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宇宙圖片有哪些
擴展閱讀
電腦里的圖片變形 2025-02-04 16:41:23
運動員散步動態圖片 2025-02-04 16:39:00

宇宙圖片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5-02-04 14:24:46

① 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

這是宇宙全景圖:


② 你有哪張珍藏的關於宇宙的圖片,分享一下

感覺這張關於宇宙的圖片可以使我們感受到宇宙的廣闊和浩瀚,就像小時候一樣想像中的宇宙一樣,見證了一個青年不斷探索宇宙的心路歷程。

③ 28張難得一見的太空圖片,有些曾經屬於絕密!

探索太空的神秘與壯麗,28張罕見的太空照片帶你領略。

月球表面的奧秘,在阿波羅15號的鏡頭下展露無遺。

ROXs 42Bb,一顆令人驚嘆的氣態巨星,其質量之大,繞母恆星運行周期之長,皆令人震撼。

日冕物質拋射的壯觀景象,太陽憤怒爆發,震撼人心。

太陽黑子的圖像,對比外太空的巨大怪物恆星,我們的太陽顯得微不足道。

木星大紅斑的壯觀景象,由朱諾號宇宙飛船傳回,揭示了行星的驚人細節。

土星上那令人震驚的六邊形風暴,寬度達到±25,000公里,壯觀至極。

近距離觀測木衛一,揭示其神秘面貌,朱諾號宇宙飛船的貢獻不可小覷。

泰坦上回望土星的雄偉景象,歐空局的火星快車航天器的驚人發現。

奧林匹斯山,火星上已知最大的火山,直徑約620公里,高度達21公里,令人嘆為觀止。

阿波羅17號任務中,尤金·「吉恩」·塞爾南站在巨石前,哈里森·「傑克」·施密特的拍攝成為永恆紀念。

施密特捕捉的小隕石坑的細膩細節,阿波羅17號任務的又一珍貴瞬間。

火星上神秘的「人臉」地貌,維京1號軌道飛行器與火星全球探測者號的拍攝引發遐想。

航海者一號在探訪木星衛星lo時,活火山的驚人發現,火山灰雲高達260多公里。

自由飛行機器人相機,展現其獨特太空拍攝能力。

宇航員服的內部照片,記錄著太空探索的艱辛與榮耀。

火星表面71%的水覆蓋,揭示了行星的多樣生態。

地球的景色,戴夫·斯科特在太空中所見,54年後依然震撼。

一顆重達半噸的太空垃圾,預警地球面臨的潛在威脅。

澳大利亞上空的日食,自然界的奇觀。

GOES衛星拍攝的地球照,15分鍾前的瞬間記錄。

旅行者一號離開太陽系前,地球的遙遠身影,提醒我們珍惜家園。

行星真實大小對比,直觀揭示太陽系的宏偉。

哈勃超深場的照片,近萬個星系的展示,宇宙的浩瀚與神秘。

希克森緊湊群40的圖像,三個螺旋星系、一個橢圓星系和一個透鏡狀星系的相互作用。

M67,一個由500多顆恆星組成的古老疏散星團,揭示宇宙的古老。

多拉多的舞者,數十億個世界在一張圖片中展現。

西班牙舞者星系的螺旋線條,生動而戲劇性,令人嘆為觀止。

月球上行走的照片,人類對未知的探索與勇氣。

人類的非凡壯舉,從非洲的追趕動物到太空探索的壯麗旅程。

④ 18張宇宙高清圖片:震撼壯觀

【編者按】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科學空間頻道選出最壯觀的行星、衛星、星系以及星雲照片,這些都是令人驚嘆的宇宙空間照片,其中包括獵戶座星雲、土星的神秘而漂亮的環結構,還有地球北極地區美麗的極光或者火星上的沙塵暴天氣等。圖中顯示的獵戶座星雲圖像,由阿塔卡瑪 探索 者實驗望遠鏡在亞毫米波長上所拍攝,顯示了這片恆星形成區中正在形成新的恆星。

..................................................

一、土星與土衛六的高清圖像這是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土星探測器拍攝到土衛六穿過土星盤面的照片。

..................................................

土衛六是土星的最大衛星,直徑達到了5150公里,比水星還要大。

..................................................

二、被喻為大理石的藍色地球

..................................................

由軌道衛星拍攝的地球高清解析度圖像清楚地顯示了地球上陸地和雲層。

..................................................

三、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酷似「空間綵帶」的行星狀星雲

..................................................

美國宇航局/歐洲空間局的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到奇特的行星狀星雲圖像,其編號為NGC 5189,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而明亮的空間綵帶。


四、獵戶座星雲的「彩虹」


美國宇航局斯皮策紅外空間望遠鏡而和歐洲航天局的赫歇爾空間望遠鏡聯合拍攝到獵戶座星雲的「彩虹」圖像,紅外波段揭開了星雲中隱藏的氣體和未完全形成的恆星。

..................................................

五、宛如長絲的宇宙塵埃

..................................................

科學家最新觀測到位於金牛座的長絲狀塵埃帶,計算結果發現其跨度超過了10光年,其中隱藏著許多新生的恆星以及緻密的氣體雲,該宇宙塵埃在未來還將演化出嬰兒恆星。

..................................................

六、拉西拉天文台拍攝到「宇宙海鷗」圖像的氣體雲

..................................................

來自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科學家們使用拉西拉天文台的望遠鏡觀測到恆星形成區中一片大型氣體雲酷似海鷗的頭,科學家認為在集群中央或存在強輻射源,將周圍的氣體分子吹散。其特別的外形觸發了科學家們的想像力,並產生了別樣的名稱。

..................................................

七、從國際空間站上觀看布滿星星的夜空

..................................................

本圖顯示了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所拍攝的夜空照片,國際空間站大約距離地球表面240英里的軌道上,圖中還可以看到俄羅斯的宇宙飛船和國際空間站處於對接狀態,來自遠征31機組的宇航員通過10分鍾至15分鍾的曝光拍攝到地球夜空的美麗景象。

..................................................

八、高解析度相機拍攝到火星上的「藍色沙丘」

..................................................

美國宇航局超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HiRISE )儀在火星軌道上拍攝到高解析度的圖像,通過反復的觀測了解火星沙丘每年的移動情況,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火星沙丘向兩極地區移動,速度為每年一米。

..................................................

九、國際空間站和在軌道上放飛的小衛星

..................................................

來自國際空間站的第33遠征考察組成員拍攝了這幅圖像,其中顯示了在國際空間站實驗艙外通過機械臂釋放的兩顆小衛星。


十、酷似星際怪物腳印的構造


圖中的環形山酷似大型怪物留下的足跡,當然這只是水星上一個年輕的隕石坑,科學家對水星表面進行高解析度的掃描有助於了解這顆星球的地質演變過程。


十一、火星上出現類似大象的神秘圖案


科學家通過火星軌道探測器拍攝到一個酷似大象的地形,該圖案其實是由火星上年代較近的岩流所形成,其遍及的范圍較廣,曾有研究人員提出這一地形的形成說明火星上存在液態水。


十二、水星探測器拍攝到水星兩極地區的明亮物質分布


美國宇航局的信使號探測器證實在水星兩極附近環形山出現的高反射率物質並不是水冰,水星的白天溫度很高,可使得多數物質出現蒸發,該現象也是太陽系中較為少見的。信使號探測器的成像系統只可以形成部分高度和區域的高清晰度圖像,並不能覆蓋整個水星。


十三、科學家最新觀測到宇宙的「綠色火焰」


該天體坐落在獵戶座後方偏東的天區中,如果你處於北半球的晚上,就很容易看到它。來自美國宇航局的廣域紅外空間望遠鏡拍攝到了這幅漂亮的景象,是一個巨大的氣體雲。天文學家正對該氣體雲中最亮的部分進行研究。


十四、火星探測器拍攝到火星上的「魔鬼塵暴」


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器拍攝到一個酷似蛇形的火星,科學家通過地面陰影估計沙塵暴的羽流可達到800米或者半英里以上的高度。


十五、水星探測器拍攝到酷似「米老鼠」頭像的環形山


圖中顯示的是水星上一處奇怪的環形山,位於水星南半球,三個大型大型環形山排列酷似米老鼠的頭像,科學家認為這是水星上長期地質變遷的結果。信使號探測器拍攝這張照片時,太陽正處於水星的地平線上,因此環形山陰影區中留下的長長的暗紋。


十六、歐洲南方天文台拍攝到奇特的「雷神頭盔」


在歐洲南方天文台50周年之際,科學家們觀測到一個酷似「雷神頭盔」的超級宇宙泡沫,其距離地球大約15000光年,跨度超過了30光年。


十七、阿塔卡瑪 探索 者實驗望遠鏡拍攝的獵戶座大星雲


獵戶座大星雲M42是位於獵戶座的發射星雲,也是位於獵戶座的彌漫星雲。1656年由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發現,直徑約16光年,視星等4等,距地球1500光年,同位置也在中國星名「伐一」「伐二」「伐三」附近。獵戶座大星雲是太空中正在產生新恆星的一個巨大氣體塵埃雲。通過望遠鏡觀察,可以看出獵戶座大星雲的形狀猶如一隻展開雙翅的大鳥,它的亮度相當高,在全天僅次於卡利納星雲,在無光害的地區用肉眼就可觀察。獵戶座大星雲是全天最明亮氣體星雲。


十八、哈勃望遠鏡觀測到宇宙極深場


天文學家通過哈勃望遠鏡觀測圖像組合成一張有史以來最「深」的宇宙照片。

⑤ 宇宙長啥樣圖片

宇宙既沒有誕生,也沒有死亡。有生滅的是宇宙中的生命個體。整體宇宙不存在「怎麼來的」這個問題。宇宙原來如此。宇宙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必將如此。詳情請看拙作:宇宙生命、人類文明大揭密 一、宇宙的特徵宇宙是一切實在的總和。它囊括了已知、未知的一切物質(有形、無形)、信息和能量。整個宇宙(已知宇宙和未知宇宙)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生命體(研究宇宙,不從整體的角度研究,永遠不會弄清宇宙的奧妙)。整體宇宙既沒有誕生,也沒有死亡。有生滅的是宇宙中的生命個體。 整體宇宙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整體宇宙是是超越時空的、瞬間的永恆,是永恆的瞬間(這就是宇宙學家們意識到的所謂的奇點,不過宇宙學家們對奇點的理解和認識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宇宙原本如此。宇宙原來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必將如此。整體宇宙是永恆。整體宇宙是無限的。宇宙無邊無際,無始無終。宇宙無增無減,無生無滅。宇宙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宇宙宏觀上,向外看無邊無際;微觀上,向內求無盡無休。宇宙具有無限豐富的層次性。整個宇宙層層無盡,構成一個無限可分的超巨系統,各層次間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共同作用。宇宙是生命的。生命是進化的,生命進化是有規律的。生命是運動的,自主運動是生命的主要特徵之一。宇宙生命在時刻不停地發展變化,或進化,或退化。 二、生命之謎廣義生命論認為,宇宙是生命的,宇宙間的生命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情生命——實際無情,一類是無情生命——實際有情。生命性是宇宙最本質的特徵(研究宇宙,而不把宇宙當作生命看待,永遠無法弄清宇宙的奧妙)。自主運動,自組織自身結構是生命最主要的外部特徵。理智和意志是生命最本質的特徵。宇宙萬象森羅,層次清楚,秩序井然。這是宇宙的理智所在。宇宙生生不息,亘古至今,充滿活力。這是宇宙的意志所在。(與宇宙相比,我們人類倒是顯得非常的不理智,非常的脆弱)宇宙中的任何一個生命體,都包含有物質、信息和能量這三個要素。不同層次(不同能量級別)的生命,具有各自不同的物質、信息和能量概念,用統一的物質、信息和能量標准(地球人所謂的科學標准)來研究宇宙,很難(實在說是不可能)弄清楚宇宙生命的真相。宇宙生命具有無限豐富的層次性。每一層次、每一層次的每一個生命體,在受著本層次生命的規定和制約的同時,還受著它所屬的高一級生命的規定和制約;同時,它還干擾和影響著它所屬的生命層次的生命和高一級生命的質量和生存。每一層次的宇宙生命,都有各自特定的智慧(思維方式,思想,境界,語言等),不同層次的生命無法溝通。高層次的生命對低一級層次的生命有一種洞悉感,低層次的生命對高層次的生命有一種神秘感(多數情況是無知無視)。宇宙中任何一個相對穩定的生命系統,都有初級生命——靜態(相對而言),中級生命——動態(相對而言),高級生命——空態(相對而言),三種形式。他們結構相同,能級各異,是同構異能體。若生命體自覺地遵守宇宙人生的規律,積功累行、儲積能量,當生命體的生命能積累到一定程度(達到並超過本能級的最大值時),該生命體即會發生能級躍遷,以突變的形式,進化到高一級的生命層次(積累的生命能達到哪個生命層次范圍,該生命體就進化到哪個層次)。若生命體不知覺得違背自然規律,該生命體的生命能就會不斷的耗散,當生命體的生命能耗散到一定程度(低到並低過本能級的最小值時),該生命體同樣也會發生能級躍遷,以突變的形式,退化到低一級的生命層次(該生命體的生命能降到哪個生命層次范圍,該生命體就退化到哪個層次)。當生命體的生命能耗散為零時,該生命體就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超越時空的、永恆的、瞬間狀態——不生不滅(俗語說得長生不老)、沒有時間和空間概念的禪定狀態(即宇宙學家們所認為的奇點)。因為進入禪定狀態的宇宙生命們的心所繫念的對象不同,宇宙生命們所進入的禪定狀態也就迥然各異,與之相應的物質、信息和能量也就自然各不相同;他們進入禪定狀態後所屬的生命層次,也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他們進入禪定狀態後所獲得的心靈體驗,也就隨之而異;他們進入禪定狀態後隨之而來的超時空功能,也就各不相同。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神仙們」修道的奧秘,這就是神仙們得以長生不老的秘訣。生命體的生命能在一定條件下是一定的,若生命體降低生命能的消耗,則生命體的生命能的耗散過程延長,生命體存續的時間也就相對延長,生命體的壽命也就相對較長。宇宙中的生命個體是一條無限長的波浪線,既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宇宙間的每一個生命,都在時刻不停的發展變化,它們各自依據自身的智慧,或進化,或退化,在不同的宇宙時空中的來回穿梭——此生彼滅,此滅彼生。生命進化的依據是靈魂的重量和質量,是生命能的高低,它遵循:輕清上浮律和重濁下降律。宇宙生命進化時歸屬的層次,遵循同頻共振律,同類聚集律。我們地球人所在的這個生命系統(宇宙中有無數這樣的生命系統),是宇宙生命的一部分,我們地球人所在的這個星球——地球,是我們這個生命系統中所有生命的中轉站,我們地球人所說的所謂有情生命——動物,是我們這生命系統中的生命們,不自覺的進化或退化的必然結果,我們人類只屬於我們這生命系統中的中級生命(宇宙深處存在著無量無數的高級智慧生命。這些高級智慧生命的存在形式、生活方式、道德水準,遠遠超出我們地球人的想像)。整個宇宙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有理智、有意志的,有機的生命體。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系統,都是整體宇宙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它們又是一個相對獨立完整的生命體。我們地球人就生活在這個充滿活力的生命系統里,對這個生命體系統的高級智慧生命們來說,我們地球人就是一群寄生在他們軀體里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細菌或病毒。同時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也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生命系統,在這個生命系統——我們的身體里,同樣也生活著無數的生命體。 三、時空之謎時間和空間是一種生命現象。時間和空間是宇宙間的生命們所特有的一種生命現象時間和空間的本質是生命。時間和空間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宇宙中不存在沒有時間的空間,也不存在沒有空間的時間。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時間可以轉化為空間,空間也可轉化為時間。時間和空間都是個性化的,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其相對獨立的時空體系。宇宙中有無數生命個體,因此宇宙中有無數時空體系。從本質上看:時間是生命體在存續過程中所消耗的生命能。生命能耗盡,生命體解體(組成生命的材料並不會就此消失,而是繼續參與下一輪生命體的構建),一期生命結束,與之相對應的時空體系也就消失。空間是生命體在消耗生命能的過程中(在存續的這段時間內)的活動范圍。從產生的方式上看,空間可以分為:視覺空間、聽覺空間、嗅覺空間、行為空間、軀體空間、意識空間和生命能輻射空間。三維時空體系,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時空體系。宇宙中任何一個生命體,有,且只有三維時空系統,西方文化中所謂的四維時空體系是一個錯覺。宇宙中任何一個相對獨立穩定的生命系統中(包含初級、中級、高級生命),有,且只有九維時空體系。宇宙中不存在十維及十維以上的時空體系,這是因為,當時空體系達到十維時,十維內的時空體系即作為一個整體,以三維時空的形式參與更高一級的生命時空系統組合。整體宇宙的生命能是永恆的,它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它的位置也從未發生過任何的變化,因此,整體宇宙,既沒有時間感,也沒有空間感,它是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瞬間永恆狀態,宇宙間所發生的一切現象(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原封不動的保存在宇宙生命的記憶里。 宇宙是無限的,而人類的智慧、人類的潛能同樣也是無限的,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不是不可能的。放下執著,放棄成見,敞開心胸,凈化靈魂,提升境界,激活潛能,開發智慧,實現生命的自我超越,是我們認識宇宙的唯一正確的有效途徑,現代科學所觀測到的一切,只能作為我們對宇宙認識的注腳,而不能作為證明我們假說的證據。 四、宇宙人生的定律、原理和規律 (一)宇宙的第一定律存在之存在定律是宇宙的第一定律,存在之存在定律——存在的意義在於存在,存在的目的在於存在,一切為了存在,離開了存在的生命,生命的一切意義免談。存在是一種不可抗拒的意志。存在是一種那個不可抗拒的力量。宇宙、宇宙中的每一個生命體都以不可抗拒的意志,展示著它們的存在。面對這些(客觀存在的一切,一切存在的客觀),我們人類最好的選擇就是尊重、隨順。 (二)宇宙最基本的作用原理——對稱平衡原理在存在之存在定律規定下,產生(實際上是同時存在)了宇宙最基本的作用原理——對稱平衡原理。對稱平衡原理,既是最基本的,又是最根本的宇宙生命的生化原理。宇宙生命的對稱平衡原理,是全方位的、立體的、分層次的、綜合的、自動化作用的,它遍滿整個宇宙,深入到宇宙和每一個宇宙生命現象的方方面面,它規定和制約著宇宙和宇宙間的每一個生命體的結構相貌,思維意念,生老病死,進退沉浮。對稱平衡原理是我們打開宇宙生命之門的唯一鑰匙,能否正確理解對稱平衡原理,直接決定著我們對宇宙生命認識的正確與否。我們要全方位的、立體的、綜合的、既分層次又兼顧整體的來認識、來理解宇宙生命的對稱平衡原理。 宇宙最基本的原理——對稱平衡原理的作用,以一種神秘的自然力的形式,作用在宇宙和宇宙間的任何一種現象——每一個生命體上,通過人格化的、意志的形式展現出來,被人類中的智者感覺到——被耶穌感覺到稱之為上帝,被穆罕默德感覺到稱之為真主,被儒家聖人感覺到稱之為天,被老子清楚地把握住(天之道,損有餘而益不足。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朴。朴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稱之為道,被釋迦牟洞悉清楚(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存在之存在定律,掌握宇宙人生的最基本原理——對稱平衡原理,把握宇宙人生的基本規律——自空吸引律,自滿輻射律,能質互化律,積累突變律,清輕上升(浮)律,濁重下降(沉)律,同類聚集律、同頻共振律,同性相斥律、異性吸引律。並以此為理論指導、協助生命進化,引導人類健康生活),向人類闡述了因果報應、緣起性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的宇宙人生的真相——從此,人類才有幸走出愚昧無知的黑暗時代,見到了宇宙人生的光明。(三)宇宙生命運動的八大規律自空吸引律;自滿輻射律;能質互化律;積累突變律;清輕上升(浮)律;濁重下降(沉)律;同類聚集律,同頻共振律;同性相斥律,異性吸引律。五、文明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追索人類文明的人們,獻給那些尋找東方文明之光得人們。 殺戮不是文明,災禍不是文明,疾病不是文明,破壞不是文明,爭斗不是文明,欺詐不是文明,腐敗不是文明,暴力不是文明,淫亂不是文明,吸毒不是文明,頹廢不是文明,偏執不是文明,愚昧不是文明,私我不是文明,迷信不是文明,煩惱不是文明……只要有這些現象存在,人類就難稱文明,今天人類所謂的文明,除了夜郎自大,自以為是的心理之外,實在沒有多少真正的文明成分可言,如果勉強稱之為文明的話,那也只能算一種初級文明。從表面上看,文明是一種社會狀態問題,實際上,文明更是一種社會成員的心態問題,在文明的社會里,每一個社會成員都達到:溫文爾雅,洞明真相,自覺遵守自然規律得程度。在文明的社會里: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自覺的加入到進化式學習的行列中去,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實現了無數次的自我超越,每一個社會成員,都積極、樂觀、上進,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智慧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開發,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潛能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擺脫了對物質條件的依賴,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心想事成,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自覺的遵守客觀存在的規律,每一個社會成員,都生活在幸福的海洋之中,……在文明的社會里,沒有災難,沒有殺戮,沒有爭斗,沒有疾病,沒有破壞,沒有欺詐,沒有腐敗,沒有暴力,沒有淫亂,沒有吸毒,沒有偏執,沒有愚昧,沒有頹廢,沒有自私,沒有迷信,沒有煩惱,……愛的暖流,彌散於每一個社會成員的每一個細胞,洞明事實真相的眼睛,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具備。這才是真正的文明,這不是作者夢幻般的想像,這是人類能夠做到的,這是人類應該做到的,這才是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在人類進化的歷史長河裡,對物質的開發和利用,既不是最初的,也不是最後的,它只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痴迷於物質,固執於工具,實在有礙於:人類的進化,人類文明的升級。據我觀察,據我考察,據我所知,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高級的、文明的社會形態,他們不是天然的高級生命,他們是通過選擇進化式學習,通過實現生命的自我超越,來實現進化的。醉心於初級文明的人類,你什麼時候才能睜開眼睛,看一看真實的宇宙呢? 六、後記愚鈍的我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完全得益於宇宙生命對人類的眷戀與惠顧,完全得益於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和進步作出卓越貢獻的、所有宇宙生命們。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有無數的宇宙高級智慧生命參與其中,他們或幻化成有情,或幻化成無情,以種種人類意想不到的形式,引導並協助地球人戰勝困難,走出險境,踏上新的征程。慈悲的宇宙生命們,以種種形色,種種方式,種種角色,深入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和改變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進程。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所取得的每一個成果,每一點進步,都是宇宙高級智慧生命和地球人共同努力的結果。在地球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宇宙高級智慧生命,用思維感測的方式,以靈感的形式,把正確的思想觀點,先進的技術理念,傳送給地球人,讓地球人看到文明的曙光,感受到母親——宇宙對人類的呵護與關愛。人類文明史上的每一個奇跡,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個偶然和巧合,生命進程中的每一次幸運,無一不是宇宙高級智慧生命與地球人共同創造的的傑作。在這里,我衷心地向已經為人類文明作出貢獻的、正在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和想將來為人類文明作貢獻的所有宇宙生命們,致以最崇高敬禮與感謝。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宇宙生命們所觀察到的一切事實,是我立論的基礎;古聖先賢們諄諄的教誨,啟發了我的思路。在這里,我既沒有創造什麼,也沒有發現什麼,我所能做的,我所做的,就是把古今中外人類文明的成果融為一體(天下學問同出一源——客觀存在的事實,天下學問本是一家),並剔除蘊含其中的、地球人的、情緒和觀點,想像和偏見,把蘊含其中的事實提煉出來,如實述說我所掌握的事實是我的願望,慚愧的是,不論我怎麼說,總有掛一漏萬之感。這樣的文章,你不理解,是很正常的。你不理解,說明你對人類文明的成果缺少必要的了解,這不要緊,待你完全理解和把握了人類文明的全部成果後,不用看我的文章,你自然也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的。你可以不信,但你不應該輕易的否定它,你要為未來的自己留一個出路。研究古今中外人類文明的成果,要別具隻眼,要放下執著,放棄成見(民族偏見、文明偏見、宗教偏見、文化偏見、個人喜厭等),不要人為地劃定一個范圍,要觀察、考查人類文明的全部成果(哲學、科學、宗教、藝術、民俗等),只接受其中蘊含的事實,而不接受蘊含其中的、作者的觀點,不要假設,不要猜想,不要胡亂聯系,不要自以為是,不要故意的誇大或縮小,千萬不要憑著自己的愚昧和無知妄下斷語。尊重事實,忠於事實,如實述說自己考察、考查到的事實,讓事實說話,是每一個人都應有的、最基本的品德,也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⑥ 宇宙是什麼樣子的 給點圖片

宇宙是什麼樣子的,歷史已有的觀點:
1917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為我們研究大尺度、大質量的宇宙提供了比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更先進的武器。應有後,科學家解決了恆星一生的演化問題。而宇宙是否是靜止的呢?對這一問題,連愛因斯坦也犯了了一個大錯誤。他認為宇宙是靜止的,然而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勒以不可辯駁的實驗,證明了宇宙不是靜止的,而是膨脹的。正像我們吹一隻大氣球一樣,恆星都在離我們遠去。離我們越遠的恆星,遠離我們的速度越快。可以推想:如果存在這樣的恆星,它離我們足夠遠以至於它離開我們的速度達到光速的時候,它發出的光就永遠也不可能達到地球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可以認為他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認為宇宙是有限的。
「宇宙到底是什麼樣子?」目前尚無定論。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霍金的觀點比較讓人容易接受:宇宙是有限無界的,只不過比地球多了幾維。比如,我們的地球就是有限而無界的。在地球上,無論是從南極到北極,還是從北極走到南極,你始終不可能找到地球的邊界,但你不能由此認為地球是無限的。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地球是有限的。地球如此,宇宙亦是如此。
怎樣理解宇宙比地球多了幾維呢?舉一個例子:一個小球沿地面滾動並掉進了一個小洞中,在我們看來,小球是存在的,它還在洞裡面,因為我們人類是「三維」的;而對於一個動物來說,它得出的結論就會是:小球已經不存在了!它消失了。為什麼得出這樣的結論呢?因為它生活在「二維」世界裡,對「三維」事件是無法清楚理解的。同樣的道理,我們人類生活在「三維」世界裡,對於比我們多幾維的宇宙,也是很難理解清楚的。這也正是對於「宇宙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無法解釋清楚的原因。
1.均勻的宇宙
長期以來,人們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把這個觀點顛倒了過來,他認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圍繞太陽轉動,恆星則是鑲嵌在天球的最外層上。布魯諾進一步認為,宇宙沒有中心,恆星都是遙遠的太陽。
無論是托勒密的地心說還是哥白尼的日心說,都認為宇宙是有限的。教會支持宇宙有限的論點。但是,布魯諾敢說宇宙是無限的,從而挑起了宇宙究竟是有限還是無限的長期論戰。這場論戰並沒有因為教會燒死布魯諾而停止下來。主張宇宙有限的人說:「宇宙怎麼可能是無限的呢?」這個問題同樣也不好回答。
隨著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看到,確實像布魯諾所說的那樣,恆星是遙遠的太陽。人們還進一步認識到,銀河是由無數個太陽系組成的大星系,我們的太陽系處在銀河系的邊緣,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轉速大約每秒250公里,圍繞銀心轉一圈約需2.5億年。太陽系的直徑充其量1光年,而銀河系的直徑高達10萬光年。銀河系由100多億顆恆星組成,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的地位,真像一粒沙子處在北京城中。後來又發現,我們的銀河系還與其它銀河系組成更大的星系團,星系團的直徑約為107光年(1000萬光年)。目前,望遠鏡觀測距離已達100億光年以上,在所見的范圍內,有無數個星系團存在,這些星系團不再組成更大的團,而是均勻各向同性地分布著。也就是說,在107光年的尺度以下,物質是成團分布的。衛星繞著行星轉動,行星、彗星繞著恆星轉動,形成了一個個太陽系。這些太陽系分別由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個太陽以及它們的行星組成。有兩個太陽的稱為雙星系,有三個以上太陽的稱為聚星系。成千上億個太陽系聚集在一起,形成銀河系,組成銀河系的恆星(太陽系)都圍繞著共同的重心—銀心轉動。無數銀河系組成的星團,團中的銀河系也同樣圍繞著它們共同的重心轉動。但是,星系團之間,不再有成團結構。各個星系團均勻地分布著,無規則的運動著。從我們地球上,往四面八方看,情況都差不多。粗略地說,星系團有點像容器中的氣體分子,均勻分布著,做著無規則運動。這就是說,在108光年(一億光年)的尺度以上,宇宙中的物質不再是成團的,而是均勻分布的。
由於光的傳播需要時間,我們看到的距離我們一億光年的星系,實際上是那個星系一億光年前的樣子。所以,我們用望遠鏡看到的,不僅是空間距離遙遠的星系,而且是它們的過去。從望遠鏡看來,不管多遠距離的星系團,都均勻各向同性的分布著。因而我們可以認為,宇觀尺度上(105光年以上)物質分布的均勻狀態,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早已如此。
於是,天體物理學家提出一條規律,即所謂宇宙學原理。這條原理說,在宇觀尺度以上,三維空間在任何時刻都是均勻各向同性的。現在看來,宇宙學原理是對的。所有星系都差不多,都有相似的演化歷程。因此我們用望遠鏡不僅看空間,而且在看時間,在看我們的歷史。
2.有限而無邊的宇宙
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以後,考慮到萬有引力比電磁力弱得多,不可能在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研究中產生重要的影響,因而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天體物理上。他認為,宇宙才是廣義相對論大有用武之地的領域。
愛因斯坦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1917年就提出了一個建立在廣義相對論基礎上的宇宙模型。這是一個人們完全意想不到的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宇宙的三維空間是有限無邊的,而且不隨時間變化。以往人們認為,有限就是有邊。愛因斯坦把有限和有邊區分了開來。
一個長方形的桌面,有確定的長和寬,也有確定的面積,因而大小是有限的,同時它有明顯的四條邊,因此是有邊的。如果有一個小甲蟲在它上面爬,無論向哪個方向爬,都會很快到達桌面的邊緣。所以桌面是有限有邊的二維空間。如果桌面向四面八方無限伸展,成為歐氏幾何中的平面,那麼,這個歐式平面是無限無邊的二維空間。
我們再看一個籃球的表面,如果籃球的半徑為r,那麼球面的面積是4∏r0,大小是有限的。但是,這個二維球面是無邊的。假如一個小甲蟲在它上面爬,永遠也不會走到盡頭。所以,籃球面是一個有限無邊的二維空間。
按照宇宙學原理,在宇觀尺度上,三維空間是均勻各向同性的。愛因斯坦認為,這樣的空間必定是常曲率空間,也就是說空間個點的彎曲程度應該相同,即應該有相同的曲率。由於有物質存在,四維時空應該是彎曲的。三維空間也應該是彎的而不應是平的。愛因斯坦覺得,這樣的宇宙應該是三維超球面。三維超球面不是通常的球體,而是二維球面的推廣。通常的球體是有限有邊的,體積是3∕4∏r3,它的邊就是二維球面。三維超球面是有限無邊的,生活在其中的三維生物(例如我們人類就是有長、寬、高的三維生物),無論朝哪個方向前進均碰不著邊。假如它一直朝北走,最終會從南邊回來。
宇宙學原理還認為,三維空間的均勻各向同性是在任何時刻都保持的。愛因斯坦覺得其中最簡單的情況就是靜態宇宙,也就是說,不隨時間變化的宇宙。這樣的宇宙只要在某一時刻均勻各向同性,就永遠保持均勻各向同性。
愛因斯坦試圖在三維空間均勻各向同性、且不隨時間變化的假定下,求解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場方程非常復雜,而且需要知道初始條件(宇宙最初的情況)和邊界條件(宇宙邊緣處的情況)才能求解。本來,解這樣的方程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但是愛因斯坦非常聰明,他設想宇宙是有限無邊的,沒有邊自然就不需要邊界條件。他又設想宇宙是靜態的,現在和過去都一樣,初始條件也就不需要了。再加上對稱性的限制(要求三維空間均勻各向同性),場方程就變得好解多了。但還是得不出結果。反復思考之後,愛因斯坦終於明白了求不出解的原因:廣義相對論可以看作是萬有引力定律的推廣,只包含「吸引效應」不包含「排斥效應」。而維持一個不隨時間變化的宇宙,有排斥效應和吸引效應相平衡才行。這就是說,從廣義相對論場方程不可能得出「靜態」宇宙。要想得出靜態宇宙,必須修改場方程。於是他在方程中增加了一個「排斥項」,叫做宇宙項。這樣,愛因斯坦終於計算出了一個靜態的,均勻各向同性的、有限無邊的宇宙模型。一時間大家非常興奮,科學終於告訴我們,宇宙是不隨時間變化的、是有限無邊的。看來,關於宇宙有限還是無限的爭論似乎可以畫上一個句號了。
3.宇宙的「宇宙模型」之說
幾年之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前蘇聯數學家弗里德曼,應用不加宇宙項的場方程,得到一個膨脹的、或脈動的宇宙模型。弗里德曼宇宙在三維空間上也是均勻、各向同性的,但是,它不是靜態的。這個宇宙模型隨時間變化,分三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是負的;第二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為零,也就是說,三維空間是平直的;第三種情況,三維空間的曲率是正的。前兩種情況,宇宙不斷地膨脹;第三種情況,宇宙先膨脹,達到一個最大值後開始收縮,然後再膨脹,再收縮、、、、、、因此第三種宇宙是脈動的。弗里德曼宇宙最初發表在一個不太著名的雜志上。後來,西歐一些數學家物理學家得到類似的宇宙模型。愛因斯坦得知這類膨脹或脈動的宇宙模型後,十分興奮。他認為自己的模型不好,應該放棄,弗里德曼模型才是正確的宇宙模型。
同時,愛因斯坦宣稱,自己在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上加宇宙項是錯誤的,場方程不應該含有宇宙項,而應該是原來的老樣子。但是,宇宙項就像「天方夜譚」中從瓶子里放出的魔鬼再也收不回去了。後人沒有理睬愛因斯坦的意見,繼續探討宇宙項的意義。今天,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有兩種,一種不含宇宙項,另一種含宇宙項,都在專家們的應用和研究中。
早在1910年前後,天文學家就發現大多數星系的光譜有紅移現象,個別星系的光譜還有紫移現象。這些現象可以用多普勒效應來解釋。遠離我們而去的光源發出的光,我們收到時會感到其頻率降低,波長變長,並出現光譜線紅移的現象,即光譜線向長波方向移動的現象。反之,向著我們迎面而來的光源,光譜線會向短波方向移動,出現紫移現象。這種現象與聲音的多普勒效應相似。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迎面而來的火車其鳴叫聲特別尖銳刺耳,遠離我們而去的火車其鳴叫聲則明顯遲鈍。這就是聲音的多普勒效應,迎面而來的生源發出的聲波,我們感到其頻率升高,遠離我們而去的生源發出的聲波,我們則感到其頻率降低。
如果認為星系的紅移、紫移現象是多普勒效應,那麼大多數星系都在遠離我們,只有個別星系向我們靠近。隨之進行的研究發現,那些個別向我們靠近的紫移星系,都在我們自己的本星系團中(我們銀河系所在的星系團稱本星系團)。本星系團中的星系,多數紅移,少數紫移;而其它星系團中的星系就全是紅移了。
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總結了當時的一些觀測數據,提出了一條經驗規律,河外星系(即我們銀河系之外的其他銀河系)的紅移大小正比於它們離開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由於多普勒效應的紅移量與光源的速度成正比,所有,上述定律又表述為:河外星系的推行速度與它們離我們的距離成正比:
V=HD
式中的V是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D是它們到我們銀河系中心的距離。這個定律成為哈勃定律,比例常數H稱為哈勃常數。按照哈勃定律,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且,離我們越遠的河外星系,逃離越快。
哈勃定律反映的規律與宇宙膨脹理論正好相符。個別星系的紫移可以這樣解釋,本星系團內部個星系要圍繞它們的共同重心移動,因此總會有少數星系在一定時間內向我們的銀河系靠近。這種紫移現象與整體的宇宙膨脹無關。
哈勃定律大大支持了弗里德曼的宇宙模型。不過,如果查看一下當年哈勃得出定律時所用的數據圖,人民會感到驚訝。在距離與紅移量的關系圖中,哈勃標出的點並不集中在一條直線附近,而是比較分散的。哈勃怎麼敢斷定這些點應該描繪成一條直線呢?一個可能的答案是,哈勃抓住了規律的本質,拋開了細節。另一個可能是,哈勃已經知道當時的宇宙膨脹理論,所以大膽認為自己的觀測與該理論一致。以後的觀測數據越來越精,數據圖中的點也越來越集中在直線附近,哈勃定律終於被大量實驗觀測所確認。
4.宇宙到底有限還是無限
現在,我們又回到前面的話題,宇宙到底有限還是無限?有邊還是無邊?對此,我們從廣義相對論、大爆炸宇宙模型和天文觀測的角度來探討這一問題。
滿足宇宙學原理(三維空間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肯定是無邊的。但是否有限,卻要分三種情況來討論。
如果三維空間的曲率是正的,那麼宇宙將是有限無邊的。不過,它不同於愛因斯坦的有限無邊的靜態宇宙,這個宇宙是動態的,將隨時間變化,不斷的脈動,不可能靜止。這個宇宙從空間體積無限小的奇點開始爆炸、膨脹。此奇點的物質密度無限大。溫度無限高、空間曲率也無限大。在膨脹過程中宇宙的溫度逐漸降低,物質密度、空間曲率和時空曲率逐漸減小。體積膨脹到一個最大值後,將轉為收縮。在收縮過程中,溫度重新升高】物質密度、空間曲率和時空曲率逐漸增大,最後達到新奇點許多人認為,這個宇宙在達到新奇點之後將重新開始膨脹。顯然,這個宇宙的體積是有限的,這是一個脈動的、有限無邊的宇宙。
如果三維空間的曲率為零,也就是說,三維空間是平直的(宇宙中有物質存在,四維時空是彎曲的),那麼這個宇宙一開始就具有無限大的三維體積,這個初始的無限大三維體積是奇異的(即「無窮大」的奇點)。這個「無窮大」奇點,我開始,爆炸不是發生在初始三維空間中的某一點,而是發生在初始三維空間的每一點,即大爆炸發生在整個「無窮大」奇點上。這個「無窮大」奇點,溫度無限高,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也無限大(三維空間曲率為零)。爆炸發生後,整個「奇點」開始膨脹,成為正常的非奇異時空,溫度、密度和時空曲率都逐漸降低。這個過程將永遠地進行下去。這是一種不大容易理解的圖像:一個無窮大的體積在不斷地膨脹。顯然,這種宇宙是無限的,它是一個無限無邊的宇宙。
三維空間曲率為負的情況與三維空間曲率為零的情況比較相似。宇宙一開始就有無窮大的三維體積,這個初始體積也是奇異的,即三維「無窮大」奇點。它的溫度、密度無限高,三維、四維曲率都無限大。大爆炸發生在整個「奇點」上,爆炸後,無限大的三維體積將永遠膨脹下去,溫度、密度和曲率都將逐漸降下來。這也是一個無限的宇宙,確切地說是無限無邊的宇宙。
那麼,我們的宇宙到底屬於上述三種情況的哪一種呢?我們宇宙的空間曲率為正,為負還是為零呢?這個問題要由觀測來決定。
廣義相對論的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物質存在一個臨界密度pc,大約是每個立方米三個核子(質子或中子)。如果我們宇宙中物質的密度P大於PC,則三維空間曲率為正,宇宙是有限無邊的;如果P小於PC,則三維空間曲率為負,宇宙也是有限無邊的。因此,觀測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可以判定我們的宇宙究竟屬於哪一種,究竟有限還是無限。
此外,還有另一個判據,那就是減速因子。河外星系的紅移,反映的膨脹是減速膨脹,也就是說,河外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在不斷減小。從減速的快慢,也可以判定宇宙的類型。如果減速因子q大於1/2,三維空間曲率將是正的,宇宙膨脹到一定程度將收縮;如果q等於1/2,三維空間曲率為零,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如果q小於1/2,三維空間曲率將是負的,宇宙也將永遠膨脹下去。
下表列出了有關的情況:
我們有了兩個判據,可以決定我們的宇宙究竟屬於哪一種了。觀測結果表明,p<pc,我們宇宙的空間曲率為負,是無限無邊的宇宙,將永遠膨脹下去!不幸的是,減速因子觀測給出了相反的結果,q>1/2,這表明我們宇宙的空間曲率為正,宇宙是有限無邊的,脈動的,膨脹到一定程度會收縮回來。哪一種正確呢?有些人傾向於認為減速因子的觀測更可靠,推測宇宙中可能有某些暗物質被忽略了,如果找到這些暗物質,就會發現p實際上是大於pc的。另一些人則持有相反的看法。還有一些人認為,兩種觀測方法雖然結論相反,但得到的空間曲率都與零相差不大,可能宇宙的空間曲率就是為零。然而,要統一大家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觀測和理論推敲。今天,我們仍然肯定不了宇宙究竟有限還是無限,只能肯定宇宙無邊,而且現在正在膨脹!此外,還知道膨脹大約開始於100億~200億年以前,這就是說,我們的宇宙大約起源於100億~200億年以前。
5.宇宙巨壁和宇宙巨洞
20世紀70年代以前,人們普遍認為大尺度宇宙的宇宙物質分布是均勻的,星系團均勻的地散布宇宙空間。然而,近年來天文學研究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共識。人們發現,宇宙在大尺度上也是有結構的。
20世紀50年代,沃庫勒首先提出包括我們銀河系所屬的本星系群在內本超星系團。已先後發現十幾個超星系團。星系團像一些珠子,被一些孤立的星系串在一起,形成超星系團。最大的超星系團超過了10億光年。1978年,在發現A1367超星系團的發現了一個巨洞,其中幾乎沒有星系。不久,有著牧夫座發現一個直徑達2.5億光年的巨洞,巨洞里有一些暗的矮星系。巨洞和超星系團的存在表明,宇宙的結構好像肥皂泡沫那樣由許多巨洞組成。星系、星系團和超星系團位於「泡沫巨洞」的「壁」上,把巨洞隔離開來。1986年,美國天文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星系似乎擁擠在一條雜亂相連的不規則的環形周界上,像是附著在巨大的泡沫壁上,周界的跨度約50兆秒差距。後來他們的研究又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他們指出:宇宙存在著尺度約達50兆秒差距的低密度的宇宙巨洞,及高密度的星系巨壁,在他們所研究的天區存在一個星系巨壁,巨壁長為170兆秒差距,高為60兆秒差距,寬度僅為5兆秒差距。
星系巨壁(也稱宇宙長城或宇宙巨壁)和宇宙巨洞是怎麼產生的呢?人們認為應從宇宙早期去找原因,在宇宙誕生後不長時期內,雖然宇宙是均勻的,但各種尺度的密度起伏仍然是存在的,有的起伏被抑制住了,有的起伏得到發現,被引力放大成現在所觀測到的大尺度結構。
6.暗物質之謎
不少天文學家認為宇宙中有90%以上的物質是以暗物質的形式隱藏著的。有些什麼事實和現象表示宇宙中存在暗物質呢?
早在20世紀30年代荷蘭天文學家奧爾特就注意到,為了說明恆星來回穿越銀道面的運動,銀河系圓盤中必須有占銀河系總質量的一半的暗物質存在。20世紀70年代,一些天文學家的研究證明星系的質量主要並不集中在星系核心,而是均勻的分布在整個星系中。這就暗示人們,在星系暈中一定存在著大量看不見的暗物質。這些暗物質是些什麼呢?
科學家認為,暗物質中有少量是所謂的重子物質,如極暗的褐矮星,質量為木星30倍~80倍的大行星,恆星殘骸,小黑洞,星系際物質等。它們與可見物質一樣,雖也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等組成的物質,但很難用一般光學望遠鏡觀測到它們。相對而言,絕大部分暗物質是非重子物質,它們都是些具有特意性能的,質量很小的基本粒子,如中微子、軸子及探討中的引力微子、希格斯微子、光微子等。
怎樣才能探測到這些暗物質呢?科學家做了許多努力。對於重子暗物質,他們重點探測存在於星系暈中的暗天體,它們被叫做大質量緻密度暈天體。1993年,由美澳等國天文學家組成的三個天文研究小組開始了尋找緻密暈天體的研究工作。到1996年,他們報告說,已找到7個這樣的天體。它們的質量由1/10太陽質量到1個太陽質量不等。有些天文學家認為這些天體可能是白矮星、紅矮星、褐矮星、木星大小的天體、中子星以及小黑洞,也有人認為銀河系中50%的暗物質可能是核燃料耗盡的死星。
關於非重子物質,現在尚未觀測到這些幽靈般的粒子存在的證據。
近年來對中微子質量的測量取得了一些新結果。1994年美國物理學家懷特領導的物理學小組測量出中微子質量在0.5~5電子伏(1電子伏等於1.7827×10(~36)千克)之間。在每一立方米的空間中約有360億個中微子。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宇宙中全部中微子的總質量要比所有已知的星系的總和還要大。
到目前為止,宇宙中暗物質的問題仍是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