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彝族舞的手型基本手型就是初学的手型有哪些有,并且有图片和名称
1、掌型(大拇指和四个指头使劲分开,手指向后勾)。
2、曲掌型、冠形(模仿孔雀头)。
3、嘴型(模仿孔雀嘴)。
4、爪型(模仿孔雀爪)。
5、另一种嘴式手型,大拇指翘起,食指弯曲,其他手指翘起。
(1)彝族跳舞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式丰富多彩,多数是模仿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而成。古老的舞蹈有模拟动物形象的“斗鸡”、“斗羊”,象征战争的“跳钗”、“刀舞”,庆丰收的“大鼓舞”等。
在彝族人民欢庆年节期间,可以看到来源于中原文化的舞蹈形式《竹马》《高跷》。现代彝族的《高跷》保留和发展了它的杂技特色。在彝族人举行祭祀祖先、祈求丰收的仪式时,可以看到《木鼓舞》《铜鼓舞》《羊皮鼓舞》等。
B. 有谁知道彝族舞蹈《彝女》创作的背景这个舞蹈表达的是一个什么情感,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彝女情殇》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悲歌,展示出人间情爱的珍贵难求;这是一个源于历史的故事,写真了一个民族的气运苍桑!
她铭记于云贵高原上乌蒙山深处的一壁绝崖。三百年前,在那面绝崖上,一个彝族少女钉上了348根木桩,从下到上爬高400多米,战胜巨蟒袭击,扫清拦路毒蜂,勇斗群猴苍猿,胆气之高,须眉难比;意志之坚,钢铁不及!至今走到崖下,仰望绝壁,木桩尤在,已化为与岩石同色,可算是与天同寿,与地同庚,令人肃然起敬。
C. 舞蹈者边吹边跳舞,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
苗族:祖先蚩(chī)尤,长着两只角中国武术,无论正统在少林还是武当,或是别的某个门派,在历史事实和传奇故事中,他们的主角多半是汉族,或者准确讲是古代的华夏民族。而中国幅员辽阔,在中国武术大家庭里有55个少数民族的一席之地吗?答案是肯定的。
跟苗族同胞接触,你会经常听他们提到“蒙蚩尤”,也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着名的蚩尤。他们认为蚩尤是他们的祖先。
蚩尤跟黄帝打仗,黄帝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而蚩尤则是当时另一种不同于华夏的民族。蚩尤打败,战死,于是有后来苗族的祖先从黄河流域向南方迁徙,也由此有了踩花山等重要节日。
丨舞蹈与武术
不要惹会跳舞的,他们劈的一字腿虽然经常没用,但说不定某个时候就会派上用场的(参看王宝强在某些电影里的表现)。《释名•释言语》中有这句话:“武,舞也,征伐动作,如物鼓舞也。”《释名》是很老的书,东汉时候的,它对武、舞的解释也代表了那个年代,甚至之前若干年代的看法。我们对武术的理解一方面是神话,一方面又是远离。
实际上,武术不仅跟舞蹈和战争有关,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庄子》一书中有一个寓言,有人要把一个老乌龟杀了当成神供起来,但老乌龟很不愿意,说我宁愿活着,平凡地活着。神太远,武功盖世的大侠太远,武打明星太远,让我们把武术变成跟生活有关的词汇,就像广播操(有些地方是由民族舞蹈动作改编的)一样,每天都可以有,虽然并没有光环,但日积月累就是“功夫”。
其实中国武术里有一个很抽象的哲学道理,就是无招胜有招,无处不是功夫。说到看待武术的态度,还不能不提一句,中国文化里虽然关于武术有各种夸张的描述,但中国人骨子里头并不崇尚武术,而是重文轻武。认为不能单独靠武力解决问题,必须以文化和政治为根本。中国武术文化的繁荣背后,承载的不是暴力与征服,而是平和柔软的艺术追求
D. 凉山彝族一种古老的集体舞是什么
是达体舞。
中国彝族达体舞是彝族人民在劳动中自创的舞蹈,动作优美。达体舞凉山彝族达体舞属民间舞蹈之一。彝语“达体”为“跺地”之意。达体舞在凉山具有悠久的历史,有极其广泛的群众性以及较高的娱乐性。达体舞种类繁多,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名称,如“锅庄舞”、“蹢脚舞”、“对脚舞”。
达体的意思
“达体”意为“踏地而舞”:其音乐融彝族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为一体,悠扬流畅,优美动听,飘逸潇洒;其舞蹈程式简练明快,热情奔放,深沉优美;其形式集参与性、自娱性、互动性为一体,易学易跳,男女老幼都宜,适合不同的场地和空间,少则数人,多则上万人同舞、同乐。
“达体舞”是彝家心底的情、灵魂的歌,是彝民族古老文化的具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生,从中我们不难领略到民间艺术的永恒魅力,从而激发我们在人类表达文化的纵深光谱中认识并感受优秀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民间艺术的美学观念。
E. 彝族舞蹈的服饰道具
服饰和道具是民族文化的标志,舞蹈艺术常常通过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和道具来增强舞蹈的动态美,扩大舞蹈的表现力,彰显独特的民族艺术特色。彝族崇火,很多舞蹈道具都与火有关。烟盒舞是彝族人常跳的舞蹈,舞蹈因手持烟盒 ,弹指而舞而得名。大锣笙舞则是祭火的舞蹈,俗称“接火把” ,舞蹈队伍敲击大锣,点起火把,汇集到跳笙场,围着簧火跳。此外,还有 “火把舞” 、“火龙戏珠舞” 等等,都与火有关。彝族尚武,古代彝族部族与部族长期争战,广泛制造和使用兵器,在此过程中,孕育了彝族各种用兵器做道具的武舞。元代王沂的 《末些昭》 中就有 “振臂挝铜鼓,吹唇舞洞刀” ,“亦有善刀舞,众锋粲鲸齿” 的记载。这种以兵器作为舞蹈道具的舞蹈形式仍然流传至今,并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例如棍舞、矛舞、大刀舞、猎叉舞、画面刀舞等。此外,为抵御寒冷,彝族男女一年四季都身披用羊毛织成的披毡 “擦尔瓦” ,这些用来御寒的披毡也逐渐演变为舞蹈的服饰和道具,凉山地区彝族的披毡舞就是因挥舞披毡跳舞而得名的。这些服饰和道具在舞蹈中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丰富了舞蹈的艺术语汇,增强了舞蹈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加强了运动人体的动态表现,从而完成舞蹈者内心世界及感情的表达。
F. 彝族有哪些特色
一、彝族土掌房
彝族土掌房是一种彝族民房建筑,多建于斜坡上。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用土筑墙,墙上架梁,梁上铺木板、木条或竹子,上面再铺一层土,经洒水抿捶,形成平台房顶,不漏雨水,房顶又是晒场。
二、彝族文字
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又称音节文字,通称老彝文。该文字大约形成于13世纪,据估计,现存的老彝文大约有一万多个字,经常使用的有一千多个。每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没有偏旁和部首,同一字形有多种不同的书写格式,主要为由左向右直书或横书。
三、木制高脚酒杯
彝家人喜欢饮洒,对盛酒器皿更是讲究。盛酒多用牛皮口袋,饮酒多用木制高脚酒杯。这种高脚杯是用木质最好的红椿木旋车而成,用生漆漆好后,再在押上用红、黄、白等色画上彝家古老一丰富多彩的图案,颜色绚丽,小巧玲线,惹人喜爱。
四、烟盒舞
烟盒舞主要流传于石屏、建水、蒙自、开远、元江等县。跳舞时每人两手各拿一只竹皮或水冬瓜本薄片制作成的烟盒。用手指弹响烟盒底,控制舞蹈时的动作节奏。因而取名烟盒舞。烟盒舞又称“跳弦”、“跳罗”、“跳三步弦”。
五、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的隆重节日,除富宁县木央一带白倮人外,境内各地彝族均隆重庆祝,以至传至汉族。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指定场地,斗牛、赛马、赛歌舞;晚上举着点燃的火把,男女互相追逐嬉戏,以表示亲切和吉祥,也表示用火烧去相互身上的邪魔。
六、秆秆酒
彝家人饮酒,常常是“有酒便是宴”,还有“饮酒不用菜”的习惯。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一个圆圈,一端着酒讯依次轮流饮着,所以彝家人又叫饮“秆秆酒”。
G. 彝族舞曲的创作背景
王惠然在关于《彝族舞曲》的创作体会中这样写道:“那时(1956年),我们每天随着彝、苗族的马帮,一起跋山涉水,经常是脚踩云彩,头顶蓝天,饱尝了十万大山的巍峨雄姿和风景如画的山寨美景。那时我们还在半夜二四点钟出发赶路,一路上明月皎洁,夜色迷人,与大地朦胧的景色竞相交辉。这些就是以后在《彝族舞曲》的‘引子’中所描写的意境。”“在行军的路上,赶着马帮的老乡们常常为我们演唱风格别致、丰富多彩的彝族民歌、山歌,我们还留心观看他们的表演,学习了不少民歌和舞蹈。其中最感人的是彝族舞蹈《烟盒舞》(又名《烙上一个洞,绣上一朵花》),它那优美动人的舞姿,柔美动听的旋律,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给我们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加上其他绚丽多彩的彝家音乐,为创作《彝族舞曲》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素材。
H. 求一张舞台背景图片 用于PPT 节目名字叫做《朋友来了不想走》 节目是彝族群体舞蹈
代表人物不是随便用来称呼的、要的是实力、三百分、不是一般的诱惑、可惜太重了,呵呵、
I. 求彝族文化的图片
彝族文化博大精深,例如音乐、舞蹈、文学、诗歌等,不知你需要的是文化的哪一方面图片。因问题太笼统,所以不好提供。
J. 彝族的烟盒舞,有着怎样的特色
一、彝族的烟盒舞,是舞者拿着原木质的烟盒在伴奏下,弹击底制作出来的舞蹈,他的节奏明快,而且气氛也是比较热烈的。彝族烟盒舞由正弦和和弦两部分组成。它在山区和坝区形成了两种风格和多种体裁。舞蹈套路多达220套。目前只采集到117组,其中正弦62组,杂弦55组。舞蹈形式包括双人舞、三人舞和团体舞。舞者们拿着圆形的木制烟盒,里面有老火和草烟。在四弦伴奏下,包厢底部被敲打着跳舞。节奏明快,气氛热烈。
后来,人们吸烟时发现,手指能发出的声音,可以统一舞蹈节奏,增加舞蹈的热烈气氛。所以烟盒舞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