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補脾益氣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乾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採挖,以秋采者為佳,除去須根,曬干,要厚片,生用或蜜灸用。
性味歸經: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功能主治: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葯,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煎服2-10g,生用性微寒,可清熱解毒,蜜灸葯性微溫,並可增強補益心脾之氣和潤肺止咳作用。
6
白扁豆健脾化濕
白扁豆為豆科植物扁豆的乾燥成熟種子,秋,冬二季採收成熟果實,曬干,取出種子,再曬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脾,胃經。
功能主治:健脾化濕,和中消暑,用於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大便溏泄,白帶過多,暑濕吐瀉,胸悶腹脹,炒白扁豆健脾化濕,用於脾虛泄瀉,白帶過多。
用法用量:煎服9-15g。炒後可是健脾止瀉作用增強,故用於健脾止瀉及作散劑服用時宜炒用。
7
黃芪補氣升陽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乾燥根,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須根及根頭,曬干,切片,生用或蜜灸用。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脾,肺經。
功能主治: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生津養血,行滯通痹,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內熱消渴,血虛萎黃,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癰疽難潰,久潰不斂。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灸可增強其補中益氣作用。
㈡ 鴻茅植物圖片有哪些
鴻茅植物圖片:
鴻茅,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用於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脾胃虛寒、腎虧腰酸以及婦女氣虛血虧。
1、
(2)補氣的草葯有哪些圖片擴展閱讀:
食用鴻茅的注意事項:
1、忌寒涼、辛辣及油膩食物
2、本品宜飯後服用;不勝酒者慎服
3、不宜在服葯期間同時服用其它瀉火及滋補性中葯
4、熱痹者不適用,主要表現為關節腫痛如灼、痛處發熱,疼痛竄痛無定處,口乾唇燥
5、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㈢ 這是什麼草葯有人認識不叫什麼名字。有什麼功效
這個圖片里的草葯是《白術》。白術的功效與作用為補氣健脾、燥濕利水、固表止汗和安胎。
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的乾燥根莖。性味甘、苦,溫。歸脾、胃經。
白術的功效與作用主要為:
1.補氣健脾:用於脾氣虛弱之食少神疲、脾胃虛寒之腹滿泄瀉、脾虛而有積滯之脘腹痞滿等,常與其他葯物配伍使用。2.燥濕利水:用於脾虛水腫,痰飲、小便不利等。
3.固表止汗:可用於脾虛氣弱,肌表不固,而致的自汗、感冒。可單用或配伍其他葯物。
4.安胎:用於脾虛氣弱的胎動不安。
使用時需注意,本品苦燥傷陰,故津虧燥渴、陰虛內熱者不宜服。
㈣ 幾塊錢的草葯,勝過吃人參!「草種人參」仙鶴草,值得了解
幾塊錢的草葯,勝過吃人參,「草種人參」仙鶴草,補氣補虛、強壯心臟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好像很虛弱的樣子,這個時候呢,往往就會找一些補葯來給自己補一下,但是稍微一補呢,就口乾舌燥的,長痘痘啊,口腔潰瘍啊,上火非常明顯,那麼針對這種虛不受補,一補就上火的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推薦大家一味中草葯,這味草葯呢老百姓將它稱為「草中人參」,既能補氣補虛,又能收斂止血,殺蟲止癢,效果是非常好的,大家如果老是覺得體虛,氣虛,但是又不能進行大補,一補就上火的,都可以試試這味「草中人參」。
「草中人參」呢,也就是仙鶴草,仙鶴草又名脫力草,有收斂止血的作用,生活中常見的鼻子出血啊,牙齦出血啊,咳血啊,子宮出血啊等等,都可以用它來止血。同時它又有很好的補虛的作用,補脾益氣的效果非常好,用於疲乏症。補氣效果堪比人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