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打擊樂有哪些
建鼓、大堂鼓、花盆鼓、腰鼓、書鼓、手鼓等。
1、建鼓
建鼓,古稱足鼓、晉鼓、楹鼓。蒙古、滿、漢等族棰擊膜鳴樂器。曾為歷代宮廷所用。流行於內蒙古、遼寧、吉林、青海等省區的喇嘛寺院及漢族廣大地區。
2、花盆鼓
板材鋸成上寬下窄的鼓梆,堆粘成鼓腔後經車旋而成。兩面蒙皮。鼓身塗深棕色漆,帶鼓架。花盆鼓又有南唐鼓、缸鼓之稱。
3、腰鼓
腰鼓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它來源於生活,又很好地表現了生活。腰鼓是民族棰擊膜鳴樂器,歷史悠久,發音脆亮,在民間廣泛被流傳,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黃土地上的狂飆,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性。
4、大堂鼓
大堂鼓,多使用椿木、色木、樺木和楊木等製作鼓身,鼓皮多使用水牛皮。在鼓身上下蒙以兩塊面積相同的牛皮而成,平常置於木架上用兩個鼓捶演奏。
5、書鼓
書鼓,是布依族、漢族棰擊膜鳴樂器。布依族稱手鼓。流行於貴州省及全國各地 ,專用於中國北方說唱音樂"大鼓書"等各種鼓書伴奏。形制結構鼓框木製,呈扁圓形,兩面蒙以牛皮或羊皮,皮面四周邊緣用鼓釘固定。
Ⅱ 有誰知道這是啥嗎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叫鈸 (樂器) ,是一種樂器。
銅質圓形的樂器,中心鼓起,兩片相擊作聲 。古稱「銅鈸」、「銅盤」。初流行西域,南北朝時傳至內地。
鈸源於西亞,流行於北魏。明清後成為戲曲的重要伴奏樂器。 鈸:古稱「銅鈸」、「銅盤」,民間叫做「鑔」。是常見的打擊樂器。歷史久遠,表現力強。不僅在民族音樂、地方戲劇、吹打樂和鑼鼓樂中使用,還廣泛用於各族的民間歌舞和文娛、宣傳活動中。
Ⅲ KTV裡面 有兩個樂器 一個是沙錘還有一個抓手上敲的 叫什麼
KTV裡面有兩個樂器一個是沙錘還有一個抓手上敲的叫鈴鼓。
沙錘:
沙錘是搖奏體鳴樂器,亦稱沙球。起源於南美印第安人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傳統沙槌用一個球形干葫蘆,內裝一些干硬的種子粒或碎石子,以葫蘆原有細長頸部為柄,搖動時硬粒撞擊葫蘆壁發聲。也有木製、陶制、藤編和塑料制等形狀類似的沙槌,內裝珠子、鉛丸等物。通常雙手各持一隻搖。
鈴鼓:
鈴鼓是維吾爾、朝鮮、烏孜別克、塔吉克等族的打擊樂器,流行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吉林延邊等地,鼓框木製,單面蒙皮,有大、中、小三種。
用於歌舞或器樂合奏。 鈴鼓又稱手鼓,無論在民間舞蹈或樂隊伴奏中,鈴鼓都是一種色彩性很強的節奏打擊樂器,可用作伴奏、伴舞和伴歌,節奏自由,任憑演奏者即興發揮。
(3)打擊樂器有有哪些圖片擴展閱讀:
鈴鼓也是手鼓的一種,所以自然各種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關。 鈴鼓也是手鼓的一種,所以自然各種演奏技巧都和手掌、手指有關。
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後,鈴鼓是個非常迷人的樂器。 掌握了基本的技巧後,鈴鼓是個非常迷人的樂器呢。鈴鼓的基本技巧可以分成這幾種:打點、滾奏、 Finger Roll 、 Thumb Roll 、手腕/膝蓋等。
使用的場合各自不同,依照音量、速度、音色等要能自在的轉換各種技巧才行。 在討論幾種技巧前,要注意的是拿鈴鼓時的姿勢,由於鈴會晃動和發生殘響,把鈴鼓維持45 度的角度可以使鈴聲不會太短或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