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大丁草的介绍
毛大丁草,学名:氏搜Gerbera piloselloides (Linn. ) Cass.。别名兔耳风[云南]、小一枝箭、一枝香[福建]、白眉、一柱香、扑地香、白花一枝香、头顶一枝香、磨地香、四皮香、巴地香、贴地香。无风自动草(《修订增补天宝本草》),贴地风(《广西中兽医药植》),贴地消(《江西民间樱誉草药脊核段》)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粗壮,密被白色绵毛;须根多数,暗褐色。叶基生;有短柄;叶片质软而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4.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幼时上面具柔毛,老时脱落,下面密被白色绵毛。全草药用,有清火消炎等功效。治感冒、久热不退、产后虚烦及急性结膜炎等。
2. 这是什么植物
是毛大丁草
【科名】菊科
【别名】兔耳风[云南]、小一枝箭、一枝香[福建]、白眉、一柱香、扑地香、白花一枝香、头顶一枝香、磨地香、四皮香、巴地香、贴地香。
【采集】生于向阳坡、路边、田边。分布于我国西做含昌南、中南及东南地区。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形态】毛大丁草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粗壮,密被白色绵毛;须根多数,暗褐色。叶基生;有短柄;叶片质软而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4.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幼时上面具柔毛,老时脱落,下面密被白老颂色绵毛。花茎直立,单生,高10-40cm,被淡褐色绵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茎顶端,直径约3.5-cm;总苞片2层,条状披针形,外层稍短,背面密被淡褐色绵毛;舌状花白色,雌性,二唇形,外唇伸长,3齿裂,内层细小,2深裂;筒状花两性,花冠稍二唇形。瘦果条状披针形,长约5mm,稍扁,有纵肋和细柔毛,喙在花时极短纯扒,成熟时则与瘦果等长;冠毛长约1cm,淡红色,有光泽。花期5-6月。
3. 毛大丁草的简介
毛大丁草,地方上称苦益菜,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
多年生草本,高达1m。地下茎细长,地上茎直立,密被白色倒生粗生或仅两侧各有1列倒生粗毛。基生叶簇生,卵圆形,边缘有粗齿,叶柄长;茎生叶对生,卵形或长卵形,长4~10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1~2对羽状分裂,基部裂片小;上部不裂,边缘有粗齿,两面有粗毛,近无柄。伞房状圆锥聚伞花序,花序分枝及梗上密生或仅2列粗毛;花萼不明显;花冠白色,直径4~6mm。瘦果倒卵形,基部贴生在增大的圆翅状膜质苞片上,苞片近圆形。花期5~6月。
毛大丁草果实横切面:外果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外平周壁增厚,纤维素性;中果皮外侧为3~5列薄壁细胞,内侧为1~正则2列纤维,切向排列,壁木化;内果皮为1列扁平薄壁细胞,常扁缩,内平周壁稍增厚。中旦清纤脉维管束的中央为木质部,内外两侧均有韧模仿皮部,韧皮部极窄,其外侧常有1个至数个中柱鞘纤维。假隔由中脉两侧各伸出一层菲薄的假隔细胞,在子房室中部内弯并互相连结形成,假隔细胞的平周壁极厚,而垂周壁极薄,胞腔缝状或不明显。
4. 这种趴地生长的小草根部有一股特别的香气,你们可曾认识
笔者的老家有一种草,当地百姓都以方言叫它“扑地香”,原因是因为它的叶子总是贴着地面生长着,那是绿色且背部有白色绒毛的叶片,开花时一支独茎独自坚挺而生,在顶端开有类似蒲公英一般的小花,长开了就变成绒拍森滑毛一般,跟蒲公英一样会随着风飘然远行,繁衍后代。它的学名叫毛大丁草,其他地方也叫“趴地香”“爬地香”等。
毛大丁草具有很多别名,比如兔耳风、小一枝箭、一枝香、白头翁、白眉、一柱香、扑地香、白花一枝香、头顶一枝香、磨地香、四皮香、巴地香、贴地香。无风自动草,贴地风,贴地消;是多年生草本。根茎短而粗壮,密被白色绵毛;须根多数,暗褐色。叶基生;有短柄;叶片质软而厚,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10cm,宽2.5-4.5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边缘全缘,幼时上面具柔毛,老时脱落,下面密被白色绵毛。全草药用,有清火消炎等功效。治感冒、久热不退、产后虚烦及急性结膜炎等。毛大丁草多年生、被毛草本。根状茎短,粗直或曲膝状,为残存的叶柄所围裹,具较粗的须根。叶基生,莲座状,叶片干时上面变黑色,纸质,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稀有卵形,长6-16厘米,宽2.5-5.5厘米,
顶端圆,基部渐狭或钝,全缘,上面被疏粗毛,老时脱毛,下面密被白色蛛丝状绵毛,边缘有灰锈色睫毛;中脉在下面粗壮,并显着凸起,侧脉6-8对,极纤细,基部与中脉平行下延至下一侧脉基部汇合,网脉不明显;叶柄长短不等,长1-7.5厘米,被绵毛。花葶单生或有时数个丛生,通常长15-30厘米,有时可达45厘米,顶端棒状增粗,无苞叶,或罕有具1枚钻形苞叶者,密被毛,毛愈向顶部愈密,下部的呈灰白色,中部的淡锈色,上部的黄褐色。
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葶之顶,于花期直径达2.5-4厘袭腊米;总苞盘状,开展,长于冠毛而略短于舌状花冠;总苞片2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外层的短而狭,长8-11毫米,宽0.7-1毫米,内层长14-18毫米,宽1-1.5毫米,背面除干膜质的边缘外,被锈色绒毛;花托裸露,蜂窝状,直径约6毫米;外围雌花2层,外层花冠舌状,长16-18毫米,舌片上面白色,背面微红色,倒披针形或匙状长圆形,长为花冠管数倍,顶端有不明显的3细齿,檐部内2裂丝状,卷曲,长2-3毫米,退化雄蕊丝状或毛状,隐藏于花冠管中;内层雌花花冠管状二唇形,长10-12毫米,外唇大,顶端具3细齿,内唇短,2深裂,退化雄蕊长圆形,基部有不明显的短尾,顶端具钩。中央两性花多数,花冠长约12毫米,冠檐扩大呈2唇状,外唇3裂,内唇2深裂,裂片长2-2.5毫米;花药长约4.5毫米,顶端截平,基部的尾长约1毫米;花柱分枝略扁,顶端钝,长约1毫米。瘦果纺锤形,具6纵棱,被白色细刚毛,长4.5-6.5毫米,顶端具长7-8毫米、无毛的嚎。冠毛橙红色或淡褐色,微粗糙,宿存,长约11毫米,基部联合成。
毛大丁香在我国各大医书中都有所记载,如《植物名实图考》《分类草药性》《天宝本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江西民间草药》《四川中药志》《闽本草》等书籍中都出现有它的药性和功效。它具有宣肺,止咳,发汗,利水,行气,活血。治伤风咳嗽,哮喘,水肿,胀满,小便不通,小儿食积,妇人经闭,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流注等功效。
老家常有妇女在田埂处,山坡地等采挖,或拿到市集上贩卖,五毛或一块钱一小把。或留在家里烘干备用。通常都是用来煲汤炖排骨猪蹄什么的,由于其本身根本就有一股十分独特的清香,故煲出来的汤也十分美味,香气逼人,广深人们喜爱。小时候看的村中妇女们挖扑地香,有一个令人十分不解的行为,她们总是把扑地香挖走后,然后用原地春银的杂草或者苔藓类覆盖住原来扑地香生长的地方,并且撒几粒米在哪,不知为何,后来听老人说那样做以后原地还会继续长出扑地香,也不知真假,反正我也无法验证。
像扑地香这个小植物,不知道小伙伴们家乡可有它的身影?
5. 毛大丁草的功效和作用
毛大丁草,地方上称苦益菜,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除西北外,中国各地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瘀排脓尺蠢。用于阑尾炎、痢疾、肠炎、肝炎、眼结膜炎、产后瘀血燃猜腹痛、痈肿疔疮。
毛大丁草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暗棕色至暗紫色,有节,节间长2cm以下,节上有细根。茎圆柱形,具纵棱及节,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时被有粗毛。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长为卵形,羽状深裂或全裂。顶端裂片较大椭圆状铍针形,侧裂片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上表面黄棕色,下表面灰棕色,两面疏生白毛;叶柄短或近无柄,基部略抱茎;茎上皮困型部叶较小,常3裂,裂片窄长。
1、治疗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毛大丁草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2、治疗产后恶露七、八日不止:毛大丁草、当归各六分续断、芍药各八分芎_、竹茹各四分生地黄(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台秘要》)
3、治疗产后腰痛乃气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转者:毛大丁草、当归各八分芎_、芍药、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葱.(《广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