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有日本文学特色的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不会说话的猫搞笑图片 2025-01-15 13:46:22
晚睡对身体哪里不好图片 2025-01-15 13:41:28

有日本文学特色的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6-14 01:35:39

Ⅰ 日本文学有哪些特点,特点是什么

日本的文学的特点就是文章短小,并且他的风格是比较细腻的,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描写又是比较含蓄的,可以说日本的文学和中国的文学在某些方面是有着类似情况的。但是如果要将日本的文学和中国的文学进行一个对比,日本的文学作品结构都是比较简单的,中国的文学作品结构较为复杂。所以在人们阅读日本文学的时候,反而很容易就能明白文章的意思,但是人们在去阅读中国文学的时候,反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才可以明白文章的意思。

日本在早期的文学上是模仿其他人的,因为这样模仿的艺术可以大大的加速他们文学的发展。比如日本模仿了我们中国的文化,但又在上面增添了一些他们国家的特色,让整篇文章变得和谐。

Ⅱ 日本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1、日本文学形式在近代前大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从古代开始,短歌形式的文学最为发达,后来发展为连歌、俳谐、俳句等,迄今不衰。

2、文学性格纤细、含蓄。自古以来日本自上而下的改革,对文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明治维新以前,在日本文学中几乎听不到强烈的社会抗议的呼声。

3、日本的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江户时期的“闲寂”,主要是在和歌的基础上发展和提炼出来的。这些理论都是和作家向往的优美境界联系在一起的。

4、长于摹仿,变革迅速。大化革新后,日本全面向中国大陆开放。汉字、汉语乃至汉诗、汉文,原样移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学的重要分支——汉文学。在吸收中国文学的同时,日本创造了变体汉文、假名、和汉混体文,大量吸收中国词汇,创作了独具民族形式的文学作品。

5、日本文学总体上是文字比较凄清冷艳,文笔很细腻,文风给人感觉非常清爽,很干净,言辞含蓄,即使是性方面的描写也非常隐晦。

(2)有日本文学特色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日本文学起源

上古日本文学兴于八世纪,日本直到中国的汉字传入之后才开始有书写系统,但在最早汉字尚未能适用于书写日语时,中国文言文仍是唯一的文学形式。

直到后来才发展出能够用于表记日语的万叶假名(万叶仮名) ,纯 日本文学粹假借一套指定汉字的发音来表记日文诗歌。在日本奈良时代所创作的作品包括712年的《古事记》、720年的《日本书纪》和759年的《万叶集》等。

此时在文学创作上所使用的日文,无论在语法和音韵等方面更接近上古日语,与后来的日文有明显的差别。甚至同时各地方言上的差异还很明显。

参考资料:网络-日本文学

Ⅲ 日本文化有什么特点啊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系统各异的东西方文化的并存和混合的产物。用我的话来说,不妨叫做“杂交文化”。其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比如政治体制,既学习了西方的议会政治,又保留了传统的天皇制度,属于新旧政治的混合体。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结合,西装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间加西式客厅。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

2、均一性

日本文化不受地区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不能说日本各地的风俗习惯没有差别,但是比较之下相对很小。风俗习惯、人的思维和行为等等大相径庭。

比如:日本没有一个地方不把“刺身”(生鱼片)和“お寿司”(寿司)作为美味佳肴的,也没有一个地方不吃“生卵”(生鸡蛋),不喝“味噌汁”(大酱汤)的。狭窄的国土,众多的人口,日本人长期以来养成了重视集体和国家的习惯,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3)有日本文学特色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在日本,樱花被视为吉祥之物。在传统的婚礼等喜庆场合,经常要饮用一种在盐浸的樱花瓣里加入开水的樱花汤,便是取樱花的吉利之义。樱花盛开的四月,也正是入学、就职的时节,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樱花又代表了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未来形象。

除此之外,在日本到处都是用樱花命名的街道、车站、市镇、商标、饭菜、茶点、汤饮。

文学家写咏樱诗,画家绘樱花图,音乐家谱赞樱曲,银行印出樱花图案的钞票,工场制出樱花工艺品,电视台以樱花为背景作节目,还特别办了报告樱花开放动态的专栏等,樱花的魅力和影响力渗透到了日本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日本也称为“樱花之国”。

Ⅳ 高人: 快告诉我日本现代设计的背景及风格特征 快啊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日
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
进步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期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
,甲午战争以后占领台湾,日俄战争以后进入辽东半岛,1910年
兼并朝鲜,直到1931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41年发动太平洋
战争,基本没有进入真正的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
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因而,虽然有过一些零碎的设计探索,但
始终没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1953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
,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
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
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学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才培养的复杂
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
而日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这样显着的成就,也是设计
理论非常重视的课题。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的非西方国家,唯一的亚洲国家,
它的工业革命比各国迟到100年以上,它的民族传统、设计风格、
文化根源与西方格格不入。因而,它如何能够发展自己具有世界
竞争水平的设计,就更加令人感兴趣了。

日本国土虽然狭小,但是人口总多,在一个小于美国加利福
尼亚州的领土上,居然能够容乃下1.3亿人口,可见居住空间下载
是日本人生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殊的背景,在日本的传统设计
与现代设计中都得到鲜明的体现。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借鉴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
的,公元7世纪到9世纪从中国学习文化,乃至文化的借鉴;明治
维新之后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
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的企业管理技
术和科学技术,等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消化,
达到融汇贯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日本的设计发展
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因此,从传统的日本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国
、韩国的影响;从日本现代设计中;从日本的现代设计中,则可
以看到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学习外国先
进经验最好的学生,但是,也是最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本
国国情结合,发展自己独特体系的国家。因此,不能说日本的经
验仅仅是建立在抄袭别人经验之上。日本多年学习的历史,造就
了一种超级的消化和选择机制,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
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使日本的文化、
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而日本的设计也因而具有自己非常特殊
的形式。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和现代双轨并行
体制,针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
轨并行的。世界上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候能够完整保持
、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也很少有国家能够使两者并
存,同样得到发扬光大。日本在这方面为世界,特别是为那些具
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样板。

日本的设计具有非常与众不同的特点,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开始发展现代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也没有因为现代化而
破坏。它的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一样,都达到几乎完美的地步,
无论是日本的陶瓷、传统工艺品、传统服饰、传统建筑、传统文
化的设计如茶道、花道、盆景设计。还是现代设计,如汽车、家
电、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都
是令人侧目的。

设计评论家厄尔 j.v.Earle 认为日本设计可以终结成两大类
,即:

1>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

2>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与简朴的。

他的这种看法和分析,基本上可以说是指出了日本设计的形式
风格特征,比较倾向表面分析。
对于日本设计形式之所以存在这
两个方面的特征,他倒没有做出结论。其实,这两种风格并存的
原因,存在于日本文化中的双重性之中,这种双重性是指:

1>日本文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并存特征;

2>日本文化中华贵与单纯、俭朴并存特征。

对于这个特征,日本学者Masara Katusumie 说:日本人把折
衷主义当作一种优点来吸收,并且利用折衷主义来增加他们生活
的多样性,使生活更加丰富。

日本文化中出现这种双重性或者折衷性的原因比较复杂,大约
可以归纳为几个因素:

1>因为日本文化中的模式和类型众多,日本人珍惜他们辛辛
苦苦学习和发展的每一个文化体系、每一个文化模式,每一个文
化类型,不希望、也努力做到不会出现以某一个文化类型、体系
压倒另外一个的情况,尽量做到兼收并蓄、尽量做到文化的多元
化,所以他们使每一个模式和类型都得到发挥。目前日本设计中
的两种类型并存的情况,特别是日本人对这种并存的满意,其实
是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如果要了解日本对于文化多元性的容忍水平,从他们对于宗
教的态度来看,就可以了解到。自己本身的宗教,或者民族宗教
是神道信仰;7世纪开始从中国传入佛教,很快得到发展和广泛流
传;17世纪前后欧洲人把基督教传入日本。长期以来,日本都是
三种基本宗教并存,基本没有出现某种压抑某种的情况,文化多
元的程度可见一斑。从某个角度来说,日本的历史是吸收外国文
化的精华,使之成为自己文化的组成部分的一个长期的、连续不
断的历史过程。

2>另外一个因素,是日本人的哲学观念影响。他们一向认为世
界的发展是比较辨证的,宇宙的一切都像四季,变化交替,周而
复始、循环不已,因此在设计上不追求永世不变的单一标准,而
更加具有宽容,在观念上和设计上更加具有高度的弹性。

比较多的人对日本传统文化能够顺利地与现代文化接轨,而不
象其他亚洲国家那样需要经过痛心疾首的研究,唯恐国粹在现代
化的过程中被蚕食或破坏非常感兴趣。原因是什么呢?日本文化
之所以能够与现代文化顺利接轨,究其原因,归结起来看,应该
说有以下几个要点是具有决定作用的:

1>日本的传统文化基础是大众的,而非贵族的;

2>日本传统文化的单一种族基础,使这种文化能够穿越阶级隔
阂而成为全民的文化。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全国人民都是
一个种族,这种高度单一的文化特征,的确减少了文化过渡时的
种种障碍,国家狭小,民族单一,因而文化比较容易成为全民的
。这是与西方现代文化接轨时非常重要的因素。

3>日本重视集团和团体,而轻视个人,因此文化可以兼而具有
活跃和稳定的双重特征。
这种因素,对于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现
代文化的结合也非常有意义。

日本的几个宗教信仰和历史发展阶段都对日本的设计带来本质
的影响作用。比如:

1>日本人传统的神道信仰——对于自然、祖宗的尊敬和崇拜,
形成日本人对于自然风格的高度喜爱,并且形成了干净、整洁的
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特征。

2>日本人对于佛教禅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简朴、单纯、自
然的文化。并且喜欢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在思想上也推
崇老庄的无为学说,精神上推崇退隐化、自我控制、自我修养、
以小我为中心的内心世界和孔孟的大我、次序、仁人、中庸、外
部体系同时并存。

3>日本17世纪到19世纪经历了高度商业化的江户时期——这个
阶段,日本商业文化高度发展,形成大众、都市文化,形成日本
人重视和喜爱奢华平面装饰特征、喜欢商业修饰和大众化的文化
特征,是日本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在平面设计
上体现丰富。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占领时期——形成日本人消费社会
的趋向、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特征。

5>朝鲜战争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形成日本人对高科技的
喜好的文化特征。

日本传统文化讲究三个基本立场,这个三个基本立场都反映在
日本传统与现代设计中,这三个立场是:

1>wabi:含义是一无所有、零、有限;

2>sabi:含义是永恒、简朴、功能和形式的合一;

3>shibui:含义是严峻品味。指以物写意:简朴、不卖弄。

以日本的传统建筑来作为例子,分析日本的设计原则和特点是
非常典型的。日本的传统住房和日用品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明显
的设计特征:

紧凑型

轻便性和便携性

直线性形式

选择性

减少主义特征

模数体系和标准化特点

从内向外的设计模式

从细节到整体的设计模式

Ⅳ 要做日语课件,希望找些与日本有关的淡雅的ppt背景图片,急,谢谢!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Ⅵ 日本文学史简介,及文学着作背景的详细介绍!~

奈良时期 (8世纪) 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前两部着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后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稍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平安时期 (8~12世纪) 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条道路 ,《 宇津保物语 》开长篇物语的先河,这就为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作者以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源氏苦乐掺半的一生及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人生无常的佛学观和以哀为极至的美学观。除紫式部外,许多女作家的作品都于此时脱颖而出,如《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这些日记成为日本后世文学中私小说的滥觞。女性散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作者观察之敏锐细腻,用笔之纤柔清丽,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此期散文创作的最后收获是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和历史物语《大镜物语》。这些物语一改王朝物语的纤弱文风,拓展了物语文学表现的范围。

镰仓室町时期 (12~16世纪) 随着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贵族和歌文学走向衰落。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虽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连歌和俳谐的兴起。二条良基、山崎宗鉴等人确立了连歌、俳谐的文学地位。散文方面也出现了描写新兴武士生活的军记物语和抒发隐遁者之情的僧人随笔。军记物语中臻于成熟的经典之作是记述平、源两大武士集团兴衰始末的《平家物语》。小说刻画了平清盛等骁勇善战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现了他们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客观上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僧人随笔中的传世之作是鸭长明的《 方丈记 》和吉田兼好的 《 徒然草》。两篇随笔各具特色,被誉为随笔文学的双璧。该时期诞生的能与狂言是日本戏剧史上辉煌的开端。“能”着重演唱、舞蹈表演,具有庄重典雅的正剧特点,“狂言”以幽默滑稽的科白为主,体现轻松诙谐的笑剧风格。世阿弥(1363~1443 )在能乐的表演艺术和创作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江户时期 (17~19世纪) 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化,町人阶级(市民阶层)作为社会的主体逐渐成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适应他们的审美要求,松尾芭蕉在贞门、谈林俳谐的基础上,推出了世俗化的蕉风俳谐,井原西鹤铺写了町人的商业生活和享乐生活,丰富了浮世草子(风俗小说)的创作内容。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木偶戏)更广泛地表现了社会下层人物的生离死别、喜怒哀乐。这种以俗为美的美学追求,导致轻文学(戏作文学)的产生,给后世文学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明治时期 (1868~1911) 1868年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文学开始的标志。坪内逍遥(1859~1935)的小说理论着作《小说神髓》的发表,具有近代文学启蒙的性质。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浮云》,森鸥外相继发表近代最早的浪漫主义小说《舞姬》,确立了近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砚友社作家群的代表尾崎红叶(1867~1903)的名作《金色夜叉》是19世纪末最畅销的小说。20世纪初,受西方影响,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作家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具有强烈批判现实的倾向,田山花袋的小说《棉被》却不乏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受到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的赞许。卓立于这一运动之外的作家夏目漱石,其代表作《我是猫》以嬉笑怒骂的讽刺给予近代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有力抨击。

大正时期 (1912~1925) 近代文学进入末期,以武者小路实笃(1885~1976)为首的白桦派作家和以芥川龙之介 为代表的新思潮派作家等,为文坛主流。芥川的小说以怀疑主义对“人性的自私”等社会现实进行考察,悲观的结论导致其自杀,也意味着大正文学发展的终结。

昭和时期(1926~1988)及其后 日本现代文学开始形成并得以发展。初期文坛的主流是无产阶级文学。1928年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简称纳普)成立,促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成熟。小林多喜二和德永直(1899~1958)的小说《蟹工船》和《没有太阳的街》是典范之作。与革命文学并立的是新感觉派作家,其代表横光利一(1898~1947)和川端康成 等在 当时有一定影响。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展开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许多作家被征集从军,文坛冷寂不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学流派竞生,作家辈出。进步作家宫本百合子(1899~1951)的小说《知风草》、《播州平野》(1946~1947)和德永直的长篇小说《静静的群山》,以及老作家志贺直哉的《灰色的月亮》、井伏鳟二的《遥拜队长》等优秀作品,都获得好评。战前即已成名的川端康成以《雪国》 、《千羽鹤》和《古都》3 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战后新作家中,野间宏的《真空地带》、井上靖的《天平之甍》、水上勉(1919~)的《越前竹偶》、松本清张的《日本的黑雾》、司马辽太郎(1923~)的《龙马奔走》等作品有较大影响。60年代中期,文学发展进入新时期。除一些严 肃 作家写出 许多有社会意义的作品 外 ,小松左京(1931 ~)的科幻小说《日本沉没》及一些破案推理小说等也颇有读者。70年代 ,内向文学的代表作家阿部昭(1924~)等人的作品,及描写当代商潮的经济小说等,都对文坛的繁荣起了推动作用。城山三郎、高杉良、安土敏等一批作家活跃在 80 年代,他们的创作把日本经济小说提到一个新高度。进入90年代后,随着大江健三郎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实主义文学重新受到重视。

Ⅶ 日本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

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后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初,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了。神道教的信念基础就是不分是非。

Ⅷ 什么是浮世绘风格

浮世绘风格是起源于日本风俗版画的一种艺术风格。

浮世绘,就是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

早期浮世绘有“东之师宣,西之祐信”之说,与东都的菱川师宣相对应,西京的西川祐信也创作颇丰,只是由于许多场景均已在师宣的作品中出现过,因此祐信的名声不逮。

(8)有日本文学特色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浮世绘风格的艺术背景:

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因此,浮世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浮世绘的艺术,初期原为肉笔浮世绘,即画家们用笔墨色彩所作的绘画,而非木刻印制的绘画。肉笔的浮世绘,盛行于京都和大阪,这个画派开始是带有装饰性的。

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这些大和绘师的技术成就,代代相传,遂为其后的浮世绘艺术,开导了先路。

Ⅸ 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一、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多系统的东西方文化的并存和混合的产物。比如政治体制,既学习了西方的议会政治,又保留了传统的天皇制度,属于新旧政治的混合体。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结合,西装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间加西式客厅。

二、均一性

意思是说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差别不大。日本人长期以来养成了重视集体和国家的习惯,可看成是形成日本文化均一性的主要原因。

三、本土化

早在平安时代,日本人就以中国的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假名,完善了日语的书写形式。 镰仓佛教也是日本人把佛教改良为日本佛教的例证。

四、功利性

不能同时信神又信佛,怕被指责心不诚、遭报应。日本人在科学研究方面,一贯轻视理论研究,而十分重视应用技术的开发,在规格改良和质量上下功夫。



(9)有日本文学特色的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在日本,樱花被视为吉祥之物。在传统的婚礼等喜庆场合,经常要饮用一种在盐浸的樱花瓣里加入开水的樱花汤,便是取樱花的吉利之义。樱花盛开的四月,也正是入学、就职的时节,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樱花又代表了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未来形象。

除此之外,在日本到处都是用樱花命名的街道、车站、市镇、商标、饭菜、茶点、汤饮。

文学家写咏樱诗,画家绘樱花图,音乐家谱赞樱曲,银行印出樱花图案的钞票,工场制出樱花工艺品,电视台以樱花为背景作节目,还特别办了报告樱花开放动态的专栏等,樱花的魅力和影响力渗透到了日本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日本也称为“樱花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