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貴州黔西房屋圖片搜索

貴州黔西房屋圖片搜索

發布時間: 2024-11-14 09:24:35

『壹』 仡佬族民居建築的特色是什麼越細越好

仡佬族民間建築。住房一般分作三間,中間為堂屋,不住人。也有分作兩間者,一間作卧室,一間作廚房。以前的建築形式有土築房、篾編房和石砌房、小樹條編織成的籬笆房、用枝枝作架蓋以茅草的塌塌房和四腳棚。塌塌房檐下有矮小牆壁,四腳棚一般成三角形,屋檐觸地。還有一種穿斗房(也稱「高架房」),用大木柱和厚木板建成,以瓦片或薄石板蓋頂。

仡佬族的民居,多依樹、依山、依地而建,具有防潮、採光充足、通風良好等特點。在務川仡佬族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其民居形式也不斷演變。

一、干欄

干欄棚是仡佬族早期的建築民居。《魏書》載:僚人「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干欄大小隨其家口之數」。以後,干欄從樹上移到平地,在地面上打木樁,樁上再用巨木鋪排,房頂為人字形支架結構,用茅草或樹皮蓋頂。其原始依樹積木的干欄棚,已不再用於民居,多為看守莊稼時的臨時居所,因主要是防野豬,這種簡易的干欄棚,也叫「野豬棚子」。

二、千根柱頭落腳

以樹為柱或打樁為柱,四根柱子兩高兩矮,釘於橫梁鋪木板或竹片形成一面水的房頂,蓋茅草或杉樹皮,四周以圓竹或細木或苞谷稈加夾板作壁。由於細木、圓竹、苞谷稈成百上千,像千根柱頭落腳,這種民居,也可以在四根柱子上另構人字形屋頂,外觀上看,與樓房相似。

三、三角形住宅

三角形住宅一般後靠土坎或石牆,也可靠大樹,在幾根樹上懸空也可。這種住宅只需二柱一梁,兩柱交叉成三角形,梁在兩柱交叉的點上向後斜拖至後靠之地,因而,這種住宅又叫拖尾巴茅叉屋。這種三角形住宅地上的主體建築由三個三角形組成,梁、柱、地形成的兩個三角形斜聯一體,構成屋面和牆身,兩柱形成的三角形為進出的門,也是通風採光的窗,這種住宅現已不用於住人,多用於堆放雜物或作簡易廁所。因堆放的雜物常常是用於農業生產的草木灰,這種三角形建築,也被叫做「灰廠棚棚」。

四、拱形住宅

便於遷居,是在三角形住宅基礎上,利用弓的原理創造。拱形住宅的主體建築,底座為六根方形木料結構而成的長方形,形狀似床,上部建築只需四根韌性材料(如竹)加工成薄片,用兩根製成內拱,支撐牆身和屋面建築材料,用兩根製成外拱,固定牆身和屋面建築材料,牆身和屋面的建築材料就地取材,以輕薄為標准,可以是棕葉、樹葉,也可以用篾片編織的薄席。單人拱形住宅高度低,面積小,不能滿足家庭的需要,經逐步改進,形成兩品拱形屋面和牆身,折疊拼裝。此住宅已不再用於家居,專屬於流動養鴨的人們使用,因而得名「鴨篷子」。

五、木結構住宅

木結構住宅分五架房、七架房,也有九架或十三架,十三架房一般為三層樓。木結構住宅具有三角形住宅的穩定性和拱形建築有地梁的特性,屋面多用人字形兩面排水,底部用川排連接,在離地二至三尺左右鋪樓設卧房,也可在卧房外離地一尺左右鋪地樓。

五架房主體結構為三根柱頭落地,用三根川排分上中下連接三根柱頭和兩根瓜桐,加上前後各連接一根木水桃,組成一排列。一列不成宅,兩列用地落檐、樓袱梁、領條(檁子)連接為一間,列數的多少視需要而定。

七架房結構與五架房相似,四柱三瓜,多為二層樓。

木結構住宅的牆體、樓地面均為木板裝封,屋面蓋青瓦。木結構住宅一般為四列三間,中間為堂屋,比兩邊房間要凹進去1.5米左右,外面形成廳口,正中設兩扇大門內開,另裝兩扇半截木柵欄門外開。堂屋不住人,用於供奉祖先、神靈、祭祀和接待貴客,左右兩間作卧房和廚房。

屋基一般高出四周地面一尺以上,地落檐四周設二尺以上寬的階檐,屋內屋外高矮有別,防水防潮,通風保暖。

仡佬族人修建房屋非常講究,首先請風水先生選宅基地,再找道士先生選定落成吉日,之後,請來石木二匠開始修建。石木二匠開工日也有講究,要看是否違背行業禁忌,石匠忌土日不進場,木匠犯魯班煞日不到。

六、石圍牆

石圍牆是民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既可防禦外侵、防止火災蔓延,也是體現家庭發展,在當地的威望及其經濟實力的象徵。大坪鎮龍潭村(原名火炭埡)至今仍保留有明清時期的石圍牆和民居建築群。

古時,修築石圍牆,尤其是朝門的方位,在風水先生看來,不管是八字朝門、耳門、直門等,不管是單家獨戶,或是三五戶,甚至一個山寨的朝門方向,完全與人丁命運有關。哪怕是釘朝門、數開朝門,甚至開朝門坎及時間都有一定的說法。石圍牆界線,朝門位置及栽培風水樹木的地方都與今後家人生息相關。今天看來,風水先生的點劃就是規劃一個合理的生活環境,是一種「美學原理」。

隨著科學文化的普及,仡佬族人的住房觀念和形式也發生了變化,木建築房保留使用,鮮有新建。交通方便的地方,有的將木房改裝成磚木結構,有的新建水泥磚平房,經濟富裕者蓋一樓一底或多樓一底的磚混樓房,貼瓷磚,安鋁合金玻窗,防盜門等。

仡佬族民居特色

仡佬族是貴州高原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源於古僚人的一支,史稱「鳩僚」、「仡僚」、「葛僚」、「革僚」。明清以來又有「木仡佬」、「水仡佬」、「花仡佬」、「紅仡佬」以及「披抱仡佬」等稱呼。仡佬語屬漢藏語系。仡佬語可分為稿、阿歐、哈歐、多羅四個方言。仡佬族沒有文字,很早使用漢文。仡佬族支系很多,住地分散,現仡佬人口55.9041萬,遍布全省各地。由於受地理和其他民族的影響,各地仡佬族民居差異很大。仡佬族多數住在山區。過去有民諺:「高山苗,水侗家,仡佬住在岩旮旯。」仡佬同胞因地制宜,以石建房,石頭奠基,石塊砌石板蓋頂。但內部卻是木結構吊腳樓。

居住在平壩、安順、普定、六枝一帶的仡佬族,其住房與附近的布依族和漢族「屯堡人」大同小異。「屯堡人」喜歡修建石碉樓,這種易守難攻具有良好防禦功能的建築對當地仡佬族民居很有影響。

居住在黔西、大方、畢節、織金等地的仡佬族,房屋為木結構,但不是吊腳樓,過去多以茅草蓋頂,砂土夯牆,這與經濟條件和高寒山區保暖防雹的需要有關,茅蘋房屋蓋得特別厚實、整齊,屋脊和屋檐相當講究,檐下收尾處精心編織造型各異的帶狀結,如同蓋瓦屋面的封檐板樣,具有很好的藝術裝飾效果,被人譽之為「貧女巧梳頭」。這一帶,木材較少,通常只有明間兩榀木構架,次間兩榀為土牆。

居住在遵義、仁懷、道真、務川一帶的仡佬族同胞,自然條件稍好。房屋後竹木蔥蘢,屋面覆蓋小表瓦,四壁堅裝木板壁。若是土坯牆、夯土牆或者篾條牆、籬笆牆,則刷白灰,清爽明快。

居住在石阡、思南、岑鞏、施秉一帶的仡佬族酷愛修建干闌式翹角樓。石阡花橋一帶農村,棟棟小樓飛檐翹角,竹木掩映,秀麗迷人。這些仡佬民居都不太大,但出檐很深,檐下空間成為開放式倉庫,秋收時節,家家戶戶,檐下掛滿金燦燦的包穀,紅艷艷的辣椒,一派豐收景象。民居平面呈曲尺形,正屋是四榀三間,明間有吞口。正屋一側加建廂房,飛檐翹角小巧玲瓏。廂房都是兩屋,而且多為吊腳。底屋關牲口,堆柴草,放農具。樓上環以直欞欄干,檐下曬衣物。飛檐翹角不僅美觀,而且對增加室內採光和室外使用空間有重要作用。這種翹角樓的封檐板刷上石灰,分外醒目。逢年過節,門窗、立柱遍貼對聯,氣氛更為熱烈。

仡佬族是貴州高原上最為古老的一個民族,有人認為它是"古夜郎"的後裔。其支系很多,住地極其分散,遍布全省各地。受地理環境和其他民族的影響,各地仡佬族民居差異很大。仡佬族大多住在山區。民諺說:"高山苗,水仲家,仡佬住在岩旮旯。"仡佬族同胞因地制宜,以石建房,用石頭奠基,用石塊砌牆,用石板蓋頂。但內部卻是木結構吊腳樓。

居住在平壩、安順、普定、六枝黔中一帶的仡佬族村民,其住房與附近的布依族和漢族"屯堡人"大同小異。"屯堡人"喜歡修建石碉樓,這種易守難攻具有良好防禦功能的建築物,對當地仡佬族民居影響很大。

居住在黔西、大方、畢節、織金黔西北的仡佬族同胞,房屋雖為木結構,但不是吊腳樓,多以茅草蓋頂,砂土夯牆,這與經濟條件和高寒山區為求保暖、防雹的特殊需要有關。茅草房屋面,茅草蓋得特別厚實、整齊,屋脊和屋檐相當講究,檐下收尾處精心編織造型各異的帶狀結,如同蓋瓦屋面的封檐板,有很好的藝術裝飾效果,被人譽之為"貧女巧梳頭"。

居住在石阡、思南、岑鞏、施秉黔東北一帶的仡佬族同胞,酷愛修建干欄式"翹角樓"。石阡縣花橋鎮一帶農村,棟棟小樓,飛檐翹角,竹木掩映,秀麗迷人。這些仡佬族民居的體量都不太大,但出檐卻很深遠,檐下空間成為開放式倉庫。民居平面呈曲尺形。正屋四榀三間,明間有一"吞口"。正屋一側,加建廂房,飛檐翹角,小巧玲瓏。廂房都是兩層,而且多為吊腳樓。底層關牲口,堆柴草,放農具。樓上環以"直欞欄桿",檐下晾曬衣物。飛檐翹角不僅美觀,而且對增加室內採光和室外使用空間具有重要作用。

居住在遵義、仁懷、道真、務川黔北一帶的仡佬族同胞,自然條件稍好。房前屋後竹木蔥蘢,屋面覆蓋小青瓦,四壁安裝木板壁。若是土坯牆、夯土牆或者篾條牆、籬笆牆,粉刷白灰,清爽明快。歷史悠久、工藝精湛的"龍潭村古建築群",被省文物局向國家文物局推薦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處黔東北的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北宋年間就建立了務川縣。龍潭村位於縣城都濡鎮東北,屬大坪鎮管轄,因村前有口"龍潭"而得名。龍潭村仡佬族民居的主要特點,突出表現建築布局及石木裝修上。整體布局,顯得凌亂,彼此似無呼應,缺乏統一坐向,此乃地勢使然。龍潭一帶為喀斯特岩溶地貌,即當地人所謂的"岩旮旯"。在岩旮旯中建房,只能因地制宜,"見縫插針",難以統一坐向。但就一家一戶而言,還是比較規整的。一般都是一正兩廂,中鋪石院壩,外砌石垣牆,形成封閉式四合院。四合院的石垣牆,大多以片毛石壘砌,間或以方整石砌築。前者又有平砌、斜砌及隨意壘砌等多種工藝。斜砌中,又有上下兩層反向壘砌者,形成條"麥穗紋",當地又稱"魚骨頭"。麥穗和魚骨,皆為吉祥物,一向受青睞。

建有石垣牆的民居,必然建"朝門"。"朝門"通常由木質垂花門和石質八字牆組成。門簪或刻南瓜,或刻福壽,寓意多子多福。連楹雕刻水波紋,意在於防火鎮宅,與其他民族雕刻"桃符"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正房多為四榀三間,最引人注目的是門窗雕刻豐富多彩。明間門窗,均為六扇,稱"六合門",意為"完整"、"圓滿"。次間門窗,也是六扇,但窗子只雕四扇。不少人家,於次間開門,門的上部飾以圓形掛落,稱"月亮門"。

在龍潭村仡佬族民居的木質門窗上,遍飾造型各異的吉祥圖案,諸如耕讀漁樵、二龍搶寶、雙鳳朝陽、野鹿含芝等等。特別有趣的是,許多吉祥圖案,採用組合手法,造成特殊效果。如單看似游魚,組合為蝙蝠;單看是南瓜,組合成蓮花;單看似兩只桃,組合為兩尾魚;單看是個喜字,組合為"二龍搶寶"等等。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即不僅於明間大門安裝"腰門",次間房門也安"腰門"。所有"腰門"都是鏤空的,但圖案幾乎無一雷同,充分體現各自的獨創精神。

明間上部多裝笆拆牆,外塗石灰,書寫吉語。有的人家,甚至在橫樑上雕刻、繪畫吉祥語言及圖案,真所謂"雕梁畫棟"。這在貴州實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