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苗族ppt背景图片素材
扩展阅读
疯女人的图片 2024-11-05 22:08:33
观音佛像高清图片 2024-11-05 21:40:43
忧伤的人物女图片素材 2024-11-05 21:32:55

苗族ppt背景图片素材

发布时间: 2022-06-17 20:20:14

A. 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素材

最好去看一本书:
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歌曲乐曲选
作者:
书号:
定价:RMB1.05
分类:J642.226.4
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3 上海
形态:19cm
--------------------------
再给你介绍一下土家族的打溜子。
"打溜子"又称"打家伙"、"打家业"等,是土家族地区流传最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器乐合奏,它历史悠久,曲牌繁多,技艺精湛,表现力丰富,是土家族独有的艺术形式。

土家族打溜子主要分布在湘西州酉水流域土家族聚居的永顺、龙山、保靖、古丈4县68个乡镇。土家族打溜子与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土家人的婚嫁、寿诞离不开打溜子,年节喜庆要打溜子,特别是土家族的传统舍巴日更是少不了打溜子。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的打溜子乐队,能将各类乐器的技巧融于一体,并充分发挥每件乐器的演奏技艺。一般多由3至4人合奏演出,故有"三人溜子"、"四人溜子"之分。如果是"五人溜子"的话,需增配一只唢呐,将吹打结合,更能增添喜庆、欢乐的气氛。

一、艺术特色

打溜子,是土家族逢年过节、婚娶祝寿、丰收迁居等喜庆节日活动中经常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又称打家伙、打路牌子。是由钩锣、溜子锣、头钹、二钹等四件金属 体鸣乐器组成的,有的地区在合奏中还加用唢呐,称为五支家伙。打溜子在奏法上 句句相溜,形成规律,故而得名。溜子曲牌有百首之多,广为流传的有《画眉跳枝》、《野鹿含花》、《四进门》、《燕子拍翅》等,颇具特色。

"打溜子"乐班由五人组成,分别为鼓、锣、勾锣、双钹(分头钹、二钹,亦称上下手)。双钹音色别致,一高一低,一亮一哑,形成鲜明对比,可根据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以及敲击钹的不同部位而奏出多种音色。富有极强的模仿力,故很多曲牌以鸟兽动态而名,如"燕平翅"、"风点头"、"凤凰闪翅"、"龙虎斗"、"龙摆尾"等,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打溜子"曲谱,有文谱、武谱之分,文谱用于红、白喜事礼仪,武谱用于除用于喜事之外,还用于玩灯(舞狮、舞龙)等。县歌舞团演出的《打起溜子迎稀客》曾获文化部"蒲公英"比赛银奖。

打溜子乐队编制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四件打击乐器组成,加唢呐演奏的情况比较少。

马锣又叫小锣或钩锣,发音清脆尖亮。是合奏中的高音乐器兼指挥,除独奏、领奏外,常用掩音奏法(即敲击后让声音立即休止),使节奏进行活泼,富于弹性。另外,马锣亦常与头钹齐奏,以加强强拍的节奏。

头钹、二钹的面径较汉族钹宽,比较薄,发音明亮柔和,是合奏中的中音乐器。演奏时,头钹多奏强拍、次强拍,把握演奏中的节奏;二钹多奏弱拍,切分节奏音型变换多样,加花密集频繁,演奏起来技巧性很强,一般人不易掌握,但他的艺术效果很独特,是打溜子中非常有色彩有个性的-个部分。钹的基本技法有闷击、亮击、侧击三种,但在演奏中其节奏音型变换无穷,非常复杂,技艺要求很高。

溜子锣即大锣溜子锣,又称田锣、堂锣。是土家族、布依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 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桑植、永顺、保靖、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响铜制成,外形如盘,锣面平坦无脐,锣壁较厚,锣身不镟光留有锤锻痕迹。锣面直 径33厘米左右、锣边宽3.5厘米~4厘米,锣边一侧钻孔系绳。锣棰木棒制成,长20厘米,头大尾小,棰头不包绸布。 ,质厚坚实,发音宏亮,锣槌不用布包头,由一根长约六寸、头大尾小的木头槌敲击锣面。溜子锣是合奏中的骨干和低音乐器。演奏技法有击心、击边、轻击、重击、延长及迫锣等。

演奏时,左手提锣绳,右手执锣棰敲击锣面中心,发音洪亮,音色圆润。奏法较多,有击锣 心、击锣边、轻击、重击、延长音、"迫锣"(又称"揣锣")等奏法。土家族用于打击乐器 合奏"打溜子"。是器乐合奏中的低音乐器,常用以奏出乐曲的骨干节拍、段落和结尾,经 常与钩锣交错配合演奏;布依族用于佛教仪式。

打溜子演奏时四人站立,头钹对二钹,马锣对溜子锣,围成一圈或半圈演奏。

"打溜子"曲目繁多,内容丰富。既有婚嫁专用曲牌,也有适合年节和摆手节等多种场合的通用曲牌。曲牌不同,锣、钹的打法也就不一样。如马锣有单锣、花锣之分;土锣有敞锣、逼锣、闷锣之别。钹则分亮打、闷打、侧打、揉打、挤钹、盖边等。演奏时,四种乐器以马锣为中心,头钹二钹交错敲击,土锣适时插入,巧妙配合,可以打奏出轻重缓急有序、抑扬顿挫有节,神韵兼俱的"导板"、"扬歌"、"穿号儿"、"鸡婆唱蛋"、"阳雀叫春"、"猛虎下山"、"龙摆尾"等优美曲牌。

打溜子曲牌据传有二百多首,目前流传的尚有一百多首。曲目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泛,如叙述劳动生活的曲牌有《铁匠打铁》、《大纺车》、《小纺车》、《弹棉花》等;描绘动物生活画面的曲牌有《八哥洗澡》、《野鹿衔花》、《金鸡拍翅》、《牛搽痒》、《鸡婆生蛋》、《鸭子扑水》、《双龙出洞》、《喜鹊落梅》等;表现山区情景的曲牌有《风吹牡丹》、《鲤鱼晒花》、《马娘子上树》、《古树盘根》等。

打溜子曲牌的结构类型常见的有:-个曲牌的独立演奏;一个曲牌的反复变奏;多个曲牌的联缀;在简短的引子和头子后,接一个充分发展变化的曲牌(民间把这部分叫做"溜子");在"溜子"结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曲牌联缀中回旋、循环的特点等。

打溜子是土家族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演奏形式,每当迎亲、进新居、庆丰收、以及三月三等喜庆节日,各村户之间常常举行竞赛,平时亦常用于自娱。

二、传承意义

打溜子风格古朴,节奏鲜明,旋律优美,曲调多变,被称为"土家族的交响乐"。在我国少数民族器乐艺术中,打溜子独特的组合、精湛的演奏技艺自成系统,具有极大的代表性。它不仅能为民族学、社会学的研究提供不可忽略的重要材料,也可作为音乐学中音色旋律学研究的极其珍贵的原生性文化标本之一。

1949年以来,打溜子先后被国家艺术团体介绍到美国、德国、波兰、俄罗斯等国家,产生了强烈反响,引起巨大轰动。
-----------------------
再给你介绍一下苗族鼓舞:
湘西苗族鼓舞,使我国苗族地区最独特的舞蹈艺术,流传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吉首市和凤凰、泸溪、保靖、花垣、古丈等县。在湘西,苗族鼓乐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社会功利作用。每逢春节或苗族盛大节日,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到坪场进行鼓舞表演赛。鼓舞是湘西苗族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以鼓乐指挥生产劳动,以鼓乐传播民族文化,以鼓乐娱乐身心,它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种类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它不但反映苗族任民的生活状态、劳动习惯,还表达男女爱情及审美情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湘西的苗鼓有庆年、庆神两种,随着苗族人民审美情趣和鼓乐承传的变化,一般在农历"四月八"、每年春节前后、赶秋、椎牛、丰收喜庆、婚嫁、迎宾客等重大活动里,他们都以鼓乐相迎,以鼓乐作为抒发自己情感的特殊方式。苗鼓溯源,笔者赞同苗族学者石启贵的观点,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论述:"苗人在环境上,苦于种族、政治、经济之压迫,无以进展,故文化知识较落人后,而所居之地,又在荒山峡谷之间,出作入息,少与汉人接近,坐井观天,孤陋寡闻。若不寻求一种娱乐,则不足以资人生乐趣、提高思想、活跃精神、促进健康,而有裨益于人身者,仅鼓乐一项。"此时,苗鼓的社会功利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苗族鼓乐最具有舞蹈特色,因为苗族鼓乐常常伴随着舞蹈,它是音乐、舞蹈的完美结合。在我州。苗族鼓乐称为鼓舞,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苗族文化、历史与审美的因素,苗鼓舞通过叙事性的表演方式,构成了湘西苗族鼓乐的独特个性;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舞蹈动作,再现了湘西苗族人民生活、劳动的图画,可以说它是一幅湘西苗族人的历史画卷。

西苗鼓演奏最突出的形式为打鼓和打边,这是其它民族鼓乐所没有的表演方式。打鼓和打边是鼓点和鼓边相互配合的演奏方法,一人打鼓,一人打边,鼓点为主奏,鼓边为伴奏。在打鼓面时,在鼓点节奏中可以找到其基本规律,鼓点的基本节奏型有"一点鼓"、"三点鼓"、"五点鼓"、"七点鼓"、"九点鼓"、"十一点鼓"及"六槌",所有苗族鼓乐基本演奏形式就是这样。苗族鼓点有时会有些变化,但其节奏大部分还是属于其基本节奏型。打边是一种固定节奏,起着指挥鼓乐的作用,打边分为单打和双打,它能渲染整个鼓乐的情绪和气氛。湘西苗鼓技法独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就体载形式而言,它有单人鼓舞、双人花鼓舞、四人跳鼓、团圆鼓舞。就击鼓槌法而言,可分为握槌、卡槌、抓槌、松槌等多种击法,在与舞蹈动作的配合中,苗鼓具有规范的套路,它能模仿猴、鸡、雀展翅等动作,体现了苗族鼓乐的表演性和叙事性。

鼓舞的内容:鼓舞动作的内容主要分为生产劳动、生活习俗、武功拳术和动物动作四大类。生产劳动动作如犁田、挖土、种地、插秧、挑谷、晒谷、挑煤、扯炉、送粮、上山、下山等;生活习俗动作如打粑粑、梳头、挑花、织布、纺织、推磨、洗菜、淘米、煮饭、洗衣等;武功拳术动作如雪花盖顶、舞挡、背箭、拳术等;动物动作如猴子上树、猴子打包谷、抓痒、猫儿洗脸、抖痒、狮子滚绣球等。

鼓舞的节奏:在湘西苗族中鼓舞的节奏各地不同。如花垣、保靖、吉首等县市和古丈的一部分地区,鼓点和鼓边打法独具特色,伴奏常在双边,以双手一快一慢来调节节奏。即左手打两拍,右手打一拍,打到高涨时,敲边鼓也随之加快。在花垣县境内还有一种鼓点,节奏极为复杂,敲边左手节奏为2/4拍,右手则打3/4拍,即左右手同时打第一拍,右手第二拍,左手停,右手打第三拍与左手打第二拍同时进行。这种千变万化的节奏主要用于鼓舞表演中的拳术动作。因动作复杂,会打这种鼓舞的人不多。
苗族鼓舞节奏非常复杂,用不同的节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常见的节奏有3/4、2/4、4/4三种,极少数人打出3/8的节奏来。表演时动作明快,如行云雷电,似高山流水,鼓手两手不弯曲,节奏重且有力,如精武表演。

为营造更为活泼的气氛,苗族鼓舞除敲边伴奏外,还配上了铜锣、唢呐、土号等乐器,大型活动时还加二胡、三弦等乐器伴奏,场内气氛十分热烈火暴。

鼓舞的基本步伐:鼓舞的基本步伐有四种:1、三步。即左右脚在前面交叉替换,用表演生产劳动动作,如插秧、挑谷、等动作;2、前面小踢腿步和两边跳小踢腿步。此步伐为女子鼓舞动作,其动作幅度不大,柔软优美。此步伐源于古时女子因无镜照面,借水显影,故而形成小踢腿动作;3、滚翻身法。即打鼓时身体滚翻,方向不一,旋转打鼓,灵活轻快,变化多端,用于表演上山、下山、过坳等动作;4、踩三角走三步。此类步伐主要用于表演武术动作;表演时眼扫两边,挡住刀枪,防卸袭击,动作干净,出手有力,变幻无常,最高境界打出3/8节奏,这种打法现今仍然用于锻炼身体。

表演鼓舞的着装:表演鼓舞的男女穿节日盛装,男子上穿合身满襟衣短衣,无领,胸部及下边滚花边,下着长花裙(巴裙)或大口花裤,脚穿男式船头花鞋,夏天多穿麻草鞋,头戴丝绒大黑头帕或花帕,耳挂碗口大小银耳环,颈部配一至三根银项圈,手戴银手镯。女子更为隆重,头戴银帽或重叠大黑头帕或花帕,耳饰龙头耳环、瓜子耳环,颈部配三至八根银花项圈,手戴二至四幅银手镯。胸挂银链、银花、银牙签、银铃、银蝴蝶、银牌、银披肩等装饰品,身穿镶花大肩衣,下穿百褶裙或镶花大花裤,腰系绣花围腰,脚穿女式绣花鞋。男女服装色彩艳丽,耀眼夺目。一场鼓舞表演,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苗族服饰展演会,更是一道精美的苗族文化大餐。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湘西苗族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B. 能代表苗族的东西有那些 作为logo的素材

C. ppt背景素材 ppt背景模板 ppt背景图片大全

ppt背景素材网址: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sf=1&fmq=&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ppt%B1%B3%BE%B0%CB%D8%B2%C4&s=0
ppt背景模版网址: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sf=1&fmq=&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ppt%B1%B3%BE%B0%C4%A3%B0%E6&s=0
ppt背景图片大全网址: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fr=&sf=1&fmq=&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ppt%B1%B3%BE%B0%CD%BC%C6%AC%B4%F3%C8%AB&s=0

D. 唯美淡雅PPT背景图片

淡雅ppt背景图片:打包下载大量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1d8130100f9i8.html
ppt模板ppt素材ppt图片ppt背景图片音乐收集ing
ppt模板ppt素材ppt图片ppt背景图片音乐收集ing:

E. 收大量适合做PPT背景的图片

http://hi..com/%D3%C0%BA%E3%B5%C4%CD%A3%D7%A4/album/%C7%E5%B5%AD%B5%E4%D1%C5ppt%B1%B3%BE%B0
这是我收集的清淡典雅的ppt背景,真的喜欢的话,说一声,我再发一份给你哈O(∩_∩)O

F. ppt背景图片素材

你上网搜索一下千图网这个网站,提供高清图片素材,PSD素材、PPT模板、网页模板、图标下载、设计字体
矢量素材。

G. 苗族建筑 服饰 特色的一些素材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苗家以鸡、鸭为待客的佳肴,而且视其心、肝最为珍贵。苗族人忌食狗肉。苗族祖先神位所在的地方不让人坐,也不许人们在家里或在夜间吹口哨。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 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吃年饭是苗家人最神圣的时刻,全家必须团聚,此时,特别忌讳外人来串门,认为在新的一年里全家都不得安宁。为了让外人知道主人在吃饭,饭前要放一阵鞭炮,然后半掩一扇门,外人见到,就不会进屋打扰主人吃年饭 。

苗族人民虽然世世代代居住在偏僻山乡,但思想纯朴,对于礼仪十分讲究。

幼辈见长辈。凡是幼辈见了长辈,不管是男是女,是熟识还是初次相见,都必须说话诚恳,行为恭敬,笑脸相迎,并要用一定的尊敬词语相称。若是幼辈正在行走,见了老人或长辈,必须立定;若是幼辈正在坐着,长辈来了,应该立即起立让坐。眼睛要平视,双手要放下。如遇到自己不相识的长辈,对方年龄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男的称呼为“得讷”,女的称呼为“得目”。如年龄再大一点的,男的称呼为“阿打”(外公)或“阿内能共”“阿内能果”(老人家),女的称呼为“阿达”(外婆)或“阿内能共”。称呼完毕后,幼辈才能坐下或相辞而去。

平辈见平辈。凡是平辈相见,必须点头招呼。若是相识的,要用固定称谓相呼;如果不相识,男的可称之为“阿郎”(大哥)或“把秋”(老表),女的可称之为“阿娅”(大姐)。

长辈见幼辈。凡是长辈见幼辈,一般都要行点头礼。相识的按固定称谓相呼;不相识的,如果是壮年,男的可称呼为“得那”,女的可称呼为“阿娅”。如果对方是幼年.无论男女,都可称呼为“得苟”(小弟弟、小妹妹)。

杂礼。老人或长者与青年或幼辈一起走路时,青年人或幼辈必须让老人或长辈走在前头。老幼同桌吃饭时,上坐老人,下坐壮年,两边坐位一般人都可就坐。老幼同在地楼上的火坑边入座烤火叙谈时,靠近中柱的那一方,习惯让客人、长辈或老人坐。其他方面,随意自由。

苗族现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739. 8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瑫语族苗语支。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手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跳花节”。“跳花节”是以吹芦笙伴歌舞为主要特色的文化盛会,同时也是苗族服饰精彩展示的大好时机。
苗族过去盛行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较大的节日是“西松”(祭祖),每年秋后举行一次。斗牛(牛斗牛)是苗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活动,每年正月、端阳、火把、中秋等佳节都要举行斗牛活动。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绚丽多姿的苗族服饰
苗族自治地区
建国后,先后成立有: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2年7月1日)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1952年11月26日)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1954年11月11日)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1956年11月30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

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4月1日)

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63年9月11日)

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1966年2月11日)

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1981年12月31日)

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

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7日)

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3年11月11日)

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12月1日)

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0日)

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4年11月13日)

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1985年)

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85年)

两位苗族妇女正在制作彩色皮纸。贵州省丹寨县石桥堡的白皮纸制作工艺已有1000多年历史。1000多年来,当地苗族群众借鉴汉族的造纸技术,以当地丰富的树皮、杉根来制作白皮纸,其造纸工艺与明代宋应星着的《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法大体相似,保持了中国古代生产皮纸的传统。
日常食俗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多先把稻谷晒干(或炕干)倒入碓中舂去米糠,现舂现吃,每次舂3—5斤。现在不少地方已用电力、水力碾米了。苗族做饭常把淘过的米加入6—7倍的水煮,半熟后滗去米汤,放入木甑中蒸熟即成。也有将包谷、小麦、小米掺入一起煮、蒸的。包谷和荞麦则用石磨推成面粉或粒状食用。多把面粉用水和匀后,倒入水甑,蒸熟作为主食,广西、云贵交界处的苗族称之为“面面饭”。四川省境内的苗族,把用小麦、荞麦或玉米面做成的面条与其他主食搭配食用。贵州一些地区的苗族有把燕麦蒸熟,就原锅文火焙干、脆,然后磨成粉,炒熟作为日常主食。苗族民间以糯米为贵,将糯米饭作为丰收和吉祥的象征。食用糯米时,有时也先将糯米蒸熟,然后趁热倒入木槽内,用锤捶打成泥,再用手扯成小圆团,以木板压平,待完全冷却后用山泉水浸泡,随时换水,可存放4—5个月,吃时烧、烤、炸均可。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油炸粑粑是先把粘米和少量的黄豆浸泡后,打成浆状,再把打好的稠浆舀入铁皮制成的模具内放入滚油中炸,呈金黄色即可。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狗肉性热,有暖腹健胃,强食滋补的作用。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例如用黄豆浆不滤渣,煮成“连渣汤”;将豆浆与嫩白菜同煮,然后点石膏水做成“菜豆腐”,都是下饭的日常菜。住在高寒山区的苗族,仍喜欢用白水将蔬菜煮成淡菜,蘸各种“蘸水”吃。四川的苗族还把豆浆做成豆花,用以待客。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伏天时还要加入一些鱼香菜、木姜,开胃爽口,帮助消化。夏天在黔东南,客人进门,主人总先送上酸汤,喝罢顿觉酸凉解渴。广西的苗族在冬春时节喜用辣椒骨做的酸辣汤菜。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湖南的苗族把这腌制食品的方法称为“鲊”。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腌制猪肉前,先将鲜肉切成大块,然后一层肉、一层盐,层层相压。三天后生盐溶化浸入肉内,再烧些糯米饭同甜糟酒混后,和肉块一起擦搓,最后放一些辣椒粉及其他配料,把坛口密封,随吃随取。用此法腌制的肉类,一般可保存1—2年。酸坛还可腌制酸鱼、酸菜。此外,苗族也用熏腊肉方法保存各种家畜、家禽肉。川南苗族常在冬天宰杀年猪,把猪肉用盐浸后吊于火炉上,用杨树枝或其他柴草烧烟熏烤。熏干水分,便取下储藏。这种烟熏腊的众风味独特,常用于待客,并能储藏2—3年不变质。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对、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咂酒别具一格,饮时用竹管插入瓮内,饮者沿酒瓮围成一圈,由长者先饮,然后再由左而右,依次轮转。酒汁吸完后可再冲入饮用水,直至淡而无味时止。咂酒一经开坛,剩酒无论浓淡,均不复再用。逢年过节,家家还都做糯米甜酒。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制作时,先将油、盐、姜、茗茶入锅同炒,待油冒烟后加清水煮沸,然后滤渣,再把茶水倒入放有玉米、花生、米花或糯米的碗里,适当地加些葱花、蒜叶、胡椒粉和山胡椒后,即可饮用。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又称百果茶)。除茶外,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苗族同胞举行苗家火龙闹元宵活动。贵州省黔东南台江县舞火龙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
节庆、礼仪、祭祀食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如:吃鸭节、吃新节、杀鱼节、采茶节等。过节除备酒肉外,还要必备节令食品。如:吃鸭节时,家家都要宰鸭子,并用鸭肉和米一起煮成稀饭食用;在吃新节时,要用新米做饭,新米酿酒,就连菜和鱼,都要刚摘、刚出塘;过杀鱼节时多在江边,由妇女带上饭、腊肉、香肠等酒菜,等在河边,只要捉到鱼,即燃起篝火,架锅煮鱼直到尽兴方归。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苗年一般先在正月第一个卯日,历时三、五天或十五天。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备足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互相馈赠。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吃“吃牯脏”,又称“祭鼓节”。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糯米饭是苗族节庆、社交活动中的必备食品,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许多地区的苗族常用糯米面做成汤圆,也作为节日期间的一种食品。无论婚丧嫁娶必须备有酒、酸肉、酸鱼,否则视为失礼。迎接贵客时,苗族人民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婚礼上,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 苗族的节日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鲊、捣鱼(也吃酸汤鱼)等。

H. 幻灯片背景图片大全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B%C3%B5%C6%C6%AC%B1%B3%BE%B0%CD%BC%C6%AC%B4%F3%C8%AB

I. ppt背景图片大全 唯美

PPT模板下载http://www.leawo.cn/ND_upload.php
ppt背景图片 | ppt制作 | 清新淡雅ppt模板 | 节日ppt模板 | 婚庆PPT模板 | 教学课件ppt模板 | 关于党的ppt模板 | 商务ppt模板 | 旅游ppt模板 | 动态ppt模板 | 中国风ppt模板 | 个人简历PPT模板 | 动植物PPT模板 | 卡通PPT模板 | 工作总结ppt模板 | 其它ppt模板 |
PPT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素材 | ppt图标素材 | ppt边框素材 | ppt背景音乐素材 | ppt商业图片素材 | ppt节庆图片素材 | ppt金融图片素材 | 其他ppt素材 |

J. 提供一些适合做幻灯片第一张的背景图片

黑色梦幻背景素材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ky_genie&_dir=%2F14288888

彩色梦幻背景素材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ky_genie&_dir=%2F14288899

Cool 背景素材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ky_genie&_dir=%2F14288933

适合签名图片素材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ky_genie&_dir=%2F28793162

心型图片: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ky_genie&_dir=%2F28791287

宝宝蒙版出品(绝对推荐,不但多而且很精致)
http://bobo4.com/png.asp

网上收集的蒙版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ky_genie&_dir=%2F14289106

很漂亮的说~比较多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ky_genie&_dir=%2F14356551

1228个哦~多
http://www.dabaoku.com/sucai/logo/logo/index.htm

一般拉
http://www.sucaiw.com/Allpic.asp?sortid=2&picpath=LOGO%CB%D8%B2%C44

超可爱
http://post..com/f?kz=77595768

一般咯
http://post..com/f?kz=80421164

静态的~粉漂亮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ky_genie&_dir=%2F15346729

韩国的~超稀饭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ky_genie&_dir=%2F14289678

这个比较可爱
http://post..com/f?kz=79204211

动态可爱~
http://post..com/f?kz=69843369

~蛮可爱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sky_genie&_dir=%2F14290358

好象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