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臉上可以用那些外敷的消炎葯
外用消炎葯是治療感染性皮膚病的一個主要治療手段。常見的外用消炎葯有消毒防腐葯、抗細菌葯、抗真菌葯、抗病毒葯等。下面具體了解下可用在臉上的外用消炎葯吧。
1、消毒防腐葯(外用消炎葯)主要有碘伏、紅汞(紅葯水)、甲紫(紫葯水)、利凡諾溶液等。其中,紅葯水最好不要長期用於大面積傷口,否則會發生汞中毒。紫葯水只能用於局部未破損的皮膚,不宜塗抹於黏膜傷口。利凡諾溶液可以清潔創面,防治皮膚感染,因屬於乳酸鹽,不能與肥皂、小蘇打等鹼性物質共用;另外它對肝腎功能有影響,不宜在黏膜處使用。
2、外用抗細菌葯(外用消炎葯)首先要選擇不經常或不作為全身使用的;其次還要對症下葯,不同細菌造成感染的表現不一樣,所選用的葯物也就不一樣。重要的是,不要長期、大面積外用抗細菌葯物,一方面是因為葯物會經皮膚吸收,產生全身性的毒性作用,如長期外用慶大黴素,吸收後可能產生耳毒性和腎毒性;另一方面是這樣會誘發耐葯菌株的出現,造成日後使用抗細菌葯無效。
3、外用抗真菌葯物(外用消炎葯)有碘苷,酞丁安,阿昔洛韋等。主要用於治療病毒性皮膚病,如單純皰疹、帶狀皰疹、水痘、扁平疣、尖銳濕疣等,還可用於治療淺表部真菌感染及皮膚瘙癢症。抗病毒葯物一般是抑制病毒DNA(脫氧核糖核酸)的復制,但同時對人體細胞的DNA聚合酶也有抑製作用,從而影響人體DNA的復制。所以,妊娠期在使用各種抗病毒外用葯時應慎重。
有些患者外用消炎葯會出現過敏反應,從而使皮膚損害加重。因此,如果用葯期間出現紅疹等過敏症狀,應及時停葯或換葯。
2. 皮膚外用消炎葯有哪些
皮膚的外用消炎葯有夫西地酸軟膏、克林黴素磷酸酯凝膠、百多邦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乳膏、紅黴素軟膏等,是一種抗生素的葯膏。可以治療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者表皮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癤、癰以及濕疹繼發感染,具體的診治應該臨床醫生診斷明確之後,再選擇適當的外用葯進行治療,必要時可以聯合口服或者靜點的抗生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