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漫步诗园的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无论走到哪里肖战图片 2025-02-14 06:25:51
卡通小狗大嘴巴图片 2025-02-14 06:24:59
女人和异性做暧昧图片 2025-02-14 06:22:40

漫步诗园的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4-29 19:53:18

❶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四时田园杂兴》的写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当时诗人范成大回到了家乡,在家乡写出了一系列的大型田园诗,在这些田园诗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个部分,其中每个部分各有12首诗拆塌渗,一共有60首诗。这些诗歌当中除了描述了农村一年四季中的各个景色以及农民们辛苦的生活以外,还揭露了当时农民们所遭受的统治者的剥削,以及当时老百姓的生活的艰辛。

二、南宋时期人民的生活

南宋时期人民的生活,说一句水深火热完全是不为过的。当时的宋朝积贫积弱,不仅军事能力非常的低微,而且统治者的统治才能也十分的有限,所以导致老百姓们不仅被外族人侵扰,而且还经常受到一些高官和豪绅的剥削。范成大在写《四时田园杂兴》的同时,衫亮也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融入了其中。

❷ 长歌行的意思

1、译文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2、原文

作者汉乐府 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2)漫步诗园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

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滚闹,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

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纳芦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此诗是汉乐府诗的一首。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洞备带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❸ 《游园不值》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

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

游园不值

南宋·叶绍翁

应嫌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白话译文: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创作背景: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诗作。此诗写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先是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

全诗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❹ 古诗园林的宣传标语

关于古诗苑漫步宣传标语如下:

1、漫步于古诗苑,我们情愿长醉不愿醒。

2、让我们漫步古诗苑,展示我们的风采。

3、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共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3、让我们漫步古诗苑,枝念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4、古诗苑漫步,何尝不是人世间猛差困一场穿越历史古迹的文化之游。

5、漫步古诗苑,让我体会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感知美妙绝伦的艺术特色。

6、漫步古诗苑,感受古风的盎然全新的气象,参观名山古庙,沐浴古风新妆。

7、古诗苑漫步,将以历史文化的色庆族彩,欣赏古诗绝句里天下美景,感受画中宫殿的活力。

8、古诗苑漫步,让我们踏着诗歌的节拍,流连江山,尽享诗词中的字酣画意,宛若置身清史藁草中,沐浴古文明新鲜灵气。

9、古诗苑漫步,把古代的书籍里的文化灌输进脑海,融入心灵装满心底,遇见最真实的生活宴都、花楼和秦腔。

10、漫步古诗苑,我们心旷神怡。漫步古诗苑,我们留连忘返。让我们沉浸在古诗的海洋,汲取古诗的营养,健康茁壮地成长。

❺ 四工时田园杂兴其二十十五诗句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诗文如下: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型团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卜坦橘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信巧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时田园杂兴》(题意: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共五个篇章,其中春日田园杂兴12首、晚春田园杂兴12首、夏日田园杂兴12首、秋日田园杂兴12首、冬日田园杂兴12首。描写了4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生动绘制了一幅田园农作动态图。

❻ 墨梅图题诗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1350)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买地造屋,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梅花屋内。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感慨之下作此诗。

原诗:

《墨梅》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干坤。

注释:

1、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2、吾家:我家。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同乡,借此自比。

3、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 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4、头 :边上。

5、个个:朵朵的意思。

6、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 墨迹点化成的。

7、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8、流:有流传、流布之意。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9、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

10、满干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干坤:指人间天地间。

释义:

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

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作者简介: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字符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着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6)漫步诗园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这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干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❼ 公园散步诗七律有哪些

1、公园漫步

海棠绽放春莺闹,日出东方羞涩娇。

倒影缤纷舒画卷,游鱼惬意展妖娆。

鹧鸪麦地开怀叫,野雉池塘逐水涛。

绿柳风摇梳秀发,行人徒步过浮桥。

2、公园散步

幽栏九曲水涓涓,映日荷花竞媚妍。

两岸晨风丝柳戏,一波鸟影丽空翩消清。

才将画意描心海,早惹诗情满韵笺。

蝶舞蜂飞蛙鼓劲,和谐生态共蓝天。

3、公园漫步

晚霞增色靓公园,胜景盈眸蔚大观。

塔耸七层参北斗,桥联五座卧中潭。

一湖碧水金鳞闹,八匠精雕古韵翻。

旖旎风光撩逸兴,流连犹似核桥运在桃源改梁。

4、游园

漫步公园美景观,花红柳绿鸟儿欢。

楼台傍水池荷醉,亭榭依山曲径旋。

高速火车林上过,摩轮迥耸欲接天。

龙吟细雨除炎气,凤舞和风入画栏。

5、公园散步

湖光潋滟水涓涓,醉眼新花尽斗妍。

远处阴山云袅袅,当空小鸟舞翩翩。

香风拂面舒心肺,丝柳含情入画笺。

最喜喷泉如玉柱,伴随妙曲向蓝天。

❽ 王维山水诗写作背景简介

山水田园诗在诗人王维手中,得到一次总结和显着提高。其诗最突出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他的诗,既有精细刻画,又注重完整的意境,既有明丽的色彩,又有深长隽永的情味;既包涵哲理,又避免枯燥的表述,极富艺术创作性。同时王维深受禅宗影响,使禅意渗入到山情水态之中,形成一种高度净化,空灵自然的美的意境。

王维经历了求仕、被贬、隐退、任职、被俘。在44岁时,为供“志求寂静”的母亲修身静养,在“蓝田县营山居一所”,也就是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期间写了很多诗。
王维擅长山水田园诗,他继承了陶渊明和谢灵运的写作手法,但也有区别于二人的独到之处。他的最大亮点是以画法入诗,创作出奇丽清幽以及气势磅礴之意境,在诗文中能够展现出一种画意之美。在王维的笔下,山水不是死气沉沉的,是带有灵性的,是诗人表逗态辩达报国建功立业及向往逍遥自在的人格理想。
苏轼这样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读王维的诗,真的会有一种画意在里面。比如那首《鸟鸣闭卜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意境优美深远,很有画面感和视觉感。王维作诗,很擅长抓住自然界中的景物,赋予它们象征意义,既有“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相思之感,又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山缺阔之感,既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意,又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寂美之境,王维的诗中,是有禅意的。

❾ 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袜枣配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岩宏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披月光扛锄归去。

狭窄的山径草木丛生,夜露沾湿了我的衣。

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干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二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最终难免泯灭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告指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译文: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9)漫步诗园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 ),字符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❿ 古诗《游园不值》的写作背景古诗《游园不值》的写作背景

诗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很长时间门,也没有人来开。主人大概不在家,又可能是爱惜青苔,担心被游人踩坏,从而不开门。但是一扇柴门,虽然关住了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已探出墙来。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10)漫步诗园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三、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时节。诗人乘兴来到一座小小花园的门前,想看看园里的花木。他轻轻敲了几下柴门,没有反响;又敲了几下,还是没人应声。诗人猜想,大概是怕园里的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的。

诗人在花园外面寻思着,徘徊着,很是扫兴。他在无可奈何、正准备离去时,抬头之间,忽见墙上一枝盛开的红杏花探出头来。“春色满园关肢空渗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总算是不虚此行了。

从诗意看,门前长有青苔,足见这座花园的幽僻,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门很久,无人答应,更是冷清,可是红杏出墙,仍然把满园春色透露了出来。从冷寂中写出繁华,这就使人感到一种意外的喜悦。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很多好处。其一是写春景而抓住了特点,突出了重点”。陆游《马上作》云历脊:“平明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来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叶绍翁这首诗应是从陆游诗中脱胎而来,用一“出”字把红杏拟人化,更是抓住了春景特点,突出了重点。

其二是“以少总多”,含蓄蕴藉。比如“一枝红杏”就是“满园春色”具体而集中的表现,亏配一枝红杏就代表了墙内百花。

其三是景中有情,诗中有人,而且是优美的情、高洁的人。门虽设而常关,“小扣柴扉”又“久不开”,其人懒于社交,无心利禄,已不言可知。门虽常关,而满园春色却溢于墙外,其人怡情自然,丰神俊朗,更动人遐思。

其四是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够引起许多联想,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和精神的鼓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冲破围墙,溢出园外,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后人更赋予这两句诗以生活的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这两句诗也便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