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明代和清代青花發色的區別圖片
文|張笑千 來源/河南玖魅實業有限公司
明青花
明代洪武青花延續元代風格。官窯,民窯使用國產青料較多,提煉欠佳。
發色特徵:淺灰色,部分有淡藍色藍料中出現深藍色的小點,無流動感,但有層次,無暈散,也有深入胎骨的現象。
圖:洪武青花
明代永樂、宣德時期一改常態,異域風情為主要特色,被後人譽為「發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青料有國產和進口兩種,官窯用蘇麻離青,民窯用國產青料。
發色特徵:隨著進口料蘇麻離青提煉技術的提高,如鋼筆水一樣的深藍色,有黑色斑點,濃重端莊,深邃優雅。國產青料與洪武時期相似,但不帶鐵銹斑和黑褐色斑點。
圖:宣德民窯
明代正統、景泰、天順這三朝為青花瓷的空白期(或黑暗期),皇帝昏庸無能,不理朝政,宮廷內部矛盾重重,景德鎮瓷業受到干擾,這三朝帶有具體年款的官窯瓷器傳世很少,以前人們對這段時期的產品面貌認識不清,故被一些陶瓷史家稱為「空白期」。進口青料幾乎用盡,因而用國產青料。
發色特徵:青花暈散嚴重,紋飾模糊不清,藍色的淡雅流暢,鮮活感強,青花靛藍,濃處有黑褐色斑點。
圖:空白期青花
明代成化、弘治時期使用新的一種國產青料——平等青,也稱「陂唐青」,產地在江西省樂平縣境內。成華前期與進口料共用。
發色特徵:沒有黑斑,藍中發灰,深沉穩重無輕浮感,有的藍中略發紫紅色。
圖:成華青花
圖:弘治青花
明代正德青花用另一新發現的青料——石子青,產於瑞州(今江西上高),又名「無名子」。
發色特徵:藍中帶灰,色淡清雅、也有明麗濃艷。
圖:正德青花
明代嘉靖,隆慶,萬曆多用一種新的青料——回青,從西域進口,與石子青混合使用。
發色特徵:鮮艷瑩潤,濃艷略發紫。
圖:嘉靖青花
圖:隆慶青花
圖:萬曆青花
明代天啟,崇禎仍使用石子青作呈色劑,江河日下,經濟衰退,青料已經嚴重不足,當時的用料繪畫兌水較多,發明了新的繪畫技術——分水(混水)繪瓷法。
發色特徵:鮮艷的淺藍色,富有層次感,色澤清淡,有的淺灰色,有的暈散嚴重,有的或黑或灰。
圖:天啟青花
圖:崇禎青花
清朝青花瓷
清代順治時期青料有兩種,一個是產自浙江的浙料,浙料在天啟、崇禎時期已經出現,但使用較少,明代晚期以後的清代順治、康熙朝把浙料作為主要青料,一個是江西的土青。
發色特點:由於暈散嚴重,紋飾模模糊糊,如隔霧觀望,有翠青和灰青兩種,有黑褐色斑點。
圖:順治青花
清代康熙朝是歷史中少有的全盛時期,商品經濟的發達,也促使了青花瓷產量的提高,關於康熙青花眾所周知的有「翠毛藍」「墨分五色」「斧劈皴」三個特點。
發色特徵:早期,灰藍色。中期以後,使用新的青料——雲南珠明料,艷麗清爽,寶石藍色,立體感強,發色很有層次。
清代雍正時期,國力更加雄厚,經濟有一次飛躍提高,政局穩定,社會安詳,雖然只有14年,但青花瓷的質量精益求精,是清代其他時期不可相比的。青料依舊使用浙料。
發色特徵:藍中帶紫,略有暈散,明凈典雅,發色穩定,出現深藍色小點。
清代乾隆時期是歷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隨著經濟的發達,制瓷業也有了更大提高。
發色特徵:前期與雍正相似,色灰暗。以後仿永宣青花興盛,故意用筆觸表現永宣的錫斑。發色純藍,呈色穩定。
圖:乾隆青花
清代嘉慶,道光時期江河日下,王朝走向衰退。制瓷業也受到影響,青料仍使用國產的浙料。
發色特徵:藍色略渾濁,輕浮感較重,少有暈散。
圖:嘉、道時期青花
清代咸豐,同治,光緒時期由於休養生息的政策,封建王朝出現了最後一次迴光返照,史稱「同光中興」。而制瓷業依舊處於下坡階段。難以復甦。引進了新的青料——洋藍。
發色特徵:淡藍色,灰黑,漂浮感強。
圖:光緒青花
清代宣統時期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時期,宣統皇帝在位三年有餘。青料以進口的化學青料為主要呈色劑。在位時間較短,產量稀少可參照的器物較少,不做陳述。
Ⅱ 專家好,我奶奶手裡留下來一古董--青花瓷,有一百多年了,求現市場價值,謝謝下面是圖片
晚清民國時期的民間生活用品,常常以成對的形式出現,並且一般帶有蓋子。例如,這種青花瓷纏枝蓮雙喜蓋罐就是當時婚禮陪嫁的常見物品,現存世的數量相對較多。作為一個完整的成對物品,價格大約在1000元人民幣左右。但是,像樓主所展示的這個沒有蓋子並且有裂痕的單品,其價格並不會像樓上朋友所說的那麼高。根據我的了解,在收藏市場上,這種物品的真實價值大約在100元人民幣左右。
Ⅲ 最早的元青花什麼樣(圖)
最早的元青花如圖
最早的元青花為影青釉,又稱青白釉,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面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閃青藍,溫潤中略顯淡藍,除足圈顯水綠色外,器身胎釉往往顯出淡牙黃色,有時顯出乳濁白色,它的顯色會隨空氣中的濕度、溫度的變化而微顯不同。
元期青花瓶、罐類,斜光透過胎釉會略顯出無規則的米白色絲線條紋,也稱釉紋飾。元期釉下青花上無氣泡,溫度偏高時胎釉顯干,但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
(3)搜索青花瓷圖片擴展閱讀
元青花琢器部分,是分斷製作,大多數是為三接四部,即:頸部、腹部、底部、成型後用胎泥相接成型,但部器物也有不接底工藝。採用濕胎接法,多見器物介面擠出胎泥,也有規整合縫介面嚴密,不見胎泥外液。
為了保證介面的牢固性,器內擠出的胎泥不做修理,外壁修胎也有保留,因此,元代器物腹部很大部分有明顯凸痕。器物內壁、底部多不施釉,大罐內防滲漏刷釉或簡單盪釉。足牆多數較矮,內外斜削,有部分器底墊燒留下大小黑斑點。小件器還有墊燒留下細沙粒。有些小罐、小瓶可以見到古人浸釉時,用手抓捏留下的清晰指頭印跡。
Ⅳ 簡單漂亮的青花瓷圖案圖片欣賞
青花瓷,這一中國古老文化的瑰寶,以其簡潔優雅的圖案聞名於世。以下是一系列簡單而精緻的青花瓷圖案圖片,供您欣賞。
1. 簡潔雅緻的青花瓷圖案圖片
2. 清新脫俗的青花瓷圖案圖片
3. 別具一格的青花瓷圖案圖片
4. 傳統與現代融合的青花瓷圖案圖片
5. 經典青花瓷圖案圖片
6. 純美無瑕的青花瓷圖案圖片
如果您還感興趣,以下是一些相關推薦:
1. 青花瓷簡筆畫圖片
2. 青花瓷花紋簡筆畫圖片
3. 青花瓷盤子簡筆畫圖片
4. 兒童青花瓷繪畫作品欣賞
5. 青花瓷圖案大全欣賞
6. 兒童手繪青花瓷盤圖片大全
請注意,原始文本中的「青花肆喚瓷」和「雹飢圖絕返片手繪圖片」等表達顯然是輸入錯誤,已更正為「青花瓷」和「兒童青花瓷圖案圖片大全欣賞」。同時,文本的時態和語序也進行了調整,以確保內容的准確性和流暢性。
Ⅳ 元青花梅瓶真品圖片大全欣賞
說到元青花其實有很多的種了,但是有的人卻獨愛這個梅屏,那麼有的人也要問了,這個梅瓶有什麼好的呢?其實就是好看了,而且比較稀少了,最近有人也問了,那這個梅瓶要怎麼去鑒別呢?其實也很簡單的,下面給大家帶來的就是元青花梅瓶的真品圖片,一看就知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的了?對這個感興趣的別錯過了!
元青花瓷器「四愛圖」梅瓶器物描述
元青花瓷器「四愛圖」梅瓶時代:元(1271—1368年)
元青花瓷器「四愛圖」梅瓶小口外侈,短頸,豐肩,平底。紋飾分為三組,肩部飾鳳穿牡丹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四個菱形開光內分別繪「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梅鶴,陶淵明愛菊。腹下部繪仰覆蓮紋和忍冬紋一周。該器造型秀美、線條流暢、色澤濃艷,為元青花瓷中的精品。
流傳經過:1987年10月31日原武漢市文物商店武勝路門市部從一對夫妻手中收購而來。
元青花瓷器「四愛圖」梅瓶時代:元(1271—1368年)文物價值
青花瓷器由於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白地藍花,有明凈素雅之感,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早在唐代就已經燒制青花瓷,但是從燒造技術判斷,青花瓷的成熟期屬於元代。元青花以明麗雅緻的紋飾、豐富多樣的種類、製作精湛的工藝,成為當時出口中東、西亞等地區的重要商品。從元中晚期開始景德鎮大量生產青花瓷器,其質量、製作工藝、創新發展方面均呈現出遠勝於唐宋青花瓷的成熟與精美。青花瓷從此成為景德鎮窯乃至整個中國瓷器生產中最為主要的產品,被人們譽之為「國瓷」。
元青花瓷器「四愛圖」梅瓶尺寸:高37.6㎝,口徑6.2㎝,底徑13 cm
稀缺性
元青花存世量少。據統計,土耳其、伊朗、美國等國家博物館收藏佔了一半之多;元青花的裝飾題材大多以中國傳統圖案花紋為主,人物紋樣極少,此件器物尤顯珍貴。
工藝美術史
從實用性角度審視,元青花瓷能依據不同地域人們的不同生活習慣和需要,設計渣胡帶不同的器型。既有針對中東及伊斯蘭國家生產的大盤、大罐、大瓶等器型碩大飽滿的大件,也有滿足東南亞國家需要的小罐、水滴、小瓶等,還有適應中國人生活習慣的高足杯、盞托、觀音和文具等。從藝術審美角度欣賞,元青花瓷釉色瑩潤、青幽淡雅、意境悠長、雅俗共賞,有著適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審美需求的共融性。其裝飾紋樣布局繁密,結構嚴謹,描繪精細,體現了製作者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高超的繪畫技藝。
歷史文化名人
梅瓶腹部繪「四愛圖」,以歷史文化名人王羲之、周敦頤如蘆、林和靖及陶淵明為題材。東晉「書聖」王羲之做消的《蘭亭序》、北宋哲人周敦頤的《愛蓮說》、詩人「梅妻鶴子」林和靖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及東晉文字家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流傳千古,令人景仰。
透過這些歷史文化名人,可以檢索更多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Ⅵ 不同時期青花瓷器圖片鑒賞
導語:青花瓷器是我們比較熟知的一種瓷器,我們都知道青花瓷瓷的價格和價值都是比較高的,當然了一些仿製品不算在內,青花瓷又叫白地青花瓷,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煅燒歷史,也是古代人比較喜愛且收藏的一種瓷器。
青花瓷器最早出現在唐朝,在後期的不斷成熟的工藝技術下,青花瓷經歷了從出現到成熟再到發展頂峰,每個時期青花瓷器都有一定的改變,且每個時期的青花瓷器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下不同時期青花瓷器的特點及其圖片欣賞,幫助大家了解青花瓷器。
唐宋時期青花瓷器圖片欣賞:唐宋時期是青花瓷器開始出現的時期,可以說唐宋時期青花瓷器只是有一點點出現的預兆,因為在後來的考究中科學家並沒有發現太多的唐宋時期的青花瓷器,只是有一些可憐到稀少的碎片,而且青花瓷器的紋理和胎質都比較粗糙,所以並沒有太多值得收藏的青花瓷器流傳下來。
元青花瓷器圖片欣賞:景德鎮瓷器到目前為止也是青花瓷器的主要生產地區,早在元代,景德鎮的青花瓷器製造業已經將青花瓷器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時期,當時的青花瓷器紋飾構圖比較豐滿,且紋飾題材從植物到動物到人物,基本都有涵蓋,甚至還有一些抽象的畫作以及文字,由於是成熟期,所以青花瓷器的製作工藝也比較熟練,技藝更加精湛,這個時期的青花瓷器都用裝飾或者作陪葬品。
明清時期青花瓷器圖片欣賞:在明清時期青花瓷器已經發展到了頂峰,製作工藝基本不用擔心,吸收了很多繪畫的工藝技術,所以越來越多的青花瓷器種類被製造生產出來,不管是做碗、盤、壺等使用器具還是做花瓶、擺件等飾品,顧客都可以買來自己喜歡的種類或者紋飾,現在市場上的青花瓷器大都是用來做裝飾的,特別是一些展館或者酒店大堂等地方,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青花瓷器。
對於青花瓷器的主要發展時期,及其圖片的欣賞,小編就簡單的介紹這么多,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青花瓷器,但是如若購買使用,還是要盡量找一個懂得青花瓷器的朋友幫助購買,畢竟市場上的青花瓷器仿製的太多,希望小編的總結可以幫助大家。
Ⅶ 青花瓷簡筆畫圖片大全
素描青花瓷瓶圖片
圖片多、難度大,有民風、有水平的選題;附圖見後文: 素描,廣義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單色的繪畫,起源於西洋造型能力的培養。
狹義上的素描,專指用於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專業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
小學四年級素描紙畫青花瓷
要是沒有專門學過素描,可以找圖片臨摹來畫,
1、第一步是常規的構圖定位,在這一步驟中,畫者要把青花瓷瓶合理的安排在畫面之中。
2、步驟的第二步是畫青花瓷瓶大的外部形狀和主要結構,在這個步驟中畫者要運用較輕的線條把青花瓷瓶的外形和主要結構畫出來。
3、青花瓷瓶的表現步驟的第三步是鋪設大的明暗色調,在這個步驟中,畫者要把青花瓷瓶的背光部分均勻平塗一層鉛筆顏色。
4、表現步驟的第四步是深入刻畫,深入刻畫是把青花瓷瓶亮面、灰面的微妙變爛攜化和暗面的反光仔細的表現出來。
5、步驟的最後一步是調整和完成畫面。
如何用ps畫出青花瓷上的圖案
1.先動手整第一個圖層,以下截圖參數,僅供參考,不不一定要完全一樣,根據自己的感覺即可。
先使用形狀工具,畫出一個圓角矩形,大小自定,這里畫的是512*512的,圓角半徑為70 2.在圖層效果中,設置漸變疊加,添加一點點淺藍色到白色的漸變效果。 3.繼續設置,纖歷拿內陰影,添加比之前的藍色稍微深一點的,藍色作為陰影。
4.這樣,圓角矩形的主體部分就算完成了,接下來做一個文字,選一個古色古香的字體,打毀搭上自己想要的文字。用的是毛筆行書字體。
6.設置好之後,文字部分也就完成了,文字的效果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