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搜索 » 搜索李大釗圖片
擴展閱讀
肉串啤酒卡通圖片 2024-10-19 08:50:03

搜索李大釗圖片

發布時間: 2024-10-19 06:22:07

1. 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圖片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上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這是一場以「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為主題的文化革新、思想解放運動。下面我們來看一看這場運動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陳獨秀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陳慶同,陳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人。早年留學日本,曾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斗爭。和李大釗等人舉行了五四運動。1915年,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為《新青年》),並在第一卷第一號上發表了《敬告青年》一文。他高舉「民主」和「科學」這兩面旗幟,發表抨擊尊孔復古的文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學說。陳獨秀提出了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經濟民主、社會民主和倫理民主的主張,號召人們拿起民主這個武器和舊的意識形態進行斗爭。陳獨秀舉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新文化運動的序幕。《新青年》和北大成為宣傳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李大釗
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於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佔有崇高的歷史地位。李大釗指出:孔子是「歷代專制之護符」。1918年,李大釗接連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在中國大地上,李大釗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
胡適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頎,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徽州績溪人。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從美國留學回國後任北大教授,後任文學院院長。他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是文學革命和初期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代表人物。胡適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雖與陳獨秀政見不合,但與其同為五四運動的軸心人物,對中國近仔蔽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後改為豫亭,浙江紹興會稽縣人,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文化運動的支持者,是中國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魯迅早年留學日本,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毛澤東稱贊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被稱為「民族魂」。《狂人日記》是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
蔡元培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是著名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學術上實行「兼容並包、百家爭鳴」的方針。他在擔任北大校長提出「五育並舉」思想。期間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倡學術研究,展開百家爭鳴,不拘一格選人才,對中外教員一視同仁等。通過改革,使北大成為當時全國思想活躍、學術興盛的最高學府,培養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
錢玄同
錢玄同(1887年9月12日—1939年1月17日),原念襲州名錢夏,字德潛,又號疑古、逸谷,常效古法將號綴於名字之前,稱為疑古玄同。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他大力宣揚文學革命的觀點,五四以後仍舊從事文字改革的工作。在當時反封建反孔教的思潮中,他處處以「疑古」的批判精神,對守舊的勢力作出不妥協的攻擊。另外,他也痛恨封建社會的綱常倫理。他曾明白地指出,欲使中國不忘,並成為二十世紀文明的民族,就必須反禪毀對舊的倫理綱常而採用西洋的新倫理。而且又根據進化論的觀點,提出事物沒有永久不變的道理。
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壽(後改為奎綬),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葯堂、獨應等。周作人是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
劉半農
劉半農(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是近現代史上中國的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名復,字半農,江蘇江陰人。早年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後旅歐留學,獲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1925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是我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同時,他又是我國語言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的《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語言學專獎」,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