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過頻臨滅絕的動物有哪些,最好有圖片
中國有多少種瀕臨滅絕的動物?請列出一些例子,並附上圖片。
中國的瀕危動物種類眾多。根據不同的統計數據,原產於中國的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物種有120多種。而根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這一數字增加到257種。此外,《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中收錄的鳥類、兩棲爬行類和魚類有400種,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的物種更是成百上千。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惡化,中國的瀕危動物種類仍在增加。
以下是一些瀕臨滅絕的中國動物及其圖片:
1. 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瀕危動物之一。由於森林破壞和氣候變化,大熊貓的棲息地大幅減少,現存數量不足1600隻。
![大熊貓](image-link)
2. 華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華南虎是中國特有的虎的亞種,因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和過度狩獵,目前已經在野外絕跡,僅在動物園中存有圈養個體。
![華南虎](image-link)
3. 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白鱀豚是長江中下游的特有物種,因水污染和過度捕獵,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目前已極難在野外發現。
![白鱀豚](image-link)
4. 金絲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的珍貴猴類,因其生活范圍狹窄和生存環境惡化,種群數量不足2000隻。
![金絲猴](image-link)
5. 揚子鱷(Alligator sinensis):揚子鱷是中國特有的鱷類,因棲息地喪失和過度狩獵,數量極為稀少,目前正受到嚴格保護。
![揚子鱷](image-link)
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些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了嚴重破壞,保護工作刻不容緩。
2. 中國有哪些野生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有:大熊貓、華南虎、中華鱘、野氂牛、中華秋沙鴨等等。
1.大熊貓
大熊貓(學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但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發怒時危險性堪比其它熊種。野外大熊貓的壽命為18-20歲,圈養狀態下可以超過30歲。
2.華南虎
華南虎 拉丁學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廈門虎,南中國虎)。於1981年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Ⅰ保護名單,亦稱「中國虎」,華南虎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長,胸腹部雜有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黃色並布滿黑色橫紋。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條紋,條紋的間距較孟加拉虎、西伯利亞虎的大,體側還常出現菱形紋,在亞種老虎中體型較小。
華南虎以草食性動物野豬、鹿、狍等為食,是中國的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色物種名錄極度瀕危,在野外已滅絕。
3.中華鱘
中華鱘(學名:Acipenser sinensis):體長平均約40厘米,最長達130厘米,體重最高達600千克。[1]體呈紡錘形,頭尖吻長,口前有4條吻須,口位在腹面,有伸縮性,並能伸成筒狀,體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鱗,背面一行,體側和腹側各兩行。
鱘是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留下的稀有古代魚類,它介於軟骨與硬骨之間,骨骼的骨化程度普遍地減退,中軸為未骨化的彈性脊索,無椎體,隨顱的軟骨殼大部分不骨化。尾鰭為歪尾型,偶鰭具寬闊基部,背鰭與臀鰭相對。腹鰭位於背鰭前方,鰭及尾鰭的基部具棘狀鱗,腸內具螺旋瓣,肛門和泄殖孔位於腹鰭基部附近,輸卵管的開口與卵巢遠離。
4.野氂牛
野氂牛(拉丁學名:Bos mutus),是家氂牛的野生同類,四肢強壯,身被長毛,胸腹部的毛幾乎垂到地上,可遮風擋雨,舌頭上有肉齒,兇猛善戰。是典型的高寒動物,性極耐寒,為青藏高原特有牛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棲息於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帶,人跡罕至的高山大峰、山間盆地、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原等各種環境中,是食草動物,分布於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肅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5.中華秋沙鴨
中華秋沙鴨(學名:Mergus squamatus)為鴨科秋沙鴨屬的鳥類,俗名鱗脅秋沙鴨,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雄鴨頭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鏡;頭頂的長羽後伸成雙冠狀。脅羽上有黑色魚鱗狀斑紋。
出沒於林區內的湍急河流,有時在開闊湖泊。成對或以家庭為群。潛水捕食魚類。分布於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主要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參考資料網路-中華秋沙鴨
網路-野氂牛
網路-中華鱘
網路-華南虎
網路-大熊貓
3. 野生動物麂子圖片
麂子,一種屬於偶蹄目鹿科的野生動物,因其特殊的生物學特徵和生態地位,常被稱為麂子或黃猄。成年麂子的體重通常在16至25千克之間,體長可達到75至115厘米。它們擁有細長而強健的腿,擅長跳躍。麂子的皮毛質地柔軟,是製作皮革的理想材料。由於麂子性格膽小敏感,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人們有時會用「別皮冊」這個詞來指代它們。
在中國,存在三種麂子,分別是黑麂、赤麂和小麂。其中,黑麂因其稀有性而尤為珍貴,並且被列為國際瀕危物種。對黑麂的保護工作至關重要。雌性麂子在8個月大時性成熟,妊娠期為6到7個月,每胎通常只產下一隻小麂。盡管有些雌麂在哺乳期結束後可能會再次懷孕,但大多數會在斷奶後開始發情,麂子的平均壽命可達10至11年。
麂子主要棲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森林或林緣灌叢中,它們的棲息地包括熱帶雨林、季雨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它們是夜行性動物,習慣在林緣的草坡上覓食青草,或在疏林中食用嫩葉。在繁殖方面,麂子通常在每年的5至7月間產仔,每胎可生育3至5隻小麂。
麂子因其優質的皮毛而被廣泛用作經濟毛皮動物,也是國家的傳統出口商品之一。然而,黑麂瀕危的狀態也提醒我們,保護這些野生動物和維護其棲息環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