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真妃娘娘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算計的搞笑圖片 2025-04-16 17:03:16
落日水粉畫圖片大全 2025-04-16 16:54:28
紋身圖片女生霸氣高清 2025-04-16 16:48:46

真妃娘娘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5-03-08 03:08:44

Ⅰ 宮斗嬪妃等級,獨特一點的

懿尊仙品:涵顏太後【是太妃的好姐妹,可升降所有妃子,不參與後宮事情】 懿尊超品:汐顏太妃【是太後的好姐妹,可升降所有妃子,不參與後宮事情】 -=-=-=-=-=四大後 懿尊天品:影鳳皇後【又稱:鳳尊皇後】【手持鳳印,可升降所有妃子,是後宮之首,後宮寵後】 懿尊正品:影嫣懿後【又稱:嫣御懿後】【可升降所有妃子,除了鳳尊皇後,是後宮第二個寵後】 懿尊側品:影韻正後【又稱:汐韻正後】【可升降所有妃子,除了以上兩位,是後宮第三個寵後】 懿尊一品:影顏側後【又稱:顏璃側後】【可升降所有妃子,除了以上三位,是後宮第四個寵後】 -=-=-=-=-=三大皇貴妃 懿尊二品:嫿吟皇貴妃 懿尊三品:汐韻皇貴妃 懿尊四品:妗夢皇貴妃 -=-=-=-=-=四大娘娘 懿尊五品:中宮娘娘 懿尊六品:東宮娘娘 懿尊七品:西宮娘娘 懿尊八品:北宮娘娘 懿從聖尊壹品:聖皇貴妃(1名)
懿正聖尊二品:尊皇貴妃(1名)
懿從聖尊二品:御權貴妃 (1名)
懿正聖尊三品:御尊貴妃(1名)
懿從聖尊三品:漪皇貴妃(1名)
懿正聖尊四品:嫣尊貴妃(1名)
懿從聖尊四品:毓皇貴嬪(1名)
懿正聖尊五品:黛尊貴嬪 (1名)
懿從聖尊五品:羽皇貴姬(1名)
懿正聖尊六品:婼尊貴姬(1名)
懿從聖尊六品:貴婉淑妃 貴婉麗妃(各一)
懿正聖尊七品:貴婉德妃 貴婉惠妃 (各一)
懿從聖尊七品:貴婉華妃 貴婉賢妃(各一)
懿正聖尊八品:詩染貴妃(1名)
懿從聖尊八品:妝婭貴嬪(1名)
懿正聖尊九品:漓韻皇妃 菲瑤皇妃(各一)
懿從聖尊九品:紫依皇妃 紫沫皇妃(各一,封號在備注)
懿正聖尊十品:藍雨歆妃 藍雨筱妃(各一,封號在備注)
懿從聖尊十品:雅萱詩妃 雅凝詩妃(各一,封號在備注) -=-=-=-=-=-=-=-=-
懿側尊壹品:聖*懿貴妃 (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庶尊壹品:尊*懿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二品:皇*懿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二品:御*懿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三品:懿*聖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三品:尊*聖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四品:皇*聖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四品:御*聖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五品:懿*尊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五品:聖*尊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六品:皇*尊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六品:御*尊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七品:懿*皇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七品:聖*皇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八品:尊*皇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八品:御*皇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以上10斗一升=============
懿正尊九品:懿*御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九品:聖*御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十品:尊*御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十品:皇*御貴妃(1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十品 夢華夫人、夕華夫人、凝華夫人、雨華夫人【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十品 寧元夫人、雪元夫人、晴元夫人、靈元夫人【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子】 懿從尊十品 語柔夫人、冰蕾夫人、依靈夫人、嵐沫夫人【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十壹品:嫣惜詩貴妃,雨雅詩貴妃 【各一名,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十壹品:韻雪聖貴妃,韻羽聖貴妃【各一名,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十二品:寒月尊貴妃,寒靈尊貴妃【各一名,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十二品:柔羽皇貴妃,柔悅皇貴妃【各一名,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十三品:馨甯御貴妃,馨落御貴妃【各一名,有權升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十三品:懿*貴妃(2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十四品:聖*貴妃(2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十四品:尊*貴妃(2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十五品:皇*貴妃(2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十五品:御*貴妃(2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正尊十六品:淩雪貴妃,雨落貴妃【各一名,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懿從尊十六品:*貴妃(4名,前加壹字封號)【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庶品:兮夫人 和夫人 德夫人【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正品:夫人【有權降比自己低四級的妃子】

===========以上9斗一升============== 以上自稱本宮 聖一品:*皇淑妃 *皇賢妃 *皇惠妃 *皇德妃【有權降比自己低二級的妃子】
尊一品:纖妃 洛妃 怡妃 寧妃 晴妃【有權降比自己低二級的妃子】
正一品:淑妃 賢妃 惠妃 德妃 露妃【有權降比自己低二級的妃子】
御一品:妃【有權降比自己低二級的妃子】 ----------------以上6斗一升---------------------------
御二品:昭儀 昭媛 昭容 淑儀 淑媛 淑容 修儀 修媛 修容(昭儀乃九位之首)【有權降比自己低的妃子】
從二品:貴儀 【有權降比自己低的妃子】
庶二品:月儀【有權降比自己低的妃子】 御二品:昭儀 昭媛 昭容 淑儀 淑媛 淑容 修儀 修媛 修容(昭儀乃九位之首)【有權降比自己低的妃子】
從二品:貴儀 貴媛 貴容 貴華【有權降比自己低的妃子】
庶二品:月儀 月媛 月容 月華【有權降比自己低的妃子】
正三品:雪儀 雪媛 雪容 雪華
御三品:冰儀 冰媛 冰容 冰華
從三品:靈儀 靈媛 靈容 靈華
庶三品:纖儀 纖媛 纖容 纖華
正四品:馨儀 馨媛 馨容 馨華
御四品:沁儀 沁媛 沁容 沁華
從四品:寧儀 寧媛 寧容 寧華
庶四品:藍儀 藍媛 藍容 藍華
===============以上8斗壹升================ 正五品:羽儀 羽媛 羽容 羽華
御五品:舒儀 舒媛 舒容 舒華
從五品:懿*:貴嬪 庶五品:懿*貴姬
正六品:聖*貴嬪
御六品:聖*貴姬
從六品:澊*貴嬪
庶六品:澊*貴姬
正七品:瑝*貴嬪
御七品:瑝*貴姬
從七品:御*貴嬪
庶七品:御*貴姬
正八品:*貴嬪
御八品:*貴姬
從八品:*懿嬪
庶八品:*懿姬
正九品:*聖嬪
御九品:*聖姬
從九品:*澊嬪
庶九品:*澊姬
正十品:*瑝嬪
御十品:*瑝姬
從十品:*御嬪
庶十品:*御姬
===============姒仩6乧壹圱============== 側十品:淑嬪 賢嬪 惠嬪 德嬪
正十一品:*嬪
側十一品:淑姬 賢姬 惠姬 德姬
御十一品:*姬
從十一品:*婕妤
庶十一品:容儀 容媛 容華
正十二品:凝儀 凝媛 凝容 凝華
御十二品:嫻儀 嫻媛 嫻容 嫻華
從十二品:柔儀 柔媛 柔容 柔華
庶十二品:婉儀 婉媛 婉容 婉華
正十三品:德儀 德媛 德容 德華
御十三品:芳儀 芳媛 芳容 芳華
從十三品:順儀 順媛 順容 順華
庶十三品:茂儀 茂媛 茂容 茂華
正十四品:潤儀 潤媛 潤容 潤華
御十四品:妙儀 妙媛 妙容 妙華
從十四品:充儀 充媛 充容 充華
庶十四品:敬儀 敬媛 敬容 敬華
正十五品:惠儀 惠媛 惠容 惠華
御十五品:婧儀 婧媛 婧容 婧華
從十五品:瑞儀 瑞媛 瑞容 瑞華
庶十五品:溫儀 溫媛 溫容 溫華
正十六品:媚儀 媚媛 媚容 媚華
御十六品:玉儀 玉媛 玉容 玉華
從十六品:慎儀 慎媛 慎容 慎華
庶十六品:睦儀 睦媛 睦容 睦華
正十七品:慧儀 慧媛 慧容 慧華
御十七品:麗儀 麗媛 麗容 麗華
從十七品:夢儀 夢媛 夢容 夢華
庶十七品:佳儀 佳媛 佳容 佳華
正十八品:芬儀 芬媛 芬容 芬華
御十八品:弘儀 弘媛 弘容 弘華
從十八品:穆儀 穆媛 穆容 穆華
庶十八品:秀儀 秀媛 秀容 秀華
正十九品:祥儀 祥媛 祥容 祥華
御十九品:恭儀 恭媛 恭容 恭華
從十九品:肅儀 肅媛 肅容 肅華
庶十九品:欣儀 欣媛 欣容 欣華
正二十品:芯儀 芯媛 芯容 芯華
御二十品:歆儀 歆媛 歆容 歆華
========================== 5斗
從二十品:貴人 答應
庶二十品:常在 衡在
正二十壹品:和在 容在
御二十壹品:小儀 小媛
從二十壹品:美人 才人 良娣
庶二十壹品:順人 佳人 淑人
正二十二品:昭訓 修訓 甯訓
御二十二品:光訓 敬訓 明訓
從二十二品:寶林 御林 保林
庶二十二品:承閑 無捐 舞捐
正二十三品:睦婉 淑婉 德婉 敬婉
御二十三品:選侍 御侍 常侍 典侍
從二十三品:御女 淑女 采女
庶二十三品:順常 順成 訓成
正二十四品:承娥 婧娥 徽娥
御二十四品:奉儀
從二十四品:更衣 充衣 承衣 賢衣
庶二十四品:華衣 婧衣 表衣 青衣
正二十五品:妙則 柔則 麗則
御二十五品:承徽 宣徽 隆徽 弘徽
從二十五品:家人子
庶二十五品:小主
============以上4斗一升=======================以上自稱本主
無品級:秀女
或許大家覺得這個不夠獨特,但希望大家能用上。。。

Ⅱ 媽祖、關帝是道教神祗還是佛教

有關媽祖的史料,今所見之最早者為南宋高宗朝廖鵬飛《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碑記中談及聖墩所供神像,有男有女,「獨為女神人狀者尤靈,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人立廟於本嶼。」又南宋寧宗朝丁柏桂《順濟聖妃廟記》雲:「神莆陽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禍福,歿,廟祀之,號通賢神女。或曰:龍女也。莆寧海有堆,元佑丙寅,夜現光氣,還堆之人,一夕同夢曰:『我湄洲神女也,宜館我。』於是有祠在聖堆。」宋代的這兩則史料,都說媽祖是巫祝、神女,其神格屬性,屬於道教,和佛教無關。《元史.卷七十六.祭祀志五.名山大川忠臣義士之祠》雲:「南海女神靈惠夫人,至元中(一二六四至一二九四年),以護海運有奇應,加封天妃神號,積至十字,廟曰靈慈。……祝文雲:『維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於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元人也是將媽祖歸類為「名山大川」的神靈,稱之為南海女神,列為祀典。《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傷字型大小》(台灣新文豐刊本第十九冊)收錄的《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是敘述天妃媽祖成道的相關經典。上述這些較早期的史料,都是將媽祖劃歸入道教神只中。媽祖故事被糝入佛教色教,應是從明代中葉開始。《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天妃娘娘》(見清.葉德輝重刻明刊本)說:「妃,林姓,舊在興化路寧海鎮,即莆田縣治八十里濱海湄洲地也。母陳氏嘗夢南海觀音與以優缽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免身得妃;以唐天寶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誕匕之日,異香聞里許,經旬不散。幼而穎異,甫周歲,在襁褓中,見諸神像,叉手作欲拜狀;五歲能誦《觀音經》,十一歲能婆娑按節樂神,如會稽吳望子、蔣子文事……居無何,儼然端坐而逝,芳香聞數里,亦猶誕之日焉。自是往往見神於先後,人亦多見,其輿從侍女擬西王母雲。」宋代、元代史料,看不出媽祖與佛教的任何關系,《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述天妃事,當是明世三教合一盛行下,所演化出來的。也可能受元世稱媽祖為「南海女神」的影響,由「南海」而聯想到觀音。雖然《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天妃娘娘》糝進佛教之觀世音,說天妃的母親夢見觀音送予優缽花,又說天妃「五歲能誦《觀音經》」,似乎與佛教的觀音,關系密切。但此觀世音,以明人《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小說看來,又稱為慈航道人,是被道教收編的佛教神祗,已和佛教的觀世音有別;明中葉以後小說中所見的觀世音,都是玉皇大帝的手下屬神,是道教化的神祗。又,明.吳還初編《天妃娘媽傳》(收錄於《古代珍稀本小說》,沉陽春風文藝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出版),和台北國家圖書館所藏編於明萬曆末的《天妃顯聖錄.天妃誕降本傳》,其中所說天妃與觀音的關系,也都可做如是觀。再者,上述明中葉後的天妃傳,雖也有媽祖敬拜觀音之說,但所說的媽祖成道故事,或說由玄通道士授玄微秘法,窺井得符,遂靈通變化;或說「入瑤池見王母,轉往南海得觀音傳法」「湄洲羽化為神後」,都是很典型的道教成道故事,而不是遵修佛教的四諦(證羅漢果)、十二因緣(證緣覺)、六度萬行(證菩薩、佛)而悟道者;所得果位(女神、夫人、天妃、天後),亦和佛教果位說(佛、菩薩、緣覺、羅漢、三界天人)不同。因而媽祖神的屬性,應是道教神,和佛教無涉。台灣研究媽祖的學者甚多,有的甚且僅據明中葉以後的史料,如《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所說媽祖與觀音之關系,而把媽祖歸為佛教神,卻不知明世的觀音,已是道教化的觀音(慈航道人),不是佛教觀音;台灣民間道教廟所供的觀音,亦皆是屬於道教化的觀音。由南宋及元世的史料,及媽祖的成道故事看,媽祖,其神格,應是純粹的道教女神。且以今日大陸及港、台所見供祀媽祖的廟宇及祀儀來看,都是屬於道教形式的宮廟與祭儀,和佛教的寺院及供祭法有極大差別。將媽祖視為佛教神祗,顯系誤判,或是別有用心的做法。綜歸來說,從佛「寺」、道「廟」,祠堂外貌、神祗衣著、封號及祭祀用品、科儀上看媽祖神格屬性。媽祖的祠所,稱為「宮」或「廟」,是道教廟宇的稱呼;其建築形式,也是道教廟宇的風格。媽祖的神像造型,是中土後妃形貌,而不是印度佛教佛、菩薩、緣覺、羅漢、飛天等造型。媽祖廟供奉的供品為線香、紙錢、三牲、清酒、祭品,廟中有給香客的平安符,廟與廟間有刈香(進香)互訪、有繞境出巡、迎神賽會;這些都是道教的活動,和佛教無涉。 再者,道教神祗的封號,尊貴者如天尊,敬老者如丈人、老母,但最常見者,則為帶有人間政治組織色彩的職稱,如帝妃、王侯、元帥、護法、將軍、使者等。男神封號常見者如:帝、王、君、真人、元帥;女神封號,常見者如:夫人、元君、母(老母、聖母)等。舉例而言,男神如玄天上帝、關聖帝君、廣澤尊王、東岳上卿司命君(見《真誥》)、紫陽真人(見《真誥》)、天蓬元帥。女神如:九華安真妃(《真誥》)、紫微王夫人(《真誥》)、南嶽夫人魏華存(《真誥》)、南嶽紫虛元君(《真誥》)、碧霞元君、驪山老母、西王母等等。道教的這些神只封號,大都由歷代帝王來封贈,有一定的規則,先低階後漸至高階,古已有封贈者,只能加封不能貶降。這套制度,在宋代已建立。《續資治通監長編》卷三百三十六北宋神宗元豐六年,第八頁:「太常寺言:『博士王古乞自今諸神祠加封,無爵號者錫廟額。已賜廟額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從其本。婦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號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如此則錫命馭神,恩禮有序。凡古所言,皆當欲更增。神仙封號,初真人,次真君。』並從之。」上引所述道教神只封贈名號,皆由卑而至尊,有一定的次序。封贈由二字至四字至十餘字、二十餘字、三十餘字的封號,都曾出現過。媽祖是道教的女神,自然歷來也有祂的封號。 歷代媽祖的封號,散見於《四明續志》、《鑄鼎余聞》、《天妃廟記》、《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而記載最詳盡可信的,當為湄洲賢良港天後祖祠刊印,媽祖裔孫林清標於乾隆戊戌年所敬輯的《敕封天後志》一書。今據《敕封天後志.卷上.歷朝褒封》載錄於下: 宋徽宗宣和四年賜「順濟」廟額。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封「崇福夫人」,紹興二十六年封「靈惠夫人」,紹興二十七年加封「靈惠昭應夫人」。宋孝宗淳熙十年封「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宋光宗紹熙元年進爵為「靈惠妃」。宋寧宗慶元四年加封「助順(靈惠助順妃)」,開禧元年加封「顯衛(靈惠助順顯衛妃)」,嘉定元年加封「護國助順嘉應英烈妃」。宋理宗寶佑元年加封「靈惠助順嘉應英烈協正妃」,寶佑三年加封「靈惠助順嘉應慈濟妃」,寶佑四年加封「靈惠協正嘉應善慶妃」,開慶元年進封「顯濟妃」。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封「護國明著天妃」,至元二十六年加封「顯佑」。元成宗大德三年加封「輔聖庇民」。元仁宗延佑元年加封「廣濟」。元文宗天歷二年加封「護國輔聖庇民顯佑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明太祖洪武五年敕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明成祖永樂七年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清聖祖康熙十九年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康熙二十三年加封「護國庇民昭靈顯應仁慈天後」。清高宗乾隆三年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後」,乾隆二十二年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天後」,乾隆五十三年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天後」。清嘉慶五年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天後」。 我們由上列媽祖的封號上看,先是宋徽宗的賜廟額,再來才是封號。由「夫人」、「妃」、「天妃」、「天後」,有一定的次第,封贈之字,由二字,至嘉慶五年加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天後」,共三十字封號。又有的人以為清康熙十九年封贈的封號是「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上聖母」,但據湄洲祖廟所刊《敕封天後志》及《欽定大清會典事例》看來,康熙所封贈的封號是「天妃」而不是「聖母」。《敕封天後志》是媽祖裔孫所輯,裡面載錄各朝皇帝詔封全文,也包括了康熙朝,但皇帝詔書祭文,都說康熙十九年封天妃,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後;皆無封「天上聖母」字樣。疑天上聖母之稱,是後人所誤記。 媽祖是護海有功被民所奉祀的神祗,合於道教祀神法則;媽祖的修煉法門,也是道教符術之說。而供媽祖之供品及科儀,如線香、紙錢、三牲、刈香(進香)、平安符、迎神賽會;無一屬於佛教。媽祖的扮相也是道教神只形貌。媽祖的修鏈法門,也非佛教的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不管從佛「寺」、道「廟」,祠堂外貌、神只衣著、封號及祭祀用品、科儀上看媽祖神格屬性,都是道教神只,今日台灣的和尚硬把媽祖說成是佛教神,認為跟隨媽祖可以修行佛法。真不知如何修起。 關公在道教被敕封為「帝」,在佛教卻僅是護法伽藍,於是給人以道首佛尾的錯覺。因此也有必要來細論關公的神格屬性。 世人會把關公當做佛教護法神,其實是出於《三國演義.卷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說關公敗走麥城,被孫權所殺,死後一魂不散,盪盪悠悠,於三更夜直至玉泉山,大呼:「還我頭來。」法凈和尚為說法,告以關公向人索頭,被關公所殺者,亦將向關公索頭;於是關公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並說:「後往往於玉泉山顯聖護民,鄉人感其德,就於山頂上建廟,四時致祭。」關公是中國人不是印度神,關公之被歸於佛教護法神,實是出於小說家言,並非正史。而元.羅貫中《三國演義》之說,溯其源,則是始自宋.曇照《智者大師別傳注》(《卍續藏經》第一三四冊)之攀緣。隋世智顗門人灌頂所撰《天台智者大師別傳》,說智顗在當陽縣玉泉山建寺,初名「一音」,後改為「玉泉」,傳中未提及關公皈依事。至宋.曇照為傳作注時,曇照自說「偶得玉泉之碑」,記載智者至玉泉山,關羽運神力建寺宇,皈依智者,聽法受戒等事。宋.曇照《智者大師別傳注》,是根據隋世智顗門人灌頂所撰《天台智者大師別傳》一書來作注。灌頂是章安人,所以也簡稱章安《別傳》。 灌頂《天台智者大師別傳》說智顗在當陽縣玉泉山建寺,文雲:「施鄉答地,荊襄未聞。既慧日已明,福庭將建,於當陽縣玉泉山而立精舍,蒙敕賜額,號為『一音』,重改為『玉泉』,其地本來荒險,神獸蛇暴,諺雲:『三毒之藪,踐者寒心。』創寺其間,決無憂慮。」(《卍續藏經》第一三四冊,六四四頁下) 宋.曇照《智者大師別傳注》下卷,在灌頂上文下注雲:「答地如佛鹿苑、鸚林說法,皆報夙恩也。荊襄者,荊州古南陽郡,改為江陵府,又為襄陽府,今朝為荊門軍。當陽縣,即屬江陵。玉泉寺,初為『一音』,當開皇十三年賜額名『玉泉』,乃水色如玉也。常聞此寺是故蜀將關王神力所造,《玉泉寺記》略不言之。今偶得玉泉之碑,說:智者抵渚官,登南紀雲山,特建道場,觀沮嶂,山色堆藍,紫雲如蓋,此可卜居乎!初卜清溪,意其迫隘,難安於眾,行至金龍池北百有餘步,有一大木婆娑偃蓋,中虛如庵,遂於其下趺坐宴安,入大寂定。一旦天地晦冥,風雨嗥怒,有無限妖怪,種種殊形異狀,攢簇師前,將欲為害;又有巨蟒長十餘丈,張口礪牙,意欲食啖,復有陰魔列陣,炮矢雨下,經一七日,了無懼色;師憫之曰:『汝所為者,生死幻夢,貪著眾業,不自悲悔,猶來惱吾耶?』言訖俱滅不見。一夕,雲霧開爽,月明如晝,有二聖者,部從威儀如王者狀,長者美髯而豐厚,少者裹帽而秀發。師遂顧問:『聖者何來?』曰:『予乃蜀前將軍關羽,兒子曰平,以戰功故常鎮是邦。此山號三毒山,自古迄今,人跡罕到,唯龍蛇虎豹、妖精鬼魅之所窟宅;大德聖師何枉神足?』『貧道自天台過,欲於此處建立道場,少酬生成之德。』神曰:『果如是,弟子當為造寺化供,以延十方清眾,何如?此去一舍地,有山狀如覆舡,其土深厚,形勢將旺,弟子於此建寺,願師禪定七日。』言訖而退,師既出定,大廈告成,楩楠交錯,棟宇崢嶸,丹艭鮮明,金碧相照,迎請師居,聚眾演法。一日神曰:『弟子在昔用兵討伐,膾肝肯肉,恣縱貪嗔,今日何幸,得聞無上菩提出世間法?今已洗心滌慮,求戒品,永庇佛乘,乘教化群生。』師從其請,為之秉爐傳授,自此齊潔,愈更精明。 以上前碑文也。」(《卍續藏經》第一三四冊,六四四頁下至六四五頁下) 隋.灌頂《天台智者大師別傳》全文中,並無關羽現神力,幫助七日內建玉泉寺的記載。至宋.曇照為傳作注時,曇照自說「偶得玉泉之碑」,再據杜撰之碑文而妄說智者至玉泉山,關羽運神力建寺宇,皈依智者,聽法受戒。上說在智顗及灌頂書中,皆所不見,顯然隋代並不存在這種說法,應是曇照所杜撰出來的傳教神話。南宋末.志磐《佛祖統紀.卷六.智者傳》也引用《玉泉碑》說關羽助建玉泉寺,但於其下細字注雲: 「章安(灌頂)撰《別傳》,略不及關王事,殊所未曉。若謂之無所聞知,則章安親在玉泉聽講矣。謂之不語神怪,則華頂安禪,強軟二魔,必言之矣。矧夫關氏事跡,逮今神應,豈於當時有所遺逸邪?今據《玉泉碑》以補其闕,用彰吾祖之聖德若此。至若《別傳》敘事之際,尚多浮辭,今並刪略,務存簡實。」(《大正新修大藏經》第四九卷,一八三頁下) 南宋末的志磐,想不透為何智顗的弟子灌頂在撰寫《別傳》時不把那麼重要的關王助建佛寺及皈依智顗事,載入傳記中,而以為是遺逸。其實這正足以說明關公助建玉泉寺的神話是後來撰造出來的,在隋時並不存在。大抵說來,關羽皈依智顗,成為佛寺的護法神,起於後人杜撰的《玉泉碑》,而被宋世曇照、志磐等僧人所宣揚附會出而形成的。 關羽是三國名將,智顗是隋代人,兩人年代懸遠,僧人卻攀緣說關羽前來聽智顗說法受戒,護持佛寺。鬼神事跡,全無實證,只憑僧人空口白話,顯系刻意捏造神跡,以迷惑信眾;七日建寺之說,更是浮誇不經。歷代《高僧傳》中所見的「高僧」,常喜歡自誇,或說為山神、廟神授戒說法(如安世高度化*亭廟神),或說有神只來護持修道(如唐.道宣自說哪吒護持,並贈佛牙),或說有老虎、勐獸等敬畏避離(如竺佛調、釋曇始)等等,用以誇耀自己佛法造詣高深,用以嬴得信眾皈依,或帝王崇信。遠者不說,近如《印光法師文鈔.卷一.與四明觀宗寺根祺師書》談到民初諦閑在北京講經,關帝前來請諦公開示,這虛妄事,連印光都只能曲加解說: 「夫關帝者,在生時乃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之大丈夫,歿後皈依智者,願為伽藍,護持佛法;自智者至今千三百餘年,天下叢林之主人,多有法身大士乘願宏法者,關帝一一護持親近,豈至於今,尚有未了,而求決擇開示於諦公?何聰明如帝君,而復愚鈍不蒙法益之如是乎?是大有說。」 接著印光加以猜測,說關帝「現身說法,請諦公之開示,祛彼在家我慢邪見之凡情。」印光認為關帝並不是未了佛法,而是示現給凡民看,去除凡民的我慢。只是去除了凡民的我慢,卻增長了愚妄「高僧」的貢高。一關帝,而一再被說成請求法凈、智者、諦公等僧人開示;只要關帝的利用價值還在,這一類的開示,可能會永遠流傳下去。「高僧」這種誇誕自己的情形,猶如史書中常見道士自稱數百歲人,或說能點鐵成金,或說能飛升不死、變化萬物,以此來廣招信眾;兩者同是一種伎倆。關公、媽祖被附會為佛教神祗,實不外於佛、道爭信徒。而把關公說成佛教護法神,更是出自「高僧」狂言惑眾,空口自說關公前來聽受佛法,敢於攀緣,全無憑證;以學術歸類及歷史事件言,關公神格,自應歸屬中土道教。 再者,日本佔領台灣期間,為消弭島上漢人的民族意識,曾以廢除「淫祠」為名,想要廢除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道教廟宇,因而有不少道廟在後殿供奉佛教的觀世音,假託佛教寺廟而得予保存;有的則請和尚為住持,以減少日本人之糾葛。日本.宮本延人《日本統治時代台灣地區寺廟整理問題》(天理教道友社,一九八八年出版)、一八九九年七月台灣總督府令第五九號《舊慣社寺廟宇等建立廢合手續》,以及日本昭和十六年至昭和二十年間,在台發行的《民俗台灣》(東都書籍刊印)中所見在台學者之討論皇民化及民俗問題等,都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借行政以干涉宗教之一斑;也加深了道教被佛教所矮化,造成佛高於道的錯覺。 媽祖的神格屬性,由媽祖廟的稱號、廟貌、神像、供祭物、科儀、平安符、祭神活動(刈香、繞境)等看來,全屬道廟規制而非佛教。再由媽祖成道前的修行法門、顯聖濟民等等看來,媽祖也完全合於道教以修鏈和濟民為主的修行方式。而媽祖的封號由「夫人」而「妃」而「天妃」而「天後」等,這些皆是道教神祗封號。加贈封號,有一定的規則,先卑後尊,於是由女神,進而夫人,進而封妃,進而天妃,進而天後等;封號也由二字而增至三十字。我們以宗教本身的規范來檢視媽祖,可以確定媽祖是道教神祗。 在台灣,媽祖會被有心人士操弄成佛教神祗,主要原因大概有下述幾項:其一是,明後的傳記,將媽祖和觀音牽連上關系,一般人不去細究此觀音是道教化的觀音,已非佛教觀音,只憑直覺將觀音和佛教劃上等號。其次是,台灣北港媽祖神像是清康熙三十三年,樹璧和尚自福建湄洲天後宮奉請來北港,並建廟為第一任住持。樹璧和尚屬佛教臨濟宗,福建臨濟宗的和尚,大都和民間齋教有密切關系,偏向三教合一,並非「正統」佛教徒。樹璧來台時,可能是帶媽祖以保平安,到台後感念媽祖保佑,所以樹璧和尚才會奉祀媽祖,為之立廟。其三是,從事田野調查者常以廟祝所說為真,無力考證經典,而廟祝並非鴻儒碩學,學識有限,難免誤說,再看到和尚為廟祝,於是以為媽祖出於佛教。 綜上所說,媽祖的被視為佛教徒或佛教屬神,實是出自台灣地區的特殊現象。但此種現象,藉由台灣佛教的發展,逐漸影響到東南亞。筆者今年(二00七年)八月到馬來西亞講學時,友人告知吉隆坡天後宮信徒中,也出現了媽祖屬性歸佛歸道之爭。