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文物名称一般标在图片的哪里
扩展阅读
苹果手机图片带实况 2025-01-11 11:27:54
聚餐口袋装菜搞笑图片 2025-01-11 11:19:01
斑马线图片大全 2025-01-11 11:18:28

文物名称一般标在图片的哪里

发布时间: 2022-06-28 12:57:12

Ⅰ 出土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请你当一次文物讲解员,介绍以下图片文物的名称与反映的历史信息。


(1)鱼纹彩陶盆,此文物出土于半坡聚落遗址,底色为红色,上面绘有动物图案,称为彩陶。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2)司母戊鼎,此文物出土于殷墟,因鼎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是商朝
青铜器的代表作,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3)编钟,此文物出土于战国曾侯乙墓,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
的水平。
(4)秦国铜钱,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规定以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样式。

Ⅱ 参观首都博物馆时,许多文物的名称后都会有一个括号,括号里标注着有音川,音鬼,音雷,音姑等等

应为很多青铜器或其他文物的名称更都属于生僻字,为了方便参观者,括号里的字都是那些生僻字的注音,没有实际意思,就是告诉你那些字怎么念,比如罍(音雷)、觚(音姑)、簋(音鬼)等等。

Ⅲ 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LOGO吗

有的,你可以参考下面:
第六条 标志须标示该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树标机关以及树立日期等。树标机关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第七条 标志形式采用横匾式,自左至右书写。标志牌比例为横三竖二。标志牌最小为60×40厘米,最大为150×100厘米,可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比例适宜的尺度。除文物保护单位的名称可用仿宋字体或楷书、隶书等外,其余一律用仿宋字体。
第八条 保护标志应采用石材等坚固耐久材料,颜色要庄重朴素、显明协调。
第九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可书写在标志牌的背面,也可另立说明牌。说明文字为简要介绍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时代、性质、内容、价值和保护范围等,其内容应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定。
第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应同时树立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标志牌和说明牌。
第十一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较大或文物分布点多线长的,可设置若干分标志。
第十二条 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可视实际需要设置坚固耐久的保护界桩。

Ⅳ 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是出土时名字就印在文物上吗

中国历史上出土的文物命名规范非常严格,并且有固定的模式,命名的文物要让研究者和普通人根据名称就大概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文物。

中国出土文物命名的标准。

中国或者国外古代文物的命名主要有以下三个主要组成要素:

第一,文物的年代(包含朝代、年号、纪年)、款识、作者(出处,譬如瓷器的窑口);

第二,文物得到特征、纹饰和颜色;

第三,文物的器形(外观形象)和用途(如酒器、祭祀器皿、水器、卧具等)

中国古代文物有确切纪年的必须标注朝代+年号+纪年+器皿名称,不标识现在的公元纪年,这是完整的文物命名方法,如果有些地方确实也只能大致标识一下;外国出土文物有确切纪年的,按照国家名称+朝代+纪年+纪年数字+器皿名称组成。

至于近现代的文物,命名要求就更多了,要求有应用时代、物主、实践、地点、用途等,文物的名称年代一定要表明历史时期(如民国早期、清末等)或者确切的公元纪年(如1901年等)。

命名三要素的具体解释和命名方法。

第一,文物的年代,是指文物的制造年代或者使用年代,这两者不能混淆。

第二,文物的特征,是指文物出土的地域、人文(如良渚文化等)以及工艺特色。

第三,文物的通俗称谓,按照 文物的器形(外观形状)和具体用途分类(祭祀、酒器、卧具、水器等)。

文物命名按照年代+特征+称谓这样的顺序命名,不可以颠倒,如果不能确定的文物,有的就搁置命名,给一个临时的名称或者代号,判断确定后再进行正式命名。

文物命名具体实例。

一、铜器命名(包含金银器和其他金属)。

出土的铜器按照:年代+特征(包含工艺)+质地+形制,这样的方法来命名。

实例1.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这一文物的正式名称是商后母戊大方鼎,铜制。这个按照年代和鼎腹有“后母戊”三个雕刻的字,以前认为是“司母戊”,现在更正为“后母戊”(2011年正式更名),戊是一个人的名字,最后的称谓是“鼎”,基本按照这个规制来命名的。

不过“商后母戊鼎”的名称在新中国文物命名之前就已经家喻户晓的了,因此也没有完全按照规定来命名。

新石器时代(年代)+仰韶文化(文化)+人面鱼纹(特征)+彩陶盆(材质和形制)。

此外还有漆器、竹木牙角器(如象牙、犀牛角等)、织绣(出土的丝织品)、甲骨文、文具、砖瓦(秦砖汉瓦等)等,基本按照以上的规制进行命名,略有不同。

有不少文物因为不能确定一些基本要素,也就没有正式的命名,只采用一些现有的特征来临时命名或者编号。

Ⅳ 关于中国古代文物名称及图片和介绍,都有哪些

青铜剑:青铜剑始于商代。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此时的青铜剑,剑身普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在剑茎和剑身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叫做“格”。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装饰物,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这些装饰通常使用玉质材料,所以这种剑也叫“玉首剑”。东汉以后,铁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铜兵器,青铜剑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青铜剑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兵器。它一般是铜、锡合金冶炼制作而成的。

回顾中原铜剑的发展历程,剑身一直在不断地加长。当其初起之时,剑长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战国之际,长度普遍达到50~60厘米左右;战国晚期,一些剑超出了70厘米,最长达75、76厘米,秦代,关中秦剑的长度更上新台阶,超过了80厘米,最长者将近95厘米。我国青铜剑的创造及其发展历史,约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开始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代即已出现,发展到已是高峰阶段,嗣后,一直延续到秦汉。
到铁剑出现时,青铜剑就逐渐销声匿迹了。通过田野考古发掘,全国各地出土包括青铜剑在内的青铜兵器,可说是层出不穷,异彩纷呈,特别是前些年,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的发现,更是震惊中外,成为稀世之宝。

Ⅵ 文物的名称

金缕玉衣
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据《西京杂志》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 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摘自好搜

Ⅶ 求地图上的文物标注符号。

月亮挖出一个白哈哈色的
寂静深渊,在它的开口
万物都变成死亡的躯体
而阴影却活着,仿佛思想。
这使人不寒而栗,因为在这片白色中

Ⅷ 中国古代文物名称及图片、介绍。

1、名称: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如下图

介绍:

(1)中国古代大型铸铁建筑物之一。位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寺山门外。

(2)据塔身铭文记载建于宋嘉祐六年(1061),耗铁七万六千六百斤。塔高17.9米,塔身现稍向东北方倾斜。铁塔底座和13层塔身是宋代铸成;铜塔刹是清道光十五年(1835)后铸的。

(8)文物名称一般标在图片的哪里扩展阅读:

当阳铁塔塔身结构

(1)塔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外为铁壳,内为砖墙,塔心中空。底座基部周长9.6米;塔身从下至上每层周长和高度逐渐减小,到第十三层塔檐处,周长减至4.3米。

(2)底座和塔壁铸有花纹和仪态不同的大小佛像。有八尊铁金刚(现存六尊)铸接在底座的八个拐角处。

(3)铁金刚的头顶有钢柱插入上面的铸件中。铁塔共由44块铸件组成:底座为四块,第一层分塔身、塔檐二块,第二层以上每层各有平座、塔身、塔檐三块,顶为莲花盆和塔刹二块。

(4)塔系麻口铁铸成,经取样化验,铁塔的化学成分为:碳3.66%,硅0.05%,锰0.05%,硫0.022%,磷 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