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機壁紙 » 微型電腦圖片
擴展閱讀
搜索農者心的圖片 2024-10-20 18:40:18
等高線地理圖片素材 2024-10-20 18:39:27

微型電腦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07 13:40:10

『壹』 從微型計算機的組成有哪些配圖說明

一台完整的微型計算機系統由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部分組成。

硬體部分
1、中央處理器
中央處理器製作在一塊集成電路晶元上,也稱為微處理器。計算機利用中央處理器處理數據,利用存儲器來存儲數據。CPU是計算機硬體的核心,主要包括運算器和控制器兩大部分,控制著整個計算機系統的工作。計算機的性能主要取決於CPU的性能。

運算器又稱為算術邏輯單元。操作時,控制器從存儲器取出數據,運算器進行算術運算或邏輯運算,並把處理後的結果送回存儲器。

控制器的主要作用是使整個計算機能夠自動的運行。執行程序時,控制器從主存中取出相應的指令數據,然後向其他功能部件發出指令所需的控制信號,完成相應的操作,再從主存中取出下一條指令執行,如此循環,直到程序完成。

2、存儲器
存儲器是計算機中的記憶存儲部件。存儲器既能夠接受和保存數據,又能夠向其他部件提供數據。存儲器分為內存和外存兩大類。

在計算機系統中,習慣上把內存、CPU合稱為主機。

(1)內存
內存儲器分為隨機讀/寫存儲器、只讀存儲器和高速緩沖存儲器三類。內存一般指的是RAM。

(2)外存儲器
外存儲器主要包括硬碟、光碟、U盤和移動硬碟等。

3、輸入設備
輸入設備主要包括鍵盤、滑鼠等。

(1)鍵盤
鍵盤是計算機的標准輸入設備。通過鍵盤可以向計算機輸入各種指令、程序、數據等。

(2)滑鼠
滑鼠是微機的標准輸入設備,使用滑鼠可以方便地對圖形界面中的圖標和菜單等進行可視化操作。目前微機上使用的主要是第2代光電滑鼠,採用即插即拔的USB介面。

4、輸出設備
輸出設備主要有顯示器和列印機等。

(1)顯示器
顯示器是微機必備的「軟拷貝」輸出設備,比較常見的是陰極射線管顯示器和液晶顯示器。

(2)列印機
列印機是微機的常用的「硬拷貝」輸出設備。在顯示器上輸出的圖像只能當時查看。為了將圖像長久保存,就需要使用列印機輸出。

軟體部分
硬體是組成計算機的基礎,軟體才是計算機的靈魂。計算機的硬體系統上只有安裝了軟體後,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用不同的軟體,計算機可以完成各種不同的工作。配備上軟體的計算機才成為完整的計算機系統。

針對某一需要而為計算機編制的指令序列成為程序。程序連同有關的說明文檔構成軟體。微型計算機系統的軟體分為兩大類,即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系統軟體支持機器運行,應用軟體滿足業務需求。

1、系統軟體
系統軟體是指由計算機生產廠或「第三方」為管理計算機系統的硬體和支持應用軟體運行而提供的基本軟體,最常用的有操作系統、程序設計語言、資料庫管理系統、聯網及通信軟體等。

(1)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是微機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統軟體。它負責管理計算機系統的各種硬體資源(例如CPU、內存空間,磁碟空間、外部設備等),並且負責將用戶對機器的管理命令轉換為機器內部的實際操作。例如WIndowsXP、Windows2000等。

(2)程序設計語言
計算機語言分為機器語言、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機器語言的運算效率是所有語言中最高的;匯編語言是「面向機器」的語言;高級語言不能直接控制計算機的各種操作,編譯程序產生的目標程序往往比較龐大、程序難以優化,所以運行速度較慢。

(3)資料庫管理系統
資料庫管理系統是安裝在操作系統之上的一種對數據進行統一管理的系統軟體,主要用於建立、使用和維護資料庫。微機上比較著名的資料庫管理系統有Access、Oracle、SQL server、Sybase等。Access是小型資料庫管理系統,適合於一般的商務活動,而SQL Server是大型資料庫管理系統,適用於中小企業的業務應用。

(4)聯網和網路管理系統軟體
網路上的信息資源要比單機上豐富得多,因此出現了專門用於聯網和網路管理系統軟體。例如著名的網路操作系統NetWare、UNIX、Linux、WindowsNT等。

2、應用軟體
應用軟體是指除了系統軟體以外,利用計算機為解決某類問題而設計的程序的集合,主要包括信息管理軟體、輔助設計軟體、實時控制軟體等。

(1)辦公軟體
微型計算機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日常辦公,微軟開發的Office2003辦公軟體包含WOrd文字處理軟體、電子表格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和資料庫管理系統Access等組件。這些組件協同使用,基本可以滿足日常辦公的也許需要。

(2)工具軟體
常用的工具軟體有壓縮/解壓縮工具、殺毒工具、下載工具、數據備份與恢復工具、多媒體播放工具以及網路聊天工具等。例如Winrar、Winzip、Rising、Ghost、Thunder、QQ等。

(3)信息管理軟體
信息管理軟體用於對信息進行輸入、存儲、修改、檢索等,例如工資管理軟體、人事管理軟體、倉庫管理軟體等。這種軟體一般需要資料庫管理系統進行後台支持,使用可視化高級語言進行前台開發,形成客戶機/伺服器或瀏覽器/伺服器體系結構,簡稱MIS。

(4)輔助設計軟體
輔助設計軟體用於高效地繪制、修改工程圖紙,進行設計中的常規計算,幫助用戶尋求好的設計方案,例如二維繪圖設計、三維幾何造型設計等。這種軟體一般需要AutoCAD和程序設計語言、資料庫管理系統等的支持。

(5)實時控制軟體
實施控制軟體用於隨時獲取生產裝置、飛行器等的運行狀態信息,並以此為依據按預定的方案對其實施自動或半自動控制。這種軟體需要匯編語言或C語言的支持。

『貳』 電腦是什麼樣了的…沒見過…具體說一下呀,這年代沒見過電腦奇怪嗎

都上網了還不知道電腦什麼樣?雖然用手機上的!
如果真不知道看看下面的吧.

英文名稱:computer
正式名稱:電子計算機
簡名:電腦
拼音:dian zi Ji suan ji
轉化:
我們不妨把『大』換成『電』,就知道把大腦轉化成電腦, 由於思維轉化,智人把大腦與科技發展聯系起來,後來就有了電腦,電腦先是打字機的進化,所以要有鍵盤,可是要有中間的處理,所以CPU出現了,電腦的CPU就像人的大腦的最高命令執行者,而內存使大腦存儲器,之後人們又想到必須有電源,要把信息顯示出來,就要有顯示屏,而連接顯示屏和CPU也要個工具,所以接著就出現了顯卡,但是CPU和內存等要有地方放,所以又有了主板,因為電腦之中要有直接存放的地方,所以要有物理內存,之後主板上又有了硬碟,因為電腦有些信息要有聲音,所以又有了音效卡。隨著電腦的越來越多,必須把信息連接起來,所以有了網卡。因為CPU,主板等等東西太多,所以就要個裝箱,所以機箱就出現了,因為隨著科技發展。單純的數字已經不能包容信息時代,因為圖片,視頻等等都出現了,為了操作更加方便,所以滑鼠就來了! 就這樣,再加一些連接線。基本的電腦就產生了! 因為有了CPU,電腦就成為了一個高級機械機器!
【電腦的組成部分】 一、軟體部分 包括操作系統 應用軟體 等 應用軟體中電腦行業的管理軟體,IT電腦行業的發展必備利器,電腦行業的erp軟體

二、硬體部分 包括:機箱(電源、硬碟、內存、主板、cpu、光碟機、音效卡、網卡、顯卡)顯示器、鍵盤、滑鼠。(另可配有音箱等。)
電子計算機是一種根據一系列指令來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機器。所相關的技術研究叫計算機科學,由數據為核心的研究稱信息技術。
計算機種類繁多。實際來看,計算機總體上是處理信息的工具。根據圖靈機理論,一部具有最基本功能的計算機應當能夠完成任何其它計算機能做的事情。因此,只要不考慮時間和存儲因素,從個人數碼助理(PDA)到超級計算機都應該可以完成同樣的作業。即是說,即使是設計完全相同的計算機,只要經過相應改裝,就應該可以被用於從公司薪金管理到無人駕駛飛船操控在內的各種任務。由於科技的飛速進步,下一代計算機總是在性能上能夠顯著地超過其前一代,這一現象有時被稱作「摩爾定律」。
計算機在組成上形式不一。早期計算機的體積足有一間房屋大小,而今天某些嵌入式計算機可能比一副撲克牌還小。當然,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大量體積龐大的巨型計算機為特別的科學計算或面向大型組織的事務處理需求服務。比較小的,為個人應用而設計的計算機稱為微型計算機,簡稱微機。我們今天在日常使用「計算機」一詞時通常也是指此。不過,現在計算機最為普遍的應用形式卻是嵌入式的。嵌入式計算機通常相對簡單,體積小,並被用來控制其它設備—無論是飛機,工業機器人還是數碼相機。
上述對於電子計算機的定義包括了許多能計算或是只有有限功能的特定用途的設備。然而當說到現代的電子計算機,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只要給予正確的指示,任何一台電子計算機都可以模擬其他任何計算機的行為(只受限於電子計算機本身的存儲容量和執行的速度)。據此,現代電子計算機相對於早期的電子計算機也被稱為通用型電子計算機。編輯本段【歷史】
(注意: ENIAC並不是歷史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它參考了阿塔納索夫(Altanasoft)的"ABC機(Altanasoft Berry Computer,<電腦愛好者>的漫畫把它戲稱為"Altanasoft Berry CFan")"的設計."ABC機"在70年代被認證為是真正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而ENIAC則是參考了它的設計.)
ENIAC是電腦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本來,計算機的英文原詞「computer」是指從事數據計算的人。而他們往往都需要藉助某些機械計算設備或模擬計算機。這些早期計算設備的祖先包括有算盤,以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7年的被古希臘人用於計算行星移動的安提基特拉機制。隨著中世紀末期歐洲數學與工程學的再次繁榮,1623年由Wilhelm Schickard率先研製出了歐洲第一台計算設備,這是一個能進行六位以內數加減法,並能通過鈴聲輸出答案的「計算鍾」。使用轉動齒輪來進行操作。
1642年法國數學家Pascal 在WILLIAM Oughtred計算尺的基礎上,將計算尺加以改進,能進行八位計算。還賣出了許多製品,成為當時一種時髦的商品。
1801年,Joseph Marie Jacquard對織布機的設計進行了改進,其中他使用了一系列打孔的紙卡片來作為編織復雜圖案的程序。Jacquard式織布機,盡管並不被認為是一台真正的計算機,但是它的出現確實是現代計算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一步。
19世紀前期,巴比奇.查爾斯(Babbage Charles )1792-1871英國數學家和分析儀發明者,他依據的原理與現代數字計算器的原理相似。是構想和設計一台完全可編程計算機的第一人,當時是1820年。但由於技術條件,經費限制,以及無法忍耐對設計不停的修補,這台計算機在他有生之年始終未能問世。約到19世紀晚期,許多後來被證明對計算機科學有著重大意義的技術相繼出現,包括打孔卡片以及真空管。Hermann Hollerith設計了一台製表用的機器,就實現了應用打孔卡片的大規模自動數據處理。
在20世紀前半葉,為了迎合科學計算的需要,許許多多單一用途的並不斷深化復雜的模擬計算機被研製出來。這些計算機都是用它們所針對的特定問題的機械或電子模型作為計算基礎。20世紀三四十年代,計算機的性能逐漸強大並且通用性得到提升,現代計算機的關鍵特色被不斷地加入進來。
1937年由克勞德·艾爾伍德·香農(Claude Shannon)發表了他的偉大論文《對繼電器和開關電路中的符號分析》,文中首次提及數字電子技術的應用。他向人們展示了如何使用開關來實現邏輯和數學運算。此後,他通過研究Vannevar Bush的微分模擬器進一步鞏固了他的想法。這是一個標志著二進制電子電路設計和邏輯門應用開始的重要時刻,而作為這些關鍵思想誕生的先驅,應當包括:Almon Strowger,他為一個含有邏輯門電路的設備申請了專利;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他早在1898年就曾申請含有邏輯門的電路設備;Lee De Forest,於1907年他用真空管代替了繼電器。
Commodore公司在20世紀八十年代生產的Amiga 500電腦沿著這樣一條上下求索的漫漫長途去定義所謂的「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可謂相當困難。1941年5月12日,Konrad Zuse完成了他的機電共享設備「Z3」,這是第一台具有自動二進制數學計算特色以及可行的編程功能的計算機,但還不是「電子」計算機。此外,其他值得注意的成就主要有:1941年夏天誕生的阿塔納索夫-貝瑞計算機是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它使用了真空管計算器,二進制數值,可復用內存;在英國於1943年被展示的神秘的巨像計算機(Colossus computer),盡管編程能力極其有限,但是它的的確確告訴了人們使用真空管既值得信賴又能實現電氣化的再編程;哈佛大學的Harvard Mark I;以及基於二進制的「埃尼阿克」(ENIAC,1944年),這是第一台通用意圖的計算機,但由於其結構設計不夠彈性化,導致對它的每一次再編程都意味著電氣物理線路的再連接。
開發埃尼阿克的小組針對其缺陷又進一步完善了設計,並最終呈現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馮·諾伊曼結構(程序存儲體系結構)。這個體系是當今所有計算機的基礎。20世紀40年代中晚期,大批基於此一體系的計算機開始被研製,其中以英國最早。盡管第一台研製完成並投入運轉的是「小規模實驗機」(Small-Scale Experimental Machine,SSEM),但真正被開發出來的實用機很可能是EDSAC。
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真空管計算機居於統治地位。1958年 9月12日 在Robert Noyce(INTEL公司的創始人)的領導下,發明了集成電路。不久又推出了微處理器。1959年到1964年間設計的計算機一般被稱為第二代計算機。
到了60年代,晶體管計算機將其取而代之。晶體管體積更小,速度更快,價格更加低廉,性能更加可靠,這使得它們可以被商品化生產。1964年到1972年的計算機一般被稱為第三代計算機。大量使用集成電路,典型的機型是IBM360系列。
到了70年代,集成電路技術的引入極大地降低了計算機生產成本,計算機也從此開始走向千家萬戶。1972年以後的計算機習慣上被稱為第四代計算機。基於大規模集成電路,及後來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1972年4月1日 INTEL推出8008微處理器。1976年Stephen Wozinak(史提芬 沃茲奈克)和Stephen Jobs(史蒂夫 喬布斯)創辦蘋果計算機公司。並推出其Apple I 計算機。1977年5月 Apple II 型計算機發布。1979年6月1日 INTEL發布了8位元的8088微處理器。
1982年,微型電腦開始普及,大量進入學校和家庭。1982年1月Commodore 64計算機發布,價格:595美元。 1982 年2月80286發布。時鍾頻率提高到20MHz,並增加了保護模式,可訪問16M內存。支持1GB以上的虛擬內存。每秒執行270萬條指令,集成了134000個晶體管。
1990年11月: 第一代MPC (多媒體個人電腦標准)發布。處理器至少80286/12MHz,後來增加到80386SX/16 MHz ,及一個光碟機,至少150 KB/sec的傳輸率。
1994年10月10日 Intel 發布75 MHz Pentium處理器。1995年11月1日Pentium Pro發布。主頻可達200 MHz ,每秒鍾完成4.4億條指令,集成了550萬個晶體管。1997年1月8日Intel發布Pentium MMX。對游戲和多媒體功能進行了增強。
此後計算機的變化日新月異,1965年發表的摩爾定律發表不斷被應證,預測在未來10~15年仍依然適用。編輯本段【發展階段】
歷史上,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以下五個重要階段。
⒈大型機階段
大型機(Mainframe)經歷了第一代電子管計算機,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第三代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發展過程,是計算機技術逐步走向成熟。
⒉小型機階段
小型機(Minicomputer)是對大型主機進行的第一次「縮小化」。它能滿足中小型企事業單位的信息處理要求,而且成本較低,使其價格可為中小部門接受。
⒊微型機階段
微型機(Microcompuer)是對大型主機進行的第二次「縮小化」。1976年蘋果計算機公司成立,1977年推出AppleⅡ微型機大獲成功,成為個人及家庭能買的起的計算機。1981年IBM公司瑞出個人計算機IBM-PC,此後它又經歷了若干代的演變,計算機得到空前的普及,逐漸形成了龐大的個人電腦市場。
⒋客戶機/伺服器階段
早在1964年,IBM就與美國航空公司建立了第一個聯機訂票系統,把全美2000個訂票終端用電話線連在一起。訂票中心的IBM大型機處理訂票事務,用今天的術語它就是今天的伺服器,而分散在各地的訂票終端則成為客戶機,於是它們在邏輯上就構成一個早期的客戶機/伺服器系統。
隨著微型機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出現了在局部范圍(例如在一座大樓)內把計算機連在一起的技術,稱為區域網。在區域網中,如果每台計算機在邏輯上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主從關系,就稱為對等(peer to peer)網路。但是,大多數區域網都不是對等網路,而是非對等網路。在非對等網路中,存在主從關系,即某些計算機是扮演主角的伺服器,其餘計算機則是充當配角的客戶機。早期的伺服器主要是為其客戶機提供資源共享的磁碟伺服器,文件伺服器,後來的伺服器主要是資料庫伺服器,應用伺服器等。
客戶機/伺服器(client/server)結構模式是對大型主機結構模式的一次挑戰。由於客戶機/伺服器結構靈活,適應面廣,成本較低,因此得到廣泛應用。
⒌互聯網階段
自1969年美國國防部的阿帕網(ARPANET)運行以來,計算機廣域網開始發展起來。1983年TCP/IP傳輸控制協議與網際互聯協議正式成為阿帕網的協議標准,這使網際互聯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以它為主幹發展起來的網際網路(Internet)到1990年已經連接了3000多個網路和20萬台計算機。進入20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繼續以指數方式迅猛發展。進入21世紀,全球約有1億網際網路用戶。
1991年6月我國第一條與國際互聯網連接的專線建成,它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直線加速器中心。到1994年我國實現了採用TCP/IP協議的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可以通過主幹網接入網際網路。
現在,計算機將向高速、大量化、數字化、綜合化、個人化的趨勢發展編輯本段【原理】
個人電腦(PC:personal computer )的主要結構:
主機:主板、CPU (中央處理器)、主要儲存器 (內存)、擴充卡(顯示卡 音效卡 網卡等 有些主板可以整合這些)、電源供應器、光碟機、次要儲存器 (硬碟)、軟碟機
外設:顯示器、鍵盤、滑鼠 (音箱、攝像頭,外置數據機MODEM 等)
盡管計算機技術自20世紀40年代第一台電子通用計算機誕生以來以來有了令人目眩的飛速發展,但是今天計算機仍然基本上採用的是存儲程序結構,即馮·諾伊曼結構。這個結構實現了實用化的通用計算機。
存儲程序結構間將一台計算機描述成四個主要部分:算術邏輯單元(ALU),控制電路,存儲器,以及輸入輸出設備(I/O)。這些部件通過一組一組的排線連接(特別地,當一組線被用於多種不同意圖的數據傳輸時又被稱為匯流排),並且由一個時鍾來驅動(當然某些其他事件也可能驅動控制電路)。
概念上講,一部計算機的存儲器可以被視為一組「細胞」單元。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編號,稱為地址;又都可以存儲一個較小的定長信息。這個信息既可以是指令(告訴計算機去做什麼),也可以是數據(指令的處理對象)。原則上,每一個「細胞」都是可以存儲二者之任一的。
算術邏輯單元(ALU)可以被稱作計算機的大腦。它可以做兩類運算:第一類是算術運算,比如對兩個數字進行加減法。算術運算部件的功能在ALU中是十分有限的,事實上,一些ALU根本不支持電路級的乘法和除法運算(由是使用者只能通過編程進行乘除法運算)。第二類是比較運算,即給定兩個數,ALU對其進行比較以確定哪個更大一些。
輸入輸出系統是計算機從外部世界接收信息和向外部世界反饋運算結果的手段。對於一台標準的個人電腦,輸入設備主要有鍵盤和滑鼠,輸出設備則是顯示器,列印機以及其他許多後文將要討論的可連接到計算機上的I/O設備。
控制系統將以上計算機各部分聯系起來。它的功能是從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中讀取指令和數據,對指令進行解碼,並向ALU交付符合指令要求的正確輸入,告知ALU對這些數據做哪些運算並將結果數據返回到何處。控制系統中一個重要組件就是一個用來保持跟蹤當前指令所在地址的計數器。通常這個計數器隨著指令的執行而累加,但有時如果指令指示進行跳轉則不依此規則。
20世紀80年代以來ALU和控制單元(二者合成中央處理器,CPU)逐漸被整合到一塊集成電路上,稱作微處理器。這類計算機的工作模式十分直觀:在一個時鍾周期內,計算機先從存儲器中獲取指令和數據,然後執行指令,存儲數據,再獲取下一條指令。這個過程被反復執行,直至得到一個終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釋,運算器執行的指令集是一個精心定義的數目十分有限的簡單指令集合。一般可以分為四類:1)、數據移動(如:將一個數值從存儲單元A拷貝到存儲單元B)2)、數邏運算(如:計算存儲單元A與存儲單元B之和,結果返回存儲單元C)3)、條件驗證(如:如果存儲單元A內數值為100,則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存儲單元F)4)、指令序列改易(如:下一條指令地址為存儲單元F)
指令如同數據一樣在計算機內部是以二進制來表示的。比如說,10110000就是一條Intel x86系列微處理器的拷貝指令代碼。某一個計算機所支持的指令集就是該計算機的機器語言。因此,使用流行的機器語言將會使既成軟體在一台新計算機上運行得更加容易。所以對於那些機型商業化軟體開發的人來說,它們通常只會關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機器語言。
更加強大的小型計算機,大型計算機和伺服器可能會與上述計算機有所不同。它們通常將任務分擔給不同的CPU來執行。今天,微處理器和多核個人電腦也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超級計算機通常有著與基本的存儲程序計算機顯著區別的體系結構。它們通常有著數以千計的CPU,不過這些設計似乎只對特定任務有用。在各種計算機中,還有一些微控制器採用令程序和數據分離的哈佛架構(Harvard architecture)。編輯本段【計算機的數字電路實現】
以上所說的這些概念性設計的物理實現是多種多樣的。如同我們前述所及,一台存儲程序式計算機既可以是巴比奇的機械式的,也可以是基於數字電子的。但是,數字電路可以通過諸如繼電器之類的電子控制開關來實現使用2進制數的算術和邏輯運算。香農的論文正是向我們展示了如何排列繼電器來組成能夠實現簡單布爾運算的邏輯門。其他一些學者很快指出使用真空管可以代替繼電器電路。真空管最初被用作無線電電路中的放大器,之後便開始被越來越多地用作數字電子電路中的快速開關。當電子管的一個針腳被通電後,電流就可以在另外兩端間自由通過。
通過邏輯門的排列組合我們可以設計完成很多復雜的任務。舉例而言,加法器就是其中之一。該器件在電子領域實現了兩個數相加並將結果保存下來—在計算機科學中這樣一個通過一組運算來實現某個特定意圖的方法被稱做一個演算法。最終,人們通過數量可觀的邏輯門電路組裝成功了完整的ALU和控制器。說它數量可觀,只需看一下CSIRAC這台可能是最小的實用化電子管計算機。該機含有2000個電子管,其中還有不少是雙用器件,也即是說總計合有2000到4000個邏輯器件。
真空管對於製造規模龐大的門電路明顯力不從心。昂貴,不穩(尤其是數量多時),臃腫,能耗高,並且速度也不夠快—盡管遠超機械開關電路。這一切導致20世紀60年代它們被晶體管取代。後者體積更小,易於操作,可靠性高,更省能耗,同時成本也更低。
集成電路是現今電子計算機的基礎20世紀60年代後,晶體管開始逐漸為將大量晶體管、其他各種電器元件和連接導線安置在一片硅板上的集成電路所取代。70年代,ALU和控制器作為組成CPU的兩大部分,開始被集成到一塊晶元上,並稱為「微處理器」。沿著集成電路的發展史,可以看到一片晶元上所集成器件的數量有了飛速增長。第一塊集成電路只不過包含幾十個部件,而到了2006年,一塊Intel Core Duo處理器上的晶體管數目高達一億五千一百萬之巨。
無論是電子管,晶體管還是集成電路,它們都可以通過使用一種觸發器設計機制來用作存儲程序體系結構中的「存儲」部件。而事實上觸發器的確被用作小規模的超高速存儲。但是,幾乎沒有任何計算機設計使用觸發器來進行大規模數據存儲。最早的計算機是使用Williams電子管向一個電視屏或若干條水銀延遲線(聲波通過這種線時的走行速度極為緩慢足夠被認為是「存儲」在了上面)發射電子束然後再來讀取的方式來存儲數據的。當然,這些盡管有效卻不怎麼優雅的方法最終還是被磁性存儲取而代之。比如說磁芯存儲器,代表信息的電流可在其中的鐵質材料內製造恆久的弱磁場,當這個磁場再被讀出時就實現了數據恢復。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亦被發明出來。它是一個包含大量電容的集成電路,而這些電容器件正是負責存儲數據電荷—電荷的強度則被定義為數據的值。編輯本段【輸入輸出設備】
輸入輸出設備(Input/Output,I/O)是對將外部世界信息發送給計算機的設備和將處理結果返回給外部世界的設備的總稱。這些返回結果可能是作為使用者能夠視覺上體驗的,或是作為該計算機所控制的其他設備的輸入:對於一台機器人,控制計算機的輸出基本上就是這台機器人本身,如做出各種行為。
第一代計算機的輸入輸出設備種類非常有限。通常的輸入用設備是打孔卡片的讀卡機,用來將指令和數據導入內存;而用於存儲結果的輸出設備則一般是磁帶。隨著科技的進步,輸入輸出設備的豐富性得到提高。以個人計算機為例:鍵盤和滑鼠是用戶向計算機直接輸入信息的主要工具,而顯示器、列印機、擴音器、耳機則返回處理結果。此外還有許多輸入設備可以接受其他不同種類的信息,如數碼相機可以輸入圖像。
在輸入輸出設備中,有兩類很值得注意:第一類是二級存儲設備,如硬碟,光碟或其他速度緩慢但擁有很高容量的設備。第二個是計算機網路訪問設備,通過他們而實現的計算機間直接數據傳送極大地提升了計算機的價值。今天,國際互聯網成就了數以千萬計的計算機彼此間傳送各種類型的數據。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358.htm

『叄』 求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結構圖

計算機系統由計算機硬體和軟體兩部分組成。硬體包括中央處理機、存儲器和外部設備等;軟體是計算機的運行程序和相應的文檔。計算機系統具有接收和存儲信息、按程序快速計算和判斷並輸出處理結果等功能。

計算機是一個完整系統,「系統」是指由若干相互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部分所組成的整體,從這個角度說,計算機系統有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兩大部分組成。計算機的硬體系統和軟體系統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肆』 關於圖片 在生化危機里 接近尾聲的時候 愛麗絲和幾個男的用微型電腦把人們全部放了出來


這是圖片,為了給你截圖我又回去看了一會兒

『伍』 這是什麼牌子的好像是微型電腦

摘要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根據題主描述的問題來看。經筆者查詢分析認為:需要題主把圖片貼出來。文字描述還不夠清楚。

『陸』 微型計算機按系統規模劃分,單片機、單板機和個人機、微機工作站等是什麼可讓我明白嗎!有圖最好謝啦

單片機就是一塊晶元的電腦主機,單板機就是單片機沒製造出來的前身,或者是特殊功能專用電腦。個人機一般是指一台普通電腦。微機工作站應該是伺服器吧,或者是一堆互聯的微機組合。

『柒』 電腦微型系統怎麼做

准備一張xp 安裝盤,在開機時候,第一個畫面,檢測硬體設備時候,按下del鍵,進入coms設置,如果是Award的bios選第二項,找到一個叫做 first boot device 的選項,按pagedown或pageup鍵,或者加減號鍵,來選擇,找到CDROM選項,然後按ESC,按下f10鍵,保存你的更改,重新啟動。如果你不是Award bios那就另說了。我現在就不是,我用的是AMI bios,進入bios之後按右方向鍵,第四項,然後選擇同樣的類似first boot device 的選項,然後保存更改退出。 2 將系統安裝盤放入光碟機,出現:press anykey to boot from CDROM。。。按任意鍵,進入安裝界面! 3 選擇你要安裝的分區。如果你是新的沒有分區的硬碟,你可以創建分區了,如果你有分區,選擇任意一個分區都可以,當然最好是選擇你現在window所在的分區是最好的,這樣它會提示你您的電腦已經存在一個系統,windows可以為你修復它,修復請按R,但你當然不修復對吧?這時候選擇enter吧,安裝全新的操作系統,然後選擇格式化這個分區!這時候注意,windows2000以上都要至少安裝在超過2G的分區啊!還要確保你的分區是完好的。 4。格式化分區。(如果你要保留你的文件的話,選擇保持文件系統無變化好了!希望你能保持良好的習慣,自己的文件不要存在系統盤下,不要用windows提供的我的文檔我的圖片收藏之類,因為等你要重裝系統時候會很麻煩。不幸如果你已經有文件在那裡,你最好先把他們移到別的分區里,因為裝系統補用把所以分區都格式化的,放到別的分區就放心了!)這一步安裝過程會有提示,如果使用windows2000以上系統,如xp或2003,建議你選擇用ntfs格式格式化硬碟! 5,安裝過程暫時可以不用你管了,等待就可以了。它在復制文件哦! 6。重啟了,還會出現:press anykey to boot from CDROM。。。這時候不要在按任意鍵了啊,否則你要重復一次了。呵呵 7,進入windows環境的安裝部分了。 8,按提示輸入你的信息,如:安裝序列號,地域和語音,是否設置網路組等。 9,重啟了,快進入你熟悉的windows了,設置用戶。。(只有xp才有這個選項。)激活系統。 10。ok,系統裝完了,該裝驅動了,建議安裝順序如下:主板驅動(雖然不裝xp也能工作)-- 顯卡---音效卡---其他(這都要看你是不是主板集成了音效卡顯卡啊)如果你的驅動都不是自啟動光碟,沒關系,xp啟動時候會告訴你發現新硬體了,安裝時候選擇讓它自己搜索,在搜索中包括光碟位置(或者你知道驅動在那個文件夾存著),就可以安裝了。或者你到設備管理器找到那些還是問號的硬體,一個個安裝驅動程序吧。

『捌』 微7系統電腦圖片打不開怎麼辦

【原因分析】:

打開方式異常,圖片位置發生改變

【簡易步驟】:

方案一:雙擊圖片—出現打開方式—選擇windows圖片查看器(windows照片查看器)—確定。

方案二:【360安全衛士】—【軟體管家】—下載【美圖看看】並安裝—使用美圖看看搜索電腦圖片—找到圖片重新保存

【解決方案】:

方案一:選擇打開方式

1. 最常見的圖片格式為「jpeg、gif、jpg、bmp、png」,如果您拷貝的圖片是未知格式,雙擊打不開,提示打開方式情況下,您可以嘗試右鍵點擊,選擇打開方式,選擇系統自帶的windows圖片查看器(windows照片查看器)打開即可,(如圖1):

圖1

『玖』 官方誠意出品 Intel NUC微型電腦評測

【IT168 評測】英特爾近年來一直在電腦的高集成化與小型化領域不斷的努力。不論是多年前「集成顯卡」概念的提出使得主板上不再必須插入一塊獨立顯卡,還是之後將顯卡與CPU合二為一的「核芯顯卡」問世,再到今年年初只有4.5W功率的酷睿M使得無風扇散熱筆記本真正成熟且可行。而比起這些「大動作」來,英特爾還有很多「小東西」不斷問世,悄然之間為業界做了不少榜樣,而其中它的NUC准系統產品就是這樣的「榜樣級」產品。

來到編輯部的這台NUC具體型號是NUC5i7RYH,屬於系列中的高配版本。由於其准系統的特性,小編為其准備了英瑞達的M500 SSD與單條8G DDR3內存,搭配上宏碁XR341CK曲面顯示器組成了整機系統。
"外形低調不張揚 附帶掛架秒變一體機

作為英特爾的產品,以藍色為主調的包裝風格算是常態,正方形的盒子空間利用率相當之高。

在包裝盒側面標有詳細的配置信息,和很多認證信息。

打開包裝,首先是顯示器支架,可以直接把機器安裝到顯示器背面,成為真正的「一體機」系統。

機器本體嚴絲合縫的放在了盒子中黑色的表面可以換成帶有NFC功能或者其他功能的第三方定製版本。

機器正面擁有兩個USB3.0介面和一個3.5mm音頻介面,其中一個介面能夠支持大電流的USB充電。

機器兩側都是散熱孔,還擁有一個Kensington防盜鎖介面。

機器背面介面比較豐富,HDMI、DP介面、網線介面(機器主板內置了802.11ac標準的無線網卡和藍牙4.0介面,支持Intel Wireless Display),兩個USB3.0介面和電源介面,給足擴展性讓小機身也能全能。

機器底面的四顆螺絲只要打開就能夠對機器的硬碟及內存部分進行擴充更換,小編也對這台電腦做過簡單的拆解圖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的圖片進行觀看。

【圖集】血統純正小巧精緻 Intel NUC准系統拆解

"銳炬顯卡跑分強大 高清娛樂統統都OK

由於配備的硬碟套件或者內存表現不同,有可能我們的測試結果和NUC5I7RYH的實際使用感受會產生一定的差異,小編這里用了一套英瑞達的M500 SSD與單條8G DDR3內存,搭配上宏碁XR341CK曲面顯示器搭配NUC5I7RYH主機組成了評測系統。在此小編引用官方介紹頁面的參數來作為參數基準。

這次的測試更加著重於CPU與銳炬核顯的性能,由於英特爾採用了一顆非常少見的I7-5557U桌面版低壓處理器,其實際性能表現究竟是會像「桌面處理器」那般強大,還是更接近「低壓版」的移動處理器呢?小編帶著這樣的疑問開始了測試。

CPU-Z在加入了測評模塊之後,成為了小編個人比較青睞和信任的基準評測項目之一。這顆I7-5557U僅有28W的TDP,高於筆記本用的低壓U系列標配的15WTDP卻又比標壓的桌面甚至移動用I7低了不少,而在實際性能上其也的確明顯高於I7-4558U,對得起英特爾的專門定製。

CINEBENCH是業界公認的基準測試軟體,在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多數系統性能測試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該公司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引擎,可以測試CPU和顯卡的性能,其中CPU的單顆核心和多顆核心的測試可單獨計算得分。這顆CPU附帶的HD6100顯卡的OpenGLx性能表現比較亮眼,而CPU中單核表現相對更好一些。

Fritz Chess Benchmark(國際象棋測試軟體)能讓你的處理器計算象棋步數,越大則處理性能越高,軟體以p3做為對比系統,雖然現在的處理器遠遠高於可憐的P3,但是具體的每秒計算量也足夠證明處理器的真實水準。

作為顯卡性能的官方/民間雙標桿,3Dmark多年以來一直都是大眾發燒友與電腦廠商非常看重的一款測試軟體。小編這里選用了認可度最高的3Dmark 11與測試標准最新的新3Dmark進行測試。由於內存配置的不同可能並不能完全反映這顆號稱史上最強核顯的HD6100的真實水準,結果大家可以見仁見智就好。

為了評測結果的完整性,小編依舊進行了PCmark7與PCmark8的整體跑分性能測試,其中PCmark8測試項目由於與硬碟讀寫速度息息相關,得益於英睿達M500 SSD的強勁性能,實際得分很好看。不過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NUC5I7RYH的擴展性/兼容性都是很好的。

在最後的AIDA64緩存測試/GPGPU測試與系統穩定性烤機測試中,擁有著優秀設計的NUC5I7RYH自然非常穩。

▲全家福,在電源細節上也是相當的考究
"總結:英特爾的NUC5I7RYH作為小型主機的標桿型號,英特爾用特別定製的CPU與主板,做到了方寸之間的全面表現。全面的內外擴展介面,最高支持到4K的原生視頻輸出結合特別定製的CPU內核,甚至於寬電壓適配的電源與嚴絲合縫的做工、包裝。你在它身上找不到任何值得挑剔的大缺點,而貼心的配件與便捷而強大的使用卻能讓你很容易接受他成為你客廳里的娛樂中心。

『拾』 小型計算機和微型計算機是同一個嗎

不是同一個。

小型計算機是相對於大型計算機而言,小型計算機的軟體、硬體系統規模比較小,但價格低、可靠性高、便於維護和使用。小型計算機是屬於硬體系統比較小,但功能卻不少的微型計算機。

微型計算機簡稱「微型機」、「微機」,由於其具備人腦的某些功能,所以也稱其為「微電腦」。微型計算機是由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體積較小的電子計算機。

小型機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的發展為微型計算機的誕生創造了條件。8位和8位以下的微型計算機、單板機和微處理器以及16位的單板機和微處理器的成本比小型機大大降低,也更便於維護和使用。

(10)微型電腦圖片擴展閱讀

隨著移動計算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計算機微型化的發展趨勢日益凸顯,所涉及的技術有電子元器件的微型化和模塊化、微型長效電池、微電子技術帶動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和( 超)精細加工技術等等。

微電子技術的特點是精細或超精細的微加工技術,微型計算機是這門技術的結晶。微電子技術迅速發展,將促進微型機系統的微型化、多功能化、高性能化乃至智能化等技術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