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筆記本電腦不如台式電腦
台式機更好,速度快,價格便宜!
筆記本移動方便,價格貴,速度相對比較慢!
說起台式機的內部結構,相信大家都已經是滾瓜爛熟了……但是相對較貴的筆記本電腦,相信沒有多少用戶有機會對他進行全面的拆解,加上筆記本電腦至今仍然有許多規范未統一,各大廠商均獨立開發自己的技術,因此筆記本電腦中專用部件很多,下面我們就通過一些拆解圖片向大家介紹筆記本電腦內部結構/部件與台式機的區別。
筆記本電腦內部特色簡介
主板:筆記本電腦的主板不象台式機主板,因為各個廠家不同型號埠,光軟碟機和電池布局,所以筆記本電腦的主板外形可謂千奇百怪,1000個品牌系列的筆記本電腦就有1000種不同的主板(OEM的除外),下面給出幾種筆記本電腦的主板圖,看看是不是外形布局上完全沒有共同點?:)。由上至下分別是Compaq、SONY、IBM筆記本電腦的主板。
雖然外形上千奇百怪,但是在基本架構上筆記本電腦主板和台式機主板是基本一樣的,只是在布局,形狀和介面設計上有很多自己的特殊之處,設計一款筆記本電腦的主板要考慮的因素比台式機主板多和復雜得多,這是筆記本電腦推出新品速度不及台式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造就了筆記本電腦千變萬化的個性化特色。
CPU:台式機的CPU,封裝在每個時代的產品基本上只有一種(好像Slot1和FCPGA封裝的並存是過渡情況),但是筆記本電腦每一個時代的CPU至少有兩種封裝:PGA和BGA兩類的,有時候甚至還有更多的模塊化封裝,下圖是Mobile Pentium II年代筆記本電腦中常見的封裝,BGA1、PGA1和MMC1。
筆記本電腦CPU之所以要設計這么多種封裝,是因為筆記本電腦機型的繁多,有的需要追求靈活的搭配和升級,這時就用可換的PGA封裝,有的追求纖巧輕薄,這時用可以省去插座高度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BGA封裝,有的廠商設計能力不強,但希望盡快推出新產品搶占市場,於是可以用集成了主板北橋晶元組的MMC1封裝,這是由筆記本電腦的實際情況決定的。
目前的筆記本電腦CPU基本都是在現有台式機CPU的基礎上加上省電功能,採用體積更小的封裝來實現的,所以筆記本電腦CPU總是要比同樣級別的台式機CPU晚發布,這是筆記本電腦CPU性能落後於台式機CPU的根本原因,也使得筆記本電腦CPU無法超越台式機CPU,為了改變這種情況,Intel將在明年發布專為筆記本電腦設計的Banias CPU,目前工程樣品已經在各大筆記本電腦廠商測試中。
內存:內存在大多數筆記本電腦中是標準的部件,但是要在筆記本電腦中裝配台式機那樣大體積的168線DIMM內存顯然不現實,所以筆記本電腦中的標准內存都是經過縮小的144線SO-DIMM介面,一般採用8片或者16片晶元的設計,單片內存晶元容量的限制使得筆記本電腦內存目前最高只能達到512M的單條容量,而且價格昂貴。除了標準的SO-DIMM介面之外,有些超輕薄的筆記本電腦還採用了自己專用介面的內存,這些內存不但價格更加昂貴而且很難找到,下圖是SONY/Toshiba的專用內存和通用SO-DIMM介面內存的對比。
硬碟:筆記本電腦硬碟算是筆記本電腦中最通用的部件之一,採用2.5英寸碟片(台式機的是3.5英寸碟片),但是筆記本電腦的硬碟還有一個台式機硬碟沒有的指標就是厚度,筆記本電腦的硬碟有9.5/12.5/17.5mm三種厚度,目前主流的是9.5mm,幾乎可以通用於所有筆記本電腦。
出於熱量和噪音,耗電的考慮,筆記本電腦硬碟目前主流的規格仍然是4200轉2M緩存,單碟容量為20G,支持ATA100規格,5400轉硬碟才剛剛在筆記本電腦中開始普及。
為了使硬碟更加小巧輕薄,Toshiba還獨家開發了採用1.8英寸碟片的特殊規格硬碟,目前已經開始向市場推廣。下圖是Toshiba 1.8英寸碟片硬碟和普通2.5英寸通用筆記本電腦硬碟的比較:
顯卡:大概來說筆記本電腦的顯卡和台式機的顯卡有一代的差距,因為筆記本電腦的顯卡沒有標准介面,而且超輕薄機器熱衷於採用晶元組整合的顯卡(例如Intel815EM或者830M/MG晶元組),如果採用性能較高的獨立顯卡,一般都是用直接集成在主板上的方式,下圖是Compaq筆記本電腦集成在主板上的ATI radeon Mobility 7500顯卡。
也有廠商採用特殊的模塊來製作顯卡,但是這種模塊仍為形成標准,可以說仍屬各自為政的局面,下圖是SONY GR系列筆記本電腦中的顯卡模塊:
屏幕:隨著台式機上液晶顯示器的興起,大家對液晶屏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屏和台式機的液晶屏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首先,因為耗電的問題,絕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的屏幕都只有一根燈管,而台式機液晶顯示器因為沒有這個方面的問題,所以一般都有2~4根燈管,亮度和均勻性要勝出筆記本電腦。然而筆記本電腦現在已經開始裝備高解析度的屏幕,例如1400x1050甚至是1600x1200的解析度屏幕已經出現在部分高端機型中,相比之下台式機液晶顯示器1024x768的解析度就顯得比較粗糙了。
為了省電和在單根燈管的情況下獲得良好的顯示效果,各個廠家各出奇謀,例如SHARP的超黑晶,Toshiba的低溫多晶硅,IBM的FlexView技術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下圖是拆解開的IBM筆記本電腦液晶屏:
音效卡:筆記本電腦上目前還基本沒有硬音效卡,絕大多數都是我們所說的AC97音效卡,而且是直接集成在主板上不可更換的,這是出於簡化設計,縮小主板面積和減低耗電的考慮,例如下圖的Yamaha 744音效卡就是經常見到的裝備。
電池:這是台式機上沒有的東西(大概類似的就是UPS吧,呵呵……),電池賦予筆記本電腦高度的移動性,不論在有沒有電源供應的地方都可以使用,目前筆記本電腦已經基本淘汰了早期的鎳氫電池進入鋰電池和聚合物鋰電池時代,只有少量低檔的筆記本電腦還使用鎳氫電池。筆記本電腦的電池模塊都有智能充放電控制電路,有效防止電池過度充放電,有些廠家的電池還有防止過熱的保護電路和可在Windows中控制和校準的程序。
無線網路設備:筆記本電腦似乎天生就是無線網路設備的理想載體,以至於現在大多數台式機的無線網卡都是用筆記本電腦的PC卡加轉接器作成的,呵呵!目前在筆記本電腦中裝備的主要無線網路設備是基於IEEE802.11b規范的無線網卡和藍牙適配器,內置無線網路設備已經成為筆記本電腦發展的趨勢之一。下圖是筆記本電腦內置Mini-PCI介面無線網卡和PC卡介面無線網卡:
小結
從以上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到,筆記本電腦的性能與台式機相比還有不小的距離,而筆記本電腦的為了兼顧耗電,發熱和噪音,體積的特殊部件無疑是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各位也不要由此就否定筆記本電腦,因為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便攜和移動能力!在這種前提下有性能差距在所難免,現在的筆記本電腦正在逐步的提升性能,很多情況下配置較高的筆記本電腦已經足以勝任日常工作主電腦的角色。
㈡ 十大最好的筆記本電腦品牌
十大最好的筆記本電腦品牌:
第一位:IBM Think Pad系列。俗稱「小黑」,一成不變的顏色和樣式。作為現代個人電腦之父,IBM的筆記本有著最好的質量、地位和價格。在筆記本領域累計1000多種專利技術(比如,硬碟之父),ThinkPad是追求性能、便攜、穩定、可用的筆記本愛好者的首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