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尾叉骨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只有女人和彩票的图片 2025-01-21 15:36:40
背后有笑脸的手机图片 2025-01-21 15:31:02
好热的搞笑图片 2025-01-21 15:15:06

尾叉骨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18 12:33:09

⑴ 猪肉尾叉骨是哪个部位

猪尾骨就是猪尾巴去皮,被称为皮打结或者节节香,是由皮质和骨节组成,皮多胶质重,多用于烧、卤、酱、凉拌等烹调方法,如红烧猪尾、卤猪尾等。因为这个部位活动能力较强,所以这部分的肉质比较鲜嫩,吃起来往往回味无穷。具有补阴益髓、补钙、补脾益气、促进生长发育的功效。

⑵ 尾叉骨怎么做才好吃

夏季清炖海带,冬季红烧木耳。春秋二季可以吃糖醋骨头,和糖醋排骨一样做法。我个人感觉比排骨更香。因为尾叉骨的骨髓含量比排骨高。想想都流口水了。今晚回去就做来吃。

⑶ 尾叉骨和刺骨哪个好吃

尾叉骨。
因为尾叉骨的骨髓含量较高,会比较有味道,所以尾叉骨和刺骨比,尾叉骨好吃。
尾叉骨位于后退的第一块骨头,它是尾骨与眼睛骨的相连体,故名尾叉骨。叉骨坚实而富有弹性,在鸟翼剧烈_动时可避免左右乌喙骨向中间靠近发生碰撞、挤压气管,并增加肩带弹性.无飞翔能力的鸵鸟等平胸总目鸟类,叉骨退化成为乌喙骨的一部分。

⑷ 尾叉骨是哪里人有尾叉骨吗

买来调料腌制好了,先在油里炸一遍,然后捞出来晾一会,再放到油里大火炸熟就可以了

⑸ 锁骨在身体中起什么作用

锁骨是上肢中与中轴骨骼相连结的骨,它起着撑杆作用,将上肢撑离躯干,扩大人的视野,增大上肢的活动范围和提高上肢的劳动效能。

锁骨内侧钝圆称胸骨端,它与胸骨柄的锁切迹相关节。外侧端扁宽称肩峰端,它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锁骨的外侧1/3上下扁平凸向后,内侧2/3呈三棱形凸向前。上面光滑,下面粗糙。

锁骨是体内最常发生骨折的骨。锁骨中1/3与外1/3交界处是最薄弱部位,人跌倒肩或手着地时,向躯干传递的暴力大于该薄弱部骨强度时即发生骨折。

(5)尾叉骨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骨头循独特的方式生长:首先是新细胞形成,然后,这些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有机物,成为环绕自身的基质,最后,钙盐在基质里沉积,使之逐渐变硬。

人的骨头,早在胎龄二月时就开始形成。此后不断生长,女子到十六岁左右骨头才停止生长,男子则长到十八岁左右。

胸骨至二十五岁左右就不再硬化,但其他骨头的强度和钙量仍不断增加,直到三十五岁左右才停止。在人的大半生中,骨头不断改造,骨组织不断耗损和补充。

⑹ 头后骨骼(Post-cranial skeleton)

在正型标本中,其前肢和部分后肢缺失。前肢和肩带部分的记述主要根据保存几乎完整的标本HYMV1-2。标本 HYMV1-1 和 HYMV1-2 中的叉骨大小和形状一样。在正型标本(HYMV1-1;表1)中,除了后部尾椎缺失外,脊柱系列基本完整。

颈椎部分(Cervical vertebrae)颈椎13个(包括环椎和枢椎),呈弯曲状态保存。由于椎体暴露的情况不好(除了第三、第四和第五椎体部分或全部暴露外),每一枚椎体的长度难以测量。颈椎系列总长度大约为520 mm。除了环椎和枢椎的前部缺失外,其它均保存。枢椎的后部与第三颈椎相愈合,其后端宽度为15 mm。

第三颈椎(Third cervical vertebra)第三颈椎缺失其后端和神经弓部分,只有其腹面和侧面暴露,其前端宽15 mm,腹面光滑无嵴,最窄处宽为9 mm。侧面中部具有一椎体侧孔,椎体保存长度为23 mm。

第四颈椎(Fourth cervical vertebra)第四颈椎体基本完整,腹面同前一椎体一样光滑无嵴,椎体长为30 mm,前端(20 mm)比后端(10 mm)宽,神经嵴不明显。左侧的侧孔(直径为6 mm)大于右侧的。从腹面上看,椎体好像为异凹型,但是由于保存较差难以进一步确认。

第五颈椎和第六颈椎(Fifth and sixth cervical vertebrae)第五颈椎暴露其腹面部分,第五和第六颈椎均具有非常发育的腹中嵴,第六颈椎大约长45 mm,左侧有一小的椎体侧孔而右侧没有。

第七至第十三颈椎椎体(Seventh to thirteenth cervical vertebrae)这些椎体只暴露其左侧表面部分,颈肋与椎体相愈合。在椎体后突的背表面上,有一低、短而明显的上突,靠近椎体后突关节面的前方。神经棘低而小,其前后长度等于其高度。在标本 HYMV 1-6中,显示最后颈椎(第十三颈椎)的椎体后关节面凸出。

除了椎体侧孔外,在椎弓和颈肋上也有气孔(图版II,图2)。在第九颈椎的椎体前突的基部该孔直径为6 mm,该孔保存的边缘圆、光滑而完整,显示了它既不是由于修理也不是由保存所致,应为一原始的状态。气孔也同样出现在Conchoraptor gracilis 和 Ingenia yanshini(GIN 100/30-02)的颈椎体相同位置上,但是在“Oviraptor”mongoliensis 中神经弓上没有这样的气孔。

颈肋(Cervical ribs)所有的颈肋均短而与椎体相愈合,在第十和第十二颈肋的前部出现有两个相似的气孔。第十四肋骨较长与其相对应的椎体没有愈合应为第一背肋。不是所有的颈肋都完整保存,保存的第六颈肋长度为 30 mm,它的前端宽。第十三颈肋40 mm 长,而第一背肋长度为60 mm。

背椎(Dorsal vertebrae)在正型标本HYMV1-1中,背椎系列保存完整,具有12枚。除了最后两个以腹面暴露外,其他椎体只能看到其侧面部分。背椎系列的长度短于颈椎系列的长度(表1)。前部的背椎具有弱的椎体下突,而且其前关节面强烈凹陷。在“Oviraptor”mongoliensis(GIN 100/32)中,前部的3个背椎体具有非常发育的椎体下突。第六、七和八背椎体的横突水平延伸,最后背椎体的后关节面凹陷。在标本HYMV1-6中,保存的前部背椎体具有腹中嵴,而后部的椎体腹面圆滑。椎体的前关节突相对较短,但仍然长于后关节突。

表1 黄氏河源龙(Heyuannia huangi)正型标本(HYMV1-1)的测量数据(mm)

背肋(Dorsal ribs)除了一些背肋缺失其远端的小部分外,大多数背肋与相应的椎体相关连且保存较好。开始的3条肋骨中,肋骨头和肋骨结节之间的距离要比后部肋骨的大。前3条肋骨的长度分别为30 mm、35 mm和 35 mm,其肋骨头和肋骨结节大小基本一样。最后的6条肋骨保存,但是只有第五条几乎完整,它是所有肋条中最长的,大约长为160 mm。在多数兽脚类恐龙中,最长的背肋经常发生在第四、第五或者第六背椎椎体上(Molnar et al.,1990)。前部的背肋主干基本平直,而后部的(除了最后一肋条外)向后弯曲。一保存的背肋远端显示了其末端不扩张。在第四与第五、第六和第七背肋之间,分别有短而细长的骨,与肋骨主干呈大约100°角相交,这些骨应为像在其它窃蛋龙类(Clark et al.,1999)和鸟类(Chiappe et al.,1999)上所观察的肋骨钩突(图6)。

荐椎(Sacral vertebrae)荐椎部分有8个荐椎椎体,椎体的腹面光滑无嵴,与“Oviraptor”mongoliensis(GIN 100/32)的相似而与Ingenia yanshini(GIN 100/30-04)和一些鸟类的不同,它们中部的荐椎椎体腹面具有一浅沟,而在 GIN 100/33中,其荐椎椎体的腹面有一弱的嵴。第一荐椎椎体的前关节面凹陷,而其后关节面与第二荐椎椎体相愈合。第二荐椎椎体的肋骨和横突相互愈合,与肠骨的内表面相接触。拉长的椎体侧孔(长12 mm,高 4 mm)位于第二荐椎椎体的侧面中部。第三荐椎椎体与前面的两个要细小。第四荐椎椎体由岩石所覆盖,第五至第七荐椎椎体大小相等。由于第六和第七荐椎椎体高度愈合,因而其缝合线不清楚,但是第七和第八荐椎椎体之间的缝合线可辨认出。第八荐椎椎体的后端与第一尾椎椎体没有愈合,作为向尾椎部分过渡的标志。第八荐椎椎体的侧孔比前面椎体的要小,该孔缝隙状,长5 mm,高2 mm。荐椎的神经棘是否愈合不得而知,但是它们没有超出肠骨的背边缘而与其它进步的窃蛋龙类和镰刀龙类的Alxasaurus elesitaiensis(Russell&Dong,1993a)情形类似。

尾椎系列(Caudal vertebrae)(图版II,图3)虽然至少有4个个体保存有尾椎部分,但是没有一个保存有完整的尾椎系列,因而尾椎体的数目不清楚。

前部尾椎(Anterior caudal vertebrae)在正型标本(HYMV1-1)中,保存有第一至七尾椎。从侧面上看,第一尾椎体被肠骨后突所覆盖,其前关节面平坦。椎体侧孔(长5 mm,高1.5 mm)与最后荐椎椎体侧孔大小相似。第二到第六尾椎体相似,但是依此稍微变小。第五、第六和第七尾椎体的前关节面平坦,而它们的后关节面凹陷。椎体的横突向水平且稍微向后方延伸。神经棘相对小而低,并且几乎垂直,其末端不扩张。椎体的前关节突短而小。与Conchoraptor gracilis的情形相似,椎体的侧面只有一个侧孔,而不同于母驼龙(Ingenia yanshini)(GIN 100/33)中的情形,在后者的尾椎中,除了椎体侧孔外,在神经弓的基部还有另外两个气孔,这些孔要比椎体侧孔大,一个位于神经弓基部的侧面,而另一个位于其前内侧。

中部尾椎(Middle caudal vertebrae)在同一岩块上有10个相互关节的中部尾椎(HYMV 2-6),然而它们均保存不完整,可能属于中后部尾椎。多数椎体在埋藏之前就受到严重风化。尾椎体的腹面圆滑无嵴,横截面呈心脏形。椎体的前后关节突长度相等,在一个椎体神经弓的侧面有一侧孔(图版II,图3A)。

末端尾椎(Distal caudal vertebrae)在标本HYMV1-6中,保存有最后的10个尾椎,而在标本 HYMV1-7(图版II,图3B、C)中保存最后3个椎体。最后的尾椎均没有神经棘。在标本HYMV1-6中,前3个椎体的背面后部均有一小的嵴突,最前部的这些椎体的横截面为四边形而椎体的侧面较平无椎体侧孔,最后两个椎体的横截面为圆形。在标本 HYMV1-7中,最后两个椎体向远端变尖锐,椎体的腹面圆滑。在所有发现的标本中均无尾综骨出现。

脉弧(Chevrons)第一脉弧位于第一和第二尾椎体之间,在前部的脉弧中,它是最小的,向后稍微弯曲,从大小和形状上看,它与其它的脉弧不同,脉弧管道呈缝隙状。第二脉弧的主干向前稍微弯曲,第三脉弧完整,远端的前后两边缘均尖锐,末端较钝但比主干要窄。第四脉弧与第三脉弧类似,但是从侧面上看,其前关节面小于后关节面。第五和第六脉弧只有近端保存。侧视,它们的主干明显向后弯曲。在第五和第六脉弧近端的后边缘分别有一明显的突起。后部的尾椎体中没有发现脉弧与之相关节。

叉骨(Furculae)(图版III)叉骨呈U形,保存在标本HYMV1-1、HYMV1-2 以及 HYMV1-6中,这3个叉骨的大小和形态均相同。在正型标本 HYMV1-1 中只缺失其两支远端的小部分,在标本 HYMV1-2中保存完好(图版III)。叉骨向上呈U形开口,它的前腹面光滑,后表面稍微凹陷,其两支向背后方稍微弯曲。叉骨中部横截面呈卵圆形。叉骨下部发育一锁下突(hypocleideum)。

图9 胸骨的放大(HYMV1-6)

胸骨(Sternum)在标本 HYMV1-2和HYMV1-6中保存部分胸骨,胸骨呈薄板状,大约2 mm厚。两胸骨是否愈合不得而知,但是在标本HYMV1-6中保存有明显的侧突,胸骨的侧边缘至少有两个与胸肋相关节的关节面。在胸骨的侧边缘附近保存有3条肋骨的近端,显示了至少有3条胸肋的存在。胸肋呈棒状,具有圆的肋骨头。在HYMV1-6中,一些胸肋仍然与胸骨相关节(图9)。Barsbold(1983a,b)报道了一完整而加长的、且愈合在一起的与平胸鸟类类似的窃蛋龙胸骨。

肩胛骨和乌喙骨(Scapula and coracoid)在正型标本HYMV1-1中,只暴露出小部分的肩胛骨和乌喙骨。对肩带和前肢的特征描述基于标本 HYMV1-2、HYMV1-4、HYMV2-4、HYMV 1-5 和 HYMV1-6。肩带和前肢在标本HYMV1-2 中,保存完美。

标本HYMV1-2 包括右肩胛骨和部分乌喙骨、叉骨,完整的右肱骨、右尺骨和桡骨,半月形腕骨、桡侧腕骨,第I—III 掌骨、及第一指的第一指节的一部分、第二指的第一及第二指节(图版III)。

肩带部分保存在标本HYMV1-2、HYMV2-4 和 HYMV1-6中。标本HYMV1-2中的肩胛骨窄细,长板状,只缺失远端内边缘的小部分(图版III)。肩胛骨主干稍微弯曲,其背边缘厚圆,腹边缘薄而尖锐。肩胛骨具有与叉骨两支相关节的非常发育的肩峰突(acromion process),肩峰突的前端与肩臼的后边缘相平齐,其前边缘向外翻转。出自同一化石坑中的标本HYMV1-4,其肩胛骨、部分背椎系列和背肋呈自然状态保存在一起。肩胛骨的末端稍微扩张,且肩胛骨的主干几乎与脊柱相平行(图10)。

图10 标本HYMV1-4,显示肩胛骨平行于脊柱

在标本 HYMV1-6中,右乌喙骨弯曲暴露且与肩胛骨相愈合,乌喙骨加长,不像大多数非鸟兽脚类恐龙那样短而圆。乌喙骨的主干部分相对较厚,外表面凸起而内表面凹陷。乌喙骨长为50 mm,远端宽为40 mm,与肩胛骨的缝合线附近有一大的孔。在肩臼边缘的下方,有一明显的乌喙结节(coracoid tubercle)(biceps=acrocoracoid,Ostrom,1976a),上乌喙孔位于二头肌结节的背内侧方。乌喙骨的胸骨端薄,呈板状。两边缘直且几乎平行,而与胸骨的前侧边相关节的腹边缘也平直。愈合的肩胛骨和乌喙骨形成145°角,乌喙骨与肩胛骨长度之比约为0.3。

肱骨(Humerus)在标本 HYMV2-1 和 HYMV1-6中保存完整。肱骨稍微扭曲,非常发育的三角嵴指向前方。肱骨主干的横截面呈卵圆形。三角嵴的前边缘直,类似于其它进步的窃蛋龙类的。三角嵴占主干长度的约一半,它的顶端与肱骨头之间的边缘也较平直。肱骨近端既没有外结节、内结节也没有二头肌嵴的迹象。起于近三角嵴边缘中部的一明显的嵴斜向腹部延伸,消失于与三角嵴远端相平齐的面上。肱骨远端附近,有一弱的与尺骨相关节的面。肱骨的侧面平坦与后面呈90°角相交。肱骨末端前边缘的中部有一明显的、非常发育的内上髁。

尺骨(Ulna)(图11)尺骨的远端关节面稍微旋转,与近端关节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近端主干前后扁平,鹰嘴突不发育。主干前表面光滑,而后表面有一弱的嵴,这一嵴一直伸到末端。尺骨的近端后表面有一加长的孔,该孔的边缘规则,好像不是人为造成的。尺骨几乎与肱骨等长,且比桡骨粗壮,这与Oviraptor philoceratops的不同,它的尺骨和桡骨的直径类似(Smith,1992)。内视,尺骨近端粗壮呈三角形,其背边缘比腹边缘宽。尺骨的主干呈棒状,稍微向后弯曲,背表面圆滑而腹表面平坦具有一弱的嵴。尺骨远端稍微扩张,前后平而左右宽,内表面与桡骨相关节之处为三角形凹陷面。其侧面的浅的凹陷可能为与半月形腕骨相关节的面,一狭长的孔位于鹰嘴突的后表面。尺骨远端侧面上显着的关节面应为与尺侧腕骨相关节的面,尺骨远端的关节面圆滑,尺骨远端背腹宽度大于内外宽度。

图11 黄氏河源龙(HYMV2-8)的尺骨,腹侧视(A、A-1)以及前内视(B、B-1)

桡骨(Radius)桡骨的两端稍微扩张,彼此相对扭曲,但是其主干几乎平直(图版IV,图1A)。远端向前外侧扭曲,而近端向后内侧扭曲。背视,主干的中部有一显着的嵴,横截面为四边形。与肱骨相关节的面凹陷,其内边缘直。桡骨远端的轮廓为三角形,但是圆滑具有稍微凸出的表面。桡骨主干,远离尺骨,因而尺桡骨之间形成明显的空隙,与多数四足类动物相似。尺骨和桡骨的最大直径分别为10 mm 和8 mm(图版IV,图1B、C),其直径比率为(/dr)=1.25,而该标本肱骨的主干直径为20 mm。

腕骨(Carpals)

半月形腕骨(Semilunate)为最大的腕骨,它与第一和第二掌骨愈合而没有任何缝合线的迹象。半月形腕骨的内外长度比第一和第二掌骨之和的宽度大,在其凸起的关节面上,有一深而直的沟,形成近端的滑车关节面。

桡侧腕骨(Radiale)为一小的、不规则的骨,它的屈肌面不规则且呈四边形。其远端的中部有一嵴,而其侧边缘和前边缘平坦。桡侧腕骨与桡骨具有明显的可活动关节面。

尺侧腕骨(Ulnare)保存在标本HYMV2-1中,它为一相对小而不规则的骨。

掌骨(Metacarpals)第一掌骨短而粗壮。在标本HYMV2-1中,第二和第三掌骨的末端缺失,但是它们很好地保存在标本HYMV1-2中。与第一掌骨相比,第二和第三掌骨相对细长,但是第二掌骨的主干要比第三掌骨粗些。第二和第三掌骨的远端位于同一垂直面上,第二掌骨的近端前后被第一掌骨包裹且与之近端相愈合,而第三掌骨近端呈棒状,比其主干稍微粗,没有与其它的掌骨愈合。第二和第三掌骨的横截面卵圆形,第三掌骨与第二掌骨的外侧面靠得很近,但是它们的近端不在同一基线上。与Khaan mckennai(Clark et al.,2001)和Archaeopteryx(Zhou&Martin,1999)中的情形一样,第三掌骨的近端与腕骨不接触。背视,第一掌骨近端包裹第二掌骨,半月形腕骨的前后宽度等于第一掌骨的宽度,因而,看起来半月形腕骨与第一掌骨相连而不与第二掌骨发生任何关系(图版IV,图2A、B、C)。但是腹视,第二掌骨的近端比第一掌骨的近端宽,并且因为第一掌骨包围第二掌骨,所以半月形腕骨推断为主要与第二掌骨相关节。

手指(Manus phalanges)虽然部分手指在标本HYMV2-1、HYMV1-2、HYMV1-5 和 HYMV1-7中保存,但是没有一个个体的手部保存完整。在所有的3个手指中,第一指最短粗,第一指的爪大而强烈弯曲,高而侧扁,具有弱的屈肌结节,其近端没有背唇突(dorsal lip)(图版V,图1A,B)。第二指的爪相对弱小而直,比第一指的爪小得多。第三指的爪没有保存。第一和第二指的长度几乎相等,虽然第三指在任何标本中均没有保存,但是纤细的第三掌骨显示了第三指要比第一和第二指弱,第三指的指节数目不清楚。在标本 HYMV1-2 和 HYMV2-1中,手部和前臂的保存角度约为60°(图版IV,图2A)。

肠骨(Ilium)正型标本(HYMV1-1)中的腰带部分保存得几乎完整,在标本HYMV2-7中也保存部分腰带。腰带部分的记述主要根据正型标本HYMV1-1,除了其中部缺失小部分外,右肠骨保存较好,其轮廓清晰(图6)。左肠骨只暴露其背边缘部分,肠骨比荐椎部分长。从侧面上看,它覆盖了大约10个椎体。肠骨的前突长90 mm(从耻骨柄前边缘的垂线到肠骨前突末端),它大约比肠骨后突长21%。薄板状的肠骨前突没有伸向前下方的、尖锐的突起,但是突起稍微圆滑,并且没有达到与耻骨柄的腹边缘相平齐的位置。肠骨后突尖锐,长为75 mm(从坐骨柄后边缘的垂线到肠骨后突末端)。肠骨整个背边缘凸起,肠骨板低,与整个长度260 mm相比,其在髋臼之上的高度只有70 mm,髋臼之长度为80 mm。耻骨柄短,比坐骨柄小而弱,与Nomingia gobiensis的情形不同,其耻骨柄为坐骨柄的两倍长(Barsbold et al.,2000b)。耻骨柄的关节面朝向下方,与Nomingia gobiensis的相似,但是与Chirostenotes pergracilis的不同,其耻骨柄的关节面朝向前下方。在耻骨柄的前方,在肠骨前突腹边缘附近有一浅的、拉长的M.cuppedicus肌窝,肠骨后突上没有短肌窝。坐骨柄指向正下方。在标本HYMV2-7中,肠骨上破碎的坐骨柄显示具气腔构造,这些气腔由骨质梁所构成(图版V,图2A)。坐骨柄的侧边缘附近具有低的反转子(antitrochanter),髋臼上缘(supra-acetabular rim)较弱。肠骨后突的末端与第一尾椎的后关节面相平齐,肠骨前突的前端覆盖了最后一背椎体。肠骨的外表面凹陷,在坐骨柄的前上方,这一凹陷分为两部分,相对深的区域出现在肠骨前突的中部。有一明显的嵴——转子上突(processus supratrochantericus)从肠骨背缘向后下方延伸至与坐骨柄相平齐的位置。

坐骨(Ischium)坐骨沿后边缘长为195 mm(图6),它与“Oviraptor”mongoliensis(Barsbold,1986),Chirostenotes pergracilis(Currie et al.,1988),Caudipteryx zoui(Ji et al.,1998;Zhou et al.,2000)和Nomingia gobiensis(Barsbold et al.,2000b)的坐骨类似。其后边缘厚而圆滑,而其前边缘薄而尖锐。坐骨上既没有远端坐骨结节及末端坐骨背突,也没有像其它非鸟兽脚类和鸟类所观察到的近端背突(Hutchinson,2001)。坐骨长,大约为股骨长的76%,与Ingenia yanshini(74.6%,GIN 100/31)的相似。这一比率在Deinonychus antirrhopus中为 55%,在大型兽脚类恐龙中约为66%~73%(Ostrom,1969),这些都比在Chirostenotes pergracilis(45%,Currie&Russell,1988)、Nomingia gobiensis(42%,Barsbold et al.,2000b)和Caudipteryx zoui(52%,Ji et al.,1998;Zhou et al.,2000)中的大。坐骨向后稍微弯曲,不像在Nomingia gobiensis(Barsbold et al.,2000b)和Chirostenotes pregracilis(Currie&Russell,1988;Sues,1997)中那样向后强烈弯曲。坐骨上大的三角形闭突(obturator process)位于其长度的62%处,不像在Nomingia gobiensis中那样,只占其长度约50%。坐骨的外表面凹陷,而其内表面较平坦,坐骨的末端较圆,左右两坐骨没有愈合在一起(图6)。在横穿闭突的位置,坐骨宽为55 mm。坐骨主干的近端部分呈棒状,最窄的部分位于坐骨近端和闭突之间,其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12 mm。

耻骨(Pubis)耻骨与坐骨几乎等长(图6),它与多数进步的窃蛋龙类相似。耻骨的主干向前稍微弯曲,耻骨足的前突和后突几乎等长,与Nomingia gobiensis(Barsbold et al.,2000b)中的情形相似。耻骨近端稍微扁平,远端部分的主干横截面显示了宽为12 mm 的耻骨裙(apron),该裙沿耻骨的内边缘延伸。耻骨近端的主干部分为棒状。

股骨(Femur)股骨主干像在Velociraptor mongoliensis(Norell et al.,1999)和Nomingia gobiensis中一样,向前强烈弯曲。大转子与股骨头相平齐,被一窄浅的腔所分开。从前面看,股骨的小转子呈指头状,其背边缘比大转子的稍微低一些,两转子之间有一明显的裂口,股骨没有后转子的迹象,但是在小转子的远端,沿股骨的侧边缘有一粗糙的面。股骨中部主干的周长为90 mm,横截面几乎为圆形,左右直径为28 mm,前后直径为约30 mm。股骨比肠骨短约5 mm。圆滑的股骨头朝向内侧,股骨头有一弱的颈。股骨远端的前表面几乎平坦,没有膝盖骨(伸肌)沟(patellar(extensor)groove)。远端的后部内外髁均发育,被一深的髁间沟所分开。在外髁的背面,有一界线明显的胫腓骨脊,胫骨与股骨长度之比为1.25。

胫骨和腓骨(Tibia and Fibula)胫骨的主干直,腓骨脊(50 mm长)显着位于主干的前外侧边缘上,该脊的腹边缘距离胫骨近端100 mm。腓骨脊附近的胫骨主干横截面几乎为圆形,左右向直径约为30 mm,前后向直径约 27 mm。在腓骨脊的下方,胫骨主干变得前后平,横向直径约35 mm,而前后向直径约为17 mm。腓骨近端内表面平坦,腓骨远端变细,延伸至跗骨处且与之相接触。

距骨和跟骨(Astragalus and Calcaneum)距骨和跟骨愈合在一起,但没有与胫骨愈合。在标本 HYMV2-3中,距骨的上升突缺失,但是胫骨前侧表面的关节凹陷处表明了距骨的上升突薄、窄而向上尖灭(图版V,图2B)。

跗骨(Tarsals)在所有的标本中远端的跗骨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在一块标本中保存有两个远端的跗骨,它们没有与蹠骨相愈合,位于第三和第四蹠骨的近端。

蹠骨(Metatarsals)在正型标本 HYMV1-1 和 HYMV2-6中,有足部保存。第二蹠骨比第四蹠骨稍短,而第四蹠骨比第三蹠骨短(图版V,图3)。第二蹠骨到第四蹠骨近端没有愈合,与Chirostenotes pergracilis(Currie&Russell,1988)和Elmisaurus rarus(Osmólska,1981)中的情形一样。在似鸟龙类中,第三蹠骨被第二和第四蹠骨所覆盖,因而从背面上看不到第三蹠骨(Perle et al.,1994;Martin,1997)。第二蹠骨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三蹠骨为四边形,而第四蹠骨的为三角形。第四蹠骨的前侧面为弧形,而其腹边缘和内边缘平坦。第五蹠骨没有明显地暴露在正型标本(HYMV1-1)中,而在标本HYMV2-6中只保存一小部分,第五蹠骨弱小,为棒状。

趾骨(Phalanges)与多数其它兽脚类恐龙一样,后足趾骨的趾式为 2-3-4-5-0。由于它死后从原先位置转移,第一趾在正型标本 HYMV1-1中好像翻转呈对握的姿势而在其它的标本中没有保存第一趾。第三趾是所有后足趾头中最长的,近端的趾节是最长的,为窃蛋龙类所特有。所有的爪大小几乎一样并且适度弯曲,而所有趾节呈自然状态关节在一起,因此,关节面的特征不清楚。侧副韧带窝(collateral ligament fossae)位于滑车关节弧的中心附近。

⑺ 尾叉骨还可以叫什么名字

骶骨 也可以叫做骶椎

⑻ 买排骨的问题:前排是肋排的哪一段叉骨又是哪一段

猪一般有15根肋骨,一般从5--6根肋骨处为分界线,前端(5-6根肋骨)去颈骨部位为前排;
叉骨(三叉骨):在猪的后腿部位,与尾骨相连。

⑼ 尾插骨简单做法

尾叉骨的简单做法步骤:

1、食材:猪尾骨(尾叉骨)适量、豆瓣酱三匙、食用油适量、盐适量、葱姜适量、八角花椒适量、桂皮适量、香叶适量、白芷适量、白糖适量、蒜两瓣、酱油适量、耗油适量、料酒少许。

2、新鲜猪尾骨洗净,去除猪血。

3、锅中放入清水,猪尾骨冷水下锅,倒入少许料酒,放入姜片焯水去除血腥味。

4、准备好豆瓣酱和炖时所需要的大料。

5、焯过水的猪尾骨捞出,温水冲去表面浮沫,沥干水分。

6、锅中烧热放油,放入大料炒香,用汤匙盛三匙豆瓣酱炒至和油融合。

7、猪尾骨倒入锅中翻炒均匀。

8、放入适量的酱油和耗油,让猪骨的表面着色。再次放入适量的盐。

9、炒至两分钟后,将猪尾骨和酱料一起倒入高压锅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盖上高压锅盖子按下相应的按钮炖至20分钟。

10、气排完后打开盖子,放凉一会捞出。

11、酱香味浓郁的猪尾骨就做好了。

猪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类,对于贫血的有一定的理疗作用,用猪骨炖汤对于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人有很好的理疗作用,另外在怀孕期间的女性吃猪骨会起到营养丰富摄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