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人類有哪些可以拍攝的圖片
擴展閱讀
中醫養生館圖片素材網 2025-04-03 15:24:35
賣月餅的搞笑圖片 2025-04-03 15:09:51

人類有哪些可以拍攝的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4-02 16:34:50

㈠ 目前唯一真實的銀河系全景圖,高達200億像素,其餘都是假照片

眾所周知,銀河系是一個龐大的星系,由上千億顆恆星組成,其直徑長達數十萬光年。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一條名為獵戶座懸臂的旋臂上,距離銀心大約為2.6萬光年。
長久以來,我們了解到銀河系的形狀大致呈橢圓形,擁有四條清晰對稱的旋臂。然而,必須承認的是,我們平時所見的銀河系圖片,實際上並非銀河系的真實面貌,而是天文學家基於觀測數據繪制的想像圖。迄今為止,人類拍攝的唯一一張銀河系全景圖是在2014年3月24日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一個科學小組利用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所拍攝的。
這張360度的銀河系全景圖由大約200萬張圖像合並而成,像素高達200億,覆蓋了天空中約3%的區域。盡管如此,這張照片展示了銀河系中一半以上的恆星,揭示了銀河系最真實的大致結構。如果列印出來,需要一個體育場大小的面積才能完全展現。
然而,這張全景圖並不代表銀河系的全部。由於我們身處銀河系之中,我們永遠無法看到整個銀河系的樣子,只能依靠現有的觀測數據進行推斷。
早在早期,英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就使用自製的反射望遠鏡,通過對恆星的計數,首次提出了銀河系可能是扁平狀的假說,並認為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中心。隨著天文學的進步和強大望遠鏡的使用,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恆星數據,發現太陽系並非位於銀河系的中心,而是在銀河系中心邊緣地帶。這導致了對銀河系形狀的新認識,認為它是一個透鏡形的恆星系統。
如今,科學家們能夠通過大量觀測數據,在計算機中模擬出銀河系的主體結構形狀,並不斷對其進行修正。例如,2015年的研究發現,銀河系的規模比先前認為的要大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銀河系的直徑也被修正到了16-18萬光年之間。
總的來說,人類可能永遠無法完全了解銀河系的真實面貌。要拍攝到銀河系的整體結構,我們需要距離銀河系數十萬光年,這對於目前的人類技術來說是不可能的。最遠的人造飛行器也只飛行了220億公里,連太陽系都尚未離開。這讓我們意識到,地球和人類在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塵埃。

㈡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有哪些重要意義

第一張……

國家天文台苟利軍研究員@Flyingspace :

這次的直接成像除了幫助我們直接確認了黑洞的存在,同時也通過模擬觀測數據對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做出了驗證。在視界面望遠鏡的工作過程和後來的數據分析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所觀測到的黑洞陰影和相對論所預言的幾乎完全一致,令人不禁再次感嘆愛因斯坦的偉大。

愛因斯坦

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在於,科學家們可以通過黑洞陰影的尺寸限制中心黑洞的質量了。這次就對M87中心的黑洞質量做出了一個獨立的測量。在此之前,精確測量黑洞質量的手段非常復雜。

受限於觀測解析度和靈敏度等因素,目前的黑洞細節分析還不完善。未來隨著更多望遠鏡加入,我們期望看到黑洞周圍更多更豐富的細節,從而更深入地了解黑洞周圍的氣體運動、區分噴流的產生和集束機制,完善我們對於星系演化的認知與理解

左文文(上海天文台):

如果要評選出2019年最有價值和最受期待的照片,那麼非下面這張照片莫屬。這是5500萬光年外的大質量星系M87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黑洞陰影照片,也是人類拍攝的首張黑洞照片。它是黑洞存在的直接「視覺」證據,從強引力場的角度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圖1: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M87*)的圖像,上圖為2017年4月11日的圖像,圖中心的暗弱區域即為「黑洞陰影」,周圍的環狀不對稱結構是由於強引力透鏡效應和相對論性射束(beaming)效應所造成的。由於黑洞的旋轉效應,圖片上顯示了上(北)下(南)的不對稱性。

這張照片於2017年4月拍攝,2年後才「沖洗」出來。2019年4月10日由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 EHT)合作組織協調召開全球六地聯合發布。

給黑洞拍照,有三個科學意義:

1. 對黑洞陰影的成像將能提供黑洞存在的直接「視覺」證據。黑洞是具有強引力的,給黑洞拍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強引力場下驗證廣義相對論,看看觀測結果是否與理論預言一致。

2. 有助於理解黑洞是如何「吃」東西的。黑洞的「暗影」區域非常靠近黑洞吞噬物質形成的吸積盤的極內部區域,這里的信息尤為關鍵,綜合之前觀測獲得的吸積盤更外側的信息,就能更好地重構這個物理過程。

3. 有助於理解黑洞噴流的產生和方向。某些朝向黑洞下落的物質在被吞噬之前,會由於磁場的作用,沿著黑洞的轉動方向被噴出去。以前收集的信息多是更大尺度上的,科學家沒法知道在靠近噴流產生的源頭處發生了什麼。如果現在對黑洞暗影的拍攝,就能助天文學家一臂之力。

圖2: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M87,圖片版權:NASA

黑洞照片應該是這樣:圓形陰影+光環

一百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提出後不久,便有科學家探討了黑洞周圍的光線彎曲現象。上世紀70年代,James Bardeen及Jean-Pierre Luminet等人計算出了黑洞的圖像。上世紀90年代,Heino Falcke等天文學家們首次基於廣義相對論下的光線追蹤程序,模擬出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的樣子,引入了黑洞「陰影」的概念。

理論預言,受黑洞強引力場的影響,黑洞吸積或噴流產生的輻射光被黑洞彎曲,使得天空平面(與視線方向垂直的面)被黑洞「視邊界」(apparent boundary)的圓環一分為二:在視邊界圓環以內的光子,只要在視界面以外,就能逃離黑洞,但受到很強的引力紅移效應,亮度低;而視邊界圓環以外的光子,能繞著黑洞繞轉多圈,積累的亮度足夠高。

圖3:廣義相對論預言,將會看到一個近似圓形的暗影被一圈光子圓環包圍。由於旋轉效應,黑洞左側更亮。圖片版權:D. psaltis and A. Broderick

從視覺上看,視邊界內側的亮度明顯更弱,看起來就像一個圓形的陰影,外麵包圍著一個明亮的光環。故此也得名黑洞 「陰影」(black hole shadow)。這個陰影有多大呢?史瓦西黑洞的陰影直徑是視界直徑的5.2倍;如果黑洞轉得快,陰影直徑也有約4.6倍視界半徑。如此看來,黑洞視邊界的尺寸主要與黑洞質量有關系,而與黑洞的自轉關系不大。

後來,更多科學家針對黑洞成像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均預言黑洞陰影的存在。因此,對黑洞陰影的成像能夠提供黑洞存在的直接「視覺」證據。

今天只是起點,未來將看到更多精彩

其實,人類關於黑洞的理論預言出現的時間不短,VLBI技術也並不是近十年才成熟。為什麼現在才「拍」到第一張黑洞照片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想要利用VLBI技術構成一個等效口徑足夠大、靈敏度足夠高的望遠鏡,需要在全球各地廣泛地分布著足夠多的這類望遠鏡。過去十年中,技術的突破、新射電望遠鏡的不斷建成並加入EHT項目、演算法的創新等,終於讓天文學家們打開了一扇關於黑洞和黑洞視界研究的全新窗口。

參與此次EHT觀測的上海天文台專家一致表示,對M87*黑洞的順利成像絕不是EHT的終點站。

一方面,對於M87*的觀測結果分析還能更加深入,從而獲得黑洞周圍的磁場性質,對理解黑洞周圍的物質吸積及噴流形成至關重要。

另一方面,大家翹首以待的銀河系中心黑洞Sgr A*的照片也要出爐了。

EHT項目本身還將繼續「升級」,還會有更多的觀測台站加入EHT,靈敏度和數據質量都將提升,讓我們一起期待,未來看到M87*和Sgr A*的更高清照片,發現照片背後的黑洞奧秘。

總之,人類既然已經拍到第一張黑洞照片,那黑洞成像的春天還會遠嗎?

㈢ 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量子糾纏照片是什麼時候拍攝的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類慢慢發現我們生活的宇宙存在很多非常震撼的現象,就比如黑洞,愛因斯坦在相對論裡面預言這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神秘天體,而現代科學家不僅證實黑洞真的存在,而且還拍攝到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2019年4月12日科學家在世界上公布人類歷史上拍攝到的第一張黑洞照片,立刻引發強烈關注,網友們都紛紛表示,原來傳說中的黑洞是這樣的,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有點像煤球燃燒時候的狀態,不過那張黑洞照片科學家進行了模糊化處理,真實清晰的黑洞照片遠比人們想像的要震撼。


量子糾纏現象可能會破解靈魂、夢境等奧秘

科學家可以量子糾纏解釋不同維度時空的奇妙現象,比如靈魂轉世、夢中產生的夢境、似曾相識的感覺、平行宇宙等等,一旦量子糾纏把這些奧秘都給破解了,將會顛覆人們的認知,甚至有可能導致我們這個使用經典物理學建立的世界徹底崩塌,從而產生一個新的世界觀。

㈣ 人像攝影技巧解析

人像攝影技巧解析

一寸長一寸強 長焦鏡頭大片賞析

相信很多朋友在拍攝人像照片的時候,都希望能夠拍攝出一張如同時尚雜志上一樣的「大片」。其實想要拍出這樣的照片並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只要我們使用合適的鏡頭,加上一些人像拍攝的技巧,任何人都能拍出獨具魅力的「大片」。

大光圈鏡頭有著獨特的虛化效果

正如筆者所說,長焦鏡頭在拍攝人像時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長焦人像鏡頭有號稱大眼睛的EF 85mm f/1.2 LII USM鏡頭、大三元之一的EF 70-200mm f/2.8L IS USM鏡頭、以及有著優異畫質的EF 100mm F2.8LIS USM鏡頭。這幾顆鏡頭都可以讓我們輕松獲得長焦效果,同時也是拍攝人像照片的利器。

長焦鏡頭在拍攝人像時屢試不爽

佳能EF 85mm f/1.2 L II USM就是一顆非常好的人像鏡頭

上面介紹的這幾款佳能長焦鏡頭都有著大光圈的優勢,較大的鏡頭光圈不僅可以提供更大的鏡頭通光量,同時也能起到背景虛化的作用,使得整個畫面中的人物更加突出,畫面也更加的純粹、干凈。除此之外,由於長焦鏡頭的視角特性,畫面不容易產生畸變,因此對人物的表現也更加真實。

人像攝影構圖技巧解析

相信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拍攝過人像照片,小到證件照,大到旅遊紀念照都屬於人像攝影的范疇。在拍攝此類照片時,往往都是有規則可尋的,通常我們將人像攝影分為特寫、半身、七分身和全身四種構圖類型。

特寫照片常被用來作為雜志的封面

佳能EF 70-200mm f/2.8L IS USM拍攝人像非常給力

首先向大家介紹的是特寫構圖。在拍攝人像特寫時,構圖框的下邊通常與人像胸部(胸口)位置上下約l0cm左右切齊。構圖框的上邊可以距離人像頭部頂端約5cm左右,也可以直接切掉,僅將人物的面部露出,以達到視覺沖擊效果。如果要拍攝這樣的照片,筆者建議做最好使用200mm左右的長焦鏡頭,比如佳能EF70-200mm f/2.8L IS USM,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特寫效果。

半身人像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構圖方法

半身人像的構圖范圍要比特寫人像的大,畫面仍以人像為主,構圖框的上邊距離人像頭部頂端約5cm左右(以人像實際高度計算),構圖框的下邊,則與人像腰部(可以肚臍眼為中心)位置上下約l0cm左右切齊。以此構圖法所拍攝出來的照片,大致為漂亮而公式化的人像半身照片。想要獲得這樣的照片效果,筆者建議最好選擇焦距在85mm左右的鏡頭,佳能EF85mm f/1.2 L II USM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七分人像有助於表現人物的整體感覺

七分身構圖有別於半身人像,它可以將人物的更多部分構入畫面之中。在拍攝七分人像時,構圖框上邊距離人像頭部頂端約10cm左右,構圖框下邊,則與人像膝蓋部位上下約l0cm左右切齊。以此構圖法拍攝出來的照片,為漂亮而公式化的人像七分身照片。要拍攝這樣的照片,筆者建議選擇佳能EF 24-70mm f/2.8L II USM這樣的變焦鏡頭,可長可短,拍攝起來比較自由。

全身人像需要與畫面背景相融合

佳能新百微也是拍攝人像的絕佳利器

最後一種就是全身人像。顧名思義全身人像就是將人物的全部納入至畫面中。以此構圖法拍攝出來的照片,大致亦為漂亮而略帶一點背景的人像全身照,是市面上頗常見的婚紗攝影的全身構圖,尤其受顧客喜愛。玩家可以使用長焦鏡頭來拍攝這樣的照片,比如佳能EF100mm f/2.8L IS USM鏡頭就很好,在拍攝時離模特稍微遠一點,這樣更能突顯出景深。

當然,除了在構圖上面的考究外,我們還可以通過使用大光圈的背景虛化、長焦鏡頭的視角優勢、以及微距鏡頭的細節把控來進一步的增添人像照片的魅力,下面筆者將與大家詳細談談,怎樣增加人像照片的吸引力。

糖水人像需用大光圈表現

喜歡拍攝人像的朋友們一定聽說過「糖水人像」。所謂的'「糖水片」是那種看起來畫面陽光明媚,風光旖旎的人像攝影圖片俗稱。這是一條拍攝風格很甜美的攝影路子,大多以山水草木,亭台樓閣等為背景。

糖水人像在人像攝影中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

糖水片的拍攝地點以外景為主,背景最好能有綠色或者其它顏色的花卉。最佳拍攝場景是公園綠地,風格應清新明快。夏天可以穿的比較清涼,但是陽光也是更為強烈,所以應避開中午時段拍攝,可以從下午3點左右開始拍攝。

糖水照片對於女生而言有著不可抵擋的誘惑

大光圈鏡頭拍攝出來的照片更加有層次感

大多數的糖水人像片,都需要開比較大的光圈拍攝,這樣景深比較淺,可以把背景中雜亂的部分給模糊掉,使照片看起來也更有層次。佳能 EF85mm f/1.2 L IIUSM有著令人羨慕的F1.2大光圈,用它拍攝出來的人像照片更加具有朦朧唯美的意境氣氛。同時大光圈也有助於提高相機的快門速度,避免了手持拍攝產生的模糊。

佳能EF 85mm f/1.8 USM是一支性價比很高的鏡頭

當然,如果你覺得佳能 EF 85mm f/1.2 L IIUSM將近14000元的售價難以接受,也可以選擇價格僅有3000元的佳能EF 85mm f/1.8USM。盡管其光圈要比前者小一些,但是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長焦鏡頭拍攝人像的優勢解析

雖然定焦鏡頭能給我們提供較大的光圈以及出色的成像質量,但是它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戶外拍攝時,往往我們需要不斷的調整鏡頭焦距,來達到預期的構圖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使用佳能EF 70-200mm F2.8 L IS II USM鏡頭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長焦鏡頭對景物有顯著的壓縮效果

使用EF 70-200mm F2.8 L IS IIUSM鏡頭拍出的照片,有著變形較小,透視正常,易於操作等特點。由於其拍攝角度小,景深較淺,且對於景物有顯著的壓縮效果,所以可以虛化雜亂的場景,使人物更加突出,畫面更顯平穩。

拍攝者可以離被攝者遠一些,將背景融入進來

中長焦鏡頭的視野不夠寬廣,在畫面風格上易產生雷同感。 因此在使用EF 70-200mm F2.8 L IS IIUSM鏡頭拍攝時,攝影師與被攝者的距離最好能拉遠一點,構圖時也可以盡量採用全身構圖的方式,這樣一方面可以將被攝者的整個體態表現出來,另一方面也能將背景自然的融入畫面之中。

使用佳能EF 24-105mm f/4L IS USM的長焦端拍攝也能獲得很好的效果

抓拍動物的不二之選

除了拍攝人像以外,使用EF 70-200mm F2.8 L IS IIUSM鏡頭來抓拍動物也是非常理想的選擇。通常野生動物都十分的懼怕人類,因此想要近距離的拍攝野生動物幾乎是不可能的。而長焦鏡頭憑借著焦距的優勢,使我們可以遠距離的拍攝它們,並且在畫質上也能得到充分的保證。

用長焦鏡頭來抓拍動物

鏡頭的防抖能力是關鍵

用長焦鏡頭抓拍時,在技術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快門速度。對於使用200mm左右的相機來說,為避免震動,快門速度最好不低於1/250秒,也就是說快門速度不慢於焦距的倒數。而佳能EF 70-200mm F2.8 L IS IIUSM加入了全新的II代IS防抖系統,最高可以提供4檔快門的防抖效果,防抖效果非常出色。

微距鏡頭的細節優勢

講到拍攝人像,就不得不提到佳能的「新百微」。正所謂微距無弱旅,高解析度,高放大倍率讓微距鏡頭無論在微距拍攝領域還是其他拍攝領域都具有優勢,佳能EF100mm F2.8L IS USM就是這樣一支微距鏡頭。它憑借其優異的銳度表現以及良好的焦段,也被常常用來拍攝人像照片。

佳能新百微的鏡頭銳度是相當出眾的

人像特寫最直觀的拍攝方法就是將人物面部充滿畫面,相機靠近模特,在畫面中可以預留一部分區域用作構圖的空間,但不要收取過多人物頸部以下的身體軀干,抓取模特最精彩的神態按下快門。

百微鏡頭對於細節的把握非常到位

雖然特寫的拍攝看似簡單,但有許多細節需要掌控。首先,特寫對模特的要求很高,五官、臉型必須端正;同時,由於特寫照片皮膚占據了畫面的大部分區域,因此前期化妝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還需要模特自信、大方,具有表現力。

百微鏡頭具有強悍的防抖效果

佳能EF 100mm F2.8L ISUSM鏡頭的拍攝效果非常理想,焦內銳利,焦外柔美。不管是在全幅還是我的半幅機身上,這支鏡頭的焦外都很舒服。而且這支頭的色散控製得也很不錯,防抖功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能夠在通常的拍攝距離下實現約相當於4級快門速度的手抖動補償效果。

佳能EF-S 55-250mm f/4-5.6 IS II

對於佳能的玩家來說,除了以上幾支鏡頭之外,在長焦鏡頭的選擇上還有諸如EF-S 55-250mm f/4-5.6 IS II、EF28-300mm f/3.5-5.6L IS USM等,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拍攝需求,以及預算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鏡頭。

;

㈤ 人類史上最近距離拍攝的太陽,太陽滅亡後人類能去哪裡

太陽滅亡後,人類要遠離太陽系所有星球,並會找到更合適居住地。現在中國科技的發展不僅是可以研究地球上生物,還可以進行太空外觀摩。關於太陽的照片已經是太多,有相關報道稱太陽可能會滅亡。大家都知道,太陽出現就代表著光明到來,人們更是成為曙光。就是在你遇見絕境時的一絲絲希望。當然在太空中不止這一顆星球,已經發現的恆星數量約是七百萬億億顆。

太陽在近距離觀察下,會有些你沒有見過的東西,並且有看著較小的耀斑。如果太陽爆炸那麼肯定會涉及地球,我們可能會提前移居到其他星球。若是直接燃燒殆盡,地球是否能躲開太陽廢墟。太空深不可測,太空中的行星軌跡等還需要相關科學家進一步探索。隨著科技進步,終有一天能夠找到比地球更加適合居住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