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复调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搜索海默英雄的图片 2024-12-24 11:28:36
伪装隐藏图片的软件 2024-12-24 11:16:53

复调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28 12:17:47

① 帮忙做出答案,红包!!

这是套路,通过知道平台诱惑别人“自投罗网”,请网友们慎重!能解出此题的人,会在乎20元钱吗?我认为在乎的人,不可能做出答案。

② 《再别康桥》中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

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1) 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3)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2)复调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1、《再别康桥》的意向及作用:

(1)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2)作用: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

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

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2、创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着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③ 晚上看电脑,屏幕是调亮一点好,还是暗一点好

晚上看电脑,屏幕需要调暗一些。

  • 点击屏幕亮度设置。然后点击亮度设置按钮,点击即可调整,有0,25%,75%和100%这四个档的亮度,值越大电脑屏幕越亮。

④ 爵士的起源

概述

现今美国音乐乐坛在形态、节奏及其它结构发展过程中充斥着各种元素。流行音乐方面节奏布鲁斯、摇滚、R&B等音乐风格等层出不穷,这和爵士音乐的流行化是分不开的,音乐大部分带有的舞蹈因素使其流传迅速且为大众所熟知。在专业音乐方面爵士音乐所含有的风格也对之作出不小的贡献,它的节奏以及特有的音型被本土作曲家借鉴,发展了荣登大雅之堂的美国特色音乐。也有的元素被外国音乐人吸收成为了20世纪初期欧洲浪漫向现代音乐发展中颇具试验性质的音乐作品。由于爵士音乐内容的综合性,使其无论在流行还是专业领域都留下过足迹,它可以说是和美国发展历史并行的一种艺术形式。

爵士音乐的产生

爵士音乐是一个综合性的音乐,产生主要有三个方面:美国本土音乐、黑人音乐以及欧洲古典音乐。爵士乐很明显可以看出就是熔炉中的混合物。

19世纪美国的本土音乐极富特色,曾出现许多优秀的美国作曲家如:斯蒂芬·福斯特。他富于感伤的流行音乐作品和叙事歌曾受到极大欢迎,表现出了那个时期美国音乐的普遍特点:曲调动人上口,调性关系简单,歌词伤感质朴,和声合乎规则,节奏反复单一,令人难以忘记。因此他的歌曲在当时受欢迎程度上远远超过了欧洲“艺术歌曲”,最着名的就是《故乡的亲人》。及至19世纪后期美国各种流行歌曲也未对此形式有很大的改变从而形成弥漫全国的音乐气息――朗诵型旋律的风格、四四的节拍、常规的分句……这些在今后的爵士乐风格中都可以找到明显的痕迹,早期爵士音乐就移植了美国音乐简单统一的旋律型和基本的声型。

同时,黑人对于爵士产生也有着重大影响,美国黑人民歌原本就和白人歌曲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民歌的哼唱中经常带有变音转调、微妙的节奏、独特的高音、泛音和音色。他们中间遗留着许多非洲祖先的音乐元素,比如黑人灵歌和布鲁斯。在黑人社会中灵歌几乎就是他们思想、情感上的支柱。它几乎集中了所有美国黑人对于他们身世、历史、遭遇、苦难,以及他们的期待和失望。黑人音乐布鲁斯是爵士乐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它的音乐与灵歌一样充满哀婉悲凉,表现了被压抑被剥削的黑人阶层的典型情感和心理,是人生愁苦情绪的直接倾诉和宣泄。起源于19世纪晚期的布鲁斯糅合了非洲式的田野呐喊和教堂唱诗班的甜美歌声,最初并无伴唱,之后才有了提琴、吉他、班卓琴之类的单一乐器伴奏,产生了乐器与歌者交替的表演形式。这也就是爵士音乐最初的结构面貌。标准的布鲁斯音乐一般是12小节的结构,分为三行,每行4小节。歌词是两句相应的,第一句重复,每句长约2——5小节,剩下的4小节内容一般由表演者即兴发挥。生活在美国的黑人承袭了非洲祖先的表演方式,有时候演奏者会插入一段对白,但通常都是由伴奏的吉他或钢琴加入一些音乐语言。这是非洲音乐中典型的“呼答”式表现——歌手们的演唱为“呼”,吉他的插入演奏为答。同时,乐手们演唱或演奏时,紧紧地以节奏为中心进行旋律发展,而不是仅仅在节奏上进行,这也是典型的非洲风格。不过布鲁斯毕竟不是非洲音乐,因为在美国的奴隶们深受美国生活的影响而改变了他们原来音乐中原汁原味的非洲风格,使当时的黑人音乐逐渐成为美国与非洲音乐的结合体。

19世纪后半期,欧洲音乐正处于浪漫主义时期。各种花哨、炫技式的演奏层出不穷;各个作曲家都力图用最为夸大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乐曲之中。即使在调式体系、和声体系、节奏及曲式规范等方面都承袭自古典主义,但作曲家们出于反抗精神,在旋律、和声以及节奏方面都做出了极大的夸张和自由的改变。当时在美国的欧洲殖民者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在美国东部几座都市中心相继建立起了音乐院校和音乐厅,使得欧洲音乐的传统和声体系及旋律风格逐步为美国人所熟识。南北战争推翻了奴隶制,初获解放的黑人逐渐进入欧洲殖民者开办的音乐学府学习并且取得毕业证书,甚至有许多黑人凭借他们超人的天赋在世界的艺术舞台上创造非凡成就。我们上述说得布鲁斯只算是徘徊在声乐音乐领域,而最初的爵士还包括在器乐音乐中——也就是和布鲁斯几乎同时出现的“拉格泰姆”。它从最典型的形式来看,是一种钢琴音乐一般用左手击出一种持续的相对固定的与进行曲风格很近似的节奏,同时以右手奏出极快且复杂的音列,并同左手的固定节奏形成交错,其方式是采用切分音,给节奏带来强烈的节奏律动趣味,非常具有戏剧性、气氛欢快热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拉格泰姆和布鲁斯不同,它可以用乐谱记下。使之盛行的是黑人音乐家斯科特·乔普林,他自幼受到古典音乐的训练,因此经他推动发展的拉格泰姆在当时相当欧化。

1923年以前留下的资料和音乐很少,我们无法用特定的时间来定义爵士究竟在何时形成以及那时的音乐风格究竟是怎么样的。但通过各种其他的图片和实物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爵士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新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迫使许多曾受高等教育的克里奥尔人(黑人与白人所生的后代)与黑人共同居住,这也就促使了欧洲古典音乐和非洲传统音乐的碰撞。在灯红酒绿的各种娱乐场所中黑人们用一种倾斜于非洲风格的方式演奏古典音乐,并且运用穿插大量布鲁斯风格的即兴演奏和拉格泰姆的节奏型。于是,在同一时期的美国作曲家运用欧洲音乐创作特色及汲取浪漫主义音乐因素的同时,小部分音乐先行者又将美国本土流行音乐的节拍平稳单一等特色结合美国黑人传统音乐调性上的即兴因素与之结合而促成了爵士的诞生。

古典爵士乐中第一个普遍认定真正的爵士风格——新奥尔良爵士(new Orleans jazz)在1910年左右诞生。富于浪漫主义特色的赞美诗、游吟诗、散拍等多种元素都融于其中。在节奏方面常见的节奏有二:一是在演奏一个不连续的固定节奏时,每小节或每隔一小节第一拍奏成跳音和弦,通常用作器乐独奏的背景效果,源出于踢踏舞伴奏音型;其二是在即兴重复段中重复旋律线的节奏音型,以导致重音,在即兴复调音乐中产生强烈的节奏动力。所不同的是前者产生主调音乐,而后者是复调音乐(爵士音乐史——弗兰克·蒂罗)。这种爵士音乐在拉格泰姆的节奏中融入了布鲁斯的深刻情感。讲究前者的对位于切分,且提倡后者大量独奏、即兴装饰性的旋律变奏,气氛热烈欢快。在新奥尔良爵士发展如火如荼之际,新奥尔良和芝加哥等地的白人乐手也按耐不住开始发展自己的爵士音乐,由此产生了一个新奥尔良传统爵士的分支——迪克西兰爵士(Dixieland)。它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左右,Dixieland的英文原意是军队露营之地:“Dixie’s land”因此可以猜想它与进行曲等音乐有关。它的风格大都来自布鲁斯,进行曲,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甚至乐曲的一小段都可以拿来延伸、推展。这也就造成当时即兴演奏的滥觞。然而白人乐手虽然能够在节奏、音调以及对位法上接近于黑人乐手演奏的爵士乐,却缺少了出色的独奏。

爵士音乐的发展

在这段时期内,爵士音乐经历了与流行最为接近的过程转而开始往专业音乐的道路上发展。由于早期的古典爵士乐本身就含有大量欧洲古典音乐的技法和内容,因此爵士乐相比当时其他的流行音乐更容易也更迅速地向专业音乐领域发展。

30年代大萧条即将进入尾声,年轻人有着足够的金钱娱乐。同时,政府解除禁酒令更促使他们表现出狂热的一面。他们尽情的跟随乐队跳舞摇摆,疯狂之余也映射出当时摇摆乐(swing)的兴盛,也许正是这种音乐的动感节拍迎合了当时人们舞蹈时不自觉的身形摇摆而被冠以此名。班尼·古德曼是摇摆乐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当时的演奏团体是“大乐队(big band)”这是大萧条前期产生的乐队形势,由一些着名的爵士演奏家组成,目的是为了让人便于编排和写作乐曲的同时兼而达到和爵士独奏风格相同的效果。古德曼在“大乐队”中积极吸收各位乐师,也是第一个接纳黑人演奏家的白人音乐家。他借助黑人乐队中的“摇摆”技巧,基本的节奏和实际的旋律之间有一种强烈的紧张度;同时聘请专人为其编曲,却恰巧因其早期所受的古典音乐训练而摒弃了存在黑人乐队中过多的布鲁斯化的基本处理,将古典音乐特有的准确性带入演奏。黑人乐师常在演奏中扭曲夸张音乐,而古德曼则坚持以直截了当的方式表达音乐,这也就造成他将黑人大型乐队中非洲风格柔化同时也保持了摇摆风格的节奏。这一创举使摇摆乐在白人群体中迅速被接受。于是在古典爵士乐因大萧条走到没落之际,摇摆乐开始蠢蠢欲动并随着黑人演奏家艾灵顿公爵的脚步逐步演变为歌舞表演的伴奏乐曲和演奏会音乐。爵士乐的专业化道路也就从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爵士音乐的主体和内容在其初期就是确定的,但是其表现、其形式并不具有风格特征。当进入了“摇摆”时期,爵士才开始真正地有意识的逐渐建立了自己的风格,从节奏的规范、旋律的模式、乐器的选择,到乐队的规模和结构,都有了初具艺术特征的意思。(爵士百年兴衰录,洛秦,2002年8月)。

这期间的爵士朝着两个不同的方面发展,一个继续其原有的流行步伐寻找不同的新鲜素材求得生存,另一边从节奏音型方面开始逐步渗入专业音乐领域。

流行音乐方面大型乐队的演奏形式让即兴独奏者几乎毫无立足之地。千篇一律的摇摆在和声方面空洞无物;和弦进行局限于三和弦、七和弦,最多偶尔出现增减和弦或者加上个把音符;节奏总是老一套的简单切分音混合式;旋律过于受传统束缚,死守住4小节和8小节为乐句结构的跳舞音乐。(爵士百年兴衰录,洛秦)很快有些人开始对于摇摆失去以往的新鲜感并开始寻求突破,他们通过添加一些经过和弦,在原来的结构上增加了一个第二位的和声进行节奏活动。查理·帕克和迪兹·吉莱斯皮在此基础上用一种有悖于传统的独树一帜的令人难以理解的即兴演奏方式确立“比波普/波普”风格(bebop/bop),成为了革新的先锋,开创了现代爵士乐的先河。“比波普”这个词语最先只是形容音乐家在练习发声或哼唱器乐作品旋律时发出的一些没有明确意义的音节,但这也正反映出新风格中带有的自由不羁的特征。和摇摆相比,波普的旋律乐句长短不一,结构也不那么均匀对称;和声比较复杂、不谐和且变换频繁;节奏多变并且强调不规则的重音,充满了对比。演奏摒弃了大乐队的庞大编制而改由3~6人组成,不使用乐谱的新规则让即兴重新回到了主要的位置。由于波普的出现对于当时大乐队和摇摆是一种颠覆,因此它被视作不受欢迎的另类。同时,比波普音乐家们试图把爵士乐的质量从功利主义的跳舞音乐水平提高到室内乐艺术形式的水平并将爵士音乐家从供人娱乐者的地位提高到艺术家的地位,他们有意识的建立一个新的精英阶层,把那些不符合他们预订的艺术标准的人排斥在外。这也就导致了波普乐逐步远离社会、脱离听众、甚至令其它传统爵士乐师们也对其质疑,爵士流行方面在历史上的分裂期因此产生。

传统的乐手们开始怀念起大乐队时期团结的集体观念,他们重新组织人手希望能够再次将之发扬光大。但大乐团的演奏方式或许终究违背了爵士自由即兴的本质,因此随着时代的变迁,几十个乐手同台演出的方式也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大乐团的经久不衰的光环就此消失,剩下的先锋乐手们不断的发展着现代爵士。正如波普取代摇摆一样迅捷,人们不停地喜新厌旧,各种爵士风格接踵而至。冷爵士(cool jazz)吸纳波普和摇摆被摒弃的特点,以柔和优雅和重视编曲为人们所知,反映出古典爵士乐的影响并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迎合大众的口味。然而不多久,硬爵士(hard bop)的崛起淹没了冷爵士,其注重打击乐的特点确立了今后鼓在爵士乐演奏中的地位。之后也不断有人尝试新鲜的刺激方式来发展爵士,比如麦克尔·戴维斯的“调性爵士(modal jazz)”,虽然将爵士音乐限定在固定的几个调式中,但却给了乐手更大的发挥空间。

1959年爵士历史上又一次革命在奥奈特·科尔曼的“极度自由”中展开。他和他的伙伴在毫无预知演奏什么的情况下走进录音室开始自由之旅。自由爵士(free jazz)试图破坏结构、方向和调性的感觉,配器法比较接近普通爵士乐队,即分旋律乐器的节奏组。不过这些传统乐器都让位给了印度西塔尔琴、塔布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警笛、电子八度音栓装置、令人产生幻觉的灯光和大量不合标准的电子设备及打击乐器。因此,有些自由爵士乐队看上去就像一只非爵士的先锋派乐队。(爵士音乐史,弗兰克·蒂罗)自由爵士和波普一样在出现之初被认定是一种“错误”、是对爵士音乐艺术的践踏。然而许多爵士演奏家本身都受过专业的古典音乐训练,他们并非不懂得如何作曲,而是在摆脱传统调式、规范的同时表达自己内心地感受。因此自由爵士此时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为人欣赏的音乐,更多的是人内心思想的表达,是精神层面的爆发。

自从60年代末摇滚乐兴起以来,爵士乐的穷途末路也就开始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向“甲壳虫”,而将爵士音乐撂在一边。然而爵士音乐家们不愿轻而易举的放弃自己的信念,麦克尔·戴维斯就是这样一个执着的人。他观察到摇滚虽然有不同种族和风格的因素,但其本质还是将几乎所有的流行因素都汇合起来,于是戴维斯在爵士没落之际将结构和音色方面都做出了大胆的改进,采用古典音乐中回旋曲式,不断地重复乐思、乐段,使每个作品都具有活力和明确的结构倾向并且大胆用电子乐器来创造和获得各种各样的音响色彩,使抒情性和幻想性在表演和创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探索中开创了“融合音乐”(Fusion)——即将摇滚音乐等流行因素与爵士相结合从而推动爵士音乐的发展。直到80年代所有关于此类型风格的爵士乐都被称为摇滚融合爵士乐(Jazz-Rock-Fusion)。然而爵士大融合也正反映出它的没落,它开始没有自己的个性而依赖其他流行因素发展,丢失了自己的文化土壤并脱离了固有的精神与灵魂的根基。

专业音乐方面,当时西方音乐明显形成要求丰富音乐语言和要求革新音乐语言的两种倾向,出现了关于音乐创作不同的美学见解。大致有三个方面1.采用本国素材进行创作2.大胆尝试和改革,不失传统3.在德国后浪漫主义创作基础上发展的十二音音乐、序列音乐等。美国专业音乐创作的真正崛起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并未受直接的经济损失,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大批音乐院校开始建立,而欧洲音乐家因战迁徙至美国也使得专业音乐在群众中迅速普及。在这个不断富裕的年代音乐戏曲美术都达到了世界水平,确立美国风格的运动得以逐步开展。美国专业音乐中对于欧洲的特色有着不同的反响和运用,有的作曲家出于民族自豪感竭力在创作中确立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有的则与欧洲风行一时的新音乐共命运,从事各种新音响的试验和探索。在这里主要涉及的是将民族素材进行专业创作的方面。

下面我们要来谈谈乔治·格什温,他对于爵士音乐进入专业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贡献。虽然在他之前也有不少欧美作曲家注意到爵士并偶尔采用了其中的元素如:戈特沙尔克《班卓琴》、德彪西《黑人木偶步态舞曲》《儿童之家》、卡彭特《小协奏曲》、斯特拉文斯基《钢琴的拉格泰姆》等,但他们的作品都不曾像格什温的那样得到广泛注意。格什温从流行音乐写作开始逐步向专业音乐发展,发挥自己运用流行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特长将爵士、拉格泰姆、布鲁斯等体裁运用于严肃音乐的创作。他那具有美国特性的、为群众广泛接受的音乐有《蓝色狂想曲》、《F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歌剧《波其与贝丝》等。其中《波》剧是一部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的反映黑人生活的作品,因其具有爵士和布鲁斯的风格而被载入史册。《篮狂》更是格什温在爵士发展巅峰期和自身创作黄金期的一首历史性的杰作,主旨在于推翻关于爵士必须保持严格节拍、墨守舞蹈节拍这一错误观点。这首作品类似钢琴协奏曲,正是爵士的常见形式;作品突出旋律、通俗易记、鲜明节奏和切分音的使用,对动机、主题、短句等材料处理方面基本没有进行发展或展开,而是较多地进行重复,在重复中使音乐带有即兴变化的性质,这也恰巧是爵士常用的手法;在曲式方面同样运用了爵士常用的自由分段形式。《篮狂》开拓了第一个美国流行音乐家走向专业音乐的成功之路,是爵士搬上舞台第一部成功之作,使严肃音乐家接近广大听众,也使艺术音乐获得更广泛的听众,成为美国专业音乐文献中的代表。格什温强调音乐中唯一重要的东西是思想和感情,因此运用布鲁斯或爵士的黑人情感音乐正迎合了他的观念。

同时期还出现了其他将爵士音乐与专业音乐联系的作曲家。科普兰受德彪西、拉威尔等人选用爵士节奏的影响,同样将爵士作为素材进行协作。他的目的使用严肃音乐的语言写出一个美国风味的作品,让人意识到爵士含有一种天然的可探索的节奏。然而他逐步认识到自己有限的即兴才能,无法真正驾驭爵士和布鲁斯,因此他逐步放弃了用爵士引导专业音乐的想法。另一个是黑人作曲家斯蒂尔,他将运用黑人曲风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使命,尤其是爵士。他认为爵士是在美国发展的少数属于美国而非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语言,他的作品许多体现了其民主思想。随着年龄和创作的成熟,斯蒂尔的音乐风格开始趋向欧洲并且民间素材的运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此我们就不对之深入下去了。

结尾

爵士音乐的历史正如许多音乐一样经历了兴起,兴盛和没落。它在不同的时代中发展着自己不同的形式,虽然最终似乎有磨灭自我的倾向,但其昔日体现的精神内涵和本质却反映出一种执着追求的信念,也造就了一批耳熟能详的名字。虽然80年代初了融合爵士与一息尚存的自由爵士乐之外,爵士音乐似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地步,欲振乏力的爵士乐已经失去它原有的焦点与重心。但是面对一个每一种音乐形态都被先辈们探索过的局面,爵士乐手们依然坚持着先辈们留下的爵士精神而重新回到过去,从经典爵士乐中寻找新的题材和创作灵感:一个以波普为基调,有新奥尔良爵士、摇摆与灵魂乐色彩,高度强调演奏技巧与典雅旋律的所谓“新古典主义”被制造出来成为80年代的主流风格。而且在专业音乐中时刻都能听到富有激情的节奏和绕人心魄的曲调,这成为了现代音乐流行与专业日趋模糊的重要表征。爵士的发展依靠的是不断的新鲜和刺激,在充斥了浮躁和流行泛滥的年代爵士是否还能重振往日雄风有待历史的见证。

⑤ 各类乐器及其图片

乐器的分类
因乐器制作的材料、材质、属性不同,分为四大类

弦乐器 : 擦弦乐器、拨弦乐器、击弦乐器
木管乐器
铜管乐器
打击乐器 : 固定音高、无固定音高

弦乐器
擦弦乐器 : 透过琴弓磨擦弦而发声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大提琴
拨弦乐器 : 透过拨弦产生振动而发声的
吉他
竖琴
击弦乐器 : 用槌敲打弦而发声 -- 钢琴

擦弦乐器
管弦乐中的擦弦乐器,包含所有演奏时用琴弓擦弦,因振动而发声的乐器。音的高低,是由左手手指随指板上按弦而产生。为使音色或共鸣良好,以及配合各部分的不同性能,必需选用不同的木料。弦乐组是管弦乐四大类中,规模最大的,演奏时也经常担当乐曲中最主要的部分。

Q:音高与弦的长短粗细之关系

提琴的构造
一具提琴由表面上看,是一个有角葫芦形,面上开着一对f 形洞的木匣子, 中提琴除了比小提琴稍大一点外, 一切都是一样的。它们都有一个腮托,以便演奏时用腮把琴夹紧。大提琴的体积,大概比小提琴大两倍半左右,但它的
边却比小提琴高四倍左右,它没有腮托。但却有一条能够不用时取下来或缩进琴肚子裏去的支柱。

琴弓
琴弓是使擦弦乐器发出声音的工具。琴弓的形状,是由古代狩猎用的弓演变而成的,琴弓略为弯曲,通常以白色马尾作为弓毛。以坚硬的松香涂上毛上,然后和琴弦磨擦,振动而发声。
琴弓之好坏也决定着演奏的音色。琴弓约长75公分,是以马尾制成的弓毛紧系着木质的弓杆的两端,一支琴弓所需的毛数,大约在130条至250条之间,演奏家透过不同演奏技巧的运用来表现丰富的音色。

擦弦乐器怎样演奏?
擦弦乐器通常都是用琴弓拉奏的。拉奏时就好像拿着琴弓在“锯”乐器的样子,一手拿着弓杆,然后用弓毛来回摩擦琴弦就会发出声音来了,这个时候,琴弓和乐器上的弦是接近垂直的角度。 除了拉奏的动作原理大致相同之外,拿乐器的方法就不太一样了。小提琴和中提琴因为体型比较小,演奏时无论站着坐着都直接将琴夹在左颚及左肩膀之间。大提琴只能坐着拉,摆在张开的两脚中间。低音大提琴因为实在太大了,无论坐着(高脚椅)或站着,演奏的人都是在乐器后面用左手按弦,右手持弓演奏。
弦乐器也可以像吉他等拨弦乐器一样用手指头拨奏,发出来的声音和用弓拉奏的声音很不一样,但是这种演奏方法比较不常使用。此种技巧称为Pizzicato 。

擦弦乐器: 小提琴
小提琴是管弦乐的乐器中,最重要的一种,全长约60公分 。小提琴能够表现出非常完美的音质,不论是纤细的声音,或是光辉的声音,都能随心所欲地发出。这种柔美轻巧的乐器,一直为许多作曲家所宠爱。小提琴四根弦以高度的间隔,调律成G、D、A和 E的高度。G 弦能发出最深沈的声音, E 弦能发出高而光辉的声音。琴弓约长75公分 。
在管弦乐中,小提琴分成第一与第二两组,各组都有自己应演奏的声部(Part), 不论是那一组的声部, 在管弦乐整体的音响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小提琴在指挥家的左侧,而小提琴中最右前方的一位,就是“首席演奏家”。他常担任指挥家的助理,同时负责演奏管弦乐曲中的 小提琴独奏部分,并且也是小提琴组的首席。

擦弦乐器: 中提琴
在提琴这个家族中,最先露面的是中提琴。中提琴比小提琴略大些,全长约66公分,四弦各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调音,音色雅静而带闷,有如鼻音。在十七世纪,中提琴只是一个偶尔被采用,或者是用来陪衬及加重低音部或填补和声而已,直到十八世纪后才慢慢开始被当作独奏乐器使用。其四弦定音分别为 CGDA,演奏技巧与小提琴相同,由于其音域较低,左手在指板上的音距活动要比较大。中提琴与小提琴的琴弓差不多长,但中提琴的琴弓通长为些重些。
擦弦乐器: 大提琴
大提琴琴长约为小提琴的两倍,全长约120公分,演奏时夹于两腿之间,下端用脚棒支撑。具有广阔的音域,能奏出比中提琴更低沈的声音,而且可以发出非常光辉优美的高音。琴弦很粗,长度约为小提琴的两倍。琴弓短而重约长73公分,不像小提琴的弓那样优美。琴弦则调成较中提琴低八度的C音、G音、D音和 A音。大提琴不像小提琴那么轻快光辉,但音质颇为柔和优美,这种音质正好供给管弦乐低沈的音域。在弦乐器中,除小提琴外,大提琴担任独奏部的机会最多。

擦弦乐器: 低音大提琴
低音大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低音也是最大的乐器,全长约200公分,演奏者必须站立拉奏,四弦定音分别为EADG,音色庄重而低沈,琴弓约长68~70公分。演奏技术由于受到乐器构造的限制比其它弓弦乐器显得较不灵活。低音大提琴用于独奏略显单调,但一加入合奏中,则使整个合奏发出充实的音响与立体的效果,因而成为管弦乐、室内乐、爵士乐等所有合奏种类的基础。

拨弦乐器: 吉他
吉他俗称六弦琴,六弦定音分别为EADGBE,吉他的指板上有固定品位18-20 格,每一个品位相距半音。演奏时将吉他放在右膝及左大腿之间,以右手手指拨弦,也可使用Pick拨弦演奏(古典吉他较少使用)。吉他音色柔和活泼,携带方便,在近代深受青年人的喜爱,也成为在流行音乐界不可或缺的乐器。

拨弦乐器: 竖琴
竖琴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发音方式是用手指弹拨弦振动产生的,今日以双踏瓣的竖琴为标准型,通常为47弦。琴弦中所有的C弦都是红色的,而F弦都是蓝色的。琴台装有七个踏板,可奏半音,演奏家就以此七个踏板与各弦的使用,奏出美丽、滑顺、梦幻的音调。在独奏时可展现抒情或华丽的特色;但在合奏中则大多作为装饰性的乐奏。

击弦乐器 : 钢琴
钢琴属于击弦乐器。能演奏和声与复调音乐,担任独奏、重奏及协奏的钢琴备受人们的喜爱,所以被誉为“乐器之王” 。钢琴有 88键以标准的十二平均律调音。钢琴是用毛毡包裹着的琴槌敲打琴弦所发声的。弹琴时,手指按下琴键,琴键另一端便会顶起击弦机的相应部份,使琴槌敲击琴弦,发出声响。当手指抬起时,击弦机上的止音器便会将声音止住。

钢琴踏板

右边:
延音踏板让音在琴键回升后还能继续响着。
中间:
持音踏板,可让特定音延长。
左边:
柔音踏板使声音较弱较缺乏共鸣。

木管乐器
木材制成之管状吹奏乐器,谓之木管乐器,简称木管,靠着在管内制造出空气柱的振动来发音,经过改良金属或其他制材也可未必限于木制,依其构造上簧片数目的不同,可分三类~
一:无簧 (长笛、短笛)
二:单簧 (单簧管、萨克斯风)
三:双簧 (双簧管、低音管)

Q:音高与管的长短粗细之关系

无簧木管乐器: 长笛&短笛
长笛是非常优雅的乐器,现在的长笛大多使用金属制已很少使用木制的乐器,呈银白色,整个管子分为吹口管、身管、尾管三部份。演奏时以手横持,由吹口吹进气体,让管腔内的气柱自由振动,不须借助任何簧片,使笛子发出一种柔和明亮清澈的音色,除了呼吸的控制外,另外还可利用舌奏及泛音加强音色的变化。其音域约三个八度左右。短笛构造与长笛相似,长度只有长笛的一半,发音比长笛高八度,其演奏技巧与长笛相同。

单簧木管乐器: 单簧管
单簧管又称竖笛,俗称黑管,吹口夹了一个簧片,当空气吹入吹口时,簧片訧会引起管腔内的气柱振动而发声。

单簧木管乐器: 萨克斯风
萨克斯风,金属制,内部成圆锥状,末端开口扩大成喇叭状,并向上弯起,但其构造是由低音竖变化而来,故仍归入木管乐器。构造分为吹嘴、吹口与本体。萨克斯风音色慵懒、饱满浓厚,介于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之间,目前被广泛使用在军乐队及爵士音乐中 。

双簧木管乐器: 双簧管
双簧管外形与竖笛很相似,呈圆锥形,三个部份;上管、下管与喇叭口,在上端有两片簧片直接插入管体,演奏者必须学习如何有效的控制呼吸,是木管乐器中音律最难变化的乐器。它的音色是甜美略尖锐细致,虽不如长笛轻快,但似鼻音的声响却具有田园风味的独特特色。

双簧木管乐器: 低音管
低音管俗称巴松管,是一个圆锥筒形的双簧片乐器,管体全长为2.6公尺,但因是两段合并而构成一束管子,故外形全长只有1.4公尺。演奏者需将乐器挂在脖子上吹奏,其吹奏法与双簧管相似,但音色更低沉,因此有人称为低音管是木管乐器中的大提琴;其丰富多彩略带幽默的音调也让它得到了“交响乐团里的小丑”的封号。
铜管乐器
顾名思义乃是由铜金属所制成的乐器,不用簧片,而以双唇振动空气发出声音。乐器是由吹口、音管与扬音管所构成,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是利用管子的长短及泛音的变化出不同的音高。而且音量大小变化特别大。

在交响乐团中,主要有小号、法国号、长号及低音号等。

铜管乐器: 小号
小号也就是俗称的小喇叭,是金属制细薄的圆筒管,在尾端四分之一长的地方扩大成为喇叭口,有三个活塞装置,吹奏时用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活塞,左手协助支持乐器。其音色雄壮、嘹亮,可以看成是铜管乐器中的女高音。是交响乐团及军乐队重要的乐器,善于在合奏中吹奏主旋律的部分。由于小号的音色变化多端,在近代受到流行音乐及爵士乐青睐。

铜管乐器: 法国号
法国号是中音铜管乐器,外型是长管盘成的圆圈型,尾部则扩大成漏斗状的喇叭口的乐器。其音域比小号低,在铜管乐器中是音域最广的。法国号音色温和、淳厚而高雅。法国号有三个活瓣。吹奏时用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活瓣,右手协助支持乐器。

铜管乐器: 长号
它是铜管乐器中,唯一不靠按键,而用伸缩管来回拉奏,所以又称伸缩长号或伸缩号。演奏时利用右手前后拉动音管,而后再靠气来控制来发声,滑音更是长号的持色之一,可为合奏中增添许多色彩。长号的长度约为小号二倍, 它的音色较宽广,也较庄严,像男声中男高音的音色。

铜管乐器: 低音号
低音号也称为大号,俗称为土巴号,是最低音的铜管乐器,体形也最大。低音号外型呈圆锥状,底端是一个很大的喇叭型开口,发音管租而长,发音稍迟钝,吹奏时耗气量很大。在吹奏乐中担任最低音部,与长号联合起来形成坚固的低音,是乐团合奏时不可或缺的角色,其音色饱满、稳重。

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是以敲打方式演奏发出声响的乐器总称。打击乐器可分为两类:

有固定音高打击乐器:
定音鼓 木琴 铁琴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
大鼓 小鼓 铃鼓 三角铁

有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定音鼓
定音鼓是由半圆球体的鼓身及鼓皮所构成。皮面由木头圈固定再用金属环套住,并可用几个螺丝钉调节皮面松紧度,演奏者就是借此来调节定音鼓的音高。现代的定音鼓则是用踏板来控制音高,甚至可利用踏板制造出滑音的效果。定音鼓通常以两个以上为一组,演奏时使用两支前头包着毛毡的木制鼓棒,常用基本奏法有单奏及滚奏。

有固定音高打击乐器:木琴、铁琴
这二种乐器是用不同长度的木片与金属片共同组成的多音乐器,排方式与钢琴的键盘相同。每个音键的下方都有共鸣管,音域从三到五个八度不等,以缠线的籐棒演奏、铁琴并附有踏板,以延长或止音。木琴音色较温和,演奏时以缠线的击槌敲打,音色会因击槌头的质料不同而异,有木制、橡胶及毛毡等种类,其音色优美而奇特。铁琴则声音轻脆 。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大鼓
大鼓也称大军鼓,是管弦乐中最大型的低音鼓,直径55-80公分不等,鼓身有木制和金属制两种(呈空心滚轮状),上面紧绷者兽皮。演奏方法有单敲及滚奏(滚奏时需将大鼓斜放),通常用单槌击奏居多,大鼓的音色低沈为其特色,因此成为乐队低音背景节奏的乐器,另外也常被使用在制造音乐效果上,例如欢乐、激动的声音或者是模拟打雷声及炮声等。大鼓的余音很长,演奏者需依照音乐的需要来控制音效的长短。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小鼓
小鼓又称为小军鼓,其构造和大鼓相似,鼓身呈圆桶状,鼓面同样以兽皮制成,于鼓底装有一组可调节音色的弹簧。若将弹簧拉紧,音色清脆,若将弹簧放松,音色则变得闷且黯淡;另外还有另一种改变音色的方法,那就是在另一鼓面上系有响线,以木棒敲击另一面,可发出特殊的沙沙声。使其音色略带沙沙声且变得朦胧。演奏时通常用两支硬木鼓槌击奏,在舞曲节奏中常换成钢丝材质的击槌敲奏,加强节奏的效果;小鼓和大鼓一样,也常被使用于制造效果上。小鼓其响亮且具穿透力的音色是它最大的特点,是管弦乐团和军乐团的常规乐器。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铃鼓
铃鼓,鼓框以木质制做,在鼓框附有许多小金属片的单面皮鼓,用手直接击奏。 音色清脆,演奏方式有许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左手持铃鼓,由右手敲击鼓面。

无固定音高打击乐器:三角铁
三角铁,主要由一根钢条折成三角形所制成,有大小两种:大的音色稍暗沉,小的声音较高且清脆。演奏时用一根金属槌敲打在三角铁上即可发出声音。

⑥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主干课程

包括《图片摄影》、《影视造型手段》、《影视剪辑》、《导演基础》、《影视声音》、《影片制作》、《特效CGI入门》、《电影导演创作》、《电影摄影创作》、《电影剪辑创作》、《电影录音创作》等。
艺术概论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论述一般艺术学的基本理论,揭示艺术的普遍规律。内容包括艺术本质论、艺术门类论、艺术发展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和艺术接受论等。通过教学,力求使学生较系统、较全面地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把握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从而为将来更自觉地投身于艺术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用教材:《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美学十五讲》凌继尧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新编文艺心理学》周冠生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中国电影史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依据中国电影的作品和电影理论的争鸣,介绍中国电影的发展、优秀电影作品以及重要的电影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电影人和作品,以及中国电影的传统和产业实践;把当代中国电影实践放在中国电影历史的潮流中观照,从而更好的投入到未来的电影实践中。
选用教材:《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舒晓鸣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电影史:理论与实践·重构中国电影史》(美)艾伦、戈梅里 着,李迅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年
《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2》 李道新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世界电影史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述世界电影的历史。依据世界电影的发展历程和电影理论的争鸣,介绍电影工业的发展、优秀电影作品、电影学派和思潮以及重要的电影人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做到初步了解世界电影发展史上的重要电影人和作品,以及主要电影观念、流派及其对电影创作的影响;将中国电影放在世界电影历史的发展中进行观照,师外国电影之经验,从而在今后从事影视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中,避免观念上的狭隘性和盲目性,树立勇于探索、善于借鉴的艺术精神,复兴、弘扬中华民族电影文化。
选用教材:《外国电影史》 郑亚玲、胡滨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参考书目:《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世界电影史》(法)乔治·萨杜尔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年
写作元素
预修课程: 无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和训练戏剧影视剧本创作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教学内容包括戏剧影视故事的构成与类型、构思与创造;戏剧影视剧本中动作的概念,动作与情节、人物的关系;悬念的特点和类型,悬念的设置与延宕,悬念与情节、与结局的关系;发现与突转的特点和类型,发现与突转在剧本创作中的运用。戏剧情境的作用;戏剧影视情境的构成与类型,一般性情境与戏剧性情境的区别,戏剧影视情境的构思与创造;戏剧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关系的特点与结构,人物关系与情节、场面的关系;语言的动作性和类型、细节的作用,细节与情节的关系。通过课堂讲授、构思指导、学生作业和作业讲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剧本创作的基本规律,初步具备创作剧本的能力。
选用教材:《编剧理论与技巧》顾仲彝 着,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
参考书目:《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美)约翰·霍华德·劳逊着,中国电影出版社1962年
《戏剧技巧》(美)乔治·贝克着,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故事》(美)罗伯特·麦基着,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年
《编剧理论与技法》陆军着,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表演基础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侧重为学生打下先期的表演基础,初识表演艺术的基本特性,学会观察体验分析生活;掌握基本表演元素:松弛、注意力集中、想象力、观察生活、态度;掌握组织舞台行动的方法,懂得运用复合行动塑造人物的艺术创作规律。培养学生从接触艺术伊始就认识到关注生活、分析生活乃至表现生活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掌握导演专业技能构成之一的表演技能。
选用教材:自编 参考书目:《话剧表演概论》 叶涛着,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
美术基础(素描、水粉)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院系选修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以指导实践形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课程主要包括:素描训练(静物,石膏,人像)、色彩训练 (水粉静物,水粉风景)、速写(人物,风景)。训练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构图能力,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深入了解光影的变化和特征。根据制作专业的特点,主要加强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的训练。
教 材:自编 参考书目:《素描的诀窍》(美)伯特·多德森着,蔡强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阿图尔.康勃夫素描全集》胡国强主编,陈聪编着,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年
《向大师学素描系列丛书》宋飞、郭琦等主编,吉林美术出版社2009年
《水粉风景写生技法》杨健健着,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年
音乐基础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院系选修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音乐欣赏所涉及的音乐审美、音乐构成、音乐体裁、艺术歌曲、交响音乐、交响乐种、室内音乐、歌剧艺术、影视音乐、芭蕾音乐、爵士音乐等,帮助学生学会把握基本音乐常识和主要体裁形式,了解不同时代、不同作品的风格特征,在戏剧实践中增强音乐悟性,基本具备复调思维、交响思维的良好艺术观念,基本具备鉴别、选择音乐的能力。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歌剧概论》钱苑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
灯光基础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一是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照明器材操作使用,以及一般的光的造型方法;二是能够掌握基本的光的语义,文法,叙事,表现,以及相关技法;三是基本能够从剧本内容出发设计布光和制造场景气氛。四是从美学审美的层面能够利用自然光线独立完成情景短片的布光任务。使学生了解影视布光基本原理和基本运用;了解光影加工和基本方法;具备基本的光影控制能力,特别是背景光和人物光的量化和管理能力。
选用教材:《影视照明技术》(美国)布莱恩·布朗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电影电视布光艺术》周化忠、赵志久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年
《大师镜头:低成本拍大片的100个高级技巧》(美)克里斯托弗·肯沃斯着 , 魏俊彦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
影视美学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阐述影视艺术美的内涵、本质和影视语言、影视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分析影视艺术史上一些代表性思潮与美学、哲学思潮的关系;研究影视审美的个体及社会心理特征。对一些争议较大的影视作品,运用美学理论进行评议。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影视媒介,树立正确的影视美学观,拓展对影视媒介的感悟和把握能力。
选用教材:《影视美学教程》史可扬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影视美学》彭吉象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影视美学导论》金丹元着,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国影视美学丛书》黄会林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美学原理新编》杨辛、甘霖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类型电影
预修课程: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述以好莱坞为主的类型电影的具体形态、模式和类型电影的发展,以及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裂变、危机等,对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和阐释。通过结合各种片例,以及相关文本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好莱坞电影模式,熟悉和掌握电影工业的现实意义,对电影产业文化和形态,以及大众文化、后现代文化等问题形成独立的判断。从而使得学生可以进行类型电影的创作。
选用教材:《类型电影教程》郝建 着,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书目:《好莱坞电影类型:历史、经典与叙事》张晓凌、詹姆斯季南着,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郑树森着,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电影艺术》David Bordwell, Kristin Thompson.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专业英语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述以电影制作为基础的专业英语。从我国专业电影制作的实际出发,参照好莱坞电影制作的范式、剧本等,为学生提过从电影前期准备、拍摄阶段、后期制作、发行放映等全过程的专业英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电影制作的专业英语。
选用教材:《电影专业英语》张仁凤、俞剑红着,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新东方?影响你一生的47部电影》新东方英语编辑部 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
《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英语电影视听说》徐志英 、邓杉、赵蓉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视听语言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主要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影视的视听语言同一般印刷媒体语言文字的本质性区别,以及电影视听语言自身的行为特质和构成规律。同时,要求学生解构地读解构成电影艺术的基本元素,以及电影元素通过具体作品整体意义上的整合,脱离原有的基于“印刷媒体”语言文字的“文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对于相应的“声画思维”/“电影思维”的建立。
选用教材:《影视视听语言》张菁、关玲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认识电影》(美)路易斯·贾内梯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7年
《电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
《影视语言》鲁涛着,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
图片摄影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主要内容:该课程属于摄影技术基础课程,以培养和实践学生对摄影的各种基础技术,如:镜头的光学性能、数字相机的结构、曝光技术控制等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摄影技术,完成复杂的光线设计和曝光控制。
选用教材:《摄影技术:影像艺术创作基础》毕根辉 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影像的创造: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图片摄影创作教学体系》(全彩)林韬着,电子 工业出版社 2012年 《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上、下册)美国纽约摄影学院编,中国摄影出版社 2010年
影视造型手段
预修课程:图片摄影 灯光基础 影视剪辑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主要内容:使学生们基本掌握专业级数码电视摄像机的操作使用(重点突出手动曝光和手动跟焦练习),以及电视摄像机一般的拍摄创作方法;系统的阐述主流影视在视觉创作方面的创作方式和审美习惯,同时兼顾实验电影在美学上的尝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世界电影在视觉方面的发展动态,掌握电影创作的基本规律与方法,立足于影视摄影的创作实践。
选用教材:《影视摄影艺术》(修订版)郑国恩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电影摄影画面创作》张会军着,中国电影出版社 《摄像与影像创作》顾欣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影视剪辑
预修课程:摄影类课程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在简要描述影视剪辑发展至今经历的四个重要历史时期,及对应的剪辑艺术美学观念的变化的同时,以视听语言构成的基础--“蒙太奇”,及技巧构成的基础--“动作剪辑形态”为核心,在深入分析研究“语言”和“剪辑技术元素”基础上,详细考察对应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二种剪辑形态--“情绪剪辑”和“理念剪辑”对传统技巧技法的进化与突破。在教学中一方面注重讲授影视剪辑与剪辑艺术基本发展、创作观念演进的过程,以及每一过程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讲授专业剪辑软件的使用技巧,并且结合实际的影片案列进行分析,构成,尤其“动作形态”基本剪辑原则与技巧、“情绪形态剪辑”和“理念形态剪辑”的特征,并融会贯通于电视节目诸种基本样式形态之中。
选用教材:《电影电视剪辑学》傅正义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电影语言的语法》(乌拉圭)丹尼艾尔·阿里洪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
《电视编辑与后期制作》(美)加里·安德森着,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年
《电视画面编辑》何苏六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
导演基础
预修课程:视听语言
课程性质:专业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述影视导演,包括影视导演艺术和影视导演工作的,如:影视导演的创作特质与工作特质,影视导演的个人素质与工作素质,影视导演的基本工作范围、及相应分工,影视导演的基本工作程序与工作方法;运用具有造型性和视觉张力的画面元素,及具有张力和表现力的蒙太奇语言(包括不同类型的蒙太奇语言),以完成基本的叙述与呈现的训练。
选用教材:《电影导演艺术教程》韩小磊着,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美)迈克尔·拉毕格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导演电影》(美)埃里克·舍曼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电影语言的语法》(乌拉圭)丹尼艾尔·阿里洪着,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
《电影艺术》DavidBordwell,KristinThompson.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影视制作流程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述从故事转换成动态影像的过程和步骤。重点讲述分镜头画面设计的艺术和技巧,通过实例以及实用的电影制作信息进行分解讲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通过简单的实践,使学生熟悉电影行业的一般规律和行业准则,为未来就业提供一些经验和基础。
选用教材:《从文字到影像--分镜头画面设计和电影制作流程》(美)贝格·莱特 着,何煜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场面调度:影像的运动》(美)卡茨着,陈阳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1年
《开拍之前:故事板的艺术》(美)约翰·哈特着,梁明、宋丽琛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

⑦ 想知道刘慈欣的《三体》的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 故事梗概

1、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

2、主要人物

汪淼:(《三体》)物理学教授,经由申玉菲进入科学边界,并开始了解“三体”游戏里虚拟的文明,领导研究的纳米材料还为地球防卫军获得ETO情报提供了技术支持。

云天明:(《死神永生》)身患癌症的他一出场就注定死去,而且在死前被剥夺了爱、亲情等一切与生有关的渴望,亲人希望他安乐死以减轻生活负担,世上唯一爱的人却希望取出他的大脑用于人类的太空实验;

因为恋慕的大学同窗程心所托,云天明放弃安乐死孤身进入太空,在三体舰队中获得了一些关于科技等的讯息,并以童话隐喻的形式传回地球。

3、故事梗概

一部:没有揭示那个宇宙文明的图景,其中的两大文明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图景,只是揭开了其面纱的一角。

二部: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

三部:随着时间的推移,黑暗森林理论形成了一门新的理论,即威慑理论。在罗辑高达百分之九十多的威慑度下,三体文明不敢轻举妄动,此时三体文明和地球文明达到了一个平衡状态。但随着罗辑的老去,有必要选取一名新的“执剑者”,来维持这一平衡。

(7)复调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三体》现象与中国科幻。

《三体》表现出来的这些优秀科幻作品的特质,预示了科幻文学发展的开阔未来。但非常遗憾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科幻小说长期以来发展得并不十分理想,能够达到像《三体》这种艺术水准和阅读吸引力的作品并不多见,像刘慈欣这样的作者也是凤毛麟角。

也就是说,《三体》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例外,具有不可复制性。《三体》的获奖既有令人喜悦的正面激励效果,也可能会带来某种盲目的乐观。可以设想,即使某位中国科学家现在获得了诺贝尔奖,人类能否因此就认为中国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已经站在了世界前列。

因而,在人们开始带有某种乐观的倾向去关注中国科幻创作时,更应该反思那些制约中国科幻发展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其实是多方面的,既有机制性的,也有文化传统方面的。

比如,一直以来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积极作用的认识不够全面,在与科学技术相关的人文关怀方面有所缺失,可能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三体

人民网-人民日报:《三体》现象与中国科幻

⑧ 有没有自己制作背景音乐的软件

只要您会简谱,做自己原创音乐,做伴奏,简谱打谱一起搞定,软件支持民乐音色等VST插件音色和效果器,让您的音乐之路,简单而高效!
CuteMIDI简谱作曲家(即:酷特简谱作曲家),目前国内功能最强的音乐制作软件,欢迎免费下载试用!
一:国内最强的简谱音乐制作软件
1、酷特简谱作曲家,是目前国内唯一支持VST音色插件的简谱音乐制作软件,支持无限的高品质音色扩充和调用,可以调用高品质的民乐音色,西洋乐器,打击乐等VST插件音色和效果器。
2、强大MIDI编辑功能,可以直接导入MIDI文件,不失真,可编辑MIDI控制码,可以做出渐强渐弱,渐快渐慢,弯音,颤音等音乐效果。以及中途变调,变速,变音色等等。
3、具备自动伴奏功能,只要你输入简谱,软件立刻可以根据您输入的旋律,自动配置各种风格的伴奏。让您瞬间体会自己的作品,配上不同伴奏的效果。
4、实时卡拉OK的功能。用户可以在伴奏制作完成后,马上以卡拉OK的方式,演奏,并保存为mp3文件,实时制作出原创小样。
二:强大的简谱打谱软件
1、酷特简谱作曲家,具有横向编辑和页面编辑两种模式。横向编辑模式,适合于音乐伴奏制作,使各个声部,按时间轴线对齐,一目了然。页面编辑模式,适合简谱排版,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功能。
2、简单高效的多种输入方法:共有鼠标输入,电脑键盘输入,脚本导入,电子琴输入,虚拟电子琴输入等5种输入方式,适合于不同的用户选用。最快的脚本导入功能,可以实现大规模的高速制谱,适合于出版,出书等业务。
3、智能排版。软件带有输入排版模式,和乐谱模式,具有灵活的横向音符间距控制,和行间距控制等功能。
4、符号的智能添加,可以将符号设置成默认位置,选中添加音符后,按 空格键即可准确添加符号。也可以一次同时添加几个符号。
5、可动态实现总谱,分谱的转换。当需要分谱时,只要选中要导出的一个或几个声部,即可输出对应的乐谱。不需要大量修改,大大减少了重复工作。
6、支持矢量图片输出,可用于高清排版,或出书。

⑨ 暗背景怎么抠图

要看图片暗到什么程度及暗背景的颜色,如果特别暗并且暗调区的颜色和主体图像颜色色值非常接近,处理起来就很麻烦了,只能凭经验处理。
暗调背景颜色如果和主体图像颜色,在色值上有些差别,比较好办,具体方法也很多。例如:头发部份与暗背景在一起。
方法一:适用于头发背景都接近于黑色的图像。
1、先CTRL+J把背景图层复制出来。
2、复制出来的图层,用CTRL+L色阶命令,把整个图像的暗调区域加亮,就是色阶命令最左端的白色滑块,向右移动,观查画面,达到能看清边界就可以了。
3、然后在复调亮的图层上抠图,得到选区后,再用CTRL+J复制背景层上的图像就可以了。
方法二:适用于头发颜色与背景颜色有些差别的图像。(这种图像用方法一,也可以)
1、改变图像颜色模式,图像菜单下\模式\选LAB模式
2、然后,在通道面板中,找到“明度”通道,在这个通道下抠图,得到选区后,返回图层。
说明一下,背景暗只要和主体有一点点颜色差别就比较容易抠出来,当然不换颜色模式也可以,在RGB,CMYK模式下,也可以直接就找颜色通道,看哪个通道比较清晰就用哪个通道,当然,上面说的两种方法配合起来用,效果更好些。

⑩ 关于贝多芬的资料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在父亲严厉苛刻的教育下度过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强、敏感激动的性格。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贝多芬一生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1部歌剧、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10)复调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家世背景

家世背景他的父亲约翰·范·贝多芬是科隆选帝侯宫廷的男高音歌手,兼钢琴与唱歌教师,因嗜酒影响全家生活。

其母玛丽亚·玛格达琳娜只活了41岁。

贝多芬是家中的第2个孩子(第一个早夭只活了6天),此后其母玛格达琳娜还相继诞下5个孩子,但只有两个男孩卡斯帕尔·安东·卡尔、尼古拉斯·约翰长大成人,他们在贝多芬的音乐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感情生活贝多芬始终没有找到终生伴侣,终生未娶,但是其情感经历是相当丰富的。

1800年,贝多芬被16岁的贵族小姐琪丽爱泰迷住。

由于出身的天壤之别,最终使他们劳燕分飞,使得当时深受耳疾扰的贝多芬差点为她自杀,并为她创作了《C小调月光奏鸣曲》。

1804年贝多芬与寡妇约瑟芬产生了感情,但二人最终因身份地位相差悬殊,失之交臂。

早年经历

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

1775年左右,4岁的贝多芬被父亲逼着学习钢琴、小提琴,其父愚蠢地想用强制性手段将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

1778年,8岁的贝多芬师从宫廷老管风琴师H·伊登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及管风琴,同年8月26日第一次登台演出。

1781年,11岁的贝多芬辍学,进入波恩剧院乐队当小乐师,有机会师从选帝侯宫廷管风琴师、指挥家和作曲家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布·聂弗,聂弗是位启蒙运动的参与者,对贝多芬一生影响很大。

1783年,13岁的贝多芬担任宫廷乐队的古钢琴独奏与伴奏,但无薪俸;同年根据德雷斯勒的进行曲改编为《钢琴变奏曲》(woO63),这是他正式发表的第一首作品,由德国音乐出版家J·M·格茨予以出版。

1785年至1786年,贝多芬转向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完成《三首钢琴奏鸣曲》(woO36)。

1787年春天,贝多芬第一次访问维也纳,见到31岁的莫扎特,其弹奏技术受到莫扎特的赞赏;同年结识比自己大9岁的华尔斯坦伯爵,他是贝多芬在艺术事业与经济上的重要支持者。

1790年,作曲家海顿去伦敦途经波恩,贝多芬结识海顿;同年受委托完成了两部清唱剧:《为约瑟夫二世逝世所作的悼念清唱剧》(woO87),这也是贝多芬第一部与政治沾上边的作品;以及《为利奥波德二世登基而作的清唱剧》(woO88)。

1792年11月,22岁的贝多芬在海顿等人的鼓励支持下离开故乡,开始拜海顿为师学习作曲,定居于维也纳。

维也纳初期

1793年,贝多芬改向莫扎特挚友,作曲家与教师J·B·申克学习对位法及音乐理论。

1794年,开始师从圣斯蒂芬大教堂阿尔布莱兹贝格学习对位法,向宫廷音乐总监安东尼奥·萨列里免费学习作曲;由于海顿忙于作第二次赴英演出的创作准备,师生两人性格不同又有音乐思想上的分歧,贝多芬向海顿的学习终于1794年中止。

1796年8月,在《维也纳杂志》上发表了贝多芬赠送给海顿的三首钢琴奏鸣曲(Op.2);同年开始出现耳聋现象。

1796至1797年创作完成《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15),并于1798年在捷克布拉格首演。

1799年,霍夫敏斯托于年底将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Op.13)予以出版。

1800年4月,《第一交响曲》(Op.21)、《降E大调七重奏》(Op.20)在维也纳皇家宫廷音乐会首演。

1801年,创作完成《升c小调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Op.27no.2),题献给朱丽塔·吉米尔茨伯爵夫人;同年还完成了《弦乐五重奏》(Op.29)、《弦乐四重奏》(Op.18)。

1802年,到海利根施塔特度夏,贝多芬已完全听不见声音,同年10月初给自己的兄弟写下着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完成《第二交响曲》,并重返维也纳。

成熟时期1803年,神剧《基督在橄榄山》、《A大调克鲁采小提琴奏鸣曲》首演;同年完成《第三钢琴协奏曲》。

1805年4月,《第三(英雄)交响曲》首演,贝多芬亲自担任指挥,此作是贝多芬进入创作成熟时期的重要标志;同年11月20日,歌剧《费德里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首演。

1806年,创作完成《拉兹莫夫斯基弦乐四重奏》、《第四钢琴协奏曲》、《第四交响曲》,以及小提琴协奏曲。

1808年12月,《第六(田园)交响曲》在维也纳剧院举行了首演。

1809年,《科里奥兰序曲》、《第五(命运)交响曲》、《C大调弥撒》相继问世。

1810年11月,《第五钢琴协奏曲》在莱比锡首演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贝多芬因耳聋已与许多亲友疏远。

1812年,创作完成《第七交响曲》与《第八交响曲》;翌年夏天创作完成《战争交响曲》。

创作晚期

1814年2月—3月,《第七交响曲》、《战争交响曲》相继再度上演,成为维也纳狂热事件。

1824至1825年,首次公演《第九交响曲》及其合唱;1825年3月,创作完成《庄严弥撒曲》。

1826年,《降B大调弦乐四重奏》完成并公演,歌剧《费德里奥》最后版本予以发行。

1827年,伦敦爱乐乐团赠予贝多芬100英镑,邀请他为乐团谱写《第十交响曲》,未及完成,贝多芬于同年3月26日与世长辞,终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