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厦门烈士的事迹,越多越好啊。很急的
安业民烈士墓位于厦门烈士陵园内东侧,是为纪念一九五八年“八.二三”炮战中英勇牺牲的海军战士安业民而建。安业民同志,辽宁开原县四寨子村人。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四日生。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一九五七年应征入伍。在海军海岸炮兵某部历任电话员,炮手等职、在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三日严惩金门蒋匪军的战斗中,英勇顽强,身负重伤,坚持战斗,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于同年九月九日光荣牺牲。安业民墓始建于漳州,为了表彰他的业绩,一九六三年移往厦门安葬。安业民烈士墓占地二百五十多平方米,有三十多级石阶可通达墓碑。墓埕正中屹立着高五点四米的花岗岩石碑,碑上锈刻朱德元帅的题词 ”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墓埕四周用十六支岩石柱和铁链牵围,墓上方镶嵌安业民肖像,右边石壁刻有安业民日记,左边石壁刻有安业民烈士生平事迹。 叶飞将军及其夫人王于畊同志墓为于纪念碑左侧小山坡上。 叶飞将军出生于菲律宾的华侨家庭。5岁时回故乡福建南安读书。在厦门读中学时参加共青团,1932年转为共产党员。他在闽东坚持斗争六年,几经生死,为发展革命力量,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作出贡献。1938年初闽东红军游击队被整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叶飞任团长。他率部队北上,驰骋大江南北抗日疆场,为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先后参与指挥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等战役。1949年初,叶飞出任华野第十兵团司令员,率部队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七月进军福建,解放八闽大地。解放后出任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级省政协主席等职务。他在主政福建17年中,艰苦创业,保卫海防,拱卫长城。取得东山保卫战和炮击金门胜利。在 ”文化大革命"中,叶飞受到严重迫害,“文革”后复出任交通部长、海军第一政委、司令员。1983年3月起,叶飞连续当选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99年4月18日病逝。2000年4月18日叶飞及其夫人王于畊同志骨灰安放于厦门烈士陵园。
㈡ 作文缅怀先烈叶飞
今天,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下午全体师生去了‘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扫墓,今天上午晨会课时,班主任老师宣读了‘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的资料。1945年秋季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决定让出浙江、苏南、皖南等8块革命根据地,同年9月19日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新四军苏浙军区指战员和苏浙皖边根据地的干部,奉命于9月下旬起撤退到长江以北。10月15日,参加北撤的苏浙军区第四纵队部分指战员和苏南根据地的部分干部、民工近1000人,从武进县荫沙乘中安号轮船渡江往泰兴,因轮船陈旧,舱底漏水,加上人员、物资超载,不幸在天星桥西南约2000米的江中沉没。因获救者不足100人,800余人不幸牺牲。
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寄托衰思,永资纪念,在800英烈牺牲40年后,省政府决定为烈士们修墓迁葬,立碑建馆,整个建馆工程由泰兴县承办。1986年7月烈士墓穴先期竣工,7月8日将原安葬在天星桥江边的烈士忠骨迁此安葬。1987年10月15日,800英烈牺牲42周年之际,纪念建筑物全部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环境优美,松柏长青,庄严肃穆。进入馆内首先看到的是1座宽达600多米的卧碑,正面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苏浙军区副司令员叶飞题写的“烈士英灵、永镇江海”8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背面是省政府为纪念800英烈牺牲40周年而题的碑文。碑文简述了烈士遇难经过和建墓立碑的意义。接着抬头可见1座高达18.8米的雄伟竖碑,碑名为“新四军苏浙军区北撤渡江死难烈士碑”,亦系叶飞题写。碑身的基座呈现出下沉的船形,暗喻烈士们是乘船遇难的。从侧面看去,碑身犹如一朵跃起的浪花,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将会像长江水那样万古长流,世代相传。我看着不由得肃然起敬
经过竖碑便来到纪念陈列室。在这里,陈列了部分历史照片和烈士生平,分为苏浙军区,丰功伟绩;烈士英名,光照千秋;继承传统,发扬光大3部分。走出陈列室向北是800英烈长眠的墓地,面积98平方米,高2.5米。学校在那里举行了学生成长仪式。三年级代表在那儿宣读了站在十岁的路口。成长仪式结束了,各班级在公园内春游,3:40在公园门口集中。
祭扫活动结束,大家便打道回府了,愉快的一天便告一段落。
㈢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陈列馆陈列什么东西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皖南泾县城郊的水西山。1990年初,为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而修建,占地十五公顷,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基本简介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傍泾川,邻城区,环境优美,入口跨公路建有7米高石阙,形成壮观的入口空间。进入陵园,沿台阶行约30米,有一小型广场,正对面挡土墙上镶嵌叶飞题写“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从小广场右转,经50米长神道,拾级而上,通过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进入主碑纪念广场。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无名烈士墓等组成。从山顶俯视,纪念广场与外围的花圃组成一献给烈士的巨大花圈;从远处眺望,纪念廊和名人题字廊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白色马头墙簇拥着巨大纪念碑身。碑高12.36米、宽27米,碑面镶邓小平“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题词。碑下方为一汉白玉雕刻的花环,环周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及《皖南事变烈士纪念碑碑记》。碑后为无名烈士墓,墓室四壁钢筋水泥浇铸,中间为墓池,池中有洁白大理石石棺,池后是祭坛,坛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革命精神永不熄灭。整个陵园庄严、肃穆、凝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陵园组成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3张)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由入口纪念碑、主题广场、主碑纪念广场和无名英雄烈士墓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配以皖南事变史料陈列室有机组合而成,整座陵园以邓小平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主碑为中心,结合山形地势,将各纪念建筑组成一个完整有序、庄严肃穆的有机整体。陵园的入口利用两边的高岗形成了相对的两个“土阙”,成为陵园的天然门户。入口跨公路建有四座七米高具有皖南特色的石阙,四座厂阙以数字寓意新四军的四,七米高隐喻皖南事迹悲壮惨烈的七天七夜,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一序列。 进入陵园后,沿台阶向上约三十米,是一个不规则的小型广场。正对面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点明陵园的主题,形成了纪念性空间的第二序列。从广场右转,是一条五十米长的神道,神道正对着由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神道的石阶宽度逐步缩小成梯形,加强了透视感,使人们在感受觉上延伸了神道的长度。神道有九十级台阶分成三个层次,喻意当年九千新四军将士成三路纵队东进抗日。 陵园建筑 主碑纪念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凭吊广场和无名烈士墓组成。从山顶俯视,主碑纪念广场和外围的花圃组成一个献给烈士们的巨大花圈。从远处眺望,纪念廊和名人题字碑廊的一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图集(20张)组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的马头墙簇拥着纪念碑巨大的碑身。马头墙是皖南村落中最常见的民居构件,用它来象征着皖南的山山水水,村村镇镇,寓意先烈们虽然壮烈殉国五十周年了,但他们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仍然活在皖南的千家万户,先烈胶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成为皖南人民心底的丰碑。 缅怀先烈 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高12.36米,宽27米,黑色磨光花岗石碑面,镶嵌着邓小平“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巨碑下方为一尊汉白玉雕刻的花环。四周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周恩来题词及碑记等历史文献。纪念廊里圈排列着九根具有皖南传统特色的圆形巨柱,其中只有两根是完整的,余下的都是高低不同的半截残柱。寓意当年新四军九千健儿从云岭出发,东进抗日,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围歼,致使这批民族精英大部分遇难,巨柱摧折令人痛心泪下,而突围出来的两千健儿,在斗争中逐步成长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就好像这两根雄伟屹立的擎天柱和柱上的巨梁 ,七个单元的纪念廊和九根纪念柱,还象征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不断壮大发展为七个师九万余人的抗日队伍。 巨柱的里圈是斜置的花坛,上面种植苍翠的常青灌木,象征着当年烈士们血染的土地上,今天已开创了万古长青的社会主义事业,烈士们的遗愿已变成今天的现实。凭吊广场为一个五50米内径,四面有开口的纪念廊和主碑围合的圆形空间。数字五十寓意纪念皖南事变新四军将士殉难五十周年。主碑向阳,光洁向上的碑身,白色的环廊,围合的巨柱造就了广场肃穆的气氛。 主碑游人参观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并吊念烈士(11张)和无名烈士墓组合在一起,在透视上形成巨大向上的双曲抛物线型碑身,啬了纪念碑的感召力,同时利用碑身的巨大体量和建筑空间,形成了第四个纪念性空间序列。无名烈士墓的墓室四壁为钢筋混疑土浇注,中间是一个直径七米的圆形黑色磨光花岗石墓池,墓池中是洁白的大理石石棺,墓池后边是祭坛。祭台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的生命之火永不熄灭。墓池上方为一个三米直径的圆孔,光线从上面洒下来,象征着先烈虽然壮烈殉国了,但他们的革命精神却与日月同辉,光照千秋。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及纪念碑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来铭记皖
㈣ 《原神》万叶友人的墓在哪
万叶友人的墓在鸣神大社旁边的断桥下面,找到方法如下:
工具/原料:苹果11,iOS15.1,原神2.3。
1、首先玩家进入游戏。
㈤ 厦门革命烈士陵园位置在哪陵园里安葬的烈士都是谁都有哪些悲壮的历史
厦门革命烈士陵园背靠万石植物园,陵园的北、西、南三面,由文园路和虎园路环绕,陵园四周还有铁路文化公园,厦门一中,中山公园等。
周边交通也 比较方便,厦门地铁1号线中山南公园站,附近公交车站有植物园站,厦门宾馆站,厦门一中站,公园东路站,中山公园站等等。
陵园是国家和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来到陵园,我们能很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雄气概,为了家园的安宁奉献出自己生命的伟大气魄。我们后人心中要常缅怀这些伟人。
㈥ 开国上将简历
1、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2、韩先楚
韩先楚(1913年2月 - 1986年10月),男,湖北省红安县(原黄安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原中央军委常委,福州军区原司令员,兰州军区原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3、吕正操
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
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第五十三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第一一六师参谋处长,六四七团、六九一团团长。
1933年参加热河抗战。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冀中行政公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的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他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4、周士第
周士第(1900.9.9—1979.6.30),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192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第1营营长、团参谋长、代理团长、团长,第25师师长,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司令员等职。
参加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百团大战,指挥晋北战役,协助徐向前指挥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参与指挥扶郿战役和秦岭战役,连续解放汉中、广元、剑阁、江油、绵阳等40多座县城,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防空作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6月30日于北京病逝,享年79岁。
5、韦国清
韦国清(1913年9月2日——1989年6月14日),广西东兰县人。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着名军事家。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参加着名的百色起义,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为建立皖东北和巩固发展津浦路东地区抗日根据地发挥了重要作用;
淮海战役中参加了围歼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主持全军的政治工作。
1989年6月14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许世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韩先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吕正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士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韦国清
㈦ 叶公墓在那里
叶县叶公陵园位于叶县旧县北三里。春秋末年,楚贵族沈诸 梁食采于叶邑 (治所在今叶县旧县村),人称叶公。他辅佐楚惠王,经营方城之外,兴建东西二陂水利工程,平定白公胜之乱,身兼司马、令尹二职,晚年退老于叶。当时修筑的东西二陂至今尚存。孔子周游列国,曾拜访叶公,叶公也曾问政于孔子。叶公身老于叶,葬在叶邑北澧河南岸。后人建叶公祠,叶公问政处碑坊等以志纪念,后墓前祠,历代诗文颇多。叶公后裔,以“沈”或“叶”为姓,尊沈诸梁为始祖。1994年修复的叶公陵园占地两公顷,墓冢高大,翠柏簇拥,建筑典雅,布局严整,是海内外叶公后裔寻根问祖和人民群众瞻仰谒拜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