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這樣教數學讀後感
暑假裡,我讀的是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的《我這樣教數學》這本書。該書詳細地記錄了華老師的12個精典的課例「角的度量」、「多位數減法練習課」、「中括弧」、「長方體的認識」、「百分數的認識」……等把我們帶入了數學的神秘神奇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世界裡。每個例子都配以課前慎思、課堂實錄、課後反思及專家評析,讓人親歷專家的精品課是如何雕琢出來的。書中既有華老師的教,也有專家對他執教的課的評;既有他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他對人生的感悟。讀完後我的內心油然生起一股感慨與敬意之情。
一、 精彩的課堂評價語言
我們平常的評價語言停留在「你真聰明」、「你真棒」等。在12節課中,華老師的精彩語言隨處可見,下面我摘錄一些與大家分享。
「呦,真會動腦子,雖然沒學過,有的人還真量對了,有的人雖然不會,但在動腦子,我覺得也挺好的。小夥子,帶你的量角器,到投影這兒來,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還沒學,不會很正常,但敢於嘗試,值得表揚。我提議大家為這樣敢於嘗試的精神鼓掌!」
「我想剛才舉手的人和笑的人跟她想的是一樣的。佩服!不過,我覺得要感謝這位同學,是他畫的角提醒了我們。」
「如果有一雙數學的眼睛,我們就能在量角器上看到若干大小不同的角。那以怎麼用量角器來量角呢?想一想」
「如果你是量角器的話,你會對同學們說些什麼呢?把你想說的話寫出來,好不好?」「有的問題華老師也不怎麼清楚。」
「那是怪華老師沒有給大家更多的時間。」……
二、別致的教學設計
在他的課堂上,常常能看到「與眾不同」的教學設計。我印象最深的是 「角的度量」這節課。如在教學《角的度量》這一課時,華老師首先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的情境。上課前華老師做了一個有心人:一開始,他認真地搜索了生活中的角,但發現都不需要度量的,因為大多數都是直角。後來,他發現衣櫃裡衣領的角千差萬別,進而發現牙刷也有非常講究的角,椅子靠背向後傾斜形成一定的角……經過反復搜尋、思考和討論,最後選取了「滑滑梯」這樣既有趣又能引發學生學習需求的情境作為課題的引入。而情境中三個不同傾斜度的滑梯,既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又體現出角的大小的作用,使學生強烈地感受到角的大小是影響下滑速度(即刺激的程度)的重要因素。雖然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但現實中的滑梯幾乎都是標準的、安全的,學生沒有思維上的對比和沖突,就不會有意識的去思考下滑速度與角的大小之間存在本質聯系。「滑梯的角度多大才算合適?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度量角的大小了。」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學習願望和需求,「像呼吸一樣自然」地被激發了。接下來教師創設了一連串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在量角器上找角,在紙制量角器上畫角,用量角器量角;然後通過應用情境:誰放的風箏高?椅子的靠背多彎舒服?在哪個位置射門進球率高?……體會量角的作用。正是在這樣一種探究、質疑、推測的數學學習氛圍中,在教師有效的.引導下,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像呼吸一樣自然」地被習得和掌握了。
有位專家評價道:「華應龍對數學操作活動別出心裁的設計與指導,對學生思維的有層次的開發,對探究體驗數學的本質、方法和數學學習過程的把握,對數學史料的靈活駕馭,以及在教中巧妙滲透情感、價值觀的做法,帶給我們許許多多的思考」。是啊,我們每位熱愛教育的工作者都應該認真地思考。而思考需要堅持,堅持必定有收獲。正如華老師的體會是:要想從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里所說的第二境界突破到第三境界,需要的就是堅持思考、堅持創新。因為「創新思維就是要求我們必須對每個問題進行長時間的反復思考」,當你堅持一段時間以後,就會達到「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第三境界了。到了這樣的境界,你也會說出「我是這樣教的」,別人在聽完你的課後,也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我怎麼沒想到」的。
借用華老師的一段話結尾華:「世界上的事物總是意想不到地存著微妙的聯系,關鍵是發現那份聯系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當你深愛著這片大地,真愛著生活、摯愛著數學,你才會多情善感。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麗,才能看到感動我們的數學」、「我上出了一些專家認可的課,有人說我『勤奮』、『刻苦』,其實我自己不認為是『勤奮』、『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數學對我的青睞有加,享受生活對我的『無微不至』」。
B. 怎樣製作小學數學動畫課件
製作小學數學動畫課件,要注意內容生動有趣,這樣才能更好地達到授課目的,比如,你可以去下載個Focusky,用這個軟體簡單幾步就能做出精美動畫課件來。
具體操作如下:
打開軟體,登錄賬號,你可以點擊「新建空白項目」製作,也可以一鍵使用模板,快速編輯;
Focusky還支持多種公式符號,自由輸入,輕松編輯各種數學公式沒壓力,想做小學數學動畫課件的話,可以用這個軟體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