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仡佬族主要風俗
1、飲食:
在飲食上,主食以玉米(山區)、稻米(平壩地區)為主,其次是各種豆類、麥子、蕎子及薯類,喜吃酸辣食物和糯米粑粑等。仡佬族副食中,以糯米糍粑為珍貴食品,年節打粑「祭祖」,喜慶待客,端陽送親家,重陽獻新送親友,這一習俗一直保存至今。
2、服飾:
仡佬族的服裝文化因時損益,獨具特色。清代及其以前,服裝多為家織麻布染青藍二色製成。民國以後,各民族文化交流,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審美觀隨社會發展而逐漸改變,無論男女老少,服飾逐漸與當地的漢族一致。
現在,人們的日常服飾日益多樣化,個性化,各種式樣紛繁。質地從單純的棉布、滌卡發展為毛料、麻紗、滌絲等,農村的仡佬族群眾也是一季多衣,只有在各種節日慶典中才會特意穿戴本民族服飾。
3、婚姻:
新中國成立前,仡佬族各支系之間互不通婚,實行支系內婚制,但同宗不得開親,習慣姑表或姨表聯姻。青年男女一般在十四五歲時定婚,甚至有「背帶親」、「指腹婚」者。
仡佬族婚禮儀程中,形式多種多樣,大部分地區保持有「男不親迎」和新娘步行,以及婚禮期間新婚夫婦不同房等傳統習俗。新中國成立後,隨著仡佬族與漢族、布依族、彝族、苗族等各民族長期錯雜而居,締結族際婚姻、經由自由戀愛而到政府相關機構登記結婚的年輕人日益增多。
(1)夏天有哪些新郎短裝圖片擴展閱讀
仡佬族的文學藝術:
1、仡佬族的民間文學有傳說故事、詩歌和諺語等。民間故事多是講述天地誕生,仡佬族源流以及英雄人物和勞動人民的聰明、善良和勤勞勇敢的,比如《製造天地》、《阿仰兄妹造人煙》、《竹王》、《勇敢的姑娘》、《聾兄瞎弟偷羊》等。
2、銅鼓、牛角、笛子、葫蘆笙是仡佬族歷史上常用樂器,泡木筒是仡佬族的獨特樂器,用長兩尺余的泡木捅去芯,做成筒,鑿兩孔,上端插竹嗩筒,吹奏時發出「嗚哇嗚哇」的聲音,仡佬族因此稱呼它為「嗚哇」。
3、仡佬族的舞蹈有「頂翁羅」、「打親敬酒舞」、「酒舞」、 「淘盆打褂子舞」、「踩堂舞」、「祭山神舞」、「祭田娘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