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背上對應五臟六腑圖
背上對應五臟六腑圖
背上對應五臟六腑圖,人體內有很多經絡這是中醫經常用到的,對經絡施加外力,只要適當就能起到治病的效果,這就是針灸的原理,下面和大家分享背上對應五臟六腑圖。
背上對應五臟六腑圖1
1、五臟六腑在背部的相匹配地區
背部從頸下二寸剛開始共分成七個腳底反射區,按從上向下的次序先後為肺區、心區、肝部、脾區、腎區、代謝區、生殖區這七個地區,每一個腳底反射區均為手掌心尺寸。
2、背部各腳底反射區的情況及表明的問題
1、肺區:假如肺臟腳底反射區的皮膚展現臉上毛孔粗大、色素沉著的情況,一般表明肺功能檢查不夠,易引起鼻咽部問題,如鼻炎、咽炎等。
2、心區:心區皮膚臉上毛孔粗大、色素沉著或起痘的人心火旺盛,非常容易心悸心慌、睡眠淺且夢多、手腳冰涼捂不暖,經常出現心思。
3、肝部:肝部有顯著突起的人一般肝火旺,情緒不穩定或非常容易抑鬱症,面色暗黃,眼圈發紅發澀,人體自身祛毒工作能力弱,非常容易患灑精肝、脂肪肝、膽結石等病症。
4、脾區:脾區皮膚暗黃則表明腸胃不適,通常有口臭,肌肉無力延展性差、非常容易產生淤血。
5、腎區:腎區皮膚有變黑、色素沉著等問題的人通常有較比較嚴重的黑眼圈和眼袋,睡眠較弱,非常容易尿急尿頻,記憶力下降,非常容易受到驚嚇。
6、代謝區:代謝區皮膚出現起痘、暗黃等問題通常表明腸胃不太好,需要開展調養。
7、生殖區:該地皮膚發白、變黑、起痘通常表明有內分泌失衡、月經不調、宮寒、盆腔炎等婦科問題,而且下肢循環系統並不是非常好。
3、背部肌膚護理
除開根據調養身子改進背部皮膚外,一些皮膚問題也跟醫護不善相關。以便有著極致的背部皮膚情況,大夥兒可以用鹽水洗澡,但要留意不必用勁磨擦,以防損害皮膚。單方精油具備優良的消炎和肌膚護理功效,我們能夠在洗完澡後開展推拿,要是沒有人幫助得話能夠定期去美容店開展醫護。還需要留意的是,飲食搭配情況也對背部長痘問題有影響,當背部有較多臉上痘痘時,應改變飲食結構,以口味淡主導,少吃過度辛辣食物和油膩感的食材。
背部不但是一個呈現女士幸福的位置,也是身心健康是否的氣象圖,根據背部的情況就可以了解人體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當發覺這種問題時,我們就需要立即採取有效,根據飲食療法和外界醫護去改進背部皮膚情況和身心健康情況。
背上對應五臟六腑圖2
1、五臟六腑在背部的對應區域
背部從頸下二寸開始共分為七個反射區,按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為肺區、心區、肝區、脾區、腎區、排泄區、生殖區這七個區域,每個反射區均為手掌大小。
2、背部各反射區的狀態及說明的問題
1、肺區:如果肺部反射區的皮膚呈現毛孔粗大、色素沉著的狀況,一般表示肺功能不足,易引發鼻咽問題,如鼻炎、咽炎等。
2、心區:心區皮膚毛孔粗大、色素沉著或長痘的人心火旺盛,容易心悸心慌、睡眠淺且多夢、手腳冰冷捂不暖,常有心事。
3、肝區:肝區有明顯凸起的'人一般肝火旺,脾氣暴躁或容易抑鬱,臉色暗黃,眼睛發紅發干,身體自我解毒能力弱,容易患灑精肝、脂肪肝、膽結石等疾病。
4、脾區:脾區膚色暗黃則說明胃部不適,往往有口臭,肌肉鬆弛彈性差、容易形成淤青。
5、腎區:腎區皮膚有發黑、色素沉著等問題的人往往有較嚴重的黑眼圈和眼袋,睡眠質量較差,容易尿頻尿急,記憶力減退,容易受到驚嚇。
6、排泄區:排泄區皮膚出現長痘、暗沉等問題往往表示胃腸功能不好,需要進行調理。
7、生殖區:該區皮膚發青、發黑、長痘往往說明有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調、宮寒、盆腔炎等婦科問題,並且下肢循環不是很好。
3、背部皮膚護理
除了通過調理身體改善背部皮膚外,有些皮膚問題也跟護理不當有關。為了擁有完美的背部皮膚狀態,大家可以用鹽水洗澡,但要注意不要用力摩擦,以免損傷皮膚。精油具有良好的消炎和護膚作用,我們可以在洗完澡後進行按摩,如果沒有人幫忙的話可以定期去美容院進行護理。還需要注意的是,飲食狀況也對背部長痘問題有影響,當背部有較多痘痘時,應改變飲食習慣,以清淡為主,少吃過於辛辣和油膩的食物。
背部不僅是一個展現女性美好的部位,也是身體健康與否的晴雨表,通過背部的狀態就可以知道身體哪些地方出現了問題。當發現這些問題時,我們就要及時採取措施,通過食療和外部護理去改善背部皮膚狀態和身體健康狀態。
背上對應五臟六腑圖3
背部是以脊椎為中心的整個人體的全息縮影,人體的五臟六腑均可在背部找到相應的對應區,如背上部對應肺和心臟,背下部對應脾、胃、肝、膽,腰部對應腎、膀胱、大腸和小腸。背部健康與否,往往直接反映著臟腑是否正常運轉。
1、大椎突出、色素沉著:肩頸長期勞損,易引發肩周炎,肩頸經絡不通、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容易頭暈頭痛、心慌胸悶、 長痘:腸道宿便堆積,毒素代謝緩慢,便秘、腹脹、腸鳴。
2、肺區:毛孔粗大、色素沉著:肺功能減弱,易引發鼻咽問題,鼻炎、咽炎、候嚨,干癢、易上火、胸悶氣短。
3、心區:毛孔粗大、色素沉著、長痘:心火旺,有心事,淺睡多夢、心悸、心慌、手腳冰冷。
4、肝區:明顯凸起:肝火旺、心情抑鬱或脾氣暴躁,面黃,口苦,目赤干澀,解毒功能弱,易引發灑精肝,脂肪肝,膽結石,兩肋滿脹,後背發沉,容易小葉增生,乳腺增生,手腳冰冷。
5、脾區:推膀胱經時更容易判診,有氣節、腫脹:膚色暗黃、皺紋明顯、胃口不好、胃火或胃寒、口臭、胃脹胃疼、打嗝反酸,肌肉鬆弛、易淤青,月經不調。
6、腎區:發黑、色素沉著、腎虛紋、腰眼深:腎氣不足,易脫發,記憶減退,睡眠質量不高,夜尿頻繁,易受驚嚇,黑眼圈,眼袋明顯,耳鳴,易浮腫,怕泠,手腳冰,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調,婦科疾病,夫妻生活不和諧,性冷淡,不孕不育,腰酸背痛,下肢循環不好。
7、婦科:八髎穴突出、發青、發黑、長痘:內分泌失調、宮寒、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赤白帶下、子宮。
㈡ 背部穴點陣圖
背部主要有:大椎穴、至陽穴、曲垣穴、腰陽關穴、陶道穴、脊中穴、天宗穴、身柱穴、治喘穴、命門穴、神道穴、肩井穴、腰俞穴、風門穴、肝俞穴、腎俞穴、厥陰俞穴、 小腸俞穴、肺俞穴、膽俞穴、膏肓穴、三焦俞穴、心俞穴、脾俞穴、志室穴、大腸俞穴、膈俞穴、胃俞穴、肩外俞穴、關元俞穴、膀胱俞穴。
補:靈台穴、筋縮穴、中樞穴、懸樞穴、肩中俞穴、附分穴、天髎穴、秉風穴、臑俞穴、肩貞穴、大杼穴、督俞穴、氣海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會陽穴、長強穴、魄戶穴、膏肓穴、神堂穴、譩譆穴、膈關穴、魂門穴、陽綱穴、意舍穴、胃倉穴、肓門穴、胞肓穴、秩邊穴、中膂俞穴、白環俞穴。 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督脈、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等人體經絡上 經典穴位推薦
八髎穴
位置:骶椎。又稱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和下髎穴,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症。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脹感,用推擦法可使局部發熱並向小腹放散。
風門穴
定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常用於傷風咳嗽、發熱頭痛、頸項強痛、腰背痛等病症的治療與保健。
膏肓穴
定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肩胛骨內緣,抱肘取穴。
主治:常用於咳嗽、氣短、健忘、遺精、陽痿、盜汗及諸虛百損的治療。
至陽穴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靈台穴
定位: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腎俞穴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主治:補益腦髓,強壯腰腎,止咳定喘,聰耳明目。適用於腎虛腰痛、腰膝酸軟、耳鳴目眩、健忘失眠、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神經衰弱、男子不育、女子不孕、肺心病氣喘、腎不納氣、小兒發育不良、諸虛百損等病症。有全身強壯作用,對腎虛、腎炎有一定的作用。
感覺:局部按壓有酸痛的感覺,用力不可過大,時間可稍長一些。
㈢ 針灸歌賦的十二背俞穴歌
針灸歌賦的十二背俞穴歌:
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
腎俞卻與命門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腸十六小十八,膀胱俞與十九平。
釋義:
1、「三椎肺俞厥陰四,心五肝九十膽俞」:在背部脊椎骨兩側距(督脈)中線1.5寸的膀胱經第一側線上,從上而下平第三胸椎棘突下緣的是肺俞,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緣的是厥陰俞,平第五胸椎棘突下緣的是心俞,而平第九和第十胸椎棘突下緣的則是肝俞和膽俞。
2、「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緣的是脾俞,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緣的是胃俞。平第一腰椎棘突(俗稱十三椎)下緣者為三焦俞。
3、「腎俞卻與命門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平第二腰椎棘突(俗稱十四椎)下緣者為腎俞。至於第四腰椎(俗稱十六椎)棘突下旁開1.5寸則是大腸俞。
4、「大腸十六小十八,膀胱俞與十九平」:平第一骶後孔,距中線旁開1.5寸的是小腸俞。平第二骶後孔,距中線旁開1.5寸的是膀胱俞。總之,十二背俞穴都在脊椎骨兩側,應仔細尋找才能取准穴。
(3)背部針灸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1、針灸歌賦是古人編撰的關於穴位,針灸治療等方面的簡單、易懂、便於記憶的一種歌賦,它對復雜繁瑣的穴位進行了歸納,對針灸的學習極有幫助。
2、針灸歌賦包含:四總穴歌、井滎輸原經合歌、十二經治症主客原絡、十五絡穴歌、八脈交會八穴歌、八脈八穴治症歌、十二原穴歌、十二背俞穴歌、十二募穴歌、八會穴歌、下合穴歌、十六郄穴歌。
3、背俞穴是臟腑經氣輸注於背腰部的腧穴,又簡稱俞穴。屬膀胱經穴,分布於背腰部相應臟腑位置的高低基本一致處,與臟腑有密切關系。共12穴,即肺俞、厥陰俞、心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
4、背俞穴除可用於治療相應臟腑病外,還可用於治療與該臟腑有相關聯系的五官病、肢體病。背俞穴常和募穴配伍,治療臟腑病。
5、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㈣ 人體背部穴點陣圖解大全 人體背部穴位對應器官
人體背部的穴位豐富多樣,涵蓋了多個重要的身體功能區域,如肺、心、肝、脾、腎等臟器。通過按摩或針灸這些穴位,可以調節相應臟器的功能,促進健康。
肺俞穴位於背部,對應的是肺部。如果肺俞穴有條索狀結節並伴有明顯壓痛,往往提示有咳嗽、胸悶等症狀。採用天灸療法,即在夏季將特定葯物貼敷於該穴位,能夠治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肺系疾病。
心俞穴同樣位於背部,對於心火旺盛的症狀如心悸、胸悶有明顯反映。若心俞穴出現棱狀結節,伴有顯著壓痛,則可能提示心胸煩亂等症狀。
肝俞穴主要反映肝臟的功能狀態。當肝俞穴隆起且有壓痛時,常提示有脅肋脹痛、失眠等症狀。此外,脾俞穴、胃俞穴等對應脾、胃等器官,通過其反應可以了解消化系統的健康狀況。
腎俞穴則對應腎臟,腎俞穴有條索狀結節並伴有壓痛,往往提示腎虛、耳鳴等症狀。而膀胱俞穴反映的是泌尿系統,如果該穴位有柔軟的橢圓形結節,可能提示有遺尿等症狀。
背部各區域的皮膚變化也能反映相應臟器的健康狀況。例如,背部膚色不均可能提示肝膽排毒功能下降;背部毛孔粗大可能反映體質虛寒,濕氣重等。
通過背部穴位的觀察和按摩,可以有效地調整和維護人體的健康狀態。例如,按摩肺俞穴可改善呼吸系統的健康,而按摩心俞穴則有助於緩解心臟不適。
綜合來看,人體背部的穴位不僅是健康監測的重要窗口,更是促進身體健康的有效手段。通過科學的觀察和適當的按摩,可以更好地維護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