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
誠信是我國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它是一個人素質的象徵。那麼,關於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你欣賞過嗎?下面是我整理的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
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1
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2
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3
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4
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5
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6
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7
誠信贏天下的隸書字體書法作品圖片8
相同之處
中西思想家均肯定誠信之道是維持人類社會發展秩序的基礎,並肯定誠信的基本含義都是誠實不欺。
相異之處
由於社會制度和 文化 傳統的差異,中西方在誠信之道上,也有不同之處:
「原善說」與「原罪說」
中國人的誠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說」的基礎之上,儒家認為人類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愛的「良心」,只要通過自身修養即可求得誠信之道,認為誠信源於人類的「良知」。
西方的誠信之道則是建立在「原罪說」的基礎之上,____認為人類生而有罪,所以種種災難隨著原罪而來到人間。因此,只有相信上帝是萬物的終極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類道德的最終根源,相信只有上帝會贖人類的罪,拯救人類的靈魂,人類才能求得至善和幸福。
著名神學家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認為,我們「只有照著信心而生活,而且我們只能夠這樣做,以我們的信心與祈禱,盼望那給我們以信心之上帝會幫助我們。」他認為信仰源於神。奧古斯丁以《聖經》中的「誠信即智慧」為根據,宣稱信仰既高於理性,也高於知識,只有信仰才能給人類以真理,使人類道德完善。
「身份」倫理與「契約」倫理
中國人所講的誠信主要是一種「身份」倫理,而西方人所講的誠信則是一種「契」倫理。
在古代中國自然經濟社會里,主要是在家族、部落和村鎮等狹小的范圍內講誠信,這是身份網路中的一種宗法親情倫理。主要要求臣民對君主的忠
誠,子女對父母的順從,妻子對丈夫的忠貞,完全是一種人身依附關系,而不是建立在彼此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礎之上。如果臣民、子女、妻妾試圖擺脫這種依附關系,就會受到家族和國家的嚴厲懲罰,以至死刑。
西方的誠信之道則是隨著商品與貨幣經濟的發展,提出的一種互利互惠的契約倫理。西方社會契約論者皆把誠信視為人的一種承諾、履約的道德法則,把道德與法治結合起來。西方學者格勞修斯(Hugo Grotius)指出守約是人的本性,人們訂立契約,就會產生民法。他認為「有約必踐」、「有罪必罰」。英國政治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從人性自私論出發,認為人生來是自私的,只會維護自己之利益。人類必須通過訂立社會契約,由國家以法律指導人民的行為,以謀求共同利益。為了保證利益的實現,就必須履行已訂立的契約。他進一步認為守約為正義之源,無契約即無正義,有約而不遵行即為不義。
猜你感興趣:
1. 誠信贏天下書法欣賞
2. 描寫中秋節的書法作品圖片
3. 最新隸書書法作品
4. 古詩文愛蓮說的隸書書法作品圖片
5. 著名的清代隸書四大家書法作品圖片
6. 厚德載物文字的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7. 我國的隸書書法作品圖片
B. 求一組中國風高清大圖道、翔、美、風、雅、誠幾個字的圖片
解析度:1920x1200像素,點擊看原圖。如需打包下載看附件。
C. 誰能把「誠」字和「愛」字的隸書寫法告訴我。(求圖片(曹全碑的那種寫法)) 尤其是「誠」字的隸書。
馬王堆帛書的「愛」
D. 圖片帶字大全誠信和信任
圖片帶字大全誠信和信任如圖:
誠實和信任是一個人高尚品德的體現,所以比金錢更重要。人活在世界上, 只能依靠誠實和信任生存。沒有了金錢還可以再賺, 而沒有了誠實和信任則無法生存, 失去他人的信任,一個人的誠信可以為他帶來好口碑和財運,金錢是眼前的,誠信是前途無量的。
(4)誠字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激進的社會,浮躁的人心。在當前大部分人以錢多錢少論成敗或論輸贏的現狀下,有些人為了賺錢幾乎沒有了道德底線,甚至沒有了做人原則,所乾的事情比拿刀殺人更有甚。例如最近這些年出現的「毒奶粉」「地溝油」「塑膠大米」。
這些社會問題出現的同時也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和人與人之間誠信的缺失。耳朵邊常常會聽到:「我為什麼要相信你」,「我憑什麼要相信你」……諸如此類的話語。這是非常可怕的!人與人之間連最基本的信任和誠信都沒有了。出現了:張三懷疑李四偷了他的東西。王五懷疑趙四齣軌……
所以也就有了人與人之間的當面溝通越來越少了,每個人都擔心被騙被坑,每個人都在自己心中築起了一扇防騙牆。也許在多少年之後,新華字典或者康熙字典里就沒有了「信任」「誠信」這兩個詞語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些負能量的詞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也就這樣慢慢遺失了。
人與人之間眼前散失的可能是信任和誠信,但帶來的後果和連鎖反應遠遠是不可估量的。
E. 誠信為本四字成語的書法作品圖片
誠信是一個人品德修養的體現,它是我們的第二張身份證,對我們的人際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麼,關於誠信為本四字成語的書法作品圖片,你欣賞過嗎?下面是我整理的誠信為本四字成語的書法作品圖片。
誠信為本四字成語的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誠信為本四字成語的書法作品圖片8
誠信的現狀反映
自我修養
儒家十分重視「修身為本」的思想,認為齊家、治國(這里指諸侯國)、平天下,都以自我修養為根本。
子路是孔子的門人,有一天子路問孔子:“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君子?”孔子答:“修己以敬(謹慎)。”子路又問:“這樣就足夠嗎?”孔子答:“修己以安人。”子路再問:“這樣就足夠嗎?”孔子答:“修己以安百姓。”孔子這里是把“修己”作為“安人”、“安百姓”的前提,孔子認為君子應先慎重地培養、訓練自己的道德品質,然後再去治人,再去治百姓。孟子也明確地闡述了“修身”與“家”、“國”的關系,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由此孟子作出結論:“君子之守(操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荀子從“修身”的社會效應角度指出:“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故君子務修其內而讓之於外,務積德於身而處之以遵道(遵從道德原則),如是則貴名(美好的名聲)起如日月,天下應之如雷霆。”荀子認為其理想人物聖人和大儒,都具備道德上最高的品格。若一個人能實踐道德,便會正如聖賢般留下美好的名聲,天下百姓就會如雷霆般擁護他。
儒家經典《大學》對修身與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關系作出了更為具體、更為系統的表述,當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由此,《大學》邏輯地得出結論說:“自天下以至於庶人,壹是(皆是)皆以修身為本。”可見不論是什麼人,都以修身養性為根本。
根據“修身為本”的思想,要求每個人在求學階段,務必先從自己修身養性做起,不斷地磨練自己的誠信品格,諸如在日常生活中嚴格地要求自己做到不自欺亦不欺人,不護短亦不造假,在無人監督時亦能自律,勇於改過等。正如晚清重臣曾國藩所說:“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抵皆由勉強磨練而出耳。”
學業
在學校讀書是人生重要的求知階段,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犯上不少錯。明代理學家王陽明說過:“夫過者,自大賢所不免。”即使是聖賢,也不可能全無過失。不過,我們應持誠實態度對待過錯,知錯即改,不文過飾非,弄虛作假。只有不斷地改正錯誤,才能超
越自己,從中吸取教訓和知識,走向成功之路。
孟子曾說:“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通常人們很難看到自己的缺點,若有別人對自己給予善意的批評,當事人會受益匪淺。東漢尚書令左雄曾推舉冀州刺史周舉為尚書,後因左雄推薦貪官馮直為將帥,周舉以此上書皇帝,揭發左雄罪狀。左雄知道自己的過失後,即賠禮謝罪,說:“我曾是馮直之父的部下,又與馮直是好朋友;現在周舉以此來揭發我,這確實是我的過錯。”天下之人因此更加尊重左雄。
在學業中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文過飾非,隱瞞錯誤的僥幸心理。實際上,只要是犯了錯誤(如說謊、考試作弊等),遲早會被人發現。傳說宋代奸臣秦檜與妻子王氏在東窗下密謀殺害忠臣岳飛。秦檜死後,王氏叫道士招魂,看見秦檜在陰間受審。秦檜對道士說:“可否代為通傳我的妻子,東窗的事已被發現了。”可見紙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F. 有關誠信兩字的藝術字圖片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