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摄影是怎么样起源的~·~
公元前四百多年的中国已经对光有了一定的了解,当时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1031至1095年)一书中,还详细论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西元前三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记述了在黑暗房舍的小洞,光线射入时呈到影情形。1516年义大利人达文西(leonard da vince)有研究映像暗箱的记载。1611年德国人克普勒(johnnec kepler)发明凹凸两片透镜黏合成一片的“黏合透镜”。1666年牛顿(isaac newton)以三稜镜做实验,发现了光线的“七彩色散现象”。人类这些伟大的发现,促成了“光影画箱”的发明,这种以光线经过透镜而形成影像来作素描的“光影画箱”,就是照相机最早的雏形。但这都仅止于影像的形成,对于如何保留影像,还未发展到成熟阶段。
大约是1800年,一位着名的英国陶瓷工人的儿子T·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曾将不透明的树叶放在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试图制作"阳光图片"(Sun-picture).他将皮革放在太阳下曝晒,皮革上未被复盖部分即逐渐变黑,而当取下树叶时,便留下白色的影子.不幸的是,韦奇伍德未能防止这些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部分变黑(除非他用微弱的烛光来观看).他也不能将暗箱所形成的影像记录下来,因为光线实在太弱了.直至1805年他去世,韦奇伍德始终未能在这方面取得任何进展.
在将近20年之后,在法国,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致力于当时平板印刷工艺,在实验中试图把暗箱中的影像直接记录在涂有化学药剂的石块或金属面上,并希望将这影像用新发明的平版印刷术印刷出来.根据尼埃普斯的书信记载,1816年,他曾用氯化银感光纸记录了一个非永久性的黑白相反的影像("负像").但是,尼埃普斯想要得到的,是在金属板上形成一种正像,以便蚀刻后,能用油墨印刷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用一种油溶的白沥青,涂在一块铅锡合金板上,经长时间曝光,使沥青硬化.然后,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沥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这样,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阳光刻蚀法"(heliography),通过蚀刻,可在半透明纸上印制为像片. 1826年,他成功地将一块铅锡合金板置于一个暗箱中,从他房子的顶楼工作室里,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了下来.曝光时间约是8小时.这幅样子粗糙的影像,是用暗箱拍摄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至今仍存在,是世上公认的第一张照片。
与此同时,1787年在法国北方的科梅伊镇出生的达盖尔,年青时遍是位艺术家,他约在三十五岁时设计出西洋镜,用特殊的光效应展示全景画。是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画家,在他寻求西洋镜中的图象如何固定时,他结识了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摄影奥秘的尼埃普斯,1829年,达盖尔受到尼埃普斯邀请,开始合作研究摄影术。有时历史也很具有戏剧性,1833年尼埃普斯逝世,但是达盖尔仍在继续努力。终于1837年他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摄影术,叫做达盖尔摄影术(银版摄影术)。使用达盖尔方法,图像就被记录在镀有碘化银的平板上。曝光时间需要十五分钟,这种方法虽然麻烦,但是却具有实用价值。
1839年,达盖尔把他的技术公布于世,但未保留专利权,而是把专利权转交给法国,法国免费向世界公开这一方法,奉贤与社会。达盖尔发明的宣布在公众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达盖尔成了一代英雄,享尽了荣华富贵,与此同时达盖尔摄影术迅即得以广泛的使用。在达盖尔把他的方法公布于世不到两年的时间,有人就建议要稍稍加以修正:在用作感光物质的碘化银里加入溴化银。这个小小的修正有着重要的作用,大大地减少了所需的曝光时间,使摄影术照相广为实用。而达盖尔本人不久就隐退了,达盖尔于1854年他开设了自己的摄影馆,到1860年转化为沙龙形式,在达盖尔的摄影馆中曾有相当数量的名人拍过照片,如大仲马、法国作家雨果、维克托·玛丽等人都拍摄过肖像。后来还成功的从热气球上拍摄到了巴黎的市容,有人还“讽刺”说:“达盖尔把摄影升华到了艺术的高度!”。1851年他在巴黎附近的家乡去逝。
很少有哪一项发明完全是一个人的劳动成果。当然许多其他人早期的劳动为达盖尔的成功扫清了道路。投象器(一种与无透镜照相机类似,但无胶卷的装置)至少是在达盖尔八个世纪以前就被发明出来了。八世纪吉罗拉摩·卡达诺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他在投象器的开孔内安置一块透镜,使其成为现代照相机的一个有趣的序幕;但是由于产生的图像根本不能耐久,因此人们往往不把它看作是一种摄影术。1727年,约翰·舒尔茨得到了另一项重要的发现──银盐感光。虽然舒尔茨用这项发现制成了一些临时图像,但是他并没真正去寻求其中的奥妙。
1839年在达盖尔宣布他的摄影发明以后不久,一位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宣布他发明了一种不同的摄影术,一种首先制作照相底片的方法,与今天所使用的基本相同。塔尔博特实际上是在1835年制出了他的第一批照片,早在达盖尔摄影术首次问世的两年前,但因与达盖尔的杰出作品相比,塔尔博特过于模糊不清,直到1841年,经过改进完善后的塔尔博特负正系统摄影才在英国正式获得了专利权。
塔尔博特把他的这一摄影方法命名为“卡罗式摄影”。其方法为在纸上先涂硝酸银溶液,干后再涂以碘化钾溶液,从而使纸基上生成光敏的碘化银,干后再以硝酸银和锫酸溶液增感。再干后即成光感负片。使用时曝光约为5分钟,以硝酸银,锫酸显影,海波溶液定影,并涂蜡使其变的半透明,即得到纸基的负像。为获得正像,需要将放如食盐水溶液的白纸涂以氯化银溶液,干后将纸基负像面对此纸,阳光下曝晒20分钟,再经海波定影,水洗,晾干,即得到纸基正像,既最终的照片。
在达盖尔和塔尔博特以后的岁月里,摄影术有了很多的改进:湿板法、干板法、现代式胶卷、彩色照片、电影、彼拉罗伊德摄影术和静电复印术。尽管为发明摄影术做出了贡献的人众多如云,但达盖尔做出的贡献远比其他人重大得多。在达盖尔之前没有实用的照相仪器,而达盖尔发明的技术切实可行,很快就得到了广泛使用。他的发明的正式公布对随后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实际上人们所使用的摄影术与达盖尔摄影术大不相同,但是后来的这些技术即使一项也未被发明,达盖尔摄影术也会给我们提供一种便利的照相技术。
没有几项发明象达盖尔照相有那么多的用途,实际上它被广泛地运用于每一个科研领域,在工业和军事上都有着许许多多的应用。它对一些人来说是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对更多的数以百万计的人来说是一种快乐的爱好。照片能够传递教育、新闻和广告等方面的真实信息(或错误信息),由于照片能栩栩如生地再现过去,因此它成为最常见的珍藏品和纪念物。直到摄影术发明之后,电影和动画才开始分道扬镳,当然电影摄影术是一项补充发明,除作为一种主要的娱乐手段外,实际上也和一般摄影术的用途一样多。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摄影的出现也使得过去从事绘画业的人大量失业,而一大批人开始从事摄影相关的修正、色彩等行业。最现实的问题是:相当数量的画家会考虑到,类似摄影的绘画作品将失去其商业性--其中一部分作品做为艺术品当然具有价值,当从社会的大潮流来看,是可以这样说的。因此,以克劳德 ·莫内(Claude Monet 1840-1926)为代表的印象派开始出现。摄影家达盖尔的摄影棚开始作为各界着名艺术家的沙龙,可以说绘画艺术的印象是从这里登场的。
摄影术是科技文明发展的产物,虽然产生到现在仅有180多年的时间,但今天已经充分发达,摄影以达到高科技化,并且充满了人文色彩和科学属性,从最普遍的人们生活,到高科技的生物工程、宇宙探索,无一不存在着摄影,当今的摄影以成为记录史实,传播文化,科学研究等不可缺少重要手段。摄影术以是人类文明的又一鲜明标志。
㈡ 照片是谁发明的
1839年8月15日,在法国科学院大厅里,展出了一张光学照片。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新发明,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的诞生。
这张光学照片的发明者叫路易斯·达意尔,是巴黎的一位画家和舞台布景设计师。他为了设计光学布景,制作了一种暗箱式万花筒:一个小木匣子,一端开有小孔,另一端固定着一张风景画,通过太阳光的照射,风景画就能反映到墙上或幕布上。后来他又不断对暗箱进行改进,给它装上磨光镜头和反射镜,使幕布上的布景显得更加逼真。但是,这种光学布景不能永远固定在幕布上,这使达意尔很犯愁。有一天,他正在弄一张薄片感光,忽然天阴下来,阳光消失了。他只好把这张感光不足的薄片放进化学药品柜子里。3天后,他取出薄片,发现上面的景物异常清晰。这一偶然发现使他兴奋异常,他忙取出各种化学药品,做起试验来。他先把碘化银薄片短时间感光,然后放入稀释水银溶液中显影,再用苏打碱溶液冲洗定影,终于获得了一张清晰的风景照。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张光学照片问世了。
㈢ 摄影起源于哪里
摄影术的产生
摄影术产生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据资料记载,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是法国人约瑟夫.尼塞弗尔.尼埃普斯在经过13年的反复实验后,于1826年拍摄的他住房窗口外的景况。他把一块涂有能感光的沥青层的白蜡板放置在暗箱里,把暗箱固定在他的工作室的窗口,曝光了8个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后来,他同画家路易.科克.曼得.达盖尔合作,继续进行摄影术的研究。在尼埃普斯于1833年去世后,达盖尔又作了5年的实验与研究补充,先后发明了银版法和定影法。于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和美术院举行的联席会议上公布于世,称为“达盖尔摄影术”,又叫银版法摄影术。它是将镀银的铜板用碘蒸气制成碘化银,使镀银版具有感光性,然后用F11口径的镜头拍摄,阳光下曝光5—12分钟,曝光后用水银蒸气使潜像出现,然后用大苏打液定影,再用蒸馏水洗净,就得到一幅照片。
摄影术的发明,实现了人们向往已久的愿望,不经过画家之手,把自己的影像姿态完全照原样固定在镜子里,显得逼真而亲切。摄影术还使人们了解到以前无法了解的远方异国的风貌,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它还把一种全新的欣赏对象带入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扩大了艺术欣赏范围。所以摄影术很快在世界上风行起来。达盖尔的摄影教科书,四个月里销售了29版,译成了6国文字。1840年在纽约,1841年在伦敦,就出现了专照人像的照相馆。
与达盖尔摄影术颁布差不多同一时期,英国一位科学家福克斯..塔尔伯特也发明了一种摄影法,称之为卡罗式摄影法。他所用的底版是白纸,发明了负正成像过程,用涂有碘化银的纸作感光版,拍出负像,然后用负像印出正像,曝光时间约需8分钟。达盖尔摄影法需用镀银铜板,其成本高,又不能复制;卡罗式摄影法能复制,但由于纸基纤维粗糙,复印出来的影像质量不佳。同时,两种摄影法的感光度都很低,曝光需要较长时间,所用照相机也极为笨重,为摄影的应用带来较大的困难。于是人们继续对摄影器材加以改进和发展。
㈣ 图画是怎样起源的
有些学者认为拉丁字母的产生源于古老的图画即我们现在所见的复杂的埃及象形字。这段历史要追溯到大约6000年前,当时在古埃及的西奈半岛产生的每个单词都会有一个图画的象形文字。之后,从腓尼基亚的子音字母演变到希腊的表音字母,此时的文字是从右向左写的,左右倒转的字母也非常之多。最后罗马字母继承了希腊字母的一个变种,并把它拉近到今天的拉丁字母表中,也就从从这里开始了拉丁字母历史展开的第一页。
当时的腓尼基亚人对祖先留下的30个符号进行了归纳和整理,最后将其合并为22个简略的字母形体。发展到后来,腓尼基亚人的22个字母传到了爱琴海岸,便被古希腊人所使用。公元前1世纪,罗马实行共和时,对直线形的希腊字体进行了相关的变革,开始采用拉丁人使用的那些风格明快和带夸张圆形的23个字母。到了中世纪,字母I分化出了字母I和J,字母v又分化出了字母u、v和w,这样就产生了26个罗马字母,与现代26个拉丁字母表中的字母几近相同。
古代罗马帝国对西欧各国的殖民统治十分严谨,致使其帝国文化对整个欧洲的影响也颇为巨大,拉丁字母便发展成为了古代和中世纪欧洲的官方语言。即便是英语、德语,在词汇和语法上也颇受其影响,拉丁字母时代最重要的是公元1到2世纪与古罗马建筑同时产生的在凯旋门、胜利柱和出土石碑上的严正典雅、匀称美观和完全成熟了的字母大写体,这些字母最主要的特征是每个字脚的形状与纪念柱的柱头相似,与柱身十分和谐,字母的宽窄比例适当而美观,构成了罗马大写体完美的整体。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称赞它是理想的古典形式,并把它作为学习古典大写字母的范体。
㈤ 这种搞笑图片表情来自哪里是从真人演变过来的吗叫什么名字 起源于哪里
表情包本质上属于一种流行文化。依托于社交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交流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由最早的文字沟通到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emoji表情、表情包,逐步演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表情文化,使用一些自制的、流行元素图片来进行沟通。这类图片以搞笑居多,且构图夸张,通过收藏和分享此类图片,人们可以获得趣味,同时展现自己的藏图,可以得到人们认可,实现心理上的满足
㈥ 图片的起源是
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能够拿出有科学依据的事实来解析八卦图完整的起源。
但是应该是起源于中国
在中国吉林省集安市古墓壁画中发现的八卦图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八卦图实图。有关专家认为,这幅在高句丽贵族墓中出现的极具个性的八卦图,可以在历史资料中找到与之相同的易学依据和联系,是论证高句丽文化与中原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考古证据。
㈦ 这个图片里的女孩是谁这张图片起源于哪里
韩剧《花样男子》中的女主角,片中叫金丝草,真是名字叫具惠善
㈧ 照片起源于那个国家
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而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中国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较早的国家。根据文献记载和大量的出土文物考证,我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从原始贝币到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以及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流行的方孔钱,中国货币文化的发展可谓源远而流长。到北宋时期,我国出现了纸币——“交子”。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此凭证即“飞钱”。“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纸币出现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宋代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货币,而当时铜钱短缺,满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当时的四川地区通行铁钱,铁钱值低量重,使用极为不便。当时一铜钱抵铁钱十,每千铁钱的重量,大钱25斤,中钱13斤。买一匹布需铁钱两万,重约500斤,要用车载。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这也是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的主要原因。再者,北宋虽然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国家,但全国货币并不统一,存在着几个货币区,各自为政,互不通用。当时有13路(宋代的行政单位)专用铜钱,4路专用铁钱,陕西、河东则铜铁钱兼用。各个货币区又严禁货币外流,使用纸币正可防止铜铁钱外流。此外,宋朝政府经常受辽、夏、金的攻打,军费和赔款开支很大,也需要发行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种种原因促成了纸币——“交子”的产生。 最初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专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人存放现金的数额临时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再交还存款人,当存款人提取现金时,每贯付给铺户30文钱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这时的“交子”,只是一种存款和取款凭据,而非货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子”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并在各地设交子分铺。由于交子铺户恪受信用,随到随取,所印“交子”图案讲究,隐作记号,黑红间错,亲笔押字,他人难以伪造,所以“交子”赢得了很高的信誉。商人之间的大额交易,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正是在反复进行的流通过程中,“交子”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品格。后来交子铺户在经营中发现,只动用部分存款,并不会危及“交子”信誉。于是他们便开始印刷有统一面额和格式的“交子”,作为一种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这种“交子”已经是铸币的符号,真正成了纸币。但此时的“交子”尚未取得政府认可,还是民间发行的“私交”。 但并非所有的交子铺户都是守法经营,恪守信用的。有一些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铺户,恶意欺诈,在滥发交子之后闭门不出,停止营业;或者挪用存款,经营他项买卖失败而破产,使所发“交子”无法兑现。这样,当存款者取钱而不能时,便往往激起事端,引发诉讼。于是,景德年间(1004-1007年),益州知州张泳对交子铺户进行整顿,剔除不法之徒,专由十六户富商经营。至此“交子”的发行始取得政府认可。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一二人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这便是我国最早由政府正式发行的纸币——“官交子”。它比美国(1692年)、法国(1716年)等西方国家发行纸币要早六七百年,因此也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 “官交子”发行初期,其形制是仿照民间“私交”,加盖本州州印,只是临时填写的金额文字不同,一般是一贯至十贯,并规定了流通的范围。宋仁宗时,一律改为五贯和十贯两种。到宋神宗时,又改为一贯和五百文两种。发行额也有限制,规定分界发行,每界三年(实足二年),以新换旧。首届交子发行1 256 340贯,备本钱360 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8%。“交子”的流通范围也基本上限于在四川境内,后来虽在陕西、河东有所流行,但不久就废止了。 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后四川也于大观三年(1109年)改交子为钱引。“钱引”与“交子”的最大区别,是它以“缗”为单位。“钱引”的纸张、印刷、图画和印鉴都很精良。但“钱引”不置钞本,不许兑换,随意增发,因此纸券价值大跌,到南宋嘉定时期,每缗只值现钱一百文。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㈨ 摄影的起源
摄影的4个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93年—1924年)
照相机的机身由木箱改变为金属机身,镜头由单片新月形透镜发展为校正像差的多组多片正光镜头,镜头上设置了光圈和快门,以控制曝光量。
第二阶段(1925年—1953年)
1925年德国莱茨公司改进了巴纳克照相机,生产出采用埃尔玛镜头的平视取景的135照相机,命名为徕卡I型。徕卡135照相机便于携带和抓拍,对新闻摄影的发展和摄影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
第三阶段(1954年—1984年)
1954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第一台有镜头外测光功能的阿克发EE(电眼)型135平视取景照相机。从此,电子技术应用于照相机领域。
第四阶段(1985 年以后迄今)
1985年2月和9月日本美能达公司生产由微型计算机控制的135单镜头反光AF照相机—美能达 X7000型、 X9000型照相机的问世,标志着照相机制作进入以电子技术为主导、并逐步智能化的阶段。
㈩ 图形的起源是什么
图形的起源与发展
图形的发展可以说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开始以图画为手段,记录自己的思想、活动、成就,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行沟通和交流。当时绘画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欣赏美,而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被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媒介,这就成为最原始意义上的图形。
在人类社会的言语期与文字期中间其实还存在着一个图形期,如法国南部的洞穴艺术,据推测,洞穴中的图形要比埃及和中国的象形文字早3万多年。那时的人们为了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中进行信息传递,设计了许多图画标记,以视觉符号的方式表达思想,并逐渐进行改良简化、相互统一,使它日趋完美。在北美洲印第安人的岩洞壁画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简练、具有标志化特征的图形符号。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图形标志也逐渐统一和完善起来,这时,文字产生了。文字的出现使信息可以跨越时间、空间进行广泛而准确地传播,使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创造了利用木片在湿泥板上刻画的所谓“楔形文字”,基本属于象形文字。我国的中文汉字也是源于图画的象形文字,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一些陶器上,已经出现了类似文字的图形,如:日、月、水、雨、木、犬等等,与其代表的物象非常相似。古埃及也发明了以图画为核心的象形文字,这是原始图形向文字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随后,单纯的象形文字逐渐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为表现更广泛、更抽象的含义,人们开始采用表音、表意等其它手法来创造更多内容的文字,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
与此同时,图形的发展空间却更加扩展了,各种标识、标记、符号、图样的产生,丰富了图形的内容。从西班牙古代摩尔人留下的建筑和镶嵌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虚实相生”的图样。中国的“太极图”是流传至今的典范图形。在我国民间还出现了多种多样、形式丰富的吉祥图形,如:双喜、四喜、连年有余、五福捧寿……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更给现代图形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使其真正实现表述信息的广泛传播。
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立体派绘画大师毕加索创作的《和平的面容》利用同构手法将和平的概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同处一个时代的荷兰着名版画家埃舍尔更是对绘画的可能性作了大量的探索,以极大的兴趣研究和再现交错型图形,使一些语言无法表现的思想得以再现,创作了许多“智力图像”,如:曲面带、魔镜、天与水、昼与夜、瀑布、上升与下降等,对形态虚实的共存互换、平面和立体的空间转化、变形与写实的交错语言等形象进行了创造,扩展了视觉艺术的表现空间,表现出埃舍尔特有的视像思维的才能。
图形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超现实的自由创造,在版面设计中展现着独特的视 觉魅力。在国外,图形设计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图形设计师的地位已伴随着图形的表达方式所引起的社会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可。20世纪中期,世界各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图形设计大师,如日本的福田繁雄、德国的视觉诗人冈特??兰堡等等,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智慧、促进了视觉语言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