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陇西堂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图片一次吃多少 2025-01-19 14:16:22

陇西堂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28 19:41:47

A. 有谁知道陇西堂”李“氏的来历

陇西一词来源较早,古代是从地理方位指称陇山(六盘山)以西的地方。又称陇右(古人以西为右),陇右在很多情况下也指甘肃。陇西李发源地指陇山以西的广大地区,建置来看陇西郡为时间长对陇西李形成有影响的之一,陇西郡治先后在狄道、襄武(今陇西)。现在的陇西县建有李家龙宫、陇西堂等李氏族人寻根祭祖之地,并开发建设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李氏在陇西的足迹还不甚清楚,有待李氏后裔和广大姓氏文化爱好者研究。
李氏名人之争、故里之争不能影响到李氏根基的存在!锏惧害鍦板浘

B. 陇西在哪

在公元1669年以前,甘肃军政文化的中心基本在陇西,陇西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上是西出长安的第一大军政文化重地。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宣传与现代化大都市的宣传,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和概念,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不应对它历史文化的宣传影响到这样的程度,这是一种遗憾。“陇西”地名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记载(北京大学版《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战国地图)。我认为甘肃如果放弃陇西,就等于放弃了用有力的地域名称和历史名人,来衬托说明甘肃悠久人文历史的丰厚资源,因为陇西是甘肃历史上最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天水和武威也曾在历史上有过阶段性辉煌,或者有与陇西并驾齐驱的时段,但其长久性和总体份量都不如陇西。就前面所列历史人文,大多都被史典记载在“陇西”名下,陇西就是历史上陇西郡的所在地。陇西不光在甘肃就其全国而言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为数不多的典范地名之一,它承载着民族千古以来的典籍文化。搬开中国浩瀚的文化史典,就无法回避四处可见的陇西(陇西郡、陇西成纪、渭州、巩昌府、巩昌总帅府、巩昌布政使司),因为陇西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发祥地的首要地区,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是秦文化、唐文化的发源地。

一个地名,被国库典籍不停的载扬三、四千年,又与典型的帝王、文化名人贯为一体,这本身就具有丰厚的历史份量和灿烂的文化光辉,目前在甘肃,很难找到另有两个什么字比陇西更具有甘肃历史文眀的代表性。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地名,已经就是被历史塑造了几千年形成的聚焦点,历史从这里走来,人们从这里认知,这个地名就应当是串结甘肃历史文化的中心线,这一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无法更改的,甘肃的宣传不能也不应该脱离这个轴心线。至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小范围地点(当然也可加以小域及变迁的说明),应当沿着有代表性的地域和历史记载的惯例,小局部的名人名事之争应服从大的全局。陇西是一个历史大地域的代名词,不能只看现在地域机构的一时划分而过于偏废,对陇西的宣传,其历史事件人物必定得超出现陇西县县区范围,而应当进入历史上陇西郡和巩昌府的地域范围,这是符合历史的。在其秦汉以前,陇西郡就包括有:兰州、天水、陇南、秦安,而甘肃历史文化主要起源于秦汉前期,应当看到陇西是个历史地域和历史概念,而不能单纯割裂的看作是现在的陇西县,陇西就是历史至今的“陇中”,“陇上”,甘肃的简称“陇”,都是从陇西的历史文化地域而来的,现在这个历史地域已经只剩下一个县的地盘了,陇西快要在甘肃消失了。只有陇西机务段强大的电力机车,拖挂着区区车箱,五十一年来每日来回行进在兰州与天水之间这六百里热土,同时在默默地向全国无数过境这里的人们诉说,这块被忘缺的六百里热土她在华夏历史中的光环和至今被覆盖着的焦人的文化味。陇西是一个相对历史文化的地域概念,比如李白被典籍较统一的记载为陇西成纪人,李世民祖上陇西人,如果再划分小域,把李白、李世民改成秦安人或临洮人,那四川江油“李白故里”的“陇西院”,陇西县的李氏祠堂“陇西堂”就得改成“秦安院”、“临洮堂”。由此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海外栏目片头中的“陇西堂”也得由此取消或者更名,同时千千万万侨居海外的李氏后裔也得弃用‘陇西’的一惯叫法,这样做是要闹出国际笑话的。公元前266年秦昭王设立陇西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置陇西郡,到公元1669年前历来都是西出京都长安的第一大军事、文化重镇。一直在陇右行使中央政权下的一二级军政权地。陇西郡初期辖地为现兰州市、定西地区、天水市、陇南地区之总和,后因辖地太大,先后从中分割,成立了天水郡:金城郡(现兰州市)、武都郡、安定郡。清朝分置陕甘总督,后成立甘肃省,省会驻地先设在陇西,公元1669年才迁至兰州,尔后经济文化中心才从陇西转到了兰州。从几千年历史上冠系在陇西名下的历史文化名人,简直不胜枚举,“仅唐一代近三百年间进入朝仕的陇西文人才士就难以记数,可以说像陇西这样在历史上给国家直接或间接输送众多人才的地方,在全国都是屈指可数的,古人云:‘天宝物华地灵人杰’,这就使陇上文化鼎冠中华”(见《陇西文史稿》)。沿袭历史的大地域叫法,有利于文化传承的沿续性,和人们对重大历史人物已知的统一性。陇西承载着甘肃的历史文化,这是由史料记载的(陇西历史见“二十五史”各书卷相关条目,《陇西文史稿》有详细考证)。

陇西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水上游即甘肃省南部渭水流域陇西盆地,自然地域开阔。渭水流经全境,境内有名贯古今的鸟鼠同穴山,有一身不仕两朝的商代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洁身自尽的《禹贡》首阳山。古城中心座落着建于元代(公元1261年)的威远楼,雄伟壮观,使古城凸显千古雄风。 陇西元朝为陕西行中书省巩昌总帅府。元朝实行军政合治,巩昌总帅府就在威远楼“统督巩昌、平凉、临洮、庆阳四府,秦、陇、宁、定西、兰、镇原、阶、成、西和、会、环、金、徽、德顺、金洋十五州行政军事。”(《陇西文史稿》),古城承载着现在甘肃省会兰州市的角色,可以想见,陇西在当年的繁华辉煌以及文化的繁荣。重修于清代的威远楼,飞檐斗拱、雕梁画柱,通高二十六米,极其古朴壮观,为西出长安的西北第一楼,是陇上名胜古迹的代表性建筑,上悬陇西杨氏书写的“巩昌雄镇”通栏金匾,其书法雄劲厚重。巩昌雄镇“声闻四达”,陇上诗人赞曰:“陇山渭水历来兵家征战地,巩昌雄镇自古关西出将才”。城内民建古屋棂格,沿袭秦汉古建风格,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并 将北街作为秦汉风格古建保留。城北有元蒙将领的巴巴坟,牌楼至今巍峨渭滨,古赤亭水源远流长,从北缓缓注入渭河,繁忙于陇海铁路线上的列车就沿着亭水河,碾压着汉代赤亭都尉积淀的黄土味,穿梭于南北。

陇西地形平陡大小与兰州差不多,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四面通衢,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历史上、现在和将来都是甘肃南部交通中转和物资集散的中心。宋朝曾是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现代社会的商品交易会是从陇西演化而来的。随着西部的开发、国家西线引水工程动工和欧亚大陆桥渝兰铁路的通车,陇西有着经济发展的无限前景,充满着开发的商机,陇西作为陇中工业城市而崛起是滚滚向前、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李氏家族的“陇西龙宫”座落在陇西城北街头前门,其多层斗拱式牌坊至今还在,这里是隋唐以前李渊家族的真正老家,陇西是李氏家族的根本和原故里,当时就称为陇西龙宫,这更为陇西增添了神秘性,李渊曾有一段委派太子李建成出任陇西太守,处理军政和守护家门。陇西牡丹早于长安牡丹,(以唐陇西龙宫为主一带地域,后由李建成移至长安)长安牡丹早于洛阳,除了在《在威远楼下》书中记载外,世人知道的太少。牡丹性干喜寒,再加丁香呵护,至今西秦牡丹娇于长安、洛阳。

“汪家洞”在陇西城中,全县人人皆知,这是至今中国考古学中难作结论的迷。汪家洞的传说,有口皆碑,其传说的神秘性,传说内容的丰富性,系统完整性都是罕见的,至少可以作为传说典故进行旅游文化的宣传。陇西汪氏家族从元朝陇右王汪世显闻名,历经金、元、明、清四朝而不衰,累官数众,仅三史有傅老三十余人。至今坐落在漳县境内的汪氏元

C. 我们彭氏家族陇西堂上有哪些字辈,并且在目前字辈有多少个字

彭氏陇西堂字辈分前派和后派,共有60字

D. 姓李的都是陇西堂吗

李姓是唐朝国姓,唐高祖李渊祖居陇西郡。故此后李姓把陇西作为郡望,凡李家皆以陇西堂为号。

“陇西堂”是陇西李氏的堂号,是陇西李氏的标志。因此,将陇西李氏的发源地古陇西作为“堂号”,恰恰证明了陇西李氏发源的地域就是以狄道为治所的陇西郡。

姓氏起源

1、源出嬴姓。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2、李树图腾说。

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E. 陇西李氏家谱

陇西李氏家谱如下:

祖泽承司理,宗功启伯阳;

传家丕绪广,保世本源长;

钟毓皆兰玉,怡流有义方;

福由明德积,庆自太和彰;

南国伦祥兆,西平振业昌;

顺修思久远,繁衍迪前光。

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

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李姓的起源和迁徙(钱文忠百家讲坛)

西夏皇室拓跋李氏,唐末时被赐为李氏,名义上是赐姓,实际是恢复李姓,因为西夏皇族拓跋氏为汉将李陵后裔。

F. 陇西堂在哪

应该是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的陇西堂,在陇西县县城附近的仁寿山上

G. 河南陇西堂李氏家谱详情

李氏家谱字派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部分)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部分)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

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 林、傅、均。

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

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

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蟏、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

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云湖李氏一支家族谱字派(部分)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关于李姓的源流,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源出嬴姓。

古李字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说:姬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 ,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至商纣王时,世袭为理官的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难,后到豫东鹿邑定居。因沿途食李子(木本植物的果实)得以生存,为了报答“木子”保命之恩和躲避纣王的追捕,并且理、李同音,自利贞开始改理为李,从此中国有了李姓 。得姓始祖为李利贞,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

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 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 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因其所食为野生李, 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 并以李树为神树, 亦即图腾树。故凡李氏子孙, 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 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入李白家有桃李园, 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 李氏

H. 陇西堂的堂号

姓氏的另一个表记叫堂号。由于生产的发展、政治领域的变迁、天灾人祸的转移、人口不停地流动、家族的一支一系定居某地后,为了保持最亲近的血缘关系,便以“堂号”来维系。所以同一郡望的家族,便有了不同的堂号,如同是太原郡的王姓,在山西等地的堂号叫“龙溪书院”,在甘肃等地的堂号叫“三槐堂”;陈姓是闽、台等地的大姓,他们的郡望同为颍川郡,但在台湾的各支陈姓中,便有了“德星堂”和“聚星堂”之分;只有李姓,郡望是陇西,堂号是“陇西堂”,走遍天下都一样。在众多姓氏中,郡望、堂号均取郡名者,实属罕见,而堂号只有一个称谓者,也只有李姓的“陇西堂”而已,这个独特现象,有它深远的历史渊源。

I. 陇西堂在哪

陇西堂位于渭水之滨的仁寿山森林公园风景区。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雕梁画栋,丹青彩绘,飞檐翼然,气势雄伟。唐代着名书法家、“书中仙手”李邕墨迹的“陇西堂”巨匾高悬其上,字迹纵横驰骋,潇洒飘逸。抱柱联书:“五千言道德一经鹿洞流芳龙门缵绪,十八子公候万代柳袍常染蓉境长开”,“陇山巍巍巩昌十方誉满秦晋,渭水滔滔南安八景声冠洮岷。”内设李氏先祖牌位三尊:李姓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 陇西堂殿前,置一座高1.80米、直径0.95米的圆形三足宝鼎,上面铸刻古朴凝重的“陇西堂”三字,上加青龙顶盖,终日香烟缭绕。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花香氤氲,风景宜人,吸引着众多游客,牵系着万千李氏儿女的情愫。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广大海内外李氏同胞和各界游客纷纷前来陇西寻根敬祖,旅游观光。他们热切希望开展陇西李氏文化研究,在李氏的发祥地陇西建设一个世界性的陇西堂,为全世界李氏同胞寻根祭祖,表达叶落归根之情。 重新规划的“陇西堂”选址在仁寿山。这里山环水抱,藏风聚气,地势开阔。规划建设的陇西堂因地制宜,依山附势,随峰就险,顺山而建。计划建设迎宾区、朝祖区、祭祀区,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在迎宾区内的陇丰渠上架设汉白玉雕花栏杆的仿古拱桥,连接316国道。沿中轴线修建陇西堂堂号牌楼和3000平方米的太白酒楼,两边配建接待厢房,为宾客服务。朝祖区设“六馆一堂”:肖像馆、忠烈馆、名人馆、金石馆、陈列馆、博览馆、功德堂。依地势修建亭台楼阁,竖向石级登道,横向爬山长廊。祭祀区为该建筑群的主建筑,拟建纪念堂陇西堂、祭祀塔、钟鼓楼、观戏台等。一期工程概算为3199万元。全面规划,分期实施,设计上艺术与实用并重,绿化与建筑同步,力争为海内外李氏同胞寻根祭祖创造一个优雅庄重的环境。

J. 陇西堂的简述

广大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对祖国的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到大陆寻根、敬祖、认宗的活动越来越多,这充分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近年来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李姓同胞不远万里,多次来陇西寻根敬宗。荣幸的是经 过探根、认寻,他们均称根在陇西,共同尊陇西郡为郡望,唯一的宗
亲堂号为陇西堂。广大的李姓人士热切要求开展陇西李氏文化的研究,重新修复陇西堂。 居于渭水河畔的陇西古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陇西人民责无旁贷地挑起了修复陇西堂的重任。陇西县委,县人民政府报经甘肃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于一九九二年正式批准同意修复陇西堂,首先把它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既保存古代文化遗产,又可供游人观赏,还可把它作为一个连接海内外李姓同胞的纽带,使世界各地的李姓同胞增强对祖国、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省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先后与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海外的李姓宗亲组织,有关知名人士及国内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在内)的李姓人士取得了联系。澳门、台湾及国内五百多人先后捐款资助修复陇西堂。
修复后的陇西堂选址在仁寿山三清宫以东地带。初步规划建设的陇西堂,因地制宜、依山附势、随峰就险,顺山而建。计划建设迎宾区、朝祖区、祭祀区等,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在迎宾区内的陇丰渠上架设汉白玉雕花栏杆的仿古拱桥,连接316国道。沿中轴线修建陇西堂堂号牌楼和3000平方米的太白酒楼,两边配建接待厢房,为宾客服务。朝祖区设有六馆一堂,即肖像馆、忠烈馆、名人馆、金石馆、陈列馆、博览馆、功德堂。同时,根据地势,修建楼台亭阁,竖向拾级登道,横向爬山长廊。祭祀区为该建筑群的主建筑,拟建纪念堂--陇西堂、祭祀塔、钟鼓楼、观戏台等。初步预算一期工程为319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