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看自己電腦的CPU的每個核心的工作狀態
步驟1、點擊左下角的「window」圖標。如下圖所示:
2. 電腦主機里的各個硬體名稱 圖片 用途
電腦主機里主要有:電源,主板,CPU,內存,顯卡,硬碟,光碟機。
1、電源:
電腦電源是把220V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並專門為電腦配件如主板、驅動器、顯卡等供電的設備,是電腦各部件供電的樞紐,是電腦的重要組成部分。
(2)電腦工作分析圖片擴展閱讀
主機特點:
數據通信系統中的主機又不同於一般的單機系統,其主要特點是:
1、面向通信,具有通信處理的能力。在硬體方面,具有與通信控制器連接的輸入/輸出通道部件或匯流排介面。
系統軟體具有對中央處理器(CPU)硬體中斷的分析處理、輸入輸出控制和差錯恢復處理、程序的啟動和停止處理、多重處理和虛擬存儲器管理等功能。通信控製程序(即通信軟體)常與通信控制器相結合,控制用戶的聯機業務程序與遠程終端之間的數據傳輸。
2、具有資料庫管理功能。資料庫是相互關聯的數據的集合,具有數據的共享性、獨立性和最小冗餘性的特點,並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計算機網的最重要應用之一,是網內主機之間建立地理上分散的資料庫,主機通過資料庫管理系統支持用戶訪問本地或遠地資料庫。
3、為保證高的可靠性,主機單機的可靠性要高,可設置備用機,或採取雙機工作方式。
3. 電腦工作原理圖解
先從存儲器入手,如果我們把一個存儲體比作一棟大樓,那麼每個存儲單元可看作大樓的每個房間,每個存儲單元可看作每個房間中的一張床位。(顯然每個房間都得有一個房間編號)主存的工作方式就是按存儲單元的地址號來實現對存儲字各位的存(寫入)、取(讀出)。為能實現按地址訪問的方式,主存中還必須配置兩個寄存器MAR(Memory Adress Register)和MDR(Memory Data Register)。MAR用來存放欲訪問的存儲單元的地址,其位數對應存儲單元的個數。MDR是存儲器數據寄存器,是用來存放從存儲體某單元取出的代碼或准備往某存儲單元存入的代碼,其位數與存儲字長相等
-----------再看控制器,控制器是計算機組成的神經中樞,由它來指揮全機各部件自動、協調地工作。具體而言,它首先要命令存儲器讀出一條指令,這叫作取指過程。接著,它要對這條指令進行分析,指出指令要完成什麼樣的操作,並按定址特徵指明操作數的地址,這叫分析過程。最後根據操作數所在的地址,取出操作數並完成某種操作,這叫做執行過程。控制器由程序計數器PC,指令寄存器IR以及控制單元CU幾部分組成。
-----------接著看I/O子系統,包括各種外部設備及相應的介面。每一個設備都是由I/O介面與主機聯系的,它接受CU發出的各種控制命令完成相應的操作。如鍵盤由鍵盤介面電路與主機聯系;列印機由列印機介面電路與主機聯系。
啟動機器後,控制器立即將程序計數器的內容送至主存的MAR(記作PC—MAR)並命令存儲器做讀操作,此刻主存「0」號單元的內容「0000010000001000」便被送入MDR內。然後由MDR送至控制器的IR(記作MDR—IR),完成了一條指令的取指過程。經CU分析操作碼「000001」為取數指令,於是CU又將IR中的地址碼「0000001000」。送至MAR,並命令存儲器做讀操作,將該地址單元中的操作數x送至MDR,再由MDR送至運算器的ACC(記作MDR,ACC),完成了此指令的執行過程。此刻,也即完成了第一條取數指令的全過程,即將操作數x送至運算器ACC中。與此同時,PC完成自動加1的操作,形成了下一條指令的地址「1」號。同上所述,由PC送至MAR,命令存儲器做讀操作,將「0001000000001001」送入MDR,又由MDR-->IR。接著CU分析操作碼「000100」為乘法指令,故CU又向存儲器發出讀命令,取出對應地址為
「0000001001」單元中的操作數o,經MDR送至運算器MQ,CU再向運算器發乘法操作命令,完成ax的運算,並把運算結果ox存放在ACC中。同時PC完成一次(PC)十1。PC,形成下一條指令的地址「2」號。依次類推,逐條取指、分析、執行,直至列印出結果。最後執行完停機指令後,機器便自動停機。
以上圖解及文字敘述就是計算機大體的工作原理,也就是其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能較為簡單,至於上述每個部件的詳細解釋及相關作用,請登陸常用術語頁面進行詳細的查詢,在此不再一一說明......
4. 電腦是怎麼工作的
電腦是怎麼工作的
前面我們認識的電腦其實只是電腦的硬體部份(英文名叫hardware),完整的電腦系統應該是硬體和軟體(英文名叫software)的統一,就象錄像機和VCD機,它們本身只是一個塑料和金屬片堆積起來的部件,如果沒有錄像帶和VCD碟片,以及設定在機器內的控製程序,錄像機和VCD機純粹就是一堆廢塑料和金屬片,一點用處都沒有。同樣,沒有運行在硬體基礎之上的各種軟體,電腦也是一堆廢品。
因此,在認識了電腦一家人之後,我們花點時間了解一下電腦軟體的相關知識,從而概貌性地掌握電腦工作的基本原理。這對於後面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的學習,會很有幫助。
我們現在就去探究一下:這電腦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一、電腦原理概述
前面我們已經提過,電腦的工作原理跟電視、VCD機差不多,您給它發一些指令,它就會按您的意思執行某項功能。不過,您可知道,這些指令並不是直接發給您要控制的硬體,而是先通過前面提過的輸入設備,如鍵盤、滑鼠,接收您的指令,然後再由中央處理器(CPU)來處理這些指令,最後才由輸出設備輸出您要的結果。
現在,讓我們用一道簡單的計算題來回想一下人腦的工作方式。
題目很簡單:8+4÷2=?首先,我們得用筆將這道題記錄在紙上,記在大腦中,再經過腦神經元的思考,結合我們以前掌握的知識,決定用四則運算規則和九九乘法口訣來處理,先用腦算出4÷2=2這一中間結果,並記錄於紙上,然後再用腦算出8+2=10這一最終結果,並記錄於紙上。
通過做這一簡單運算題,我們發現一規律:首先通過眼、耳等感覺器官將捕捉的信息輸送到大腦中並存儲起來,然後對這一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再由大腦控制人把最終結果,以某種方式表達出來。
電腦正是模仿人腦進行工作的(這也是「電腦」名稱的來源),其部件如輸入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輸出設備等分別與人腦的各種功能器官對應,以完成信息的輸入、處理、輸出。
二、硬體和軟體
其中,那些構成電腦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如元器件、電路板、零部件等物理實體和物理裝置,叫做電腦硬體。但是,僅有硬體電腦是不能自行工作的,還必須給它配備「思想」--即指揮它如何工作的軟體才能使它成為令我們驚奇的電「腦」。
現在,我們總結一下:所有的電腦都是由硬體和軟體兩大部分構成。其中硬體是指構成電腦系統的物理實體和物理裝置,即那些我們看得見也摸得著得東西,一台完整的電腦一般包括輸入/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等。軟體是那些為了運行、管理和維修電腦而人工編制的各種程序的集合。
電腦的硬體和軟體是相輔相成的。它們共同構成完整的電腦系統,缺一不可,沒有軟體的電腦等於一堆廢銅爛鐵,無任何功效;同樣,沒有硬體,軟體也就如無源之水,無立足之地。它們只有相互配合,電腦才能正常運行。
三、裸機的概念
以前我們只是很簡單的從電腦內部數據信號如何輸入、輸出的角度介紹了電腦的工作原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分辨硬體和軟體的不同作用,下面,我們就從這個角度來看一下電腦的控制流程。首先,我們介紹一下裸機的概念,簡單講,裸機即是電腦硬體的組合,也就是大家平時所說的電腦。
四、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能直接操作裸機,必須通過一個叫做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軟體系統(英文為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簡稱BIOS),才能操作控制裸機,之所以這樣稱呼它,是因為它提供了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功能,如在屏幕上顯示一點,接收一個鍵盤字元的輸入等。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幾乎所有電腦功能最終都是分解為一個個簡單的基本輸入輸出操作來實現。辟如畫一幅風景,就是由一系列畫不同顏色和亮度點的基本輸入輸出操作來完成。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存放在主板的只讀存儲器(英文為Read Only Memory,簡稱ROM)晶元中,平時不可修改,也沒必要修改,但惡性計算機病毒除外,1999年4月26日席捲全球的CIH病毒就破壞了相當一部份電腦的BIOS系統,弄得大家只好找專家才能修復。
五、操作系統的概念
在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的外面,才是我們平常念叨的WindowsXP或Windows7等系統,在電腦界,這些軟體又叫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專門負責管理計算機的各種資源,並提供操作電腦所需的工作界面。有了它們,人們才可以方便自如地使用電腦。
六、應用軟體的概念
顧名思義,應用軟體即是提供某種特定功能的軟體,如現在您使用的《WPS2010》、《WORD2007》等,它們一般都運行在操作系統之上,由專業人員根據各種需要開發。我們平時見到和使用的絕大部分軟體均為應用軟體,如殺毒軟體,文字處理軟體,學習軟體,游戲軟體,上網軟體等等。
5. 計算機行業背景分析
計算機現狀
1、人工智慧
目前計算機可以模擬人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通過人工智慧系統來提高適應能力和推理能力;
2、控制領域和過程檢測領域
這是計算機常用應用范圍,通過手機企業生產數據並進行核對,工程師可以在計算機中發現生產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及時的糾正問題,更好地實現機械化的生產和控制,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幫助企業更好的運行;
3、數值計算領域
數值計算領域是范圍最廣的領域之一,也是應用的核心領域。由於計算機應用有著邏輯判斷力、速算能力和較高的精確度,因此在生物控制、力學、化學等方面都能夠得到廣泛應用;
4、數據處理領域
該領域應用范圍最廣,大部分的企業都已經有了一套內部的數據管理系統來處理加工、生產、整理等方面的事宜,這樣不僅便於企業實現內部共享機制,提高辦公效率,也能讓企業隨時隨地的都觀察企業的生產、銷售變化狀況,實現良好的運營。
計算機發展趨勢
1、網路化發展趨勢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應用也不可避免的和互聯網關聯在一起,呈現出信息化、數字化、網路化的特徵,特別是在衛星通信技術、光纖通信等方面應用廣泛。自從計算機技術深入到人們生活中後,對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是有著極大的影響,網路化的發展更是讓計算機應用更為得心應手。
2、集成化發展趨勢
和以往的計算機系統不同,現在的計算機應用都朝著小巧、精細化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功能也表示這計算機應用技術已經不斷深化,應用的水平也越來越高。
在集成化的發展趨勢下,原來的信息處理方式終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應當是能夠集成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同步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各個方面的技術集合體。
3、 智能化發展趨勢
隨著人工智慧的帶來,未來的時代將是人工智慧化的時代,機器人也將逐步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來。
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發展進程也在不斷加快,這種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將作用到各個領域當中去,產生對社會有益的效果。目前,已有無人駕駛汽車、無人超市已經開始應用到了城市中,雖然還尚存有一些爭議,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未來發展的主流將會是人工智慧。
6. ATX(電腦)電源電路圖原理分析
ATX電源的控制電路如下圖。控制電路採用TL494及LM339集成電路(以下簡稱494和339)。494是雙排16腳集成電路,工作電壓7~40V。它含有由{14}腳輸出的+5V基準電源,輸出電壓為+5V(±0.05V),最大輸出電流250mA;一個頻率可調的鋸齒波產生電路,振盪頻率由{5}腳外接電容及{6}腳外接電阻來決定。{13}腳為高電平時,由{8}腳及{11}腳輸出雙路反相(即推挽工作方式)的脈寬調制信號。
圖一ATX電源控制電路
比較器是一種運算放大器,符號用三角形表示,它有一個同相輸入端「+」;一個反相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
圖二TL494內部結構圖
比較器同相端電平若高於反相端電平,則輸出端輸出高電平;反之輸出低電平。494內的比較放大器有四個,為敘述方便,在上圖中用小寫字母a、b、c、d來表示。其中a是死區時間比較器。因兩個作逆變工作的三極體串聯後接到+310V的直流電源上,若兩個三極體同時導通,就會形成對直流電源的短路。兩個三極體同時導通可能發生在一個管子從截止轉為導通,而另一個管子由導通轉為截止的時候。因為管子在轉換時有時間的延遲,截止的管子已經轉為導通了,但導通的管子尚未完全轉為截止,於是兩個管子都呈導通狀態而形成對直流電源的短路。為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494設置了死區時間比較器a。從圖中可以看出,在比較器a的反相輸入端串聯了一個「電源」,正極接反相端,負極接494的{4}腳。A比較器同相端輸入的鋸齒波信號,只有大於「電源」電壓的部分才有輸出,在三極體導通變為截止與截止轉為導通期間,也就是死區時間,494沒有脈沖輸出,避免了對直流電源的短路。死區時間還可由{4}腳外接的電平來控制,{4}腳的電平上升,死區時間變寬,494輸出的脈沖就變窄了,若{4}腳的電平超過了鋸齒波的峰值電壓,494就進入了保護狀態,{8}腳和{11}腳就不輸出脈沖了。494內部還有3個二輸入端與門(用1、2、3表示)、兩個二輸入端與非門、反相器、T觸發器等電路。與門是這樣一種電路,只有所有的輸入端都是高電平,輸出端才能輸出高電平;若有一個輸入端為低電平,則輸出端輸出低電平。反相器的作用是把輸入信號隔離放大後反相輸出。與非門則相當於一個與門和一個反相器的組合。T觸發器的作用是:每輸入一個脈沖,輸出端的電平就變化一次。如輸出端Q為低電平,輸入一個脈沖後,Q變為高電平,再輸入一個脈沖,Q又回到低電平。
圖三LM339內部結構圖
339是四比較器集成電路。LM339集成塊內部裝有四個獨立的電壓比較器,每個比較器有兩個輸入端和一個輸出端。兩個輸入端一個稱為同相輸入端,用「+」表示,另一個稱為反相輸入端,用「-」表示。用作比較兩個電壓時,任意一個輸入端加一個固定電壓做參考電壓(也稱為門限電平,它可選擇LM339輸入共模範圍的任何一點),另一端加一個待比較的信號電壓。當「+」端電壓高於「-」端時,輸出管截止,相當於輸出端開路。當「-」端電壓高於「+」端時,輸出管飽和,相當於輸出端接低電位。兩個輸入端電壓差別大於10mV就能確保輸出能從一種狀態可靠地轉換到另一種狀態,LM339的輸出端相當於一隻不接集電極電阻的晶體三極體,在使用時輸出端到正電源一般須接一隻電阻(稱為上拉電阻,選3-15K)。選不同阻值的上拉電阻會影響輸出端高電位的值。因為當輸出晶體三極體截止時,它的集電極電壓基本上取決於上拉電阻與負載的值。
按管腳的順序把內部四個比較器設為A、B、C、D比較器。494和339再配合其他電路,共同完成ATX電源的穩壓,產生PW-OK信號及各種保護功能。
一、產生PW-OK信號
PC主機要求各路電源穩定之後才工作,以保護各元器件不致因電壓不穩而損壞,故設置了PW-OK信號(約+5V),主機在獲得此信號後才開始工作。接通電源時,要求PW-OK信號比±5V、±12V、+3.3V電源延遲數百毫秒才產生,關機時PW-OK信號應比直流電源先消失數百毫秒,以便主機先停止工作,硬碟的磁頭回復到著陸區,以保護硬碟。
ATX電源接通市電後,輔助電源立即工作。一方面輸出+5VSB電源,同時向494的{12}腳提供十幾伏到二十多伏的直流電源。494從{14}腳輸出+5V基準電源,鋸齒波振盪器也開始起振工作。若主機未開機,PS-ON信號為高電平,經R37使339的B比較器{6}腳亦為高電平,因電阻R37小於R44,{6}腳電平高於{7}腳電平,B比較器輸出端{1}腳輸出低電平,經D36的鉗位作用,A比較器的反相端{4}腳亦為低電平,其電平低於同相端{5}腳的電平,輸出端{2}腳呈高電平,經R41使494的{4}腳為高電平,故494內部的死區時間比較器a輸出低電平,與門1也因此輸出低電平並進而使與門2和與門3輸出低電平,封鎖了振盪器的輸出,{8}腳、{11}腳無脈沖輸出,ATX電源無±5V、±12V、+3.3V電源輸出,主機處於待機狀態。因+5V、+12V電源輸出為零,經電阻R15、R16使494的{1}腳電平亦為零,494的c比較器的輸出端{3}腳輸出亦為零,經R48使339的{9}腳亦為零電平,故339的C比較器的輸出端{14}腳為零電平。另外,339的{1}腳低電平信號因D34的鉗位作用,也使{14}腳為低電平,經R50和R63使{11}腳亦為低電平。因此D比較器的輸出端{13}腳為低電平,也就是PW-OK信號為低電平,主機不會工作。開啟主機時,通過人工或遙控操作閉合了與PS-ON相關的開關,PS-ON呈低電平,經R37使339的反相端{6}腳為低電平,B比較器{1}腳輸出高電平,D35、D36反偏截止,A比較器的輸出電平則由{5}腳與{4}腳的電平決定。正常工作時,{5}腳電平低於{4}腳電平,{2}腳輸出低電平,經R41送到494的{4}腳,使{4}腳的電平變為低電平,鋸齒波振盪信號可以從死區時間比較器a輸出脈沖信號,另一方面,振盪信號送到了PWM比較器b的同相輸入端,PWM比較器輸出的脈沖信號的寬度,則是由494的{1}腳的電平(也就是負載的大小)與{16}腳的電平來決定。PWM比較器輸出的脈沖信號,最後經緩沖放大器放大後,從{8}、{11}腳輸出脈沖信號,ATX電源向主機輸出±5V、±12V、+3.3V電源。此過程因C35的充電有數百毫秒的延時,但對主機開機並無影響。494的{1}腳從+5V、+12V經取樣電阻R15、R16得到電壓,其電平略高於{2}腳電平,{3}腳輸出高電平,經R48使339的{9}腳得到高電平,其電平高於{8}腳電平,因而{14}腳輸出高電平,此電平經R50與基準+5V電源經R64共同對C39充電,經數百毫秒後,{11}腳電平升到高於{10}腳電平時,D比較器{13}腳輸出高電平,此電平經R49反饋至{11}腳,維持{11}腳處於高電平狀態,故{13}腳輸出穩定的高電平PW-OK信號,主機檢測到此信號後即開始正常工作。
關機時,主機內開關使PS-ON呈高電平,此時339的{6}腳電平高於{7}腳,{1}腳輸出低電平,因二極體D34的鉗位作用,{14}腳呈低電平,C39對C比較器及B比較器放電,很快{11}腳呈低電平,{13}腳輸出低電平,即PW-OK信號呈低電平。在339的{1}腳為低電平時,經D36使{4}臆腳為低電平,{2}腳輸出高電平,經R41傳送到494的{4}腳,但因C35電位不能突變,經數百毫秒的放電後方使494的{4}腳轉為高電平,從而封鎖正負脈沖的輸出,主機進入待機狀態。上述的過程中,關機時C39和C35都要放電,但因放電時間常數不同,C39放電較快,故PW-OK信號先於各電源變成低電平,滿足了主機關機的需要。此外,關機時因各路輸出電源的電解電容放電需要時間,也使PW-OK信號先於各電源回到低電平。
二、穩壓
494的{2}腳經R47與基準電壓+5V相連,維持較好的穩定電壓,而{1}腳則與取樣電阻R15、R16與+5V、+12V相連接,正常的情況下,{1}腳電平與{2}腳電平相等或略高。當輸出電壓升高時(無論+5V或+12V),{1}腳電平高於{2}腳電平,c比較器輸出誤差電壓與鋸齒波振盪脈沖在PWM比較器b進行比較使輸出脈沖寬度變窄,輸出電壓回落到標准值,反之則促使振盪脈沖寬度增加,輸出電壓回升。由於494內的放大器增益很高,故穩壓精度很好。從穩壓的原理,我們可以得到ATX電源輸出電壓偏高或偏低的維修方法。如果輸出電壓偏低,可在494的{1}腳對地並聯電阻,或是把R47的電阻增大。要是電源的輸出偏高,則可在{2}腳對地並聯電阻,也可以用增大R33或取下R69、R35來降低輸出電壓。
三、過流保護
過流保護的原理是基於負載愈大,Q3、Q4集電極的脈沖電壓也愈高,也即是R13(1.5kΩ)上的電壓也愈高,從這里采樣經D14整流和C36濾波,再經R54、R55並聯電阻與R51、R56、R58等組成的分壓電路送到494的{16}腳。隨著負載的加重,{16}腳的電平也隨之上升,當超過{15}腳的電平時,誤差放大器輸出的誤差電壓促使調制脈沖的寬度變窄從而使負載電流減小。另外,從R56、R58並聯電阻獲得的分壓再經R52送到339的{5}腳,當{5}腳的電平超過{4}腳時,{2}腳即輸出高電平送到494的{4}腳,494停止輸出脈沖信號,終止±5V、±12V、+3.3V電源的輸出,達到過流及短路保護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494的{16}腳電平的高低只能改變輸出脈沖的寬度,但不影響494的{4}腳電平狀態,而339的{5}腳電平一旦超過{4}腳的電平,339的{2}腳就送出高電平去封鎖449的脈沖輸出,終止±5V、±12V、+3.3V電源的輸出,同時{2}腳的高電平經R59和二極體D39反饋到{5}腳,維持{5}腳處於高電平狀態,此時若過載或短路狀態消失,494的{4}腳仍維持高電平,±5V與±12V、+3.3V電源仍不能輸出,只有切斷交流市電的輸入,再重新接通交流電,方可再次開機。
四,過壓保護
過電壓保護由R17和穩壓管Z02並聯電路從+5V采樣,經D37送到339的{5}腳。若+5V電源由於某種原因升高,339的{5}腳電平也會隨之升高,當超過{4}腳電平時,{2}腳即送出高電平去494的{4}腳,封鎖±5V、±12V、+3.3V電源的輸出,達到過電壓保護的目的。正常工作時,R17上的壓降不大,Z02截止送到{5}腳的電壓較低,若+5V電源的電壓上升,使R17上的壓降超過Z02的穩壓值,Z02導通,+5V電源上升後的電壓值全部加到339的{5}腳上,促使其快速封鎖494脈沖的輸出,以保護電源。
五、欠壓保護
欠壓保護從-5V的D32及-12V處的R14取樣,經R34和D37送到339的{5}腳。若因某種原因使輸出電壓過低時,-12V及-5V電壓的負值也會隨之減小,也就是電壓值上升,經R34及D37送往339的{5}腳使電平上升,339的{2}腳送出高電平到494的{4}腳,從而封鎖449脈沖的輸出,實現欠壓保護。二極體D32在導通時,其電壓降與通過的電流基本無關,保持在0.6V~0.7V,於是-5V電壓的減少量會全部傳送到D32的負端,提高了欠壓保護的靈敏度。
不好意思,好象不能插入圖片
7. 關於電腦的工作有哪些
首先,對自己未來想做的工作,有自己的想法或思考,這是一件非常值得肯定的事。下面是靠電腦吃飯生存的三大行業:
一、軟體工程師
俗稱「碼農」。它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軟體設計人員、軟體架構人員、軟體工程管理人員、程序員等一系列崗位,工作內容都與軟體開發生產相關。
軟體工程師的技術要求是比較全面的,除了最基礎的編程語言(C語言/C++/JAVA等)、資料庫技術(SQL/ORACLE/DB2等)等,還有諸多如JAVASCRIPT、AJAX、HIBERNATE、SPRING等前沿技術。此外,關於網路工程和軟體測試的其他技術也要有所涉獵。
(7)電腦工作分析圖片擴展閱讀:
以下幾種工作,在工作中也離不開電腦,但是其更多的是將電腦作為輔助工具來進行工作:
1、室內設計師:室內設計師是一種室內設計的專門工作,重點是把客人的需求,轉化成事實,其中著重溝通,了解客人的希望,在有限的空間、時間、科技、工藝、物料科學、成本等壓力之下,創造出實用及美學並重的全新空間,被客戶欣賞。
2、會計:會計,指根據《會計法》,《預演算法》,《統計法》對記賬憑證、財務帳薄、財務報表,從事經濟核算和監督的過程。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核算和監督一個單位經濟活動的一種經濟管理工作。
3、證券分析師:證券分析師是指依法取得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並在證券經營機構就業,主要就與證券市場相關的各種因素進行研究和分析,包括證券市場、證券價值及變動趨勢進行分析預測,並向投資者發布投資價值報告等,以書面或者口頭的方式向投資者提供上述報告及分析、預測或建議等服務的專業人員。
4、行政專員:協助上級制定行政、總務及安全管理工作發展規劃和計劃;協助審核、修訂行政管理規章制度,進行日常行政工作的組織與管理;協助高級管理人員進行財產、內務、安全管理,為其他部門提供及時有效的行政服務;協助承辦公司相關法律事務;參與公司績效管理、考勤、采購事務等工作;公司經營事務的管理和執行工作。
由此可見,在互聯網大時代的環境下,各行各業已經離不開電腦,所以以後無論從事什麼行業,最基本的電腦知識以及素養還是需要具備的。希望你能找到自己工作的方向!
8. 適合計算機專業的工作有哪些
1.軟體類 :系統分析師、計算機程序設計員、軟體測試師、軟體項目管理師、系統架構設計師。
2.硬體類:計算機維修。
3.網路類:網路工程師、網路系統設計師、網路綜合布線員、網路建設工程師。
4.信息系統類:計算機操作員、信息系統安全師、信息系統管理師、資料庫系統管理員、信息系統監理師、信息系統評估師、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人員、信息系統設計人員。
5.製造類: 半導體器件測試工、半導體器件製作工藝師、半導體器件製造工、半導體器件支持工、半導體器件封裝工。
9. 電腦是如何工作
腦是如何工作的 標簽: 電腦入門 電腦最簡單的模型 (一) 這一課我們先介紹一些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在下面的學習過程中你就會很吃力的。如果你能耐心地聽我把這段講完,即使你什麼都沒記住,只在頭腦中留下一個模糊的印象,對你日後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
我們先從最早的計算機講起,人們在最初設計計算機時採用這樣一個模型: 人們通過輸入設備把需要處理的信息輸入計算機,計算機通過中央處理器把信息加工後,再通過輸出設備把處理後的結果告訴給人們。
早期計算機的輸入設備十分落後,根本沒有現在的鍵盤和滑鼠,那時候計算機還是一個大傢伙,最早的計算機有兩層樓那麼高。人們只能通過扳動計算機龐大的面板上無數的開關來向計算機輸入信息,而計算機把這些信息處理之後,輸出設備也相當簡陋,就是計算機面板上無數的信號燈。所以那時的計算機根本無法處理像現在這樣各種各樣的信息,它實際上只能進行數字運算。
但在當時,就算是這種計算機也是極為先進的了,因為它把人們從繁重的手工計算中解脫出來,而且極大地提高了計算速度。 (二)隨著人們對計算機的使用,人們發現上述模型的計算機能力有限,在處理大量數據時就越發顯得力不從心。
為此人們對計算機模型進行了改進,提出了這種模型:在中央處理器旁邊加了一個內部存儲器。這種模型有什麼好處呢?
打個比方說,如果老師讓你心算一道簡單題,你肯定毫不費勁就算出來了,可是如果老師讓你算20個三位數相乘,你心算起來肯定很費力,但如果給你一張草稿紙的話,你也能很快算出來。
這和計算機又有什麼關系呢?
計算機也是一樣,一個沒有內部存儲器的計算機如果讓它進行一個很復雜的計算,它可能根本就沒有辦法算出來,因為它的存儲能力有限,無法記住很多中間的結果。
但如果給它一些內部存儲器當「草稿紙」的話,計算機就可以把一些中間結果臨時存儲到內部存儲器上,然後在需要的時候再把它取出來,進行下一步的運算,如此往復,計算機就可以完成很多很復雜的計算。 (三)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感到計算機輸入和輸出方式的落後,改進這兩方面勢在必行。
在輸入方面,為了不再每次扳動成百上千的開關,人們發明了紙帶機。
紙帶機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紙帶的每一行都標明了26個字母、10個數字和一些運算符號,如果這行的字母A上面打了一個孔,說明這里要輸入的是字母A,同理,下一行可能是字母H,再下一行可能是數字1。
這樣一個長長的紙帶就可以代替很多信息,人們把這個紙帶放進紙帶機,紙帶機還要把紙帶上的信息翻譯給計算機,因為計算機是看不懂這個紙帶的。
雖然還是比較麻煩,但這個進步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計算機的發展。
在發明紙帶的同時,人們也對輸出系統進行了改進,用列印機代替了計算機面板上無數的信號燈。列印機的作用正好和紙帶機相反,它負責把計算機輸出的信息翻譯成人能看懂的語言,列印在紙上。這樣人們就能很方便地看到輸出的信息,再也不用看那成百上千的信號燈了。 與計算機的交流 (一)那當然,不過人們沒有滿足,他們繼續對輸入和輸出系統進行改進。
後來人們發明了鍵盤和顯示器。這兩項發明使得當時的計算機和我們現在使用的計算機有些類似了,而且在此之前經過長時間的改進,計算機的體積也大大地縮小了。鍵盤和顯示器的好處在於人們可以直接向計算機輸入信息,而計算機也可以及時把處理結果顯示在屏幕上。 這樣就方便多了。可是隨著人們的使用,逐漸又發現了不如意之處。
因為人們要向計算機輸入的信息越來越多,往往要輸入很長時間後,才讓計算機開始處理,在輸入過程中,如果突然停電,那前面輸入的內容就白費了,等來電後,還要全部重新輸入。
就算不停電,如果人們上次輸入了一部分信息,計算機處理了,也輸出了結果;人們下一次再需要計算機處理這部分信息的時候,還要重新輸入。對這種重復勞動的厭倦導致了計算機新的模型的產生。(二)這回的模型是這樣的:
這個外部存儲器是什麼意思,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外部存儲器的「外部」是相對於內部存儲器來說的,在中央處理器處理信息時,它並不直接和外部存儲器打交道,處理過程中的信息都臨時存放在內部存儲器中,在信息處理結束後,處理的結果也存放在內部存儲器中。可是如果這時突然停電,你猜會怎樣?
內部存儲器(或簡稱內存)中的信息是靠電力來維持的,一旦電力消失,內存中的數據就會全部消失。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在計算機模型中加入了外部存儲器,把內存中的處理結果再存儲到外部存儲器中,這樣停電後數據也不會丟失了。
外部存儲器和內存有什麼不同的特點呢? 它們的存儲機制是不一樣的,外部存儲器是把數據存儲到磁性介質上,所以不依賴於是否有電。 磁碟的概念 計算機的外部存儲器中也採用了類似磁帶的裝置,比較常用的一種叫磁碟。
將圓形的磁性碟片裝在一個方的密封盒子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磁碟表面劃傷,導致數據丟失。
有了磁碟之後,人們使用計算機就方便多了,不但可以把數據處理結果存放在磁碟中,還可以把很多輸入到計算機中的數據存儲到磁碟中,這樣這些數據可以反復使用,避免了重復勞動,可是不久之後,人們又發現了另一個問題: 人們要存儲到磁碟上的內容越來越多,眾多的信息存儲在一起,很不方便。這樣就導致了文件的產生。 文件的概念 (一)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文件是由一些相關信息組成,計算機的文件也是一樣。人們把信息分類整理成文件存儲到磁碟上,這樣,磁碟上就有了文件1、文件2……。
可是在使用過程中,人們又漸漸發現,由人工來管理越來越多的文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就開發了一種軟體叫操作系統。
其實操作系統就是替我們管理計算機的一種軟體,在操作系統出現之前,只有專業人士才懂得怎樣使用計算機,而在操作系統出現之後,不管你是否是計算機專業畢業,只要經過簡單的培訓,你都能很容易地掌握計算機。
有了操作系統之後,我們就不直接和計算機的硬體打交道,不直接對這些硬體發號施令。
我們把要做的事情告訴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再把要做的事情安排給計算機去做,等計算機做完之後,操作系統再把結果告訴給我們,這樣是不是省事多了?
而且在操作系統出現之前,人們通過鍵盤給計算機下達的命令都是特別專業的術語,而有了操作系統之後,人們和計算機之間的對話就可以使用一些很容易懂的語言,而不用去死記硬背那些專業術語了。 (二)操作系統不但能在計算機和人之間傳遞信息,而且它還負責管理計算機的內部設備和外部設備。它替人們管理日益增多的文件,使人們能很方便地找到和使用這些文件;它替人們管理磁碟,隨時報告磁碟的使用情況;
它替計算機管理內存,使計算機能更高效而安全地工作;它還負責管理各種外部設備,如列印機等,有了它的管理,這些外設就能有效地為用戶服務了。
正因為操作系統這么重要,所以人們也在不斷地改進它,使它的使用更加方便,功能更加強大。
對於咱們現在使用的微機來說,操作系統主要經歷了DOS、Windows、Windows 95、Windows 98和Windows 2000這幾個發展階段。
在DOS階段,人們和計算機打交道,還是主要靠輸入命令,「你輸入什麼命令,計算機就做什麼,如果你不輸入,計算機就什麼也不做」。在這一階段,人們還是需要記住很多命令和它們的用法,如果忘記了或不知道,那就沒有辦法了。所以說,這時的計算機還是不太好用,操作系統也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Windows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個不足,人們在使用Windows時,不必記住什麼命令,只需要用滑鼠指指點點就能完成很多工作。而當操作系統發展到Windows 95之後,使用計算機就變得更加簡單。 (三)現在我們來簡單總結一下上面講的內容。
經過人們幾十年的努力,計算機的組成結構已經基本定型,現在我們日常使用的微機在硬體方面可以用這張圖來表示。
這里CPU就是我們以前談到的中央處理器的英文縮寫,它和其他輔助電路構成了電腦的核心。
我們通過鍵盤和其他輸入設備輸入的信息經過它的處理之後顯示在顯示器上。
在信息處理過程中,CPU要和內存頻繁地交換信息,在工作結束之後,還要把內存中的數據保存在磁碟上。
這張圖說的是硬體的工作原理,那麼在軟體上,我們又是如何使用計算機的呢?
在前面我們講過,我們可以通過操作系統給計算機布置工作,操作系統也可以把計算機的工作結果告訴我們。
可是操作系統的功能也不是無限的,實際上計算機的很多功能是靠多種應用軟體來實現的。操作系統一般只負責管理好計算機,使它能正常工作。而眾多的應用軟體才充分發揮了計算機的作用。
但這些應用軟體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統上的,一般情況下,某一種軟體都是為特定的操作系統而設計的,因為這些軟體不能直接和計算機交換信息,需要通過操作系統來傳遞信息。(四)那麼操作系統是怎樣管理文件的呢?
其實也很簡單,文件都有自己的名字,叫文件名,是用來區分不同的文件的。
日常生活中的文件也是有名字的,這個好理解。
計算機中的文件有很多,成千上萬,光用名字來區分也不利於查找。
所以計算機中又有了文件夾的概念,把不同類型的文件存儲在不同的文件夾中,查找起來就快多了,也不會太亂。
這和日常生活中也挺象的,如果成百上千的文件都堆在一個屋子裡,是不好找。如果能把相關的文件放在相應的文就快多了。當文件更多時,就需要用文件櫃來把相關的文件夾都放在一起,以利於查找。
在計算機中也是一樣,文件多了,可以分別存儲在不同的文件夾中;
而當文件夾多了之後,再把一些相關的文件夾存儲在更大的文件夾中,這樣管理文件是比較科學的。
這些文件和文件夾都存儲在磁碟上,這一點一定要記清楚,文件是存儲在磁碟上的,不要到別的地方去找。
10. 電腦是怎麼工作的
對於你這個問題我只有復制了,這個問題好強大、簡要說明就是打開電源他就工作了。 計算機的基本原理
計算機的基本原理是存貯程序和程序控制。預先要把指揮計算機如何進行操作的指令序列(稱為程序)和原始數據通過輸入設備輸送到計算機內存貯器中。每一條指令中明確規定了計算機從哪個地址取數,進行什麼操作,然後送到什麼地址去等步驟。
計算機在運行時,先從內存中取出第一條指令,通過控制器的解碼,按指令的要求,從存貯器中取出數據進行指定的運算和邏輯操作等加工,然後再按地址把結果送到內存中去。接下來,再取出第二條指令,在控制器的指揮下完成規定操作。依此進行下去,直至遇到停止指令。
程序與數據一樣存貯,按程序編排的順序,一步一步地取出指令,自動地完成指令規定的操作是計算機最基本的工作原理。這一原理最初是由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諾依曼於1945年提出來的,故稱為馮.諾依曼原理。
**計算機的存儲程序工作原理和硬體系統
馮·諾依曼結構
計算機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組成。美藉匈牙利科學家馮·諾依曼結構(John von Neumann)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其特點是:
1)使用單一的處理部件來完成計算、存儲以及通信的工作。
2)存儲單元是定長的線性組織。
3)存儲空間的單元是直接定址的。
4)使用低級機器語言,指令通過操作碼來完成簡單的操作。
5)對計算進行集中的順序控制。
6)計算機硬體系統由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五大部件組成並規定了它們的基本功能。
7)彩二進制形式表示數據和指令。
8)在執行程序和處理數據時必須將程序和數據道德從外存儲器裝入主存儲器中,然後才能使計算機在工作時能夠自動調整地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並加以執行。
這就是存儲程序概念的基本原理。
計算機指令
計算機根據人們預定的安排,自動地進行數據的快速計算和加工處理。人們預定的安排是通過一連串指令(操作者的命令)來表達的,這個指令序列就稱為程序。一個指令規定計算機執行一個基本操作。一個程序規定計算機完成一個完整的任務。一種計算機所能識別的一組不同指令的*,管為該種計算機的指令*或指令系統。在微機的指令系統中,主要使用了單地址和二地址指令。其中,第1個位元組是操作碼,規定計算機要執行的基本操作,第2個位元組是操作數。計算機指令包括以下類型:數據處理指令(加、減、乘、除等)、數據傳送指令、程序控制指令、狀態管理指令。整個內存被分成若干個存儲單元,每個存儲單元一般可存放8位二進制數(位元組編址)。每個在位單元可以存放數據或程序代碼。為了能有效地存取該單元內存儲的內容,每個單元都給出了一個唯一的編號來標識,即地址。
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按照馮·諾依曼存儲程序的原理,計算機在執行程序時須先將要執行的相關程序和數據放入內存儲器中,在執行程序時CPU根據當前程序指針寄存器的內容取出指令並執行指令,然後再取出下一條指令並執行,如此循環下去直到程序結束指令時才停止執行。其工作過程就是不斷地取指令和執行指令的過程,最後將計算的結果放入指令指定的存儲器地址中。計算機工作過程中所要涉及的計算機硬體部件有內存儲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解碼器、計算器、控制器、運算器和輸入/輸出設備等,在以後的內容中將會著重介紹。
(一)計算機硬體系統
硬體通常是指構成計算機的設備實體。一台計算機的硬體系統應由五個基本部分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和輸出設備。這五大部分通過系統匯流排完成指令所傳達的操作,當計算機在接受指令後,由控制器指揮,將數據眾輸入設備傳送到存儲器存放,再由控制器將需要參加運算的數據傳送到運算器,由運算器進行處理,處理後的結果由輸出設備輸出。
中央處理器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意為中央處理單元,又稱中央處理器。CPU由控制器、運算器和寄存器組成,通常集中在一塊晶元上,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設備。計算機以CPU為中心,輸入和輸出設備與存儲器之間的數據傳輸和處理都通過CPU來控制執行。微型計算機的中央處理器又稱為微處理器。
控制器
控制器是對輸入的指令進行分析,並統一控制計算機的各個部件完成一定任務的部件。它一般由指令寄存器、狀態寄存器、指令解碼器、時序電路和控制電路組成。計算機的工作方式是執行程序,程序就是為完成某一任務所編制的特定指令序列,各種指令操作按一定的時間關系有序安排,控制器產生各種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微操作的命令信號,即微命令,以指揮整個計算機有條不紊地工作。當計算機執行程序時,控制器首先從指令指針寄存器中取得指令的地址,並將下一條指令的地址存入指令寄存器中,然後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由指令解碼器對指令進行解碼後產生控制信號,用以驅動相應的硬體完成指紋操作。簡言之,控制器就是協調指揮計算機各部件工作的元件,它的基本任務就是根據種類指紋的需要綜合有關的邏輯條件與時間條件產生相應的微命令。
運算器
運算器又稱積極態度邏輯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運算器的主要任務是執行各種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算術運算是指各種數值運算,比如:加、減、乘、除等。邏輯運算是進行邏輯判斷的非數值運算,比如:與、或、非、比較、移位等。計算機所完成的全部運算都是在運算器中進行的,根據指令規定的定址方式,運算器從存儲或寄存器中取得操作數,進行計算後,送回到指令所指定的寄存器中。運算器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和若干個寄存器,加法器用於運算,寄存器用於存儲參加運算的各種數據以及運算後的結果。
(二)存儲器
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簡稱內存或主存)、外存儲器(簡稱外存或輔存)。外存儲器一般也可作為輸入/輸出設備。計算機把要執行的程序和數據存入內存中,內存一般由半導體器構成。半導體存儲器可分為三大類:隨機存儲器、只讀存儲器、特殊存儲器。
RAM
RAM是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其特點是可以讀寫,存取任一單元所需的時間相同,通電是存儲器內的內容可以保持,斷電後,存儲的內容立即消失。RAM可分為動態(Dynamic RAM)和靜態(Static RAM)兩大類。所謂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是用MOS電路和電容來作存儲元件的。由於電容會放電,所以需要定時充電以維持存儲內容的正確,例如互隔2ms刷新一次,因此稱這為動態存儲器。所謂靜態隨機存儲器SRAM是用雙極型電路或MOS電路的觸發器來作存儲元件的,它沒有電容放電造成的刷新問題。只要有電源正常供電,觸發器就能穩定地存儲數據。DRAM的特點是集成密度高,主要用於大容量存儲器。SRAM的特點是存取速度快,主要用於調整緩沖存儲器。
ROM
ROM是只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它只能讀出原有的內容,不能由用戶再寫入新內容。原來存儲的內容是由廠家一次性寫放的,並永久保存下來。ROM可分為可編程(Programmable)ROM、可擦除可編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電擦除可編程(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M。如,EPROM存儲的內容可以通過紫外光照射來擦除,這使它的內可以反復更改。
特殊固態存儲器
包括電荷耦合存儲器、磁泡存儲器、電子束存儲器等,它們多用於特殊領域內的信息存儲。
此外,描述內、外存儲容量的常用單位有:
①位/比特(bit):這是內存中最小的單位,二進制數序列中的一個0或一個1就是一比比特,在電腦中,一個比特對應著一個晶體管。
②位元組(B、Byte):是計算機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存在單位。一個位元組等於8個比特,即1 Byte=8bit。
③千位元組(KB、Kilo Byte):電腦的內存容量都很大,一般都是以千位元組作單位來表示。1KB=1024Byte。
④兆位元組(MB Mega Byte):90年代流行微機的硬碟和內存等一般都是以兆位元組(MB)為單位。1 MB=1024KB。
⑤吉位元組(GB、Giga Byte):目前市場流行的微機的硬碟已經達到4.3GB、6.4GB、8.1GB、12G、13GB等規格。1GB=1024MB。
⑥太位元組(TB、Tera byte):1TB=1024GB。
(三)輸入/輸出設備
輸入設備是用來接受用戶輸入的原始數據和程序,並將它們變為計算機能識別的二進制存入到內存中。常用的輸入設備有鍵盤、滑鼠、掃描儀、光筆等。
輸出設備用於將存入在內存中的由計算機處理的結果轉變為人們能接受的形式輸出。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列印機、繪圖儀等。
(四)匯流排
匯流排是一組為系統部件之間數據傳送的公用信號線。具有匯集與分配數據信號、選擇發送信號的部件與接收信號的部件、匯流排控制權的建立與轉移等功能。典型的微機計算機系統的結構如圖2-3所示,通常多採用單匯流排結構,一般按信號類型將匯流排分為三組,其中AB(Address Bus)為地址匯流排;DB(Data Bus)為數據匯流排;CB(Control Bus)控制匯流排。
(五)微型計算機主要技術指標
①CPU類型:是指微機系統所採用的CPU晶元型號,它決定了微機系統的檔次。
②字長:是指CPU一次最多可同時傳送和處理的二進制位數,安長直接影響到計算機的功能、用途和應用范圍。如Pentium是64位字長的微處理器,即數據位數是64位,而它的定址位數是32位。
③時鍾頻率和機器周期:時鍾頻率又稱主頻,它是指CPU內部晶振的頻率,常用單位為兆(MHz),它反映了CPU的基本工作節拍。一個機器周期由若干個時鍾周期組成,在機器語言中,使用執行一條指令所需要的機器周期數來說明指令執行的速度。一般使用CPU類型和時鍾頻率來說明計算機的檔次。如Pentium III 500等。
④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每秒能執行的指令數。單位有MIPS(每秒百萬條指令)、MFLOPS(秒百萬條浮點指令)
⑤存取速度:是指存儲器完成一次讀取或寫存操作所需的時間,稱為存儲器的存取時間或訪問時間。而邊連續兩次或寫所需要的最短時間,稱為存儲周期。對於半導體存儲器來說,存取周期大約為幾十到幾百毫秒之間。它的快慢會影響到計算機的速度。
⑥內、外存儲器容量:是指內存存儲容量,即內容儲存器能夠存儲信息的位元組數。外儲器是可將程序和數據永久保存的存儲介質,可以說其容量是無限的。如硬碟、軟盤已是微機系統中不可缺少的外部設備。迄今為止,所有的計算機系統都是基於馮·諾依曼存儲程序的原理。內、外存容量越大,所能運行的軟體功能就越豐富。CPU的高速度和外存儲器的低速度是微機系統工作過程中的主要瓶頸現象,不過由於硬碟的存取速度不斷提高,目前這種現象已有所改善。
我們先從最早的計算機講起,人們在最初設計計算機時採用這樣一個模型:
人們通過輸入設備把需要處理的信息輸入計算機,計算機通過中央處理器把信息加工後,再通過輸出設備把處理後的結果告訴人們。
其實這個模型很簡單,舉個簡單的例子,你要處理的信息是1+1,你把這個信息輸入到計算機中後,計算機的內部進行處理,再把處理後的結果告訴你。
早期計算機的輸入設備十分落後,根本沒有現在的鍵盤和滑鼠,那時候計算機還是一個大傢伙,最早的計算機有兩層樓那麼高。人們只能通過扳動計算機龐大的面板上無數的開頭來向計算機輸入信息,而計算機把這些信息處理之後,輸出設備也相當簡陋,就是計算機面板上無數的信號燈。所以那時的計算機根本無法處理像現在這樣各種各樣的信息,它實際上只能進行數字運算。
當時人們使用計算機也真是夠累的。但在當時,就算是這種計算機也是極為先進的了,因為它把人們從繁重的手工計算中解脫出來,而且極大地提高了計算速度。
隨著人們對計算機的使用,人們發現上述模型的計算機能力有限,在處理大量數據時就越發顯得力不從心。為些人們對計算機模型進行了改進,提出了這種模型:
就是在中央處理器旁邊加了一個內部存儲器。這個模型的好處在於。先打個比方說,如果老師讓你心算一道簡單題,你肯定毫不費勁就算出來了,可是如果老師讓你算20個三位數相乘,你心算起來肯定很費力,但如果給你一張草稿紙的話,你也能很快算出來。
可能你會問這和計算機有什麼關系?其實計算機也是一樣,一個沒有內部存儲器的計算機如果讓它進行一個很復雜的計算,它可能根本就沒有辦法算出來,因為它的存儲能力有限,無法記住很多的中間的結果,但如果給它一些內部存儲器當「草稿紙」的話,計算機就可以把一些中間結果臨時存儲到內部存儲器上,然後在需要的時候再把它取出來,進行下一步的運算,如此往復,計算機就可以完成很多很復雜的計算。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感到計算機輸入和輸出方式的落後,改進這兩方面勢在必行。在輸入方面,為了不再每次扳動成百上千的開頭,人們發明了紙帶機。紙帶機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紙帶的每一行都標明了26個字母、10個數字和一些運算符號,如果這行的字母A上面打了一個孔,說明這里要輸入的是字母A,同理,下面的行由此類推。這樣一個長長的紙帶就可以代表很多的信息,人們把這個紙帶放入紙帶機,紙帶機還要把紙帶上的信息翻譯給計算機,因為計算機是看不懂這個紙帶的。
這樣雖然比較麻煩,但這個進步確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計算機的發展。在發明紙帶的同時,人們也對輸出系統進行了改進,用列印機代替了計算機面板上無數的信號燈。列印機的作用正好和紙帶機相反,它負責把計算機輸出的信息翻譯成人能看懂的語言,列印在紙上,這樣人們就能很方便地看到輸出的信息,再也不用看那成百上千的信號燈了。
不過人們沒有滿足,他們繼續對輸入和輸出系統進行改進。後來人們發明了鍵盤和顯示器。這兩項發明使得當時的計算機和我們現在使用的計算機有些類似了,而且在些之前經過長時間的改進,計算機的體積也大大地縮小了。鍵盤和顯示器的好處在於人們可以直接向計算機輸入信息,而計算機也可以及時把處理結果顯示在屏幕上。
可是隨著人們的使用,逐漸又發現了不如意之處。因為人們要向計算機輸入的信息越來越多,往往要輸入很長時間後,才讓計算機開始處理,而在輸入過程中,如果停電,那前面輸入的內容就白費了,等來電後,還要全部重新輸入。就算不停電,如果人們上次輸入了一部分信息,計算機處理理了,也輸出了結果;人們下一次再需要計算機處理這部分信息的時候,還要重新輸入。對這種重復勞動的厭倦導致了計算機新的模型的產生。
上面說的是硬體的工作原理,那麼在軟體上,我們又是如何使用計算機的呢?
在前面我們講過,我們可以通過操作系統給計算機布置工作,操作系統也可以把計算機的工作結果告訴我們。可是操作系統的功能也不是無限的,實際上計算機的很多功能是靠多種應用軟體來實現的。操作系統一般只負責管理好計算機,使它能正常工作。而眾多的應用軟體才充分發揮了計算機的作用。但這些應用軟體都是建立在操作系統上的,一般情況下,某一種軟體都是為特定的操作系統而設計的,因為這些軟體不能直接和計算機交換信息,需要通過操作系統來傳遞信息。
這就是所謂的「硬」、「軟」結合。硬體就是我們能看見的這些東西:主機、顯示器、鍵盤、滑鼠等,而軟體是我們看不見的,存在於計算機內部的。打個比方,硬體就好比人類軀體,而軟體就好比人類的思想,沒有軀體,思想是無法存在的,但沒有思想的軀體也只是一個植物人。一個正常人要完成一項工作,都是軀體在思想的支配下完成的。電腦和這相類似,沒有主機等硬體,軟體是無法存在的;而一個沒有軟體的計算機也只是一堆廢鐵。
還有一個重要的概念沒有講,就是操作系統是如何管理文件的呢?其實也很簡單,文件都有自己的名字,叫文件名,用來區分不同的文件的。計算機中的文件有很多,成千上萬,光用名字來區分也不利於查找,所以計算機中又有了文件夾的概念,把不同類型的文件存儲在不同的文件夾中,查找起來就快多了,也不會太亂。文件多了,可以分別存儲在不同的文件夾中,而當文件夾多了之後,再把一些相關的文件夾存儲在更在的文件夾中,這樣管理文件是比較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