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虹雲、鴻雁與星鏈計劃!
星鏈計劃由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提出,旨在發射4.2萬顆低軌衛星,構建全球衛星互聯網,從2015年開始籌備,至今已成功發射2091顆衛星,其中1469顆在軌道上活躍。通過使用「獵鷹9號」火箭並回收,SpaceX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單次發射成本僅為6200萬美元加上額外維護費用。回收計劃對SpaceX公司來說具有戰略意義,使得每次發射成本大為降低,利潤率顯著提高。星鏈計劃在2019年後進入常態化發射階段,成為太空運輸的常規模式。
除了衛星互聯網,星鏈計劃還涉及衛星軌道、通信頻段、行業標准和後續生態的建設,軌道資源在美國等國已基本佔有,其他國家受限於軌道資源分配。衛星通信的優勢在於覆蓋全球,不受地形地貌限制,成為地面基站部署的補充和優化方案。
在國家層面,中國也提出星座計劃,包括虹雲、鴻雁和天地一體化等項目。虹雲工程計劃發射156顆衛星,構建星載寬頻全球移動互聯網路,2018年首顆衛星成功發射並完成多次通信測試。鴻雁工程則是航天科技的全球低軌衛星移動通信與空間互聯網系統,計劃2022年完成一期60顆衛星的組網,實現個人智能手機的衛星應用。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則由天基骨幹網、天基接入網、地基節點網組成,提供全球時空連續通信、高可靠安全通信、區域大容量通信、高機動全程信息傳輸能力。
綜上所述,星鏈計劃和中國星座計劃在衛星互聯網、軌道資源、通信頻段、行業標准和後續生態等方面都有著廣泛的合作與競爭空間。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全球衛星互聯網系統將會在不遠的未來得到廣泛應用,為全球信息通信提供更為廣泛、高效、安全的網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