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壁紙 » 宇宙圖片手機壁紙
擴展閱讀
槍械高清圖片 2024-11-30 18:04:33
男人一定不可以窮圖片 2024-11-30 18:02:48
卡通圖片一寸照 2024-11-30 18:01:19

宇宙圖片手機壁紙

發布時間: 2024-01-25 15:10:26

❶ 100張關於宇宙的照片,帶你看神秘與詭麗


對於人類而言,太空總是有著莫大的吸引力,隨著各種技術的發展,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探尋宇宙的邊界。


第一次觀察到太陽系的其他行星

第一次發現太陽不是宇宙中心

第一次拍攝到較為清楚的黑洞的照片

……


第一次拍到的較為清楚的黑洞照片


《星際穿越》中的黑洞


各類科幻影視作品中也用特效,還原了科學家們搭建的太空模型,這是理科生關於太空的暢想。




《星際穿越》中飛船穿過黑洞


而人們對宇宙想像的步伐也從未停止,他們知道 歷史 會記得,第一次太空熱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而第二次太空熱正是當下。站在過度的中央,我們在流行文化中觀看著宇宙的模樣。


2001年 《太空漫遊》劇照


2015年《火星救援》劇照


我們同樣並不排斥去欣賞宇宙的浩瀚與縹緲,就像是全世界的人類都有欣賞文學與美的能力與需求一樣,宇宙對我們來說並非是一串堆疊的而乏味的公式,更像是一篇篇浪漫的詩句。




100張 有關宇宙





月球上的人類痕跡


在月球上拍攝的地球


人類在月球上留下的唯一一件藝術品


攝影師Andrew拍攝的月亮合集



火星上的冰淇淋


火星上的冰湖——科羅列夫隕石坑



大個頭、內心熱烈的土星


外表看來靜止不動,但其實內心的「急流」里超高速地移動著


過亮的金星使得人類對他的觀測一直存在困難




表面粗糙,難以追逐的彗星


67P/Churyumov-Gerasimenko 彗星登陸一顆彗星所拍攝的照片


但遠遠看去的彗星也依舊很美


從太空中拍攝的洛弗喬伊彗星



冷得不行的木星


作為氣態星球的木星,上面沒有陸地,只有巨大的紅色凹坑和多彩的雲層。



另一個星系


與銀河系很相似的星系——仙女星系


據說它正在以大約每秒 300 公里的速度靠近太陽系,在某個不可知的未來她可能會與我們碰撞相融,合並成一個更大的星系。



奇妙夢幻的星雲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獵戶座大星雲可見部分


M78星雲,奧特曼的故鄉


馬頭星雲四周的雲氣絲



撕裂、破壞的星系


NGC6420星系,在它內部有兩個超重黑洞正在旋轉著靠近彼此



恆星的表面


在土衛二「歐羅巴」的虎斑地區,有一個地下海洋緩緩流淌。


太陽的斑紋,像是舞動的裙擺


色彩繽紛的月亮表層,這是經過極度誇大並製作出這張色彩繽紛的月亮中心照片。不同的色澤實際對應月表的化學組成差異



垂死的蝴蝶


一顆垂死的恆星在它的生命達到終點時,向外噴射出的兩道藍色物質。讓它看起來像一隻蝴蝶



像草帽一樣的星系


旋渦星系M104,在大量恆星形成的中央凸起襯托下,這條宇宙塵埃帶使星系看起來好像一頂寬邊帽。



宇宙泡泡


泡泡星雲NGC7


壯麗的大爆炸


哈勃望遠鏡所拍攝的一顆行星爆炸後的絕美形態



木星上永不停歇的風暴


永不停歇的巨大風暴在這顆氣態巨行星上肆虐,使它煥發變化莫測的美妙光芒。


形狀各異的花紋又是如此的充滿想像空間



生命的誕生


英仙座內恆星生命的誕生場所,這種混沌的環境可能與我們太陽在45億年前形成時的環境相似。



正在合並的星系


正在合並的星系Arp 194


遠遠遙望的星系


別看它在圖片上這么小,M101可是跨越了17萬光年


這個星系吹泡泡了


星系NGC 3079的X射線超級氣泡,在NASA的拍攝中被發現



星雲,射擊!


獵戶座大星雲的子彈狀雲氣,每一顆「子彈」的後方,連著一根因為受激氫氣發出的輝光之渲染而現形的椎管結構。



宇宙磁場


在這幅影像中,磁場用曲線表示,疊加在一幅智利甚大望遠鏡所拍攝的獵戶星雲紅外影像之上。



魔鬼星雲


一個迷人的暗星雲的剪影出現在這幅宇宙影像中,林茨暗星雲(LDN)1622出現在熾熱氫氣的黯淡背景下。



泰坦星上的巨型塵暴


泰坦星即土衛六,是土星的衛星群中最大的一個



土星五顆衛星的全家福


土星一家人其樂融融



日食影像


在2017年8月美國大日食期間拍攝的精細廣角日冕影像



星雲大家庭


這幅圖里大約有100多個星雲,一大家子齊聚在一起熱熱鬧鬧



銀河的模樣


在外星系 旅遊 一程後,最動人的還是我們所熟悉的銀河系。


你所看到的每一個閃著光的小點都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

這張圖裡面可能包含高達 1 萬億顆恆星

人類所知,能叫得上名字的星星,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我們在欣賞宇宙之美時,時常留下這樣的感嘆。


但我們亦不會忘記是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向宇宙 探索 之路。


無論是幫助人類 探索 外太空的小動物們


穿著太空服的Sam 1959年


或是將一個又一個理論建構在其上的科學家們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在最前線 探索 太空的宇航員們


宇航員戴夫斯科特1969年3月從阿波羅9號艙口觀察地球,NASA


宇航員 Stephen Robinson 在國際空間站上操作機械臂,樣子很可愛


以及孤獨旅行的 探索 器


旅行者一號



原理、模型與公式重要嗎?固然重要。


但即便不懂他們又如何呢?他們依舊可以為那些偉大的 歷史 瞬間而歡呼,也更加明白 探索 太空在 歷史 之中佔有多麼重要的地位。


他們明白這個物種中總有那些偉大的英雄,懷抱著無限勇氣、智慧與辛勤的付出,為我們的文明持續不斷地注入新的可能性。


時 尚 界 蜜 汁「丑 東 西」圖 鑒 燈光藝術:藝術也講氛圍感?

【印客美學】

ID:ink20160101

想要提升審美?來30萬有趣靈魂的聚集地!

這是你的 專屬【文藝清單】
這里有你想了解的 藝術故事 審美常識分析

也有你想要的 電影、音樂、書籍、紀錄片
以下是這個號的近期推送:

《三刷封神,豆瓣高分燒腦電影清單》

關注回復公眾號 「燒腦」 即可閱讀

《被「少女感」綁架的中年女人》

關注回復公眾號 「少女感」 即可閱讀

《中國女鬼為什麼漂亮又痴情?》

關注回復公眾號 「女鬼」 即可閱讀

此外,在後台回復公眾號 「影單」 「資源」

即可領取粉絲專屬福利!

回復公眾號 「福利」

可以參與抽獎贈書活動!

回復公眾號 「投稿」

入選後可獲得豐厚稿酬!

❷ 你有沒有非常高逼格且一直珍藏的壁紙

既然是壁紙就請做好花費大把流量來查看圖片的准備吧(好吧,其實是我花大把流量上傳圖片)。

首先是星空特輯(這些不是CG合成的圖片,都是真的星空圖片,圖片來源NASA,有幾張不知道為什麼格式錯誤上傳不了)

這么多圖片,希望有你喜歡的。

❸ 18張宇宙高清圖片:震撼壯觀

【編者按】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科學空間頻道選出最壯觀的行星、衛星、星系以及星雲照片,這些都是令人驚嘆的宇宙空間照片,其中包括獵戶座星雲、土星的神秘而漂亮的環結構,還有地球北極地區美麗的極光或者火星上的沙塵暴天氣等。圖中顯示的獵戶座星雲圖像,由阿塔卡瑪 探索 者實驗望遠鏡在亞毫米波長上所拍攝,顯示了這片恆星形成區中正在形成新的恆星。

..................................................

一、土星與土衛六的高清圖像這是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土星探測器拍攝到土衛六穿過土星盤面的照片。

..................................................

土衛六是土星的最大衛星,直徑達到了5150公里,比水星還要大。

..................................................

二、被喻為大理石的藍色地球

..................................................

由軌道衛星拍攝的地球高清解析度圖像清楚地顯示了地球上陸地和雲層。

..................................................

三、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酷似「空間綵帶」的行星狀星雲

..................................................

美國宇航局/歐洲空間局的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奇特的行星狀星雲圖像,其編號為NGC 5189,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而明亮的空間綵帶。


四、獵戶座星雲的「彩虹」


美國宇航局斯皮策紅外空間望遠鏡而和歐洲航天局的赫歇爾空間望遠鏡聯合拍攝到獵戶座星雲的「彩虹」圖像,紅外波段揭開了星雲中隱藏的氣體和未完全形成的恆星。

..................................................

五、宛如長絲的宇宙塵埃

..................................................

科學家最新觀測到位於金牛座的長絲狀塵埃帶,計算結果發現其跨度超過了10光年,其中隱藏著許多新生的恆星以及緻密的氣體雲,該宇宙塵埃在未來還將演化出嬰兒恆星。

..................................................

六、拉西拉天文台拍攝到「宇宙海鷗」圖像的氣體雲

..................................................

來自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科學家們使用拉西拉天文台的望遠鏡觀測到恆星形成區中一片大型氣體雲酷似海鷗的頭,科學家認為在集群中央或存在強輻射源,將周圍的氣體分子吹散。其特別的外形觸發了科學家們的想像力,並產生了別樣的名稱。

..................................................

七、從國際空間站上觀看布滿星星的夜空

..................................................

本圖顯示了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所拍攝的夜空照片,國際空間站大約距離地球表面240英里的軌道上,圖中還可以看到俄羅斯的宇宙飛船和國際空間站處於對接狀態,來自遠征31機組的宇航員通過10分鍾至15分鍾的曝光拍攝到地球夜空的美麗景象。

..................................................

八、高解析度相機拍攝到火星上的「藍色沙丘」

..................................................

美國宇航局超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HiRISE )儀在火星軌道上拍攝到高解析度的圖像,通過反復的觀測了解火星沙丘每年的移動情況,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火星沙丘向兩極地區移動,速度為每年一米。

..................................................

九、國際空間站和在軌道上放飛的小衛星

..................................................

來自國際空間站的第33遠征考察組成員拍攝了這幅圖像,其中顯示了在國際空間站實驗艙外通過機械臂釋放的兩顆小衛星。


十、酷似星際怪物腳印的構造


圖中的環形山酷似大型怪物留下的足跡,當然這只是水星上一個年輕的隕石坑,科學家對水星表面進行高解析度的掃描有助於了解這顆星球的地質演變過程。


十一、火星上出現類似大象的神秘圖案


科學家通過火星軌道探測器拍攝到一個酷似大象的地形,該圖案其實是由火星上年代較近的岩流所形成,其遍及的范圍較廣,曾有研究人員提出這一地形的形成說明火星上存在液態水。


十二、水星探測器拍攝到水星兩極地區的明亮物質分布


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探測器證實在水星兩極附近環形山出現的高反射率物質並不是水冰,水星的白天溫度很高,可使得多數物質出現蒸發,該現象也是太陽系中較為少見的。信使號探測器的成像系統只可以形成部分高度和區域的高清晰度圖像,並不能覆蓋整個水星。


十三、科學家最新觀測到宇宙的「綠色火焰」


該天體坐落在獵戶座後方偏東的天區中,如果你處於北半球的晚上,就很容易看到它。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廣域紅外空間望遠鏡拍攝到了這幅漂亮的景象,是一個巨大的氣體雲。天文學家正對該氣體雲中最亮的部分進行研究。


十四、火星探測器拍攝到火星上的「魔鬼塵暴」


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拍攝到一個酷似蛇形的火星,科學家通過地面陰影估計沙塵暴的羽流可達到800米或者半英里以上的高度。


十五、水星探測器拍攝到酷似「米老鼠」頭像的環形山


圖中顯示的是水星上一處奇怪的環形山,位於水星南半球,三個大型大型環形山排列酷似米老鼠的頭像,科學家認為這是水星上長期地質變遷的結果。信使號探測器拍攝這張照片時,太陽正處於水星的地平線上,因此環形山陰影區中留下的長長的暗紋。


十六、歐洲南方天文台拍攝到奇特的「雷神頭盔」


在歐洲南方天文台50周年之際,科學家們觀測到一個酷似「雷神頭盔」的超級宇宙泡沫,其距離地球大約15000光年,跨度超過了30光年。


十七、阿塔卡瑪 探索 者實驗望遠鏡拍攝的獵戶座大星雲


獵戶座大星雲M42是位於獵戶座的發射星雲,也是位於獵戶座的彌漫星雲。1656年由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發現,直徑約16光年,視星等4等,距地球1500光年,同位置也在中國星名「伐一」「伐二」「伐三」附近。獵戶座大星雲是太空中正在產生新恆星的一個巨大氣體塵埃雲。通過望遠鏡觀察,可以看出獵戶座大星雲的形狀猶如一隻展開雙翅的大鳥,它的亮度相當高,在全天僅次於卡利納星雲,在無光害的地區用肉眼就可觀察。獵戶座大星雲是全天最明亮氣體星雲。


十八、哈勃望遠鏡觀測到宇宙極深場


天文學家通過哈勃望遠鏡觀測圖像組合成一張有史以來最「深」的宇宙照片。

❹ 17億像素的銀河系全景圖來襲,宇宙到底有多美

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綜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根據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齡大約138.5億年。

下面是哈勃望遠鏡拍攝的錐狀星雲(Cone Nebula),是極度明亮的恆星形成區NGC 2264的一部分,位於麒麟座內,距離我們約為2500光年。真的是好遠哦!但是這也是2500年前的景色而已,誰知道2500年後的今天它是什麼樣。宇宙的美是充滿危險的美,充滿奇特的美,包括河外星系。

❺ 宇宙是什麼樣子的 給點圖片

宇宙是什麼樣子的,歷史已有的觀點:
1917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為我們研究大尺度、大質量的宇宙提供了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更先進的武器。應有後,科學家解決了恆星一生的演化問題。而宇宙是否是靜止的呢?對這一問題,連愛因斯坦也犯了了一個大錯誤。他認為宇宙是靜止的,然而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勒以不可辯駁的實驗,證明了宇宙不是靜止的,而是膨脹的。正像我們吹一隻大氣球一樣,恆星都在離我們遠去。離我們越遠的恆星,遠離我們的速度越快。可以推想:如果存在這樣的恆星,它離我們足夠遠以至於它離開我們的速度達到光速的時候,它發出的光就永遠也不可能達到地球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可以認為他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認為宇宙是有限的。
「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目前尚無定論。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霍金的觀點比較讓人容易接受:宇宙是有限無界的,只不過比地球多了幾維。比如,我們的地球就是有限而無界的。在地球上,無論是從南極到北極,還是從北極走到南極,你始終不可能找到地球的邊界,但你不能由此認為地球是無限的。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地球是有限的。地球如此,宇宙亦是如此。
怎樣理解宇宙比地球多了幾維呢?舉一個例子:一個小球沿地面滾動並掉進了一個小洞中,在我們看來,小球是存在的,它還在洞裡面,因為我們人類是「三維」的;而對於一個動物來說,它得出的結論就會是:小球已經不存在了!它消失了。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因為它生活在「二維」世界裡,對「三維」事件是無法清楚理解的。同樣的道理,我們人類生活在「三維」世界裡,對於比我們多幾維的宇宙,也是很難理解清楚的。這也正是對於「宇宙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無法解釋清楚的原因。
1.均勻的宇宙
長期以來,人們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把這個觀點顛倒了過來,他認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圍繞太陽轉動,恆星則是鑲嵌在天球的最外層上。布魯諾進一步認為,宇宙沒有中心,恆星都是遙遠的太陽。
無論是托勒密的地心說還是哥白尼的日心說,都認為宇宙是有限的。教會支持宇宙有限的論點。但是,布魯諾敢說宇宙是無限的,從而挑起了宇宙究竟是有限還是無限的長期論戰。這場論戰並沒有因為教會燒死布魯諾而停止下來。主張宇宙有限的人說:「宇宙怎麼可能是無限的呢?」這個問題同樣也不好回答。
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看到,確實像布魯諾所說的那樣,恆星是遙遠的太陽。人們還進一步認識到,銀河是由無數個太陽系組成的大星系,我們的太陽系處在銀河系的邊緣,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轉速大約每秒250公里,圍繞銀心轉一圈約需2.5億年。太陽系的直徑充其量1光年,而銀河系的直徑高達10萬光年。銀河系由100多億顆恆星組成,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地位,真像一粒沙子處在北京城中。後來又發現,我們的銀河系還與其它銀河系組成更大的星系團,星系團的直徑約為107光年(1000萬光年)。目前,望遠鏡觀測距離已達100億光年以上,在所見的范圍內,有無數個星系團存在,這些星系團不再組成更大的團,而是均勻各向同性地分布著。也就是說,在107光年的尺度以下,物質是成團分布的。衛星繞著行星轉動,行星、彗星繞著恆星轉動,形成了一個個太陽系。這些太陽系分別由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個太陽以及它們的行星組成。有兩個太陽的稱為雙星系,有三個以上太陽的稱為聚星系。成千上億個太陽系聚集在一起,形成銀河系,組成銀河系的恆星(太陽系)都圍繞著共同的重心—銀心轉動。無數銀河系組成的星團,團中的銀河系也同樣圍繞著它們共同的重心轉動。但是,星系團之間,不再有成團結構。各個星系團均勻地分布著,無規則的運動著。從我們地球上,往四面八方看,情況都差不多。粗略地說,星系團有點像容器中的氣體分子,均勻分布著,做著無規則運動。這就是說,在108光年(一億光年)的尺度以上,宇宙中的物質不再是成團的,而是均勻分布的。
由於光的傳播需要時間,我們看到的距離我們一億光年的星系,實際上是那個星系一億光年前的樣子。所以,我們用望遠鏡看到的,不僅是空間距離遙遠的星系,而且是它們的過去。從望遠鏡看來,不管多遠距離的星系團,都均勻各向同性的分布著。因而我們可以認為,宇觀尺度上(105光年以上)物質分布的均勻狀態,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早已如此。
於是,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一條規律,即所謂宇宙學原理。這條原理說,在宇觀尺度以上,三維空間在任何時刻都是均勻各向同性的。現在看來,宇宙學原理是對的。所有星系都差不多,都有相似的演化歷程。因此我們用望遠鏡不僅看空間,而且在看時間,在看我們的歷史。
2.有限而無邊的宇宙
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以後,考慮到萬有引力比電磁力弱得多,不可能在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研究中產生重要的影響,因而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天體物理上。他認為,宇宙才是廣義相對論大有用武之地的領域。
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1917年就提出了一個建立在廣義相對論基礎上的宇宙模型。這是一個人們完全意想不到的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宇宙的三維空間是有限無邊的,而且不隨時間變化。以往人們認為,有限就是有邊。愛因斯坦把有限和有邊區分了開來。
一個長方形的桌面,有確定的長和寬,也有確定的面積,因而大小是有限的,同時它有明顯的四條邊,因此是有邊的。如果有一個小甲蟲在它上面爬,無論向哪個方向爬,都會很快到達桌面的邊緣。所以桌面是有限有邊的二維空間。如果桌面向四面八方無限伸展,成為歐氏幾何中的平面,那麼,這個歐式平面是無限無邊的二維空間。
我們再看一個籃球的表面,如果籃球的半徑為r,那麼球面的面積是4∏r0,大小是有限的。但是,這個二維球面是無邊的。假如一個小甲蟲在它上面爬,永遠也不會走到盡頭。所以,籃球面是一個有限無邊的二維空間。
按照宇宙學原理,在宇觀尺度上,三維空間是均勻各向同性的。愛因斯坦認為,這樣的空間必定是常曲率空間,也就是說空間個點的彎曲程度應該相同,即應該有相同的曲率。由於有物質存在,四維時空應該是彎曲的。三維空間也應該是彎的而不應是平的。愛因斯坦覺得,這樣的宇宙應該是三維超球面。三維超球面不是通常的球體,而是二維球面的推廣。通常的球體是有限有邊的,體積是3∕4∏r3,它的邊就是二維球面。三維超球面是有限無邊的,生活在其中的三維生物(例如我們人類就是有長、寬、高的三維生物),無論朝哪個方向前進均碰不著邊。假如它一直朝北走,最終會從南邊回來。
宇宙學原理還認為,三維空間的均勻各向同性是在任何時刻都保持的。愛因斯坦覺得其中最簡單的情況就是靜態宇宙,也就是說,不隨時間變化的宇宙。這樣的宇宙只要在某一時刻均勻各向同性,就永遠保持均勻各向同性。
愛因斯坦試圖在三維空間均勻各向同性、且不隨時間變化的假定下,求解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場方程非常復雜,而且需要知道初始條件(宇宙最初的情況)和邊界條件(宇宙邊緣處的情況)才能求解。本來,解這樣的方程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但是愛因斯坦非常聰明,他設想宇宙是有限無邊的,沒有邊自然就不需要邊界條件。他又設想宇宙是靜態的,現在和過去都一樣,初始條件也就不需要了。再加上對稱性的限制(要求三維空間均勻各向同性),場方程就變得好解多了。但還是得不出結果。反復思考之後,愛因斯坦終於明白了求不出解的原因:廣義相對論可以看作是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廣,只包含「吸引效應」不包含「排斥效應」。而維持一個不隨時間變化的宇宙,有排斥效應和吸引效應相平衡才行。這就是說,從廣義相對論場方程不可能得出「靜態」宇宙。要想得出靜態宇宙,必須修改場方程。於是他在方程中增加了一個「排斥項」,叫做宇宙項。這樣,愛因斯坦終於計算出了一個靜態的,均勻各向同性的、有限無邊的宇宙模型。一時間大家非常興奮,科學終於告訴我們,宇宙是不隨時間變化的、是有限無邊的。看來,關於宇宙有限還是無限的爭論似乎可以畫上一個句號了。
3.宇宙的「宇宙模型」之說
幾年之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前蘇聯數學家弗里德曼,應用不加宇宙項的場方程,得到一個膨脹的、或脈動的宇宙模型。弗里德曼宇宙在三維空間上也是均勻、各向同性的,但是,它不是靜態的。這個宇宙模型隨時間變化,分三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是負的;第二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為零,也就是說,三維空間是平直的;第三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是正的。前兩種情況,宇宙不斷地膨脹;第三種情況,宇宙先膨脹,達到一個最大值後開始收縮,然後再膨脹,再收縮、、、、、、因此第三種宇宙是脈動的。弗里德曼宇宙最初發表在一個不太著名的雜志上。後來,西歐一些數學家物理學家得到類似的宇宙模型。愛因斯坦得知這類膨脹或脈動的宇宙模型後,十分興奮。他認為自己的模型不好,應該放棄,弗里德曼模型才是正確的宇宙模型。
同時,愛因斯坦宣稱,自己在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上加宇宙項是錯誤的,場方程不應該含有宇宙項,而應該是原來的老樣子。但是,宇宙項就像「天方夜譚」中從瓶子里放出的魔鬼再也收不回去了。後人沒有理睬愛因斯坦的意見,繼續探討宇宙項的意義。今天,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有兩種,一種不含宇宙項,另一種含宇宙項,都在專家們的應用和研究中。
早在1910年前後,天文學家就發現大多數星系的光譜有紅移現象,個別星系的光譜還有紫移現象。這些現象可以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遠離我們而去的光源發出的光,我們收到時會感到其頻率降低,波長變長,並出現光譜線紅移的現象,即光譜線向長波方向移動的現象。反之,向著我們迎面而來的光源,光譜線會向短波方向移動,出現紫移現象。這種現象與聲音的多普勒效應相似。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迎面而來的火車其鳴叫聲特別尖銳刺耳,遠離我們而去的火車其鳴叫聲則明顯遲鈍。這就是聲音的多普勒效應,迎面而來的生源發出的聲波,我們感到其頻率升高,遠離我們而去的生源發出的聲波,我們則感到其頻率降低。
如果認為星系的紅移、紫移現象是多普勒效應,那麼大多數星系都在遠離我們,只有個別星系向我們靠近。隨之進行的研究發現,那些個別向我們靠近的紫移星系,都在我們自己的本星系團中(我們銀河系所在的星系團稱本星系團)。本星系團中的星系,多數紅移,少數紫移;而其它星系團中的星系就全是紅移了。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總結了當時的一些觀測數據,提出了一條經驗規律,河外星系(即我們銀河系之外的其他銀河系)的紅移大小正比於它們離開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由於多普勒效應的紅移量與光源的速度成正比,所有,上述定律又表述為:河外星系的推行速度與它們離我們的距離成正比:
V=HD
式中的V是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D是它們到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距離。這個定律成為哈勃定律,比例常數H稱為哈勃常數。按照哈勃定律,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且,離我們越遠的河外星系,逃離越快。
哈勃定律反映的規律與宇宙膨脹理論正好相符。個別星系的紫移可以這樣解釋,本星系團內部個星系要圍繞它們的共同重心移動,因此總會有少數星系在一定時間內向我們的銀河系靠近。這種紫移現象與整體的宇宙膨脹無關。
哈勃定律大大支持了弗里德曼的宇宙模型。不過,如果查看一下當年哈勃得出定律時所用的數據圖,人民會感到驚訝。在距離與紅移量的關系圖中,哈勃標出的點並不集中在一條直線附近,而是比較分散的。哈勃怎麼敢斷定這些點應該描繪成一條直線呢?一個可能的答案是,哈勃抓住了規律的本質,拋開了細節。另一個可能是,哈勃已經知道當時的宇宙膨脹理論,所以大膽認為自己的觀測與該理論一致。以後的觀測數據越來越精,數據圖中的點也越來越集中在直線附近,哈勃定律終於被大量實驗觀測所確認。
4.宇宙到底有限還是無限
現在,我們又回到前面的話題,宇宙到底有限還是無限?有邊還是無邊?對此,我們從廣義相對論、大爆炸宇宙模型和天文觀測的角度來探討這一問題。
滿足宇宙學原理(三維空間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肯定是無邊的。但是否有限,卻要分三種情況來討論。
如果三維空間的曲率是正的,那麼宇宙將是有限無邊的。不過,它不同於愛因斯坦的有限無邊的靜態宇宙,這個宇宙是動態的,將隨時間變化,不斷的脈動,不可能靜止。這個宇宙從空間體積無限小的奇點開始爆炸、膨脹。此奇點的物質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空間曲率也無限大。在膨脹過程中宇宙的溫度逐漸降低,物質密度、空間曲率和時空曲率逐漸減小。體積膨脹到一個最大值後,將轉為收縮。在收縮過程中,溫度重新升高】物質密度、空間曲率和時空曲率逐漸增大,最後達到新奇點許多人認為,這個宇宙在達到新奇點之後將重新開始膨脹。顯然,這個宇宙的體積是有限的,這是一個脈動的、有限無邊的宇宙。
如果三維空間的曲率為零,也就是說,三維空間是平直的(宇宙中有物質存在,四維時空是彎曲的),那麼這個宇宙一開始就具有無限大的三維體積,這個初始的無限大三維體積是奇異的(即「無窮大」的奇點)。這個「無窮大」奇點,我開始,爆炸不是發生在初始三維空間中的某一點,而是發生在初始三維空間的每一點,即大爆炸發生在整個「無窮大」奇點上。這個「無窮大」奇點,溫度無限高,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也無限大(三維空間曲率為零)。爆炸發生後,整個「奇點」開始膨脹,成為正常的非奇異時空,溫度、密度和時空曲率都逐漸降低。這個過程將永遠地進行下去。這是一種不大容易理解的圖像:一個無窮大的體積在不斷地膨脹。顯然,這種宇宙是無限的,它是一個無限無邊的宇宙。
三維空間曲率為負的情況與三維空間曲率為零的情況比較相似。宇宙一開始就有無窮大的三維體積,這個初始體積也是奇異的,即三維「無窮大」奇點。它的溫度、密度無限高,三維、四維曲率都無限大。大爆炸發生在整個「奇點」上,爆炸後,無限大的三維體積將永遠膨脹下去,溫度、密度和曲率都將逐漸降下來。這也是一個無限的宇宙,確切地說是無限無邊的宇宙。
那麼,我們的宇宙到底屬於上述三種情況的哪一種呢?我們宇宙的空間曲率為正,為負還是為零呢?這個問題要由觀測來決定。
廣義相對論的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物質存在一個臨界密度pc,大約是每個立方米三個核子(質子或中子)。如果我們宇宙中物質的密度P大於PC,則三維空間曲率為正,宇宙是有限無邊的;如果P小於PC,則三維空間曲率為負,宇宙也是有限無邊的。因此,觀測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可以判定我們的宇宙究竟屬於哪一種,究竟有限還是無限。
此外,還有另一個判據,那就是減速因子。河外星系的紅移,反映的膨脹是減速膨脹,也就是說,河外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在不斷減小。從減速的快慢,也可以判定宇宙的類型。如果減速因子q大於1/2,三維空間曲率將是正的,宇宙膨脹到一定程度將收縮;如果q等於1/2,三維空間曲率為零,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如果q小於1/2,三維空間曲率將是負的,宇宙也將永遠膨脹下去。
下表列出了有關的情況:
我們有了兩個判據,可以決定我們的宇宙究竟屬於哪一種了。觀測結果表明,p<pc,我們宇宙的空間曲率為負,是無限無邊的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不幸的是,減速因子觀測給出了相反的結果,q>1/2,這表明我們宇宙的空間曲率為正,宇宙是有限無邊的,脈動的,膨脹到一定程度會收縮回來。哪一種正確呢?有些人傾向於認為減速因子的觀測更可靠,推測宇宙中可能有某些暗物質被忽略了,如果找到這些暗物質,就會發現p實際上是大於pc的。另一些人則持有相反的看法。還有一些人認為,兩種觀測方法雖然結論相反,但得到的空間曲率都與零相差不大,可能宇宙的空間曲率就是為零。然而,要統一大家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觀測和理論推敲。今天,我們仍然肯定不了宇宙究竟有限還是無限,只能肯定宇宙無邊,而且現在正在膨脹!此外,還知道膨脹大約開始於100億~200億年以前,這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大約起源於100億~200億年以前。
5.宇宙巨壁和宇宙巨洞
20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大尺度宇宙的宇宙物質分布是均勻的,星系團均勻的地散布宇宙空間。然而,近年來天文學研究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共識。人們發現,宇宙在大尺度上也是有結構的。
20世紀50年代,沃庫勒首先提出包括我們銀河系所屬的本星系群在內本超星系團。已先後發現十幾個超星系團。星系團像一些珠子,被一些孤立的星系串在一起,形成超星系團。最大的超星系團超過了10億光年。1978年,在發現A1367超星系團的發現了一個巨洞,其中幾乎沒有星系。不久,有著牧夫座發現一個直徑達2.5億光年的巨洞,巨洞里有一些暗的矮星系。巨洞和超星系團的存在表明,宇宙的結構好像肥皂泡沫那樣由許多巨洞組成。星系、星系團和超星系團位於「泡沫巨洞」的「壁」上,把巨洞隔離開來。1986年,美國天文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星系似乎擁擠在一條雜亂相連的不規則的環形周界上,像是附著在巨大的泡沫壁上,周界的跨度約50兆秒差距。後來他們的研究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他們指出:宇宙存在著尺度約達50兆秒差距的低密度的宇宙巨洞,及高密度的星系巨壁,在他們所研究的天區存在一個星系巨壁,巨壁長為170兆秒差距,高為60兆秒差距,寬度僅為5兆秒差距。
星系巨壁(也稱宇宙長城或宇宙巨壁)和宇宙巨洞是怎麼產生的呢?人們認為應從宇宙早期去找原因,在宇宙誕生後不長時期內,雖然宇宙是均勻的,但各種尺度的密度起伏仍然是存在的,有的起伏被抑制住了,有的起伏得到發現,被引力放大成現在所觀測到的大尺度結構。
6.暗物質之謎
不少天文學家認為宇宙中有90%以上的物質是以暗物質的形式隱藏著的。有些什麼事實和現象表示宇宙中存在暗物質呢?
早在20世紀30年代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就注意到,為了說明恆星來回穿越銀道面的運動,銀河系圓盤中必須有占銀河系總質量的一半的暗物質存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天文學家的研究證明星系的質量主要並不集中在星系核心,而是均勻的分布在整個星系中。這就暗示人們,在星系暈中一定存在著大量看不見的暗物質。這些暗物質是些什麼呢?
科學家認為,暗物質中有少量是所謂的重子物質,如極暗的褐矮星,質量為木星30倍~80倍的大行星,恆星殘骸,小黑洞,星系際物質等。它們與可見物質一樣,雖也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等組成的物質,但很難用一般光學望遠鏡觀測到它們。相對而言,絕大部分暗物質是非重子物質,它們都是些具有特意性能的,質量很小的基本粒子,如中微子、軸子及探討中的引力微子、希格斯微子、光微子等。
怎樣才能探測到這些暗物質呢?科學家做了許多努力。對於重子暗物質,他們重點探測存在於星系暈中的暗天體,它們被叫做大質量緻密度暈天體。1993年,由美澳等國天文學家組成的三個天文研究小組開始了尋找緻密暈天體的研究工作。到1996年,他們報告說,已找到7個這樣的天體。它們的質量由1/10太陽質量到1個太陽質量不等。有些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可能是白矮星、紅矮星、褐矮星、木星大小的天體、中子星以及小黑洞,也有人認為銀河系中50%的暗物質可能是核燃料耗盡的死星。
關於非重子物質,現在尚未觀測到這些幽靈般的粒子存在的證據。
近年來對中微子質量的測量取得了一些新結果。1994年美國物理學家懷特領導的物理學小組測量出中微子質量在0.5~5電子伏(1電子伏等於1.7827×10(~36)千克)之間。在每一立方米的空間中約有360億個中微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宇宙中全部中微子的總質量要比所有已知的星系的總和還要大。
到目前為止,宇宙中暗物質的問題仍是個未解之謎。

❻ 求1366*768 高清 有關宇宙星空背景圖片 好的會追加

照我說的去做,在這里只能發一張圖片。打開網路點擊圖片,輸入宇宙星空,下面有壁紙選項然後搜索。圖片很多的,很精彩,解析度不是問題,點擊下面的原圖可以看到。自己選把!

❼ 10張圖帶你看人類家園——在太空遙望,遇見遠方藍色星球的模樣

美國宇航局的月球軌道器1號在1966年從緊鄰月亮的角度拍下了地球的第一張照片。42年後,NASA公開了這張解析度更高的版本,它是由原始資料庫中找到的相似圖片重製而成的。圖源:美國宇航局/ 月球軌道器圖像恢復項目(LOIRP)

本文最初由美國宇航局 科學 在線發表;作者是菲爾·戴維斯(Phil Davis)

「我突然意識到那個美麗的藍色小豌豆就是地球。我舉起我的拇指,閉上一隻眼睛,此時我的拇指就覆蓋住了一顆行星——地球。但我並不感覺自己是個巨人,而是感到非常,非常 渺小 。」

——阿波羅11號,尼爾·阿姆斯特朗。

圖源: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圖源: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

1.旅行者一號:在720萬英里和40億英里處

旅行者一號在遠方捕捉到了這兩張著名而獨特的地球照片。第一張是在 1977 年,旅行者一號距地球 730萬英里(1170萬公里) 時拍攝的。這是 歷史 性地第一次在一幅畫面中 同時展示 了完整的地球和月球。

第二張是在 1990 年,距離地球 40億英里(64億公里) 時拍攝的,是太陽系全家福中的一部分。它展現了地球只是 一縷陽光中微小的藍點 。這就是那張因卡爾·薩根名垂千古的" 暗淡藍點 "(Pale Blue Dot)。薩根去世後,他的妻子安·德魯伊安這樣評價道這張照片:

「我們心甘情願地承認地球確實是浩瀚宇宙中十分渺小的一員。這份謙遜是科學賜予我們的,促使我們丟棄那像孩童般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旅行者號展示的那張地球照片深深觸動我們的心靈,因為你無法看著那張照片,卻不去思考我們的世界到底有多麼,多麼脆弱;思考共享這一切的人們到底有多少共同之處;思考在這微小星球之上的每一個人之間的聯系。」

開普勒(Kepler)視角下的地球,拍攝於2017年12月10日。圖源: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

2.開普勒:昏暗星海中的光明

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在飛行了 9400萬英里(1.51億公里) 後,拍攝了一張地球圖像。圖像中的反射光非常明亮,以至於在儀器的感測器上出現了一道像劍一樣的飽和光帶,遮蓋了鄰近的月球。

右圖,卡西尼號於2013年捕捉到的圖像。左圖,卡西尼號於2017年捕捉的 土星環 之間的圖像。 圖源:美國宇航局

3.卡西尼號:你好呀,再見啦

在這張美麗的快照上,土星環下有一個圓點,那就是地球。這張照片拍攝於 2013 年,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將相機對准了我們的家鄉,當時成千上萬的人們正從地球揮手致意。後來,在 2017 年卡西尼號光榮退役前,圍繞土星運行最後一圈時,在土星環之間捕捉到了這張 與地球的最後告別

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於2015年10月12日在月球軌道有利位置捕捉到了一張視角獨特的地球照片。圖源:美國宇航局/戈達德航天中心/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4、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簡直令人驚嘆」

「這是張美的令人驚嘆的照片!讓人想起了阿波羅17號航天員哈里森·施密特(Harrison Schmitt)著名的「 藍色彈珠 」(Blue Marble),那張照片也突顯了非洲地區。」

——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任務的項目代理科學家諾亞·佩特羅(Noah Petro)說。

作為工程測試環節的一部分,美國宇航局的奧西里斯號小行星探測器捕捉到了這張地球和月球的圖片。圖源:美國宇航局

5.OSIRIS-REx:再見了——從現在起——時速1.9萬英里

作為工程測試環節的一部分, 2018年1月 ,距離地球 3950萬英里(6360萬公里) 的地方,美國宇航局的 奧西里斯號 小行星探測器捕捉到了這張地球和月球的圖片。攝像機拍攝這張照片之際,探測器正以每小時 1.9萬英里(每秒8.5公里) 速度遠離我們的星球。地球是圖片中心部分最大最亮的。而較小較暗的月球出現在右側。四周的空間里還能看到幾個 星座 。

由美國宇航局 好奇號 漫遊車拍攝的火星黃昏的天空和地平線,可以看到地球是火星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

圖源: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MSSS/德克薩斯A&M大學

6、好奇號:從火星上看

一個視力正常的人類觀察者,站在火星上,可以輕松看到地球和月球這兩顆清晰明亮的「夜晚的星星」。

在一百萬英里外觀賞地球和月亮。圖源:美國宇航局/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7. 深空氣候天文台:月球實力搶鏡頭

2015年 ,深空氣候天文台(DSCOVR)衛星拍攝的這張圖片捕獲了月亮經過地球亮面的獨特視圖。它提供了在地球上無法直接觀測的 月球背面 的圖像。這樣的視角令人感動非常,而且只有通過我們的衛星,這樣的景色才能被分享出來。」

——美國宇航局地球科學分部部長邁克爾·弗里里奇(Michael Freilich)

伽利略號宇宙飛船離開地球時拍攝的景象。圖源:美國宇航局

8.伽利略號:離開的第八天

距伽利略號和地球最後一次相遇已經八天了——第二次藉助地球引力以駛向 木星 ——當伽利略號回望地球的時候,捕捉到了我們的地球和月球的非凡景象。這張圖片是在距離地球約 390萬英里(620萬公里) 地方拍攝的。

羅塞塔號視野下的地球。圖源:歐空局

9.羅塞塔號:生命片段

2009 年,飛往 楚留莫夫-格拉希門克彗星 的歐空局羅塞塔號航天器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飛越我們的星球。在此期間,它在距離地球約 39.3萬英里(63.3萬公里) 的地方拍攝到了這幅圖像。

信使號飛離地球的景象。圖源: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

10.信使號:再見,地球

准備飛往 水星 的信使號在 2005年8月2號 飛越地球以進行引力助推的過程中,捕獲了幾張令人驚訝的地球圖像。

結語:10張從太空拍到的地球照片。


作者 :EarthSky Voices

FY :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❽ 你有哪張珍藏的關於宇宙的圖片,分享一下

感覺這張關於宇宙的圖片可以使我們感受到宇宙的廣闊和浩瀚,就像小時候一樣想像中的宇宙一樣,見證了一個青年不斷探索宇宙的心路歷程。

❾ 誰有這張宇宙背景圖的原圖

高清壁紙,像素1080×1920

提取碼: exw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