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雨夹雪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卡通头像卡通图片搞怪 2024-12-28 09:18:32
手机彩色简笔画图片 2024-12-28 09:18:31

雨夹雪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7-11 10:20:34

A. 在什么情况下天会下雪呢

我们都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在初春和秋末,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同样雪的大小也按降水量分类. 雪可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类, 具体见表3.

表3. 各类雪的降水量标准

种类
小雪
中雪
大雪

24小时降水量
2.5以下
2.6-5.0
大于5.0

12小时降水量
1.0以下
1.1-3.0
大于3.0
雪的形成和种类

作者:大山文章来源:网上收集点击数:97更新时间:2005-1-16
我们都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在初春和秋末,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同样雪的大小也按降水量分类. 雪可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类, 具体见表3.

表3. 各类雪的降水量标准

种类 小雪 中雪 大雪
24小时降水量 2.5以下 2.6-5.0 大于5.0
12小时降水量 1.0以下 1.1-3.0 大于3.0

雪花的形状

雪花的形状极多,而且十分美丽.如果把雪花放在放大镜下,可以发现每片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连许多艺术家都赞叹不止。但是,各种各样的雪花形状是怎样形成的呢?雪花大都是六角形的,这是因为雪花属于六方晶系。云中雪花"胚胎"的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六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但有时它的两端是尖的,样子象一根针,叫针晶。别一种则呈六角形的薄片状,就象从六棱铅笔上切下来的薄片那样,叫片晶。
如果周围的空气过饱和的程度比较低,冰晶便增长得很慢,并且各边都在均匀地增长。它增大下降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分别被叫做柱状、针状和片状的雪晶。
如果周围的空气呈高度过饱和状态,那么冰晶在增长过程中不仅体积会增大,而且形状也会变化。最常见的是由片状变为星状。
原来,在冰晶增长的同时,冰晶附近的水汽会被消耗。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汽越稀薄,过饱和程度越低。在紧靠冰晶表面的地方,因为多余的水汽都已凝华在冰晶上了,所以刚刚达到饱和。这样,靠近冰晶处的水汽密度就要比离它远的地方小。水汽就从冰晶周围向冰晶所在处移动。水汽分子首先遇到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并在这里凝华而使冰晶增长。于是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将首先迅速地增长,而逐渐成为枝叉状。以后,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各个枝叉和角棱处长出新的小枝叉来。与此同时,在各个角棱和枝叉之间的凹陷处。空气已经不再是饱和的了。有时,在这里甚至有升华过程,以致水汽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去。这样就使得角棱和枝叉更为突出,而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星状雪花。
上面说的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星状雪花的形成过程。它的相当部位,不论形状或大小,都应当是相同的。这种典型的星状雪花只有在一个理想的、平静的环境中(譬如在实验室内)才能形成。在大气中,它不能象上面说的那样有步骤地增大,所形成的形状也就不能那样典型。这是因为冰晶逐渐在下降着,而且有时在旋转着,各个枝叉接触水汽的多少有所不同,而那些接触水汽较多的枝又便增长得较多。因此,我们平常所看到的雪花虽大体上一样但又互不相同。
另外,雪花在云内下降的过程中,也会从适宜于形成这种形状的环境降到适宜于形成另一种形状的环境,于是便出观了各种复杂的雪花形状。有的象袖扣,有的象刺猾。即使都是星状雪花,也有三个枝叉的、六个枝叉的,甚至有十二个枝叉、十八个枝又的。
以上所述都是单个雪花的情况。在雪花下降时,各个雪花也很容易互相攀附并合在一起,成为更大的雪片。雪花的并合大多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出观。(1)当温度低于0℃的时候,雪花在缓慢下降的途中相撞。碰撞产生了压力和热,使相撞部分有些融化而彼此沾附在一起,随后这些融化的水又立即冻结起来。这样,两个雪花就并合到一起了。(2)在温度略高于0℃的时候,雪花上本来已覆有一层水膜,这时如果两个雪花相碰,便借着水的表面张力而沾合在一起。(3)如果雪花的枝叉很复杂,则两个雪花也可以只因简单的攀连而相挂在一起。
雪花从云中下降到地面,路途很长,在条件适合时,可以经多次攀连并合而变得很大。在降大雪的时候,有时有一些鹅毛般的大雪片,就是经过多次并合而成的。
但是,有时雪花互碰时不是互相并合在一起,而是给碰破了,这时便产生一些畸形的雪花。例如,在降雪的时候,有时会见到一些单个的"星枝",就属于这种情况。

B. 下列图中表示雨夹雪的是()A.B.C.D

A、表示的是晴天的天气符号,故A不符合题意;
B、表示的是大雨的天气符号,故B不符合题意;
C、表示的是雨夹雪的天气符号,故C符合题意;
D、表示的是大雪的天气符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C. 雪花在天空没有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都知道,云是由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雨滴和雪花是由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那么,雪是怎么形成的呢?

在水云中,云滴都是小水滴。它们主要是靠继续凝结和互相碰撞并合而增大成为雨滴的。

冰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这些小冰晶在相互碰撞时,冰晶表面会增热而有些融化,并且会互相沾合又重新冻结起来。这样重复多次,冰晶便增大了。另外,在云内也有水汽,所以冰晶也能靠凝华继续增长。但是,冰云一般都很高,而且也不厚,在那里水汽不多,凝华增长很慢,相互碰撞的机会也不多,所以不能增长到很大而形成降水。即使引起了降水,也往往在下降途中被蒸发掉,很少能落到地面。

最有利于云滴增长的是混合云。混合云是由小冰晶和过冷却水滴共同组成的。当一团空气对于冰晶说来已经达到饱和的时候,对于水滴说来却还没有达到饱和。这时云中的水汽向冰晶表面上凝华,而过冷却水滴却在蒸发,这时就产生了冰晶从过冷却水滴上"吸附"水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冰晶增长得很快。另外,过冷却水是很不稳定的。一碰它,它就要冻结起来。所以,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冻结沾附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在初春和秋末,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雪花的形状极多,而且十分美丽.如果把雪花放在放大镜下,可以发现每片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连许多艺术家都赞叹不止。但是,各种各样的雪花形状是怎样形成的呢?雪花大都是六角形的,这是因为雪花属于六方晶系。云中雪花"胚胎"的小冰晶,主要有两种形状。一种呈六棱体状,长而细,叫柱晶,但有时它的两端是尖的,样子象一根针,叫针晶。别一种则呈六角形的薄片状,就象从六棱铅笔上切下来的薄片那样,叫片晶。

如果周围的空气过饱和的程度比较低,冰晶便增长得很慢,并且各边都在均匀地增长。它增大下降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分别被叫做柱状、针状和片状的雪晶。

如果周围的空气呈高度过饱和状态,那么冰晶在增长过程中不仅体积会增大,而且形状也会变化。最常见的是由片状变为星状。

原来,在冰晶增长的同时,冰晶附近的水汽会被消耗。所以,越靠近冰晶的地方,水汽越稀薄,过饱和程度越低。在紧靠冰晶表面的地方,因为多余的水汽都已凝华在冰晶上了,所以刚刚达到饱和。这样,靠近冰晶处的水汽密度就要比离它远的地方小。水汽就从冰晶周围向冰晶所在处移动。水汽分子首先遇到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并在这里凝华而使冰晶增长。于是冰晶的各个角棱和凸出部分将首先迅速地增长,而逐渐成为枝叉状。以后,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各个枝叉和角棱处长出新的小枝叉来。与此同时,在各个角棱和枝叉之间的凹陷处。空气已经不再是饱和的了。有时,在这里甚至有升华过程,以致水汽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去。这样就使得角棱和枝叉更为突出,而慢慢地形成了我们熟悉的星状雪花。

D. 天气符号图片解释�求最下面右边第二个符号是什么意思

图片中天气符号并不标准,大概解释如下

第一排:第一图案为“晴”;第二个为“多云”,第三个为“阵雨”,第四个为“阴”;

第二排:第一图案为“多云/阴”;第二个为“小雨”,第三个为“大雨”,第四个为“大雨”;

第三排:第一图案为“雷阵雨”;第二个为“雷电”,第三个为“大雪”,第四个为“雨夹雪”;

第四排:第一图案为“夜间多云”;第二个为“夜间晴”,第三个为“沙尘暴”,第四个为“雾”。

拓展资料

天气符号是有国家标准的,国标中规定天气符号见下图:

天气符号一般遵循国标:《公共气象服务天气图形符号》(GB/T 22164-2017),该标准标准规定了公共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图形表现方式和使用方法。



E. 请问这个天气图片,明天是有雪是吗那个雪花点代表雪吗

是雪,但是下不下就不好说了,这么高的温度,下来在空中就变成雨了,哈哈

F. 图片中是什么天气

折叠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

晴:指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的云,但云量占天空不到1/10称为晴,有时天空中出现很高很薄的云,但对透过阳光很少有影响的也称为晴。

多云:当空中的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4/10~7/10或高空云量占天空面积的6/10或以上时称为能够为多云。

阴天:凡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8/10及以上是称为阴。阴天是天色阴暗,阳光很少或不能透过云层。

雾:指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体。当这种集合体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000米以下时称为雾;当能见距离降到1000~10000米之间时称为轻雾。

小雨:4小时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小于2.5毫米的称为小雨。

中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10.0~24.9毫米或1小时的降雨量在2.5~8.0毫米之间时成为中雨。

大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8.1~15.9毫米时称为大雨。

暴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0毫米和1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6.0毫米时称为暴雨。降雨量达到100.0~199.9毫米的称为大暴雨;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雷阵雨:指伴有雷电现象的阵性降雨,起特点是降雨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的强度变化大。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冰雹:是一种固体降水物。指云层中将下的直径大雨5.0毫米的圆球形或圆锥形冰块,起形状也有不规则的,单体称为雹块,由透明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大的雹块直径可达十九厘米。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指雨滴和湿雪同时降落到地面的降水现象。发生时,近地面的气温略高于0℃,当雪降落到这层空气中,部分雪融化成水滴。

小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度超过1000米的或24小时内的降雪量小于2.5毫米的降雪。

中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度超过500~1000米的或24小时内的降雪量小于2.5~5.0毫米的降雪。

大-暴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或24小时内的降雪量大于5.0毫米的降雪。

霜冻:在春秋转换季节,白天气温高于0℃,夜晚气温短时间降至0 ℃以下的低温危害现象。出现时,百叶箱内的气温可不低于0℃;地面或物体表面常出现白霜。

低压槽和高压脊: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

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大风:用风矢表示,有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风羽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的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的右侧(北半球)。

六级风:指距地面10米高度处的风速为10.8~13.8米/秒的风。

七级风:指距地面10米高度处的风速为13.9~17.1米/秒的风。

八~十二级风:指距地面10米高度处的风速分别达到17.2~20.7米/秒、20.8~24.4米/秒、24.5~28.4米/秒、28.5~32.6米/秒、32.7~35.9米/秒时,分别称为八级风、九级风、十级风、十一级风和十二级风。

台风: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强烈的暖心气旋性涡旋。当中心附近的平均再大风力达到十二级及以上时称为台风。

G. 雨夹雪图标微信里怎么打出来

好像打不出来,只能打出下雪的图片。

H. 各种天气代表的图案是什么

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常见的天气标志有:

1、下图中是常见雨的天气符号,从左到右分别为小雨、中雨、大雨。

(8)雨夹雪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1、小雨:4小时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小于2.5毫米的称为小雨。

2、中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10.0~24.9毫米或1小时的降雨量在2.5~8.0毫米之间时成为中雨。

3、大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8.1~15.9毫米时称为大雨。

4、暴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0毫米和1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6.0毫米时称为暴雨。

降雨量达到100.0~199.9毫米的称为大暴雨;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雷阵雨:指伴有雷电现象的阵性降雨,起特点是降雨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的强度变化大。

I. 图片里是什么天气符号

折叠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

晴:指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的云,但云量占天空不到1/10称为晴,有时天空中出现很高很薄的云,但对透过阳光很少有影响的也称为晴。

多云:当空中的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4/10~7/10或高空云量占天空面积的6/10或以上时称为能够为多云。

阴天:凡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8/10及以上是称为阴。阴天是天色阴暗,阳光很少或不能透过云层。

雾:指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体。当这种集合体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000米以下时称为雾;当能见距离降到1000~10000米之间时称为轻雾。

小雨:4小时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小于2.5毫米的称为小雨。

中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10.0~24.9毫米或1小时的降雨量在2.5~8.0毫米之间时成为中雨。

大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8.1~15.9毫米时称为大雨。

暴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0毫米和1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6.0毫米时称为暴雨。降雨量达到100.0~199.9毫米的称为大暴雨;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雷阵雨:指伴有雷电现象的阵性降雨,起特点是降雨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的强度变化大。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冰雹:是一种固体降水物。指云层中将下的直径大雨5.0毫米的圆球形或圆锥形冰块,起形状也有不规则的,单体称为雹块,由透明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大的雹块直径可达十九厘米。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指雨滴和湿雪同时降落到地面的降水现象。发生时,近地面的气温略高于0℃,当雪降落到这层空气中,部分雪融化成水滴。

小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度超过1000米的或24小时内的降雪量小于2.5毫米的降雪。

中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度超过500~1000米的或24小时内的降雪量小于2.5~5.0毫米的降雪。

大-暴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或24小时内的降雪量大于5.0毫米的降雪。

霜冻:在春秋转换季节,白天气温高于0℃,夜晚气温短时间降至0 ℃以下的低温危害现象。出现时,百叶箱内的气温可不低于0℃;地面或物体表面常出现白霜。

低压槽和高压脊: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

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大风:用风矢表示,有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风羽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的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的右侧(北半球)。

六级风:指距地面10米高度处的风速为10.8~13.8米/秒的风。

七级风:指距地面10米高度处的风速为13.9~17.1米/秒的风。

八~十二级风:指距地面10米高度处的风速分别达到17.2~20.7米/秒、20.8~24.4米/秒、24.5~28.4米/秒、28.5~32.6米/秒、32.7~35.9米/秒时,分别称为八级风、九级风、十级风、十一级风和十二级风。

台风:指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强烈的暖心气旋性涡旋。当中心附近的平均再大风力达到十二级及以上时称为台风。

J. 天气符号图片大全解释

天气符号图片及解释:

1、晴:指天空无云或虽有零星的云,但云量占天空不到1/10称为晴,有时天空中出现很高很薄的云,但对透过阳光很少有影响的也称为晴。

2、多云:当空中的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4/10~7/10或高空云量占天空面积的6/10或以上时称为能够为多云。

3、阴天:凡中、低云的云量占天空面积的8/10及以上是称为阴。阴天是天色阴暗,阳光很少或不能透过云层。

4、雾:指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体。当这种集合体使水平能见距离降到1000米以下时称为雾;当能见距离降到1000~10000米之间时称为轻雾。

5、小雨:4小时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小于2.5毫米的称为小雨。

6、中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为10.0~24.9毫米或1小时的降雨量在2.5~8.0毫米之间时成为中雨。

7、大雨:24小时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或1小时降雨量达到8.1~15.9毫米时称为大雨。

8、暴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50.0毫米和1小时内的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6.0毫米时称为暴雨。降雨量达到100.0~199.9毫米的称为大暴雨;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9、雷阵雨:指伴有雷电现象的阵性降雨,起特点是降雨时间短促,开始和终止都很突然,降水的强度变化大。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10、冰雹:是一种固体降水物。指云层中将下的直径大雨5.0毫米的圆球形或圆锥形冰块,起形状也有不规则的,单体称为雹块,由透明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大的雹块直径可达十九厘米。

11、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12、雨夹雪:指雨滴和湿雪同时降落到地面的降水现象。发生时,近地面的气温略高于0℃,当雪降落到这层空气中,部分雪融化成水滴。

13、小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度超过1000米的或24小时内的降雪量小于2.5毫米的降雪。

14、中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度超过500~1000米的或24小时内的降雪量小于2.5~5.0毫米的降雪。

15、大-暴雪:指下雪时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或24小时内的降雪量大于5.0毫米的降雪。

16、霜冻:在春秋转换季节,白天气温高于0℃,夜晚气温短时间降至0 ℃以下的低温危害现象。出现时,百叶箱内的气温可不低于0℃;地面或物体表面常出现白霜。

拓展资料:

天气符号指代表各种天气现象、云状、天空状况等的专用符号。包括供观测记录使用的天气现象符号和供媒体传播使用的天气图形符号。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白天,指当地标准时间8点至20点,其中17点至20点叫做傍晚;20点以后到第二天的8点叫做夜间。

降雨情况:气象部门一般指的是24小时内降雨的多少。对雨量的多少,一般分为零星小雨、小雨、阵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8个级别。根据24小时降水量(毫米)的降雨等级为:小雨0.1~9.9,中雨10.0~24.9,大雨25.0~49.9,暴雨50.0-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