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学术会议的poster怎么做
您可以POWERPOINT制作进行制作,POWERPOINT软件具有简单快速、质量优良的特点。简要制作过程如下
1、打开POWERPOINT,并新建一个空白文档。
2、进入设置,将文件高度设置为120CM,宽度设置为90CM。
3、根据您自己的喜好设置背景颜色。
4、编辑正文和图片。(标题文字最好选择80号字左右,正文选48号字左右,图注选40号字左右。注意四周要留出足够的空来才好看。)注意文字和文字、文字与图片之间的关系,最好做到疏密有致,您可以看下别人的优秀排版学习学习。
5、在自己的电脑上,选择100%比例播放,即可看到您打印出来的效果观看效果即可!
6、检查,检查图中是否存在错别字等问题。若检查无误后存盘打印!
㈡ 如何推荐 ieee 高级会员
一、IEEE 简介
IEEE 是全世界最大的专业技术学会。她现在拥有36 万会员,下面分为35个专业学会(Society),2
个联合会(Council)。她是一个跨国的学术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市,但近300 个地区分会(Section)却分布在世界上150
多个国家中。在分会下设专业委员会(Chapter),她现有1249 个专业委员会。IEEE 每年召开300多次学术会议,参加会议者约35 万人次。出版学报67
种、杂志25 种、会讯24种、书籍50
种左右。这些期刊杂志,在电技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实际上领导着电力、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遥感等电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IEEE 愿望
. 技术创新、协助会员生涯发展、增进全球小区交流,促进全球繁荣。
IEEE 任务
.
推动电气信息科学与技术之创新、发展、整合、分享、应用等知识,以增进人
类生活福利。
二、IEEE 各机构名称中文翻译
根据我国IEEE 事务发展,IEEE 各机构名称中文翻译应尽量采用统一的标准译名,如下:
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nc.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注意,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前面没有“美国”或“国际”)
Society——专业学会
Section——
分会
Chapter—— 专业分会
Student Branch —— 学生支会
Sub-Section—— 支分会
Region ——
区
Council —— 常务理事会
BOG —— 理事会
Headquarter——总部
Past Chairman
——前任主席
Chairman Elect —— 当选主席
三、加入IEEE 会员的好处
1、可以免费获得一两种IEEE 出版的杂志;
2、可以按会员优惠价格,订购IEEE
所有的出版物;
3、参加IEEE
举办的学术会议,注册费可享受优惠打折;
4、可以和国际上的同行专家建立联系,开展各种交流和合作活动;
5、可以参加IEEE
的电子信息网络;可以在IEEE 的主页上查阅从1988 年以来的IEEE
出版的杂志、会议录、技术标准的论文题目;可以直接查阅《Spectrum》杂志和你订阅了的其他杂志的全文。
6、可以获得一个IEEE 网上的email
地址,这个地址可以作为你的终身地址,无论你实际地址如何变更,你始终可以收到IEEE
给你转来的邮件;
7、收到有关你专业的最新技术信息和会议消息;
8、当然,作为IEEE
会员也能够表明你在学术有一定地位,学术研究进一步有突出成就就可以晋升为IEEE 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或学术成就有重大贡献则可晋升为会士
IEEE fellow 的头衔。例如在印度,学生如果加入IEEE 学生会员后才能够容易找到工作,否则企业不愿意接收非IEEE 会员的应聘人员。国内学界对IEEE
也极为看重,如果能在其刊物上发表文章,是极高的荣誉,在各种评奖、评定中都会占非常大的权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阅读IEEE
汇刊中的论文题目下的作者都注明了他是否IEEE 会员。
四、如何申请IEEE 会员
IEEE 的会员分会士(Fellow)、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准会员(Associate)、学生会员(Student
member)等几个等级。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其中的一级。一般来说是要从低到高的逐渐升级过程。如果到达fellow
一级则说明你在某一学术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已被全世界所承认而授予的荣誉称号。
IEEE 会员申请有两种方式:在线申请(推荐)和邮寄注册表申请,可以具体参考网址上的内容http://www.ieee.org/join/。点击网页中上部图片即可进入在线申请程序。如果要通过邮寄申请,可以在同一页面下方找到注册信息表的下载地址,填写表格并按照表格中的要求进行邮寄。会员费用的支付方式需要使用
能够进行国际付费的信用卡(推荐)或支票付费。
目前国内IEEE 分会有北京分会、西安分会和哈尔滨分会,这些分会可以代办入会申请手续。
以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计算机学会IEEE Computer
Society (IEEE-CS)为例说明加入IEEE-CS 的条件:
普通会员(Associate Member)资格——凡对IT
领域感兴趣者均可申请加入IEEE-CS;
学生会员(Student Member)资格——现就读于各高等院校计算机和IT
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可申请加入;
专业会员(Member)资格——具有高等教育背景或在IT 行业从事研究、开发、经营、管理工作6
年以上;
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资格——IEEE 有关领域的工程师、科学家、教育工作者、技术主管或发明家,至少拥有十年专业实践者;
当然,为了保持你的会员资格,你必须每年缴纳会费。IEEE 的基本会费每年约一百美元左右。由于我国属低收入(年收入6000
美元以下)国家,会费减半。也就是说,每年需缴纳50 美元左右,才能成为IEEE
的会员。成为基本会员后,你可以得到一份《Spectrum》杂志、一份《Institute》报纸。当你进一步需要参加一个专业分会时,还要另外交费。各个专业分会的收费标准各不相同。但都在10-20
美元之间。你参加第一个专业分会时,会费还可以半费。你可以参加多个专业分会,但从第二个分会开始,就要交全费。每参加一个专业分会,都可以
免费得到该分会的学报(Transaction)。专业学会的学报,在市场上的订价一般都在200
美元左右。而作为会员,你只要加一个专业分会,花几美元就可以拥有这样一份学报。假如你有机会参加IEEE
举办的国际会议,一次就可少交几十美元的注册费。所以,仅仅从经济方面来看,参加IEEE 也是非常合算的。
五、如何申请IEEE 高级会员
作为IEEE 会员能够表明你在学术有一定地位。学术研究进一步有突出成就就可以晋升为IEEE
高级会员(senior member)或学术成就有重大贡献则可晋升为会士 IEEE fellow 的头衔。对于这种高级的(senior
member)或更高级的IEEEfellow 的学术能力是得到国际上同行所承认的。
成为高级会员被看做是一种荣誉.IEEE Bylaw 1-105.3 规定了评审高级会员的准则如下:
1、候选人必须是IEEE
相关领域的工程师、科学家、教育工作者、技术主管或发明家.
2、候选人应有至少10 年的专业实践,并在其中5
年内成果显着.
3、高级会员需填制:Application/Nomination Form(由申请人或推荐人填写);IEEE Senior Member
Grade Reference Form (由3 个推荐人填写,并由推荐人按表格上的地址、或发传真寄给IEEE 总部).
4、申请者须是IEEE
Computer Society 的专业会员,并提供3 封由IEEE 高级会员或Fellow 出具的推荐信
㈢ 智能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区别
工业机器人也有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概念很广.
20世纪的伟大发明
随着2001年新年钟声的敲响,人们迈着坚实的步伐跨进了21世纪。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20世纪,人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量子理论、相对论的创立,原子能的应用,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信息技术的腾飞,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绘就,世界科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海洋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经历40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在经历了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制造业中不可少的核心装备,世界上有约75万台工业机器人正与工人朋友并肩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特种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家族的后起之秀,由于其用途广泛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仿人形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特种机器人纷纷面世,而且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实用化迈进。
人们常常会问为什么要发展机器人?我们说机器人的出现并高速发展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为了提高社会的生产水平和人类的生活质量,让机器人替人们干那些人干不了、干不好的工作。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工作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喷漆、重物搬运等;有些工作要求质量很高,人难以长时间胜任,比如汽车焊接、精密装配等;有些工作人无法身临其境,比如火山探险、深海探密、空间探索等;有些工作不适合人去干,比如一些恶劣的环境、一些枯燥单调的重复性劳作等;这些都是机器人大显身手的地方。服务机器人还可以为您治病保健、保洁保安;水下机器人可以帮助打捞沉船、铺设电缆;工程机器人可以上山入地、开洞筑路;农业机器人可以耕耘播种、施肥除虫;军用机器人可以冲锋陷阵、排雷排弹……
现在社会上对机器人有很多迷惑,有人认为机器人无所不能。这些朋友是从电影、电视、小说中认识机器人的,他们眼中的机器人是神通广大的万能机器,当他们看到现实的机器人时,他们会认为现在的机器人太普通,不能称之为机器人。有人认为机器人是人,形状必须像人,不像人怎么能叫机器人,然而现实中绝大多数的机器人样子不像人,这使很多机器人爱好者大失所望。还有人认为机器人上岗,工人就会下岗,无形中把机器人当成了竞争对手,他们没有想到机器人会为人做许多有益的事情,会推动产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机器人的定义
在科技界,科学家会给每一个科技术语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机器人问世已有几十年,机器人的定义仍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原因之一是机器人还在发展,新的机型,新的功能不断涌现。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机器人涉及到了人的概念,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哲学问题。就像机器人一词最早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机器人指挥
其实并不是人们不想给机器人一个完整的定义,自机器人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不断地尝试着说明到底什么是机器人。但随着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人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器人的定义也不断充实和创新。
1886年法国作家利尔亚当在他的小说《未来夏娃》中将外表像人的机器起名为“安德罗丁”(android),它由4部分组成:
1,生命系统(平衡、步行、发声、身体摆动、感觉、表情、调节运动等);
2,造型解质(关节能自由运动的金属覆盖体,一种盔甲);
3,人造肌肉(在上述盔甲上有肉体、静脉、性别等身体的各种形态);
4,人造皮肤(含有肤色、机理、轮廓、头发、视觉、牙齿、手爪等)。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卡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剧本中,卡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写成了“Robot”,“Robota”是奴隶的意思。该剧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被当成了机器人一词的起源。在该剧中,机器人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没有感觉和感情,以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劳动。后来,罗萨姆公司取得了成功,使机器人具有了感情,导致机器人的应用部门迅速增加。在工厂和家务劳动中,机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员。机器人发觉人类十分自私和不公正,终于造反了,机器人的体能和智能都非常优异,因此消灭了人类。
但是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它们自己,认为它们自己很快就会灭绝,所以它们开始寻找人类的幸存者,但没有结果。最后,一对感知能力优于其它机器人的男女机器人相爱了。这时机器人进化为人类,世界又起死回生了。
卡佩克提出的是机器人的安全、感知和自我繁殖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可能引发人类不希望出现的问题。虽然科幻世界只是一种想象,但人类社会将可能面临这种现实。
为了防止机器人伤害人类,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于1940年提出了“机器人三原则”:
1,机器人不应伤害人类;
2,机器人应遵守人类的命令,与第一条违背的命令除外;
3,机器人应能保护自己,与第一条相抵触者除外。
这是给机器人赋予的伦理性纲领。机器人学术界一直将这三原则作为机器人开发的准则。
在1967年日本召开的第一届机器人学术会议上,就提出了两个有代表性的定义。一是森政弘与合田周平提出的:“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移动性、个体性、智能性、通用性、半机械半人性、自动性、奴隶性等7个特征的柔性机器”。从这一定义出发,森政弘又提出了用自动性、智能性、个体性、半机械半人性、作业性、通用性、信息性、柔性、有限性、移动性等10个特性来表示机器人的形象。另一个是加藤一郎提出的具有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称为机器人:
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
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
3,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
礼仪机器人
该定义强调了机器人应当仿人的含义,即它靠手进行作业,靠脚实现移动,由脑来完成统一指挥的作用。非接触传感器和接触传感器相当于人的五官,使机器人能够识别外界环境,而平衡觉和固有觉则是机器人感知本身状态所不可缺少的传感器。这里描述的不是工业机器人而是自主机器人。
机器人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其原因是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动物一般具有上述这些要素,所以在把机器人理解为仿人机器的同时,也可以广义地把机器人理解为仿动物的机器。
1988年法国的埃斯皮奥将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学是指设计能根据传感器信息实现预先规划好的作业系统,并以此系统的使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在研究和开发未知及不确定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机器人技术的本质是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技术的结合。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技术智能化本质认识的加深,机器人技术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结合这些领域的应用特点,人们发展了各式各样的具有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能力的特种机器人和各种智能机器,如移动机器人、微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空中空间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对不同任务和特殊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机器人与一般自动化装备的重要区别。这些机器人从外观上已远远脱离了最初仿人型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所具有的形状,更加符合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其功能和智能程度也大大增强,从而为机器人技术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指出:“机器人学的进步和应用是20世纪自动控制最有说服力的成就,是当代最高意义上的自动化”。机器人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技术的发展前沿,它在人类生活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正引起国际上重新认识机器人技术的作用和影响。
机器人的分类
关于机器人如何分类,国际上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有的按负载重量分,有的按控制方式分,有的按自由度分,有的按结构分,有的按应用领域分。一般的分类方式见表:
分类名称
简要解释
操作型机器人
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有几个自由度,可固定或运动,用于相关自动化系统中。
程控型机器人
按预先要求的顺序及条件,依次控制机器人的机械动作。
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通过引导或其它方式,先教会机器人动作,输入工作程序,机器人则自动重复进行作业。
数控型机器人
不必使机器人动作,通过数值、语言等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根据示教后的信息进行作业。
感觉控制型机器人
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适应控制型机器人
机器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其自身的行动。
学习控制型机器人
机器人能“体会”工作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并将所“学”的经验用于工作中。
智能机器人
以人工智能决定其行动的机器人。
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古代机器人
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机器马车
西周时期,我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
春秋后期,我国着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它是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800年前的汉代,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
后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成功地创造出了“木牛流马”,并用其运送军粮,支援前方战争。
1662年,日本的竹田近江利用钟表技术发明了自动机器玩偶,并在大阪的道顿堀演出。
1738年,法国天才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一只机器鸭,它会嘎嘎叫,会游泳和喝水,还会进食和排泄。瓦克逊的本意是想把生物的功能加以机械化而进行医学上的分析。
写字机器人
在当时的自动玩偶中,最杰出的要数瑞士的钟表匠杰克·道罗斯和他的儿子利·路易·道罗斯。1773年,他们连续推出了自动书写玩偶、自动演奏玩偶等,他们创造的自动玩偶是利用齿轮和发条原理而制成的。它们有的拿着画笔和颜色绘画,有的拿着鹅毛蘸墨水写字,结构巧妙,服装华丽,在欧洲风靡一时。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玩偶其实是身高一米的巨型玩具。现在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机器人是瑞士努萨蒂尔历史博物馆里的少女玩偶,它制作于二百年前,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可以按动风琴的琴键而弹奏音乐,现在还定期演奏供参观者欣赏,展示了古代人的智慧。
19世纪中叶自动玩偶分为2个流派,即科学幻想派和机械制作派,并各自在文学艺术和近代技术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1831年歌德发表了《浮士德》,塑造了人造人“荷蒙克鲁斯”;1870年霍夫曼出版了以自动玩偶为主角的作品《葛蓓莉娅》;1883年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问世;1886年《未来的夏娃》问世。在机械实物制造方面,1893年摩尔制造了“蒸汽人”,“蒸汽人”靠蒸汽驱动双腿沿圆周走动。
进入20世纪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支持,一些适用化的机器人相继问世,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它是一个电动机器人,装有无线电发报机,可以回答一些问题,但该机器人不能走动。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圆坐标)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现代机器人
现代机器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其技术背景是计算机和自动化的发展,以及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机器人汽车焊接生产线
自1946年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向高速度、大容量、低价格的方向发展。
大批量生产的迫切需求推动了自动化技术的进展,其结果之一便是1952年数控机床的诞生。与数控机床相关的控制、机械零件的研究又为机器人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原子能实验室的恶劣环境要求某些操作机械代替人处理放射性物质。在这一需求背景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阿尔贡研究所于1947年开发了遥控机械手,1948年又开发了机械式的主从机械手。
铆接机器人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动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
作为机器人产品最早的实用机型(示教再现)是1962年美国AMF公司推出的“VERSTRAN”和UNIMATION公司推出的“UNIMATE”。这些工业机器人的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大致相似,但外形特征迥异,主要由类似人的手和臂组成。
1965年,MIT的Roborts演示了第一个具有视觉传感器的、能识别与定位简单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机器狗
1967年日本成立了人工手研究会(现改名为仿生机构研究会),同年召开了日本首届机器人学术会。
1970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工业机器人学术会议。1970年以后,机器人的研究得到迅速广泛的普及。
1973年,辛辛那提·米拉克隆公司的理乍得·豪恩制造了第一台由小型计算机控制的工业机器人,它是液压驱动的,能提升的有效负载达45公斤。
到了1980年,工业机器人才真正在日本普及,故称该年为“机器人元年”。
随后,工业机器人在日本得到了巨大发展,日本也因此而赢得了“机器人王国的美称”。
自治潜水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机器人在功能和技术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移动机器人和机器人的视觉和触觉等技术就是典型的代表。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概念的延伸。80年代,将具有感觉、思考、决策和动作能力的系统称为智能机器人,这是一个概括的、含义广泛的概念。这一概念不但指导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且又赋予了机器人技术向深广发展的巨大空间,水下机器人、空间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地面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许多梦想成为了现实。将机器人的技术(如传感技术、智能技术、控制技术等)扩散和渗透到各个领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新机器——机器人化机器。当前与信息技术的交互和融合又产生了“软件机器人”、“网络机器人”的名称,这也说明了机器人所具有的创新活力。
机器人的手
机器人要模仿动物的一部分行为特征,自然应该具有动物脑的一部分功能。机器人的大脑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电脑。但是光有电脑发号施令还不行,最基本的还得给机器人装上各种感觉器官。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机器人的“手”和“脚”。
机器人必须有“手”和“脚”,这样它才能根据电脑发出的“命令”动作。“手”和“脚”不仅是一个执行命令的机构,它还应该具有识别的功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触觉”。由于动物和人的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并不能感受所有的自然信息,所以触觉器官就得以存在和发展。动物对物体的软,硬,冷,热等的感觉就是靠的触觉器官。在黑暗中看不清物体的时候,往往要用手去摸一下,才能弄清楚。大脑要控制手,脚去完成指定的任务,也需要由手和脚的触觉所获得的信息反馈到大脑里,以调节动作,使动作适当。因此,我们给机器人装上的手应该是一双会“摸”的、有识别能力的灵巧的“手”。
机器人的手一般由方形的手掌和节状的手指组成。为了使它具有触觉,在手掌和手指上都装有带有弹性触点的触敏元件(如灵敏的弹簧测力计)。如果要感知冷暖,还可以装上热敏元件。当触及物体时,触敏元件发出接触信号,否则就不发出信号。在各指节的连接轴上装有精巧的电位器(一种利用转动来改变电路的电阻因而输出电流信号的元件),它能把手指的弯曲角度转换成“外形弯曲信息”。把外形弯曲信息和各指节产生的“接触信息”一起送入电子计算机,通过计算就能迅速判断机械手所抓的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现在,机器人的手已经具有了灵巧的指,腕,肘和肩胛关节,能灵活自如的伸缩摆动,手腕也会转动弯曲。通过手指上的传感器还能感觉出抓握的东西的重量,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人手的许多功能。
在实际情况中有许多时候并不一定需要这样复杂的多节人工指,而只需要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触及并搬动物体的钳形指。1966年,美国海军就是用装有钳形人工指的机器人“科沃”把因飞机失事掉入西班牙近海的一颗氢弹从七百五十米深的海底捞上来。1967年,美国飞船“探测者三号”就把一台遥控操作的机器人送上月球。它在地球上的人的控制下,可以在两平方米左右的范围里挖掘月球表面四十厘米深处的土壤样品,并且放在规定的位置,还能对样品进行初步分析,如确定土壤的硬度,重量等。它为“阿波罗”载人飞船登月当了开路先锋。
机器人的眼睛
人的眼睛是感觉之窗,人有80%以上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能否造出“人工眼”让机器也能象人那样识文断字,看东西,这是智能自动化的重要课题。关于机器识别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称为模式识别。所谓模式是指被判别的事件或过程,它可以是物理实体,如文字,图片等,也可以是抽象的虚体,如气候等。机器识别系统与人的视觉系统类似,由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与特征抽取,判决分类等部分组成。
机器认字
大家知道,信件投入邮筒需经过邮局工人分拣后才能发往各地。一人一天只能分拣2-3千封信,现在采用机器分拣,可以提高效率十多倍。机器认字的原理与人认字的过程大体相似。先对输入的邮政编码进行分析,并抽取特征,若输入的是个6字,其特征是底下有个圈,左上部有一直道或带拐弯。其次是对比,即把这些特征与机器里原先规定的0到9这十个符号的特征进行比较,与哪个数字的特征最相似,就是哪个数字。这一类型的识别,实质上叫分类,在模式识别理论中,这种方法叫做统计识别法。
机器人认字的研究成果除了用于邮政系统外,还可用于手写程序直接输入,政府办公自动化,银行合计,统计,自动排版等方面。
机器识图
现有的机床加工零件完全靠操作者看图纸来完成。能否让机器人来识别图纸呢?这就是机器识图问题。机器识图的方法除了上述的统计方法外,还有语言法,它是基于人认识过程中视觉和语言的联系而建立的。把图像分解成一些直线、斜线、折线、点、弧等基本元素,研究它们是按照怎样的规则构成图像的,即从结构入手,检查待识别图像是属于哪一类“句型”,是否符合事先规定的句法。按这个原则,若句法正确就能识别出来。
机器识图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现代的工业,农业,国防,科学实验和医疗中,涉及到大量的图象处理与识别问题。
机器识别物体
机器识别物体即三维识别系统。一般是以电视摄像机作为信息输入系统。根据人识别景物主要靠明暗信息,颜色信息,距离信息等原理,机器识别物体的系统也是输入这三种信息,只是其方法有所不同罢了。由于电视摄像机所拍摄的方向不同,可得各种图形,如抽取出棱数,顶点数,平行线组数等立方体的共同特征,参照事先存储在计算机中的物体特征表,便可以识别立方体了。
目前,机器可以识别简单形状的物体。对于曲面物体,电子部件等复杂形状的物体识别及室外景物识别等研究工作,也有所进展。物体识别主要用于工业产品外观检查,工件的分选和装配等方面。
㈣ 实习论文的格式是怎样,包括字体,行距,等等。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
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7713—87
Present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s, dissertations and scientific papers
1 引言
1.1 制订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以下简称报告、论文)的撰写和编辑的格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
1.2 本标准适用于报告、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形式构成和题录着录,及其撰写、编辑、印刷、出版等。
本标准所指报告、论文可以是手稿,包括手抄本和打字本及其复制品;也可以是印刷本,包括发表在期刊或会议录上的论文及其预印本、抽印本和变异本;作为书中一部分或独立成书的专着;缩微复制品和其他形式。
1.3 本标准全部或部分适用于其他科技文件,如年报、便览、备忘录等,也适用于技术档案。
2 定义
2.1 科学技术报告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2.2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2.3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学术论文应提供新的科技信息,其内容应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重复、模仿、抄袭前人的工作。
3 编写要求
报告、论文的中文稿必须用白色稿纸单面缮写或打字;外文稿必须用打字。可以用不褪色的复制本。
报告、论文宜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应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报告、论文在书写、扫字或印刷时,要求纸的四周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 mm以上,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 mm以上。
4 编写格式
4.1 报告、论文章、条的编号参照国家标准GB1.1《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第8章“标准条文的编排”的有关规定,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4.2 报告、论文的构成(略)
5 前置部分
5.1 封面 5.1.1 封面是报告、论文的外表面,提供应有的信息,并起保护作用。
封面不是必不可少的。学术论文如作为期刊、书或其他出版物的一部分,无需封面;
如作为预印本、抽印本等单行本时,可以有封面。
5.1.2 封面上可包括下列内容:
a. 分类号 在左上角注明分类号,便于信息交换和处理。一般应注明《中国图书资料类法》的类号,同时应尽可能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的类号。
b. 本单位编号 一般标注在右上角。学术论文无必要。
c. 密级视报告、论文的内容,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发行,不注密级。
d. 题名和副题名或分册题名 用大号字标注于明显地位。
e. 卷、分册、篇的序号和名称 如系全一册,无需此项。
f. 版本 如草案、初稿、修订版、…等。如系初版,无需此项。
g. 责任者姓名 责任者包括报告、论文的作者、学位论文的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主席、以及学位授予单位等。必要时可注明个人责任者的职务、职称、学位、所在单位名称及地址;如责任者系单位、团体或小组,应写明全称和地址。
在封面和题名页上,或学术论文的正文前署名的个人作者,只限于那些对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撰写论文并能对内容负责的人,按其贡献大小排列名次。至于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列入。这些人可以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部分,或排于脚注。
如责任者姓名有必要附注汉语拼音时,必须遵照国家规定,即姓在名前,名连成一词,不加连字符,不缩写。
h. 申请学位级别 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所规定的名称进行标注。
i. 专业名称 系指学位论文作者主修专业的名称。
j. 工作完成日期 包括报告、论文提交日期,学位论文的答辩日期,学位的授予日期,出版部门收到日期(必要时)。
k. 出版项 出版地及出版者名称,出版年、月、日(必要时)。
5.1.3 报告和论文的封面格式参见附录 A。
5.2 封二
报告的封二可标注送发方式,包括免费赠送或价购,以及送发单位和个人;版权规定;其他应注明事项。
5.3 题名页
题名页是对报告、论文进行着录的依据。
学术论文无需题名页。
题名页置于封二和衬页之后,成为另页的石页。
报告、论文如分装两册以上,每一分册均应各有其题名页。在题名页上注明分册名称和序号。
题名页除5.1规定封面应有的内容并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下列各项:
单位名称和地址,在封面上未列出的责任者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和地址,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姓名。
5.4 变异本
报告、论文有时适应莱种需要,除正式的全文正本以外,要求有某种变异本,如:节本、摘录本、为送请评审用的详细摘要本、为摘取所需内容的改写本等。
变异本的封面上必须标明“节本、摘录本或改写本”字样,其余应注明项目,参见5.1的规定执行。
5.5 题名
5.5.1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题名所用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报告、论文用作国际交流,应有外文(多用英文)题名。外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5.5.2 下列情况可以有副题名:
题名语意末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报告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报告、论文分册出版,或足一系列工作分几篇报道,或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者。
5.5.3 题名在整本报告、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但眉题可以节略。
5.6 序或前言
序并非必要。报告、论文的序,一般是作者或他人对本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它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也可以评述和对相关问题研究阐发。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中说明。
5.7 摘要
5.7.1 摘要是报告、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5.7.2 报告、论文一般均应有摘要,为了国际交流,还应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
5.7.3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可以引用,可以用于工艺推广。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给沦。
5.7.4 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5.7.5 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5.7.6 报告、论文的摘要可以用另页置于题名页之后,学术论文的摘要一般置于题名和作者之后、正文之前。
5.7.7 学位论文为了评审,学术论文为了参加学术会议,可按要求写成变异本式的摘要,不受字数规定的限制。
5.8 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每篇报告、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以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为了国际交流,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5.9 目次页
长篇报告、论文可以有目次页,短文无需目次页。
目次页由报告、论文的篇、章、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序之后。
整套报告、论文分卷编制时,每一分卷均应有全部报告、论文内容的目次页。
5.10 插图和附表清单报告、论文中如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置于目次页之后。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5.11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说明汇集表,应置于图表清单之后。
6 主体部分
6.1 格式
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可由作者自定,但一般由引言(或绪论)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双。
主体部分必须由另页右页开始。每一篇(或部分)必须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印成书刊等出版物,则按书刊编排格式的规定。
全部报告、论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划一,层次清楚。
6.2 序号
6.2.1 如报告、论文在一个总题下装为两卷(或分册)以上,或分为两篇(或部分)以上,各卷或篇应有序号。可以写成:第一卷、第二分册;第一篇、第二部分等。用外文撰写的报告、论文,其卷(分册)和篇(部分)的序号,用罗马数字编码。
6.2.2 报告、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报告、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报告、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 l、图2.1;表2、表3.2;附注 l);文献[4];式(5)、式(3.5)等。
6.2.3 报告、论文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由书写、打字或印刷的首页开始,作为第l页,并为有页另页。封面、封二、封三和封底不编入页码。可以将题名页、序、目次页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的相同位置,便于识别。
力求不出空白页,如有,仍应以有页作为单页页码。
如在一个总题下装成两册以上,应连续编页码。如各册有其副题名,则可分别独立编页码。
6.2.4 报告、论文的附录依序用大写正体A,B,C,……编序号,如:附录 A。
附录中的图、表、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如:图 A1;表B2;式(B3);文献〔A5〕等。
6.3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
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6.4 正文
报告、论文的正文是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由于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选题、研究方法、工作进程、结果表达方式等有很大的差异,对正文内容不能作统一的规定。但是,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图应编排序号(见6.2.2)。
每一图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图号置于图下。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题下方,作为图例说明。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此三者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坐标上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略词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照片图要求主题和主要显示部分的轮廓鲜明,便于制版。如用放大缩小的复制品,必须清晰,反差适中。照片上应该有表示目的物尺寸的标度。
6.4.2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有自明性。
表应编排序号(见6.2.2)。
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以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表题下,作为表注,也可以附注于表下。
附注序号的编排,见6.2.2。表内附注的序号宜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宜用星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
表的各栏均应标明“量或测试项目、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只有在无必要标注的情况下方可省略。表中的缩略调和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表内同一栏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填入具体数字或文字。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或“…”(因“-”可能与代表阴性反应相混)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如数据已绘成曲线图,可不再列表。
6.4.3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应编排序号(见6.2.2),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
较长的式,另行居中横排。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处转行。上下式尽可能在等号“=”处对齐。
示例1:
---------------------------(1)
示例2:
----------------------------------(2)
示例3:
-------------------------------(3)
小数点用“.”表示。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数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撇。对于纯小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
示例:应该写成94 652.023 567; 0.314 325
不应写成94,652.023,567; .314,325
应注意区别各种字符,如:拉丁文、希腊文、俄文、德文花体、草体;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字符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上下角标(特别是多层次,如“三踏步”)、上下偏差等。
示例:I,l,l,i;C,c;K,k,κ;0,o,(°);S,s,5;Z,z,2;B;β;W,w,ω。
6.4.4 计量单位
报告、论文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中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使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附录 B所列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
6.4.5 符号和缩略词
符号和缩略词应遵照国家标准(见附录B)的有关规定执行。如无标准可循,可采纳中学科或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固体所公布的规定;也可以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编印的各学科词汇的用词。如不得不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符号、记号、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等时,均应在第一次出现时一一加以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
6.5 结论
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
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6.6 致谢
可以在正文后对下列方面致谢:
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工作的奖学金基金、合同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成个人;
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
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
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
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
6.7 参考文献表
按照 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的规定执行。
7 附录
附录是作为报告、论文主体的补充项日,并不是必需的。
7. 1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编于报告、论文后,也可以另编成册。
a. 为了整篇报告、论文材料的完整,但编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和逻辑性,这一类材料包括比正文更为详尽的信息、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深入的叙述,建议可以阅读的参考文献题录,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补充信息等;
b. 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
c. 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罕见珍贵资料;
d. 对一般读者并非必要阅读,但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e.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7.2 附录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排见4.2和6.2.4。
7.3 每一附录均另页起。如报告、论文分装几册。凡属于某一册的附录应置于备该册正文之后。
8 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报告、论文迅速存储入电子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着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包括版权页)。
㈤ 王义平的详细资料
王义平,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现为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士,甘肃省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渭源县摄影学会理事,渭源县旅游协会理事,渭源县文联会员,并担任《青少年摄影报》驻渭源记者站副站长。
中文名: 王义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3年6月
职业: 摄影
主要成就: 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士
代表作品: 《双门踩浪》、《长虹卧波》、《十里画廊天井峡》、《则岔石林》
目录
一、甘肃省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
二、近代画家
三、近代作曲家
四、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编辑本段一、甘肃省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
王义平,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现为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士,甘肃省摄影艺术家协会会员,渭源县摄影学会理事,渭源县旅游协会理事,渭源县文联会员,并担任《青少年摄影报》驻渭源记者站副站长。本人自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多次率领渭源摄影家采风团深入甘南藏区等地进行创作活动,作品《双门踩浪》在2001年《甘肃卫视“天气预报”》栏目中作预报画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书画摄影展”中,作品《草原金秋》荣获二等奖。在“建党八十周年影展”中,作品《长虹卧波》荣获一等奖。作品被《渭源县志》、《渭源文史资料选编》、《渭源党史资料选编》等书大量采用。上百幅作品在《甘肃日报》、《甘肃广播电视报》、《定西日报》等报刊上发表;2002年,创作的《十里画廊天井峡》、《则岔石林》、《贡唐宝塔》等十一幅作品在《走进甘肃》大型画册上发表。
编辑本段二、近代画家
王义平,字焕章,别署清槐馆主,江苏武进人。工画,擅人物、花卉,书法恽南田,居上海。摘自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书画家汇传》。
编辑本段三、近代作曲家
王义平,1919年出生,广东省广州市人。中学时代即学习作曲,任广雅中学铜管乐队队长,以后向郑志声并通过函授向巴黎音乐学院诺埃尔.格隆教授学习作曲。二十一岁起担任过广西省立艺术馆音乐部、重庆国立歌剧学校作曲教师兼国立音乐学院实验管弦乐团团员,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作曲副教授。 建国后,先后在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任副教授、教授,擅长写作管弦乐,主要作品有大型纪录片音乐《民族万岁》,管弦乐曲《貔貅舞曲》、《长江三峡素描》、《中国民间儿童玩具》等。其中《长江三峡素描》在全国交响音乐作品评奖中获优良奖。作品结构严谨,旋律优美,配器细腻。
编辑本段四、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王义平,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1963年11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辽宁省委党校研究生。1982年8月参加工作,历任新金县税务局专管员、副所长、副科长、科长,普兰店市税务局税政科科长,1995年1月任普兰店市国家税务局组成员、副局长,1997年4月任党组书记、局长,2003年3月任大连市国家税务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2005年6月任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2006年10月任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1] 分管征管和科技发展处、纳税服务处、票证中心。 五 深圳大学光电工程领域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义平博士、教授、博导、男、1971-07-15出生于重庆。2012年1月受聘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依托光电工程学院组建光纤传感技术创新团队。近10年先后在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德国耶拿光子技术研究院(IPHT)和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研究中心(ORC)从事光纤传感等领域的研究。获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引进人才基金奖、德国洪堡研究基金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6项奖励,授权中国或美国发明专利5项,主持欧盟玛丽·居里国际引进人才基金、德国洪堡研究基金、全国优博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研资局基金等9项科研课题。IEEE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OSA Senior Member),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研究方向主要是光纤传感技术、光纤光栅、微纳光子器件、光子晶体光纤、微纳光纤、光纤通信器件等。首次利用CO2 激光在空气芯光子带隙光纤(air-core photonic bandgap fibers)中写入了长周期光纤光栅(Y. Wang, et al., Opt. Express 16, 2784-2790, 2008),该成果被J. Appl. Phys. 2010年108(8)期选为封面图片高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6篇(SCI收录76篇、SCI总引用700余次、h-index系数为15),合着《光纤光栅原理及应用》专着1部。2篇论文被Photonics Spectra作为新闻重点报道。2010年被国际权威期刊J. Appl. Phys.特邀撰写光纤光栅综述论文(Review of long period fiber gratings written by CO2 laser),并被选为期刊封面文章。10余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分会主席和会议TPC。 教育背景2000,09–2003,06 重庆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998,09–2000,06 重庆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工学硕士。1991,09–1995,07 西安工业大学(原西安工业学院),精密仪器专业,工学学士。 科研工作经历 2012,01–今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校级特聘教授、博导。 2009,09–2011,12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光电研究中心 (Opto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玛丽·居里学者(资深) (Marie Curie Fellow (Experienced))。 2007,07–2009,08 德国耶拿光子技术研究院 (Institute of Photonic Technology),洪堡学者(Humboldt Fellow)。2005,06–2007,06 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系,博士后 (Postdoctoral Fellow) 和研究员 (Research Fellow)。2003,07–2005,05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后、副教授,2005年被上海交通大学评定具备副教授任职资格。 1995,07–1998,08 重庆华光仪器厂计量处,技术员。
㈥ 学术会议论文报告ppt一般什么背景颜色比较好
深层冷静为主,所以说配色绝不要花俏,以深蓝色为主,灰色为辅,白色作为文字色
㈦ 怎么申请专利
1、首先了解专利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发明专利?
发明,是利用自然规律对某一特定问题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
它所制造的产品或提出的生产方法是前所未有的,或是对原有的产品、生产方法的改进。
取得专利的发明可以分为产品发明(如机器、仪器、设备、用具)和方法发明(制造方法)两大类。
按照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一个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一般要经历下述程序:
1、提供交底书,委托代理机构撰写申请文件,一般要20天-一个月时间(不委托代理机构的可以省略这一步骤)
2、递交申请文件,取得专利局的受理通知书,确定申请日,递交文件当日也可以递交提前公开声明,及请求实质审查,这样可以加快审查进程
3、专利局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约2-3个月,初审合格后进入公开准备阶段
4、专利局公开发明申请文件,约在6-8个月
5、专利局对发明专利文件进行实质审查,约一年半到两年,期间审查员就发明的实质内容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问题与申请人沟通(委托代理机构的跟代理机构沟通,以确定发明合适的保护范围),来回沟通可能往复数次,直至修改到审查员满意为止
6、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
7、申请人办理领取专利证书手续
8、约2-3个月后拿到专利证书
整个过程持续约2年半到3年,具体时间取决于审查员的审查速度与申请人交底资料的翔实程度。
什么是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方案。
它只保护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品。
方法发明以及没有一定形状的粉末、液体、材料等方面的发明只能申请发明专利。
授予实用新型专利不需经过实质审查,手续比较简便,费用较低。
因此,关于日用品、机械、电器等方面的有形手品的小发明,比较适用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什么是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其结合作出的富于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因此,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对象,是产品的装饰性或艺术性外表设计。
这种设计可以是平面图案,也可以是立体造型,更常见的是这二者的结合。
授予专利的主要条件是新颖性,其审批程序、专利权期限和实用新型专利相同。
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不通过实质审查程序,仅通过形式审查,约需要6-8个月,实审通过后专利局发授权通知书,申请人收信后办理领证手续,缴纳领证费后约需2-3个月拿到专利证书。
具体时间同样取决于审查员的审查速度与申请人交底资料的翔实程度及附图的提供情况。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是什么?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包括两方面: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
所谓形式条件,是指专利局对专利申请进行初步审查、实质审查以及授予专利权所必要的文件格式和应履行的必需手续。
这就是说,专利申请需采用书面形式进行,并需提交具有一定格式和内容要求的申请文件。
实质条件可确定申请专利保护的发明创造有无专利性,这是确定专利申请能否授予专利权的关键。
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应当具务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授予外观设计的实质条件为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
新颖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申请专利的外观设计与现有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
创造性是指申请专利的发明或实用新型比较同类型的现有技术,具有进步性,先进性。
实用性是指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必须是可被应用与实际目的并能产生积极效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我国的专利审查制度决定了对于发明要求进行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而对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仅进行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审查(所以授权时间很快),所以很多代理事务所对外声称100%授权。
这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可能对于申请人造成误导:认为授权专利就是有效的专利,其实,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专利不经过实质审查而有较大的被无效可能,这是事实,而且是由我国的专利审查制度决定的,也是我国的专利现实。
应当说,不论是发明专利还是实用专利只要是专利,都必须符合专利的三性要求,不符合专利三性要求,即使申请过程中通过审查拿到专利证书也可能是无效的,在后续的侵权诉讼中会被无效掉。
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使专利的质量鱼龙混杂,大量的“非专利”混在“专利”的队伍中,使公众对专利本身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可以预见在专利申请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后,肯定会有一个改革,全部实行实质审查,这是可以肯定的。
从专利申请人的角度来看,有时候在短时间内花较少的钱来换取一个可能性,也许是划算的。
现在申请专利的企业比个人多,公众也比较认同专利,所以与其投入巨额的广告费用,不如投入较少的金钱来申请专利。
起码可以起到相当的广告效果。
2、申请专利的途径有二:委托专利代理公司代理或自己撰写申请文件。
应当讲,撰写专利申请文件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活,而且,申请专利不仅仅是撰写专利申请文件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具体会涉及到在专利所涉及的领域检索对比文件,如果对比文件公开发明内容,代理人要和发明人沟通能否转换技术问题及相应的技术方案,如果发明人这种情况下不能增添新的内容则建议客户撤案;撰写申请文件时,权利要求、说明书都要考虑到答复审查意见可能出现问题以及如何补救?无效时,只能修改权利要求不能从说明书中挪内容;侵权时,范围界定是否清楚?是否可能被绕过去等等,可以说,专利申请之前一个合格的代理人就应该对于发明所涉领域的最新技术内容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与了解,可以很好的基于申请人利益考虑的基础上,对整个申请做出一个布局,对于是否申请(可以作为技术秘密予以保留),如何申请(发明、实用还是外观,有无必要向国外申请),可能的存在的现有技术(如何规避),无效的可能性、侵权分析等都要一个宏观的把握。
能够做到以上这些,是一个成熟的有经验的代理人的基本要求,找到这样的代理人是申请人的幸运,其专利的保护范围可以得到最强的保护。
可惜,在我们国内目前的氛围下,申请人考虑更多的是价格问题,怎样让代理费降到最低,质量在其次,也许他们认为经过代理人操作后,结果都是差不多的。
面对客户这样的要求,代理人只好降低服务标准,大多数代理人做的仅仅是文件传输、技术交底内容的格式转换,这样省时省力,报价可以一路压低,申请人也很乐意。
至于授权,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是没有问题的,发明嘛,只要把保护范围尽量缩小,审查员也没有意见,大家皆大欢喜。
等真正需要这个专利发挥作用时,要它老虎出笼时,申请人才会发现笼子里是个病猫,白白浪费了申请费、代理费、每年的年费,换来的只是一张毫无用处的白纸。
好在大多数专利申请人申请专利不在乎专利质量,只在乎申请的数量,只要申请号,这样可以应付政府的要求,可以申报科技企业,可以免税,可以对外宣称高科技企业,可以广告宣传,可以咋呼不懂的外行,可以蒙消费者。
所以这样的游戏就一直不停的走下去了。
好多公司或者个人为了申请专利,临时看看专利法,学学撰写要求,(可以到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网站上学习)就可以准备出一份符合形式要求的申请文件,申请过程也一路顺风,授权也顺利,证书也到手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个专利的“价值”没有了,只是一个纸老虎,用来吓唬人的。
所以,我们建议申请人如果希望自己的专利真正的把保护范围扩大,真正的能在市场上发挥“老虎”的威力,还是不要心疼那点钱,还是要请最好最专业的代理人来帮你谋划谋划。
代理机构及代理人的选择:
个人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专利是分技术领域的,同样代理人也是分技术领域的,每个代理人因为技术背景不一样,所以专精领域也不一样,一般来讲,基本分为机械、化学、电学、通讯这几个领域,怎么判断代理人的素质呢,一方面可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网站上的专利检索栏目里对该代理人进行检索,可以找出他代理过的已经公告的所有案件,根据这些案件所属领域来判断该代理人的领域,水平,如果某个代理人横跨三大类(机械、化学、电学),这样的“通才”代理人我们不建议选择,博而广,必不会专而精。
对于从业许多年的代理人我们也不建议盲从,因为90年代中期以前,代理人是不用考试,基本属于事业单位编制,专利撰写的要求也很简单,所以这种摸索的经验没有多大意义,从99年以后吧,专利代理行业开始走向正规化,大量的事业编制代理事务所开始与各挂靠单位脱钩成立公司制公司,而且这几年的代理人考试开始步入正规,我国加入世贸的历史机遇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涌入这个行业,因此,我们认为00年01、02年进入这个行业的代理人经过五年左右的锻炼,基于其复合性的人才优势,广阔的国际视野正成为这个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代理技能可以说相当成熟。
而之前的老代理人受以前不规范的代理格式影响,反而不一定能够做的更好。
本人就曾接触过这样的代理人,快八十高龄了,还在磨磨蹭蹭的代理案件,其代理质量也不感苟同。
就烦那些抬出哪个研究所、大学招牌或者专利局审查员、复审委招牌的代理人,这样的经历对于代理经验而言,基本没有意义。
代理机构:我们倾向于选择各行业类别齐全,代理人以中青年为主的代理事务所,这样的所更有战斗力。
当然,也有运气的成分,你正好遇到了一个代理经验成熟、理论实践均丰富、认真负责的代理人那是最好了。
3、准备申请专利所需资料
如果准备委托专利代理机构,请申请人准备如下申请资料:
申请发明专利需要提供下述资料:
一、请提供1、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全称)、地址、邮编;2、申请人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复印件;3、发明人(自然人)的姓名、地址、邮编;4、办理该发明专利申请的联系人的电话、传真、联系地址。
二、办理委托手续(单位盖公章或自然人签名)。
三、提交一份技术交底书,为了你更方便的撰写发明交底书也为了我们更好的理解贵方的发明创造的内容,请按照下述格式撰写交底书。
一、发明名称
(简单而明了地反映该发明的技术内容是产品、装置或方法(一般限定在25个字以内))
二、所属技术领域
(简要说明所属技术领域,如:本发明属于温度自动控制装置,本发明涉及××材料的热处理方法等。
)
三、现有技术(背景技术)
(对最接近发明的同类现有技术状况加以分析说明,必要时借助附图加以说明,具体内容包括:构造、各部件间的位置和连接关系或条件、工艺过程等,实事求是地指出现有技术的问题尽可能分析存在的原因)。
四、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实事求是地指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
2、技术解决方案(要清楚、完整、准确地加以描述,特别是要把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发明点尽可能地描述清楚,并不仅限于发明的基本原理,以使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实施为准,并且在描述技术解决方案的每项技术手段(包括每项结构的位置和连接关系)时,相应地说明其在本发明中所起的作用。
如果仅以文字说明较难描述清楚,请以附图说明。
发明点的替代技术方案或可替代的技术要件、方法步骤等。
如果有,也要尽量提出,以形成从属权利要求。
)
附:如果出现英文缩写或具有特殊意义的代号,请具体说明其含义及业界通用中文名称。
3、技术效果(与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相对应,将本发明所能达到的效果(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效果,最好有具体数据)具体地、实事求是地进行描述,科学分析和试验结果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
五、附图及附图的简单说明
(要提供描述本发明的必要的附图(即结构示意图,而不是工程图),该附图能清楚地体现发明点之所在,为此可采用多种绘图方式。
对元部件或结构统一编号并命名,必要时也要提供有关现有技术附图。
)
六、具体实施方式
(列举实现发明的实施例(发明构思的具体体现),举一具体的本发明的实现事例从而将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体现出来,包括各电气元件及其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如果是方法请具体说明每一部分的具体方法,包括静态关系、动态关系及作用效果)
附:如果出现英文缩写或具有特殊意义的代号,请具体说明其含义及业界通用中文名称。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提供资料:
一、请提供1、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全称)、地址、邮编;2、申请人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号或个人身份证复印件;3、发明人(自然人)的姓名、地址、邮编;4、办理该发明专利申请的联系人的电话、传真、联系地址。
二、办理委托手续(合同由代理机构提供)
三、提交一份技术交底书,代理机构审查是否可以申请专利,如可以申请,代理机构寄委托协议给贵方,签署合同
该技术交底书可按下述八个部分撰写:
?实用新型(产品)的名称
?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
?相关背景技术(写明背景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的目的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的要点
?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效果(对照背景技术)
?附图及附图说明(必须有)
?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实施方案(尽可能详细)
(说明书附图是指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形象地理解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
)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一、请提供1、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全称)、地址、邮编;2、申请人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人身份证复印件;3、发明人(自然人)的姓名、地址、邮编;4、办理该发明专利申请的联系人的电话、传真、联系地址。
二、办理委托手续(单位盖公章或自然人签名)。
三、提供该外观设计图片或照片(最好是用数码相机拍的)
?图片或照片是指该外观设计产品的六面正投影视图(即:前视图、后视图、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和立体图。
如果视图上无设计要点,可以省略;如果视图是对称的,可以省略一幅视图。
?上述图片或照片中的视图尺寸比例要一致,图片或照片的尺寸大小应当在3cm×8cm与15cm×22cm之间。
?图片或照片的背景应是单色,该背景不得有与本外观设计无关的其它物品或图案。
同时照片必须没有强光与阴影等影响图像效果的因素。
?要求保护色彩的外观设计,要同时提交彩色和黑白图片或照片各一份。
?如果不熟悉图片或照片的制作要求,代理机构可以代为制作申请所需的图片或照片
4、签署委托合同,支付专利申请费用:
专利申请费用包括两部分:官方费用和代理费用
一般的代理费用如下
国内自然人和法人申请发明专利费用如下(每件):
发明官费(元)代理费(元)
1.专利申请费9504000-6000
2.提实质审查费25001000-2000
3.专利证书登记费255-
4.专利申请维持费(第三年后)300(每年)-
5.授权当年年费第1-3年:900
第4-6年:1200
……..-
国外自然人和法人申请发明专利费用如下(每件):
发明官费(人民币)代理费(美元)总计(美元)
专利申请费950500615
提实质审查费2500150455
专利证书登记费25580111
专利申请维持费300(第三年后每年)
授权当年年费900或120050159或195
(注:答复审查意见视情况收费)
(注:1、申请人是单位的,由上级主管部门出具企业亏损证明,上述申请费、实质审查费、授权当年年费官费可减缓70%,申请维持费官费可减缓60%;申请人是个人的,减缓85%,申请维持费官费可减缓80%。
2、实质审查中答复审查意见视情况收费。
)
国内自然人和法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费用如下(每件):
实用新型官费(括号内为减缓后费用)代理费(元)
1.专利申请费500(150)2500(不包括画图)
2.专利证书登记费205-
3.授权当年年费600(180)-
国内自然人和法人申请外观设计专利费用如下(每件):
外观设计官费(减缓后)代理费(元)
1.专利申请费500(150)1000
2.专利证书登记费205-
3.授权当年年费600(180)-
注意:各地可能均有政府出台的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可以资助专利费用,可以咨询各代理机构,毕竟国家的钱不要白不要。
5、代理人准备申请文件约需10-20个工作日,其效率高低完全取决于申请资料提供的翔实程度。
准备文件完毕代理人会要求申请人复核申请文件,如无问题即可提交申请,一般申请日当天即会出具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从而进入审查流程。
6、专利局的审查流程
审查员审查专利流程
发明:
按照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一个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一般要经历下述程序:
1、提供交底书,委托代理机构撰写申请文件,一般要20天-一个月时间
2、递交申请文件,取得专利局的受理通知书,确定申请日,递交文件当日也可以递交提前公开声明,及请求实质审查,这样可以加快审查进程
3、专利局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约2-3个月,初审合格后进入公开准备阶段
4、专利局公开发明申请文件,约在6-8个月
5、专利局对发明专利文件进行实质审查,约一年半到两年,期间审查员就发明的实质内容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问题与申请人沟通(委托代理机构的跟代理机构沟通,以确定发明合适的保护范围),来回沟通可能往复数次,直至修改到审查员满意为止
6、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
7、申请人办理领取专利证书手续
8、约2-3个月后拿到专利证书
整个过程持续约2年半到3年,具体时间取决于审查员的审查速度与申请人交底资料的翔实程度。
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
1、提供交底书,委托代理机构撰写申请文件,一般要10个工作日
2、递交申请文件,取得专利局的受理通知书,确定申请日
3、专利局对专利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查,约3-6个月
4、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
5、申请人办理领取专利证书手续
6、约2-3个月后拿到专利证书
整个过程持续约1年,具体时间取决于审查员的审查速度与申请人交底资料的翔实程度。
7、授权,办理领证事宜(缴纳领证费,两个月左右专利证书下发)注意,每年的申请日前后一个月要缴纳年费。
㈧ 全息照相是什么
一种利用波的干涉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中信息(振幅、相位)的照相技术。全息摄影是通过一束参考光和被摄物体上反射的光叠加在感光片上产生干涉条纹而成。全息摄影不仅记录被摄物体反射光波的振幅(强度),而且还记录反射光波的相对相位。为了满足产生光的干涉条件,通常要用相干性好的激光作光源 ,而且光和照射物体的光是从同一束激光分离出来的。感光片显影后成为全息图。全息图并不直接显示物体的图像。用一束激光或单色光在接近参考光的方向入射,可以在适当的角度上观察到原物的像。这是因为激光束在全息图的干涉条纹上衍射而重现原物的光波。再现的像具有三维立体感。在摄制全息图时感光片上每一点都接收到整个物体反射的光,因此,全息图的一小部分就可再现整个物体。用感光乳胶厚度等于几个光波波长的感光片,可在乳胶内形成干涉层,制成的全息图可用白光再现。如果用红、绿和蓝三种颜色的激光分别对同一物体用厚乳胶感光片上摄制全息照片,经适当的显影处理后,可得到能在白光(太阳光或灯光)下观察的有立体感和丰富色彩的彩色全息图。全息摄影在信号记录、形变计量、计算机存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军事技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影是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 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感光底片上各点的感光程度不仅随强度也随两束光的位相关系而不同。所以全息摄影不仅记录了物体上的反光强度,也记录了位相信息。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一张全息摄影图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现全部景物。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电影和电视等许多方面。
80年代初,法国全息摄影展在世界各地展览,人们欣赏到了神奇莫测的全息摄影。墙头上,看来明明伸出了一只水龙头,举手前去拧一下,结果是抓了个空;一只镜框,里面没有什么图像,可是当一束光射过来,框里就出现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缓慢地摘下眼镜,正向人微笑致意;一只玻璃罩,里面空无一物,可是,在光的照射下,罩里马上现出维纳斯像;在镜框上,玻璃罩内,图像还在不断地变换。 [编辑本段]历史
凡是见过法国肖维岩洞(Chauvet Cave)中的那些史前绘画的人,无不为那细微的明暗变化、运用自如的透视法和优雅流畅的线条所折服。这些原始人用赭石绘制于32000年前的犀牛、狮子和熊,虽经岁月侵蚀,却依然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视觉撼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让-马林·肖维和他的两位朋友那么运气:当他们在1994年12月18日于偶然之中发现了这个岩洞的时候,所有的岩洞都为他们敞开大门,所有的绘画都无条件展现在他们简陋的探照灯下。然而,当这一发现被公之于众,并作为当年最伟大的考古和艺术发现之一被法国政府斥巨资加以研究保护之后,肖维岩洞的大门却对公众关闭了。连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在入洞考察之前,都不但要经过繁琐的审批过程,还要披挂齐全,做足保护功夫,并且保证不能接触洞壁。普通人就更无缘一睹真容,只能望着杂志上平板的图片凭空摹想了。
不过,居住在古老的葡萄酒之乡波尔多城郊小镇上的伊夫·根特及其兄弟菲力普·根特却可能用他们的全息照片将这一切变为历史。
一个世纪以前,当电报的发明人塞缪尔·摩尔斯第一次见到使用银版照相术拍摄下来的照片时,曾惊讶地认为,如此逼真的图像决不应当被称作大自然的复制品,它们就是自然本身的一部分。在如今见多识广的人们眼中,摩尔斯的反应未免有些大惊小怪。在这个数码相机能充分展现其魅力的时代中,没人会像当初圣彼得堡中初见照片的人们那样,害怕照片中的人会对自己眨眼睛,看出自己的想法。但是,当南巴黎大学的化学物理学家和胶片感光专家杰奎琳·贝洛妮(Jacqueline Belloni)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将伊夫·根特制作的一幅蝴蝶的全息照片展示给大家时,一位恰巧同时也是蝴蝶标本收集爱好者的物理学家却非常费解地问她,到底为什么要在作学术报告时候展示这种鳞翅类昆虫的标本盒子。那位物理学家无论如何都不肯相信这只不过是一幅全息照片。
其实,那位物理学家的惊疑也在情理之中,尽管全息摄影术对大多数人而言早就不是一个新鲜概念。早在激光出现以前,1948年伽伯为了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本领而提出了全息的概念,并开始全息照相的研究工作。1960年以后出现了激光,为全息照相提供了一个高亮度高度相干的光源,从此以后全息照相技术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相继出现了多种全息的方法,不断开辟全息应用的新领域。伽伯也因全息照相的研究获得197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无论是全息摄影,还是最早的银版照相术,它们的奥秘都在对光的记录。所有的光都拥有三种属性,它们分别是光的明暗强弱、光的颜色以及光的方向。早期的银版照相和黑白照片只能记录下光的明暗变化,而彩色照片在此之外,还能通过记录光的波长变化,反应出它的颜色。全息摄影是惟一能同时捕捉到光的三种属性的一种摄影术,通过激光技术,它能记录下光射到物体上再折射出来的方向,逼真地再现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真实景象。
然而,一直到根特兄弟的作品问世之前,所谓的真实再现一直都不过是理论上的。或许是因为好的全息图像罕见而且难于生成,或许因为全息摄影的科学原理过于深奥,在全息摄影发明了半个世纪之后,它却仍然是一项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技术。
在一些媒体对伊夫·根特及其兄弟成就的报道中,有人将他们描述为“惟一真正实现了全息摄影的再现自然功能的人”,还有人说,他们的作品就像摩尔斯所说那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这些评论可能有些言过其辞,因为实际上,全世界也有许多其他人在从事着全息摄影的研究,国际全息图像制造者联合会(International Hologram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就是一个聚集了全球全息摄影专家和爱好者的组织。但伊夫·根特毫无疑问是这些专家中的翘楚,在2001年冬季,这个联合会将“本年度最佳全息摄影作品”和“最新全息摄影技术”这两项最有分量的大奖颁发给了伊夫,就是最好的说明。一次在奥地利召开的全息摄影学术会议上,当根特兄弟发言并展示自己的作品时,“140多位经验丰富的全息摄影高手都充满钦佩之情地深吸了一口气”。菲力普在回忆当时的场景时不无得意,他说,“当人们涌上来观看我们制作的全息图片的时候,整个屋子都为之一空。”当时在场的所有专家都被那些几可乱真的图片迷住了,他们忍不住伸手去触摸作品中身着老挝传统舞蹈服装的小木偶衣服上的精美花纹,还有人想要拭去挂在正在吃小甜饼的小姑娘嘴边的饼干碎屑——当然,他们摸到的,同那位物理学家一样,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玻璃而已。
现在,伊夫的工作得到了业界承认和赞许,可是,当他在1992年因为所在的实验室倒闭而被解雇,回到家乡小镇上以一个自由职业者的身份开始自己的全息摄影技术研究时,情况却完全不同。他花了两年左右时间研究出所有必需设备,包括一台最重要的便携全息肖像照相机。但当这一切就绪之时,惟一一家生产他所需要的胶片的制造商——爱克发公司(Agfa)——却突然决定停止生产此种胶片。在发明了“牛”之后,伊夫还必须教会自己制造出“草”来。
在随后的几年中,伊夫·根特就在自己简陋的实验室中自学相关的化学原理,并反复实践。菲力普的加入给了他很大帮助。后来,他们终于发明出名为“终极”(Ultimate)的感光乳剂。同其他的感光乳剂一样,“终极”的主要成分也是感光性极好的溴化银颗粒,但“终极”中的溴化银颗粒直径只有10纳米,是普通胶片上感光颗粒的1/10到1/100。正是这些微小的颗粒使“终极”能记录下细至纤毫的每一个细节,并在同一个感光层上同时记录下红、绿、蓝三色。
伊夫找到了被他称为“30年来所有人都在寻找的感光乳剂”,但他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做出了复制肖维岩洞壁画的整个方案,却因为找不到政府的权威人士而求告无门。他还建议为巴黎的迪斯尼乐园建立一个来访名人的全息摄影肖像馆,谈判却一拖再拖。所有见过他作品的人,都承认那是完美的全息图像,但法国的投资者过于谨慎,他们不仅要下金蛋的鹅,还要一群这样的鹅能够工业化、大规模下出金蛋,才肯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为了寻求投资人,根特兄弟及其父亲甚至想过要移民到魁北克。
最早的全息摄影作品转机出现在一位美国合伙人的加入之后。他所拥有的机器能将“终极”母版上的全息图像复制到杜邦公司制造的某种聚合体材料上。尽管这些图像还达不到“终极”胶片上的图像水准,但却远比从前的聚合体材料上的全息图像好多了。伴随着这种杜邦材料上的全息图像的大规模生产,使用“终极”胶片的工业化生产也是指日可待。此外,国际全息图像制造者联合会的首肯也为根特兄弟的工作增添了分量。虽然伊夫所应用的技术目前还没有一项是受专利保护,但在不久的将来,它们有望作为专门技术(Know-How)为他带来巨大的财富。 [编辑本段]原理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影是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感光底片上各点的感光程度不仅随强度也随两束光的位相关系而不同。所以全息摄影不仅记录了物体上的反光强度,也记录了位相信息。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一张全息摄影图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依然可以重现全部景物。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电影和电视等许多方面。产生全息图的原理可以追溯到300年前,也有人用较差的相干光源做过试验,但直到1960 年发明了激光器──这是最好的相干光源──全息摄影才得到较快的发展。
激光全息摄影是一门崭新的技术,它被人们誉为20世纪的一个奇迹。它的原理于1947年由匈牙利籍的英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加博尔发现,它和普通的摄影原理完全不同。直到10多年后,美国物理学家雷夫和于帕特倪克斯发明了激光后,全息摄影才得到实际应用。可以说,全息摄影是信息储存和激光技术结合的产物。
激光全息摄影包括两步:记录和再现。
1.全息记录过程是:把激光束分成两束;一束激光直接投射在感光底片上,称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激光投射在物体上,经物体反射或者透射,就携带有物体的有关信息,称为物光束.物光束经过处理也投射在感光底片的同一区域上.在感光底片上,物光束与参考光束发生相干叠加,形成干涉条纹,这就完成了一张全息图。
2.全息再现的方法是:用一束激光照射全息图,这束激光的频率和传输方向应该与参考光束完全一样,于是就可以再现物体的立体图像。人从不同角度看,可看到物体不同的侧面,就好像看到真实的物体一样,只是摸不到真实的物体。
全息成像是尖端科技,全息照相和常规照相不同,在底片上记录的不是三维物体的平面图像,而是光场本身。常规照相只记录了反映被拍物体表面光强的变化,即只记录光的振幅,全息照相则记录光波的全部信息,除振幅外还记录了光波的图相。即把三维物体光波场的全部信息都贮存在记录介质中。
全息原理是“一个系统原则上可以由它的边界上的一些自由度完全描述”,是基于黑洞的量子性质提出的一个新的基本原理。其实这个基本原理是联系量子元和量子位结合的量子论的。其数学证明是,时空有多少维,就有多少量子元;有多少量子元,就有多少量子位。它们一起组成类似矩阵的时空有限集,即它们的排列组合集。全息不全,是说选排列数,选空集与选全排列,有对偶性。即一定维数时空的全息性完全等价于少一个量子位的排列数全息性;这类似“量子避错编码原理”,从根本上解决了量子计算中的编码错误造成的系统计算误差问题。而时空的量子计算,类似生物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双共轭编码,它是把实与虚、正与负双共轭编码组织在一起的量子计算机。这可叫做“生物时空学”,这其中的“熵”,也类似“宏观的熵”,不但指混乱程度,也指一个范围。时间指不指一个范围?从“源于生活”来说,应该指。因此,所有的位置和时间都是范围。位置“熵”为面积“熵”,时间“熵”为热力学箭头“熵”。其次,类似N数量子元和N数量子位的二元排列,与N数行和N数列的行列式或矩阵类似的二元排列,其中有一个不相同,是行列式或矩阵比N数量子元和N数量子位的二元排列少了一个量子位,这是否类似全息原理,N数量子元和N数量子位的二元排列是一个可积系统,它的任何动力学都可以用低一个量子位类似N数行和N数列的行列式或矩阵的场论来描述呢?数学上也许是可以证明或探究的。
1、反德西特空间,即为点、线、面内空间,是可积的,因为点、线、面内空间与点、线、面外空间交接处趋于“超零”或“零点能”零,到这里是一个可积系统,它的任何动力学都可以有一个低一维的场论来实现。也就是说,由于反德西特空间的对称性,点、线、面内空间场论中的对称性,要大于原来点、线、面外空间的洛仑兹对称性,这个比较大一些的对称群叫做共形对称群。当然这能通过改变反德西特空间内部的几何来消除这个对称性,从而使得等价的场论没有共形对称性。这可叫新共形共形。如果把马德西纳空间看作“点外空间”,一般“点外空间”或“点内空间”也可看作类似球体空间。反德西特空间,即“点内空间”是场论中的一种特殊的极限。“点内空间”的经典引力与量子涨落效应,其弦论的计算很复杂,计算只能在一个极限下作出。例如上面类似反德西特空间的宇宙质量轨道圆的暴涨速率,是光速的8.88倍,就是在一个极限下作出的。在这类极限下,“点内空间”过渡到一个新的时空,或叫做pp波背景,可精确地计算宇宙弦的多个态的谱,反映到对偶的场论中,我们可获得物质族质量谱计算中一些算子的反常标度指数。
2、这个技巧是,弦并不是由有限个球量子微单元组成的。要得到通常意义下的弦,必须取环量子弦论极限,在这个极限下,长度不趋于零,每条由线旋耦合成环量子的弦可分到微单元10的-33次方厘米,而使微单元的数目不是趋于无限大,从而使得弦本身对应的物理量如能量动量是有限的。在场论的算子构造中,如果要得到pp波背景下的弦态,我们恰好需要取这个极限。这样,微单元模型是一个普适的构造,也清楚了。在pp波这个特殊的背景之下,对应的场论描述也是一个可积系统。
㈨ 怎么写论文
一般要有这样几部分组成:提出问题,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分析问题,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你的观点;解决问题,拿出解决问题方案,至于顺序,你可根据你的文章去定。也就是说论文由论点、论据、引证、论证、结论等几个部分构成。
1 内容要求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采用的方法。
1.3.2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1.3.3 结论
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
1.4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1.5 参考文献
2 书写规定
2.1 毕业设计(论文)字数
1.学生应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做到设计合理,叙述简练,文字工整,绘图整洁、正确、规范,并用外文写出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不少于400汉字),专科层次的毕业报告不要求外文翻译。
2.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要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毕业设计说明书不少于一万五千字,土木、机械、电气和交运等专业还要按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应工作量的设计图。文科类专业论文不少于一万字;
2.2 论文书写
毕业设计(论文)一律要求采用A4幅面的纸张打印。
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5cm,右2cm,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包括页眉和页脚,页码放在页眉右端;摘要、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形如第M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2.3 摘要
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外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编排上中文摘要在前、外文摘要在后。
2.4 目录
目录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5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5.2 层次
层次不宜太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采用3.8中表1的格式。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2.6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2.7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2.8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2.8.1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2.8.2 物理量计时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2100~3100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行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2.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00~3102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2.10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
2.11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2.12 插表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用中文居中排写。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2.13 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2.13.1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象限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0,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3.2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文居中书写。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2.13.3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13.4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3.5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
2.1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格式应符合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仅作参考,没有引用者不写引用起止页)
着作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书名. 译者.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编者名. 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 研究生名. 学位论文题目. 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 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着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着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2.15 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毕业设计(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3 打印要求
3.1 字体
毕业设计(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2 字号
各章题序及标题 小2号黑体;
各节的一级题序及标题 小3号黑体;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 4号黑体;
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 小4号黑体;
款、项 均采用小4号黑体;
正文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3.3 页眉
毕业设计(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页脚,在版心上边线隔一行加粗线,宽0.8mm,其上居左打印页眉。页眉内容一律用“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设计(论文)”,字号用小四号黑体。除此以外不得采用任何其它形式内容,页码置于页眉右端,采用形式为:第M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3.4 内封(扉页)
3.4.1 扉页
扉页是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导师、单位等较详细的说明,其格式为下面内容所对应的内容:
西南交通大学 (黑体小2号字)
毕业设计(论文) (黑体小2号字)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黑体2号字)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也接上行 (黑体2号字)
英文题目中的字母
要求全部大写
题目
院系
专业 宋体二号字
姓名
指导教师
3.5 评语及任务书
评语及任务书中字体采用小4 号宋体。
3.6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题头应居中,字样如下:
摘 要 (小2 号黑体)
然后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
摘要文字之后隔一行顶格(齐版心左边线)写出关键词,格式如下:
关键词 词 ;词 ;… ;词
关键词3~5个
空一格
小4号黑体
3.7 目录
目录中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
3.8 正文层次
正文层次的编排建议用以下格式:
表1 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 第□章 □□……□ 居中排
章编号用阿拉伯数字
□.1 □□……□
节 空一格
章编号,顶格
□. 1.1 □□……□ 不接排
条 □.1.1.1 □□……□ □□……□□ 接排
□□……
款 1. □□…□ □□…□□…□□ 接排
□□……
项 (1)□□…□ □□…□□…□□ 接排
□□……
↑ ↑
版心左边线 版心右边线
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
版心边线,上、下框线只起说明作用,不必画出。
3.9 公式
公式序号的右侧符号与右边线顶边排写。
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仅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格式见下列:
式中 Mf—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占二字
—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 ,(rad/mm)
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如
3.10 毕业设计(论文)印刷与装订
毕业设计(论文)全文一律要求打印,采用A4纸张单面印刷装订成册。
装订时严格按照下面顺序:
1、论文封面
2、扉页
3、评语
4、任务书
5、诚信承诺
6、目录
7、中文摘要
8、外文摘要
8、正文(绪论、正文、结论)
9、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附录
毕业设计(论文)正面封面一律采用学校统一印发的封面装订,按规定内容填写封面的各项内容,专业一栏按国家规范专业名称书写,不能附加任何其它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