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兩口灶爺有哪些圖片
擴展閱讀
日在搞笑圖片 2024-10-28 21:19:45

兩口灶爺有哪些圖片

發布時間: 2024-10-28 19:31:59

Ⅰ 有誰知道灶王爺的傳說做到那貼的灶王爺沒有的話會怎麼著會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嗎

1、簡介灶神:zào shén
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灶司爺爺(浙江衢州稱),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了。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 [編輯本段]2、神話中的灶神灶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民間供奉,及周禮以吁瑣之子黎為灶神等。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灶神的職責,是玉皇上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保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上帝報告。十二月廿四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謝灶之期也分階層,關於何時謝灶,民間有所謂「官三」、「民四」、「鄧家五」,「官」指官紳權貴,習慣於年廿三謝灶。「民」指一般平民百姓,會在年廿四謝灶,「鄧家」即指水上人,會在年廿五舉行。但是民間百姓大部分會選擇年廿三謝灶,希望有貴氣,取其意頭。送灶神的供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黏的東西如糖瓜、湯圓、麥芽糖、豬血糕等,總之,用這些又黏又甜的東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讓他回上天時多說些好話,所謂「吃甜甜,說好話」,「好話傳上天,壞話丟一邊」。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讓他難開口說壞話。也有人用酒糟去塗灶君稱之為「醉司命」,意思是要把灶神弄醉,讓他醉眼昏花,頭腦不清,以使少打幾個小報告。因此,祭灶神象徵著祈求降福免災的意思。在祭灶君之時,擺齊供品,焚香祭拜,接著第一次進酒,此時要向灶君誠心禱告,完畢後再進行第二次進酒,進第三次酒之後,將舊有的灶君像撕下,連同甲馬及財帛一起焚燒,代表送灶君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而焚燒一個用篾扎紙糊的馬,是作為灶神上天的坐騎,還要准備一點黃豆和乾草,作為灶神和馬長途跋涉所需的干糧、草料。此外還要焚香、叩首,並在灶坑裡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並喃喃叮嚀:「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平安」之類的話,目的是祈禱灶王向玉皇上帝奏報這家一年來的種種善事,不要講壞話。送走神明後,可別忘了正月初四(一說除夕夜)把眾神接回來,此之謂「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儀式很簡單,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貼一張新的神。 [編輯本段]3、灶神的形象 灶神是男是女?古有不同說法,一般經學家以灶神為老婦,或為美女,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發,從灶中出」。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的紙馬,往往是一對老夫婦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看來中國百姓怕男性灶神寂寞又為其添了一位灶王奶奶一同供奉,倒是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 [編輯本段]4、信奉灶神的歷史中國是信奉多神的國家,在我國古代人們信奉的眾多神靈中,灶神在民間的地位是最高的。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即指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一說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稱灶君、灶爺、灶王爺,是由原始的火崇拜發展起來的一種神祗崇拜。原始人群在長期與大自然搏鬥的生活中,學會了使用火,火,成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之一。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永不熄滅之火便是他們的灶,因而在原始人那裡,火神與灶神是一致的。不過,自灶神產生之日起,其職掌便與火或灶火毫無關系,他是天帝派駐各家的監察大員,是一家之長,負責監督一家老小的善惡功過,定期上報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頂禮膜拜。
早在春秋時期,人們就流傳著「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的俗諺。孔子在向其弟子解釋人們「媚於灶」的原因時指出:「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見《論語·八佾》)也就是說,如果不討好灶神,他就會向上天告你的惡狀。由於人與天帝無法溝通,所以,天帝那兒只能任憑灶神胡言亂語,凡人「無所禱也」。灶神告什麼狀,天帝就會給你定下什麼懲罰。葛洪《抱朴子·微旨》說:「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說,誰要是得罪了灶神,嚴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輕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試想,平白無故地丟掉幾百日的壽命,這種懲罰實在是讓人畏懼。
早期的灶神產生於人們對火的自然崇拜。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為國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到了漢代,祭灶又被列為大夫「五祀」之一,並且灶神也被人格化,並被賦予新的功能。《太平御覽》卷一八六引《淮南萬畢術》就說:「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鄭玄注《禮記·記法》也說:「(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這說明,至少在漢代,灶神已成為督察人間過錯,專向天帝打小報告,說人壞話的神了。
所以,人們如果要祈福禳災,便要對灶王爺恭恭敬敬,如不得用灶火燒香,不得擊灶,不得將刀斧置於灶上,不得在灶前講怪話、發牢騷、哭泣、呼喚、唱歌,不得將污臟之物送入灶內燃燒等等,名目繁多。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爺要升天報告一年的情況時,人們還要為灶王爺擺上供品,供上好吃好喝的,這就是所謂的祭灶。祭灶時,麥芽糖和酒是必不可少的,酒是為了讓灶王爺喝得忘乎所以,暈頭轉向,而麥芽糖又甜又粘,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來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惡言惡語,只能說好話,二來麥芽糖粘住嘴巴,想說壞話也張不開口,只能說個含含糊糊。老百姓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軟」這一套人世生活經驗,也用在了對灶神的供奉上。宋代范成大《祭灶詩》即雲:「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婢子斗爭君莫聞,豬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這哪裡是祭灶,分明是向灶神送禮行賄。
古時祭灶不分身份的貴賤、高低,上至皇宮、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對灶神都是畢恭畢敬。據有關資料記載:每年臘月二十三,清朝皇帝例行在坤寧宮大祭灶神,同時安設天、地神位,皇帝在神位前行九拜禮,以迎新年福禧。祭灶這天,坤寧宮設供案,安放神牌,神牌前安放香燭供品,殿廷中設燎爐、拜褥。像民間一樣,在灶君臨升天匯報工作前,要用粘糖封住嘴,以防他在玉帝面前胡說八道。祭灶時,宮殿監奏請皇帝到坤寧宮佛像、神像、灶君前拈香行禮。禮畢,宮殿監再奏請皇後依次向灶君等神位行禮。
灶神的崇拜,從早期的企求降福,到後來的謹盼避禍,曲折地反映了古代人們對自己命運的茫然不解,只能把自己遭遇的各種吉凶禍福托之於神,而灶神不許有怨言、說怪話、發牢騷的種種禁忌,則被統治者加以利用,成為束縛人們思想的一種工具。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與不斷進步,祭灶的風俗漸漸淡化,它必將慢慢遠離人們的生活。 [編輯本段]5、灶神的來歷它是中國民間信仰最普遍的神祇,幾乎各民族都有供奉。據記載,祭灶習俗在先秦時已經流行。但灶神 灶神佛龕究竟為何物,是一個不容易搞清楚的問題。由於可供參考的說法實在太多,大致可分四種"流派":
一,上古帝王或後裔說。 《事物原會》稱,黃帝作灶,死為灶神。《淮南子·氾論篇》:"炎帝作火而死為灶。"高誘註:炎帝以火德為管理天下,死後以灶神的身份享受祭祀。《周禮說》:"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國語·鄭語》:"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呂氏春秋·孟秋》"其神祝融"高誘註:"祝融,顓頊氏後,老童之子,吳回也,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官之神。"有人據此認為灶神就是火神,是這一自然力崇拜的產物進入人類居住空間後的變體。由於炎帝為"火德之帝",祝融為"火官之神",所以都被奉為灶神。
二,鬼神或精變說 《禮記·禮器》"奧者,老婦之祭也"鄭玄註:"老婦,先炊者也。"《儀禮·特牲饋食禮》"卒食而祭爨、雍爨"孔穎達疏:"爨者,老婦之祭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是說灶神既非火神,亦非灶的發明者,而是一位主司廚房烹調事務的女神--先炊,因為烹調須在灶上操作,所以對她的祭祀表現為祭灶。《文獻通考·郊社一九》釋灶神的"司命"名號:"司命則司命星下食人間,司譴過小神。"《莊子·達生篇》記齊桓公問皇子告敖:"到底有沒有鬼?"皇子告敖答曰:"有。水下有鬼叫'履',灶中有鬼叫'髻'。"西晉司馬彪註:"灶神,其狀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也有稱灶神為火精宋無忌的。《三國志·魏志·管輅傳》:王基家賤婦生一子,墮地便走人灶中。輅曰:"直宋無忌之妖,將其入灶也。"《史記·封禪書》"宋毋忌"司馬貞索隱:"《白澤圖》:'火之精曰宋無忌。'"關於灶神是一對夫婦(即"灶公灶母")的俗信,也有所本。《荊楚歲時記》:"灶神名蘇吉利。"《玉燭寶典》十二引《灶書》:"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灶王經》說天下灶君,以種火老母為尊。有人認為,這是俗信"灶君奶奶"的由來。
三,人死變神說 《酉陽雜俎·諾皋記》雲,灶神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傳說張單是一個負情浪子,因羞見休妻而鑽入灶內,成為灶神。一說,古時候有一貪官,生性最饞,每天須找美味食用,百姓不堪其擾。後一位神仙幻變的民女將他摑到鍋台上,變成"灶王",只能看人家吃美食。
四,窮蟬演變說 此說為當代學者袁珂的見解。他從前引《莊子·達生篇》"灶有髻"人手分析。"髻"是"蛣"的異體字或假借字,《廣雅·釋蟲》:"蛣,蟬也。"《大戴禮·帝系篇》:"顓頊產窮蟬。""這就說到點子上了:顓頊之子名窮蟬,蟬又是'灶有髻(蛣)'的'髻(蛣)',而'髻(蛣)'又說是灶神,是"窮蟬"與灶神之間有了一定的"聯系"。但此"蟬"並非"知了",而是灶上常見的一種蟬狀的小生物,俗稱蟑螂,有的地方稱為"灶馬"。正是這種常見於灶上的小生物,古人以為是神物(或鬼物),祀為灶神。殷周鼎彝,多以蟬紋為飾,所刻繪的就是這么一種東西。《史記·五帝本紀》"顓頊生子曰窮蟬"司馬貞索隱:"《系(世)本》,作窮系。"俞正燮《癸巳存稿》卷十三"灶神"條引《許慎異義》:"灶神,古《周禮》說,顓頊有子曰犁,為祝融,祀以為灶神。"犁、系、髻(蛣)音皆相近,而窮系又作窮蟬,是窮蟬即犁,也就是古代傳說中的灶神。《後漢書·陰識傳》"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李賢注引《雜五行書》:"灶神名禪,字子郭。"《酉陽雜俎·諾皋記上》:"灶神姓張名單。"可見"單"或"禪"其實都是"窮蟬"一名的演變。進一步推測,"蘇吉利"該是"宋無忌"的音而"吉"、"忌"的聲音又都近於髻(蛣)。至此"豁然貫通":窮蟬既然又名窮系,而系、髻(蛣)、吉、忌的聲音又如此相近,則後世傳說的灶神,無論名叫"禪"的,名叫"單"的,名叫"宋無忌"的,名叫"蘇吉利"的,都是顓頊的兒子"窮蟬(窮系)"一名的演變。而窮蟬的本來面目,實際上又只不過是灶上常見的那種蟬樣的紅殼蟲--蟑螂(《漫話灶神和祭灶》,原載《散文》1980年第二期)。 此外,民間傳說中關於灶神由來還有多種"版本",而少數民族有關灶神的傳說更為豐富. 灶神,即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俗稱灶君、灶王、灶王爺。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禮記》的《祭法》篇稱,「王為群姓立七祀」,在七祀中有一祀就是祀灶。但是普通百姓只能祀一鍾,或者祀戶,或者祀灶。灶要生火,因此,兩漢時期,有稱火神炎帝神農,死後托祀於灶;也有稱祝融祿回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神,托祀於灶。上灶還要洗刷鍋盆,因此《禮記》的《禮器》篇又稱祭灶是「老婦之祭」,「惟盛食於盆,盛酒於瓶,卑賤之祭耳。雖卑賤而必祭之者,以其有功於飲食,故報之也」。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發,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的紙馬,往往是一對老夫婦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事物原會》一書說:「黃帝作灶,死為灶神」認為灶神是黃帝死後的神靈形態;《淮南子�6�1氾論篇》說:「炎帝作火,而死為灶。」認為灶神是炎帝的神靈而非黃帝;《周禮說》記載:「顓頊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即認為灶神是顓頊的兒子,名黎;但也有認為灶神不是帝王神靈而純是平頭百姓的,《儀禮�6�1特牲饋食禮》孔穎達疏記載:「爨者,老婦之祭也。……此祭先炊,非祭火神。」意思是說:灶神既非火神,亦非灶的發明者,而是一位主司廚房烹調事務的老年婦女——先炊。還有更有趣的說法,《酉陽雜俎�6�1諾皋記》認為:灶神姓張名單,又名隗,字子郭,貌如美女。其妻小字卿忌。生有六女,都取名察洽。關於這個張單,民間另有個傳說:說他娶妻丁香,丁香孝順公婆。後來張單外出經商發了財,移情別戀妓女海棠,回家休了丁香。丁香嫁給貧窮老太婆打柴的兒子。海棠好吃懶做,失火燒光了家產,丟下張單改嫁了。張單只好流浪討飯。臘月廿三,他到丁香家討飯,被認出後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灶門里憋死了。因為他是玉皇大帝的本家(都姓張),所以玉皇封他為灶王。 冀中平原家家有敬灶王,貼灶王(灶王爺、奶像)、送灶王(臘月二十三)、迎灶王的習俗。傳灶王爺、灶王奶奶就是《封神演義》中,姜太公所封的張奎和其夫人高蘭英。並演繹出很多的美好傳說。
【灶神的職能】
灶神之職原是主管人間的飲食製作。約在東晉前,灶神又有了監察人間罪惡,掌握一家壽夭禍福的職能。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的《微旨》稱:「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大約成書於元明之際的《東廚司命燈儀》中有句稱,「灶神職重,秉下民倚伏之權」,「在天為七元之使者,遞日奉萬事於宸庭」,「迭主陰陽,雖善善惡惡,均在修為;然是是非非,必恭記錄」。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終月則算。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過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災殃。
【灶神的奉祀】
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報告人間功過,定人禍福。因此,南北習俗均於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舊時亦有士紳家於二十三日送灶,百姓家二十四日送灶之別。奉祀灶君多用糖元寶、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團子之類,以冀塞住灶神之口,不講人間罪惡,世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畢,即將奉祀經年的灶君舊紙馬從灶上揭下,連同紙錠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除夕接神時,再行接灶神之禮,奉祀灶神後,再在灶上粘貼新的灶君紙馬。 關於祭灶禮儀 祭灶的禮儀各地可能不同,大體上來說是如此規矩: 祭灶時間:多數地區於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少數地區為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也有「官三民四」的說法。 祭灶地點:廚房爐灶邊 祭灶供品:三牲(雞、豬、魚肉)、飴糖(麥芽糖)、清茶、水果、金紙等 祭灶以麥芽糖塞住灶神之口,使其不講人間罪惡,祭祀之人口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焚香祀送,祭畢,即將奉祀經年的灶君舊紙馬畫像從灶上揭下,連同金紙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 祭灶的禮儀,在我看來是整個灶神傳說及祭祀風俗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因為它充分體現出了中國人的神怪觀念。神仙不僅是可以溝通和控制的,甚至是可以戲弄的。人們的娛神行為同時也是自娛,神仙在年節當前的時候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一個影子,而是與我們一同歡慶佳節的血脈相通的家人。祭祀活動在敬神行為的背後,是以強化家族觀及民族觀為目的,也許這就是中華民族星火相傳、團結進取、生生不息的奧秘所在。
【相關故事】
朱元璋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一天,朱元璋的母親正在做飯,突然有一隻喜鵲闖進來,叫道:「朱家天下萬萬年!朱家天下萬萬年!」朱母生氣道:「什麼萬萬年,不要開我們的玩笑。我看哪,有個二百七十六年就不錯了。」朱母一邊說,一邊生氣地用勺子敲打灶台,以趕走喜鵲。這時,被朱母敲得鼻青臉腫的灶神現身了。他無奈地對朱母說:「朱老媽呀,老天爺讓你們朱家天下萬萬年就是萬萬年了嘛,你干嗎還生氣呀?現在好了,你說二百七十六年就只有二百七十六年了咯。」 後來,明朝果然只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

Ⅱ 有誰知道灶王爺的傳說做到那貼的灶王爺沒有的話會怎麼著會有什麼不順心的事嗎

灶神,也稱灶王、灶君、灶王爺、灶公灶母、東廚司命、灶司爺爺(浙江衢州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晉以後則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自人類脫離茹毛飲血,發明火食以後,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灶就逐漸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了。故《禮記·祭法》中「王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
灶神全銜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俗稱「灶君」,或稱「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東廚煙主」、「護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稱他為「灶王爺」,鸞門尊奉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廚房之神。 灶神之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民間供奉,及周禮以吁瑣之子黎為灶神等。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灶神是男是女?古有不同說法,一般經學家以灶神為老婦,或為美女,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發,從灶中出」。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是一對老夫婦並坐,或是一男兩女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中國是信奉多神的國家,在我國古代人們信奉的眾多神靈中,灶神在民間的地位是最高的。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即指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一說二十四)祭祀灶神。灶神,俗稱灶君、灶爺、灶王爺,是由原始的火崇拜發展起來的一種神昌扮祗崇拜。原始人群在長期與大自然搏鬥的生活中,學會了使用火,火,成了原始人的自然崇拜之一。在原始人氏族群居的生活中,那一堆永不熄滅之火便是他們的灶,因而在原始人那裡,火神與灶神是一致的。不過,自灶神產生之日起,其職掌便與火或灶火毫無關系,他是天帝派駐各家的監察大員,是一家之長,負責監督一家老小的善惡功過,定期上報天庭,因而得到一般老百姓的頂禮膜拜。
灶神的來歷有多種說法,包括上古帝王或後裔說、鬼神或精變說、人死變神說、窮蟬演變說等。其中,上古帝王或後裔說認為灶神是黃帝或炎帝的神靈;鬼神或精變說則認為灶神是女神或鬼怪;人死變神說則有關於灶神的不同民間傳說;窮蟬演變說則認為灶神源於灶上常見的小生物,如蟑螂。
灶神的職能原是主管人間的飲食製作。約在東晉前,灶神又有了監察人間罪惡,掌握一家壽夭禍福的職能。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的《微旨》稱:「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大約成書於元明之際的《東廚司命燈儀》中有句稱,「灶神職重,秉下民倚伏之權」,「在天為七元之使者,遞日奉萬事於宸庭」,「迭主陰陽,雖善善惡惡,均在修為;然是是非非,必恭記錄」。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終月則算。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過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災殃。
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報告人間功過,定人禍福。因此,南北習俗均於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舊時亦有士紳家於二十三日送灶,百姓家二十四日送灶之別。奉祀灶君多用糖元寶、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團子之類,以冀塞住灶神之口,不講人間罪惡,世稱「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畢,即將奉祀經年的灶君舊紙馬從灶上揭下,連同紙錠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除夕接神時,再行接灶神之禮,奉祀灶神後,再在灶上粘貼新的灶君紙馬。

Ⅲ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你知道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

一盞清茶一縷煙,灶神老爺上青天。每年臘月二十三過小年,人們都要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兒,三十晚上吃完飯,歸置好灶台,就可以等著灶王爺回家降吉祥了。祭灶的風俗自先秦時期就有,節日重要性僅次於中秋節。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民以食為天,當然重視灶王爺了。關於灶王爺的姓氏,眾說紛紜,人們常說:灶王爺本姓張,騎著大馬挎長槍。姑且就姓張吧,傳說玉皇大帝也姓張,叫張百忍,看來神仙也有用人唯親之嫌。灶王爺的全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簡稱灶君,他是玉帝指派來的「人間司命主,天上耳目神」,有著專事監督人間善惡的特殊身份,是人與神溝通的使者,也是我們的一家之主。明天就二十三了,您有空還是祭拜一下灶王爺,多擺點糖瓜賄賂賄賂他老人家,幫您在玉帝那美言幾句,保佑家人們明年幸福安康!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你知道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
在沒去北方讀書之前,一直以為過小年都是在臘月24日。因為在我們這邊的習俗是臘月24日過小年,而在臘月二十三當天灶王爺就要上天言好事了。所以為了讓灶王爺說好話,會當天在灶王爺像前面擺一些 美食 ,讓灶王爺來品嘗。小時候聽爺爺說,這個就是「賄賂」一下灶王爺,畢竟吃人家的嘴軟。當時也問了到底灶王爺是誰呢?在民間的說法也是五花八門,具體也沒人說得清楚。

農夫記得,當時爺爺說過,灶王爺在民間常說中有多個版本,有的說灶王爺是炎帝,有的說是祝融,他是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顓頊的兒子,是火神。還有的說是皇帝,從這些民間傳說來看,這些灶神都是大有來頭的。不過,在民間還有另外一個版本,那就是灶神原本是一個普通老百姓,這也是大家比較接受的一種說法。

民間常說灶神原本是個煩人,名字叫張萬倉,他娶了個媳婦叫郭丁香。可是婚後幾年,他的老婆一直沒有懷上孩子。於是張萬倉把郭丁香休掉了,另外又娶了一個媳婦。然後毅然還是沒有懷上孩子,而且因為張萬倉平時又花天酒地的愛好,很快就把家產敗光了,並且淪落成為了一個乞丐,靠著乞討為生。有一天他乞討到了一戶人家,發現這是自己的前妻家。了解得知,前妻被休掉後選擇輕生,可是很幸運的是被一個砍柴的樵夫救下來了。並且郭丁香還嫁給了樵夫,剩下了一兒一女,生活過得非常的幸福。看到前妻的日子過得如此紅火,張萬倉是羞愧難當,於是就一下子鑽進了灶膛裡面,然後就此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玉帝知道這個事情之後,感覺張萬倉已經回心轉意了,又是在灶膛裡面燒死的,所以就封他為灶神,專門看守灶門,主管飲食之事。所以,從這個傳說來看,灶王爺是一個男性,並且其本性是和玉皇大帝同姓的,都是弓長張。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你知道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

不錯,又是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又到了灶王爺辭灶上天言好事的日子了。民間說法,家家都有個灶神,在人間監視著人的舉動,特別是有沒有浪費食物的舉動,但到了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回天宮開年終總結大會的日子,天宮的事情多,所以天宮的年終總結要一個星期,灶王爺要一直住到年三十才能重歸人間。灶王爺的年終總結,就是向玉皇大帝回報人間的善惡及是否浪費糧食,玉皇大帝會根據灶王爺的回報,決定對每家每戶的賞罰。所以,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家家戶戶這天要祭灶,給灶王爺供糖瓜,讓甜甜的糖瓜粘住灶王嘴,能說的話都是甜言蜜語,玉皇大帝就會對人們光賞不罰了,所以臘月三十這天,灶王爺就帶著玉皇大帝的獎賞,重新降臨人間,「下界降吉祥」了。

那麼,你知道民間說的灶王姓什麼嗎?

其實關於灶王,古籍上有些零星的記載,但說法不一,比如《淮南子》中記載灶王爺為炎帝,《禮記》上又說灶王爺是祝融,但到《莊子》中稱「灶有髻」,變成了美女。正由於這些記載不一,才導致了民間傳說的流行。在民間,普遍公認的灶王爺,原來是個負心漢,來自於張郎休妻的傳說。

這個張郎,有的地方流傳為張單,有的地方說叫張奎,也有的地方說叫張臘月,盡管說法不一,但共同的傳說還是張生,所以,民間的灶王,實際上就是這個負心漢張生。話說這張生娶妻丁香,為人賢惠孝順,有理有節。張生外出做生意,丁香在家照顧張生年邁的父母。不曾想後來張生發了財,又鬼混了一個叫海棠的女人,於是回家休掉糟糠之妻丁香,丁香只得外嫁鄰村。但是張生新娶的海棠,生活揮霍奢侈,不會料理家務,兩口子很快將家產敗盡,又突遭一場天火,家裡被燒個精光,海棠棄家而去,張生急火攻心,竟然瞎了雙眼,只能靠乞討度日。

這張生的原配丁香,改嫁的也並不是太遠,由於她勤勞持家,家裡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話說這年臘月二十三,張生要飯竟然要到了丁香的家裡。這丁香認出張生,也聽說過張生的下場,心裡自然又疼又恨,就給張生下了一碗面條,面條里放上自己的長發。這張生從面條里吃出獨有的味道,又吃出一根長長的頭發,感覺出面對的是自己休掉的前妻,自然羞愧難當,悔恨交加,一頭碰到前妻的灶台上身亡。

丁香的男人也是個生意人,正在外收賬,丁香只好偷偷葬了張生,為了進行祭祀,丁香找人畫了張生的畫像,又怕自己男人看到,只能貼於灶後,日日供奉。丈夫來家過年,見到畫像,丁香只能說,這是灶神。這張生做鬼後也知道報答前妻,因此保佑的丁香家日子越加紅火。因為臘月二十三是張生的忌日,丁香每年臘月二十三為他重新換一張畫像,舊像燒掉。於是民間仿照丁香家做法,灶後貼上張生的畫像,也會在臘月二十三更換新的。就這樣,張生慢慢演變成了灶神。臘月二十三成了辭灶的日子。

所以啊,灶神本姓張,羞愧觸灶亡,感念前妻恩,人間降吉祥。各位朋友,晏子的解釋,不知和你們當地的傳說吻合不?歡迎留言交流喲!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你知道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
時間過得真快,眨眼間又到了臘月二十三了。這一天是膠東農村傳統的小年的日子,家家戶戶辭灶,准備迎接春節的到來。農村有句俗話叫「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說的就是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在人間督導了一年的灶王爺要回天宮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年來的工作的時候,做一下年終總結。玉皇大帝會根據灶王爺的匯報,決定對各家各戶的獎賞。那民間所說的灶王爺姓甚名誰呢?

在我們膠東農村,聽到的是灶王爺姓張,名單,字子郭。為啥這樣說呢?膠東民間有歌謠為證,「灶王爺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由於灶王爺官位在天界中很小,但在民間卻常年受人香火供奉,特別是臘月二十三這天,人們准備好糖瓜,為的就是粘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匯報工作的時候多說好話,以便得到上天的恩賜。

據傳,張子郭出生在一個財主人家,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娶妻丁香。丁香勤勞有加,奈何張子郭看她不順眼,後來張子郭的父母去世後,在一幫狐朋狗友的攛掇下,一紙休書將丁香休了。後娶了一妻海棠,這兩口子可倒好,好吃懶做,真是「一擔挑到渤海也不偏沉」。就這樣,沒多久祖上留下的家業就被敗落一空。海棠看看這家沒了油水,不知所蹤。而張子郭因欠下賭債,被迫將房產抵押給人家,落得個無處安身的下場。

張子郭在急火攻心之下,瞎了雙眼,無奈只好以乞討為生。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他乞討到一農戶家中。恰好這農婦的丈夫外出未歸,瞎了眼的張子郭哪裡知道他討飯的這家主人竟然是丁香。丁香認出張子郭後,擀了面條做給張子郭吃了,並在面條里加上了自己的頭發。張子郭吃著這熟悉的味道,感覺出此人正是曾被自己逐出家門的丁香,羞愧之下,一頭撞在鍋台上身亡。

看著前夫撞死,丁香只好匆匆淹埋了張子郭。並找人按照張子郭的樣子畫了畫像,貼在鍋台後不顯眼的地方,上供祭祀。外出歸來的丈夫發現了張子郭的畫像,問其故,丁香只好稱此像是灶王爺,專司人間之事。後來,每逢張子郭的祭日,丁香都會擺供祭祀。時間久了,街坊鄰居也信以為真,紛紛模仿,慢慢這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就傳了下來。
到了現在,人們會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將在家一年的灶王爺好好打點一番,要用黃裱紙粘五隻口袋,一個錢袋,將舊的灶王爺畫像一起燒掉。在鍋灶處放上麩皮,以供灶王爺喂馬用。而鍋台後要擺上貢品和糖瓜,糖瓜是要粘住灶王爺的嘴,讓他回到天庭不要亂說。這才有了「灶王老爺本姓張,騎著馬,扛著槍,拿著糖瓜當干糧。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少帶是非口舌,多帶五穀雜糧」的民謠。你們那裡的傳說有沒有不同?歡迎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灶王爺本姓張,家住京東張各庄。」眾所周知,「灶王爺」是我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人物,是我國勞動人民對於生活的樂觀態度和對未來美好憧憬的體現。

傳說,在順義張鎮賈家窪子東南的紅山上,發生過一場牛虎大戰。後來,由於天降雷電引發了山火,牛和虎都燒死了。偶然間路過此地的幾個人,第一次吃到了熟食。熟食的美味,激發了其中一個人的靈感,提出要保藏火種,今後可以用來燒找來的食物。

於是,為了留住火種,他們動手挖了坑,把余火引到坑內,這就形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個「灶」。提出保留火種的人,自然而然地擔負起照看火種的重任,他就是後來人稱的「灶王」。

那為何灶王爺姓張呢?因為這個人身高體長,而且善於射箭,於是便用了弓與長結合而成的「張」。那麼灶王爺叫什麼名字呢?灶王爺叫張單,字子郭。名單,是因為他單獨一個人嘗試保留火種;字子郭,是指紅牛山上人是「灶王」子民之意。後來,玉皇大帝親自封張子郭為「灶神」。

順義區張鎮「灶王爺」傳說已於2007年列入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傳說名錄,祭灶傳統在順義張鎮傳承至今。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你知道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二十三也是小年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灶王爺要在今天去天庭回報工作,玉皇大帝張友仁會將全年工作報告聽取後,做一個總結,並且將新的任務發放給灶王爺,灶王爺會在天庭逗留很久,處理我們一年的日常表現,灶王爺會在大年初一上班後回來我們家中繼續工作。我們熟知的灶王爺姓什麼呢?

對於灶王爺姓什麼?民間也是眾說紛紜,其中最多的說法是,灶王爺,本姓張,騎著馬,挎著槍,在北京順義地區,被認定為灶王爺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地的說法是灶王爺,本姓張,家住順義張各庄,對於灶王爺姓張的傳說更是多的數不過來,出處也是很多,有人認為玉帝也姓張,灶王爺也姓張,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聯系,其實雖然都姓張,灶王爺和玉帝還真的沒有什麼連續,稍微靠譜一點的說法灶王爺姓張來自於封神榜,而玉帝姓張也是來自於封神榜。

話說姜子牙作為封神榜的主要執行官,是具有很多的權利的,什麼差事比較好,什麼官大,姜子牙是了如指掌的,其實姜子牙也是有私心的,他想把玉皇大帝的位子留給自己,從而那個位子一直不念,一直空著,諸神納悶不禁都問姜子牙為啥玉皇大帝的位子沒有人呢?姜子牙又不好意思明說是給自己留著的,只好迎合寒暄說這個位子有人坐,卻不料話音剛落,張友仁立馬就坐下去了,並且說到道:友仁謝謝丞相。這姜子牙有苦說不出打掉牙齒肚裡咽啊,這封神榜宣布就不能收回的,只好讓張友仁當上了玉帝,被封的還有張奎和高蘭英兩人,是灶王爺和灶王奶奶。這里指的灶王爺姓張是指的張奎。

民間傳說還有灶王爺姓張名單的傳說,而且還有故事流傳,說這個張單是一個負心漢,把妻子休掉之後自己最後窮苦潦倒,討飯要到了前妻門前,看到前妻之後羞愧難當之後,看盡了人間冷暖一頭撞死在了灶台上,玉帝念及嘗盡世間百態幡然醒悟後來給封為灶王,這些都是民間的各種各樣的說法,但不論灶王爺到底姓張還是姓李,我們每年都是還要照常祭祀的,對於灶王爺姓什麼?你的老家有什麼說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又到小年了,每年的小年供灶王爺的人家就要祭灶。祭灶時要供上灶糖,也就是用麥芽做的糖外面粘上一層芝麻,然後嘴裡還要念念有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因為在這一天守在灶底的灶王爺是要升天的並向玉皇大帝稟告這家一年的好事,壞事。玉皇大帝就根據他所報的來進行獎賞或懲罰。供上灶糖就是灶王上天多說好話,嘴甜點,灶糖又很黏,把灶王的嘴粘住就少報告點。據說灶王爺姓張,名生。在世時不務正業,花天酒地,妻子勸說不聽又把妻子休了。結果家業敗光沿街乞討,一天要飯要到前妻家門口,前妻不計前嫌給他飯菜,他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下燒死了。玉皇聞知此事,覺得張生良心發現,還沒壞到底,就封為灶王,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各家善惡之事,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你知道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

臘月二十三,是民間傳說中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日子,這一天,農民們會給灶王爺供奉糖瓜之類的甜食,就為了讓灶王爺能夠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說幾句好話,讓玉皇大帝龍顏大悅獎勵民間百姓,讓大家有好日子過。

關於灶王爺姓什麼的民謠有好幾個。

灶王爺姓張的農村民謠: 灶王爺本姓張,搖搖擺擺下了鄉。

白天吃的油鹽飯,晚上喝的爛面湯。

灶王爺姓李的農村民謠: 灶王爺灶王爺你姓李,打理照外全靠你。

閻王爺最有可能姓什麼,悠然覺得姓張的可能性更大些,因為大家的爭論中,灶王爺姓張不僅僅有民謠可為證,還有一個活龍活現的故事讓大家不得不信服。

據說灶王爺張生娶妻賢惠女丁香,小兩口日子原本過的紅紅火火,夫妻倆恩愛有加,可有一年張生外出做生意,頭腦靈活的他掙了大錢,和現實生活中一樣,男人有錢就變壞。

發了財的張生開始出入那種不檢點的場所,遇到一個名叫海棠的女人,海棠年輕漂亮,且懂得男人的心思,倆人一見鍾情再見傾心,於是三勾兩搭,張生便領了海棠回老家,回老家後休妻丁香。

丁香後來另嫁鄰村,日子從頭過起,因其勤奮,因其賢惠,因其心善,因其淑德,幾年以後和現任夫婿又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夫妻恩愛,生活幸福且甜蜜。

而張生整天沉醉於酒色之中,和海棠日日吃喝玩樂,生活極度奢侈,家中做生意積攢的錢沒幾年折騰光了,夫妻倆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

日子越來越難過,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日家中失火,張生被傷及雙目,從此失明,而海棠看到張生家中氣數已盡,席捲了家裡僅剩的沒幾樣值錢物件離開了張生。

張生淪落街頭討飯為生,後討飯丁香門前,那天正好是臘月二十三。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丁香對張生又疼又恨,做了飯給張生吃,張生吃完飯知道這是丁香,羞愧難當撞死在丁香家的灶台前。

丁香把張生埋葬後,畫了像貼在灶台邊上,別人問她,她言說是灶王爺,以後每年二十三張生忌日時,丁香都會再畫張生畫像貼在灶口處,農民們看到也跟著學畫並貼畫。

從此民間有了灶王爺,有了灶王爺本姓張,上天言好事的說法。
民俗「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你知道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過小年的日子,以前經常在這一天過小年形成了習慣,後來上網才了解,原來南北方風俗習慣不同,一般北方多在二十三過小年,而南方多在二十四過小年,這也算是南北風俗差異不同了。
北方二十三過小年,意味著過年的大幕真正慢慢開啟,年味越來越濃了,家家戶戶開始為過年而忙碌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最主要吃的是兩種食品,餃子和灶糖,而這個灶糖的由來便是和臘月二十三這天最主要的風俗活動相關。

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要祭灶,民間相傳人們常用的火灶也有神在保佑,這個就是灶神。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要把家裡的灶神燒掉,送上天,同時還要擺上供品,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灶糖。意思是說讓灶王爺上天的時候吃糖甜嘴,可以上天言好事,來年才能入地保平安。 關於灶王爺具體姓什麼,這個問題還真沒有人具體研究過,人們從古代就開始了祭灶的活動,關於灶王爺的出身說法也很多。有的說是祝融,因為祝融在傳說中被稱為火神,最早的人們過著吃生肉的日子,直到火神祝融教會人們使用火,才讓人們擺脫了吃生食的日子。所以後來變成了灶神。

人們在祭拜灶王爺的時候,不僅有灶王爺同時還演化除了灶王奶奶的說法。也就是說灶神是男女都有。其實如果真從人類使用火源的 歷史 來看,應該是古代的猿人從森林山火中發現了或火種。所以保留下來,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 隨著現在的廚房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使用了各種先進的電器,估計不久的未來,人們也很少會在自家的灶頭上掛上一個灶王爺了,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俗也就會慢慢淡忘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送灶王爺上天。知道民間說的灶王爺姓什麼嗎?

這個傳說我打小就聽過,是一老者給我講的,說過年鍋灶前貼的「灶神」叫「張奎」。灶王奶奶叫「高蘭英」。一個是「七煞星」,一個是「桃花星」。

原本是沒有「灶神」的,因「土地爺和土地奶奶」,也就是《封神演義》里的「土行孫、鄧禪玉」夫妻倆是被張奎、高蘭英夫妻倆打死的,封神後,土行孫夫妻為了報仇,就追著張奎夫妻倆打,張奎夫妻無處逃,就躲到人家灶台底,土行孫追到人家裡,張奎不得已就從煙筒里跑了。

張奎夫妻逃出升天就告了土行孫一狀,於是玉帝就讓「張奎」夫妻專門監察人間一年的家庭善惡瑣事,並一一記錄,然後到臘月二十三到天上做匯報。

可土行孫了,原本封的就是土地神,地上哪裡都可去的,於是就在院子里守著,就不讓灶王從正門走,灶王不得已,年年升天都走煙囪,土行孫了也就成了人家院子里的土地。

在說「灶王爺」在人家裡,人家的小善小惡,自然也知道的一清二楚,所以在灶王爺上天的時候,也就是「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吃麻糖,只說好的,保留賴的,所以臘月二十三就給灶王吃糖糖。

因灶王奶奶是「桃花星」也管男女之事,所以我們了解的「命理八字」,也就是「算命」批八字,命里有桃花,指的就是「桃花星」,命八字里犯「七煞」七煞就是指的爛桃花,都和灶王爺、灶王奶奶有關系。

所以我聽到的說民間灶王爺是姓「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