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熱天下冰雹 莫不是比竇娥還冤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山夕團隊 黨以凡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我們都知道夏天了雨水往往較多,時常冷不丁一陣雷雨,還沒等跑到可以避雨的地方卻已經停了,讓人哭笑不得。夏天還有另外一種讓人更加費解的天氣——冰雹,這不,前段時間哈爾濱下了場冰雹,炎熱的街道秒變冰河,網友們紛紛調侃「這肯定有比竇娥還冤的情,下雪不夠都改冰雹了」、「來哈爾濱喝冰雹鎮啤酒」……
按我們的常識來講,冰雹是冰啊,冰需要低溫啊,那夏天很明顯是高溫,那怎麼還會下冰雹呢?這不科學啊?!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❷ 冰泡多發生在什麼季節
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
冰雹資料圖片冰雹(Hail)也叫「雹」,俗稱雹子,有的地區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它是一些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的冰粒。我國除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較少外,各地每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災。尤其是北方的山區及丘陵地區,地形復雜,天氣多變,冰雹多,受害重,對農業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砸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特大的冰雹甚至能比柚子還大,會致人死亡、毀壞大片農田和樹木、摧毀建築物和車輛等。具有強大的殺傷力。雹災是我國嚴重災害之一。
❸ 冰雹是怎樣形成的
冰雹是因為天氣劇烈變化、冷熱氣流交替所形成的。冰雹屬於固態降水,和雨水以及雪是相同的,是從發展劇烈的積雨雲中降落待地面的堅硬的球狀、錐狀或形成不規則的固態物。
冰雹的圖片
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中水蒸氣過飽和,就會下雨,如果溫度急劇下降,水蒸氣就會凝結成冰雹。冰雹也被稱為雹,俗稱雹子,部分地區叫冷子。冰雹在夏季或者春夏交替期間比較常見,這時候空氣濕度很大,比較容易出現不穩定的溫度氣候。當地表的水被太陽曝曬汽化,然後上升到了空中,許許多多的水蒸氣在一起,凝聚成雲,此時相對濕度為100%,當遇到冷空氣則液化,以空氣中的塵埃為凝結,形成雨滴(熱帶雨)或冰晶(中緯度雨),越來越大,當氣溫降到一定程度時,空氣的水汽過飽和,於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氣而沒有凝結核,水蒸氣就凝華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溫度急劇下降,就會結成較大的冰團,也就是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