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壁紙 » 甘肅最美星空圖片手機拍攝
擴展閱讀
20歲男人一般多長圖片 2025-02-04 02:26:35
情侶戒指圖片在哪裡 2025-02-04 02:19:43

甘肅最美星空圖片手機拍攝

發布時間: 2023-08-24 03:05:10

❶ 星空、星軌,天文攝影全攻略(上)

引言

天體物理學有個浪漫的說法:星空是你身上每個原子的故鄉。來自美國的攝影師MichaelShainblum,對宇宙有一種別樣的情懷,及其擅長自然星空攝影,他鏡頭下的夜空、銀河絢爛璀璨,美妙不可方物。

Shainblum說,「有時,星空擁有最大的驚喜,給你一大看點,超出你的想像。」

對於北半球,每年的9月-10月,又到了一年的星空季,喜歡攝影的你是不是蠢蠢欲動卻被不知從何下手而困擾呢?星空攝影看似比較高大上,但其實掌握一定的天文知識和拍攝技巧後,相信每一個人都能拍攝出最美的星空。在分享前,先來欣賞幾張星空美圖吧。

在互聯網上有著非常多的關於星空拍攝的文章,我試圖將這些碎片化的知識點結合自己的經驗,整理成本次系列分享, 全面地講解前期拍攝技術和後期思路,並用實例詳細介紹後期處理的每一步驟。

俗稱的星空攝影一般可以粗略的分為兩大類:深空攝影(天體攝影)以及星野攝影。深空攝影一般情況下指以拍攝深空天體為主要目的的攝影門類,屬於一種專業性較強的拍攝方法,包括月亮,太陽,星雲和星團等;又可分為純深空天體和廣域深空兩大類,需要使用昂貴的特殊專業設備,諸如導星設備、赤道儀、冷凍CCD、天文望遠鏡等等。而星野攝影則主要是以拍攝帶有自然景觀或者人為前景,而背景則以常見星空亦或者星軌作為遠景的拍攝方式。

天文知識

什麼別人的照片漫天繁星閃爍,而你興致勃勃去拍銀河,照片中卻是星光疏落,失望而歸,根本的原因就是銀河沒有出現在你拍攝的夜空中。星空攝影是較為特殊的題材,不僅需要精湛的前期和後期技術,了解相關的天文知識是拍攝成功的關鍵。

南北半球銀河特點及差異

銀河(the Milky Way),是指橫跨星空的一條乳白色亮帶。銀河在天鷹座與天赤道相交,在北半天球。銀河在天球上勾畫出一條寬窄不一的帶,稱為銀道帶,它的最寬處達30°,最窄處只有4°~5°,平均約20°,這只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

銀河在中國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漢朝的文獻中就收錄有著名的中國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中國古代又稱天漢、天河、河漢、銀漢、星河、星漢、雲漢。

其實一年四季的夜晚都可以看到銀河,但由於銀心是最明亮壯觀的部分,拍攝銀河在攝影的概念中通常是指拍攝銀心部分。

有過星空拍攝經驗的朋友都知道,銀心在夜空中出現的方向和時間在每個月和每個季節是不同的,拍攝前的周密計劃是拍攝成功的保證。在北半球,夏夜星空中從東北向南橫跨天空的銀河,宛如奔騰的急流,一瀉千里。而冬季只能看到暗淡的懸臂部分,南半球反之。為什麼會有這種時間和方位的差異呢?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地球、太陽系和銀河系之間的關系。

總體來說,北半球大部分地區三月至十月可以拍到銀心,南半球大部分地區二月至十月可以拍到銀心,其它月份只能拍到銀河的懸臂部分。

由於地理位置和地軸偏角的關系,南北半球看到的銀河形狀和方位都是不同的。星空攝影要符合自然規律,照片中的景象應該是在自然界的某一時刻會出現的,這里要說的是,切忌不可後期ps成不符合自然規律的畫面,鬧出笑話。

拍攝銀河,南半球的自然條件比北半球略好,不同之處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在赤道是可以看到所有的星座,越往北看到的南天星空越少,越往南看到的北天星空越少,所以南半球的大小麥哲倫星雲在北半球是看不到的。

(2)4月-7月是拍攝銀河最合適的季節,此時北半球是春夏季而南半球是秋冬季。

(3)南半球在東南方向和西南方向拍攝到的銀河形狀呈反向,而北半球只能拍攝到同一形態銀河。

(4)北半球的銀心位置通常能與地景很好地結合,但是在南半球隨著銀心升高到一定位置,就不能與地景結合,不利於構圖。特別是從八月至10月天黑之後,東南方向銀心已經離開地平線很遠,除非地景有高山否則很難與前景結合,但是可以向西南方向拍攝銀河,銀心形態呈反向。

如何利用月光為照片增色

星空攝影是在夜晚,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月亮。由於月光的亮度很強,當一輪明月高懸夜空的時候,很多星星被月亮的光芒覆蓋,可見的星星寥寥無幾,月朗星稀就是指這樣的景象。如果在這樣的情況拍攝星空,月光會直接影響銀河的亮度,拍出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如何確定最佳拍攝日期,了解月相是星空攝影的必修課。

月相按照形狀來分,總共有八種。周期是一個月,按序來分別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滿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

拍攝銀河時如何避開太強的月光,一是可以選擇在月升之前或月落之後拍攝;二是在峨眉月的時期,這也是我比較喜歡的拍攝條件,月光不是很強,對銀河的影響不大,同時又可照亮地景,起到補光的作用。

拍攝條件

天氣

星空攝影還需要良好的氣象條件,其中雲量和大氣透明度尤其值得關注。適量的薄雲能烘托氣氛,更是為延時攝影畫面增色的重要元素,但滿天的厚雲則是星空攝影的噩夢。因此,在制定拍攝計劃前,一般需要對目標地區的局部氣象條件進行了解預測。

普通民用天氣預報往往只覆蓋城區,信息內容對星空拍攝也不夠有針對性,我們推薦使用「晴天鍾」網站以及其相關移動應用「星空指南」,可以根據地理位置,查詢到局部地區的雲量、透明度、視寧度、溫濕度等預測信息,較之民用的大范圍天氣預報更加值得參考。此外,從經驗看,大風往往能帶來晴朗通透的天氣,而雨後的大氣透明度一般也較高,都是拍攝的良好時機。

地點

地理位置直接影響光環境,對星空攝影有著重要意義,一般來說,我們要選擇光污染較少而海拔較高的拍攝位置。

夜空中的光污染主要由人類活動產生的光線被低空大氣中的塵埃或水汽散射而造成。避開光污染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盡可能遠離光源,這意味著星空攝影師往往要尋找市郊甚至野外的拍攝地點。

北京為例,距離市中心五十公里左右,銀河才能在天空中顯現,距離市中心一百公里以上,我們才能真正領略到銀河的壯闊。

人類活動的增加讓純凈的夜空越來越稀有,徹底避開光污染是很困難的,我們可以選擇背向或偏離城市的視角來規避光污染,比如拍攝正南方天空的夏日銀河,就不要選擇城市北方的位置,否則銀河接近地面的部分會被城市散發出來的光亮所掩蓋。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光污染渲染氛圍,使其成為影像的組成元素。 

高海拔是星空攝影另一個有利因素,這並非是為了拉近與星空的距離,而是為了更好的避開大氣的干擾;對城市附近的星空拍攝來說,數百米到一千米的海拔提升就能有效的改善光環境。

tipe:下面幾個網站可查詢全球光污染情況:

www.lightpollutionmap.info

http://darksitefinder.com/maps/world.html

https://blue-marble.de/nightlights

時間

首先要確定大的時間范圍,即銀河拍攝季節,其次要查詢當前銀心升起或落下時間,然後結合月相判斷適合拍攝的最佳日期和時間。

手機中的APP星空預測軟體PlanIt! For Photographers, Photopills, Distant Suns, Stellarium 等都有非常精確的銀河及月亮的信息,在拍攝前就可以做出周密的計劃。

拍攝器材

星空攝影對暗弱光線的追逐和較為復雜的拍攝環境,都要求在器材上做好充分的准備。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廠商有針對性的設計,越來越多的器材可以用於星空拍攝,並帶來了更加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段。了解和合理利用各種器材,可以使我們的拍攝事半功倍。

經過多年的發展打磨,數碼單反/無反相機擁有了完善的功能、優異的綜合性能和成熟的生態系統,鏡頭選擇面十分廣泛,始終是星空攝影的主力裝備。

相機

高感全畫幅相機,相對APS畫幅相機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高感畫質,因星空攝影要用到ISO3200-6400,甚至ISO12800,高感表現力對畫質非常重要。

鏡頭

在星空攝影方面,大光圈鏡頭具有顯著的優勢,不但可以使用較低的ISO以降低噪點,還可以提高實時取景的亮度和對焦、構圖的方便性。

1尼康14-24mm F2.8、蔡司15mm F2.8是很好的星空攝影鏡頭。最近市場上新出現幾個大光圈定焦廣角鏡頭,諸如Sigma 14mm F1.8, 老蛙12mm F2.8等等,都是星空攝影的利器。

視角更大的魚眼鏡頭在星空攝影中也不乏應用,這類鏡頭本身就是為拍攝天空而設計,圓周畫幅的魚眼鏡頭適合記錄全天畫面,對角線畫幅魚眼可以用來收入更廣闊的景色。魚眼鏡頭獨特的畫幅和畸變能創造出新奇有趣的畫面,同時也要求攝影師對影像具有較強的控制能力。星空攝影並非千篇一律使用廣角鏡頭,中長焦鏡頭的合理使用往往能帶來別具一格的效果。中焦鏡頭光圈大,畫質優異,能實現充足的曝光量,使銀河中心部分絢麗的色彩和豐富的層次展露無遺。

當然這些鏡頭也有價格昂貴,畸變控制不好,太重等等弊端,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能力綜合考慮。除了主力鏡頭,我也使用三洋14mm/F2.8拍攝銀河,這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一個大光圈廣角鏡頭。

定時快門線

拍攝銀河星空准備一個定時快門線也很有必要。因為在黑暗的環境中用手去按快門很容易造成相機位移或抖動,定時快門線設定好間隔時間和拍攝張數後相機就會自動拍攝。目前佳能的5DS和5DSR以及尼康的所有全畫幅相機和部分半幅相機本身都有間隔拍攝功能,如果你使用的相機有間隔拍攝功能,那忘記攜帶快門線也不會影響你的星空銀河和星軌拍攝。有些朋友喜歡使用遙控快門,這個在自拍的時候確實有用,但我建議你還是帶一個有線定時快門線更靠譜。

高速儲存卡

拍攝星空和銀河本身並不需要拍攝很多張。但你如果想拍攝圓形的星軌或者星空銀河的延時,則需要拍攝很多張,最後通過後期軟體來合成星軌或製作成延時攝影作品。因為現在的相機像素越來越高,所以多備幾張高速儲存卡很有必要。拍攝的時候最好全部都用raw格式,這樣便於後期調整。

tipe:星空攝影500法則

在拍攝星空時,為了保證星空不出現拖尾,我們可以藉助星空攝影500法則來計算出合適的快門時間。簡單的說就是用500除以焦距(全畫幅的焦距),即可得到理想的快門時間,比如:

11mm:500/11=45秒

16mm:500/16=31秒

24mm:500/24=21秒

三腳架

拍攝星軌時,應特別注意三腳架的固定,不可在拍攝過程中碰到三腳架,否則會導致後期星軌無法成功拼接。架設完相機與三腳架後,一定要認真檢查一下腳管各節是否已固定好,三個落腳點要在平地上,不要在一些坑窪邊緣,以免拍攝時出現滑動,造成腳架位移。

頭燈&手電筒

為了避免光污染,星空攝影的拍攝地都在遠離城市的偏遠地區,在黑暗的環境中照明設備非常重要,任何時候安全第一是首要原則。這是常常被掉以輕心的附件。頭燈和手電筒的另一作用就是給前景補光,並有助於對焦。快門線、GPS、禦寒衣物、驅蚊液等也是必備附件。

銀河拍攝技巧

星空攝影我們應該拍什麼?很多人認為拍到銀河或星軌就成功了,忽略地景是普遍問題。在本章的開端就已介紹過,星野攝影不是天文攝影,屬於風光攝影之中的一類,因此和風光攝影中其它題材的概念是一致的。前景(地景)的選取直接關系照片的成敗,銀河就像太陽和雲彩一樣,只是照片中的大環境,構圖時要和地景配合。最常見的誤區就是一味追求星空的細節,而忽略了照片的整體構圖。

從拍攝技術上來講,星空攝影的前期和後期相比於其它題材較為復雜。因為光污染會影響星空的亮度,我們會選擇黑暗的地區拍攝,在弱光環境下如何拍攝出曝光正常的照片成為最大的挑戰。雖然長時間曝光可以解決拍攝地景的問題,但是由於地球的自傳導致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相對地球旋轉。如果曝光時間過長,會出現星星「拉線」而產生星軌的問題。那麼如何保證星星不拖尾又能曝光正常呢?下面就星空和地景兩方面分別說明。

星空拍攝參數

首先要用手動拍攝模式M檔預設好參數,重點要控制曝光時間以確保星星不會變成星軌,可以應用500法則,即曝光時間(秒)小於或等於500除以鏡頭焦距(mm)。比如拍攝的鏡頭焦距16mm, 500除以16 約為30秒,那麼拍攝時間不要超過30秒。如果想更好地控制邊角的星星拉線,建議應用400法則400/16=25秒。注意以上適用於全畫幅相機,如果是APS畫幅相機曝光時間要再除以系數(Crop Factor)。

如此黑暗的環境用這么短的曝光時間導致很多人拍出的照片一片漆黑,這就涉及到另外兩個參數的組合了,大光圈和高ISO是拍攝出亮麗銀河的保證。ISO建議3200-6400,這么高的感光度不是會使畫面布滿噪點嗎?這個問題會在後面的降噪部分列舉幾種方案,現在各種降噪大法已經完全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光圈最好是F2.8以上,F4是底限,光圈越大拍攝出銀河的細節越多。

四種利用光源拍攝地景方法

在沒有任何輔助照明的情況下,用上面的參數組合拍攝地景會曝光嚴重不足,漆黑一片沒有細節,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1)最好的辦法是在峨眉月前後的夜晚拍攝,利用月亮給地景補光,大自然的光源最為均勻自然。理論上月面不超過1/3都是較為理想的情況,但是月光也會影響到銀河的細節,月光越強銀河細節越弱。

(2)實際情況常受客觀條件限制,並不是每次都可以選擇有峨眉月的夜晚,有時要在月升之前或月落之後拍攝,這時我們可以利用照明設備如頭燈或手電筒等對前景進行人工補光。這種補光技術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做到自然均勻,不可太過生硬。

(3)另一方式是利用不同時段(通常在藍調時段Blue Hour和夜晚)分別拍攝星空和地景後期合成,可以日落後先拍地景,銀心升起之後再拍星空,或先拍星空,黎明時分拍攝前景。這種方法的好處是低ISO拍攝地景,畫質大幅提升,但前提是確保相機的位置要在拍攝時段內不移動。如果是在海邊拍攝,要提前查詢拍攝時段的潮汐漲落情況。

(4)除了補光,還可以根據情況對地景進行幾分鍾以上的長曝光,後期在Photoshop中利用蒙版分別取天空和地景兩張合成。但是高ISO和長曝光會產生大量噪點,建議打開相機中的長曝光降噪或多張堆棧並拍攝黑場降噪提高畫質。這種拍攝方法無論前期拍攝和後期處理都比較耗時。

手動對焦技巧

在黑暗的環境中相機不能完成自動對焦,星空攝影要轉換成手動對焦模式,打開實時取景把圖像放大,調節對焦環,直到星星清楚。當對前景對焦時,如果顯示屏看不清楚細節,可以用頭燈照亮前景幫助對焦。

這里介紹一個偷懶的小技巧,前提是前景離相機不可太近,至少3米以外,用16mm的超廣角鏡頭拍攝,根據超焦距原理,只要對焦在5米以外,畫面中的景物都是清晰的。為了保險起見,我一般對焦在7-8米左右的位置。

景深合成

大光圈拍攝的弱光環境下,如果前景很近,單張拍攝很難滿足景深的需求,可以用景深合成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分別手動對焦星空和前景拍攝兩張照片,一張星空清晰前景模糊,另一張前景清晰星空模糊。後期各取兩張圖片中清晰的部分在Photoshop中加蒙版合成。

本篇小總結

1. 銀河季大致為每年3月-10月,其中4月-7月為最適宜拍攝月份

2. 挑選無雲或少雲天氣,遠離光污染地區拍攝,並盡量避開月光干擾

3. 器材:高感全畫幅相機+大光圈廣角鏡頭+三腳架

4. 參數:ISO3200-6400,F2.8 - F4, 25-30秒

5. 構圖時注意星空和地景的結合,選取適當方法給地景補光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部分文章源自網路,每篇文章後會註明來源或原作者。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本公眾號歡迎各位攝友投稿、薦稿。

❷ 拍攝星空銀河技巧

逃離城市高節奏的生活,來到荒野,舒展身體,仰望星空,頭頂那片深遂的蒼穹,浪漫又唯美,心境因此得以寧靜。在我們每次旅行中,看著浩瀚靜謐的夜空,渴望記錄下璀璨美麗的瞬間,卻不知從何下手。我給大家整理了有關拍攝星空銀河技巧,分享給你們!

必備器材:

- 高感畫質較好的相機

- 通常,等效焦距≤24mm,最大光圈≥F4的鏡頭

- 三腳架

可選器材及主要作用

- L型快裝板(用於豎拍時保持穩定)

- 全景雲台(便於接片)

- 快門線(實現比30秒更長的曝光時間)

- 手電筒(輔助對焦、照亮前景)

器材的選擇

星空拍攝的最主要需求是高感光和超廣角,因此筆者推薦大家優先選擇全畫幅相機。在星空拍攝中,佳能6D、尼康Df、索尼A7S等“低像素”產品比較常見,但這並不意味著2400萬像素或是3600萬像素的相機不能用於星空拍攝——事實上,低像素相機會有“吃星”的問題,因此尼康選擇3600萬像素的D810改裝成D810A天文攝影專用機,而不是改裝其他型號。

一般來說,(等效)焦距≤24mm、最大光圈≥F4的鏡頭都可以用於星空拍攝。由於星空拍攝對於快門速度是有固定要求的,所以大光圈鏡頭可以緩解機身高感畫質方面的壓力。如果鏡頭最大光圈比F4更小,對於機身方面的要求就比較苛刻了。

如果拍攝時需要使用轉接鏡頭,比如索尼A7系列轉接三陽14mm F2.8,最好用3M黑膠布將轉接環和鏡頭、機身之間的連接縫纏一下,避免漏光干擾畫面。

沒有什麼拍攝題材比星空拍攝更需要三腳架了。在豎拍、垂直構圖時,筆者推薦大家使用L型快裝板連接相機和雲台,保持拍攝系統的重心穩定;需要全景接片時,建議使用帶全景設計的雲台。

焦距:18mm | 快門:30秒 | 光圈:F3.5 | 感光度:ISO-5000 | 白平衡:5100K

曝光的設定

星空拍攝與星軌拍攝的最大區別在於曝光時間。曝光時間長,點點星光就會因為地球自轉的關系而變成條條星軌。這里有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星空拍攝的最長曝光時間=600÷等效焦距(註:也有用500÷等效焦距的)。例如,在全畫幅相機上使用20mm焦距進行拍攝,最長曝光時間是600÷20=30秒。如果曝光時間比30秒更長,需要使用B門、快門線或遙控器配合B門進行拍攝。

決定好曝光時間(快門速度)後,光圈通常就用鏡頭的最大光圈,然後用感光度來調節畫面亮度。顯而易見,這時候肯定是用手動曝光模式也就是M擋進行拍攝。一般來說,我們會從ISO 3200開始嘗試,覺得畫面亮就降低感光度,覺得畫面暗就提高感光度。強烈建議大家關閉相機內的各種亮度優化功能,比如尼康D-Lighting、索尼DRO,這些功能會干擾我們對曝光的判斷。

最後,建議大家使用RAW格式保存照片(尼康相機建議選擇14bit、無損壓縮),便於後期調整亮度、白平衡和陰影/高光。慎重開啟“長時間曝光降噪”選項,它雖然能降低噪點、讓畫面更純凈,但也會讓一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延長一倍。最關鍵的,開啟長時間曝光降噪是有可能“吃星”的。

堆棧合成

傳統的星軌拍攝就是B門長時間曝光。這種操作簡單粗暴,但也存在拍攝時間受電量限制、熱噪點多、地面亮度不好控制等問題。

現在流行的 方法 是“堆棧合成”,原理和延時拍攝類似,即設定單張照片的曝光時間(通常不超過30秒)、拍攝間隔和拍攝張數,獲得一組照片後再用Photoshop等軟體進行合成。

對焦和補光

單純拍攝星空,切換到手動對焦後,將鏡頭焦點設定在無窮遠就可以了。如果鏡頭上有對焦距離窗,可以根據提示將對焦環擰到“∞”位置;如果鏡頭上沒有對焦距離窗,記得無窮遠並不是將對焦環擰到頭,而是擰到頭後往回收一點。需要說明的是,佳能STM馬達鏡頭和絕大多數無反鏡頭都是電控對焦的,對焦環沒有旋轉邊界。這種情況下,只能使用實時取景、放大畫面局部來手動對焦。

為了讓星空照片更好看、更耐看,通常都會給星空尋找一個前景。這時候需要因地制宜,發揮 想像力 ,人、樹、花、汽車、帳篷(蒙古包)、風車、射電望遠鏡……這些都可以作為星空照片的前景。對於有前景的照片,焦點應該落在前景上。准備一個手電筒照亮前景,會讓對焦工作變得更簡單。

星空照片的前景應該是不發光的。那麼,如何能讓前景、星空獲得恰當的光比呢?一種方法是直接拍攝,然後在後期軟體中做陰影、高光處理。這種方法簡單粗暴,適用於幾乎所有拍攝場景,但高感光、長時間曝光再提亮陰影,暗部噪點會急劇升高。另一種辦法是用手電筒等工具補光,就像是在Photoshop中用蒙版工具擦亮局部一樣提亮前景,適合前景距離較近、范圍相對較小的情況。

全景接片

在一些場景中,我們可以使用全景接片的方法獲得更廣闊、更具沖擊力的畫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全景雲台外,合成全景照片通常會用到PTGui軟體。

小結和補充

在星空拍攝中,最重要的不是器材和技術,而是尋找恰當的拍攝地點和拍攝時間。拍攝地點應該遠離大城市,這樣可以迴避各種光污染。拍攝時間上不僅要等太陽完全落山,同時還要避開月亮。具體的拍攝時間可以利用網站、APP查詢,

筆者在天文方面的知識積累基本為零,幾次星空拍攝其實都是在碰運氣,屬於順帶試一下那種。建議大家出發前做好功課,避免白白浪費體力、時間。

對於預算有限,暫時不能購買全畫幅單反的朋友,也可以選擇佳能G7X等內置“星空”模式的便攜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