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搜索圖片團靖烏賊
擴展閱讀
有一張找貓的圖片素材 2025-02-08 06:26:23
選擇似乎很好的動態圖片 2025-02-08 06:17:21
國外卡通農業人物圖片 2025-02-08 06:11:49

搜索圖片團靖烏賊

發布時間: 2025-02-08 02:58:01

① 虎鯨的資料

虎鯨亦稱「逆戟鯨」。哺乳綱、鯨目、海豚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我國從黃海、渤海至南海均有分布。

問你誰是海中霸王?你可能毫不猶豫地回答:鯊魚。錯了。真正的海中霸王是虎鯨,而鯊魚只不過是虎鯨面前的一碟小菜而已。

虎鯨是鯨類中較小的一種。它最大全長不過10米,體重7噸~8噸。它生性膽大、狡猾、殘暴、貪婪、雜食。憑著它每小時55公里、在追撲獵物時還可加快一倍的游泳速度,不管海洋中什麼動物,只要被它發現就難逃虎口,小到魚蝦海鳥,大到鯊魚海象甚至大形鯨類都是它經常撲食的對象。它是胃口之大令人驚駭,有人曾在一頭長7米的虎鯨胃裡發現有13頭海豚、14隻海豹;還有人發現過一頭虎鯨競能一次吞下60頭海狗崽子。據推測,虎鯨每天的攝食量至少要佔其體重的4%,就是說,一隻8噸重的虎鯨每天要吃0.32噸重的食物,足可見其對海洋動物的禍害之甚了。

虎鯨膽大,活動范圍也大。其他鯨類一般南北兩半球之間互不交往,太平洋大西洋之間也不交流,惟有虎鯨不受疆界限制,它可以任意從南極海游到北冰洋,從東半球游到西半球,凡能游到的地方它都「到此一游」。

虎鯨兇猛殘暴又十分狡詐。當它們遇到大型鯨時,它們會「組織起來」,先將大鯨圍住,再由兩頭虎鯨沖上去分別咬住大鯨的兩個鰭肢,使它難以逃跑。然後其他虎鯨一擁而上猛烈撕咬,吃了一陣之後,還會有虎鯨替換咬住鰭肢的鯨,讓它們也去享口福。小須鯨、座頭鯨、灰鯨、以至個體最大的藍鯨都經常遭受他們襲擊而成為腹中之物。有時拖著死鯨的撲鯨船被它們發現,它們也會不顧鯨炮的轟擊一擁而上鑽入大鯨的軀殼中,吃掉裡面的鯨油後揚長而去。

虎鯨遇到魚群時,不是馬上沖上去亂咬,而是一群虎鯨分散開將魚群圍並在外圍游動,將魚驅趕密聚在包圍圈中,然後大家輪流沖入圈內各自飽餐一頓。如果遇到海豹或企鵝站在浮冰上,虎鯨會躍上浮冰邊緣,用身體把浮冰壓得向自身傾斜,冰上動物站立不穩,一下滑到它嘴邊便撲而食之。

最壯觀的場面要算虎鯨和海象的混戰。海象遇到虎鯨時會迅速聚集在一起,小海象居中大海象居外,面對虎鯨准備廝殺;而虎鯨則先由5隻~6隻在海象面前橫排一列,吸引海象的注意力,再由其他虎鯨悄悄繞到海象背後發動突然襲擊,海象群一亂,正面的虎鯨便一擁而上,大咬大嚼,直殺得海象浮遍海,血染波濤。

虎鯨雖然兇狠殘暴可它卻是人類的朋友。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虎鯨襲擊人類的記錄。相反,由於它的智慧,倒是有人訓養虎鯨使之為人類服務。比如,在海濱旅遊區的人們訓練虎鯨供遊人娛樂,當虎鯨聽到召喚信號時,它會馬上游到岸邊讓遊人騎在背上到水中游弋,而後又能按指令再把人送回岸邊。

澳大利亞一個捕鯨基地的漁民們則訓練虎鯨幫助撲獲其他大型鯨。平時,他們讓受過訓練的虎鯨到外海充當偵探,一旦發現大鯨,就有幾頭虎鯨把它看住不讓它逃跑,另外則有虎鯨返回港灣報信,它回到港灣後在基地附近跳躍,翻滾著以引起人們注意,當捕鯨船起航時,它會在前面導航引路,船炮擊中大鯨後,它們還會交替跳起壓迫傷鯨的噴氣孔以阻止其呼吸,還會潛入傷鯨身體下面,不讓其潛水逃跑。當捕鯨船制服傷鯨後,漁民們只要把虎鯨最喜歡吃的鯨舌賞給它們,它們就心滿意足了。

由於虎鯨兇殘暴戾,使其他海洋動物聞聲喪膽,所以,也有漁民把虎鯨的叫聲錄制下來在養殖場邊播放,以此驅逐養殖物的天敵,保障養殖業免受禍害。

虎鯨是名符其實的海中猛虎,它的荷蘭、英文名稱,都是「殺鯨兇手」之意,可見它的兇殘和威猛。虎鯨又叫「逆戟鯨」,這是因為雄虎鯨高大背鰭突出水面時,很像古代的武器——戟倒豎於海面的形狀。

有人在一頭虎鯨的胃裡發現十幾頭海豚和同樣數量的海豹,足以證明虎鯨的兇猛、殘忍和貪食。其實即便是動物之王的藍鯨若遇到一群虎鯨圍獵,它也難逃被獵殺的厄運。圍攻藍鯨時,虎鯨組織分工十分精密:一些虎鯨在它的兩側,兩頭虎鯨在它的前面,另外兩頭在它的後面,阻擋藍鯨逃跑;另一些虎鯨則迫使藍鯨沉在水下,不讓它突出水面呼吸;還有一些虎鯨在它的腹部底下監視,防止它潛水溜掉。藍鯨先被咬去背鰭,尾葉又被撕碎,使它無法游動,這時虎鯨們一哄而上,大塊大塊地撕咬藍鯨的肉,共享美餐。

虎鯨之所以成為海中霸王,是由於它具有相應的條件:一是長有銳利的牙齒,而且牙齒朝內後方向彎曲,上下頜牙齒互相交錯搭配,不僅使獵物難以逃脫,而且還能撕裂、切割獵物;二是具有快速、准確地追捕獵物的本領。虎鯨的高大背鰭,能起「舵」的作用,保證追捕時的身體平衡;三是它貪食無厭,專營掠奪性肉食生活,海洋中的其它動物幾乎都可成為它的食物,而且非常狡猾,有時裝死去誘捕獵物;四是虎鯨是群棲動物,常以3-4頭小群活動,多時則達到30-40頭,集體圍獵當然威力大增。

此外虎鯨還有一種奇特的嗜好,即最喜歡吃鯨的唇和舌。有人曾對捕到的35頭灰鯨作過觀察,發現其中有7頭鯨的舌頭,部分或全部被虎鯨吃掉了,顯然這些灰鯨曾遭到虎鯨的襲擊。有時候,一頭巨鯨被捕鯨炮擊斃,在海面漂浮或被船拖行時,虎鯨會趁火打劫,鑽到死鯨口中,將巨鯨的唇、舌掠食一空,甚至用炮打也趕不走,真叫人苦笑不得。

奇妙的是如此兇殘的虎鯨竟是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

值得一提的是虎鯨雖然兇殘異常,但從未目擊或聽到虎鯨傷害人類的事例,而且經過馴養的虎鯨,性情溫順,甚至會表演許多精彩節目。

虎鯨兇猛、膽大而且狡猾,性格殘暴、貪食,是典型的海中「暴徒」。它可以攻擊海獅、海豚、海豹、海象,甚至大型的須鯨(如藍鯨等),它們也敢攻擊。當然烏賊、企鵝、魚、海鳥等海洋動物也是它們的捕獵對象。虎鯨在追捕動物時,發出一種十分可怕的叫聲,這聲音與山林中的虎嘯相仿,就是上百噸的大鯨魚聽到這種叫聲也會驚恐萬狀,四散躲避。虎鯨之名,因此而得。

海員曾目擊幾頭虎鯨合力襲擊一頭須鯨的情景,其中三頭雄虎鯨向須鯨進攻,另外兩頭雌虎鯨和幾頭跟隨的幼仔在旁觀戰,不到一小時須鯨就被咬死。其餘旁觀的幾頭虎鯨一擁而上,群起撕裂鯨體,分而食之。攻擊大型鯨魚往往是幾十頭虎鯨集體行動,分別咬住頭、尾及其它部分,同時用尾鰭鞭打。有時成群的海獅或海豹在水中覓食,虎鯨突然沖來,海獅、海豹嚇得紛紛逃命,虎鯨沖進它們群中,霎時血染海洋,獸屍遍海。即使海獅和海豹在冰上或岩石上曬太陽,虎鯨也能上岸趕它們下海,繼而捕食它們。虎鯨也十分狡猾,有時將肚皮朝上躺著,漂浮海面,如同一具屍體,海鳥或海獸接近時,虎鯨突然翻身捕捉它們。虎鯨捕食魚的方法也很巧妙,它們圍在魚群四周,輪流沖入魚群擇肥而食,把魚群掃盪盡了才分散。

虎鯨,皮膚光滑,背部黑油油的,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層,保持身體熱量不致散發,以適應在寒冷的海水中生活。腹部雪白,與背部黑白分明,流線型體形,頗為優美。鼻孔長在頭頂,很適合經常浮出水面呼吸、換氣,鼻孔各有開閉自如的活瓣,因此不致被海水侵入。虎鯨在水中呼吸時將頭抬起,鼻孔內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形成一股水柱,呼出的熱空氣與外界的冷空氣凝成霧柱噴出水面。

雄虎鯨體長10米左右,身高1.8米,重7-8噸。背鰭突出水面,像古代的兵器「戟」倒豎在水面,因而又叫它「逆戟鯨」。雌性的虎鯨略小一些,長8米左右,重5-6噸。虎鯨游速很快,每小時可游30海里。虎鯨是哺乳動物,需要用肺呼吸,它在淺水中潛入水中,每次約半分鍾左右。如果4-5次淺水潛水後,即可深水潛泳1-4分鍾,最長時可達15分鍾,在水底游過幾百米的距離。

虎鯨繁殖並非「一夫一妻」制。一頭年富力壯的雄虎鯨和好幾頭雌虎鯨組成一個生殖群,而這個生殖群的大小取決於雄性與同性搏鬥爭偶的能力大小,強者佔有雌性多些,弱者少些,多則30-40頭雌虎鯨,少則3-5頭。虎鯨無固定的生殖季節,終年均可進行交尾,受孕的雌虎鯨懷孕約經一年,一胎只生一隻,很少有孿生的。剛出生的小虎鯨有24米左右,跟隨「母親」身旁吃奶計,一年後可獨立生活覓食。長到6米多長,已到性成熟時,「父親」將雄虎鯨趕出生殖群,讓它去過單身生活。等它們身強力壯時,與其它虎鯨的「男子漢」爭斗、搶偶,另行組織生殖群。

虎鯨雖然兇殘,但有時競也能與人合作。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沿岸有一個捕鯨基地。每年,座頭鯨洄遊經過此地時,有些虎鯨迅速游到基地附近,在那裡嬉戲游泳,引起人們的注意。當基地捕鯨船啟航時,它們就自動充當向導,引導捕鯨船駛向鯨群。此時,海域中其它一些虎鯨則圍阻座頭鯨,不讓它們游逃。當座頭鯨被捕鯨船炮擊中後,虎鯨幫助船上人將它制服:兩只虎鯨在受傷鯨的座頭鯨部的下側游動,不讓座頭鯨潛水漲船入水中,另兩只虎鯨跳到受傷鯨的噴氣處,阻當它喘息、呼吸。當人們捕到座頭鯨後,容許虎鯨吃掉座頭鯨的舌頭,以示獎勵。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和英國軍隊試圖試驗海豹和海獅來探測敵方潛艇,但成功率不大。發展到今天,美國海軍夏威夷水下作戰中心,每年都花費幾百萬美金來訓練一支海洋動物——虎鯨。「阿赫本」是其中的一員,它現在已被訓練成能夠探知敵方潛水艇,具有導航、排雷等「本領」。此外,美國已成功地訓養虎鯨打撈海底遺物。有科學家設想,將虎鯨訓練成海底牧場的「警犬」,來管理人工魚蝦養殖場,嚇走其它危害魚蝦的海中動物。美國卡塔里納島附近,每年有一個時期有大量烏賊群來此產卵,正是漁民捕捉烏賊之大好時機。此時海獅、領航鯨、海豹和其它海獸也跟隨而至獵食它們,大大影響了漁民捕捉烏賊。漁民錄下虎鯨的叫聲,在海上播放,海獸聞聲而逃,不敢靠近。阿拉斯加有條河盛產娃魚,白鯨隨上漲的河水溯河而上,最多時有好幾百條白鯨與漁民爭鮭魚。漁民即使用炸彈,也無濟於趕走白鯨,但經以播放虎鯨的錄音,白鯨紛紛而逃。這樣既保護了漁業,又免殺白鯨,實乃斗舉兩利之事。

在地球上各個海區內都可找到虎鯨的蹤跡,但以日本的近海、南極和挪威至北極海區的虎鯨數量為最多;我國沿海虎鯨也不少。

② 大王烏賊圖片大全

巨烏賊
又名大王烏賊,是一種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深海的烏賊,其天敵是抹香鯨,是世界上最長的無脊椎動物。
巨烏賊是所有現存最長的軟體動物。雖然在體重上還有爭議但是巨烏賊擁有比生活在南極的大王酸漿魷更長的觸手。
而另外幾種幾個滅絕的頭足類動物中,如白堊紀托斯特巨型魷魚和奧陶紀房角石與巨烏賊相比,後者已經算很大了。不過有科學家曾在侏羅紀時期的魚龍和海鬣蜥化石上發現了疑似是巨型頭足類生物攻擊過的痕跡,認為古代可能有更大的未知頭足類生物存在,但因為沒有發現確切的化石作為證據。
巨烏賊的大小,特別是總長度,往往被誇大了。標本達到甚至超過20米的報告是普遍的,但迄今為止很少有關於該物種大小的研究證明。
據魷魚專家史蒂夫·奧西(Steve O'Shea)說,這樣的長度可能是因為烏賊死後其觸手因彈性拉長所致,因為根據在抹香鯨胃裡發現的巨烏賊的殘骸和喙狀嘴來測算其大小,最大的巨烏賊長度僅有14米,重約280公斤,而且數量龐大。和其他頭足類一樣,雌性烏賊比雄性要大得多,雄性長度最大約10米,重150公斤。
雖然目前已經確認其最大個體為14米,但仍舊有人認為深海中可能有更大的巨烏賊,其長度應大於18米甚至更長。
美國古生物學家兼地質學家馬克-麥克梅納明(Mark McMenamin)根據一些不完整的化石證據推斷在古代就有大型魷魚的存在,並且指出一些魚龍或蛇頸龍化石呈現「奇怪的扭曲」,疑似是遭到巨型頭足類生物攻擊所致,認為可能存在體長超過14米的巨型烏賊,但因為生活在深海所以很難被發現。
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個體是19世紀初在挪威發現的巨烏賊標本,該烏賊長度約為17.03米,體重接近於一噸。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強壯的軟體生物之一。
體型最大的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巨烏賊不是體型最巨大的無脊椎動物,因為於近年,在南極外海發現了體型更大的大王酸漿魷,長度有18米,但是在此個體的真實的和測量方式上還存在著一些懷疑。
巨烏賊後端兩鰭相合,略呈圓形,末端尖,角膜開式,腕甚長,觸腕尤長,約為胴長的四倍,並在觸肢上有吸盤及倒鉤,這使得它比同類大烏賊還來的危險多。
內殼羽狀,角質。另外為了保持身體的浮性,烏賊會分泌一些氨氣,以至於被捕撈後會散發奇怪的惡臭。
巨烏賊與抹香鯨搏鬥的想像圖
最近的研究表明,巨烏賊會獵食大型深海魚類和其他頭足類生物。他們會用兩條長觸手捕捉獵物,用鋸齒狀的吸盤夾住它的兩端。然後他們把它帶到位於觸手中心的嘴部,並在放到食道之前會用類似於鳥嘴般的喙將獵物切碎。
巨烏賊的喙
巨烏賊的模型,由此可見喙的位置。
目前的研究證據認為巨烏賊是單獨覓食,因為在被漁網捕獲時,大多都是單獨個體。而且在紐芬蘭、挪威和紐西蘭的漁民在捕魚時會發現因喙或吸盤卡在漁網或魚鉤上而無法掙脫的巨烏賊,部分被捕獲的巨型魚類身上可以看到奇怪的鉤痕,以此證明巨烏賊是一種兇殘的掠食性動物。
巨烏賊與抹香鯨搏鬥想像模型
紐約自然史博物館
成年巨烏賊的唯一致命的天敵是抹香鯨,但偶爾也會在領航鯨、太平洋睡鯊、南極睡鯊等大型掠食者體內發現巨烏賊的殘骸。
抹香鯨會在深海中會利用聲吶定位巨烏賊,科學家們試圖利用它們觀察他們研究巨烏賊,而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
雌性抹香鯨無法獵食體型巨大的巨烏賊
。只有
雄性抹香鯨利用龐大的身軀和聲吶來獵食巨烏賊
,因為巨烏賊對聲音的感知能 力很強,抹香鯨可以在深海發出強而有力的噪音,足以震昏巨烏賊再將其吞入腹中。盡管很多有關巨烏賊與抹香鯨搏鬥的文章和小說,但兩者之間不是平等的生物關系而是捕食者和獵物。迄今為止,也很少發現巨烏賊能戰勝抹香鯨的直接證據。
睡鯊和深海鯨類等可能不會招惹大個體巨烏賊,而太平洋睡鯊不可能捕食比它更大的巨烏賊,所以他們只吃死掉的巨烏賊。
抹香鯨皮膚上的傷痕
巨烏賊觸手上的吸盤
同類相殘也是巨烏賊的一大特徵:在2016年10月中旬至晚上,一隻9米的巨烏賊被沖上西班牙加利西亞海岸。魷魚在死亡前不久被一名叫哈維爾·昂迪科爾的旅客所拍攝,並由海洋物種研究和保護協調員對其屍體進行了檢查,表明它受到另一隻巨烏賊的攻擊和致命傷害,損失其魚鰭的一部分,其鰓部受到損壞,而且一隻眼球也明顯被吞食,標本的完整性質表明,這只烏賊慢慢撤退到淺灘,以此躲避同類的獵食。
此外在西班牙以及澳洲,都有人在被沖上海岸巨烏賊體內發現同類的痕跡。或者,這種烏賊攻擊可能是獵物競爭的結果。根據同屬於巨型頭足類的美洲大赤魷也有捕食同類的習性,科學家們相信同類相殘是深海大型魷魚的一大特徵。
在21世紀初,科學家根據不完整的證據判斷巨型烏賊居住在深海而且是食肉動物,壽命只有幾年,成長速度非常快。經過推測出最大身長為13米,但沒有人知道最大個體有多大。有科學家認為如果人類與巨烏賊生活在同一領域,後者會立即將人類吃掉。
巨烏賊主要分布於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生活在水深300-3100米深的水域。推測全世界的深海海域都有分布,而且數量龐大。根據北極以及俄羅斯的漁民所闡述,以前他們的捕鯨船藉助巨大的拖網可以找到巨烏賊,最常捕獲的海域是紐芬蘭、挪威和紐西蘭。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海域捕獲到的大烏賊多半都生活在較淺的海域海域中。
塔斯馬尼亞所捕獲的,身長超過十米;在澳大利亞東南海岸和日本的小笠原群島也經常發現巨烏賊屍體或殘骸,但個體偏小;紐西蘭附近可以捕獲較大的烏賊,但多半都是大王酸漿魷;而南非海域也可以捕獲到一些烏賊,但由於部分原因,很難捕獲到較為完整的標本。
部分科學家利用捕獲到的海域位置和當地鯨類的活動情況來推斷只要是有抹香鯨的主要活動水域都會有巨烏賊的巢穴。
巨烏賊在歷史中的記載
關於巨烏賊的傳說一直存在,無論是歐洲還是中國都有相關記載,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巨烏賊都是以巨型的海怪身份登場,而且因為年代久遠,大部分文獻已無從考證,至今科學界都很難證明當時海員遇到的海怪是否為巨烏賊。而最有名的就是一種巨大海龜狀生物,可以吞噬掉一整艘船,而且可以吐出黑色的墨汁。挪威海怪Kraken,也是迄今為止最負盛名的海怪,擁有很多的觸手還可以吐出黑色的毒液並將船隻拉入海底。但是因為當時人類對海洋生物並不了解,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挪威海怪都是以海蛇或鯨魚狀的生物登場,有時候還會被描述成巨大的螃蟹或甲殼類生物。
公元前四世紀時,亞里士多德曾 描繪出一種巨大魷魚,他稱之為Teuthus,將其與其他的小型魷魚(Teuthis)區分開來。他曾說過:「Teuthus 比 Teuthis 大得多,因為 Teuthis 在體型上比Tenthus小近五倍。」沒有人知曉他所說的這句話原意是什麼,但部分人推測亞里士多德利用Teuthus的復數Teuthis來形容巨烏賊和普通的烏賊,也代表著前者的龐大和恐怖,因為當時頭足類通常被描繪成一種可怕的海底生物。
在古希臘時期,船員就曾目擊到巨大的魷魚或墨魚狀生物,並將這一類未知生物命名為「統治者烏賊」。
五百年後,生活在公元一世紀的老普林尼也在他的《自然歷史》一書上描繪了一條巨大的魷魚,其長9.1米,重量為320公斤。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法國自然學家皮埃爾·丹尼斯·德·孟福爾(Pierre Denys de Montfort)描繪了一張著名的挪威海怪的畫圖:一張巨大的,長著一對大眼睛的巨型章魚纏住帆船的景象。該圖也成為日後人們談論挪威海怪時所廣為流傳 的經典畫像。而他的靈感來源於1783年在抹香鯨胃中發現的一條長約8米長的不明頭足類生物觸手,並以此證實大型章魚的存在。
1802年,皮埃爾在描述軟 體動物的網路全書《軟體動物普通與特殊的自然歷史》中確認了兩種大章魚的存在:第一種叫做克拉肯章魚(kraken octopus),已經被挪威水手和美國捕鯨船員,還有古代作家比如老普林尼描述過。第二種則被賦予了一個科學名稱,巨型章魚(colossal octopus)。而第二種的身軀則大得多,更符合皮埃爾對大型未知頭足類的研究。他曾聽聞巨型章魚在安哥拉的近海襲擊從聖馬洛航行而來的貨輪。
德蒙福特後來提出更為敏感性的觀點:他說10艘英國戰艦在1782年的一個晚上神秘地消失了,因此肯定是遭到大章魚的襲擊而沉沒。不巧的是,英國人清楚地知道那些戰艦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德蒙福特的聲譽就因為這樣受到極大的損壞,以後再也沒有恢復過來。1820年,他在窮困中餓死於巴黎。值得一提的是,許多德蒙福特所提出的關於克拉肯章魚概念的來源被用於後來科學家對巨型未知頭足類的研究。
在工業革命之後,科學界開始慢慢占上風,有關海怪的傳說也逐漸消失。丹麥生物學家喬珀托斯·史汀史翠普在19世紀50年代寫了許多關於巨型魷魚的論文。他在1857年的一篇文章中首先使用了「Architeuthus」(這是他所選擇的拼寫)這一術語來描述「未知的巨型頭足類生物」。
藝術作品:1861年,法國戰艦 Alecton 所捕獲的巨烏賊。該事件激發了小說家儒勒·凡爾納並藉此創作了《海底兩萬里》這部作品。
第一次真正目擊到巨烏賊的事件是在1861年11月30日,法國戰艦「Alecton」號在大西洋海域的加那利群島見 到了一條身長約為6米的烏賊狀生物,船長希耶爾後來寫道:「我認為那就是曾引起不少爭論且許多人認為是虛構的大型魷魚狀生物。」希耶爾和船員們用魚叉把它叉中,又用繩套住它的尾部。但怪物瘋狂地亂舞角手,把魚叉弄斷逃去。繩索上只留下重約40磅的一塊肉。該事件甚至驚動了法國海軍,因而科學界重新展開了對巨型頭足類生物的研究。
從1870年到1880年,許多烏賊殘骸被發現在紐芬蘭的海岸上。例如,1878年11月2日在紐芬蘭所發現的標本最為完整,其體長6.1米,觸手為10.7米長,估計重達1噸。1873年,紐西蘭發生多起疑似是巨烏賊的攻擊事件,受害者多為被觸手勒死,而且脖子上有遺留下吸盤狀的痕跡。
而第一起有記載的巨烏賊攻擊人的事件發生在1873年紐芬蘭。十月份時,兩名漁夫帶著一名十二歲的男孩出海打漁,卻在海中央遇到了一頭和烏賊很像的怪物襲擊。後來男孩將一條觸手砍斷後三人才脫險,而那條觸手有六米長。當地的一名牧師在研究後認為該生物體長應該超過32英尺或37英尺。根據三人的描述,該怪物無論在特徵還是行為上都與挪威海怪相類似。因此很多人開始相信巨烏賊也許確實存在盡管當時還沒推測出巨烏賊的活動范圍,但在紐芬蘭、挪威和紐西蘭有大量的巨烏賊屍體被捕獲,長度大約都處於5米至13米。部分科學家認為巨烏賊和普通的魷魚或墨魚一樣有周期繁殖,在產卵後大批死亡。但是後來很少有報道稱發現大量的巨烏賊屍體,而且大小也小於13米,具體原因不明。
二戰時期,無論是太平洋還是大西洋都有目擊到巨大未知頭足類生物的報告。最有名的莫過於在馬爾地夫群島服役的英國士兵 J.D Starkey,聲稱曾目擊到長達40米的恐怖頭足類生物。而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的海軍都聲稱在黑夜下的無人區海域看到了未知的頭足類生物,有些甚至會攻擊船員。當時科學家對大型頭足類生物的研究還僅僅停留在它們殘缺不全的屍骸上,無法證實這些船員的言論是否可信。但是有一點可以證明的就是在深海里確實有未知的頭足類生物,大型的章魚或烏賊是存在的。
2004年,福克蘭群島發現了一隻名為「Archie」的大型魷魚,長8.62米,隨後被送往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進行研究和保存。2006年3月1日向民眾展出。迄今為止很少有人發現完整的巨烏賊標本,大多都是長度小於10米的烏賊,而且多數已經被其他生物啃咬的殘缺不全。
活體巨烏賊研究和追蹤
1873年,在美國牧師 Moes Harvey 家的浴缸里所展現的巨烏賊屍體。在十九世紀因為照相機的發明導致巨烏賊的屍體開始被記錄下來。
雖然在19世紀就已經發現巨烏賊,但直到21世紀初,科學家仍舊很難在野外發現活體的樣本。海洋生物學家理查德 艾爾斯將其描述為「自然史上最難以捉摸的生物」。
1993年,《歐洲海洋貝類》(European Seashells)一書中登出了「活著的大王魷」(Architeuthis x)圖片被登出,當時人們認為這是首次拍攝到的活體巨烏賊照片。然而,根據研究後認為這張照片根本就不是巨烏賊,而是另一種深海大型魷魚,而且是這條它瀕臨死亡才游上淺海岸的。
直到2001年,科學家在深海找到了疑似是巨烏賊的幼苗照片。
在2006年才在深海拍攝到了巨烏賊的首張活體照片。
第一張成體巨烏賊的照片
2002年1月15日,在日本瀨戶內海,人們首次拍攝了一個奄奄一息的成熟的巨烏賊照片。該烏賊被綁在碼頭上,但是因為長期待在淺海水域導致當科學家將其撈上來時已經死亡。
第一張在深海里發現的巨烏賊照片
2004年9月30日,由日本國立科學館窪寺恆己和森恭一(小笠原鯨魚觀賞協會會員)首次拍攝到了巨烏賊照片。在歷經2年的尋找之後,他們在小笠原群島發現了巨烏賊存在的痕跡。於是他們使用了一艘5噸的漁船,僱傭2名船員。並利用巨烏賊的天敵抹香鯨的活動范圍為線索,將一條小魷魚以及蝦掉在魚鉤上下沉至900米水域中。同時還准備了一台照相機和閃光燈。
當天超過20次垂釣後,一條長約7.8米(23.4英尺)的巨烏賊襲擊了魚餌。2人借烏賊的觸手被勾住無法脫身之際拍攝了照片。隨後這條魷魚扯斷觸手並消失在深海當中。根據打撈上來的觸手判斷,這條巨烏賊身長不到10米。後來的DNA測試證實動物是一條巨烏賊。
窪寺恆己
2005年9月27日,窪寺恆己和森恭一向全世界發布了他們拍攝的照片。這些照片也是世界公認的第一張「巨型魷魚的活體照片」。據窪寺恆己介紹,「我們知道大王魷魚會吃同類,但我們不知道這種生物生活在什麼水域中,所以我們計劃用魚餌把它引誘出來。」 窪寺恆己和森恭一後來還在英國《皇家學會報告》雜志上詳細描述了他們的觀察。
第一份巨烏賊的錄像
2006年11月,美國探險家和潛水員斯科特·卡塞爾(Scott Cassell)與他的科考團前往加利福尼亞灣,主要是觀察當地的洪堡烏賊。當時他們為了能更深入研究這些巨型魷魚,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拍攝手法:使用一台特殊訂制的相機裝載在一條魷魚的肉鰭上,再把它送回海中進行觀察。但當眾人在電腦前觀察魷魚的動態時,都看到了它正在被一條長度估計為12米至18米的巨型魷魚追咬。一年後,無論是《DISCOVERY》還是《國家地理》頻道都製作了紀錄片去解釋這一事件。但卡塞爾隨後卻不願談及這部紀錄片,因為他認為該片中出現的不太像是巨烏賊一類的已知生物。
2007年12月,日本科學家再次在小笠原群島的海域利用一條小魷魚為魚餌,試圖找到活著的大烏賊。並成功捕獲到一條活著的巨烏賊,但因為離開深海海域並且當時捕捉時為白天,導致這條烏賊被撈上來後不久便死亡。該烏賊為未成年雌性,全長7米,身體長度為3.5米。這也是人類第一次捕獲到活體的巨烏賊,並證實了巨烏賊的顏色為深紅色。
2015年12月,一條迷路的巨烏賊游進日本富山灣被發現,長度約4米,一名當地的潛水攝影師一邊錄影一邊引導它回到大海,是近期內接觸完整的活體。到該名攝影師受訪時提到數度被巨烏賊的吸盤吸到覺得很痛。

③ 虎鯨的樣子

虎鯨的體型極為粗壯,是海豚科(ClassDelphinidae)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大而高聳的背鰭位於背部中央,其形狀有高度變異性,雌鯨與未成年虎鯨的背鰭呈鐮刀形,而成年雄鯨則多半如棘刺般直立,高度約1至1.8米。胸鰭大而寬闊,大致呈圓形,這點與大多數海豚科成員的典型鐮刀狀背鰭不同。上、下顎各有10至14對大而尖銳的牙齒(sharpteeth)作為武器(weapons),每顆牙大概有8cm。在海灣的淺水地帶,它還喜歡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鉤拉海藻,發出「呼呼」的聲音,不久,渾身就披滿了半透明的海草。

虎鯨的體色圖樣主要由黑與白這兩種對比分明的色彩組成,位於身體腹面的白色區域自下顎往後延伸至肛門處,在全黑的胸鰭之間變得狹窄,到了肚臍後方產生分歧,尾鰭腹面亦為白色。背部與體側皆為黑色,但在生殖裂附近的側腹處有白色斑塊,眼睛斜後方亦有明顯的橢圓形白斑。在背鰭後方有呈灰至白色的馬鞍狀斑紋(saddle)。

④ 字謎大全及答案,用圖片表示的和用動作表示的

耳朵長,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飯。(打一動物名) 兔子
粽子臉,梅花腳。前面喊叫,後面舞刀。(打一動物名) 狗
小姑娘,夜納涼。帶燈籠,閃閃亮。(打一動物名) 螢火蟲
一支香,地里鑽。彎身走,不會斷。(打一動物名) 蚯蚓
一樣物,花花綠。撲下台,跳上屋。(打一動物名) 貓
溝里走,溝里串。背了針,忘了線。(打一動物名) 刺蝟
肥腿子,尖鼻子。穿裙子,背屋子。(打一動物名) 鱉
船板硬,船面高。四把槳,慢慢搖。(打一動物名) 烏龜
一把刀,順水漂。有眼睛,沒眉毛。(打一動物名) 魚
一星星,一點點。走大路,鑽小洞。(打一動物名) 螞蟻
腳兒小,腿兒高。戴紅帽,穿白袍。(打一動物名) 丹頂鶴
小小船,白布篷。頭也紅,槳也紅。(打一動物名) 鵝
長胳膊,猴兒臉。大森林裡玩得歡。摘野果,搗鵲蛋,抓住樹枝盪鞦韆。(打一動物名) 長臂猿
娘子娘子,身似盒子。麒麟剪刀,八個釵子。(打一動物名) 蟹
進洞像龍,出洞像鳳。鳳生百子,百子成龍。(打一動物名) 蠶
尖尖長嘴,細細小腿。拖條大尾,疑神疑鬼。(打一動物名) 狐狸
為你打我,為我打你。打到你皮開,打得我出血。(打一動物名) 蚊子
無腳也無手,身穿雞皮皺。誰若碰著它,嚇得連忙走。(打一動物名) 蛇
背板過海,滿腹文章。從無偷竊行為,為何賊名遠揚?(打一動物名) 烏賊
日飛落樹上,夜晚到廟堂。不要看我小,有心肺肝腸。(打一動物名) 麻雀
說馬不像馬,路上沒有它。若用它做葯,要到海中抓。(打一動物名) 海馬
海上一隻鳥,跟著船兒跑。沖浪去抓魚,不怕大風暴。(打一動物名) 海鷗
小時像逗號,在水中玩耍。長大跳得高,是捉蟲冠軍。(打一動物名) 青蛙
白天一起玩,夜間一塊眠。到老不分散,人誇好姻緣。(打一動物名) 鴛鴦
姑娘真辛苦,晚上還織布。天色蒙蒙亮,機聲才停住。(打一動物名) 紡織娘
有位小姑娘,身穿黃衣裳。誰要欺負她,她就戳一槍。(打一動物名) 黃蜂
身小力不小,團結又勤勞。有時搬糧食,有時挖地道。(打一動物名) 螞蟻
頭頂兩只角,身背一隻鑊。只怕曬太陽,不怕大雨落。(打一動物名) 蝸牛
你坐我不坐,我行你不行。你睡躺得平,我睡站到明。(打一動物名) 馬
穿著大紅袍,頭戴鐵甲帽。叫叫我阿公,捉捉我不牢。(打一動物名) 蜈蚣
沙漠一隻船,船上載大山。遠看像筆架,近看一身氈。(打一動物名) 駱駝
身穿綠色衫,頭戴五花冠。喝的清香酒,唱如李翠蓮。(打一動物名) 蟈蟈
頭胖腳掌大,像個大傻瓜。四肢短又粗,愛穿黑大褂。(打一動物名) 熊
個兒高又大,脖子似吊塔。和氣又善良,從來不打架。(打一動物名) 長頸鹿
鼻子像鉤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打一動物名) 象
遠看像黃球,近看毛茸茸。嘰嘰嘰嘰叫,最愛吃小蟲。(打一動物名) 小雞
兄弟七八千,住在屋檐邊。日日做漿賣,漿汁更值錢。(打一動物名) 蜂
皮白腰兒細,會爬又會飛。木頭當糧食,專把房屋毀。(打一動物名) 白蟻
身上滑膩膩,喜歡鑽河底。張嘴吐泡泡,可以測天氣。(打一動物名) 泥鰍
長得像黃菊,引誘小魚蝦。觸手捕食物,舞爪又張牙。(打一動物名) 海葵
像魚不是魚,終生住海里。遠看是噴泉,近看像島嶼。(打一動物名) 鯨
兩眼如燈盞,一尾如只釘。半天雲里過,湖面過光陰。(打一動物名) 蜻蜓
黑臉包丞相,坐在大堂上。扯起八卦旗,專拿飛天將。(打一動物名) 蜘蛛
駝背老公公,鬍子亂蓬蓬。生前沒有血,死後滿身紅。(打一動物名) 蝦
像貓不是貓,身穿皮襖花。山中稱霸王,寅年它當家。(打一動物名) 老虎
身長約一丈,鼻生頭頂上。背黑肚皮白,安家在海洋。(打一動物名) 海豚
遠看像只貓,近看是只鳥。晚上捉田鼠,天亮睡大覺。(打一動物名) 貓頭鷹
腿長胳膊短,眉毛遮住眼。沒人不吭聲,有人它亂竄。(打一動物名) 螞蚱
頭插花翎翅,身穿彩旗袍。終日到處游,只知樂逍遙。(打一動物名) 蝴蝶
身子輕如燕,飛在天地間。不怕相隔遠,也能把話傳。(打一動物名) 信鴿
腳著暖底靴,口邊出胡須。夜裡當巡捕,日里把眼眯。(打一動物名) 貓
頭前兩把刀,鑽地害禾苗。捕來烘成干,一味利尿葯。(打一動物名) 螻蛄
四柱八欄桿,住著懶惰漢。鼻子團團轉,尾巴打個圈。(打一動物名) 豬
生的是一碗,煮熟是一碗。不吃是一碗,吃了也一碗。(打一動物名) 田螺
頭戴周瑜帽,身穿張飛袍。自稱孫伯符,脾氣像馬超。(打一動物名) 蟋蟀
身穿綠衣裳,肩扛兩把刀。莊稼地里走,害蟲嚇得跑。(打一動物名) 螳螂
叫貓不抓鼠,像熊愛吃竹。搖擺惹人愛,是貓還是熊?(打一動物名) 熊貓
播種(打一動物名) 布穀
多兄長(打一動物名) 八哥
屢試屢成(打一動物名) 百靈
輕描柳葉(打一動物名) 畫眉

1、字謎:皇帝新衣——襲

2、字謎:一流水準 ——淮

3、字謎:石達開 ——研

4、字謎:拱豬入門——閡

5、字謎:格外大方——回

6、字謎: 走出深閨人結識——佳

7、字謎:一千零一夜——殲

8、字謎:七十二小時——晶

9、字謎:床前明月光——曠

10、字謎:需要一半,留下一半——雷

11、字謎:一口咬住多半截——名

12、字謎: 一月一日非今天——明

13、字謎: 要一半,扔一半——奶

14、字謎: 綜合門市——鬧

15、字謎: 不是冤家也碰頭——硼

16、字謎: 上氣接下氣 ——乞

17、字謎: 四方來合作,貢獻大一點——器

18、字謎: 貪前稍變就成窮——貧

19、字謎: 半布春秋——秦

20、字謎: 銀川——泉

21、字謎: 一來再來——冉

22、字謎: 守門員——閃

23、字謎: 有人偷車——輸

24、字謎: 釀酒之後隔日香

25、字謎: 半青半紫——素

26、字謎: 自己——體

27、字謎: 秀才翹尾巴——禿

28、字謎: 重點支援大西北——頭

29、字謎: 身殘心不殘. --息

30、字謎:十八乘六——校

31、字謎:一勾心月伴三星——心

32、字謎:一撇一豎一點——壓

33、字謎:八字頭——學

34、字謎:千里挑一,百里挑一——伯

35、字謎:群雁追舟—巡2110 ,猜一個字 答案是:言

36、4個人搬個木頭 ,猜一個字 答案是:傑

37、一人 ,猜一個字 答案是:大

38、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猜一字 答案是:拿

39、一人在內,猜一字 答案是:肉

40、一人挑兩小人,猜一字 答案是:夾

41、一人腰上掛把弓,猜一字 答案是:夷

42、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個字 答案是:告

43、一口咬定,猜一字 答案是: 交

44、一大二小,猜一個字 答案是:奈

45、一斗米,猜一個字 答案是:料

46、一月七日,猜一個字 答案是:脂

47、一加一,猜一字 答案是: 王

48、一半兒,猜一個字 答案是:臼

49一字十三點,難在如何點 ,猜一個字 答案是:汁

50、一百減一 ,猜一個字 答案是:白

51、一夜又一夜,猜一字 答案是:多

52、一個人搬兩個土 ,猜一個字 答案是:佳

53、一個禮拜 ,猜一個字 答案是:旨

54、一家十一口,猜一字 答案是:吉

55、一家有七口,種田種一畝,自己吃不夠,還養一條狗 答案是:獸

56、一根木棍,吊個方箱,一把梯子,搭在中央 答案是:面

57、一隻牛,猜一個字 答案是:生

58、一隻狗四個口,猜一個字 答案是:器

59、一一箭穿心,猜一字 答案是:必

60、一點一橫長,一撇到南洋,南洋有個人,只有一寸長 答案是:府

61、一邊是水,一邊是山,猜一個字 答案是:汕

62、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一邊喜風,一邊喜雨 答案是:秋

63、七人八隻眼,猜一個字 答案是:貨

64、七人頭上長了草,猜一字 答案是:花

65、七十二小時,猜一個字 答案是:晶

66、七個人有八隻眼,十人亦有八隻眼,西洋人也眼八隻,
家母同樣眼八隻,猜四個字 答案是:貨真價實

67、九十九,猜一字 答案是:白

68、九隻鳥,猜一個字 答案是:鳩

69、九號,猜一字 答案是: 旭

70、九輛車,猜一個字 答案是:軌

71、九點,猜一字 答案是:丸

72、二八佳人 ,猜一個字 答案是:妙

73、二小姐 ,猜一個字 答案是:姿

74、二兄弟,各自立 ,猜一個字 答案是:競

75、人不在其位 ,猜一個字 答案是:立

76、人有他則變大,猜一個字 答案是:一

77、人我不分,猜一個字 答案是:俄

78、人都到了 ,猜一個字 答案是:倒

79、人無寸鐵,猜一個字 答案是:控

80、人無信不立,猜一字 答案是:言

81、八十八 ,猜一個字 答案是:米

82、八兄弟同賞月,猜一個字 答案是:脫

83、刀出鞘,猜一字 答案是:力

84、十一個讀書人 ,猜一個字 答案是:仕

85、十二點 ,猜一個字 答案是:斗

86、十三點 ,猜一個字 答案是:汁

87、十五人,猜一字 答案是:傘

88、十五天 ,猜一個字 答案是:胖

89、十元買早餐,八元買豆乾 ,猜一個字 答案是:干

90、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猜一字 答案是:朝

91、十月十日,猜一個字 答案是:萌

92、十字架下三個人,猜一個字 答案是:來

93、十字對十字,太陽對月亮,猜一個字 答案是:朝

94、十個哥哥 ,猜一個字 答案是:克

95、三人兩口一匹馬,猜一字 答案是:驗

96、三口重疊,莫把品字猜,猜一個字 答案是:目

97、三張紙,猜一個字 答案是:順

98、上下合,猜一個字 答案是:卡

99、上下串通,猜一個字 答案是:卡

⑤ 海底世界動植物資料

藍鯨是人類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身呈藍灰色。目前捕到最大藍鯨的時間是1904年,地點在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附近。這條藍鯨長33.5米,體重195噸相當於35頭大象的重量。它的舌頭重約3噸它的心臟重700公斤,肺重1500公斤,血液總重量約為8噸~9噸,腸子有半里路長。這樣大的軀體只能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藍鯨是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巨獸,論個頭堪稱獸中之「王」。藍鯨還是絕無僅有的大力士。一頭大型藍鯨所具有的功率可達1700馬力,可以與一輛火車頭的力量相匹敵。它能拖拽800馬力的機船,甚至在機船倒開的情況下,仍能以每小時4海里~7海里的速度跑上幾個小時。藍鯨的游泳速度也很快,每小時可達15海里。藍鯨有一個扁平而寬大的水平尾鰭,這是它前進的原動力,也是上下起伏的升降舵。由前肢演變而來的兩個鰭肢,保持轉換方向,
抹香鯨頭重尾輕,宛如一頭巨大的蝌蚪
,頭部佔去全身的三分之一,看上去像個大箱子。鼻孔也很特殊,只有左鼻孔暢通,且位於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呼氣時噴出的霧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噴出的。雖然抹香鯨的牙齒很大足有20多厘米長,每側有40枚~50枚,卻是只有下頜有牙齒,而上頜只有被下頜牙齒「刺出」的一個個的洞。不過,抹香鯨習性與藍鯨截然不同的是它比藍鯨還要厲害,獵物一旦被它咬住就難以脫身。它最喜歡吃的食物是深海大王烏賊。在所有鯨類中,以抹香鯨的潛水為最深,可達2200米。抹香鯨的經濟價值很高,巨大的「頭箱」中盛有一種特殊的鯨蠟油,過去人們誤以為是腦子里流出來的,所以叫它「腦油」。其實「腦油」與腦無關,這是一種用處很大的潤滑油,許多精密儀器,如手錶、天文鍾甚至火箭,都離不了它一頭大的抹香鯨的頭部裝的那些油。著名的龍涎香就是這種鯨腸道里的異物,這是一種極好的保香劑,抹香鯨的名字也是由此而來的
虎鯨也屬於齒鯨類。它體長近10米,重7噸~8噸,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虎鯨膽大而狡猾,且殘暴貪食,是遼闊海洋里「橫行不法的暴徒」。虎鯨的英文名稱有殺鯨兇手之意。不少人在海上屢屢目睹虎鯨襲擊海豚、海獅以及大型鯨類的驚心動魄的情景。虎鯨的口很大,上、下頜各有二十幾枚10厘米~13厘米長的銳利牙齒,大嘴一張,尖齒畢露,更顯出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牙齒朝內後方彎曲,上下頜齒互相交錯搭配,與人的兩手手指交叉搭在一起的形式相似。這不僅使被擒之物難逃虎口,而且還會撕裂、切割獵物。虎鯨很好辨認。在它的眼後方有兩個卵形的大白斑,遠遠看去,宛如兩只大眼睛;其體側還有一塊向背後方向突出的白色區域,使它獨具一格。 虎鯨身體強壯,行動敏捷,游泳迅速,每小時可達30海里。

齒鯨類的體形變異比較大,最小的種類體長僅有1米左右,最大也在20米以上。口中具有圓錐狀的牙齒,但不同種類牙齒的形狀、數目相差也很大,最少的僅具1枚獨齒,最多的則有數十枚,有的還隱藏在齒齦中不外露,所以也是進行分類的重要依據之一。外鼻孔只有1個,因此呼吸換氣時只能噴出一股水柱。頭骨左右不對稱。鰭肢上具有5指。胸骨較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主要以烏賊、魚類等為食,有的還能捕食海鳥、海豹以及其他鯨類等大型動物
海豚也是一種小型齒鯨動物海豹身體渾圓,形如紡錘,體色斑駁,毛被稀疏,皮下脂肪很厚,顯得膘肥體胖。兩只後腳恆向後伸,猶如潛水員的兩只腳蹼。游起泳來,兩腳在水中左右擺動,推動身體迅速前進。從海豹的頭部看,貌似家犬,因而不少地區稱其為海狗。有時它爬到礁石上,這時它的動作就顯得格外笨拙,善於游泳的四肢只能起支撐作用。海豹爬行的動作非常有趣,因此常引起觀者的朗朗笑聲。海豹的身體不大,僅有1.5米~2.0 米長,最大的個體重150公斤,雌獸略小,重約120公斤。在自然條件下,海豹有時在海里游盪,有時上岸休息。上岸時多選擇海水漲潮能淹沒的內灣沙洲和岸邊的岩礁。例如,在我國的遼寧盤山河口及山東廟島群島等地都屢見有大群海豹出沒。海豹的潛水本領很高,一般可潛到100米左右,在水深的海域還可潛到300米,在水下可持續23分鍾。它的游泳速度也很快,一般可達每小時27公里。海豹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它的食量很大,一頭60公斤~70公斤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公斤~8公斤魚。海豹的後肢卻是恆向後伸,不能朝前彎曲,故不能在陸地上步行。
海獅吼聲如獅,且個別種頸部長有鬃毛,又頗像獅子,故而得名。它的四腳像鰭,很適於在水中游泳。海獅的後腳能向前彎曲,使它既能在陸地上靈活行走,又能像狗那樣蹲在地上。雖然海獅有時上陸,但海洋才是它真正的家,只有在海里它才能捕到食物、避開敵人,因此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它們都在海上巡遊覓食海獅主要以魚類和烏賊等頭足類為食。它的食量很大,如身體粗壯的北海獅,在飼養條件下一天喂魚最多達40公斤,一條1.5公斤重的大魚它可一吞而下。若在自然條件下,每天的攝食量要比在飼養條件下增加2倍~3倍
在我國廣東、廣西、台灣等省沿海生活著一種海獸,叫儒艮。它的名字是由馬來語直接音譯而來的,也有人稱它為「南海牛」,它與海牛目的其它動物如海牛的最大區別在於:海牛的尾部呈圓形,而儒艮尾部形狀與海豚尾部相似。除我國外,儒艮還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周圍的一些國家。有人說它是海洋中的美人魚。 儒艮是海洋中唯一的草食性哺乳動物,一點也不凶。儒艮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纖維的燈心草、禾草類為食,但凡水生植物它基本上都能吃。儒艮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它有很大一部分時間用在攝食上。儒艮體長3米左右,體重達400公斤左右,行動遲緩,從不遠離海岸。它的游泳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時2海里左右,即便是在逃跑時,也不過5海里
爬行動物是體被角質鱗片,在陸上繁殖的變溫動物。其中與海洋有關的海龜類和海蛇類等,
海蛇是一類終生生活於海水中的毒蛇。海蛇的鼻孔朝上,有瓣膜可以啟閉,吸入空氣後,可關閉鼻孔潛入水下達10分鍾之久。身體表面有鱗片包裹,鱗片下面是厚厚的皮膚,可以防止海水滲入和體液的喪失。舌下的鹽腺,具有排出隨食物進入體內的過量鹽分的機能。小海蛇體長半米,大海蛇可達3米左右。它們棲息於沿岸近海,特別是半鹹水河口一帶,以魚類為食。除極少數海蛇產卵外,其餘均產仔,為卵胎生
海龜是海洋龜類的總稱。海龜是現今海洋世界中軀體最大的爬行動物。其中個體最大的要算是棱皮龜了。它最大體長可達2.5米,體重約1000公斤,堪稱海龜之王。海龜的祖先遠在2億多年以前就出現在地球上。古老的海龜和生代不可一世的恐龍一同經歷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期。後來地球幾經滄桑巨變,恐龍相繼滅絕,海龜也開始衰落。但是,海龜憑借那堅硬的背甲所構成的龜殼的保護戰勝了大自然給它們帶來的無數次厄運,頑強地生存
魚類在水中生活的主要呼吸器官是鰓。魚兒離開水,鰓絲乾燥,彼此粘接,停止呼吸,生命也就停止了。彈塗魚體長10厘米左右,略側扁,兩眼在頭部上方,似蛙眼,視野開闊。它的鰓腔很大,鰓蓋密封,能貯存大量空氣。腔內表皮布滿血管網,起呼吸作用。它的皮膚亦布滿血管,血液通過極薄的皮膚,能夠直接與空氣進行氣體交換。
。這些獨特的生理現象使它們能夠離開水,較長時間在空氣中生活此外,彈塗魚的左右兩個腹鰭合並成吸盤狀,能吸附於其他物體上。發達的胸鰭呈臂狀,很像高等動物的附肢。遇到敵害時,它的行動速度比人走路還要快。生活在熱帶地區的彈塗魚,在低潮時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灘上跳來跳去,更喜歡爬到紅樹的根上面捕捉昆蟲吃。因此,人們稱之為「會爬樹的魚
「魔鬼魚」是一種龐大的熱帶魚類,學名叫前口蝠鱝。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只要它發起怒來,只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於死地。所以人們叫它「魔鬼魚」。有的時候蝠鱝用它的頭鰭把自己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飛快地在海上跑來跑去,使漁民誤以為這是「魔鬼」在作怪,實際上是蝠鱝的惡作劇。「魔鬼魚」喜歡成群游泳,有時潛棲海底,有時雌雄成雙成對升至海面。在繁殖季節,蝠鱝有時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騰空,能躍出水面,在離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時,聲響猶如打炮,波及數里,非常壯觀。蝠鱝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實它是很溫和的,僅以甲殼動物或成群的小魚小蝦為食。在它的頭上長著兩只肉足,是它的頭鰭,頭鰭翻著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轉動,蝠鱝就是用這對頭鰭來驅趕食物,並把食物撥入口內吞食。
在浩瀚的海洋里生活著會發電的電鰩,它的發電器是由鰓部肌肉變異而來的。在頭部的後部和肩部胸鰭內測,左右各有一個卵圓形的蜂窩狀的大發電器。每個發電器官最基本結構是一塊塊小板——電板(纖維組織),約40個電板上下重疊起來,形成一個個六角形的柱狀管,每側有600個管狀物,稱為電函管。其內充填有膠質物,故肉眼觀察為半透明的乳白色,與周圍粉紅色肌肉顯然不同。每塊電板具有神經末梢的一面為負極,另一面為正極,電流方向由腹方向背方,放電量70伏特~80伏特,有時能達到100伏特,每秒放電150次。人們解剖電鰩時,發現其胃內完整的鰻魚、比目魚和鮭魚,這是電鰩放電把活動力強的魚擊昏然後吞食之。因此,電鰩有「海底電擊手」之稱。 除電鰩外,刺鰩、星鰩、何氏鰩、中國團扇鰩等均具有較弱的發電器官。瞻星魚發電器位於眼後,呈卵圓形,發電量可達50伏特。還有電鰻。
許多魚類會發出各種令人驚奇的聲音。例如:康吉鰻會發出「吠」音;電鯰的叫聲猶如貓怒;箱魨能發出犬叫聲;魴鮄的叫聲有時像豬叫,有時像呻吟,有時像鼾聲;海馬會發出打鼓似的單調音。石首魚類以善叫而聞名,其聲音像輾軋聲、打鼓聲、蜂雀的飛翔聲、貓叫聲和呼哨聲,其叫聲在生殖期間特別常見,目的是為了集群。魚類發出的聲音多數是由骨骼摩擦、魚鰾收縮引起的,還有的是靠呼吸或肛門排氣等發出種種不同聲音。
在浩瀚的海洋里,被稱為「海中霸王」的鯊魚遍布世界各大洋。大部分鯊魚對人類有利而無害,只有30多種鯊魚會無緣無故地襲擊人類和船隻。鯊魚的確有吃人的惡名,但並非所有的鯊魚都吃人。鯊魚的鼻孔位於頭部腹面口的前方,有的具有口鼻溝,連接在鼻口隅之間,嗅囊的褶皺增加了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面積。有人測定,1米長的鯊魚的嗅膜總面積可達4842平方厘米,因此鯊魚的嗅覺非常靈敏在幾公里之外它就能聞到血腥味,海中的動物一旦受傷,往往會受到鯊魚的襲擊而喪生。鯊魚一般只吃活食,有時也吃腐肉,食物以魚類為主。有人在鼬鯊胃中發現了海豚、水禽、海龜、蟹和各種魚類等;在噬人鯊胃中曾取出一頭非常大的海獅;雙髻鯊的食物是魚和蟹;護士鯊、星鯊的餌料以小魚、貝類、甲殼類為主。鯊魚在尋找食物時,通常一條或幾條在水中游弋,一旦發現目標就會快速出擊吞食之。特別是在輪船或飛機失事有大量食餌落水時,它們群集而至,處於興奮狂亂狀態的鯊魚幾乎要吃掉所遇到的一切,甚至為爭食而相互殘殺鯊魚屬於軟骨魚類,身上沒有魚鰾,調節沉浮主要靠它很大的肝臟。例如,在南半球發現的一條3.5米長的大白鯊,其肝臟重量達30公斤。科學家們的研究表明,鯊魚的肝臟依靠比一般甘油三酸脂輕得多的二醯基甘油醚的增減來調節浮力
當人們見到陸地上飛舞的蝴蝶時會贊聲不絕,而蝴蝶魚的美名,就是因為這種魚猶如美麗的蝴蝶。人們若要在珊瑚礁魚類中選美的話,那麼最富綺麗色彩和引人遐思的當首推蝴蝶魚了。 蝴蝶魚谷稱熱帶魚,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魚類,最大的可超過30厘米,如細紋蝴蝶魚。蝴蝶魚身體側扁適宜在珊瑚叢中來回穿梭,它們能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縫隙里。蝴蝶魚吻長口小,適宜伸進珊瑚洞穴去捕捉無脊椎動物。蝴蝶魚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盤中,具有一系列適應環境的本領其艷麗的體色可隨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蝴蝶魚的體表有大量色素細胞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可以展開或收縮,從而使體表呈現不同的色彩。通常一尾蝴蝶魚改變一次體色要幾分鍾,而有的僅需幾秒鍾。許多蝶蝴魚有極巧妙的偽裝,它們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過頭部的黑色條紋之中,而在尾柄處或背鰭後留有一個非常醒目的「偽眼」,常使捕食者誤認為是其頭部而受到迷惑。當敵害向其「偽眼」襲擊時,蝴蝶魚劍鰭疾擺,逃之夭夭。 蝴蝶魚對愛情忠貞專一,大部分都成雙入對,好似陸生鴛鴦,它們成雙成對在珊瑚礁中游弋、戲耍,總是形影不離。當一尾進行攝食時,另一尾就在其周圍警戒。蝴蝶魚由於體色艷麗,
美麗的珊瑚礁吸引著眾多的海洋動物競相在這里落戶。據科學們估計,一個珊瑚礁可以養育四百種魚類。在弱肉強食的復雜海洋環境中,珊瑚魚的變色與偽裝,目的是為了使自己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相似,達到與周圍物體亂真的地步,在億萬種生物的頑強競爭中,贏得了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刺蓋魚俗稱神仙魚,是珊硼魚中最華麗的魚。因為它們生活在比蝴蝶魚更琛而且較暗的環境中,故需展現出更加鮮明的色彩。它們中的許多魚,在幼魚的變態發育過程中,幼魚與成魚形態和色彩截然不同,同一種魚往往容易被誤認為是兩種魚。甲尻魚的身體呈土黃色,體側有八條具有黑色邊緣的藍紫色橫帶,好似陸生之斑馬,俗稱斑馬魚。另一種神仙魚,身上的花紋好似小蟲蛀成,黑色粗紋把眼睛巧妙偽裝起來,若不仔細看,很難發現它是一條魚。 石斑魚不喜歡遠游,它們喜歡棲息在珊瑚礁的岩洞或珊瑚枝頭下面。它們是化妝高手,可以有八種體色變化,往往頃刻之間便可判若兩魚。它們具有與環境相配合的斑點和綵帶,在洞隙中靜觀動靜,遇有可食之物,就捕食淡抹粉裝的粗皮鯛,它們大都以海藻為生,體色與海藻顏色相似,身體的尾柄處長著一塊突起的骨狀物,像把手術刀,這是它們求生的武器,常用其尾鞭撻敵人,使敵害受到嚴重創傷在珊瑚礁的海藻叢中常生活著一種躄魚,它形成保護色和擬態,其體色和體態都與周圍的海藻色相似,將身體全部隱藏在海藻叢中,只露出由第一背鰭演變成的吻觸手,觸手端部長穗狀,形似「釣餌」,用以引誘小魚小蝦有美就有丑,在珊瑚礁中有一種看了令人生畏的玫瑰毒鮋,其長相醜陋,體色灰暗,間有紅色斑點。它常隱伏於珊瑚礁或海藻叢中,活像海底的一塊礁石或一團海藻,小魚小蝦游近身邊,被其背棘、頭棘刺中,便會立即死亡,成為其果腹之物。它是最劇毒的毒鮋,人被其刺傷,若不及時搶救,4個小時之內亦會死亡。 生活在海藻叢中的葉海馬,身上長有各種類似海藻的葉片狀突起,若不仔細觀察,你還會認為這是一片海藻呢!生活在熱帶紅樹林之間的蝙蝠魚,往往像一片紅樹葉,常懶洋洋地在水中漂浮或裝死,人們誤以為是一片紅樹葉,但只要你一動它,它便迅速地遊走了。在礁盤上的小丑魚,常與大海葵共棲,色彩艷麗的小丑魚常外出引來其他小魚小蝦,這些小魚小蝦被大海葵觸手中的刺細胞刺中便被麻痹,進而被捲入口中吞食。一旦遇險,小丑魚便鑽入大海葵的觸手叢中,成為理想的防空洞而受到保護。
整夜魚燈蝦火通明。正是它們給沒有陽光的深海和黑夜籠罩的海面帶來光明。事實上,在黑暗層至少有44%的魚類具備自身發光的本領,以便在長夜裡能夠看見其他物體,方便捕食,尋找同伴和配偶。有些魚類發光,例如我國東南沿海的帶魚和龍頭魚是由身上附著的發光細菌所發出的光,而更多的魚類發光則是由魚本身的發光器官所發出的光。 燭光魚其腹部和腹側有多行發光器,猶如一排排的蠟燭,故名燭光魚深海的光頭魚頭部背面扁平,被一對很大的發光器所覆蓋,該大型發光器可能就起視覺的作用。 魚類發光是由一種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應。發光的螢光素受到螢光酶的催化作用,螢光素吸收能量,變成氧化螢光素,釋放出光子而發出光來。
翻車魚長得很離奇,它體短而側扁,背鰭和臀鰭相對而且很高,尾鰭很短,看上去好像被人用刀切去一樣。因此,它的普通名稱也叫頭魚。 翻車魚游泳速度緩慢。它生活在熱帶海中,身體周圍常常附著許多發光動物。它一游動,身上的發光動物便會發出明亮的光,遠遠看去像一輪明月,故又有「月亮魚」之美名。翻車魚這種頭重腳輕的體型很適宜潛水,它常常潛到深海捕捉深海魚蝦為食。 翻車魚既笨拙又不善游泳,常常被海洋中其他魚類、海獸吃掉。而它不致滅絕的原因是所具有的強大的生殖力,一條雌魚一次可產三億個卵,在海洋中堪稱是最會生孩子的魚媽媽了。 翻車魚遍布世界各大洋,我國沿海有三種翻車魚,即翻車魚、黃尾翻車魚、矛尾翻車魚。
編輯本段頂盔戴甲的節肢動物
節肢動物是動物中最大的一個門類,在目前已知的100多萬種動物中,它約佔85%。該門類動物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附肢分節,故名節肢動物
鱟(音hòu)的長相既像蝦又像蟹,人稱之為「馬蹄蟹」,是一類與三葉蟲(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 鱟的祖先出現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只有鱟從4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 每當春夏季鱟的繁殖季節,雌雄一旦結為夫妻,便形影不離,肥大的雌鱟常馱著瘦小的丈夫蹣跚而行。此時捉到一隻鱟,提起來便是一對,故鱟享「海底鴛鴦」之美稱。 鱟有四隻眼睛。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只小眼睛,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說明這對眼睛只用來感知亮度。在鱟的頭胸甲兩側有一對大復眼,每隻眼睛是由若干個小眼睛組成。人們發現鱟的復眼有一種側抑制現象,也就是能使物體的圖像更加清晰,這一原理被應用於電視和雷達系統中,提高了電視成像的清晰度和雷達的顯示靈敏度。此外,鱟的肉、卵均可食用。
蝦蟹是節肢動物的另一家族,同屬於甲殼綱的十足目。生活在我國海洋里的蟹的種類也特別多,有肉細味美的梭子蟹,有行走如飛的沙蟹,有能上樹的椰子蟹,還有背甲溝紋似關公臉譜的關公蟹等等。但是,蟹中之王卻是生活在日本海和白令海的高腳蟹。高腳蟹的身體有30多厘米長,一條腿就有1.5米左右,兩邊的腿伸直了差不多有4米,體重約7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蟹。 人們只知道蝦、蟹的肉味鮮美,而對它的甲殼卻棄而不用,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要知道,從蝦、蟹的甲殼中能提取許多有用的東西。例如,用蝦、蟹的殼可以製成很好的紡織品漿料,這種用「蝦皮蟹蓋」製成的漿料,顏色鮮明,不易被水洗掉,而且成本低,可以節約大量麵粉。
當我們來到海邊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種奇怪的小蟹。蟹體的兩只螯長得很不對稱,一隻又粗又大,另一隻又細又小。每當潮水退落,它便爬出洞穴,在露出水面的海灘上來回奔跑覓食。每當潮水滾滾上漲,快要淹沒它的老巢時,它又躲進洞里,在洞口高舉著那隻粗壯有力的大螯,好像在招手示意,歡迎潮水的到來,所以人們稱它為「招潮蟹」。這種蟹的體色能晝夜變化。白天,它是黑色的,如果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它細胞里的色素向四處擴散,猶如撐開的大黑傘一樣。
在海邊潮間帶常可抓到一種頭胸甲好似京戲中關公臉譜的蟹,名為關公蟹。關公蟹常用足抓住石塊或樹葉,把自己身體遮蓋住以便把自己巧妙地偽裝起來而避開敵害。 蜘蛛蟹長相醜陋,為何在頭胸甲上或大螯上戴上幾朵艷麗的鮮花?不,那不是花,那是海葵,俗稱「海菊花」。蜘蛛蟹靠觸手上有毒的海葵來保護自己,以避敵害,同時也可美化自己醜陋的身軀。 有一種海綿動物常附著在寄居蟹的貝殼上海綿長滿貝殼,只留下殼口讓寄居蟹自由進出寄居蟹便靠這海綿分泌的臭昧來御敵。 背腹扁平、全身披盔戴甲的蝦蛄,色彩斑斕,十分好看,長著一對酷似螳螂的大螯,俗稱「螳螂蝦」。見到深夜在靜靜的海底觀察動靜、伺機捕食的蝦蛄,就會使人聯想起靜伏山崗、只待一躍而起的獅虎。蝦蛄平時喜歡穴居於泥沙質的淺海底,常只露出頭用來觀察敵情一旦獵物靠近便伸出雙鉗,迅速出擊,只聽「喀嚓」一聲便可將獵物一分為二,顯示了蝦蛄兇狠、殘暴的面貌。 它不僅善於「力擒」而且懂得「智取」,它往往把自己的洞穴變成一個隱蔽的場所,甚至不辭勞苦,從遠處搬來沙、石在自己居住的沙穴旁築起幾條迴旋的通道,一旦海底動物闖進猶如陷進迷宮,自投羅網。蛙形蟹的外形像一隻青蛙,常把自己掩埋在泥沙里,只露出兩隻眼睛觀察動靜,尋覓食物
當我們在海濱漫步時,就會看到岩石上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質外殼的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是節肢動物大家族中又一分支,叫藤壺。藤壺的形狀有點像馬的牙齒,所以生活在海邊的人們常叫它「馬牙」。藤壺不但附著在礁石上,而且還能固著在船體上,任憑驚濤駭浪的打擊也沖刷不掉。
海星是棘皮動物門的一綱,下分海燕和海盤車兩科。 海星與海參、海膽同屬棘皮動物。它們通常有五個腕但也有四六個,有的多達40個腕,在這些腕下側並排長有4 列密密的管足。用管足既能捕獲獵物,又能讓自己攀附岩礁,大個的海星有好幾千管足。海星的嘴在其身體下側中部,可與海星爬過的物體表面直接接觸。海星的體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到90厘米,體色也不盡相同,幾乎每隻都有差別,最多的顏色有桔黃色、紅色、紫色、黃色和青色等。 海星主要分布於世界各地的淺海底沙地或礁石上,由於海星的活動不能像鯊魚那般靈活、迅猛,故而,它的主要捕食對象是一些行動較遲緩的海洋動物,如貝類、海膽、螃蟹和海葵等。它捕食時常採取緩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獵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獵物並將整個身體包住它,將胃袋從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讓獵獲物在其體外溶解並被其吸收。這樣海星的食物是貝類。當海星想吃貽貝時,會先用有力的吸盤將貝殼打開,然後將胃由嘴裡伸出來,吃掉貽貝的身體。所以,海星的經濟價值並不大,只能曬干制粉作農肥。由於它捕食貝類,故而對貝類養殖業十分有害。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種棘皮動物,它們有很強的繁殖力另外,海星還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再生。海星的腕、體盤受損或自切後,都能夠自然再生。海星的任何一個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個新的海星。因此,某些種類的海星通過這種超強的再生方式演變出了無性繁殖的能力,它們就更不需要交配了。不過大多數海星通常不會進行無性繁殖。
海膽是棘皮動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員,它長著一個圓圓的石灰質硬殼,全身武裝著硬刺。
腔腸動物在分類學上屬於低等的後生動物。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它遍布於體表,觸手上特別海月水母具有傘樣的鍾狀體,浮在海面如同皓月墜入海中,十分美麗。形如僧帽的僧帽水母,其觸手甚長,上面布滿了無數小刺胞,刺胞的毒液與眼鏡蛇的毒液相似
陸地上的菊花,秋季開放,而在煙波浩渺的海洋中,卻有一年四季盛開不敗的「海菊花」,它就是海海葵形態繁多,有上千種,一般呈圓筒狀,體色艷麗,基部附著在岩石、貝殼、砂礫或海底。海葵上端是圓形的盤,周圍有幾條到上千條菊瓣似的觸手,它們在水中隨波搖曳,一張一合,如花似錦。 生活在礁盤的大海葵,蟻有天藍色、黃色的觸手,組成鮮艷的「花叢」,游魚和小蝦爭相嬉戲於「花叢」之中,一旦被其觸手中的刺細胞刺中,便被麻痹,最後被觸手捲入口中,成為其美餐。獨有那色彩鮮艷的小丑魚才可與其共棲,互利互惠。有些生物學家認為,海葵的壽命長達300年,所以這「海菊花」可長開300年而不謝,這是陸生菊花無法相比

科學家們將棲息在海底的藻類稱為底棲藻。它們在的乾旱和冬季暫時的「冰凍」等環境,只要海水一漲潮,它們便又開始正常的生長發育。底棲藻大部分是肉眼能看見的多細胞海藻。小的種類成體只有幾厘米長,如絲藻;最長的可達200米~300米,如巨藻。底棲藻的形態奇形怪狀:有的像帶子,如海帶;有的像繩子,如繩藻;有的是片狀,如石蒓、紫菜;有的像樹枝狀,如馬尾藻。 底棲藻的藻體有的只有一層很薄的細胞,如礁膜;有的有兩層細胞,如石蒓;有的中空呈管狀,如滸苔;還有的藻體可分為外皮層、皮層和髓部,如海帶、馬尾藻。 底棲藻的顏色鮮艷美麗,有綠色、褐色和紅色。科學家們根據它們的顏色,把海藻分為三大類:綠藻類、褐藻類和紅藻類。
綠藻的藻體呈草綠色。綠藻約有6000種,其中90%產於淡水,只有10%生活在潮間帶或潮下帶的岩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