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色情主播属于犯罪吗,如何处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形态越来越多变化,现在各种视频直播的软件应运而生,对于那些在直播中的不雅行为构成了违法,对此很人不知道色情主播属于犯罪如何处罚?我将在下文中为您详细介绍,欢迎阅读了解。色情主播属于犯罪吗,怎么处罚
属于违法行为,是否犯罪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看,根据《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的规定:以牟利为目的,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以营利为目的,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淫秽色情表演,符合传播淫秽物品罪的犯罪构成,所以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网络直播中也存在这一行为,并不想牟利,只是为了赚取粉丝和关注度,在直播过程中,进行色情表演,那么,这种行为如何处罚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不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或者转移通讯终端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定罪处罚;
1、数量达到第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二倍以上的;
第一条第一款:
(一)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影、表演、动画等视频文件二十个以上的;
(二)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音频文件一百个以上的;
(三)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刊物、图片、文章、短信息等二百件以上的;
(四)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的淫秽电子信息,实际被点击数达到一万次以上的;
(五)以会员制方式出版、贩卖、传播宽兆淫秽电子信息,注册会员达二百人以上的;
2、数量分别达到第一条第一款第(一纤巧团)项至第(五)项两项以上标准的;
3、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网络法规需要进一步细化
根据《互联网信息管理办法》规定:若涉事主播为平台签约,毁橘其行为则应属职务行为,直播平台应该承担管理责任。若主播仅为注册会员,在平台不知情前提下直播不雅视频,其个人将承担法律责任,但若平台知晓却放任不管,平台也应负管理责任。
对于直播事件,法律在某些细节的认定上可能会有不到位的地方,但是对于传播淫秽信息的行为已不存在立法空白,“不雅的画面是否达到淫秽物品标准,需公诉机关来界定。这方面的法律还需要进一步明确细节,比如在微信中,转发淫秽视频,如何界定次数?以微信中的人数来定?还是以大家转发的次数来定?或是以把这些作品往外发的次数来定?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探讨,进而可以更方便量刑。
也有公众疑惑法律法规对于色情的定义是不是不够具体,导致网络直播频打“擦边球”。认定网络色情传播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或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涉及到传播内容是否具有诲淫性,但无法像毒品一样客观量化,这涉及个人的主观感受,不同的成长环境、年龄段和知识背景都会导致差异,因此难有相应的鉴定程序。
以上知识就是我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网络直播确实是一个比较新的问题,游走在道德和非道德、合法与违法边缘。应该适度规管,既保证传播主流,弘扬正能量的内容,又保证相关个人能享有宪法所规定的言论自由,做到公共安全和个人自由的适度平衡。
2. 潘长江事件再度恶化,女儿潘阳也深受其害,网络暴力到底有多可怕
潘长江是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连续许多年的春晚上他曾给全国人民带来无数的欢声笑语。
这几年的春晚潘长江已经渐渐淡出春晚舞台,在网络直播上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潘长江的网络生活又受到了严重的打扰,潘长江事件再度恶化,网络暴力再一次展现了它的可怕。
网络暴力不可取!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现实中是,在网络世界中也是。希望那些整天网暴别人的人能换位思考一下,你的网暴到底是出于什么,真的是出于愤愤不平吗?你真的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吗?你真的没有被洗脑被带动吗?你难道不是出于通过谩骂别人来获得心理优越感吗?你到底有资格批评别人吗?
网络暴力对遭受过的人来说不亚于灭顶之灾,即便有些人真的十恶不赦也自有受害者和法律来制裁他;而像潘长江和潘阳这种情况,对他们进行网络暴力的人是真的不太正常更不负责任。
3. 十大常见的网络诈骗方法
十大常见的网络诈骗方法
十大常见的网络诈骗方法,网络的飞速发展不仅成就了我们,还成就了无数的骗子。大家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要为了一点小小的便宜就掉进了骗子早已挖好的坑里。下面来看看十大常见的网络诈骗方法。
十大常见的网络诈骗方法1
【骗术一:假冒公检法诈骗】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茄腔丛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
【防骗提醒】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圆亩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骗术二:冒充熟人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熟悉的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防骗提醒】凡是亲友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骗术三:利用伪基站实施诈骗】犯罪分子使用伪基站,冒用银行、运营商等客服电话号码发送短信给受害人,以账户积分兑换奖品等为由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木马链接。用户一旦点击,犯罪分子就能在后台获取用户的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进而盗取其账户资金。
【防骗提醒】当收到“银行卡密码升级”“积分兑换”“中奖”等含有链接的短信时,要通过银行、运营商的官方网站或客服电话进行核实,不要轻易点击短信中的链接。
【骗术四:兼职诈骗】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而当做更多任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就此消失。
【防骗提醒】求职者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工作,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聘广告。
【骗术五:考试诈骗】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得考生信息,有针对性地发送短信或邮件,声称“提供考题”“改分”“办假 证”等,引诱考生汇款。
【防骗提醒】漏题、改分、改档案、伪造资格证等行为本身就是非法的.,请坚持用自己的实力说话。
【骗术六:校园贷诈骗】校园贷诈骗主要有三种: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与兼职诈骗结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销售代理”,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防骗提醒】学生申请借款或分期购物时,要衡量自己是否具备还款能力。对于关乎自身信息、财产安全的事,要多方求证,不要轻易相信他人的一面之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甚至将身份证借与他人使用。发现危险,及时报警。
【骗术七:民族资产解冻骗局】犯罪分子先编造一个民族资产秘密流落海外的故事,然后声称受国家委托对这些海外资产进行解冻,号召受害人缴纳手续费或资料费,称成功后每人可以拿到高额颤樱善款补助。除了“民族资产解冻”,犯罪分子还会编造所谓“养老”“扶贫”等噱头吸引投资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此类诈骗的受害人多为中老年人,他们远离社会舆论,缺乏辨别诈骗的能力,年轻人要多关爱长辈,及时传达安全防范知识。此外,留意父母长辈的网络支付使用情况,保障财产安全,及时止损。
【骗术八:投资返利诈骗】此类骗局通常标榜具有海外背景,从事的行业能赚取巨额利润,投资者将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投资初期,犯罪分子会按时返利,让投资者尝到甜头,继续追加投资后,将血本无归。
【防骗提醒】投资理财前,要对所投资项目多咨询评估,做到深思熟虑,谨慎对待。特别要警惕网络上各类标榜“低投入、高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项目,切勿盲目追求高息回报,谨防被骗。
【骗术九:保健品购物诈骗】犯罪团伙假扮医疗机构的顾问、专家、教授等,以为老年人“问诊”为名夸大病情,再以会员登记、免费体验、国家补贴、中奖等噱头诱骗客户购买各类“保健品”。而这些“保健品”基本上都粗制滥造,成本低廉却高价出售。
【防骗提醒】经常给家中老人说一些老人被诈骗的例子,让他们不要相信保健品推销,一旦发现受骗要立即报警。
【骗术十:引诱裸 聊敲诈勒索】犯罪分子非法获得被害人信息后,通过社交软件建立联系,步步引诱受害人“裸 聊”,从而获取受害人不雅照片、视频进行敲诈。
【防骗提醒】应远离网络不良行为,不向陌生人泄露身份和家庭等敏感信息。
十大常见的网络诈骗方法2
一、虚假中奖诈骗
诈骗手段:通过电子邮件、QQ、论坛短信、网络游戏等方式发送中奖信息,诱骗网民访问其开设的虚假中奖网站,再以支付个人所得税、保证金等名义骗取网民钱财。
二、冒充亲友诈骗
诈骗手段:通过欺骗或黑客手段获取了受害人亲友的QQ号码、邮箱等网上联络方式,冒充受害人亲友向其借钱,有的甚至将受害人亲友的视频聊天录像播放给受害人观看,骗取受害人信任并诈取其钱财。
三、征婚交友诈骗
诈骗手段:通过网络婚姻媒介,以虚假信息与受害人进行联络。在骗取对方信任后,选择时机提出借钱周转、合作经营、急救医疗等各种借口,骗取钱财后便销声匿迹。
四、网络购物诈骗
诈骗手段:在互联网交易平台开办网店或直接开设购物网站,兜售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为增加可信度,诈骗分子常声称商品来自走私、罚没、赃物等非正常渠道。网购者若信以为真,轻易汇出钱款,很大可能有去无回。
五、就业招聘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在各大网站论坛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设立虚假的某大型企业招聘网站,以向求职者索要手续费、介绍费、押金等为名实施诈骗。
六、网游装备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在众多热门网络游戏网站向游戏玩家兜售各种游戏装备、点卡或声称提供游戏代练服务,且实行明码标价,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当游戏玩家将钱如数汇入对方银行账户后,对方即玩失踪。
七、彩票预测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开设彩票预测网站,以有内幕消息、权威预测等为名,大肆吹嘘其历史预测成绩,诱骗网民汇款加入成为会员。
八、炒股暴富诈骗
诈骗手段:开设股票投资网站后,诈骗分子冒充正规证券公司,以有内幕消息、权威分析等为名大肆吹嘘其历史投资成绩,采用会员制收费的方式,推荐所谓“绩优股”、“稳涨股”,诱骗网民打款进行投资。
九、私募基金诈骗
诈骗手段:在网上广发信息后,诈骗分子诈称由某国政府证券交易机构和国际知名投资公司联合推出的“海外网络私募基金”,具有国家认证和审批证书,月回报率极高,短时间内能拿回本金,以后年年有分红,吸引网民投资。
十、网络钓鱼诈骗
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使用“盗号木马”、“网络监听”等黑客手法盗取用户的银行账号、证券账号、密码信息和其他个人资料,然后以转账盗款、网上购物或制作假卡等方式获取不法利益。
十大常见的网络诈骗方法3
一、利用QQ、MSN等网络聊天工具实施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盗号和强制视频软件盗取 QQ号码及密码,并录制对方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亲友聊天,并将所录制的视频播放给其亲友观看骗取信任,然后以急需用钱为名借钱诈骗。防骗对策是遇到网络上有人借款,即使对方有视频也不能轻信,揭露此骗术仅需牢记一个“制敌招术”:眼见不一定为真,打个电话确认下就可辨别真伪。
二、利用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游戏币及装备买卖,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或者交易后再进行盗号的方式诈骗。防骗对策是不要轻信网游中认识的一些“战友”,尤其是警惕先付款后交货的交易方式。
三、利用网上银行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制作与一些银行官网相似的“钓鱼”网页,盗取网银信息后将帐户现金取走。防骗对策是在登录银行网页时务必检查是否是该银行的官网,同时要管好自己的网银证书,避免在公用计算机上进行网上交易。
四、网购诈骗。
主要有以下几类:犯罪分子为事主提供虚假链接或网页,交易显示不成功让多次汇钱诈骗;拒绝使用网站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工具,私下交易诈骗;先收取订金然后编造理由,诱使事主追加订金诈骗;用假冒、劣质、低廉的山寨产品冒充名牌商品诈骗。防骗对策是网购时一定要选择有信誉度的购物网站,不要贪图便宜,不要轻信商家提供的图片和商品评论。尽量使用支付宝、U盾等安全支付工具,拒绝与店主私下交易。
五、网上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传播软件随意向互联网QQ用户、MSN用户、邮箱用户、网络游戏用户、淘宝用户等发布中奖提示信息,当事主按照指定的“电话”或“网页”进行咨询查证时,犯罪分子以中奖缴税等各种理由让事主汇款。防骗对策是在互联网这个世界里,请您千万不要相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否则很可能一步步陷入骗子设置的陷阱之中。
4. 网络犯罪有多恐怖,韩国电影《搜索》揭开了黑暗一角
似乎一提起《搜索》这个片名,国内观众总会第一时间想起陈凯歌。
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这是这位第五代电影导演唯一一部能够看得懂、有故事的电影作品了。
在豆瓣上,该片也不负众望的拿到了7.4分的评分,与这部陈凯歌自编自傲的作品相比,其他激销裂由这位国内电影大师导演兼编剧的《赵氏孤儿》、《妖猫传》、《道士下山》和《无极》等片,都得老老实实的排在后面。
有人说,抛弃了风格化和作者向的陈凯歌,平静地讲了一个好看的故事,这才是《搜索》被观众如此看重的原因之一。
于是,很多人拿着这种思路,套在被有些网友号称翻拍的韩国电影《搜索》上,结果发现驴唇不对马嘴,完全是两回事。
虽然,两版《搜索》讲得都是互联网作为工具,是如何影响世界的,但陈凯歌版《搜索》以人肉搜索为引子,讲得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而韩版《搜索》则主要集中在一个名为蓝鲸的心理 游戏 ,如何通过一步步环环相扣的暗示与引导,摧垮并操纵涉世未深、过于理想的年轻受害者的故事。
成民与俊赫是两个漂在大城市的青年人,他们租住在单人公寓斗明中,为了考上公务员而努力复习、读书。
在漫长而无趣复习和考试期间,他们虽然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却又不知如何去实现。
在韩国,公务员有一个民间绰号,叫“神的职场”,意思是说,就是连神仙都特别羡慕的职业。
与国内比起来,韩国公务员考试不限年龄与学历,这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考上公务员的难度,特别是在经济形势不好、年轻人就业压力巨大的大背景下,能够考上待遇良好、福利终生、工作稳定的公务员,是很多韩国年轻人半生追求的梦想。
为了减轻生活压力,俊赫不仅在便利店兼职当售货员,还以实现愿望的名义,在社交网站上做兼职性质的工作。
年龄稍长的成民,过得并不比俊赫轻松,考上警察是他挂在嘴边、时时提起的人生目标,但他心里也清楚,实现这样的目标确实太难了。
无聊时,成民与俊赫会到俊赫公寓的楼顶抽烟、吹牛,一次,他们遇到了同样在备考的小师妹,想不到,没过多长时间,这个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女孩,在自己的房间中自杀了。
当初,小师妹在社交媒体上私信,希望找俊赫谈心,以便排解心中的焦虑与烦恼,被同样烦恼缠身、苦恼不已的俊赫轻易拒绝了。
小师妹自杀后,他非常后悔没有及时对这名备考同路人进行帮忙,才让她在强大的备考压力下精神崩溃,最终选择自杀的。
俊赫敏锐的意识到,这个空间里满是灰暗、模糊图片的账号,一定与小师妹的自杀有关。然而,警官并不把他的猜想当回事,他与成民只能求助于一个网名努里的女黑客帮忙。
黑客发现这个账号曾经与多个已经自杀的年轻人有关,显然,这个账号的主人存在重大的犯罪嫌疑。
在寻找真相的调查中,成民与俊赫无意中发现,有一个带着鸭舌帽的家伙总在鬼鬼祟祟的跟踪他们明闭,并用长焦相机偷拍他们的一举一动。
他们抓住了这个跟踪者,本以为他就是埃列什基伽勒本尊,结果却是这个邪恶账号的主人手下的马仔。
原来,这个人也是一名受害者,在知无不言的聊天中,被邪恶账号的主人掌握了不少把柄,只能按照对方提出的要求,偷拍一些素不相识的普通人。
然而,随着偷拍任务的深入,他发现自己偷拍过的年轻人,后来都接二连三的自杀了,但把柄在别人手里,他只能继续被迫接任务。
成民与俊赫意识到,他们面对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神秘组织。这个组织由一个掌握了很多人把柄和信息的主脑操控,很多被其控制的人或被迫或自愿的为其工作。
他们通过网络聊天和暗中监视等手段,寻找心理状态不稳定、意志相对薄弱、对现实十分失望的年轻人,通过一系列由易到难、充满暗示性的所谓任务,逐步控制对方的身心。
在一次次的任务支配下,这些年轻人从一开始畏惧死亡,到后来的欣然接受,在神秘组织不断的威逼利诱之下,认为自己的人生已经毫无意义的受害者,最终选择了自杀。
在女黑客的帮助下,他们终于发现了神秘组织的蛛丝马迹,然而,神秘组织却先人一步,利用纯属的心理操控技能,试图让陷入苦闷的成民和女黑客努里自杀,结果都被俊赫及时发现。
神秘组织干脆绑架了俊赫,派人追杀知情人成民和努里。原来,操控一切的人,是俊赫曾经参加志愿组织认识的女心理医生书媛。更加诡异的是,她的最终目标就是俊赫。
原来在几年前,俊赫曾曝光过一家大型餐饮企业存在质量问题,结果企业负责人自杀谢罪,而那个负责人正是书媛的父亲。
最终,通过俊赫身上带着的袖珍镜头,对书媛等人的罪行进行了现场直播,警方及时出现阻止了恶行,书媛畏罪跳楼自杀。
总的来说,《搜索》是一部很蹩脚的作品。虽然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真实的俄罗斯蓝鲸事件,但在影片前期,神秘组织显得过于强大,到了最后真相大白,反派复仇的理由却如此牵强,反转令人大跌眼镜。
为何只针对一个人复仇,就要广撒网的报复 社会 ,还被这个人给翻盘了,观众怎么也想不明白,影片也根本没说清楚。
其实,只要把剧情主线聚焦到时下年轻人的焦虑心理,以及对移动互联网的成瘾性依赖,就已经足以达到令观众引发共鸣的效果,整了这么一出匪夷所思的推理探案,不仅冲淡了主旨,还让整个故事变得轻浮、无趣,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