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夏天晚上會叫的蟲子有哪些
夏日夜裡里會叫的昆蟲
有蟈蟈,紡織娘,蟈蟈,直翅目,螽斯科,蟪蛄,黑蚱蟬,蛆嶛,嗚蜩。下文主要介紹了不同種類在夏日的夜裡叫的昆蟲,介紹內容有昆蟲的外形,叫聲,生活習慣。以及中國的三大鳴鈴。
螽斯類主要有蟈蟈、紡織娘等。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蟬類主要有蟪蛄、黑蚱蟬、蛆嶛、嗚蜩等。青蛙也會在夏夜鳴叫。
ps://iknow-pic.cdn.bcebos.com/42166d224f4a20a4263bc3a380529822720ed0a9?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中國三大鳴蛉
金蛉子、黃蛉和墨蛉均屬直翅目蟋蟀科,是中國的三大鳴蛉。
(1)金蛉子。為三大鳴蟲之首,產於江浙一帶。在市郊的公園里,亦可以見到它們的蹤跡。金蛉子體長8~9毫米,寬3.5毫米。觸角長40毫米。頭寬闊,略橫突。前胸略呈四方形,前翅發達,寬大,呈長方形。
金蛉子喜棲於蘆葦及灌木叢、園林、庭院田舍的綠籬、冬青等枝頭葉下,爬行跳躍。喜在白天鳴叫,聲音清脆,音色如鈴:li……li……li,節奏短促,連續鳴叫,中間有2秒的間歇。白天比晚間叫得歡。它們以植物的莖、葉和果為食。每年發生一代,成蟲期在8~9月間。
(2)黃蛉。也稱大黃蛉、安徽黃蛉(彩圖9)。大黃蛉與小蛉是兩個不同的品種。大黃蛉體長約7毫米,寬2.5毫米,觸角40毫米,體型較小。體色金黃發亮,十分漂亮。
黃蛉常棲息於高大的白茅草叢中以及山坡、近水草地和灌木叢。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安徽屯溪及黃山一帶。黃蛉鳴叫不分晝夜,尤其在傍晚和清晨鳴叫更加歡暢,鳴聲清澈響亮,節奏較小黃蛉急而快,聲如:jijiji……」,連續發音不間斷,每次長達7分鍾以上。黃蛉的最大特點是易飼養、壽命長、善鳴,鳴聲輕柔悅耳,所以極易受鳴蟲愛好者的青睞。
黃蛉成蟲見於9~10月,是屯溪特產,產於南山的稱「早秋黃蛉」,產於北山的稱「中秋黃蛉」。前者體型大,壽命長,並有綠眼黑眼之分,黑腿金腿之別。後者體型小,壽命短。珍貴品種有飛翅、鴛鴦眼等,數量稀少。
(3)墨蛉。又稱蟻蛉、烏蛉。全身墨黑發亮,因前胸背板一片黑色而得此雅號。它在三大蛉中最漂亮,體態嬌小苗條,具「黑牡丹」之美稱。
墨蛉主產於江蘇、上海、安徽等地,成蟲見於6~9月,體長約5毫米,常棲息於田野的土丘草坡、草叢及公園草坪間,動作敏捷,極善跳躍。尤其是它的足部具有較強的附著力,可在葉背倒懸而行。墨蛉不僅體態優美,其鳴聲也幽雅動聽,很有特色。它不僅鳴叫時間長,而且聲調抑揚頓挫,富有節奏,每次開叫可延續60分鍾之久。若把數只墨蛉聚養在一起,它們還會爭鳴不休,組成悅耳的大合唱。
鳴蛉在民間飼養已有悠久的歷史。飼養一般用蟲盒,常用米粥、南瓜、菱肉、蘋果等喂養。平時注意勤換食物,以保持食物的新鮮和水分。冬天須保暖,飼養得當,可過春節。在嚴冬臘月,若能聽到鳴蛉的鳴唱,不失為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