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長平之戰遺址真有四十萬屍骨嗎
長平之戰,作為戰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場戰役,很多人關注的無非就是戰國四十萬俘虜被白起活埋這件事情上。白起獲得了人屠的稱號,趙國國力大損,但是趙國當初派出來的就是四十萬人,怎麼可能一場仗打下來就沒有損失的?所以活埋的四十萬這個數字,是謠傳。那麼古代長平之戰的遺址在什麼地方?那裡真的有四十萬屍骨嗎?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不少大規模的戰爭,有戰爭就會有勝利與失敗,戰勝方搖旗吶喊,而戰敗方則哀鴻遍野,古往今來的戰爭,從來都是不公平的。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大概就是一場鮮血淋漓的戰爭,據悉在長平之戰中,四十萬趙軍被武安君白起坑殺,長平之戰的考古真相是什麼?白起是否真的坑殺過趙軍?長平之戰40萬屍骨又在哪裡?接下來就來一起看一下吧。
秦王嬴政橫掃六合,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殲滅了一個又一個的勁敵。長平之戰雖然並非發生在嬴政在位時期,但是秦軍在長平之戰中重挫趙軍士氣,這也在某種程度上為日後嬴政滅亡趙國打下了基礎。
有人將趙軍在長平之戰中的慘敗,歸咎於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當毫無實戰經驗的他,遇到秦國的戰神白起,雙方實力的懸殊,早已在冥冥之中註定了戰爭的勝負。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兩大強國的交戰,然而最終在歷史上留下的卻是勝者的輝煌和敗者的慘淡。人們只知道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軍四十萬,卻忽略了秦軍在長平之戰中的傷亡人數。
其實,長平之戰對於秦國跟趙國來講,算得上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全軍覆沒,趙軍四十萬將士無人生還的消息傳到趙國的時候,趙國舉國上下無不慟哭流涕。如今在長平之戰的遺址上,還能夠經常發現被雨水沖刷出來的人骨,以及陸陸續續被發現的屍坑,也無不在昭示著長平之戰的血腥和慘烈。
但是,作為戰爭的勝利一方的秦國情況又能好到哪去呢?據不完全統計,秦軍在長平之戰中也死傷了大半,三十五萬的秦軍將士同樣埋骨長平戰場。可見秦國在長平之戰中,贏得也並不從容。
長平之戰遺址,故址在今山西晉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范圍廣闊,西起骷髏山、馬鞍壑,東到鴻家溝、邢村,寬約10公里;北起丹朱嶺,南到米山鎮,長約三十公里,東西兩山之間,丹河兩岸的河谷地帶均屬於重點保護區。
古長平在今晉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的長平村。高平春秋時稱泫氏,戰國時改為長平。這里是中華民族原始文明的發祥地,相傳中華民族的始祖,中華第一大帝——炎帝就活動在山西東南部,逝世後就埋葬在羊頭山東南的莊裡村,是為炎帝神農氏的先塋。高平三面環山,丹河從北向南縱貫全境,這里崇山峻嶺,地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長平之戰遍及大半個高平,涉及到的山嶺、河谷、關隘、道路、村鎮五十多處。
1995年,高平市長平之戰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有許多重大發現,在永錄村發現一處屍骨坑,出土了大量的屍骨和刀幣、布幣、半兩、箭頭、帶鉤等文物,為研究長平之戰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其中一號坑中重壘交錯的屍骨,有的胳膊大腿有明顯斷裂的痕跡,應系刀砍。有的胸腔內遺有箭頭,還有的僅見軀干而無頭顱。這些均說明他們是被殺死後掩埋的。另外此坑和附近的二號坑均為深坑,看上去更像是天然的深溝大壑,而非秦軍專為掩埋戰俘屍體所挖。由此而對幾千年白起坑趙之說提出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