达九十年之久(公元190年至公元280年)。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但已和东汉末期军阀混战的性质不同,相对而是历史的进步。

是有顺应民心所向的统一战争性质。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

因此最终魏晋完成统一大业。三国中以吴国的时间最长,共52年;次为魏,共45年;再次为蜀,共43年。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

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

吴有扬、荆、交三州。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者政权由于不断更迭和动摇,以致于朝纲紊乱,政治腐败到了极点,而社会上流民遍地,暴动不断出现。随着“十常侍之乱”、“党锢之狱”、“ 黄巾起事”、“ 董卓与李傕郭汜之乱”一系列的内外忧患出现,使得地方豪强势力借机迅速增强,并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相互争夺,东汉统治名存实亡。

一时间全国陷入内战混乱之中。 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大军阀;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 、刘备、 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

此外, 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

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而刘备和孙权则分据西南和东南之地。

曹操为继续完成其一统天下的雄心,于建安十三年(208)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正在流亡中的汉皇室后代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则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形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形势。

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处说孙出兵,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

建安二十五年(220) *** ,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魏。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蜀或蜀汉)。

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史书一贯以公元190年“董卓之乱”为东汉结束,三国纷争的开始。)三国初期,各国主要致力于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秩序和发展经济。

其中以曹魏的成就比较突出。从曹操统一北方、开展屯田开始,生产逐渐恢复,曹操又改革了东汉以来的许多弊政,抑制大地主豪强的势力,扫除了宦官和外戚的专权,吸收中下层地主阶级人物参加政权。

魏文帝时,又实行九品中正法,承认一般士族有做官的权利,在经济上也给予优惠。蜀国丞相诸葛亮严格采用法治,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使蜀国农业和手工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特别是诸葛亮招抚西南夷,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加强了民族团结。吴国自公元211年孙权迁都建业后,东南地区很快得到开发,共得43郡313县,比东汉时大大增强。

吴国土地开辟,农业发展,政治稳定,航海业发达。二、三国简介: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历史话题:三国时期的地图,为什么不包括关中和陕北?魏国疆域只

三国时期的地图是包括关中的,但陕北地区在当时为羌胡所占。

三国时期并不是只有魏蜀吴三国,三个国家都有外敌,魏国也不例外,有匈奴、鲜卑以及西羌等少数民族。 曹操为了稳固北方,软禁了匈奴单于呼厨泉,将匈奴分成五个部落,居住在关中一带。

故三国时期魏国疆域是包括关中的。而陕北则由羌胡控制,故不在三国地图中显示。

(3)九州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时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 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 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占东汉荆州北部)、扬州(占东汉扬州北部)。

Ⅳ 己亥杂诗全诗原文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人材 一作:人才)


【《己亥杂诗》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己亥杂诗》翻译】:

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词句注释】:

  • 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 恃(shì):依靠。

  • 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 喑(yīn),沉默,不说话。

  • 天公:造物主。

  • 抖擞:振作,奋发。

  • 降:降生,降临。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着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着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创作背景】:

龚自珍久在京城,冷署闲曹,才高豪迈,遭受时忌,因父亲年逾七旬,又叔父文恭公适任礼部堂上官,例当引避,于是乞养归四月廿三日,辞官南归,离开北京,七月九日抵达杭州家中。后往苏州府昆山县,料理羽埁山馆,以安顿家小。九月十五日,北上迎接已离京的妻小,至河北省固安县迎候。十一月二十二日,携妻何吉云,子橙(昌匏)、陶(念匏),女阿辛等南返,十二月二十六日(1840年1月30日),到达羽球山馆,后一直定居于此。在南来北往的大半年时间里,作者写下三百一十五首绝句,取名《己亥杂诗》。第二年道光二十年(1840),作者写下《与吴虹生书(十二)》论及这组诗的写作过程和内容,说:“弟去年出都日,忽破诗戒,每作诗一首,以逆旅鸡毛笔书于帐簿纸,投一破簏中,往返九千里,至腊月二十六日抵海西别墅(即羽埁山馆),发簏数之,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中有留别京国之诗,有关津乞食之诗,有忆虹生之诗,有过袁浦纪奇遇之诗。刻无抄胥,然必欲抄一全分寄君读之,则别来十阅月之心迹,乃至一坐卧、一饮食,历历如绘。”吴昌绶《定盦先生年谱》说:“途中杂记行程,兼述旧事得绝句三百十五首,题曰《己亥杂诗》,平生出处、着述、交游,借以考见。”


【表达主题】: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写了平生出处、着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名家点评】:

  • 陈锦荣《论龚自珍〈己亥杂诗〉对七绝的发展》:“龚自珍《己亥杂诗》作品高度凝炼、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发展七绝议论时事、干预现实的功能,是在绝句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

  • 王文濡编《龚自珍全集》:此三百十五篇,五花八门,可作年谱、行状读。

Ⅳ 《九州缥缈录》中最值得心疼的角色是谁

最近热播的剧中,最恢宏大气的就数《九州缥缈录》了。一开篇就是大气的场面,和雷剧泡沫剧比,这是很良心的剧。

因为有原着党,即便是没有按期播出,还七整八整的弃掉好几集,也没有影响到它成为热播剧。因为画面太美,随便裁一个就能当背景图片。阿苏勒去当质子的路上,雪景图、荒漠等等取景都很美。

他为了姬野而战,他为了曾经的伙伴族人拿起刀,甚至敌对他的亲生父亲。他被别人爱,他也想学习爱人。这一思想一直都贯穿着他的人生。

那些为吕归尘付出生命的人,抛却君纲臣纲这等东西,还因为他们有爱。这爱如同片片雪花,零零洒洒的飘下。到了吕归尘这里,已经成为一个大雪球。他们和男主光环的吕归尘成为一体,都是最让人心疼的角色。

Ⅵ 出了三国志战略版,很多人都说和九州劫差不多,区别是什么啊

这三个游戏都算是团答搭三国策略类游戏,个人比较喜欢战略版,九州劫下载第二天我就没玩了,真心喜欢不来,所以在这里只说战略版和率土,率土算是出来好几年的老游戏了,所以我不太建议新手玩家去玩,去年公测的战略版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战略版有光荣授权,如果是三国志老粉就不用塌拿考虑别的了,直接三国志战略版走起,三款游戏中,最“三国”的画风,比某些妖魔鬼怪好太多。举键另外,都基于沙盘演变玩法,战略版在自由度上面比较高,对队伍搭配、行军方面会更贴近战场法则。如果你准备选择一款来体验,建议优先考虑三国志战略版。随便放几张三个游戏的截图,可以自己感受下。

九州劫的诸葛亮,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霸气外泄,没有了那种诸葛亮足智多谋的智慧感,个人觉得其实这个图更适合曹操。

Ⅶ 女人顺风顺水又招财微信背景,求这个背景图 微信里的

提起女人顺风顺水又招财微信背景,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十岁的女人用什么样的微信头像最招财今做什么事都不怎么顺,另外,还有人想问好看又招财好运的微信头像?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求这两张微信背景原图,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求这个背景图 微信里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人顺风顺水又招财微信背景

有需要PS处理图像大小的话可以追问女人招财转运背景图。

望采纳!

微信朋友圈背景放什么聚财女人顺风顺水又招财微信头像。

玉石水晶

女人顺风顺水又招财微信名字

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好的财运,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人们都特别注重对财运的影响,就连给自己取网名的时候也不例外,

1、花漫九州

2、竹报三多

3、胜友如云

4、尽善尽美ㄣ

5、励志师^女人最旺财的微信头像。

6、平步青云<

7、旧人序

8、男人一世为财

9、莫欺少年木有媳2021年女人好运吉祥微信头像。

10、觅青森

11、陪你到ㄣ腻

12、传道ε宏艺

13、金玉满堂ㄣ

14、气≦贯长虹

15、骑着蜗牛追飞机

二、女人有财气的微信名字

1、清茶苦酒。

2、每一寸心绪

3、一场清水梦

4、徒得空思量

5、半盏萤火i

6、梦中结缘.

7、旧衫故人.给女人带来好运的头像。

8、栀心与旧人

9、一心不够伤

10、一个人独唱女人吉利健康好运的微信头像。

11、淋过往

12、猫巷女王

13、深深刺痛.

14、一生最奢侈

15、青春的惶恐女人顺风顺水又招财抖音名字。

三、好听高雅又聚财的网名

对于一些好听高雅又聚财的网名往往更加受大家的欢迎,很多时候人们都特别看重自己的运势,特别是财运这方面,那下面就给整理了一些好听高雅又聚财的网名供大家参考。

1、挽手说梦话

2、勉强的敷衍我

求这两张微信背景原图

3、翻成云恨雨愁

4、初吻给了奶瓶

5、巴掌脸好般配

6、院学霸大本营

7、男人有点花心

8、权志龙权天下

9、烟花瞬间旳美丽

10、嫉妒我帅倪

11、连外星人都知道

12、莫欺少年木有媳最好旺财山水风景图片。

13、女生今年必得男神

14、浅笑迷离半夏空白

15、哭完后请记得微笑女人顺风顺水又招财微信名字。

五十岁的女人用什么样的微信头像最招财今做什么事都不怎么顺

你的目前状况,如果说用微信图像来招财,有些。我觉得你要分析原因,问题出在哪里,再去想对应的办法,只有有针对性才能解决问题,还有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能带来好运和招财的微信头像家人平安健康微信名字。

属鸡的女人用什么做头彖招财健康最旺财好运的背景图片。

做生意的女人用什么微信头像招财

做生意的女人佩戴百瑞堂貔貅是最招财的。

貔貅自古就是招财神兽,为瑞兽之首,又名辟、百解。在正财偏财开运方面都有效果。

请貔貅要请的貔貅,没的貔貅只能是当做装饰品来佩戴,百瑞堂貔貅经过后马上进行封存,然后再由七天七夜,保证第一眼看到主人,在招财转运旺事业方面最为。有财气女人味微信名字。

我们都清楚没的貔貅基本没有招财这些功效,所以佩戴的貔貅才是真正的道理,开过光的貔貅,眼睛探财,嘴巴招财,如果请貔貅的话推崇百瑞堂貔貅,是经过上以后,再在偏殿了七天七夜,所以在招财转运旺事业方面非常的。请回来的百瑞堂貔貅不需要再点睛了,因为本身在上已经开好光了,在时百瑞堂貔貅会及时封存,使得第一眼看到主人是自己,所以貔貅也是红布包起的。

以上就是与求这个背景图 微信里的相关内容,是关于五十岁的女人用什么样的微信头像最招财今做什么事都不怎么顺的分享。看完女人顺风顺水又招财微信背景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Ⅷ 手机上照片怎么制作视频

把照片做成视频需要下载手机APP,具体操作如下:

1、在软件商店搜索电子音乐相册,搜索找到之后点击软件右边的安装按钮。

Ⅸ 中国地图和九州图是否完全一样

不是完全一样。

“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贡》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

“古九州”是中国古代的地理称谓,主要有三种含义:一种是对古代中国的区域划分,将古代中国分为九个不同的州;一种是用“九州”泛指天下,全中国;还有一种是指大九州,将全世界分为九州,中国是其中之一州。

划分一

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淮河,涉及山东、江苏、安徽,地为红色粘土。

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河南、山东,地为黑壤。

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地为肥沃白壤。

扬州,起自淮河、黄海,涉及江苏、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为潮泥土。

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为潮湿泥土。

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为肥沃而硬的黑土。

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四川、甘肃、青海,地为黑土。

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地为黄壤。

划分二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荆州(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划分三

豫州 字音同禹,地处中原,为河南的简称。华夏文明起源于河南,大禹依靠洛阳洛水中,神龟背驮的"洛书"才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所以豫州排在首位,当之无愧。

青州 青为东方的代称,青州居东方。东岳泰山居于五岳之首,所以把九州比作“九宫格”,豫州居中,其他八州便如同八卦代表八个方位,而青州居东,便是除豫州外的首位,根据九州所处的地理位置,按照

顺时针方向从豫州至青州开始,依次为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豫州,中原。河南

青州,山东半岛。黄河以南,泰山及其向东。

徐州,河淮平原。泰山以南,淮河以北。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下游。

荆州,湖北以及长江中游

梁州,秦岭以南与四川盆地。

雍州,关中与陇西。甘肃和陕西一带。

冀州,河北平原与山西高原。

兖州,黄河与济水之间。

从上古大禹划分九州起,延续至今,除了徐州、扬州、荆州、兖州以城市的身份孤立,其它州都消逝在时间洪流中。

Ⅹ 如何冲刺中考

离中考越来越近,大家都在摩拳擦掌,用尽各种招数。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